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弓箭的手指套怎麼用
弓箭的手指套使用方法如下:
弓箭護指用時中指穿過皮孔,食指墊在窄皮後,中指和無名指墊在寬皮後,即正確戴法。護指需要戴到勾弦手的中指、無名指、食指上,主要有兩個作用,一是撒放時不會對弦有阻礙作用,因為護指和弦接觸的表面比較光滑。二是保護自己的手指,使撒放的時候不會受傷。
其實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類似於現代的弓箭的手指套,就是扳指。扳指的構造相對簡單一些,但是護手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扳指是一種射箭工具,戴於拇指,正下方有一個槽,用來扣住弓弦以便拉箭,作用是防止放箭時,急速回抽的弓弦擦傷手指。因功能類似扳機,故又稱為「機」。
扳指還被稱為「韘」,據《說文·韋部》載:「韘,射決也。所以拘弦。以象骨。韋系,箸右巨指。」明確闡述了扳指的功能以及用法。
現發現的最早具有扳指功能和外形的用品出土於婦好墓。
② 練好太極劍該掌握的方法
有很多人練習太極劍,太極劍揮舞起來很漂亮,有力量的美,也有柔韌的美,那麼練習太極劍的時候,應該掌握哪些 方法 呢?下面就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練好太極劍該掌握哪些方法
手眼身法步:
1.手型、劍指
(1)劍指的正確姿勢
①中食指伸直並攏,向手背方向翹曲。
②母指壓在無名指和小指的指甲上,撐圓。
(2)劍指的作用
①領勁例:平帶、攔劍、雲劍等。
②催勁例:獨立上刺、平帶等。
③用劍指直接攻擊對方。
④與劍配合協調,平衡動作。
2.手法
①一般從右胯經左胯至頭上左側前。
②護於手腕催勁。
③以腰帶動劍指領勁。
④定式:劍指指向前方,劍指與手臂成一字、劍指於手腕、劍指置於頭上左側前。
3.眼法
①定式眼看前方或看劍尖、劍指。
②動作變化時隨身體轉動要做到精神貫注、勢動神隨、神態自然。
4.身型
太極劍同 太極拳 身型一樣,從頭部到膝部要注意以下要求:
虛領頂勁——頭部,上頂頦收、不可僵挺、不可偏歪、不可搖晃,頸部,肌肉放鬆、不可緊張、不可前伸、不可歪斜。
沉肩附肘——肩部,保持松沉,不可聳肩,不可外張,不可內扣。肘部,自然下附,不可僵直,不可外翻,不可揚起。
含胸拔背——胸部,舒松自然,不可外挺,不可內縮,不可僵直。背部,舒展拔伸,不可緊張,不可弓背,不可歪斜。
松腰沒胯——腰部,自然放鬆,不可僵硬,不可前挺,不可後弓。胯部,松沉正直,不可突跨,不可歪斜,不可晃搖。
收臀開膝——臀部,收斂縮正,不可突臀,不可歪斜,不可搖罷。
膝部,自然開活,不可僵直,不過腳尖,不可歪斜。
5.身法
同太極拳,要端正自然,不偏不倚,舒展大方,旋轉松活,不忽起忽落,動作要以腰為軸,帶動上下,完整貫串。
6.步型
有並步、弓步、虛步、仆步、丁步、歇步、獨立步、平行步、叉步等。
7.步法
同太極拳,有上步、退步、撤步、蓋步、插步、跳步、行步、擺步、扣步、輾步等,轉換進退虛實分明,輕靈穩健,前進時,腳跟先著地,後退時,前腳掌先著地,不可重滯突然,重心移動平穩、均勻,清楚,兩腳距離和跨度要適當,腳掌和腳跟碾轉要合度,膝部要松活自然,不可僵挺。8、腿法
有蹬腳、分腳、擺腿、震腳、後舉腿等。要求支撐穩定,膝關節不可僵挺,上體維持中正,不可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
