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冬釣用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瑪汐女裝怎麼樣 2025-08-04 06:50:19
男士牛仔褲怎麼搭配皮衣 2025-08-04 06:49:49
睡衣屏保怎麼拍 2025-08-04 06:31:44

冬釣用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2-10-30 00:48:35

A. 冬季釣魚怎樣使用紅蟲

冬季釣魚怎樣使用紅蟲

我介紹一下我用懸墜釣法,怎麼用紅蟲來拉餌釣魚的。取相對於粉料20%的紅蟲撒在拌合均勻的乾粉上,把紅蟲打散,然後按照正常比例加水,快速攪拌,揉和成團。這樣就可以了。另外提個建議,冬季釣魚尤其是釣深水的時候,盡量用拉絲粉作為製作拉餌的添加劑,老鬼5號用來調配餌料的狀態。
還有一個方法,漁具店專門有的買,紅蟲夾子,夾子上有皮筋,用的時候,用夾子夾住紅蟲,皮筋往下一扣,這樣一束紅蟲餌就製作好了,釣時,魚鉤掛住皮筋即可。
兩種紅蟲拉餌餌料配比:速攻50% 快槍手30% 鯽魚帥10% 拉絲粉10% 在加入20%的紅蟲 ,水和餌料配比1:1 。丸九黃鯽60%,四季25%,拉絲粉15%,紅蟲20% 水和餌料配比1:1。1即可。另外冬季釣鯽魚單用丸九黃鯽搓餌釣底效果也不錯。
使用紅蟲釣魚得病是有這樣的事發生在釣友身上,這個病據說比較麻煩,沒法治,就目前的醫療水平來說,需要打一輩子的吊針。手上有傷口,如果釣魚時一定要用紅蟲的話,那記得帶好橡膠手套。使用紅蟲釣魚後,一定要勤洗手。不怕一萬,只怕萬一。釣魚還是安全第一。
以上僅為我對冬季使用紅蟲釣魚的一點粗淺認識,還望各位大蝦指正。http://dybl.5d6d.com/thread-8418-1-1.html

B. 東北冬天怎麼釣魚

冬天怎麼釣魚

一年一度的冬季又闖入了我們的生活,釣魚人打破傳統的觀念——「冬季是釣魚的淡季」這一思想的束縛,勇敢地走出溫暖的居室,攜帶著釣具,走向廣闊的垂釣世界。冬季垂釣除了鍛練身體、增強體魄、尋找垂釣的歡樂之外,過一把釣魚癮也是許多釣魚人的共識。

冬季釣魚要注意身體防止腰腿疼痛

冬季氣候確實還是挺寒冷的,釣魚人外出垂釣,做好疾病的防治,也將提到議事日程。冬季野外,對釣魚人最主要的威脅是: 「寒風、寒冷、潮濕,即風、寒、濕」。這就是致病的因素。對我們釣魚人來說:最常見的疾病,就是:「腰腿痛」。
「腰腿痛」是常見病,多發病,它主要的症狀是:膝蓋酸痛、腰部酸痛,在走路,彎腰,負重工作時,上述症狀會加劇。而我們釣魚人,在整個垂釣過程中,都離不開腰、膝的運動,所以患了「腰腿痛」,給我們帶來很多不便。疼痛發作時,除了影響釣魚外,身心的痛苦更大。有些釣魚人本來就患有慢性「腰腿痛」,往往在野外經過「風、寒、濕」的長時間的侵襲之後,舊病復發,於是加劇病情,既影響了垂釣,又延緩了慢性「腰腿痛」的康復。
防治冬季垂釣「腰腿痛」好發的措施,筆者認為有如下四點可供參考:
一、增強自身的保護:如外出增加衣服、戴好帽子、穿上保暖鞋襪、戴好棉手套等,作好防寒保暖工作;保持有8小時以上的充足睡眠;注意補充必要的營養、補充新鮮的蔬菜及新鮮水果、飲食注意衛生,飯菜要熱些。
二、注意身體的鍛煉:除了垂釣外,還可以進行一些慢跑步、器械鍛煉、做廣播操、練太極拳、及其他鍛煉項目等。
三、自我按摩推拿。
外出垂釣前:對兩膝及腰部進行按摩。方法:用左右手掌,放在雙膝,作圓形按摩、輕輕拍擊,使雙膝內外產生熱量、並能達到放鬆作用;用雙掌緊貼左右腰區,進行按摩,方法:手勢作圓形按摩、上下摩擦,使腰區感到發熱、放鬆。
垂釣中的按摩推拿:在釣魚中途休息時,也注意對腰膝部的自我按摩推拿,方法同上。垂釣回來:在回家洗澡後,注意對腰膝部進行自我按摩推拿,方法同上。
四、酌情使用一些葯物:對於慢性「腰腿痛」復發者,除了減少外出釣魚的次數、時間、注意休息外,還可使用一些家庭備用葯,進行自我保健性治療。方法:1.用溫水(37—50℃)對患部進行熱敷後,在手掌滴上白酒,對患部進行按摩,使其產生發熱的感覺,能夠起到放鬆肌肉的作用。2.在患部外貼常用的膏葯,如:麝香壯骨膏、狗皮膏、香桂活血膏等。經過自我的家庭保健治療後,若還不能緩解疼痛,應該去當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同時,患病釣魚者,應該暫時停止一切戶外運動,待康復後,再重新開始釣魚。
對於腰痛的垂釣者,經過自我防治、自我保健等措施之後,在一段時間後,仍然不能減輕症狀,仍然有酸痛感的患者,還要注意尿液的顏色、方便的次數等。因為,腎結石、腎炎、以及其他疾病等,也可以伴有腰痛的症狀。因而,長期腰痛的釣魚者應減少在寒冷的冬季外出釣魚,並及時去醫院作檢查治療。
為了確保我們順利進行冬季垂釣,使之達到健康、愉快,冬季釣魚預防「腰腿痛」顯得更十分重要,我們每個參加冬季垂釣的朋友都不要掉以輕心,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冬季釣魚釣法魚餌線組要靈活多變

