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拔河帶手套有什麼禁忌
擴展閱讀
冬天羊皮皮衣怎麼保養 2025-07-17 16:05:57
手套不換怎麼避免感染 2025-07-17 15:42:24

拔河帶手套有什麼禁忌

發布時間: 2022-12-09 03:08:37

『壹』 拔河比賽是戴著手套好,還是不戴手套好

比賽技巧准備姿勢1、握繩:雙手手心要向上 ;2、拉繩:繩要從腋下過 ;3、腳尖必須在膝蓋之前,而且在拔河令出之前全身應伸展拉直站姿不要怕摔倒,全體人盡量向後傾斜!半蹲,馬步,重心向後壓。重心一定要低,集體往後仰。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將腹或者髖挺出前面,眼睛看天。排序不要按力氣大小,按體重,從繩子末端到最前線,依次由重到輕排列。注意拉開距離以防踩踏。不要把胳膊累傷了卻忽視了腳和腿,下身一定要站得穩!前面的力量大點,尾巴上重量大的握繩比賽前繩子拉到最直,一定要! 否則後面的人再用力,繩子是彎的,力就中和了。所有人的力都要向正後,否則一部分力會被自己人的力抵消,事倍功半。兩個手相隔20cm,要視個人臂長而定。注意:右撇子右手在後,左撇子左手在後。用力會更方便!幫忙喊號子的同學叫「1-2- 1-2」,1要穩住,2要使勁拉,叫的節奏應該是一開始叫得慢些,越到後面叫得越快。重心拔河時身體傾斜度要達到45度以上。最後一個拉繩子的人一定要越胖越好(當然要有勁)。他蹲的必須比較低,重心低一點不容易被人拉跑。前面把繩子盡量壓低,因為如果前面高的話,往往後面因繩太高而用不上力。人的重心要在後面,就是腳在前,身子在後。

『貳』 拔河帶手套好嗎

不好,戴手套會降低力度,使不上勁,拔河就很有可能會輸。如果是成人拔河比賽,建議選擇柔軟的繩子,就不存在繩子刺手,拉傷手的情況。

如果是小朋友拔河,建議還是選擇手套,因為相比之下,小朋友力氣比較小,在活動中要以安全為主。因此怕傷手就一定買防滑的手套,例如尼龍手套,五金店有售。

(2)拔河帶手套有什麼禁忌擴展閱讀

作為一項簡單易行的團體運動,拔河在1912年至1920年曾貴為奧運項目。

當時拔河的規則很簡單,每隊8人對抗,並被列為田徑項目之一。在舉行過的5屆奧運拔河賽中,丹麥瑞典聯隊、美國隊、英國隊、瑞典隊和英國隊先後奪冠。

1920年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後,由於缺乏更好的比賽條件,加之比賽用鞋、隊員體重等多方面規則存在各種爭議,拔河就此被排除出了奧運會。

2002年,國際拔河聯盟正式加入國際奧委會,這些年來一直以拔河回歸奧運作為努力的目標。

『叄』 拔河規則


拔河比賽規則

第一條 依據
本拔河運動規則,是根據國際拔河運動總會的規則制定而成。 (室外與室內一樣在硬且平坦的場地舉行比賽時,適用本規則) 。在室內像國際拔河運動總會方式舉行時,可引用國際拔河運動總會所制定的各項規則。

第二條 比賽場地與比賽用繩
2 : 1 比賽場地
(一)比賽場地稱為拔河道,必須是水平線而且平坦,或使用專用拔河道墊。而在體育館可以直接使用地板比賽時,也可以使用貼布或膠帶做標志。
(二)拔河道規格

