① 握手的禮儀介紹
握手的禮儀介紹
握手的禮儀介紹,握手是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禮貌行為,多用於商務人員和剛認識的人們。握手禮儀是有講究的,人們在針對不同性別的人,握手的禮儀就不一樣。下面是關於握手的禮儀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握手的禮儀介紹1
「握手十忌」
1、忌先後錯序
社交場合,一般由「尊者」決定是否握手。誰是「尊者」呢?正確的順序為:女士、長輩、已婚者及位高者;相應的,男士、晚輩、未婚者和位低者就不可「先出手」。
切記「該出手時才出手」!如要與多人握手,也應講究「先來後到」,即先同性後異性,先長輩後晚輩,先已婚後未婚,先位高後位低。
2、忌心不在焉
與任何人握手,都要在握手時示好並看著對方眼睛,這不但表示對對方以禮相待,也是自己充滿自信的表現。單手與人相握時,另一隻手不可插在衣服或褲子的口袋裡,應貼著大腿外側自然下垂。
3、忌不摘手套
女士允許在社交場合戴著手套與人握手,但也視具體場合、身份而言。如果你只是職場菜鳥一枚,又正好與位高權重或德高望重者握手,最好摘下手套顯得更為謙遜得體。
手心有汗或手掌冰涼也是不太禮貌的表現,有汗的情況可趁人不注意悄悄擦掉。有的女孩常年手冰涼,與人握手時,兩種解決辦法:
第一,不要握得那麼「實在」,在與對方手掌接觸的時候稍微保持一點空隙;
第二,開門見山,給對方道歉:你好,李總。真對不起,我手有一點涼。
第二種方式好處還在於,若雙方不熟,可借這個話題破冰,如雙方都是女性,就能順便寒暄一下養生之道。本來是缺點,轉變成促進雙方交流的契機,便是好事一樁。
4、忌掌心下壓
握手時掌心下壓會給對方造成居高臨下甚至藐視之意。想要表達對他人的尊重,握手時應掌心略微向上則為謙恭之意。
5、忌用力不當
握手時用力過猛則顯得粗魯無禮;過輕又難免有敷衍了事之嫌。對於「2公斤」力度的拿捏,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
6、忌點頭哈腰
適當的點頭與身體前傾是正確的,但「過猶不及」;若在握手過程中不斷地點頭哈腰,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只能讓你想起抗戰電影中「漢奸」的形象呢?
7、忌時間不當
握手3秒為宜。與人握手時,尤其是異性,若時間過長會給對方一種錯覺——你對她別有用心。就算你真是「別有用心」,也最好別採取這種方式,這會讓女孩覺得你沒有素養;若是你就只是禮節性地和異形握手,那就更要掌握好時間。
8、忌濫用雙手握手
雙手握手一般只有幾種情況:
一是面對長輩、上司或貴賓,雙手握手錶示謙恭備至;
二是久未見面的故友或至交,雙手相握則表達一種深厚的情感。
除此以外,一般單手握手就可表達問候之意。
9、忌左手握手
不管是不是「左撇子」,都不能左手握手。尤其是穆斯林和印度人,他們的左手僅用於去洗手間或為自己洗浴,只有右手才能擔負起高貴的使命。因此在與他們握手時,用左手或雙手都是不行——那就是赤裸裸的侮辱!