對象魚是江河、池塘內的野生鯽魚,以中小型為主,偶有數量不多的大鯽。釣組是主線0.6,子線0.4~0.2,懸墜、單鉤、高檔浮標,調平水釣1—7目,以紅蟲為餌,竿長5.4~7.2米,屬於長竿短線多窩輪釣。
最低氣溫在4°C以上的11月和12月初時,釣目高低對魚訊的表現影響不大,浮標魚訊都較明顯,或上浮或下頓或平移,浮標有動作提竿中魚的概率非常高。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特別是幾次降雪河面結過冰後,水溫降至魚類開口的極限(據資料稱是4°C),魚訊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浮標上能看清任何一個細小動作的概率會大幅度減少,但提竿依然能中魚的現象增多了。如果把10次中魚(包括釣起的和脫鉤跑掉的),有信號中魚與無信號中魚的次數比較一下,深秋和初冬時節比例是10:0或9:1,隆冬時則是3:7或2:8。冬釣中大量發生的這類浮標上看不見魚訊卻能中魚的現象即是小口、輕口。
產生小口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天冷、水溫低,致使魚類身體僵硬,少動,魚食餌開口小,吞餌淺。間接原因則是釣線、鉤餌、鉛墜和浮標等傳導阻力過大,削弱了本來就已很虛弱的魚吞餌所產生的作用力。
怎樣應對才能減少無謂等待時間,提高效率並減少跑魚?本人前段時間一直採用三條措施,即使在三九嚴寒的1月14—16日也取得每次獲魚30—40尾的成果。
一是使用紅蟲餌。與蚯蚓相比,冬鯽對紅蟲鉤的興趣大為增加,釣效倍增,確是冬釣用餌的首選。但釣鉤一定精選,要求是鉤條細(紅蟲身細極易穿破體液),鉤尖銳利,柄長(容易捏住穿鉤)。經多種型號試驗後,最後選定的是「赤袖」6號,對釣25—250克大小的冬鯽很適用。此鉤表面顏色是紅的,與紅蟲一致,鉤餌一體,魚兒更易上當受騙。紅蟲的穿法是鉤尖直接刺穿紅蟲頭部或身體上段,每次鉤上掛上2~3條鮮活紅蟲,鉤尖露出無妨。紅蟲身體細短,冬鯽微張口就能吸入口中,對提高中鉤率極為有利。
二是釣組精細。浮標採用長腳短身細長硬尾的蘆葦標,盡量放大魚的食餌信號。線組特別是子線對出魚訊的影響最明顯,當氣溫接近O°C,0.2的子線與0,4的子線相比,魚訊(指可見信號)約能增加20%~30%,增加了提竿中魚的准確性。至於縮短子線長度以提高靈敏度這一項,本人沒有嘗試,仍一直用15厘米左右的長子線。我認為對懸墜單鉤而言,子線長度對靈敏度影響有限,但對誘魚作用卻有大的影響,冬天誘魚開口一定要用動態活餌,長子線在這點上有優勢,出動作與誘魚相比,後者更重要!但使用細子線,一旦遭遇大鯽就有斷線跑魚的危險。這就要求釣竿不可過硬,提魚動作連續舒緩,提魚全過程不碰到水面或空中其他雜物。因為使用長竿(5.4—7.2米)短線(3米),所以不適合使用抄網。子線定要勤換,以免碰到大鯽斷線失魚而懊悔。
三是觀標和提竿技術改進。冬釣採用多點做窩輪釣的方法比單一窩要好得多,但在野外河道,釣點深淺不一是經常性的,浮標釣目時多時少,這對調目(釣目)的調整帶來問題,每釣一個窩點,為保證釣組有最佳靈敏度,就得重新上下拉標,這有多不方便。因此本人沒有這樣做,而是第一次試完所有釣點水深後把它歸類成兩種,最多三種水深,把浮標釣目調整在1—7目之間,這樣每釣一輪窩點只要調標一次,最多兩次就夠了。但每個窩點浮標目數多少對靈敏度的影響,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如露6目的肯定要比露]目的下頓、上浮魚訊少,不可長時間等待魚訊出現,而應用下面所說主動提竿刺魚的方法。
由於釣目多少影響以及眾多因素綜合所造成的小口、無口最終可以靠主動提竿技術而得到絕大部分的解決。提竿方法是竿短(5.4米以內)用手腕發力,竿長(6.3米以上)小臂配合手腕發力,極短時間內把鉤餌提離水底0.5—1米,發力的同時,手和腦感知有否魚中鉤,無魚停止提竿,然後松線;有魚繼續提竿(此時需大臂配合),提魚出水。整個動作要求輕柔,特別是有魚中鉤,中間提竿過程不能有停頓,以防魚脫鉤。這個提竿方法與競技釣鯽差不多,所不同的是提竿後無魚的話就不用換餌或重新穿鉤,紅蟲作餌本就不怕露鉤尖,所以無魚訊你盡管多提竿就是了。勤提竿不僅可提高單位時間的效率(多上魚),也增加了誘魚次數。但這種提竿方法對手臂是個考驗,特別是7.2米以上長竿更累,所以竿一定既要輕又要彈性好。
至於提竿時機則要靠釣者自己把握了。決定提竿間隔時間長短可參考的幾個原則有:1.某個時段魚情的好壞,上魚高峰時,間隔盡量短些,鉤到位半分鍾甚至10秒鍾無信號即可提;2.某個釣點已釣到魚的標訊形式,曾有小信號出現的,間隙可放長,等待下個魚訊再次出現,前面所釣都是盲提的,不妨間隔短些;3.釣目多少,釣目處在中間最佳位置(我是3~4目,子線略鬆弛,鉤餌入口無阻礙,魚訊能最大限度得以體現),間隔略放長,釣目處在高位,卻不宜久等魚訊,因為冬天魚即使吞餌後也不大會游動,體動標訊較少。

