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為什麼練劍的時候不戴手套
擴展閱讀
皮衣上有泥印怎麼辦 2025-07-22 05:21:36

為什麼練劍的時候不戴手套

發布時間: 2022-11-19 01:34:09

① 太極劍太極拳表演時能戴手套嗎

這個當然是可以戴手套的,一般來說,帶手套的話,能夠增加它的一個表演時候的一個更好看的一個視覺

② 劍道的訓練方法

1 劍道」一詞最早源於中國前秦時期古籍《吳越春秋》。中國一脈相承的雙手刀法經過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官方往來,以及朝鮮半島和大陸沿海周邊地區和日本列島的民間交流,於漢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傳至日本的刀法經過日本長年的戰爭歲月不斷演變,在日趨穩定的 日本江戶時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樣式,製作了劍道護具與竹劍的基本形制,確立了日後體育劍道的雛形。經過明治維新日本政府頒布「廢刀令」 之後,漸漸定型並逐漸發展到現在確立了「體育劍道」這種古代雙手劍術在現代運動領域內的存在形式。如今在日本、韓 國,劍道同時也是警察的必修訓練課程,法國、巴西的警界也極為重視。劍道為世界上僅有的兩項器械直接對抗的競技體育項目(另外一項就是奧運項目「擊劍」),劍道普及於世界上四十餘個國家與地區,據國際劍道聯盟前些年的統計,世界上練習劍道的人口約有500萬人之多。現在劍道運動競技水準居於前列的國家是日本與韓國,我國的台灣地區也擁有非常高的運動競技水準。
現代的劍道,是使用竹刀、穿著護具進行真實的劍術格鬥型體育運動。所以,在器材上也有特別的講究;竹刀是用四片竹板外加刀尖皮及握柄皮組合而成。防護用品有面具、護胸、腰垂、手套及穿著棉質衣褲。場地通常在木製彈性地板上,赤腳對打。因而,保護措施做得很完善,所以,比其它武術運動所發生的傷害率較低。劍道的訓練運動量非常大,對於消耗脂肪改善體形有著直接的效果,不過同時有著獨特的練習方法保持身體的柔軟性,而不會像很多負重訓練容易使得肌肉變得僵化。劍道不但適合年輕人練習,很多高段老師到了七八十這樣的年紀還照樣在劍道場上進行比賽,更有過了九十歲還可以上場表演的老前輩。
劍道是屬於武術的運動,學習的態度必須嚴格認真,才能得到實質的效果。欣賞和觀看劍道可從外在的技術和內在的心理兩方面來看。就技術方面,動作利落姿勢優美,氣勢及精神飽滿,顯現強而有活力的表現。就心理方面而言,觀看其臨場情緒表現是冷靜或浮燥,交戰中是否能有敏銳正確的判斷力,如何採取妥適的因應對策,如「先發制人」、「以逸待勞」或「反擊致勝」的戰術運用等,便可看出習劍者的智慧與修煉。練習徒手的拳術很可能需要年輕年輕力壯才會占盡優勢,但是劍道絕對是一種對力量控制的藝術,劍道追求的不是絕對的強有力,一拳打死奔牛的蠻力在劍道練習裡面可以說是沒有用的,真正的劍道追求的是力量的調和,也就是對力量的完全控制,達到「柔軟」的境界才是真正的劍道。劍道具有運動和武術的本質,長期修習,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增強精神活力外,同時能培養出堅強的意志力、專注力和果敢進取的性格,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冷靜自信的態度,劍道界一直流傳有「劍道是一輩子的修行」這樣的說法。這些優點不只用於武術,對各人處事的理法或事業的經營都助益良多。所以習之不輟,終身受益。

2劍道.江戶三大道場1--北辰一刀流

北辰一刀流是江戶時代末期很流行的劍術流派。其創始人為千葉周作成政(1794-1855)。

周作出生於陸前栗原郡花山村,是三兄弟中的次男。其祖父千葉吉之丞常成原為磐城國相馬藩北辰夢想流劍術師范,後移居到陸前國栗原郡花山村居住。周作少時隨父親千葉幸右衛門練習北辰夢想流劍術,以後作為淺利又七郎義信的養子,到下總松戶跟隨淺利又七郎和中西忠兵衛學習一刀流劍法。後來將自己所學劍術糅合起來,創立了北辰一刀流,並在江戶日本橋設立了劍術道場玄武館,與鏡心明智流的士學館、神道無念流的練兵館合稱「江戶三大道場」。玄武館後來遷往神田玉池。