(l)A=比安區域 寬90cm
拔河道寬為9Ocm, (以內測量不包括5cm的標志線) 如考慮到比賽中,因地板滑,或程度差的隊伍,容易滑出邊界線外時,得以啟用寬至180cm的拔河道舉行比賽。但必須在競賽規程中說明。
(2)B =後面安全區
為預防比賽開始後,優勝隊向後退時,碰撞到牆壁或障礙物,所以必須充分取得後面安全區 (至少應各為4.5m ) 以確保安全。以中心線為准,至兩端線各為l2m,按體育館的大d¨ 必須充分取得後面安全區,以確保安全。
(3)C =邊界安全區
使用墊子時,因段差關系,為防止跌倒,也可以設計寬l5cm的安全區。
為預防比賽開始後,優勝隊向後退時,碰撞上牆壁以及障礙物,為安全性著想,必須設置端線,而且端線後面要有充分場地。比賽開始時,各隊中最末尾之一A,如不在端線之前,則表獲勝隊會有碰撞之危險。
(三)標志的顏色
中心線為紅色、其它線原則上為白色,線寬5cm。
注 :運動場以及運動場記號拔河場為水平線平坦的草地,在運動場,劃一條中心線並兩端插旗志及兩邊各4m線,比賽開始後,繩子的中心線與運動場中心線對准之後,雙方立刻把繩子張開。
比賽用繩
(一)比賽用繩規定如下:
A (一般用繩) B (少年組用繩)
(1)一般用繩規定如下,
外周 lOcm*l2.5cm
注 : 室外比賽至少33.5m
材料 馬尼拉麻

長度 28.m~33.5m
(2)少年組用繩規定如下 :
外周 9cm*lIcm
長度 28m*30m
材料 馬尼拉麻
各組比賽用繩,繩子上不能有結節或握把。

(二)比賽用繩的標志如下

(1)繩子的標志如下,
1.中心記號區………繩子的中心………紅色
2.白色記號區………從繩子中心左右各2m的位置…………白色 (從中心記號區至白色記號的內側測量) 。
3.藍色記號區………從白色記號區的內側5Ocm的位置………藍色。
(2)繩子標志是使用顏色貼布或繩子標志,以便裁判員能夠很容易的調整繩子的長短或適當位置。
(3)標志線寬為5*lOcm ,藍色記號區寬為5cm 。

(三)室外比賽時繩子標志如下 :
(1)繩子的中心是紅色貼布或紅色標志。
(2)由中心至兩側4m之處是白色貼紙或白色標志。
(3)由中心至兩側各5m之處是藍色貼紙或藍色標志。

第三條 隊伍
3 : 1 隊員編制如下
領 隊………………………………………1 A。
教 練………………………………………1A。
管 理……………………………………… 1A。
選 手…………………………………8b1OA。
比賽選手8名,領隊,管理由選手兼任亦可。
少年 (小學生) 組,領隊成人擔任,兼任全隊領導,管理最好也由成人擔任。
附: 國內比賽時,可設置領隊、教練、管理各一A,亦可由選手兼任,但比賽選手以10名限。
隊員職位
(一)選手稱為位,其順序為 :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王位、第六位、第七位,最後一位選手稱後位。
(二)比賽登記出場選手名單,按照號碼的順序lbl0登記,如領隊為選手兼任,需註明領隊。
(三)選手職位可以自由變更。
(四)舉繩時,後位必須在端線之前。
(五)選手拔河位置在繩子左邊或右邊皆可。
(六)第一位,拔河開始時,必須握住靠近繩子藍色記號區外側之處。
3:3 級別
依出賽8名選手的體重總和,設定等級如下 :
(一)體重等級 :
第一級 400公斤以下
第二級 440公斤以下
第三級 480公斤以下
第四級 520公斤以下
第五級 560公斤以下
第六級 600公斤以下
第七級 640公斤以下
第八級 680公斤以下
第九級 720公斤以下
第十級 超過720公斤以上
注 : (TWIF ) 規定級別 :
男性 560公斤 600公斤 640公斤 680公斤720公斤
女性 480公斤 520公斤
青年 560公斤
(二)少年組
(1)第一級 400公斤以下
(2)少一級 360公斤以T
(3)少二級 320公斤以下
(4)少三級 280公斤以下
選手也可以男女混合比賽
3:4 選手的替補
(一)替補選手二名,但合計總體重不得超過規定。
(二)替補選手也必須預先接受體重測量。
(三)比賽前的選手替補,須在出賽前,向大會提出出賽隊員名單中,登記替補隊員名字及號碼,替補手續才算完成。
(四)每局間替補,領隊向主裁判提出申請,經主裁判確認體重之後才能替補,提出替補申請必須在前一局比賽後馬上提出。
(五)比賽開始、主裁判發出「舉繩」口令之後,不能替補。
3:5 領隊 (教練)
(一)領隊負有隊的編制、選手替補、管理所有隊務、比賽中指揮等責任。
(二)比賽中對選手的指導,必須在拔河道之外側,左邊或右邊都可以,但不可妨礙裁判員執行任務。
(三)對裁判判定有異議時,只有領隊有權提出抗議的申請。
管理 (指導員) 、替補選手管理在比賽前或比賽後,照顧隊員。管理以及替補選手,其位置必須是裁判指示的場地。