冬季釣水庫魚塘要看位置知魚性測水溫

到了冬天,由於魚兒攝食不積極,特別是一些魚類,一到冬天水位下降,它們就閉口不食,開始冬眠。除了鯽魚耐寒能力強些,其他魚都很難釣。可是在江南大部分地區,氣溫要比中原、東北、西北高些。當這些地區出現連續晴天時,有些養殖塘很快升溫,這時塘里的各類魚都會開口吃食。所以,江南一帶到了冬天,釣魚釣得人摸不清頭腦,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水庫魚塘所在的地理位置、水的溫度、魚的食性不同而不同的。我所在的地方就是這樣。縣城南邊的一個魚塘不肯開口,而城北的一個水庫卻很好釣。這是為什麼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地理位置的影響
地理位置決定了水溫,如果水庫是在山裡。水庫冬天沒有放水,水位較深,那麼這里只能釣鯽魚。如果水庫里沒有鯽魚,那麼就釣不到魚。如果水庫水位不深,裡面有魚沒有釣上來,那麼只要天晴,氣溫上升,中午這里可以釣到鯽魚。如果沒有鯽魚,只有草魚、鯉魚、鰱魚,那麼草鯉都會上鉤。為什麼?水溫的原因,如果水只有兩米深,那麼水溫到了中午就會很快升高,魚兒就活躍起來。
一般來講,水庫里如果不放水捕魚,水位是不會下降的。水庫的水深了,陽光不能很快讓水溫上升,只有水面的溫度會上升,魚兒就會趴在水底不動。因此,冬季釣魚,最好是找水淺的魚塘釣。如果小水庫里鯽魚多且大,那麼就可以去釣,因為鯽魚耐低溫,會進食。魚塘的地理位置也很重要,魚塘里如果鯽魚密度大,那麼鯽魚是很好釣的。如果密度小,那你就要好好琢磨琢磨,這么少的魚,它們會在什麼位置呢?一般就要找背風處,陽光足的地方,有一些樹枝或亂石的地方就更好。在魚密度小的地方,對魚塘的地理位置就更要仔細觀察,找到合適的位置下鉤,只要水裡有魚,收獲還是可以保證的。
二、魚食性的要求
筆者所在地區,各個塘庫的魚食性是很不一樣的。在有些水庫,用蚯蚓釣,魚兒不太吃,有的水庫用蚯蚓釣,魚兒吃食很猛。這是為什麼呢?我去觀察了一下,那個不太吃蚯蚓的水庫離縣城很近,每天去那裡釣魚的人很多。不管會不會釣,人人都知道用蚯蚓。買蚯蚓也方便,漁具店裡就有的賣。那個水庫里的魚很多,特別是鯽魚多且大。人釣得多了,大部分魚都被釣走了。沒被釣走的魚,有一些魚也被蚯蚓鉤掛過。它們對這些蚯蚓有了警惕,見了蚯蚓不再大意,有些魚見了蚯蚓還會嚇跑。這就讓其他的魚也跟著受驚,所以水庫里的魚越來越不好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那裡水比較肥,顏色略帶茶水黃。每個釣魚人一到水邊,就到養魚人那裡,討來魚飼料。不管能不能釣到魚,先來個「糧草先行」。說是引魚來,其實是給水體增加肥料。這樣水庫里的水質就受到影響,魚兒顯得不活躍,不太吃食。在這樣的水體施釣,就要注意餌的變化。我在施釣中發現,魚餌應該活,如用蚯蚓時,你不能沉底,沉了底,魚兒不容易發現。也不能懸在半中間,那裡沒有鯽魚。在冬天鯽魚不是很積極地去覓食,它一般都是慢慢地游,如果眼前在離底5~1O厘米的水層有一隻不大不小的蠕動蚯蚓,它會一口吃進,因為它不需要太花氣力就可得到美昧。
同樣,用素餌時也不能用自製的餌料,應買商品鯽餌,濃腥或濃香型的,再配一點魚飼料,加上拉絲粉,那麼也釣離底5~10厘米,一般都會有明顯的效果。
如果在離城市偏遠的山裡的水庫,魚塘水質優良,魚的密度又大,只要可以用蚯蚓釣,那麼你就無需那樣講究了。特別是很少有人釣過的,或無人釣過的水庫你就可以海竿串鉤釣,多打幾根竿,效果會很棒。
如果是在水質特別好,魚的密度不大而且經常被人釣的水庫、小魚塘,這樣的地方更要求釣魚技巧,釣的時候就要求釣者注意離底釣,用餌要求多變。
三、水溫對釣魚的影響
江南地區的冬釣和南方、中原、北方等地又有著一些不同。不同的根本還是溫度的原因。與更南的南方比,本地也能被稱為北方,因為每年能見到一兩次的雪。釣魚的時候就會因天氣而有一個月或半個月的休眠期,這是指二九到四九這段時間。其中有十天左右是非常冷的,不宜出釣。那麼其它時間只要不下雨,不刮大風都可以釣魚。
在我們這如果要冬釣,對天氣的變化也是要好好留心的。我總結了以下幾點供有相似氣候的各地釣友參考。
1.10度以下找深水、鍋底、大坑,如有倒樹、枯杈是最佳。
一天的最高氣溫不超過10度,那麼鯽魚基本是在最深的地方,小范圍地動一動,或是根本不動。這時我們就要找水庫、塘的凹處,或有深坑的地方。如果你不太熟悉釣場,可以觀察水面的鯽魚魚星。實在看不來,你就要找塘主或附近農人問問。如果你來到水邊發現了水邊有倒樹,或樹杈的話,你可以在樹邊做窩釣魚,效果很好。
竿子用7—10米的長竿,或用海磯竿串鉤。手竿可以雙鉤,一鉤沉底,一鉤釣離底3~7厘米。用活餌,如蚯蚓紅蟲等。如果魚很難釣,而水中又有魚,你可以在沉底的鉤上掛大拇指大的商品餌,另一個懸鉤掛蚯蚓,要過五分鍾,甚至更短的時間換一次餌,這樣就有好的結果,雖然麻煩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2 .10度以上追星釣,坐陽、背風是最佳。
一天中,氣溫到10度以上,那麼這魚就會趨溫而走。釣者不要擔心它的行蹤,只要它動且覓食,就會有魚星冒出,釣者找魚星釣。哪裡魚星多,就說明魚群在那裡。冬天的鯽魚星好認就在於其它魚基本不動,也不會有星冒出,只有鯽魚,它的星一般是三四個單獨的小泡,大小相等。能用手竿就最好不用串鉤。如果手竿夠不著,用串鉤釣,海竿用小的,2.1米的最好,竿梢要軟,如果有磯竿就更好。拋竿時,等線出去,串鉤要到了有魚的水域,用手拉一下魚線,讓出去的線突然停住,這樣串鉤墜落水的聲音很輕,只要是打海竿的老手,都能做到。手竿釣魚用的蚯蚓一定要不粗不細的,很鮮活的。如果蚯蚓太細,會不好上鉤,如果太粗,魚兒會不太適口,吃食可能會慢些。只有那種不粗不細的蚯蚓,它的活性更強,魚兒很適口。冬釣鯽魚,漂相輕微,只要有一個下頓和上頂都要馬上提竿。當釣到魚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急於拎出水面,應慢慢地拉到一邊等近岸時再提到水面抄魚。冬天的魚兒入窩慢,既然來了就應好好釣。我就見過一些新手,釣到一尾後,由於水面的抄魚聲音太晌,其它的魚被驚走了,釣者再下竿後,就釣不到魚了。