10、忌交叉握手
商務場合,通常會與很多人握手,可按照前面提到的禮儀順序握手,或因地制宜由近及遠地依次握手。但切忌交叉握手,不管是自己雙手握住不同的人,還是直接跨過正在握手的兩人中間去握住另外一個人的手,都是不行的。
這樣很容易構成西方人忌諱的「十字架」情況,很不吉利。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剪綵。剪綵時,一般時間、場地有限,所以當剪綵嘉賓站成橫排時,允許交叉握手。
握手事小,失禮事大。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別人在交往過程中也喜歡更有禮貌、有素養的你。手是心靈之窗,千萬別讓人從這扇窗戶里探出你並非「有禮」之人。
握手禮儀
國人常用見面禮,首先即為握手禮。
正確的`做法是在介紹之後或互致問候時,雙方保持1。5M左右的距離,各自伸出右手,手掌略向前下方伸直,五指並攏,虎口相對,用2公斤左右的力度稍許一握,時間不宜超過3秒鍾。此時身體的姿態應保持上身稍前傾,頭略低,表情自然地看著對方的眼睛,以示尊重。
握手的基本禮節
握手的基本禮節是: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在平輩的朋友中,相見時先出手為敬;在長輩與晚輩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應是前者先伸手,後者先問候,待前者伸手後,後者才能伸手相握;在男士與女士之間,女方伸手後,男方才能伸手相握,如女方無握手之意,男方可點頭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已是祖輩年齡,則男方先伸手也是適宜的;在主賓之間,主人應先伸手,客人再伸手相握,但客人辭行時,應是客人先伸手錶示辭行,主人才能握手告別。
如要同許多人握手,應當先同性後異性,先長輩後晚輩,先職位高者後職位低者,先已婚者後未婚者,即所謂上級優先、長輩優先、主人優先、女士優先。在接待外賓時,主人有向客人先伸手的義務,無論對方是男是女,主人都應先伸手以示歡迎。在社交和商務場合,當別人不按先後順序的慣例而已經伸出手時,應毫不遲疑地立即回握。拒絕他人的握手是不禮貌的。因此,最有禮貌的順序應該是: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
握手個不好的方面
(1)忌不講先後順序,搶先出手。
(2)忌目光游移,漫不經心。
(3)忌不脫手套,自視高傲。
(4)忌掌心向下,目中無人。
(5)忌用力不當,敷衍魯莽。
(6)忌左手相握,有悖習俗。
(7)忌「乞討式」握手,過分謙恭。
(8)忌握時過長,讓人無所適從。
(9)忌濫用「雙握式」 ,令人尷尬。
(10)忌「死魚式」握手,輕慢冷漠。
握手禮的異域習俗
握手反映著不同的民族文化。在許多國家或地區,由於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的不同,握手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法國人在進出一個房間時都要握手;德國人只握一次手;一些非洲人握手之後會將手指弄出清脆的響聲,表示自由;而美國人的握手像力量競賽,典型的美國式握手是所謂「政客式」握手,美國人比較不拘禮節,第一次見面笑一笑,說聲「嗨」或「哈羅」並不正正經經地握手;對義大利人不要主動握手,只有對方主動伸手時,才可以自然地伸手相握;日本男人往往一邊握手一邊鞠躬。
而日本女士則一般不跟別人握手,只是行鞠躬禮;菲律賓有些地方,人們握過手會轉身向後退幾步,向對方表明身後沒有藏刀,是真誠的握手;奈及利亞人在握手前要用大拇指在手上輕輕彈幾下然後再握手;坦尚尼亞人則在見面時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後鼓掌,再相互握手。
握手的禮儀介紹2
握手的錯誤行為
握手看似特別簡單,但是也有容易出錯的時候,所以禁忌這些錯誤行為,對自己的交往非常的有利。
在我們國家是堅決禁止用左手握手的。握手之後切記不能當面擦手,否則就會起到及其相反的作用,會引來別人的反感。
握手的時候不能戴著帽子,手套等物品,不顯得尊重對方。
握手不能交叉,更不能用手指頭握住對方輕輕一晃或者只是碰一碰,這樣會表明你很不重視對方,很瞧不起對方,那麼對方也會對你表示不重視。
握手時間不要太長,不要雙手握住,與女士握手時間更不能太長,當對方主動伸出手時,一定要熱情的握上去,不能拒絕或動作緩慢。
正確的握手方法
記住握手次序,雖然你先伸出手來表示熱情,但是有時候也是失禮的,握手一定是上級先伸出手來,長輩先伸出手來,女士先伸手,主人先伸手,普通情況下如果女士不先伸手,男士一定不要先向女士伸手。