3:7 申訴
比賽中發生有關抗議問題,馬上向其比賽的主裁判提出口頭申請,同時必須於比賽完畢10分鍾內,向裁判長提出申訴書,以及保證金,如抗議被判無效時,則沒收保證金。

第四條 服裝
4 : 1 服裝
必須穿短褲,附衣領的長袖運動衫,長襪子等標准拔河服裝,力求整齊。
附註: 國內比賽視需要可另行規定。
4 : 2 鞋子
必須穿拔河鞋,或一般鞋底沒有鞋跟的平底鞋。不得穿釘鞋、鞋底鞋跟有突起物之鞋,以及赤腳參加比賽。
注 :
室外比賽者的長筒鞋底,鞋跟以及鞋跟側面必須平坦,不得改造。可以使用與長筒鞋跟側面以及鞋跟底面相同的金屬製鞋跟,其厚度不得超過0.O5Cm的金屬板。不得使用釘鞋以及跟有大頭釘突出的長筒鞋。
4 : 3 阻止滑溜
(一)不準帶手套,但得使用碳酸鎂粉。
(二)鞋底不得有止滑設施。
(三)不能使用、葯品等物。
(四)經由裁判員的許可,才可使用負傷包紮或綳帶等,其治療負傷以最小限度為原則。

4 : 4 其它
(一)安全帽 : 後位選手戴用安全帽。
(二)號碼布 : 號碼布標准為3Ocm X3Ocm。
(三)腰帶、其它 : 不禁止穿用腰帶,後位選手可使用護墊,但必須以防止傷害為目的。而這些不必穿帶著測量體重,但出場比賽時,必須接受裁判員的檢查。腰帶必須穿帶於衫衣之外面。

第五條 報名、測量體重、驗戳章
5 : 1 注冊
參加比安隊伍、應向大會報到,在報名處領取報名資料
5 : 2 測量體重並加蓋驗戳章
(一)填寫報名資料,選手並依號碼順序接受體重測量。
(二)必須穿不透明短褲測量體重,如沒有特別設備,必須以合適服裝在大眾面前接受測量。
(三)體重測量以0.5公斤為單位,可以不穿鞋子以及不穿帶為防止傷害所穿帶皮帶測量體重例
70.1 一70.4 >70.0
70.5 --70 .9 >70.5
(四)測量選手體重時,將注冊的號碼寫在左手背,全體隊員測量完畢後出賽八名選手,體重總和符合規定時,全體隊員蓋驗戳章,必要時寫上單位區別。
(五)出賽八名選手總體重超重時,得有一次減量調整機會,再測量合格時才能蓋合格戳章。
5:3 提出比賽名單
(一)各參加隊伍,在其各比賽開始前15分鍾或三局比賽前,依體重測量確認之注冊出賽單,在出賽單 (順位單) 寫上出賽選手的名單 (劃上圓圈) ,向站在出場道職員 (檢錄裁判) 提出 (三局比賽時,只可以在第一局前提出) 。
(二)比賽名單提出後,出場比賽全體隊員,按照大會規定,在准備區休息,准備比賽。