9.劍法要求
要求劍法清楚,勁力順達,力點准確,身劍協調,方法正確。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懂劍法、明劍理,做動作要明白劍法和劍法之間的區別。初學太極劍的人,容易混淆。
市面上賣的太極劍有兩種,一種是標準的太極劍,一種是伸縮型的太極劍。而對於初學太極劍的人來說最好選擇標準的太極劍,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帶鞘的長劍,但是這種劍款式極多,在選擇的時候我們就要注意以下幾個太極劍的基本要求:
第一, 根據自己的 愛好 確定劍的材質,劍的軟硬,劍脊高低。
第二,劍身和劍柄劍尾的重量要平衡,測試方法:用右手的劍指(食指和中指)托住長劍的劍身距護手一寸處(食指距護手一橫指遠為好)的位置,若能平衡則為標准。
第三,劍尖立地基本不彎,測試方法:將長劍的劍尖朝下立在地上,在手鬆開的一瞬間劍若基本不彎,則為標准。
第四,仔細觀察劍身厚薄相接處是否有突然變薄的現象或比劍尖處還薄,這是加工工藝造成的質量不好。
第五,檢查劍柄安裝的是否結實,不要有松動、轉動現象,不要有毛刺,木柄與金屬件的連接要光滑圓潤。劍柄不宜過長,右手握劍左右挽動劍花,以劍柄不礙事為好。護手上的裝飾花紋可有可無,以握持適手為宜。
第六,劍身韌度為90度,測試方法:用手指捏住劍尖彎折,若能折到90度且基本不高於90度則為標准,過軟過硬都為不宜。通常以傳統方法製作的寶劍,講究軟硬適中,因此選擇寶劍應以碳鋼、不銹鋼為標准,最佳選擇則是手工煅造的不銹鐵。如果所試寶劍的可折彎度接近90度,則認為韌性適中。
第七,劍的長度選擇以太極劍起式的姿勢握劍,將劍緊貼手臂的後側,若劍尖高於耳垂低於眉眼則為適合自己的尺寸。一般來說有一個大致的區分原則:1.60米以下的人選購26寸的太極劍。1.60米到1.80米的人選購28寸的太極劍。1.80米以上的可以選用30寸的太極劍。
第八,標准太極劍的重量一般在600克左右,不同的身高尺寸,劍的重量會稍有偏差一般相差在100克以內。小孩或老人基本上都可以適應這個重量,而青壯年朋友在練習承重能力時可以選擇稍重的練功劍。
第九,劍刃不可鋒利,劍尖不宜過尖,劍鋒應略有弧形,劍身平面上下的寬度比例差異要自然修長。
第十,劍身的材質:以不銹鋼、碳鋼、錳鋼為主。不銹鋼的好處是不易生銹,便於保養。不過大致分為純合金不銹鋼和 其它 材料鍍層兩大類。好劍都是採用特殊的合金鋼,不僅質地均勻,柔韌性好,寒光照人,不會生銹發烏。錳鋼和碳鋼都是需要精心保養的金屬,此種材質的劍身每次使用之前要用棉布拭擦乾凈,使用之後再用棉布拭擦,之後上油(機油、核桃油、凡士林油等均可)入鞘,否則便會生銹。
錳鋼和碳鋼屬於較為輕巧的金屬,整件的重量會比相同規格的不銹鋼劍略輕30克左右,但是並不會影響使用。不銹鋼在使用過程中也應該注意保養,一般人都會認為不銹鋼就不會生銹,這也是個誤區。只能說不銹鋼抗腐蝕能力強,若遇到強酸鹼等惡劣條件很快就會生銹,但若不銹鋼生銹一般為銹斑,輕微打磨即可消除,其他的則不行。所以小心使用和養護是保持劍的壽命最關鍵的因素。
第十一,劍鞘的材料推薦花梨木的劍鞘,以梨木、桃木、金屬為主。這類材質的優點是色澤、紋路美觀,質地結實耐用。還要注意劍與劍鞘配合的松緊程度,既不能太松,又不能拔著費勁。
第十二,長劍劍身的造型分為平脊劍和起脊劍兩種,起脊劍就是劍的劍脊即劍身的中間部位是凸起的,平脊劍就是劍身的中間部位是平整的。標准太極劍指的是起脊劍,但一般起脊劍的價位要偏高一些。