北辰一刀流認為劍道不僅是一種技術,更是一種藝術。在真劍勝負盛行的江戶末期,北辰一刀流改良了使用竹刀跟護具的練習方法,對現代日本劍道有較大的影響。

北辰一刀流可謂人才輩出的門派。周作之弟千葉定吉政道(?-1879)、周作之次男千葉榮次郎、定吉之長男千葉重太郎均為振興北辰一刀流做出巨大貢獻。其中千葉定吉在江戶桶町開設了一戶劍術道場,為跟玄武館相區別,被稱為「小千葉道場」,土佐勤王志士坂本龍馬即是這家道場的弟子。龍馬曾說道:「小千葉道場是我的第二個家」。除坂本龍馬外,幕末很多名人劍士,比如新撰組的伊東甲子太郎、山南敬助、清河八郎等等都出自北辰一刀流。

附幕末北辰一刀流劍士名錄:
千葉家
流祖:千葉周作成政
周作之弟千葉定吉政道
周作次男千葉榮次郎、三男千葉道三郎
定吉長男千葉重太郎、次男千葉東一郎、長女千葉佐那、次女千葉里幾、三女千葉幾久

非千葉家
伊東甲子太郎、井上八郎延陵、奧田松五郎、海保帆平、清河八郎、坂本龍馬、真田范之介、下江秀太郎、庄司弁吉、冢田孔平、丹羽精藏、森要藏、稻垣定之助、山南敬助、藤堂平助、服部武藏等。
========================
劍道.江戶三大道場2--鏡心明智流

鏡心明智流,也作鏡新明智流,是一種講求動作的「位」,即姿勢、形態,藝術性與實用性並重,更偏向於藝術性的劍術。其道場位於江戶南八丁堀,名為士學館。流派代表人物為桃井春藏直正。

桃井春藏直正為駿州沼津藩士田中重郎左衛門豐秋的次男,出生於文政八年。本名為田中左右八郎堪助。天保九年,十四歲時來到江戶,於鏡心明智流桃井道場修行劍術,當時的道場師范為桃井春藏直雄。十七歲時,娶直雄次女為妻,入贅桃井家,繼承春藏之名,改名為桃井春藏直正。嘉永二年,春藏直正以二十五歲取得皆傳稱號,並繼承鏡心明智流宗家,為四代目師范。

據天保時代《新撰武術流祖錄》記載,鏡心明智流始祖是安永年間(1772-1781)人,名為桃井八郎左衛門。這位桃井八郎本來出仕柳澤家,後來離開主家開始自己的武藝修行,精通各種武藝。藝成之後,創立鏡心明智流,並於江戶開創桃井道場。

桃井道場代代都是由兒子繼承。比較特殊的是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是作為桃井家入贅的女婿以及養子的身份繼承士學館道場的。春藏直正擔任師范時,鏡心明智流迎來了鼎盛時期。桃井道場士學館與千葉周作的玄武館(北辰一刀流)、齋藤彌九郎的練兵館(神道無念流)三雄並立,稱為「江戶三大道場」。三大流派的劍術相比,有「技之千葉」、「力之齋藤」、「位之桃井」的說法。

跟北辰一刀流講究劍技、於攻防之中體現藝術性不同,鏡心明智流的藝術性主要體現在一個「位」字上,即講求形態、姿勢的優美和瀟灑。據說桃井春藏直正本身就是一位美男子(劍豪中的美男子好象還真不少……),因此鏡心明智流的「位」被他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在幕末這個動盪的時代,光講求藝術性的劍法是無立足之地的。因此,在實用性方面,鏡心明智流也不輸於人。被稱為「劊子手以藏」的岡田以藏,以及土佐藩士武市半平太瑞山也是鏡心明智流的高手。

附幕末鏡心明智流劍士名錄:
桃井道場師范三代目桃井春藏直雄、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
桃井道場師范三代目桃井春藏直雄、四代目桃井春藏直正
土佐藩岡田以藏、武市半平太瑞山
佐倉藩逸見宗助
其他田口永八朗等。
===========================
劍道.江戶三大道場3--神道無念流

神道無念流是下野國人福井平右衛門於天明年中(1781-1789)創立的劍術流派。

平右衛門最初是學習一円流劍法。傳說他在修行回國途中,參拜信州稻綱權現,並於參拜時突然頓悟,從而創立了新的劍術。因為是在萬念俱空的冥想下,由於神的權現而突然悟得的劍法,因此叫做神道無念流。