握手前要面帶微笑,右邊胳膊自然向前伸出,與身體保持50度左右的夾角度數,手掌向左,四指並攏,掌心和地面保持垂直,虎口一定張開。動作自然放鬆突出熱情。
握手時五個手指頭握住對方手掌輕輕的握一下,不可用力過大,上身稍微前傾一下,頭部略略低下,看著對方,注意要微笑。如果男人和女人握手時,只握住手指部分即可。
握手時掌心盡量向上顯得謙恭對方,握手一般時為2—3秒,不要超過4秒,握手一定要顯示誠意和熱情,不可亂看,不可漫不經心。
② 哪些場合應當握手
哪些場合應當握手
哪些場合應當握手?握手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情況,特別是在職場上,在職場上很多場合都會有握手的現象,下面我為大家分享哪些場合應當握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哪些場合應當握手1
(1)遇到較長時間沒見而的熟人。
(2)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和認識的人道別。
(3)在以本人作為東道主的社交場合,迎接或送別來訪時。
(4)拜訪他人後,在辭行的時候。
(5)被介紹給不認識的人時。
(6)在社交場合,偶然遇上親朋故舊或上司的時候。
(7)別人給予你一定的支持、鼓勵或幫助時。
(8)表示感謝、恭喜、祝賀時。
(9)對別人表示理解、支持、肯定時。
(10)得知別人患病、失戀、失業、降職或遭受其他挫折時。
(11)向別人贈送禮品或頒發獎品時。
握手有何具體要求
(1)握手姿態要正確:行握手禮時,通常距離受禮者約一步,兩足立正,上身稍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齊,拇指張開與對方相
握,微微抖動三四次,然後與對方的手鬆開,恢復原狀。與關系親近者,握手時可稍加力度和抖動次數,甚至雙手交叉熱烈相握。
(2)握手必須用右手:如果恰好你當時正在做事,或手很臟很濕,應向對方說明,攤開手錶示歉意或立即洗干凈手,與對方熱情相握。如果戴著手套,則應取下後再與對方相握,否則都是不禮貌的。
(3)握手要熱情:握手時雙目要注視著對方的眼睛,微笑致意。切忌漫不經心、東張西望,邊握手邊看其他人或物,或者對方早已把手伸過來,而你卻遲遲不伸手相握,這都是冷淡、傲慢、極不禮貌的表現,
(4)握手要注意力度握手時,既不能有氣無力也不能握得太緊甚至握痛了對方的手
(5)握手應注意時間 握手時,既不宜輕輕一碰就放下,也不要久久握住不放。一般來說,表示完歡迎或告辭致意的話以後,就應該放下。
握手有何禁忌
(1)不要用左手相握,尤其是和阿拉佰人、印度人打交道時要牢記,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幹凈的。
(2)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狀。
(3)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或墨鏡,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戴著薄紗手套握手,才是被允把許的。
(4)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裡或拿著東西。
(5)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一言不發或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分客套。
(6)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的做法,是握住整個手掌。即使對異性也應這樣。
(7)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8)不要拒絕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濕弄臟了,也要和對方說一下「對不起,我的手現在不方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哪些場合應當握手2
握手的標准方式:
行至距握手對象1米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用力適度,上下稍晃動3、4次,隨即松開手,恢復原狀。與人握手,神態要專注、熱情、友好、自然,面含笑容,目視對方雙眼,同時向對方問候。
握手的先後順序:
男女之間握手,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後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無握手之意,方可用點頭或鞠躬致意;賓主之間,主人應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歡迎;長幼之間,年幼的要等年長的先伸手;上下級之間,下級要等上級先伸手,以示尊重。多人同時握手切忌交叉,要等別人握完後再伸手。握手時精神要集中,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握手時不要看著第三者,更不能東張西望,這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軍人戴軍帽與對方握手時,應先行舉手禮,然後再握手。
握手的力度:
握手時為了表示熱情友好,應當稍許用力,但以不握痛對方的手為限度。在一般情況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男子與女子握手不能握得太緊,西方人往往只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但老朋友可以例外。
握手時間的長短:
握手時間的長短可根據握手雙方親密程度靈活掌握。初次見面者,一般應控制在3秒鍾以內,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松開。即使握同性的手,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對方欲罷不能。但時間過短,會被人認為傲慢冷淡,敷衍了事。
握手的禁忌:
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或戴著墨鏡,另一隻手也不能放在口袋裡。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戴著薄紗手套與人握手。握手時不宜發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分客套,這只會讓對方不自在,不舒服。與基 督教徒交往時,要避免交叉握手。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基 督教信徒眼中,被視為不吉利。與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切忌用左手與他人握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不潔的。除長者或女士,坐著與人握手是不禮貌的,只要有可能,都要起身站立。
握手還含有感謝、慰問、祝賀或相互鼓勵的表示。
③ 社交場合握手禁忌握手禮儀禁忌
與人握手時,如果不遵守約定俗成的禮儀規范,會被認為失禮。以下情況是不禮貌的:
1、用左手與人握手。
2、伸臟手、病手與人握手。
3、用雙手與人握手。熟人之間例外。
4、握手時目光左顧右盼。
5、戴墨鏡與人握手。
6、戴手套與人握手。社交場合中女士戴薄紗手套與人握手例外。
7、交叉握手,即越過其他人正在相握的手同另外一個人相握。
8、長久地握著異性的手不放。
握手往往表示友好,也是社交場合中的一種交流方式。在職場生涯中,掌握握手禮儀與握手禁忌也是至關重要的,細節決定成敗,我們一定要多多留心,避免輸在細節小事上面,進而導致失去一些好的機會。現在小夥伴們get到了嗎~
社交場合握手禁忌握手禮儀禁忌 [篇2]
握手禮儀的形成
刀耕火種時代,為了顯示自己沒有惡意,就會將手中的武器放下,讓對方撫摸手掌,這是握手禮最初的形態。
中國古代對握手的記載,最早見於《後漢書?李通傳》中國古人曾用握手相互表達悲歡離合。
握手禮儀來華之初,晚清李伯元《文明小史》中,義大利地質專家與中國縣官初次相見,縣官錯把左手伸出來,礦師便拒絕與之握手,反映了不懂西洋禮節的中國人當時的尷尬。中國古人是有傳統的見面禮節,也就是"抱拳之禮"。其講究不亞於握手禮。
將握手作為見面禮節引入中國的,應首推"民-國之父"孫中山。孫中山認為,在我國流行了數千年的跪拜禮,是封建等級禮教制度的象徵,推翻滿清封建統治,一定要摧毀它的禮制。用新式的體現平等理念的握手禮取代跪拜禮,是辛亥革命任務的一部分。
現今握手已成為標準的國際禮儀。
國際握手禮儀常識之握手來歷
關於握手的禮儀眾說不同,但是最常見的有兩種:
1、握手之禮起於中世紀的歐洲。而當時恰是身著戎裝的騎士俠客盛行的時代,一個個頭頂一頂銅盔,身披一身鎧甲,腰掛一柄利劍,就連一雙手也罩上了鐵套,方以示人,這身豪氣,讓人敬而遠之。可見了親朋好友怎能還這般冰冷待人,於是免去銅盔,脫下鐵套,與之握手,同時表示我的右手不是用來握劍殺你的,這正是握手之起源。
2、握手最早發生在人類"刀耕火種"的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並伸開手掌,讓對方撫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沒有藏武器。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節。
