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標准預防的措施
標准預防是將普遍預防和體內物質隔離的許多特點進行綜合,認定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否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黏膜.接觸上述物質者必須採取防護措施.根據傳播途徑採取空氣,飛沫,空氣隔離,是預防醫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 1 隔離對象:將所有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視為有傳染性,需要隔離。 2 防護:實施雙向防護,防止疾病雙向傳播。 3 隔離措施:根據傳播途徑建立接觸、空氣、飛沫隔離措施。其重點是洗手和洗手的時機。
標准預防措施:
1、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後可能污染時,脫手套後,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洗手。 2、手套:當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損的皮膚黏膜時應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醫務人員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轉移給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預防醫務人員變成傳染微生物時的媒介,即防止醫務人員將從病人或環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傳播。在兩個病人之間一定要更換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護目鏡和口罩:戴口罩及護目鏡也可以減少病人的體液、血液、分泌物等液體的傳染性物質飛濺到醫護人員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離衣:穿隔離衣為防止被傳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滲出物、飛濺的水和大量的傳染性材料污染時才使用。脫去隔離衣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環境。
5、 可重復使用的設備:
(1)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於下一病人時根據需要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2)處理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儀器設備時,要防止工作人員皮膚和黏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以致將病原微生物傳播給病人和污染環境。
(3)需重復使用的利器,應放在防刺的容器內,以便運輸、處理和防止刺傷。
(4)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針頭等放置在防刺、防滲漏的容器內進行無害化處理。
6、物體表面、環境、衣物與餐飲具的消毒
(1)對醫院普通病房的環境、物體表麵包括床欄、床邊、床頭桌、椅、門把手等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定期清潔,遇污染時隨時消毒。
(2)在處理和運輸被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時,要防止醫務人員皮膚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環境。
(3)可重復使用的餐飲具應清洗、消毒後再使用,對隔離病人盡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飲具。
(4)復用的衣服置於專用袋中,運輸至指定地點進行清洗、消毒,並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污染。
7、急救場所可能出現需要復甦時,用簡易呼吸囊(復甦袋)或其他通氣裝置以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方法。
8、醫療廢物應按照國家頒布的《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無害化處理。
Ⅱ 一次性醫用手套種類有哪些
一次性醫用手套分:醫用檢查手套和醫用外科手套。醫護人員會在不同場景使用不同類型的手套,像我們醫院用的麥迪斯外科手套種類就有AQL1.0高標醫用手套、抗病毒手套、雙層雙色手套、骨科手套、顯微手套、特舒膚手套、婦科手套、脫蛋白手套等十餘款產品。
Ⅲ 血液凈化無菌操作10大原則
摘要 1.環境清潔