冬季釣魚打窩技巧

打窩是每一個釣魚人一到釣場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一年四季,日復一日。大部分釣魚人認為,打窩不就是將事先准備好的糟食或顆粒飼料用打窩器送進窩點這么簡單嗎?但對於釣魚高手來講,他們就知道講究窩子料的搭配比例,以及打窩實際操作中應注意哪些方面。冬天到了,就冬季釣魚如何打窩,依據自己最近冬釣的一些體會,談一些觀點,供釣友們在冬釣中一試。
一、依據氣候變化換位打窩,冬天來臨,氣候已經變得相當冷了,水庫池塘湖泊的水溫急劇下降,在這種氣候條件下,我們打窩就要注意選擇,講究打法了,一定要堅持少打勤補的原則,廣種薄收。具體做法是,在不同深度的地方多打幾個窩。如早晚選較深水域打窩試釣,因早晚天氣較冷,水也比較涼,魚會游到深水區取暖。到了中午十一點到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就應到淺水區域打窩試釣,因為午時的太陽一出來,淺水區的水溫要高於深水區,魚就會到這里來取暖覓食。無論在淺水區還是深水區,最好在我們釣位的左右都打上窩子,因為冬天魚的活動量和活動范圍都比較小,我們要變被動為主動,找魚釣,不要只打一個窩子等魚來。
二、依據氣候變化選擇窩料,夏秋季節水溫較高,魚類的活動量和覓食慾望較為強烈,只要我們一打窩,在大約半小時就會有魚星出現,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發窩。而冬季卻不是這樣,打窩兩三個小時才會發窩,如釣位選擇不當,有時一天也不會發窩。除了水溫的關系以外,就是我們的窩子料不對路和釣位選擇不當所造成的,夏秋季要以香甜味為主,窩料用魚常年吃的顆粒飼料也會收到較好的效果。而冬天就不行了。我的體會是,冬天打窩用的糟食中一定要添加含腥味的商品餌或鮮活的昆蟲類餌料,以及葯酒泡製的小米等,在冬季水溫較涼時才會有較好的誘魚效果。如果我們只用顆粒飼料打窩,因為水溫太低,窩料的氣味在水中散發的非常慢,就會導致誘不來魚或誘魚速度極慢的情況。因昆蟲類在水中能活動,酒泡小米的味道比較濃,如果我們用昆蟲類餌料或酒泡小米等打窩,就會較快誘魚,為今天的魚獲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三、少打勤補、分散打,冬天打窩不能一次打得太多、太厚,只要窩子里有餌料的味道就行了,即使是在夏秋季節,也要切忌打多。如果我們的窩子一次打得太厚,魚兒過來以後,窩子里的東西都吃不完,啥時候才會吃你鉤上的餌料呢?為了大面積的誘魚,我們可以採取多打幾個窩子的辦法,在每個窩子里只打少量的餌料,然後輪流試釣,先釣最先打的窩子,每離開窩子前一定要少許補窩,就是要保持窩子里始終有味、有吃的。不能讓魚一次吃飽後再溜之大吉。按照一般常規,大部分釣魚人都以為窩子打得越集中越好,但冬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昆蟲類餌料,比如紅蟲、血蟲等,如果我們打的很集中,幾乎就是一團,如果來一尾大魚,幾口吃完了,窩子里就沒有東西了,這里就留不住魚。如我們打的比較分散,昆蟲在一定范圍的水中活動著,周圍的魚聞到昆蟲的氣味或看見昆蟲在活動,就會陸續到此一游,即使只來一尾大魚,吃完了這一團,旁邊還有好多團在繼續起著誘魚的作用。我這里說的分散並不是無限的分散,比如我們在夏秋季打窩像碗口大小,而冬釣的窩子就應該打的像臉盆大小才對,太大就會把魚誘到別的地方去。還有一點,就是冬釣的窩子料要選用較為細小而且味道較濃的餌料如酒泡小米、玉米絲、小顆粒飼料等,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被剛誘來的魚很快吃完,而且較濃的氣味在涼水中散發的時間也會長一點。