在平右衛門的弟子中,最有成就的要算戶賀崎熊太郎。在劍術有所成後,熊太郎在江戶開設了戶賀崎道場。號稱神道無念流最強劍士的岡田十松便是戶賀崎道場弟子,並在這里取得了師范代稱號。之後,岡田十松從戶賀崎道場獨立,在江戶開設了擊劍館道場。幕末神道無念流的代表人物齋藤彌九郎即是岡田十松的弟子,彌九郎與同門鈴木斧八郎並稱為擊劍館最傑出的門人。

齋藤彌九郎於寬政十年一月十三日出生於越中冰見郡佛生村齋藤信道家,是家中之長男。大名善道,號篤信齋。十五歲來到江戶,入岡田十松神道無念流擊劍館道場修習劍術,不久取得師范代的稱號。

文政九年,在同門江川坦庵的幫助下,彌九郎在江戶飯田町俎橋開設劍術道場--練兵館。天保九年,由於遭受火災,練兵館遷往九段坂上三番町。

在當時江戶的劍術界,有「技之千葉、位之桃井、力之齋藤」的說法。跟同為江戶三大道場的玄武館(千葉周作北辰一刀流)、士學館(桃井春藏鏡心明智流)的劍術相比,練兵館的神道無念流更注重格鬥時的實用性和壓倒對方的氣勢與力量。因為齋藤彌九郎的劍術將神道無念流的精髓--「力」發揮得比同流派其他支流還要淋漓盡致,因此練兵館的神道無念流劍術又被稱為「齋藤派無念流」。

在幕末,神道無念流是一個影響力很大,門人弟子眾多的劍術流派。有很多名人劍客出自神道無念流,其中包括維新三傑之一--長州藩桂小五郎。此外,新撰組二番隊長永倉新八,新撰組前局長芹澤鴨也出自神道無念流。

附幕末神道無念流劍士名錄:
齋藤家
齋藤彌九郎
彌九郎長男齋藤新太郎
彌九郎三男齋藤歡之助
===============================
劍道--二天一流

二天一流,由江戶初期著名劍士宮本武藏創立。

宮本武藏原名新免武藏,在二天一流兵法中的正式名稱是新免武藏玄信。但宮本武藏這個名字更為人們所熟知。

天正十二年(1584年),宮本武藏出生於岡山縣英田郡大原町宮本。年少時跟父親新免無二齋學習當理流兵法。從十三歲與新當流有馬喜兵衛比武開始,直到二十八歲,這期間與其他流派比武六十餘次,據說一次都未敗過。武藏二十九歲時在嚴流島跟當時名滿天下的劍士佐佐木小次郎決斗,用自製的四尺二寸長的木刀將小次郎斬於劍下,一戰成名。

在二十餘歲時,武藏便以「圓明一流」自成一派。並於慶長十年(1605年)寫成劍術書《兵道鏡》。但他對自己的劍術始終不滿意,認為沒有達到極境。三十歲後,武藏繼續修業,終於在自己五十歲左右練成了使用大小兩刀(即一之太刀與二之太刀)的劍術。這就是著名的「二天一流」。

武藏五十七歲時,即寬永十七年(1640年),得熊本藩(今熊本縣)藩主細川越中守忠利邀請,在當地正式教導劍術。在以後的歲月里,武藏寫成了《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條》以及《五輪書》,合稱為"兵法二天一流三兵書"。

正保二年(1645年),宮本武藏去世,終年六十二歲。

二天一流中所謂「二天」就是指「二天曬日」(「曬」同「曬」,《五方之太刀道序》)之意,指的是太陽和月亮:即陰與陽,也就是象徵對立的事物。世界一切都是由相對事物組成,由這些相對事物相互浸透而使所有事物發展統一,產生新的事物。二刀的技法簡單的講就是統一左右兩手上大小二刀的動作,由此達到戰勝對手這一目的。由這對立的二極升華統一而發展這個事實,不但是劍術,甚至是"世界之理"(武藏書狀),因此命名為「兵法二天一流。

附佐佐木小次郎:
佐佐木小次郎(?-1612)。佐佐木嚴流創始人。

與出身於並不富裕的家庭的武藏相比,小次郎則是在擁護和贊揚的光環的環繞中成長起來的。但是,跟那些平庸的紈絝子弟不同,小次郎絕對是一個劍術奇材。雖然曾經跟隨鍾卷自齋學習過富田流的小太刀技法,但小次郎自己所創立的嚴流,使用的卻是比小太刀長得多的太刀。小次郎的愛刀「長光」便是長達三尺二寸的長刀,而小次郎的絕技「燕返」,更是能夠將長刀之利發揮到淋漓盡致的招式。可是,即使是這樣的小次郎,卻連「燕返」都沒有使出就敗在了宮本武藏的劍下。跟武藏決斗時的小次郎,無法發揮自己刀長的優勢,因為武藏在決斗之前,特意製作了一把木刀,刀的長度是四尺二寸,比小次郎的「長光」長了整整一尺。