Ⅳ 接觸患者黏膜或破損的皮膚時應戴無菌手套是否正確
醫務人員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命名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但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態度、處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床表現
一般症狀: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
嚴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征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
3、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二、個人防護
醫務人員在開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診療活動時要做好職業防護工作,應當按照標准防護和加強防護的原則,根據其傳播途徑採取飛沫隔離、空氣隔離和接觸隔離。
1、個人防護用品通用准則
醫務人員應當根據感染風險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當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當戴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防護面屏),穿隔離衣。
(3)進行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醫用乳膠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
(4)當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所有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在使用後仔細棄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資源有限無法獲得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則使用可再利用的裝備(如布料的隔離衣或防護服),每次用完後正確消毒。在摘脫及拋棄任何個人防護用品後,總是立即執行手衛生措施。
2、個人防護用品
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個人防護用品應該包括保護軀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裝置。
(1)一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預檢分診處和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從事一般性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時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2)二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患者留觀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區患者病房從事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防霧型)、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和一次性乳膠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鞋套。
(3)三級防護:適用於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區為患者實施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衛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患者前。
b.清潔、無菌操作前,包括進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體液風險後,包括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d.接觸患者後。
e.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包括接觸患者周圍的醫療相關器械、用具等物體表面後。
(2)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或可能接觸艱難梭菌、腸道病毒等對速干手消毒劑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時應洗手。
