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套損壞污染處理的方法
1.實施手衛生。
2.脫外層手套。
3.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以下處理
①內層手套如果沒有可見的污染,先用75%乙醇消毒破損局部,再實施
手衛生,然後戴一層手套即可。
②如果污染可見但范圍不大,吸除可見污染的,局部消毒,然後實施手
衛生,再戴手套。
③如果污染物范圍較大,建議吸除污染物,輕輕擦拭,局部消毒,實施
手衛生,然後更換全套防護裝備。
⑵ 工作人員發生標本污染針穿刺等是應做哪些應急處理
處理方法:
標本污染:1、在採集標本時,做好各項防護工作,帶好手套、帽子和口罩等,實驗結束摘除手套、口罩和帽子,放在指定地點,用肥皂和消毒液對手部進行清洗消毒。2、皮膚意外接觸到血液、體液或其他標本時,應立即用肥皂和流動水沖洗。若皮膚有破損及傷口,應及時到急診室就診,請專科醫生診治。3、皮膚針刺傷或切割傷,立刻擠出血,直到擠不出為止,然後再對手部進行清洗消毒,如有必要請專科醫生做相關檢查,若有感染,對症治療。4、若標本不慎灑出,沾污衣物或試驗檯面,應及時清洗和消毒。棉質工作服、衣物有明顯污染時,可隨時用有效氯500 mg/L的消毒液,浸泡30-60 min,然後沖洗干凈。實驗檯面被明顯污染時,用1000-2000 mg/L 有效氯溶液撒於污染表面,並使消毒液浸過污染表面,保持30-60 min,再擦除,拖把或抹布用後浸於上述消毒液內1h。針穿刺:1、醫務人員刺傷後,應立即用流動水和肥皂液立即沖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並在傷口旁端以離心方向輕輕擠出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動水沖洗,禁止傷口的局部擠壓,再用2~3%碘酊、0.5%碘伏、或75%乙醇消毒包紮傷口,必要時去外科進行傷口處理。2、被乙肝、丙肝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後,應在24h內抽血查乙肝、丙肝抗體。同時注射乙肝免疫高價球蛋白,按 1個月、3個月、6個月接種乙肝疫苗。艾滋病病毒職業暴露時,據傷情實施預防用葯方案。3、乙肝、丙肝隨訪6個月,梅毒隨訪3個月,被HIV陽性患者體液、血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時,在24h 內抽血查 HIV抗體,並報告感控科進行登記,追訪。
應急處理是保衛人員的基本技能,在發生突發情況時,保衛人員有責任進行應急處理。保安員在站崗或巡邏時,經常會碰到一些可疑情況,對可疑情況要根據其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的措施。
⑶ 體檢抽血後,發現護士手套上有血跡,怎麼辦
指導意見:
一般情況還是沒事的,您還是不用擔心,您現在就是心理原因的。
⑷ 醫用手套有哪些注意事項
醫用手套使用時應注意:
(1) 醫用手套應在實驗室工作時使用,不得戴著醫用手套離開實驗區域;
(2) 在接觸感染性物質(血液、體液、分泌物、滲出液)時,必須戴醫用手套;
(3) 醫用手套被污染或破損後,應盡快脫下更換;
(4) 一次性醫用手套不得重復使用;
(5) 戴醫用手套的手避免觸摸顏面部和避免觸摸或調整其他個人防護用品;
(6) 戴醫用手套的手不能觸摸不必要的物體表面如燈開關、門把手等。
⑸ 穿好手術衣肘部接觸污染物品應如何處理
污染後,再更換手術衣的過程中,也應該做外科消毒,因為手術過程中必須保持在無菌的狀態下實施,防止術後感染。正確穿、脫手術衣是一名臨床醫生必須翕屋的技能,它可以有效隔絕手術室醫護人員皮 膚及衣服上的細菌,能有效降低病人的感染機率。
手術衣介紹:
考場上使用的手術衣有兩種:對開式手術衣和包背式手術衣;
對開式手術衣,穿戴時,主要由股帯,繞至背後打結,並系好其它系帶即可;
而包背式手術衣,與對開式手術衣結構上類似,但區別在於:背部多一塊三角巾,主 要用干暮蓋毛術者的背部區域。
兩種至術衣棄我方法略有不同,大麥舞分並記憶。
操作演示:
(1) 穿對開式手術衣
手術衣放在治療台上,然後篁住手術衣衣領的中部,用雙手分別提起衣領兩端,將衣服 抖開,將手術衣略向上拋起,順勢雙手同時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迴護士在後面協助穿衣, 使雙手伸出袖口。穿上手術衣後,稍彎腰,使腰帶懸空,兩手交叉提起腰帶中段(腰帶不要 交叉),巡迴護士在側後接住手術衣袋端頭,並在背後系緊衣帶。
穿好手術衣以後,戴無菌手套,用手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將手套職出,先用右手插 入手套內,再用右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協助左手插入手套,最後將手套套口覆蓋 手術衣袖口,雙手置於胸前。
(2) 脫對開式手術衣