因為小次郎在決斗之前並未將絕技「燕返」傳給弟子,這一招便從此失傳。或許從《侍魂》里右京的必殺技之一「秘劍·燕返」中,可以領略到一點小次郎「燕返」的風采。
================================
劍道--柳生新陰流

陰流,由戰國初期劍士愛洲移香齋創立。後來的上泉伊勢守信綱在陰流的基礎上開創了新陰流。與以前的劍法的真劍決勝相比,新陰流在練習時採用竹刀,從而避免了無謂的傷害。此外,新陰流最先確立了「初級→上級→免許皆傳」的劍術等級方式,後來的等級制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成的。

上泉信綱創立了新陰流,而將新陰流劍技發揚光大的,則是上泉信綱的弟子柳生石舟齋宗嚴。

柳生家是大和的豪族,柳生宗嚴曾先後仕官於三好長慶及織田信長,後託病辭官而潛心研究劍法。在得到上泉信綱的傳授後,將鹿島新當流與戶田一刀流融合於新陰流劍技中,創立了新陰流的最大的一個分支--柳生新陰流。此後宗嚴之子柳生宗矩及宗矩之子柳生三嚴(柳生十兵衛)將柳生新陰流加以不斷發展和完善,使柳生新陰流成為江戶時代最大的劍術流派之一。柳生宗嚴、柳生宗矩及柳生十兵衛三人則成為戰國末期至江戶初期著名的三劍士,人稱「柳生三天狗」。

柳生家傳兵法書(即劍術書)有《殺人刀》、《活人劍》、《無刀之卷》,以及後來由十兵衛撰寫的《月之抄》。柳生新陰流的真髓在於「無刀取」,即以空手制住對手。與有些流派相比,柳生新陰流不贊成以殺戮來磨煉劍技。在《活人劍》及《無刀之卷》中,都體現了柳生「無刀取」的意義:「不殺人,我們以不被殺為勝。」

附資料:
柳生新陰流--資料(一)
陰流派系圖
第一代愛洲移香齋 --愛洲陰流
第二代上泉伊勢守信綱--新陰流或神陰流
第三代上泉常陸介秀胤--上泉流軍法
上泉主水正憲元--會津一刀流
神後伊豆守宗治--神後流
柳生石舟齋宗嚴--柳生新陰流
寶藏院胤榮--寶藏院流槍術
丸目藏人佐長惠--泰舍流
奧山休賀齋公重--神影流
疋田文五郎景兼--疋田陰流

柳生家系
柳生石舟齋宗嚴→長男 柳生新次郎嚴勝→柳生如雲齋兵庫介利嚴
二男 柳生久齋
三男 柳生德齋
四男 柳生右衛門
五男 柳生又右衛門宗矩(柳生但馬守宗矩)→→長男 柳生十兵衛(劍豪)
次男 柳生刑部友矩
三男 柳生主膳宗冬
弟子 田宮坊太郎國宗

柳生十兵衛
柳生十兵衛三嚴慶長十二年--慶安三年(1607-1650)
柳生宗矩的長男。據說在小十兵衛跟父親練劍時,因為劍勢過於凌厲,使宗矩不由自主痛下殺手,打傷了十兵衛的右眼,於是就有了現在大家所熟悉的獨眼十兵衛(幸好當時用的是竹刀,否則一代劍豪的苗子就此夭折)。元和二年,十兵衛跟隨父親謁見將軍秀忠。十三歲時當了三代將軍家光的小姓(即隨從)。後來又擔當了家光的劍術老師。傳說一天夜裡,家光認為自己的劍術已經很不錯了,便穿上忍服外出,准備行俠仗義,不料被巡夜的十兵衛發現,只一招家光的劍便被打落,從此君臣間便有所不快。寬永三年,十兵衛辭職,開始周遊列國,進行劍術修行,並寫成了劍術書《月之抄》。正保三年(1646),宗矩去世,十兵衛繼承柳生宗家,並擔任但馬守。四年之後去世,享年四十三歲。