冬季釣鯽魚的五個變化

釣事中,曾有「菊(花)黃桂(花)香好釣鯉,入冬垂綸主釣鯽」的諺語。不過,通過實踐,筆者認為,初冬時節主釣鯽魚,還應注重以下「五變」,才能釣獲更多。
根據旬期變去向
這里所說的「旬期」,是按一年二十四節氣,每季六個,每月兩個和當月又分上、中、下旬這樣來確定的。
其間,尤其像冬夏兩季中的每個節氣氣溫變化,比春秋兩季突然、異常,故有「立夏三變雷雨多,入冬無常生驟寒」這樣的說法。
氣候決定氣溫,氣溫改變水溫,水溫又分水層,遼闊的江河湖海與狹小的塘堰小溪也有差別,這些大自然的規律,會對魚類生存環境造成影響。故而,入冬後的初冬時節釣鯽,別看這月間上、中、下旬僅相隔十天的溫差變化,但在釣場的去向上,卻有釣江河水庫,還是釣塘堰小溪這樣的選擇之分。
1、大江、大河及大型水庫,其流域和靜水面不僅寬大遼闊,且所處的地理位置一般都屬於淺丘平原。故而,無論夏天日照紫外線對水層輻射的光合作用,還是入冬寒潮冷氣的環流襲擾,其升、降溫速度都比那些峽谷山區能背陽避風的小塘、小堰和小溪慢得多,這就造成了兩地的溫差。
2、正是由於這種溫差的存在和產生,立冬後的小雪前10天,其大江、大河才剛過秋末,即便小塘、小堰的水溫已經日漸下降而使魚類逐漸進入半冬眠狀態,但大水域因日照的緣故,水溫一般還停留在15℃左右,相對適合魚的生存。所以,這期間,最適宜去到江河垂釣。
3、一旦小雪過後,到了大雪以前的中下旬,盡管這時還尚未進入隆冬,可遼闊的大江大河只要少了、甚至完全沒有日照的作用,其水溫下降速度就比山區的小塘、小堰更快,變得不適合魚類的生存。再因這種純粹的自然水域不及山區一些養殖、半養殖魚塘的魚頭密集,所以,這個時候理所當然地又應該改變半月前的去向,放棄江河釣堰塘。
根據水域變釣位
1、大江、大河、大水庫的擇地選點:
①寬河釣窄窄釣寬,凸地邊遠好下竿。江河、水庫,要是水面特別寬大遼闊,無論什麼時候,就連春秋兩季魚兒都不愛到這些區域的遠水中心暢游覓食。所以,入冬後就更會多在水面較窄的暗草和亂石窖中棲息藏身。凸地,最大的優勢是向河心延伸而隱蔽安靜。所以,這里既是春夏秋季魚兒最活躍時上下游弋的必經之道,更是入冬後在此處「宿營紮寨」的安全港。
②長流河水蹲彎道,莫求太遠找暗草。凡是大江、大河流水的岸邊彎道,一般都是緩流水或迴旋水,故最容易使順江順水而下的魚兒在這里滯停歇息、歡快暢游。即便入冬後它們不及夏秋活躍,也常會在「老巢」還沒有完全枯萎的草叢中尋找浮游植物和水生昆蟲來大量填肚飽腹,為正式越冬貯存食料,因此此時容易攝餌咬鉤。近岸水深在3米以上,雖然一般不會有連片的明草,但再稍遠一點的水草前邊或左右一定有一層忽隱忽現的暗草。剛入冬,鯽魚最容易在這種不很近、不太遠、不很深、也不淺的地方棲息藏身。
③灘足宜釣回水沱,亂石旁邊好布窩。灘足回水沱,除平時有很多上游流淌下來的浮游生物迴旋滯留於此而易於誘引魚兒集聚覓食外,入冬後,這里水深4~5米,不僅正適合魚兒棲息藏身,而且由於灘足因上游淌水落差的飛濺盪滌作用而氧溶量普遍會比其他靜水充足一些,所以容易歇魚、藏魚。水下若有隱隱欲現的亂石暗礁,這些固定障礙物旁邊,更是入冬後魚兒的「住宅窩點」,所以,在此處布窩,會有較好收獲。
2、小塘、小堰、小溪河的擇地擇點:
①方正池塘蹲角邊,長堰直岸釣中段。選擇池塘四角,是因為平時魚兒沿岸游弋至轉換方位的彎角時,多有稍事逗留這種習慣。初冬,雖然魚兒活動范圍開始縮小,但畢竟還沒有完全進入冬眠而潛入深水,所以,它們仍會不時地到這里來尋找食料。水面兩岸無凸凹的長堰直邊,除隆冬和盛夏釣堰頭深水和春秋釣堰尾淺水外,初冬時節,魚兒多在中腰部地段的壁坎棲息覓食。
②斜底堰塘莫釣邊,蹲守料口或橋板。農村很多小型養殖魚塘,由於年復一年因夏秋大暴雨對岸邊泥沙的沖刷淤結,多為邊淺中間深的「鍋底形」。面對這種平時魚兒都因太淺不會攏邊的塘子,入冬後,更要選擇諸如塘主為挑水方便搭有橋墩或橋板的這些深遠一點的地方下竿。要是沒有這種優勢條件,就要在塘主經常投喂飼料的下料口布窩。