第六條 比賽
6 : 1 比賽方法
(一)比賽方法採用一局或三局比賽勝負。
(二)第一局必須事先抽簽來決定場地,第二局場地交換。場地交換時,全體隊員列隊於繩子左側,等待主裁判手勢交換場地。沒有特別必要時,馬上開始比賽。
(三)必須第三局比賽時,按照抽簽決定場地。
6 : 2 握繩法以及姿勢
(一)第一位得盡量握住靠近藍色記號區外側的繩子。
(二)選手空手,雙手掌向上緊握繩子。
(三)繩子必須由軀干與上臂之間通過。
(四)不能使用防止繩子動搖的支撐法,以及其它方法。
(五)比賽申,必須兩腳在膝前伸直,且必須握住繩子。力後位握繩法,

繩子必須通過腋下,由背斜上,從對側肩部前面垂下,多餘繩子置於後外側,兩手臂向前直握住繩子。
6:3 比賽開始
()繩子放置法
選手進場比安前,必須先將繩子確實伸直,並把繩子和拔河道一樣對照。
中心線至兩端白色記號區內側各設定為2m。
(二)集合
主裁判做「集合」的手勢 (兩手從水平上舉做打招呼動作) ,站於繩子左側的選手,由領隊、選手、管理之順序相從整隊進場。r敬禮」之後,未出場隊員退到所定之位置,後位將繩子向肩回繞,按規定的握繩法准備。
(三)准備的確認
依主裁判指示,由雙方領隊互相確認准備狀況,雙方領隊必須明確回答,否則主裁判不能確認准備完畢。
(四)主裁判手勢
*以下( ) 內是主裁判的手勢。
(l) 「舉繩」 (雙手向前做水平伸展動作) 口令時,選手雙手握住繩子。此時第一位盡量握住靠近藍色記號區外側的繩子,後位必須在端線之前。
(2) 「拉緊」 (雙手掌心向內側,前上舉至頭部兩側 )口令時,繩子充份伸展或綳緊狀態。主裁判指示下一手勢之前,選手腿和身體不能亂動,須用力拉著繩子,保持開始准備姿勢。
(3) 「調整中心線」 ( 向拉著繩子的隊伍,用手做請靠近的動作) 。
此時領隊得隨著主裁判的動作指示,將自己隊伍快速移動,使中心線記號能相符台。
(4) 「預備」 口令時 (將保持上舉於頭上的雙手掌心向外) 此時選手靜止不動,保持拉著繩索狀態。
(5) 「開始」 (舉在頭上的兩手很快的放下來) 。
6 : 4 比賽結束
(一)每一局勝負判定 :
本隊繩子的白色記號區,被拉到最遠方的2m線,則繩子移動4m為勝負之判定。不限制時間,一直到能判斷勝負為止。
(二)主裁判判為違反規則,並被宣告失格。退場的比安隊伍,算此局比賽失敗 (一局比賽時,這場比賽失敗) 。
(三)主裁判可視危險程度,宣判在進行中的比賽中斷,並以繩子中心記號區的位置判定勝負。尤其是小學生及高齡者的比賽,如時間太長,運動太激烈產生過度疲勞時,主裁判可視當時情況,以中心記號區位置為判定勝負之根據。
(四)每一局比賽結束的手勢 :
主裁判吹哨子 (兩手在頭上做幾次大交叉的動作) ,表示此局比賽結束。比賽中,主裁判作出比賽結束手勢前,如兩隊同時倒下或自己認為獲勝而站起來等,比賽必須繼續進行。
重賽
(一)主裁判手勢,
主裁判吹口哨 (雙手向下在體前交叉之後,雙手食指指向申心線) ,宣判「重安」 。
(二)重賽判斷:
(1)兩隊同時犯規,經主裁判利斯為無法繼續比賽時。
(2)判斷勝負之前,兩隊隊員雙手離開繩子,經主裁判判斷為不適合繼績比賽時。
(3)觀眾及其它外在因素,比賽受妨礙,主裁判判斷為無法繼續比賽時。