第十三,劍穗是劍的裝飾物。過去說文的掛穗武的不掛穗。練太極劍的劍穗不宜過長,選短穗,穗的材料不要輕飄,顏色最好能與服裝搭配,反差大一些,顯得明亮精神。
總之,無論是碳鋼還是不銹鋼材料的太極劍都需要養護,人手上有汗,只要用手摸過,都會留下指印,天長日久就算是不銹鋼的、鍍鉻的也會顏色發烏沒有生氣。每次使用後最好用棉布或絲絨擦拭一下,劍也和人一樣容光煥發、朝氣蓬勃。
太極劍的練習方法
太極劍與一般劍不同,動作既細膩又舒展大方,既瀟灑、飄逸、優美又不失沉穩,既有技擊、健身的價值又有欣賞價值,如何練好太極劍呢?下面談談我的體會,總的來說,一句話,就是在演練太極劍的過程中,要重視每個動作的手、眼、身、法、步的要求,具體在演練中要分初級階段和提高階段。
初級階段
在初級階段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動作基本連貫。
1.劍法清楚動作正確
演練太極劍,首先要明白各種劍法的特點、要求和動作要領,以及劍法之間的區別。初練時,最好要根據動作名稱來練習。
2.動作基本連貫
要做到動作基本連貫,就需要掌握每次劍法之間的銜接動作。
提高階段
提高階段要求:劍法准確、動作協調;松沉自然、勁力順達;速度適宜、節奏明顯;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雖無對手,勝對強敵;各家風采、風格突出。
1.劍法准確、動作協調
在初級階段只要求做到劍法清楚、動作正確;而在提高階段則要求劍法准確,不僅要懂劍法,而且要明劍理。
劍法動作比較復雜,對人體的協調性要求很高,協調是美的基礎,也是提高勁力的基礎,怎樣才能作到協調呢?
①全身放鬆:全身放鬆,以便於協調;
②以腰為軸:以腰為軸,通過腰的轉動帶動身體的其它部位就容易協調;
③劍指配合:演練太極劍時,要求明白劍提的作用、動作路線,劍指與劍一開一合、配合默契、自然協調;
④虛實分時:演練太極劍時,還要求注意心的變化,上步時,開始重心先不變,先虛步上步,然後重心才慢慢變換到下一個動作,重心的變換與定式動作同時到位,要求協調。演練時感到不協調、發力不順達,就要檢查上下肢動作配合是否合適;腰的轉動與四肢的動作是否配合:劍法的規格與動作的線路對不對;加速度的時機是不是得當等。
2.松沉自然、勁力順達
要求松腰沉跨、動作沉穩;劍法的勁力准確、協調;力從腰出,貫至臂腕。
3.速度適宜、節奏明顯
開始時速度不宜過快,主要弄清動作路線,注意姿勢的正確性,以後待動作熟練後可加快速度,同時注意太極劍的節奏,這種節奏就是太極劍動作的剛柔相濟、忽高忽低;勁力的輕重緩急、有大有小;速度的快慢相間所表現出的一種韻律。演練武當太極劍時尤其要注意快慢相間,演練競賽套路時可先按照相應音樂掌握速度。
4.連綿不斷、瀟灑飄逸
在初級階段要求動作基本連貫,在提高階段則要求連綿不斷、瀟灑飄逸。這就需要精心研究每個動作之間的銜接,其要領是用好腰勁,注意啟承開合的微小動作。
5.雖無對手、勝對強敵
太極劍是 武術 器械類的一種,是百兵之君,有極強的攻防含義,所以,每個動作所用的劍法的技擊作用是什麼?都要搞清楚、深研究,平時雖然是單人演練,但要有強烈的攻防意思。
6.各家風采、風格突出
各式太極劍有各自的風格、特點,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風格;演練時要把握住各式的特點,發揚自己的風格,演練競賽套路時要注意動作規格要求,盡量舒展大方。
初學者易出的問題
1.劍法區分不開
劍法不對,有些劍法區分不開,要注意以下容易混淆的劍法:點劍與劈劍;攔劍與掃劍;撩劍與掃劍;刺劍與捧劍。