柳生新陰流--資料(二)
新陰流傳位
新陰流門下從「表」至「皆傳」,由低到高共分為10個階段:
傳位內容表三學(上)、八勢大轉九個(上)小轉中段、下段、後雷刀天狗抄三學、九個(下)、燕飛、續雷刀、小轉變天狗抄奧天狗抄假目錄外勢法(殘)目錄二十七個條、七太刀外傳奧義之太刀、兩刀內傳本傳、古傳(燕飛、三學、九個)皆傳八個必勝、本傳(天狗抄、奧義之太刀)

新陰流兵法太刀目錄:
內傳參學一刀兩斷、斬釘截鐵、半開半向、右旋左轉、長短一味九個必勝、逆風、十太刀、和卜、捷徑、小詰、大詰、八重垣、村雲燕飛燕飛、猿徊、山陰、月影、浦波、浮舟天狗抄花車、明身、善待、手引、二刀、二刀打物、亂劍、二人懸(天狗抄奧)奧義之太刀添截亂截、無二劍、活人刀、向上、極意、神妙劍、八個必勝、二人懸(天狗抄奧)大轉三勢小轉三勢兩刀三勢奪刀法三勢二十七個條截相外傳相雷刀八勢中段十四勢下段八勢後雷刀(大轉變)十三勢小轉變十三勢續雷刀二十一勢外雷刀三十一勢 等等(呵呵~~真是好多哦~~)
====================================
劍道--天然理心流

說到幕末,不能不說起新撰組;說道幕末劍術流派,也不能不說起天然理心流。如果把新撰組稱為「壬生之狼」,那麼,天然理心流劍術無疑就是銳利的狼牙了。

天然理心流創始人為遠州(遠江)人近藤內藏助裕長。據說近藤內藏助本是古流武術--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的傳人,後來將此流派武術加以自己的理解,於寬政元年(1789年)創立了天然理心流。所以也有說法把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當作是天然理心流的遠祖。

這里順便提一下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好長的名字,以後簡稱香取神道流了)。香取神道流是戰國時代的武術(咦,好象飛天御劍流也是……),由下總國香取郡出身的飯筱長威齋家直創立。香取神道流是綜合古流武術,是包括劍術(太刀、小太刀、二刀流)、居合術、棒術、長刀(剃刀)術、槍術、手裡劍術、柔術、氣合術等等多種類的武術。該流派在現代日本仍有傳人(不知道飛天御劍流有沒有……)。

在近藤內藏助創立天然理心流時,天然理心流也是包括了劍術、棒術、柔術、氣合術等的綜合武術。可是到了二代目近藤三助時代,氣合術失傳,而棒術跟柔術也糅合在了劍術中。於是天然理心流就作為一門劍術而流傳至今。

天然理心流傳位,切紙,目錄(序目錄),中極位目錄,免許,印可,指南免許。

天然理心流傳位為六階(見左表,由低到高排列)。其中「切紙」到「目錄(序目錄)」階段的劍法中糅合了柔術。要成為師范或師范代,也就是所要想有教弟子的資格,則必須取得最高傳位「指南免許」方可。一般來說,從切紙到免許需要10年時間,再從免許到指南免許則又需10年時間。也就是說,想成為師范代就得花費20年工夫。但天然理心流四代目宗家--近藤勇卻是個例外。

近藤勇於天保五年(1834年)出生於武州多摩郡上石原豪農宮川家。幼名勝五郎,後改稱勝太。十五歲開始跟隨天然理心流三代目近藤周助學習天然理心流劍法,一年後,也就是十六歲時便取得目錄傳位,並成為近藤周助的養子,改名為近藤勇。11年後,近藤於27歲取得指南免許,並成為天然理心流四代目宗家。前後一共只花了12年工夫,真是練劍的奇才。

天然理心流的極意在於一首和歌之中:
荒海の水につれそう浮島の
沖の嵐に心動かず

取意為以天然自然之理調和,臨機應變,對敵人的動作採取自然而然的反應,所以名為天然理心流。

在幕末,有名的天然理心流劍士幾乎都為新撰組隊員,所以,稱天然理心流為「壬生狼之牙」應該很恰當吧。

附幕末天然理心流劍士目錄:
天然理心流宗家
一代目:近藤內藏助裕長
二代目:近藤三助
三代目:近藤周助
四代目:近藤勇(新撰組局長)
五代目:近藤勇五郎
新撰組成員
新撰組副長:土方歲三
新撰組一番隊隊長:沖田總司