③小溪上堰蹲兩角,峽谷陽面釣深沱。小溪上堰的兩角處,平時魚兒就習慣在戲水而下前停滯在兩邊游盪徘徊。入冬後,魚兒往往不會遠離而要在依角靠邊的深水處就地「落窩」。小溪河若出現一段峽谷陰森之地的下游,必然會有一處敞陽面的深水沱。這里,正是初冬時節魚兒懶動慢游,為下一步棲息藏身的最佳集聚之地。所以,常被大家視為小溪冬釣的首選位置。
根據習性變釣法
鯽魚,一年四季除盛夏和隆冬偶爾出現異常天氣,使水溫突然驟升至35℃以上或驟降至最低攝食臨界水溫的5℃以下外,一般都能釣獲。不過,入冬後,它們畢竟少吃、少動,所以,垂釣時,除了一般只適宜手竿底釣外,還可根據節氣變化和「吃口」情況,分別採取拖釣和包食釣法。
1、拖釣。一般只適宜在小雪前半月。因為這個時候的鯽魚,既沒有進入冬眠,停而少游,動而少吃,又沒有潛入深水伏而多靜,藏而多歇。當它們在這種欲遠竄又實為慢游,欲貪食又不顯搶口的半懶饞狀態下,若用提竿帶線,線升餌飄,逐步後退,隨起隨落的「拖釣法」,就能變「釣死窩」為「牽活魚」。
2、包食釣。這種釣法,要在大雪前半月。這個時候,因水溫日漸下降,使魚群慢慢向深水處潛游徘徊,大起大落的飄餌拖釣,已經和它的游向及活動范圍很不適應。而鉤穿蚯蚓,外包麵食,使之在一定時間內的層層鬆散脫落,不僅有以喂代釣的補窩效果,還會在慢慢的漸進過程中有「葷」、「素」兩全的選擇優勢,可吸引它們在適宜的生活環境中,繼續攝食咬鉤。
根據食性變釣餌
鯽魚,雖屬於雜食魚類而葷素皆吃,但仍有春夏兩季偏素,秋冬兩季偏葷的嗜好。其間,尤其以暮春盛夏和深秋隆冬更為明顯。
由於鯽魚在食性上也有一種季節性,甚至是節氣性對葷素喜厭的變換過程,所以,入冬後垂釣,在小雪間的前半月主要應用蚯蚓、紅蟲、孑孓、肉蛆之類的葷餌。如果確實需要,也可改用除對口商品餌外的米飯粒、胡豆(有的地方稱蠶豆)粉、玉米粉粑等傳統素釣餌。但在小雪以後,當魚兒更加少動、少吃的時候,就只適宜用葷餌。尤其像蚯蚓這類蟲餌,通過它在鉤上不停地伸卷蠕動,更能吸引魚兒咬鉤,有事半功倍的實效。此時的素餌,不論什麼品種、品牌、香味濃淡,尤其在自然水域垂釣,一般都不會取得較好效果。
根據位置變釣具
初冬野釣,釣者個人蹲守的具體釣位不同,釣具也應隨之改變。其間,除了釣距遠近涉及到竿線的長短外,更在於入冬後無論釣草隙還是釣亮水,都不適宜再像平時那樣使用懸墜釣那種「一上一下、一葷一素」的雙鉤釣組。
因為,一是倘若自己選定在明草處或暗草邊布窩,這種雙鉤釣組,比一線一鉤的傳統釣組更容易發生掛草障礙;二是即便釣亮水區可以避免這種事故發生,但入冬後,鯽魚完全在底層活動棲息,所以,一上一下的懸墜釣組在這個時候就完全失去了實際意義。至於想用一葷一素來力求多獲,也會因鯽魚早在小雪前就幾乎不喜歡素餌而愛吃葷食,根本達不到兩全其美的目的。何況,雙鉤線組操作起來也不如單鉤線組利索。

C. 垂釣記(二)

吃罷早點,小寧邊開車邊對我說他們在老家關中的時候,這個點兒早就坐在渭河邊上開始垂釣了。看來不論關中還是陝北,都一樣——釣魚出發早的想法是一致的。趁著天兒早,魚兒胃口好忙覓食,圖個好釣哩。

專業垂釣,在頭天下午,或者是更早些時候就要到漁具店裡去采買魚鉤、線組、魚漂、鉛皮、打窩子料和餌料等垂釣用品。如果漁具店人少,你可以請老闆娘和你一起拴線組,結魚鉤。如果人太多,老闆娘實在忙不過來,就得你自己把買到的垂釣用品拿回家裡來,一個人慢慢地去做准備嘍。

到了水域邊,先不要急於下竿,看一看天氣情況,看有無刮風,風從哪裡來。如果風從南邊來,就要在南岸下竿;如果風從西北來,那就在北岸下竿。釣魚人有一句行話叫做「釣點找順風」。一般魚兒都會往逆風的方向游,再者拋起竿來順手。