2.身體上下起伏
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身體不能上下起伏,更不能站直練。年紀大的人可以資式高些,但步型要符合要求。
3.劍不走立圓
演練太極劍時,掛劍和撩劍應貼身走立圓,很多人未做到。其原因是對劍法動作走的路線不清楚,或轉腰不夠。
4.劍指用法不清楚
初學太極劍的人,劍指不知道放在哪裡,走的路線不對,其原因是對劍指的作用和走的路線不清楚,劍提一般用於催勁、領勁或與劍一開一合協調相配。
5.不協調、不連貫
協調和連貫是演練太極劍的基本要求,演練太極劍的要在這方面深下功夫。
6.腋下不空
演練太極劍與太極拳一樣,腋下要空,例如,捧劍手不能太直,手應捧圓。
7.握劍太緊
演練太極劍時,握劍要松,手腕才靈活,以便於很好地完成各種劍法的動作。
8.眼向下看
演練太極劍時,眼應隨劍走或目視前方、對方,初學太極劍的人不要養成眼向下看的壞毛病。
練好太極劍該掌握的方法相關 文章 :
1. 怎樣練習太極劍
2.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練習的太極劍
3. 太極真功夫的練習方法
4. 武術學習
5. 學好練好太極拳的方法
6. 如何練好太極拳基本功
7. 太極拳的訣竅是放鬆小指
③ 護手綳帶使用方法
護手綳帶使用方法
護手綳帶使用方法,在很多打球或者是拳擊運動中,都需要用到綳帶或者是護手帶把手綁住,為的就是不讓手指受傷,特別是這兩種運動都是手部比較激烈的運動,下面是護手綳帶使用方法。
護手綳帶使用方法1
1、首先把護手綁帶打開後,五指張開,把繩圈套在大拇指上面。
2、接下來把綳帶在手腕上纏繞兩三圈,再繞著手掌纏繞4圈。
3、然後將綳帶經過手掌的內側繞到大拇指根部和手腕的交界處,拉到小拇指和無名指之間。按照同樣的方法,把每個手指纏好。綳帶最後從大拇指後面拉到手背上方,在手掌上繞2圈。
4、最後把綳帶拉到手背,從下面拉到大拇指的後面,在大拇指處纏繞一圈。把綳帶從手背拉到腕關節處,並繞腕關節3到5圈,用尼龍粘貼固定就完成了。
(3)太極劍的護手套怎麼用擴展閱讀:
打排球的時候傳球技術動作細膩,需要很強的手指和手腕的力量、手指手腕較強的控制能力和高度的協調性。傳球多數是將隊友送來的球傳出,並改變方向,弧度、速度。
傳球的質量好壞既取決於自己的手上功夫,又依賴於同伴創造的條件,所以手腕上要選擇合適的護腕才行,打排球的時候最好是使用護指綳帶。
時間長了就不容易受傷了,剛開始都容易,手指的肌肉力量不強,不過如果是強度大的話,還是要在手指上摻綳帶,手指綳帶只要纏在手指上就可以了,這樣可以保護手指,不容易受傷的。
護手綳帶使用方法2
步驟如下:
1、首先准備綳帶並打開,一頭是帶標志的粘帖,一頭是繩圈。
2、第一步把繩圈套到大拇指上,綁帶搭在手背上,第二步從手背開始,在手腕上饒2-3圈。不要太緊或太松,具備一定的束縛力就行。
3、然後從手腕的下方把綁帶從手內側開始繞手掌纏繞3-5圈。
4、接著把綁帶活的一頭搭在手背上,並把綁帶送手的下方經過手的內側繞到大拇指根部和手腕的交界處,拉到小拇指和無名指之間。
5、隨之繼續按照上面的步驟,把綁帶從大拇指後的繞過其他手指的縫隙。
6、繞完每個指關節的縫隙以後,把綁帶從大拇指後面拉到手背上方,在手掌上繞倆圈。
7、最後把綁帶拉到手背,從手下方拉到大拇指後面,繞大拇指一圈後,再從手背拉到腕關節出,並繞腕關節3-5圈,用尼龍粘貼固定就完成了。
護手綳帶使用方法3
首先我們來談一談拳手為什麼要纏護手綳帶?