③ 擊劍的日常培訓中,該怎麼注意自身防護

擊劍的日常培訓中,該怎麼注意自身防護?擊劍運動可能會造成肌肉拉等傷害。擊劍手應該提前了解擊劍運動,並且遵守擊劍規則,這樣才能確保自己和其他人的安全。下面介紹了在擊劍的日常培訓中,應該如何注意自身防護。

④ 擊劍與劍道有什麼區別

一、定義不同

1、擊劍:體育運動項目的一種。運動員穿戴擊劍服裝和護具,在擊劍場上以一手持劍互相刺擊,被先擊中身體有效部位的一方,為被擊中一方。有多種進攻技術和防守技術,並在規則許可的范圍內運用各種戰術取勝。

雙方均穿劍道服,戴護具,持竹劍,按規則相互擊打有效部位,由裁判計點數判勝負。亦可舉行團體比賽,由選手數相等的團體雙方分別一對一決出勝負後計算總分。

二、規則不同

1、擊劍:雙人比賽,比賽中,一方用劍尖刺擊對手,使劍尖准確無誤地刺在有效部位並具有刺入的性質。最後有效點擊數多的一方為勝。

按規則,循環賽在3分鍾內五次擊中,淘汰賽在九分鍾內十五次擊中。最先擊中對方達有效次數,或時間到後擊中對方次數多者為勝。團體賽,最先擊中對方達45次的團隊為勝。

2、劍道:劍道的有效打擊部位為面部(包括正面、左右面)剌喉部、腹部(左右腹)、手部(左右手腕)以上均為身體的要害部位。

一場常規的比賽應是5分鍾,加時3分鍾。主裁判宣告有效得分及暫停比賽的時候將暫停計時。比賽多是3分比賽,但有時由於時間關系,也可能是1分比賽。

在3分比賽中,誰先得2分為之勝出;另外,若一方先得一分,其後對手並未能得分,得一分者將勝出。

團體比賽時,勝出者較多的一隊便是勝方,如勝出者數目相同,得分多的一方將勝出。如得分也相同,雙方將各派出一代表來決勝負。

三、起源不同

1、擊劍:擊劍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早在遠古時代,劍就是人類為了生存同野獸進行搏鬥和獵食所使用的工具。

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劍由最初的石制、骨制發展到青銅制、鐵制,最後到鋼制,並作為戰爭的武器,逐步走上歷史舞台。

擊劍運動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還是在法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時期。1776年,法國著名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面罩,這一發明使擊劍運動進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

人們戴上面罩、手套,穿上擊劍服,就可以安全地進行一連串的攻防交鋒。面罩的問世是擊劍運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擊劍運動的發展中心。

2、兩漢時期,中日即有兵器及冶煉鑄造技術的交流往來。同時中國一脈相承的雙手刀法經過日本官方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與中國大陸之間的官方往來。

以及朝鮮半島和大陸沿海周邊地區和日本群島的民間交流,於隋唐時期流傳到了日本,傳至日本的刀法經過長年戰爭歲月不斷演變,在日趨穩定的日本江戶時期,模仿日本盔甲的樣式,製作了劍道護具與竹劍的基本形制,確立了日後體育劍道的雛形。

⑤ 把玩寶劍要帶手套嗎

寶劍如果開鋒的話,就需要戴手套。
手套是手部保暖或勞動保護用品,也有裝飾用的。手套是個很特別的東西,當初它的產生並不是為了實用,只是到近代,它才成了寒冷地區保溫必備之物,或是醫療防菌、工業防護用品。手套按照製作方法分為縫制、針織、浸膠等。但除了傳統意義上的手套,如今的手套更有了深一層的含義,與傳統的手套迥然不同。這是由於網路游戲的興起,使得鋪天蓋地的游戲裝備名稱出現,由於游戲玩家數量眾多,尤其是相比於傳統行業,使得網路上的手套信息更多的卻是網路游戲裝備的相關信息,手套最早起源於古希臘。
劍(英文:Sword,三尺: 劍的別稱,因通體長三尺,故以之為劍的代稱。三尺劍: 劍的泛稱。七尺: 古代長劍的代稱。利劍: 名劍的泛稱。寶劍: 劍的泛稱)是一種兵器。開雙刃身直頭尖,橫豎可傷人,擊刺可透甲。凶險異常,生而為殺。(武經)————劍,兩邊都開了刃,有著筆直的劍身和尖銳的劍尖。舞動時向正反兩邊施展都具有殺傷力,用劍尖攻擊可以輕易穿透甲衣。是非常危險的武器,常使人險象叢生。是一種單純為了殺人而存在的兵器。