風向觀察好了,還要選擇好地形。好的地形一般都選擇在靠近生長水草邊的空曠地帶上,而且是在水域彎彎的突出部位。這樣的水域周圍多有魚兒前來覓食,也是魚兒們回遊的必經之路,叫做魚道。接下來,就要把釣點修整好,把釣具、太陽傘以及其他防護用具安置妥當。而後再開始目測釣距、打上窩子,開始調整線組、調試魚漂。

調試魚漂是很關鍵的一個步驟。在竿稍的繩頭上拴牢主線,把拴好的魚鉤拿出來,結在主線下端的釣環上。根據魚漂的標號來估計鉛皮的輕重,把鉛皮裹在套柱上,將魚漂頂端捋到距離主線上的鉛墜15公分處試水。鉛皮重了,魚漂會迅速沉入水裡;鉛皮輕了,魚漂會高高地直立懸浮在水面上。

鉛皮重了,估摸著用小剪刀把鉛皮稍稍地剪掉一點兒,如法炮製不斷地剪、不斷地試水,直至使魚漂露出水面約四五目(魚漂上的刻畫線,每一節為一目),再把魚漂向上多捋15公分,再將線組拋入水中,若魚漂與前一次試水露出水面相差甚微,則剛剛好。

鉛皮輕了,估摸著剪一小塊兒備用鉛皮,剝開裹好的大鉛皮,夾進去備用的小鉛皮,再裹住大鉛皮,拋入水中調試。重了,剝開鉛皮取出小鉛皮,再剪掉一小條。若還輕,繼續適當地往裡面加鉛皮,直到把魚漂調至露出水面四五目為宜。

調好了魚漂,掛上魚餌,根據目測把魚漂捋到估計的釣深長度,一手握住竿柄、一手捏住鉛墜,兩手合力將魚鉤拋向窩點。若魚漂沉沒,仍能看到若隱若現的漂頂,則輕輕收回魚鉤,把魚漂再向桿稍方向捋出一點兒,拋入水中再試,直至魚漂露出水面兩三目剛好。若魚漂露出水面多於四五目,則把魚漂向下(魚鉤的方向)捋回,直至魚漂露出水面兩三目正好。

一切准備完畢。先不要急於釣大魚,先摸一摸水下魚群的活動情況。有時候,水下的魚群是分類活動的,一段時間內一種魚群在覓食,過一段時間又是另外一種魚群在覓食。因此,餌料的准備也要有所區別。釣鯽魚,魚鉤要上小號的,以4、5號大小為宜,使用鯽魚餌料;釣鯉魚、草魚等嘴大、個體大的魚類要上8、9號大小的魚鉤,餌料也要做相應的調整。總之一句話,釣什麼魚用什麼鉤、用什麼餌。

至於主線的粗、細選擇,前期准備時本著釣大魚用粗線,釣小魚用細線。而子線的選用,根據我的經驗一般按照比主線細兩至三個標號最合理。

                                4

在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以後,休閑垂釣者也逐漸多了起來,漁具店也相應多開了幾家。我專門留意過好些個城市的大街小巷,東西南北都有漁具店。有些地方的一條街上能開設四五家漁具店,而且生意都十分火爆。好像突然之間就憑空冒出來恁多釣魚人!

南方的戰友把我拉進了他的「戶外漁具」微信群里,經常展示各種漁具圖片,好像比網路搜索里還要種類齊全。試著郵購了幾次,感覺漁具的質量還蠻不錯的,價格也比較便宜。我便把要好的幾位釣友陸續拉進了他的微信群里。釣友們購置個釣箱、釣竿、竿稍、魚鉤和魚線什麼的,發個微信紅包就搞定了。只是當我們釣上「大貨」扯斷了組線、折斷了桿稍時,維護保養起來就沒有那麼及時、方便了,只得再到本地的漁具店裡去修配。

在朋友圈裡時不時把魚獲拿出來曬一曬,一幅幅抄魚圖畫面優美,一段段小視屏動感迷人。在祖國的大江南北、大河上下、湖泊水庫,釣魚人不分春夏秋冬、不論白天黑夜,常年堅守在堤岸邊、冰面上。有的垂釣達人還在節假日期間把家人都帶到戶外去,邊垂釣、邊燒烤,休閑度假其樂融融。

競技魚塘的老闆們從養殖塘里買進一些魚來,幾百斤到幾千斤不等,放進「黑坑」(專業垂釣池)里,專供垂釣「二把刀」們交錢玩比賽。無論如何,「黑坑」的組織者們獲利大於投資。否則,郊區那麼多莊稼地里新開墾出來的釣魚塘以何生存?

開設一個釣魚塘成本只需三四萬元。在北方,一年四季都能垂釣,從春末到秋末就不必說了,而當數九寒天冰面結凍到15公分以上後,鑿開冰窟窿還能在冰面上冬釣哩。經營好了,一年下來老闆們穩賺十幾、二十萬,可謂投資小見利快。

有個別的「黑坑」老闆只往魚塘里放幾百斤魚,就在微信群里自吹自擂又放進去了幾千斤大魚,還把魚筐放置在不同的入水點拍幾張現場照,招人前來垂釣。專門干那種糊弄人、哄騙竿費的把戲。殊不知有上這樣一次就能把聲譽給壞掉了,垂釣高手們可不是好糊弄的,在群里一傳十、十傳百,誰還敢再到他那裡去垂釣?為了點蠅頭小利而干出投機取巧的勾當,其直接後果就是因小失大、賠了夫人又折兵!