(三)重賽的比賽開始
(1)重賽的重新開賽時,與原比賽開始時同樣位置。
(2)如6 : 5(二)(1)(2)犯規時,不得有休息時間,馬上重新比賽。
(3)重新比賽時,不得替補以及變更選手職位。
(4)如6 : 5(三)(3),因外在因素影響時,得有適當休息時間 (例如選手飲水、擦汗等) 。
適當時間休息之後,依主裁判的手勢,重回拔河道,如6 : 3(三)「准備確認」後再比賽。
比賽中犯規。
(一)「坐著犯規」 (只手掌心向上,水平左右幾次動作) 故意坐著不動或滑倒之後,沒有立刻歸正。所謂「立刻歸正」是拔河選手在地上滑倒後,為回復正規拔河位置,表現得很努力。
(二)「貼身犯規」 (雙手掌心向地面,做幾次上下動作) 。
比賽進行中,腳以外身體任何部分觸及地面、後面選手的腳坐著不動或故意與其它選手身體緊貼等。
(三)「鎖繩犯規」 (提膝、肘觸及腿)
(1)繩子不能自由動的握繩法。
(2)利用膝、腿壓住繩子不動,且繩子將腿當做頂點,看起來有如山形狀就是鎖繩。如握繩子的手碰到腿,繩子不形成山形狀,形成筆直的話,就不形成鎖繩。
(3)繩子固定在某隊員的身體。
(4)繩子上有輪或結節時。
(四)「違反握繩法」 (雙手作握繩狀向前出,以表示正規的握法) 規定以外的握緝法。但打著雙手,掌心相對,或單手脫離繩子,此手不支撐著地面,對比賽而言是不利的,不造成犯規。
(五)「夾持犯規」 (握繩的雙手,向身體變曲,在腋下作上下動作
(六)「滯留蹲姿犯規」(邊舉膝伸直,邊作踢地面的動作) 。蹲著不動或腳沒有出於膝前。
(七)「爬繩犯規」 (雙手做攀登繩子的動作) 。像登山一樣,用手拉繩交替前進。
(八)滑繩犯規」 (兩手與上半身做劃船的動作) 。像劃船一樣,反復坐在地面上,腳向後邊動邊拉。
(九)「後位違反握繩法犯規」 (用手扣打對側肩部) 。
後位違反握繩法,比賽中繩子從肩部落下,沒有由腋下通過時。
(十)「越線犯規」 (用腳反復做側滑步) 。
比賽中,故意由邊線踏出。雙腳完全踏出邊線,沒有立刻回拔河道,仍舊繼續拉時。
注 : 「腳架犯規」 (用鞋跟踢地面) 。主裁判在下「拉緊」囗令之前,比賽選手在地面做腳架時。
6 : 7 罰則
(一)「注意」
比安中選手犯規時,依犯規情形提醒選手「注意」。裁判必須將選手犯規情形,用語言及手勢,由主或副裁判傳達,讓選手明白。
(二)「警告」
(1)重復犯規,已經被「注意」二次,再有犯規行為時,不再提醒「注意」馬上宣告「警告」。
(2)警告有兩次機會,第一次警告及第二次警告,第三次警告時立刻失去比賽資格。
1.犯規是以全體隊員犯規處理,即使只有一A犯規也視同全體犯規論。
2.一人或一人以上同時犯規時,宣判一次警告
(3)第一次警告時,主裁判報告犯規者的位置。繼續警告時,用口頭告知犯規者位置以及用手勢表示犯規動作,同時用手指表示「警告」的次數。
(4)拔河比賽招致有損名譽,非正當言詞及態度時,判定為失格論。
(三)警告的宣判、與副裁判的手勢無關,主裁判依全體比賽流程演變判斷。
6 : 9 違反本規則
有違反上述規則任何一條、應判退場
6 : 10 其它的比賽幹部
除比賽大會運作的裁判員 (主、副) 之外選手管理員、記錄員等以運作幹部任命。