除非拳王級別,有根據手型定製的拳套,一般拳手使用的拳套都是均碼,纏上護手綳帶有助於拳頭和拳套的緊密結合,一方面可以有效發力,同時也能起到保護手腕和指關節的作用;
因為材質和造型的原因,拳套是無法被清洗的,而護手綳帶則可以隨時清洗,纏上護手綳帶有助於保持拳套的清潔衛生;
纏護手綳帶是一名拳手或者拳擊愛好者專業素養的體現。
其次介紹下護手綳帶的一些基本情況
綳帶材質:市面上的綳帶一般都是純棉和微彈兩種,這里阿宇推薦純棉材質的綳帶;
綳帶的基本款式分為有大拇指掛鉤和沒大拇指掛鉤兩種,後文將為大家說明;
纏護手綳帶過程中使用的輔助用具:拳峰護甲(圖8)和拳峰衛士(圖7);
護手綳帶長度:一般來說(2.5~3米)屬於短綳帶,上圖中1、2、3都屬於短綳帶,主要是入門級拳手和拳擊愛好者使用。(4.5~5米)屬於長綳帶,上圖中4、5、6屬於長綳帶,主要是專業拳手或者拳擊發燒友使用。
接下來重點講一講纏護手綳帶的幾個要點
護手綳帶主要是纏在拳手的手腕(圖2)、拳峰(圖1)、大拇指(圖3)這三個部位。
手腕部是發力的部位,所以可以纏緊一點,而拳峰和大拇指一個是受力部位,一個是容易受傷的部位,纏綳帶時要松緊適度,根據拳手自己的感覺,一邊纏一邊握拳,感受一下松緊程度,這樣纏綳帶才能發揮綳帶的最佳效果。
一、護手綳帶的作用與纏法|拳擊
在拳擊運動的'外行看來,拳擊手帶一厚厚的拳套,握緊 拳頭,就與對手比賽了。其實不然。在訓練和比賽時,拳擊 手的手上還纏著一層護手綳帶呢!而有些初學拳擊的人雖然 知道要纏上護手綳帶,但對於護手綳帶的作用沒有更深的實 際體會
常常馬馬虎虎,往往是比賽時纏上,訓練時怕麻煩, 乾脆不纏,因而出現了許多本應避免的挫傷、擦傷、打傷等 外傷事故,影響了訓練,給自己也造成了許多痛苦。
大家知道,拳擊比賽擊打對方的「武器"只有拳頭。在 訓練和比賽中,只要運用拳擊技術,無不用拳頭直接與對手 或手靶、牆靶、沙袋等接觸。
因此拳頭只要使用,無時不在 承受著重方,如果不纏上護手綳帶,只是空手帶上拳套,拳 套與手不可能緊貼吻合,拳與手套那個小小的縫隙,在強大 的力量作用下將有較大的摩擦,會對手產生傷害。
同時手的 汗水,在沒有護手綳帶吸收的情況下,也必然使手濕滑,除 造成擊打無力之外,那種不適的感覺,最容易造成動作的失 調,使技術動作不能正常發揮。因此,拳擊比賽或訓練時,絕 不能忽略這一問題,一定要纏好護手綳帶。
總之,纏護手綳帶的目的是保護手,防止手指、手腕、拳 峰的表皮擦傷,或手指手腕的挫傷。同時纏上護手綳帶後能 使握力集中,對提高擊打的效果頗有好處。纏上護手硼帶增 加了拳的安全性,從心理上也產生一種安全感,對充分發揮 技術、取得良好戰果是很有好處的。
護手綳帶一般都採用能吸水(汗)的棉紗布製成,不可 使用綢混紡布、滌綸等原料製作。因為綢子較薄,其吸水及拉力和彈力都遠不如棉紗布,而其它質料也都有較明顯的
缺點.護手綳帶寬應5厘米,長2.5米。纏護手綳帶時,應 注意除腕部可以適當地纏得緊一些外,手掌、手指等其他部 位通常不能纏得過緊,因為纏得過緊,會使手指失去活動余 地,造成技術動作受限。
拳手應學會自己纏護手綳帶,因為自己纏時能感覺出松 緊程度,容易纏得合適,其纏法按圖135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