⑥ 男生擊劍有感覺嗎

感覺非常好,想像中如同刺客或劍客一般。

擊劍(Fencing)是劍類運動之一。運動員一手持細長的彈性鋼劍,頭帶面罩,身穿規定服裝,在長方形的場地上進行比賽。按規定時間和刺(劈)中的劍數決定勝負。
擊劍在遠古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在古代埃及、中國、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國家十分盛行。1776 年,法國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面罩,這一發明是擊劍運動一個重點里程碑。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設有男子花劍、佩劍的比賽。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2屆奧運會上增加了男子重劍比賽。1913年11月29日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國際擊劍聯合會。1914年6月在巴黎通過了《擊劍競賽規則》,從而使擊劍運動競賽趨向公平、合理。
擊劍的最高組織機構是國際擊劍聯合會,1913年11月29日在巴黎成立。中國的最高級組織機構為中國擊劍協會,1973年在北京成立。

項目歷史
擊劍運動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早在遠古時代,劍就是人類為了生存同野獸進行搏鬥和獵食所使用的工具。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劍由最初的石制、骨制發展到青銅制、鐵制,最後到鋼制,並作為戰爭的武器,逐步走上歷史舞台。擊劍在古代埃及、中國、希臘、羅馬、阿拉伯等國家十分盛行。公元前11世紀,古希臘就出現了擊劍課,並有劍師講課。有關古老的擊劍形式,在希臘、埃及等國家中的一些歷史建築和紀念碑上都可見到關於擊劍的浮雕。
擊劍
擊劍
在中世紀的歐洲,擊劍與騎馬、游泳、打獵、下棋、吟詩、投槍一起被列為騎士的七種高尚運動。為了研究和推動擊劍技術的發展,歐洲各國紛紛成立擊劍行會(協會和學校)。西班牙被認為是現代擊劍運動的搖籃,第一本擊劍書籍就由兩位西班牙教練編著。14世紀在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出現了一個令人炫目的騎士階層,他們以精湛的劍術縱橫天下,博得了廣泛的美譽。此後各國貴族紛紛效仿,一時間成為上流社會的時尚,以致於發展到貴族之間解決糾紛,動輒拔劍相向,一劍定生死。
擊劍運動真正得到全面的發展還是在法國亨利三世和亨利四世時期。1776年,法國著名擊劍大師拉布瓦西埃發明了面罩,這一發明使擊劍運動進一步走上了高雅道路。人們戴上面罩、手套,穿上擊劍服,就可以安全地進行一連串的攻防交鋒。面罩的問世是擊劍運動發展的一個里程碑。法國成為當時歐洲擊劍運動的發展中心。
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的歐洲盛行決斗。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滿足人們對擊劍的愛好和需要,又不至於傷害生命,一種劍身較短並呈四棱形,劍尖用皮條包紮的新型劍被設計出來,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並得到廣泛開展,這便是花劍的雛形。從此,在歐洲的習武廳、擊劍廳及專業學校里,花劍的擊劍方式逐漸形成並日趨完善。
1885年,熱衷於決斗的紳士和貴族開始在習武廳進行練習時,使用三棱形劍,交鋒不限制部位,這就是延續至今的重劍。
18世紀末,匈牙利人對東方波斯人、阿拉伯人及土耳其人早期騎兵用的彎型短刀,進行了改革,於劍柄上裝配了一個象彎月形的護手盤,在擊劍時可以起到保護手指的作用。後來,義大利擊劍大師朱賽普?拉達葉利將它進一步改進,使它能在擊劍運動和決斗中使用,並根據騎兵作戰的特點,規定有效部位為腰帶以上,這便成為現代佩劍的前身。至此,人們在從事擊劍時就可以自由地選擇花劍、重劍和佩劍。
19世紀初,在法國擊劍權威拉夫熱耳的倡議下,將花、重、佩這三種不同式樣的劍的重量再加以減輕,同時對一些技術原理及戰術意義進行深入研究,並且在一些歐洲國家經常開展競賽活動。擊劍運動由此逐漸成為國際性的體育競賽項目,並最早成為奧林匹克大家庭中的一員。
擊劍
擊劍
當代擊劍運動是奧運會的傳統項目。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1屆現代奧運會上就設有男子花劍、佩劍的比賽。
1900年,在第2屆奧運會上增加了男子重劍比賽。
1913年11月29日,在法國巴黎成立了國際擊劍聯合會。
1914年6月,在巴黎通過了《擊劍競賽規則》,從而使擊劍運動競賽趨向公平,合理。
1924年,在巴黎舉行的第8屆奧運會上又增加了女子花劍比賽。
1931年,重劍比賽開始使用電動裁判器。
中國擊劍運動啟蒙於20世紀50年代,1955年,前蘇聯專家赫魯曉娃在北京體育學院(現北京體育大學)開設擊劍專修課,開始把擊劍運動引入中國。
1959年,在第1屆全運會上擊劍被列為表演項目。
1965年,在第2屆全運會上擊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
1973年,中國擊劍協會成立,同年加入亞洲擊劍聯合會。
1974年,中國加入國際劍聯,這標志著中國擊劍運動走上國際舞台。
1978年3月,中國擊劍選手欒菊傑在西班牙馬德里第29屆世界青年錦標賽上,在持劍手臂嚴重受傷的情況下,奮力拚搏,戰勝強手,奪得冠軍。這是中國擊劍的歷史性突破,在世界擊劍界引起了轟動。
1992年,在巴塞羅那舉行的第25屆奧運會上,女子重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同年﹐在第25屆奧運會上,王會鳳奪得女子花劍亞軍。
1995年,電動花劍裁判器也運用於比賽。
1989年,佩劍比賽開始採用電動裁判器。電動裁判器的發明也是現代擊劍運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它使擊劍比賽更加公平,同時推動擊劍技術向更新的高度發展。
2000年,第27屆奧運會上中國男子花劍「三劍客"奪得男子花劍團體亞軍。
2004年,女子佩劍於雅典奧運會上被正式列為奧運會項目。同年,第28屆奧運會上,譚雪奪得女子佩劍亞軍、王磊奪得男子重劍亞軍。
2006年10月,都靈擊劍世界錦標賽,王磊奪得男子重劍冠軍,女子重劍取得團體冠軍,這是中國擊劍史上又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突破。