常用握手禮儀
1、神之右手:
當然這樣說有些誇張,然則必須記住,握手一定是右手;即使是我們的不方便應用右手,也要想辦法表示出來,切切不能用左手,不僅僅是不尊重對方,照樣降低自己本質教導的導火索;假如我們右手手腕帶有手錶或者手鏈還應該記得把它們取下來,當然這又充分辯明一個問題,日常平凡應該養成把手錶帶在左手腕。
2、准確姿態:
握手的最佳距離,離兩人之間一步的距離;握手最佳姿勢,雙足立正,上身微微前傾,伸右手,四指並齊;握手最佳狀態,稍加力度微微發抖三至四次,眼睛可以和對方對視,但要溫和。
3、熱情大方:
握手時留意雙眼直視對方,面帶微笑,和藹可親,切記弗成不接收對方的手,這樣極其不禮貌,別的也不能東張西望,三心二意,要表現出熱情,大方,開朗的性格。給他人留下一個好印象。
4、恰到時間,恰到力度事半功倍:
握手並不是一向握著不放,就像男女握手假如一向不放手,就會給人一種輕浮的`印象,當然也不是還沒握緊就立馬放下來,我們應該在一定的時間里用點力度(不要使勁兒捏)給別人真誠的握手,表現自己高本質。
握手禁忌
1忌先後錯序
社交場合,一般由"尊者"決定是否握手。誰是"尊者"呢?正確的順序為:女士、長輩、已婚者及位高者;相應的,男士、晚輩、未婚者和位低者就不可"先出手"。切記"該出手時才出手"!如要與多人握手,也應講究"先來後到",即先同性後異性,先長輩後晚輩,先已婚後未婚,先位高後位低。
2忌心不在焉
與任何人握手,都要在握手時示好並看著對方眼睛,這不但表示對對方以禮相待,也是自己充滿自信的表現。單手與人相握時,另一隻手不可插在衣服或褲子的口袋裡,應貼著大腿外側自然下垂。
3忌不摘手套
女士允許在社交場合戴著手套與人握手,但也視具體場合、身份而言。如果你只是職場菜鳥一枚,又正好與位高權重或德高望重者握手,最好摘下手套顯得更為謙遜得體。
手心有汗或手掌冰涼也是不太禮貌的表現,有汗的情況可趁人不注意悄悄擦掉。有的女孩常年手冰涼,與人握手時,兩種解決辦法:第一,不要握得那麼"實在",在與對方手掌接觸的時候稍微保持一點空隙;第二,開門見山,給對方道歉:你好,李總。真對不起,我手有一點涼。第二種方式好處還在於,若雙方不熟,可借這個話題破冰,如雙方都是女性,就能順便寒暄一下養生之道。本來是缺點,轉變成促進雙方交流的契機,便是好事一樁。
4忌掌心下壓
握手時掌心下壓會給對方造成居高臨下甚至藐視之意。想要表達對他人的尊重,握手時應掌心略微向上則為謙恭之意。
5忌用力不當
握手時用力過猛則顯得粗魯無禮;過輕又難免有敷衍了事之嫌。對於"2公斤"力度的拿捏,可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練習。
6忌點頭哈腰
適當的點頭與身體前傾是正確的,但"過猶不及";若在握手過程中不斷地點頭哈腰,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只能讓你想起抗戰電影中"漢-奸"的形象呢?
7忌時間不當
握手3秒為宜。與人握手時,尤其是異性,若時間過長會給對方一種錯覺--你對她別有用心。就算你真是"別有用心",也最好別採取這種方式,這會讓女孩覺得你沒有素養;若是你就只是禮節性地和異形握手,那就更要掌握好時間。
8忌濫用雙手握手
雙手握手一般只有幾種情況:一是面對長輩、上司或貴賓,雙手握手錶示謙恭備至;二是久未見面的故友或至交,雙手相握則表達一種深厚的情感。除此以外,一般單手握手就可表達問候之意。
9忌左手握手
不管是不是"左撇子",都不能左手握手。尤其是穆斯林和印度人,他們的左手僅用於去洗手間或為自己洗浴,只有右手才能擔負起高貴的使命。因此在與他們握手時,用左手或雙手都是不行--那就是赤裸裸的侮辱!
10忌交叉握手
商務場合,通常會與很多人握手,可按照前面提到的禮儀順序握手,或因地制宜由近及遠地依次握手。但切忌交叉握手,不管是自己雙手握住不同的人,還是直接跨過正在握手的兩人中間去握住另外一個人的手,都是不行的。這樣很容易構成西方人忌諱的"十字架"情況,很不吉利。當然,有一種情況例外--剪綵。剪綵時,一般時間、場地有限,所以當剪綵嘉賓站成橫排時,允許交叉握手。
④ 在社交場合,女士可以戴晚禮服手套握手么
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可以戴著薄紗手套與人握手。握手時不宜發長篇大論,點頭不過在隆重的晚會上,女士如果是穿著晚禮服並戴著通花的長手套則可不必脫,
⑤ 戴手套的禮儀
手套不僅僅禦寒,而且是衣服的重要配飾,由於時代的變遷,現在手套的使用范圍小了許多,一般情況下只有正式穿禮服時才會佩戴,但在佩戴是否合乎禮儀規范,將決定著做裝飾的效果,如果不懂得戴手套的禮儀,即使所戴手套非常漂亮,也會有失禮的感覺!