(3)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4)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傳染病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後。
洗手方法: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規定的「六步洗手法」執行。
手消毒劑:首選速干手消毒劑,過敏人群可選用其他手消毒劑;針對某些對乙醇不敏感的腸道病毒感染時,應選擇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劑,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項: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摘手套後應進行手衛生。
4、面部防護
進行有可能造成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飛濺或噴出的操作時,應佩戴面部防護裝置,包括外科口罩和護眼裝置(面罩,護目鏡),以保護眼結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與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打噴嚏)的患者近距離接觸時,可能會有分泌物噴出,應佩戴護眼裝置。注意普通的眼鏡不能用於防止液體濺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護。
5、安全注射與防針被刺
操作結束後處理針頭、手術刀和其他銳器或設備時防止被刺傷或者劃傷,銳器放置在硬質材料的銳器盒中,容器應放置在靠近操作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傳染病職業暴露。
Ⅳ 丁腈手套的特點和使用環境
丁睛手套能夠有效的防有機溶劑,其主要優點為高強度、高彈性。常用於手部長期接觸液體化學品的工位,如化學品倉、酒精清洗等。因丁腈橡膠主要功能是防止有機溶劑,但並不耐剌穿,因此在使用時需要格外的小心謹慎,勿大力拉扯和強力磨損。要求在佩戴丁睛手套操作時另在外部要加戴面紗手套,以降低丁睛手套的磨損度,延長使用壽命。
Ⅵ 三級防護應穿戴哪些防護用品
三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正壓頭套或全面防護型呼吸防護器、防滲隔離衣或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三級防護需要做好診區、病區的通風管理,根據診療護理操作中可能的暴露風險選擇適當的防護用品:可能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可能受到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戴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可能出現呼吸道暴露時,戴醫用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
一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
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工作服、一次性乳膠手套或丁腈手套等。
二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屏、一次性工作帽、防滲隔離衣或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Ⅶ 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需戴手套,二前三後是什麼時候
你好,正常情況下肯定建議手套,比較安全啊!但是偶爾一次接觸體液和分泌物,肯定不會感染艾滋病啊!放心吧。
Ⅷ 血液檢驗標本採集方法
血液檢驗標本採集方法
血液檢驗標本分為全血、血漿、血清等。全血標本主要用於臨床血液學檢查,例如血細胞計數和分類、形態學檢查等;血漿標本適合內分泌激素、血栓和止血檢測血清標本多適合於臨床化學和免疫學的檢測。按照血標本採集部位的不同,分為靜脈血、動脈血和毛細血管血三種。絕大多數檢查採用靜脈血,少數檢查如血氣分析、乳酸和丙酮酸測定等需要採集動脈血,毛細血管血主要用於各種微量法檢查或大規模普查。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血液檢驗標本採集方法,歡迎閱讀。
一、靜脈血採集方法、注意事項和採集樣品所用材料的安全處置
1、止血帶或壓脈器:採集靜脈血時,止血帶壓迫靜脈時間不宜過長,以不超過40秒為宜,否則容易引起淤血、靜脈擴張,並且影響某些指標的檢查結果,如乳酸升高、pH值降低、K+、Ca2+、肌酸激酶升高等。