『肆』 進行拔河比賽時,繩子被50名體育生拔斷,拔河比賽有哪些注意事項

進行拔河比賽時,繩子被50名體育生拔斷,拔河比賽有哪些注意事項?具體如下:

一,注意地面路況

拔河最通常就是兩邊同時使力,中間劃定界限,哪邊先超過界線那邊就輸,而拔河不僅是一個運動,在進行拔河前後也要注意比賽地面的路況,因為地面偏斜或是偏滑都會導致另一方直接劣勢或者優勢,這對於拔河這項運動來說,本質意義上就有失公正,所以說在進行拔河比賽時需要注意的事項最主要的就是地面路況了,畢竟作為一項運動,公平公正是首要的,也是必須的。

綜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補充討論,歡迎關注!

『伍』 拔河比賽的安全注意事項有哪些

拔河比賽安全注意事項

1、比賽前應注意檢查場地是否平坦,如有雜物及時清理。
2、有以下情形者禁止出賽,心臟病、氣喘、高血壓、習慣性脫臼等不適合激烈運動者。
3、檢查參賽員工身上是否有硬器。(手機、鑰匙、水果刀等)
4、比賽中遇有員工感覺四肢無力,面色蒼白等身體嚴重不適症狀,立即安置。
5、選手們事先做好伸展運動,蹬蹬腿、甩甩手、轉轉腰等,可喝些開水。
6、比賽時由於雙方都是用力拉,所以拔完後一場後不可立即松繩,以免造成對方隊員受傷、選手們絕不可突然故意放水(鬆手)或搖晃繩索讓對方跌倒之後,再拉過繩子。
7、雙手手心向上,不得形成8字形纏繞雙手,以免拉傷(指正確的握繩方法,不可戴手套),在比賽中嚴禁把繩子栓到身體的任何部位,以免造成不可想像的事故發生。
8、繩從腋下經過(指身體的正確姿勢,不可將繩纏住手臂。)可穿長袖厚一點的衣服,繩子經過腋下的部分,衣服可以加厚保護。
9、腳尖在膝蓋之前(指雙腳使力的方向,不可蹲著拉),拔河時所有人員不可全部在繩的一側,要左右均勻安排人員。
10、每一位選手可束上腰帶,不僅增加用力,亦可防止腰部受傷。
11、勞保鞋有止滑功能最佳,鞋帶必須綁緊, 後位應戴好安全帽。

『陸』 拔河為什麼不能帶手套

拔河比賽最好戴手套。最好戴真皮反絨手套,真皮結實耐用,反絨不怕摩擦;也可以戴帆布勞保手套,掌心帶皮墊的那種。

拔河戴手套的好處:
一是可以增加手與繩之間的摩擦(防止拔河過程中脫手),
二是可以保護手部不被繩子劃傷。

『柒』 拔河比賽戴手套嗎

在國際拔河比賽並沒有規定不允許戴手套,你要是要戴手套的話可以選擇防滑手套,保護手部皮膚

『捌』 拔河的時候怎麼樣不讓手受傷

可以通過在手上擦粉或灰塵來增大摩擦力,防止手受傷。
拔河時候是不能帶手套的,所以只能增加手與繩子的摩擦力,防止滑動產生摩擦,以減少受傷的風險。另外,參賽隊員一律不得穿釘鞋或赤腳參加比賽,裁判未判勝負前,手不能松開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