男士按照禮儀的規范,握手時必須脫下手套,一般情況下男士在室內是不戴手套的,因為有時候需要為女士服務,如果男士戴著手套為女士服務,則會認為是對女士的不尊敬,在正式場合不戴手套,手套的正確拿法,應該是左右對齊,手指部分朝前左手輕輕握住中間部分。
女士佩戴手套的顏色應與衣服的顏色款式相一致,穿深色大衣適合配戴黑色手套,穿西服套裝或夏裝時適合配戴薄紗手套。
正式晚宴中,如果選擇無袖禮服需要佩戴過肘部的長手套。穿著短袖禮服時最好不戴手套,在與人握手時,女士可以依情況而定,與身份地位年齡比自己高的人握手時,應脫掉手套,而與年齡地位身份與自己平等或低於自己的人握手時,則不必脫掉手套。
喝茶吃東西時,最好提前脫掉手套。
有些人在戴手套的同時還帶手鐲戒指,認為這種裝飾十分高尚流行,其實是違背了國際禮儀規范的,特別是戴訂婚戒指和結婚戴戒指時,應該遵循婚戒的禮儀,首先要脫掉手套,再將戒指戴在手上,這才是正確的戴法,但有些時候這種,新娘所選擇的是無袖或袖子非常短的婚紗,婚紗的手套一般與袖口相連,脫起來非常麻煩,因此在選擇婚紗前新娘不要僅僅只考慮到婚紗的樣式,還要考慮到細節問題,最好選擇左手無名指可以伸出來的結婚專用手套。
⑥ 國際禮儀知識的握手禮儀以及禁忌事項
國際握手禮儀常識,是我們每位朋友都應該掌握的禮儀常識之一,握手是國際上最常見,最普遍的相見禮儀。那麼你們知道國際 禮儀知識 中的握手禮儀是怎樣的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國際禮儀知識的握手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平等式握手也稱標準式的握手;
具體式樣:雙方手心向左,握住對方;
表達含義:單純的、禮節性的表達友好的方式;
雙握式的握手:美國人政客式的握手
具體式樣:在用右手握住對方右手時,再用左手加握對方的手背、小臂、上臂或肩部;
表達含義:熱情真摯、誠實可靠,對對方信賴和友好的方式;
支配式的握手:也稱控制式的握手
具體式樣:用掌心向下或向左下的姿勢握住對方的手;
表達含義:主動、傲慢、具有優勢;處於支配他人的地位;
謙恭式的握手:順從性的握手
表達含義:對對方尊重、敬仰;自己謙和、容易接近,願意受對方支配;
死魚式的握手
具體式樣:握手時伸出一隻無任何力度、質感,不顯示任何信息的手;
表達含義:冷漠無情、消極傲慢;或者是生性懦弱;
捏手指式的握手
具體式樣:有意或無意地握住對方的幾個手指或指尖;
表達含義:異性之間表示矜持、穩重。同性之間表示冷淡、生疏或地位尊貴;
虎鉗式的握手
具體式樣:兩 手相 握虎口相觸,握的很深、很緊、很久;
表達含義:久別重逢的思念、牽掛,或者朋友之間的較勁;
摳手心式的握手
具體式樣:兩手相握,不是很快松開,而是慢慢滑離,手指在對方手心適當停留;
表達含義:依依不捨,不願離別。
握手的時間
3---5秒為禮節性的握手;
5秒以上,同時上下抖動表示熱情
握手的力度
有力表示誠意、決心、信任、感激等含義;
無力表示冷漠、應付、不信任等含義。
握手的速度
出手快表示:情感真摯、友好、熱情、願意交往;
出手慢表示:冷淡、被迫、應付,無交往慾望。
握手的順序
在社交場合握手時出手的順序頗多講究。一般由尊者決定。
年長的與年輕的握手:年長的先出手
女士與男士握手:女士先出手。
上級與下級握手:上級先出手。
社交場合先到者與後到者握手:先到者先出手。
主人與客人之間握手:主人先出手。
握手的禁忌①不要用左手,不可濫用雙手。
②不可交叉握手。
③不可手向下壓。
④不可用力過度。
⑤與他人握手,尤其是在與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要牢記不可使用左手,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的。
⑥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而應當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別要記住,與____信徒交往時,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人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狀,這類似十字架,在基督____眼中是很不吉利的。