⑦ 擊劍常識問題

(1)花劍的有效部位只有 軀干,是3個項目中有效部位最少的,不過整個軀干都算,包括後背。

(2)你記得沒錯,以前確實不是這樣的,以前用的是舊式的,不是新式(你說的「電焊工」面罩)。新式面罩在正式比賽中被規定使用是從雅典奧運會。

⑧ 在擊劍體育項目上,有哪些需要特別注意

說起擊劍訓練,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一套體系來幫助取得更好的成績。但在日常訓練中,有些小細節還是容易被大家所忽略。

剛開始練習擊劍或體脂較高的人,訓練的最佳時間應選在30-60分鍾。若在訓練中感覺到餓,可以稍微吃些水果或喝些低脂牛奶、豆漿等,防止出現低血糖;

一般對於小小班的學員,教練會規定劍在手,就必須帶護面,只要有學員沒放下劍,小小班學員的護面就不可以摘下。也一直強調有人在打實戰不可以橫穿劍道這個概念。

在訓練結束後,人體的各項生理機能還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狀態,此時需要有一個從高到正常的調整狀態。全面的進行放鬆,做一些拉伸運動,能夠有效的消除疲勞,消除新陳代謝的乳酸,緩解肌肉酸痛。

⑨ 擊劍的日常培訓中,該怎麼注意自身防護

擊劍這項運動有時候咱們會稱它為搏鬥中的芭蕾,是一項競技性體育運動,在擊劍場上以一手持劍相互刺擊來決議勝負。長時間的擊劍鍛煉還可以養成咱們在面臨危機的時間,鎮定、鎮定、留意觀察、敏捷判別出對方的動機和下一步舉動的可能性。在擊劍的整個過程中有許多需求咱們去留意的事項,以下是小編為我們整理的一些擊劍操練中需求留意的事項,讓咱們能更好的本身防護,避免發生意外。

3、放鬆肌肉和呼吸

在擊劍過程中,心態要平和,全身肌肉放鬆,呼吸自如。特別注意:肩、臂、腕關節的放鬆。精神緊張導致肌肉僵硬,無法正常呼吸,這會直接導致劍法和步法的靈活性,降低反應速度,消耗大量體力。而且會影響四肢的協調性。

⑩ 為什麼練傳統武術的人打擂台都不喜歡戴拳套

傳統武術是立足於街頭自衛。
傳統武術是街頭自衛,有許多抓法、摟、劈等手上動作,他們的練習形式也是以空手對練或是推手為主。長期練習形成了習慣,上了擂台他們也不適應拳擊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