2、采血時間與部位:大多數化驗檢查要求清晨、空腹、採集靜脈血應盡可能避免在輸液同時取血,輸液不僅使血液稀釋,而且對實驗室檢查結果發生嚴重干擾,特別是血糖和電解質。
3、避免溶血、雜質污染:采血器具必須無菌、乾燥、潔凈.避免特別用力抽吸和推注、避免化學污染和細菌污染引起的溶血。因為紅細胞的某些成分與血清(漿)不同,樣本溶血可使紅細胞某些成分釋放,影響實驗室檢查結果。
4、血樣的採集:血樣要求在每一天的同一時間採集,理想的時間是早晨7:00到8:00,尤其是監測為目的時,更要保證標本採集時間的統一。最後一次食物和液體攝入應在前一天下午6:00到7:00(急診檢驗例外)。血樣採集應在不服葯期間,如在早晨服前。血樣採集時,患者應仰卧位,采血點應在同一靜脈區,通常為手臂靜脈。
5、標本採集後須立即送檢,放置過久影響檢驗結果。當取血不順利時,切忌在同一處反復穿刺,易導致標本溶血或有小凝塊,影響檢測結果。
6、採集血培養標本時應先注射厭氧瓶,盡量減少接觸空氣時間。
7、微量元素測定採集標本的注射器和容器不能含游離金屬。
8、採集樣品所用材料的安全處置:使用後的采血針、注射器針頭等銳器物應當直接放入不能刺穿的利器盒內或毀型器內進行安全處置,禁止對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復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物;注射器針筒、棉簽等其他醫療廢物放入黃色醫療廢物袋中,醫療廢物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存放。消毒毀形後的醫療廢物必須交給指定的醫療廢物處理廠,不得擅自廢棄。
二、臨床化學/免疫檢驗標本
臨床化學/免疫檢驗多用非抗凝血標本,最好使用真空負壓采血管。
標本採集主要注意事項有:
1、化學項目大多數需要空腹采靜脈血,多個單項化學檢測項目組合檢驗時一般可采管血;
2、采血量視檢查項目多少不同而異,通常為4.0~5.0ml;
3、多個組合檢測項目同時采血時應按下列順序采血:
血培養——無添加劑管凝血管——有添加劑管。
有添加劑管的順序為:櫞酸鹽管——肝素管——EDTA管——草酸鹽/氟化鈉管。
4、不論是抗凝血還是非抗凝血,為了縮短血清或血漿與血細胞的接觸時間,血液標本收集後,須盡可能早地將血清或血漿從全血中分離出來,避免由此而影響檢驗結果的准確性。從血液標本採集開始,必須在2h內將全血處理為血清或血漿。
1)血清(非抗凝血):采血後標本於22~25℃(室溫)15~30min後可自行(自發)完全凝固,禁用木棍和玻棒等剝離凝塊;冷藏標本凝集較慢,加促凝劑者凝集加快。
2)血漿(抗凝血):應採用抗凝管采血,采血後立即顛倒混合5~10次,采血後數分鍾內可離心分離血漿。
3)冷藏標本:用於穩定血液中溫度依賴性成分(抑制細胞代謝)的檢測項目,標本於2~8℃冷藏(標本採集後立即置於冰箱中,冷藏必須充分);標本需冷藏的測定項目有:兒茶酚胺、胃泌素、甲旁素、PH/血氣、NH3、乳酸、丙酮酸等。全血標本一般不冷藏,血鉀測定標本冷藏不得>2h。全血標本切忌冷凍。
4)代謝抑制劑和防腐劑的應用:用於抑制細胞代謝。血標本中加入氟化鈉後,血細胞未分離情況下血標本中Glu,22~25℃穩定24h.2~8℃穩定48h;氟化鈉不適用於新生兒及兒童的Glu測定(因兒童PCV高,細胞糖酵解難以控制);氟化鈉一麝香草酚混合劑不適合酶學檢測(因氟化鈉一麝香草酚混合劑抑制酶活性));甲醛草酸鉀抗凝保存劑不適用於血糖測定。
三、紅細胞沉降率(血沉,ESR)檢測標本
靜脈採集枸櫞酸鈉(109mmol/L,即32.06g/L)抗凝血(枸櫞酸鈉抗凝管采血),黑帽管。
采血注意事項:
1、單獨采1管血,准備采血至2ml刻度線(抗凝劑:全血=1:4);
2、采血後立即上下顛倒混合5~10次;
3、采血後應盡快送檢(必須2h內檢測)。
四、血常規(全血細胞分析)檢驗標本
一般用EDTA1.5~2.2mg/ml抗凝(EDTA抗凝采血管-紫帽管)。
采血注意事項:
1、采血後立即上下顛倒混勻,5~10次.不可用力震盪;
2、應按抗凝管刻度采血至2ml,可不用空腹;
3、采血後應盡快送檢(需顯微鏡觀察形態的標本采血後應及時推片固定,因為超過2小時WBC形態會發生改變);
4、血型與血常規可采1管血。
五、75克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釋放試驗
1、病人准備:試驗前3日,每日進食碳水化合物量不低於250-300克,且維持正常活動,影響試驗的葯物(如:咖啡因、口服避孕葯、水楊酸鹽等)應在3日前停用,試驗前病人應10~16小時不進食。
2、標本採集:臨床上常用方法是清晨抽空腹血後,口服75克葡萄糖,再於給糖後0.5、1、2、3小時各采血2ml/1次(共5次)。
3、標本保存:采血後1小時內分離血清並及時冷藏送檢或採用血糖專用抗凝管采血,於2~8℃保存。
4、注意事項:胰島素測定受溶血影響較大,采血時應避免溶血。
六、高血壓系列檢驗標本
1、高血壓三項(腎素、血管緊張素I、II)
1)病人准備:β-阻斷劑、血管擴張劑、利尿劑及甾體激素、甘草等影響體內腎素水平,一般要在停葯後2周測定腎素活性(PRA),利血平等代謝慢的葯物應在停葯3周測定。不宜停葯的.病人改服胍乙啶等影響PRA較小的降壓葯。鈉攝入量影響機體PRA水平,故病人測定PRA前3天應適當減少食鹽攝入量,最好同時測定取血前24小時尿鈉含量,以供分析PRA結果時參考;