助手幫助解開背後帶子,將手術衣自背部向前反折脫掉,先用左手將右手手套脫至辜指 部,再用右手扯去左手手套,雙手交換進行,最後脫下手套。
(3) 穿包背式手術衣
手術衣放在治療台上,然後篁住手術衣衣領的中部,用雙手分別提起衣領兩端,將衣服 抖開,將手術衣略向上拋起,順勢雙手同時插入袖筒,手伸向前。巡迴護士在後面協助穿衣, 使雙手伸出袖口。
戴無菌手套,用手捏住手套套口的反折部,將手套職出,先用右手插入手套內,再用右 手手指插入左手手套的反折面,協助左手插入手套。注意:配戴過程中,手部皮膚不能碰觸 到手套的「外側面。
(4)最後將手套反折部覆蓋手術衣油口即可。
戴好無菌手套後,解開腰帶並將腰帶逢給巡迴護士,巡迴護士用無菌持物鉗夾住腰帶, 術者環繞一周,使手術衣包繞其背部,最後再系緊腰部即可。
⑹ 防護手套應該如何進行清洗與保養
一、防護手套的使用方法
1、每次使用之前要檢查手套是否有損壞2、在處理有害物質或操作危險工序前應戴上防護手套。
3、在除下已污染的手套後要避免污染物外露及接觸皮膚。
4、已被污染的手套要先包好再丟棄。
5、再用式防護手套使用後要徹底清潔及風干。
6、選擇適當尺碼的手套。
二、防護手套的保養技巧
1、將防護手套放在乾燥、避光、恆溫的環境中。
2、有大量化學物質殘留時,要用適當的溶劑清洗,但要避免使用腐蝕性清洗液。
3、手套洗干凈後要充分晾乾,除非有製造商指示,否則切勿用熱力烘乾手套,那樣會使手套快速老化。
⑺ 在穿刺過程中,護士懷疑手套被污染,正確的處理方法
豪無疑問,更換手套
⑻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
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如下:
1、洗手與衛生手消毒原則:
(1)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應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
(2)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消毒雙手代替洗手。
2、洗手或衛生手消毒指征:
(1)直接接觸每個患者前後,從同一患者身體的污染部位移動到清潔部位時。
(2)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前後,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之後。
(3)穿脫隔離衣前後,摘手套後。
(4)進行無菌操作、接觸清潔/無菌物品之前。
(5)接觸患者患者周圍環境及物品後,處理污物後。
(6)處理葯物或配餐前。
3、外科手消毒的原則:
(1)先洗手,後消毒。
(2)不同患者手術之間、手套破損或手被污染時,重新進行外科手消毒。
4、手套的使用
(1)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2)當可能接觸血液或其他有潛在傳染性物質、粘膜和非完整皮膚時,應戴手套。
(3)當診療、護理活動結束或不同患者之間,或懷疑手套破損時,取下手套並洗手。
(4)一次性手套應一次性使用。
(5)醫務人員手部皮膚有破損時應戴雙層手套。
5、手衛生效果的監測
監測要求:每季度進行監測,當懷疑流行爆發與醫務人員手有關時,及時進行監測。
監測方法:被檢人五指並攏,用含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浸濕的棉拭子,在雙手手指曲面從指跟到指端往返塗抹2次,一隻手塗抹面積約30cm2,塗擦過程同時轉動棉拭子;將棉拭子用滅菌剪刀剪去操作者手接觸部位,投入10ml相應中和劑的無菌洗脫液試管中,送檢。
手衛生效果的要求:洗手、衛生手消毒,細菌總數衛生標准≤10cfu/cm2。外科手消毒,細菌總數衛生標准≤5cfu/cm2。
⑼ 醫用一次性PE薄膜手套該怎麼消毒處理
醫用一次性PE薄膜手套使用後可能被病原體污染,應作為醫用廢物進行消毒處理,以防止污染擴散。可以選擇焚燒、噴灑84消毒液等化學消毒劑的方法。
⑽ 防護服破損發生職業暴露應該要怎麼做
發生防護服破損後,應盡快撤離隔離區,更換全套防護用品。處理流程如下:發現防護服破損→75%乙醇噴灑或速干手消毒劑塗抹破損處(噴灑或塗抹范圍大於破損處直徑的3倍)→告知同班人員→ 與同班人員交接工作→撤離隔離區→按流程脫摘防護用品→脫工作服→沐浴更衣→ 根據工作需要重新穿戴防護用品後入隔離區。
手套破損有外層手套破損、雙層手套破損、手套破損且有皮膚損傷三種情況,發現手套破損後,先評估屬於哪種情況再決定處理流程。
穿脫注意事項
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化學防護服被化學物質持續污染時,必須在其規定的防護時間內更換。若化學防護服發生破損,應立即更換。
對氣密性防護服或密封性很好的非氣密性防護服,由於處於相對隔離的空間工作,建議遵循兩人伴行的原則,即至少兩人一起共同進入工作區域,以備在萬一發生狀況時可以及時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