⑦不要在握手時戴著墨鏡,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才能例外。
⑧不要在握手時將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裡。
⑨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依舊拿著香煙、報刊、公文包、行李等東西而不肯放下。
⑩不要在握手時長篇大論,點頭哈腰,濫用熱情,顯得過分客套,讓對方不自在、不舒服。
握手的注意事項
握手的標准方式,是行禮時行至距握手對象約1米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應用力適度,上下稍許晃動三四次,隨後松開手來,恢復原狀。具體應注意如下幾點:
①手要潔凈、乾燥和溫暖。先問候再握手。伸出右手,手掌呈垂直狀態,五指並用。
②握手的力度。一般情況,相互間握一下即可。如果是熱烈握手,可以使勁搖晃幾下,這是十分友好的表示。而用手指尖點一點,則是無禮之舉。
③握手的時間通常以3—5秒為宜,除關系親近的人可以長時間握手外,一般都是握一下即可。
④握手時應兩眼注視對方的眼睛,表示誠意。特別要注意的是,不能戴著手套握手,這被視做失禮的行為。握手前,男子應脫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子的戒指如果戴在手套外邊,可不脫,否則也應脫下手套與人握手。按國際慣例,身穿軍服的軍人可以戴手套與人握手。
⑤與異性握手時要用力輕、時間短,不可長時間握手和緊握手。應掌心向上,以示謙虛和尊重,切忌掌心向下。為表示格外尊重和親密,可以雙手與對方握手。
⑥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除非右手受傷),用左手與人握手是不合適的。在特殊情況下用左手與人握手應當說明或者道歉。
看了國際禮儀知識的握手禮儀的人還看了:
1. 關於握手的禮儀,描述正確的有
2. 社交場合關於握手的禮儀
3. 簡要說說握手的禮儀
4. 總結握手禮儀的注意事項
5. 職場禮儀 關於握手的禮儀
6. 有關於握手的禮儀
⑦ 請問握手的場合有哪些呢
握手的場合:
通常,與人初次見面,熟人久別重逢,告辭或送行均以握手錶示自己的善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見面禮,告別禮。
有時一些特殊場合,如向人表示祝賀,感謝或慰問時;雙主交談中出現了令人滿意的共同點時;或雙方原先的矛盾出現了某種良好的轉機或徹底和解時習慣上也以握手為禮。
握手的禮節:
握手時,距離受禮者約一步,上身稍向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向受禮者握手,掌心向下握住對方的手,顯示著一個人強烈的支配欲,無聲地告訴別人,他此時處於高人等的地位,應盡量避免這種傲慢無禮的握手方式。
相反,掌心向里同他人的握手方顯示出一個的謙卑與畢恭畢敬,如果伸出雙手去拜捧接,則更是謙恭備至了。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態是兩手的手掌都處於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通也最穩妥的握手方式。
握手時應伸出右手,不能伸出左手與人相握。西方習俗認為人的左手是臟的。戴著手套握手是失禮行為。男士在握手前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可以例外,當然在嚴寒的室外有時可以不脫。
比如雙方都戴著手套,帽子,這是一般也應先說聲:「對不起」。握手者雙目注視對方,微笑,問候,致意,不要看第三者或顯得心不在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