2)標本採集:靜脈取血4~5ml,拔除針頭後緩慢注入到專用抗凝管中,蓋好管塞後上
下顛倒5次,混勻後2500轉/分,離心5~10分鍾,分離血漿,將血漿裝入專用血漿管後低溫送檢。如不能立即送檢,需盡快冰凍保存(-15℃)。溶血標本不能檢測;
3)標本類型、標本量:專用抗凝管采血,分離血漿,取2ml送檢;
4)標本保存:低溫冰箱保存(-15℃以下),可保存2個月;
5)注意事項:申請單上應註明抽血時的體位(卧位:病人在早上6-8時起床前,取靜脈血;立位:病人起床後活動3小時,取靜脈血。)和飲食情況(普食飲食、低鈉飲食);標本未及時分離血漿、反復凍融、溶血、保存不當、使用過期抗凝管等均可使結果受到影響。
2、醛固酮
1)病人准備:留樣前應停服利尿劑至少3周,停服抗高血壓葯物1周;
2)標本採集:血漿醛固酮測定應採用肝素抗凝,採集後立即分離血漿,置-20℃保存
待測;尿液標本則留取24小時尿量,用10~15mL濃鹽酸防腐;
3)申請單上註明:抽血時的體位(卧位、立位)和飲食情況(普食飲食、低鈉飲食);
尿液標本要准確記錄24小時尿量。
七、皮質醇標本採集及注意事項
正常人皮質醇的分泌存在晝夜節律,一般為早上8點或下午4點采血,送檢時請務必在申請單上註明采血時間。
八、流式細胞術檢測項目的標本採集及注意事項
1、淋巴細胞亞群系列
標本要求:EDTA或肝素抗凝全血2ml(推薦EDTA抗凝)
注意事項:該系列項目在不同年齡段的細胞數參考值不盡相同,所以送檢時請務必在申請單上註明病人年齡。
2、白血病免疫分型
標本要求:肝素抗凝骨髓或全血2ml
注意事項:請使用白血病免疫分型專用申請單
3、人類白細胞抗原B27檢測(HLA-B27)/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檢
測標本要求:EDTA或肝素抗凝全血2ml備註:保證新鮮標本,流式細胞術檢測項目需要24小時內送檢;
九、微量元素檢測標本採集要求
1、所有采血人員要經過嚴格培訓並熟悉采血過程,知曉操作技術對微量元素(尤其是鉛和鋅)檢測質量的影響。
2、采血人員應戴乳膠或聚乙烯手套,若手套塗粉,需用靜脈采血皮膚清潔法處理手套後進行操作。
3、血鉛檢測采血時按順序用0.2%硝酸、純水、碘酒、酒精清潔采血區皮膚,防止環境對血鉛檢測的污染。
4、橡皮塞對鋅有污染,故普通采血管不可使用,請使用本中心提供的專用管。
5、採集方法:採集靜脈血0.5-1.0mL,採集後馬上輕輕顛倒混勻,粘上條形碼,裝入自封袋送檢。
6、如不能及時送檢,應放置2-8℃冰箱保存。
7、標本凝固或含凝塊,不能檢測。
十、遺傳學檢測標本採集要求
1、標本採集:外周血標本可使用中心配送的肝素抗凝管(遺傳專用)和采血針進行採集,採集後立即將試管輕輕顛倒混勻,以免凝血;臍帶血標本、骨髓標本可以在穿刺成功後,打開中心配送的肝素抗凝管蓋,將臍帶血或骨髓注入採集管中,立即將試管輕輕顛倒混勻,以免凝血,請注意無菌操作,不要污染管蓋。請避免使用注射器採集標本後直接注入採集管的方式進行標本採集,以免引起溶血;請勿使用EDTA等抗凝管採集標本。
2、標本量:外周血、臍帶血、骨髓各4ml;
3、標本送檢:合格標本須於采血後當天送至遺傳實驗室,故請於標本採集後及時通知艾迪康工作人員接收標本;標本有溶血、凝血現象,也視為不合格標本。骨髓標本應盡快送至實驗室。
4、標本保存:標本採集後置於18~25℃保存,不可冷凍,不可放置於高溫環境中。
5、申請單填寫:請完整填寫申請單,尤其是標本採集時間、性別、病史、臨床診斷等。
十一、基因檢測標本採集要求
1、所有用於基因診斷的標本必須用無菌試管或容器留取,嚴禁使用肝素抗凝管,採集標本時注意無菌操作。
2、為避免污染,送檢基因診斷標本項目需單人單項目單管。
3、採集方法:
1)血液標本
抽取病人靜脈血,置無菌試管中室溫自然凝固或2000轉/分離心,取分離出的EDTA抗凝血漿/血清送檢;
2)女性分泌物標本
(1)分泌物標本采樣應在非月經期進行;采樣前3天內不使用陰道內葯物,不沖洗陰道;24小時內不應有性行為;
(2)採集時先用棉簽將宮頸口或尿道口過多的分泌物輕輕擦去,更換棉拭子,將棉拭子伸入宮頸,通過上皮交界處,旋轉3~5周,以保證取得較多的柱狀上皮標本,對於懷疑HPV感染的患者,盡量採集病變部位標本,可提高HPV的檢出率。將取樣後的棉拭子放入配套的軟管中,旋緊管蓋;
(3)男性分泌物標本先清潔尿道口,將棉拭子伸入男性尿道1cm,旋轉3~5次獲得標本,將取樣後的棉拭子放入配套的軟管中,旋緊管蓋;
(4)皰疹液或疣體標本:對於生殖器或肛周有疣狀體增生,懷疑為尖銳濕疣者,宜直接採集疣體組織置於標本管中送檢。備註:疣體標本時,需要在申請單上的標本類型欄處寫上「疣體」。
4、標本保存:檢測靶核酸為DNA的標本,可在2~8℃下保存3天;檢測靶核酸為RNA
的標本,應保存在-20℃下。
十二、骨髓檢查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1、塗片要求:二張血片,六張骨髓片,懷疑白血病則需八張骨髓片。骨髓血片註明「B」,骨髓片註明「M」,以示區別。
2、申請單注意事項:
1)病例摘要:應填寫全面,尤其是肝、脾、淋巴結、出血狀況等與血液病相關的症狀以及葯物的應用等均應填寫清楚;
2)化驗結果:血常規結果一定不能缺,如果可能,MCV、MCH、MCHC及分類也一並填上;
3)採取骨髓部位也應填上,如果採取骨髓時不順,應重抽,以免耽誤病人;
4)寫上主治醫生聯系方式,如科室電話、手機號碼等(以便與臨床密切聯系)。
如何讓血液健康干凈?
魚肉
魚肉尤其是深海魚類,其含有Ω-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管內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能夠降低血脂並預防高血脂引起的其他疾病。高脂血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動脈粥樣化、冠心病、心肌梗死、猝死、脂肪肝等疾病。魚肉除了能降低血脂,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蛋白質,營養又不容易引起肥胖。
芹菜
從中醫角度來看,芹菜性味甘涼,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作用,可以調理肝火旺盛、積食、頭痛、失眠頭痛和心煩。
從芹菜所含有的成分來看,其含有的維生素P屬於黃酮類化合物,可幫助血管恢復彈性,舒張血管,降血壓。防治高血壓引起的腦溢血,對皮膚上的紫癜也有作用。同時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可以延緩血糖的升高和降低膽固醇。
蕎麥
蕎麥含有的膳食纖維是精製大米的10倍,食用之後能夠降血壓、血糖和血脂。同時,其中含有大量的B族維生素,可以促進人體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從中醫角度來看蕎麥還助消化、止瀉、解酒、健脾胃。
獼猴桃
獼猴桃又被稱為水果之王,含有的大量的維生素C可以提高血管的韌性,預防動脈硬化的發生。同時維生素C可以促進膠原的合成、免疫力的提高、鐵的吸收、清除自由基、抗癌和抗衰老。還對重金屬起到解毒作用。
大蒜
大蒜可以防止血液中的血脂沉澱形成的血栓,並且促進身體內部的脂肪代謝,降低膽固醇和抑制血小板的凝聚。讓血管舒張,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栓的形成。
另外,大蒜還可以預防感冒、防癌、抗衰老、護肝、健脾胃。
黑木耳
黑木耳中含有多糖類物質,可以抑制血栓形成、抗凝血、降低膽固醇、疏通血管和提高免疫力,是不折不扣的血管「清道夫。
另外,木耳中的膠質物還可以吸附腸道中毒素,促進腸道和血液健康。在《本草綱目》中提到食用木耳可以健脾潤膚,消除黑斑。
紅薯
紅薯中的膳食纖維可以增加糞便體積,促進腸道內毒素的排出,從而抑制毒素被腸道二次吸收,進入血液。另外,腸道干凈,可以抑制毒素被肝臟吸收,肝主藏血,肝臟好自然血液干凈。
葵花籽油
葵花籽油中90%是不飽和脂肪酸,其中66%是亞油酸,亞油酸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軟化血管、降低血脂和血壓,並且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腦中風、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等。
同時,葵花籽油含有的維生素E是油類中最高的,可以抗氧化,抑制黃褐斑和黑色素的形成。
綠茶
綠茶含有茶多酚、兒茶素、咖啡鹼和氨基酸等物質,這些物質可以幫助人體防癌、抗衰老。同時,起到降脂和減肥的作用,早在唐代的《本草拾遺》中就已經提到多喝綠茶可以「令人瘦。
另外,多喝茶可以稀釋血液,降低血液粘度,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血栓的形成,預防高血壓、血管堵塞、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等。
所以,想要美麗,想要健康長壽,血液必須干凈,了解這么多能清理血液的食物,今天就吃起來!
;Ⅸ 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哪種手套
患者的血液體液。體液分泌物。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物品應該用一次性的橡膠手套。因為這種手套密封性好。防感染,防細菌的。
Ⅹ 二級防護應穿戴哪些防護用品
二級防護穿戴標准為: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罩/面罩、醫用乳膠手套、防護鞋、工作帽。
二級防護適用於:
1、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
2、接觸從病人身上採集的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屍體的工作人員。
3、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10)解除血液應佩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防護標准制度:
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
2、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
3、一旦接觸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後應當立即洗手。
4、處理所有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剌傷,如: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必須將使用後的銳器放入利器盒內等。
5、醫務人員的工作服、臉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到時,應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面罩、穿隔離衣或圍裙。
6、對病人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採取正確的消毒措施,非感染病人用過的器械採用加酶洗滌劑浸泡後清洗。感染病人用過的器械先採取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毒,然後再常規清洗,最後消毒或滅菌。
7、環境清潔:各科室有日常的清潔標准和衛生處理程序,在徹底清潔基礎上,適當的消毒床單位、設備和環境表面、床欄、門把手、輪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