大部分魚老闆們都肯為釣魚人著想,進魚時親自到養殖場去考察,從餌料、防病等多方面去學習取經。他們在垂釣場內設立了簡易的小賣部、灶房和避雨棚等相關服務設施。遇上夜釣者多時,老闆會安排值班人員輪流到各個垂釣點上去巡視,跟著釣魚人辛苦一夜,為的是防止意外事故發生。遇上雷雨天氣,老闆是絕對不會開放垂釣場的。

                              5

我認識幾個榆林的養殖塘魚老闆。城郊鎮北台下面的紅石峽村有個老李,養魚已經有些年頭了。他在紅石峽水庫上游經營著兩個較大的魚苗養殖場,專為榆林周邊的養魚專業戶提供魚苗。

榆陽區的地下水位普遍比較淺,挖開一米多土層就能冒出水來,挖池建塘得天獨厚。一般的魚塘建成五十畝大小剛剛好。老李有五個五十多畝大小的魚塘子。在榆林煤炭價格頂峰時期,我的同學和紅石峽村裡把這塊地方租了下來,准備在魚塘邊上修建政府接待中心和休閑度假山莊。山莊的幾排房子修建起來了,政府接待中心卻因手續等問題遲遲沒有動工。於是,這幾個大大小小的養魚池就承包給了當地村民老李——讓他養魚去了。

老李說一個塘子養2000斤魚苗剛剛好,等魚苗長到1斤大小時出售最劃算。從一二兩養到斤把半,魚的數量沒變,斤稱卻翻了好幾倍。因為賣魚苗是按斤兩來計價的。每年春秋末兩季,拉魚苗的鐵罐車在這里進進出出,好不熱鬧。身高不足一米六的老李含胸、背操手,嘴裡叼著一支過濾嘴香煙,在塘堤上一會兒跑前、一會兒跑後,忙著張羅生意,那神氣可牛哩!

我更喜歡看圍網捕魚時的熱鬧場景,那些魚苗不大不小,蹦躂起來十分歡實,水面上濺起片片浪花,噼噼啪啪煞是壯觀。穿著水褲下塘捕魚的人們分工協作,他們拉網的拉網、撈魚的撈魚、分揀的分揀、裝箱的裝箱,一條流水線井然有序。只是地下水也實在太冰涼了,難免會給這些漁民落下風濕性關節炎等毛病。我想,老李五十歲剛出頭就變得弓背駝腰了,這大概與他常年在水塘里辛苦勞作有著直接的關系吧?!

當最後一筐魚苗倒入鐵罐車廂里時,辛苦了一整天的捕魚人終於可以慢慢騰騰地爬上堤畔,脫下黑色的吊帶水庫,被老李請進他的簡易磚房裡,簡單地洗一把沾滿了池塘污泥的手和臉,而後坐下來抽煙、喝茶息緩上一陣子。

年輕人高高興興地抬著塑料筐里的大魚,選一個地方就地操刀刮鱗、解剖清洗。這些歷年捕撈魚苗時漏網後長成的大魚,在每一次拉網打魚時總能被網住好幾條。有臉盆大小的武昌魚,而更多的是八九斤重的大草魚和大鯉魚。夏季搭建好的簡易屋棚下,大鐵鍋早就洗涮好了。豬油、生薑、大蔥、大蒜、八角、花椒、朝天椒、醋、鹽等調味品一應俱全,統統下進了燉魚的大鐵鍋里。爐膛里的木柴火苗舔著黑黢黢的鐵鍋外沿冒得老高。老李搬出一整箱本地釀造的「老榆林」燒酒,只等打開瓶蓋倒進鋼化杯里暢飲了!

用石頭塊支撐的一塊大木門板上擺放著葷素搭配的七八盤冷盤,也算是滿滿當當的一桌子了。素菜都是老李的大兒子從自家的溫室大棚里摘回來的新鮮蔬菜;鹵豬蹄、鹵豬耳、鹵豬頭肉也都是他的二兒子從當地的鹵肉店裡新買回來的。一切都知根打底,放心地享用吧。

我有幸領略了老李犒勞幫他捕魚的鄉親們的酒攤場。那天下午,在場的每一個人至少都喝了七八兩白酒。木火鐵鍋燉魚,味兒地道、湯新鮮、肉滑嫩,管飽吃,下酒極好!

紅石峽是榆林市著名的3A級旅遊景區。清凌凌的榆溪河水穿紅石峽谷而過,每當盛夏時節,遊客們紛至沓來,到這里或戲水拍照,或避暑消夏,總是意猶未盡,流連忘返。

紅石峽谷長約300多米,東西兩座石崖隔河相對。西邊是紅石峽森林濕地公園,東邊是紅石峽摩崖石刻景區。紅石峽摩崖石刻是我國長城書法藝術的一大寶庫,岩石上留下了歷代駐守邊塞榆林的文臣武將們的墨寶。一句句激揚文字背後都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凝聚了邊塞文化的獨特魅力。

一般情況下,塞上榆林的天氣大都是晴朗的。人們可以一睹「紅山夕照」的旖旎風光。夕陽下的紅石峽水庫猶如一面碩大的明鏡,把西天上緋紅的落陽和紅山頂上高高的萬里長城第一台鎮北台,以及大漠古道上的排排蓬頭柳清晰地印照在水面上,一幅亦真亦幻的水墨畫就那樣呈現在每一個人的眼前了!那些慕名遠道而來的人們或支起畫架,或舉起相機、手機,留下一幅幅人類遠古文明與大自然交相輝映的壯美景觀!

紅石峽水庫西北角的濕地邊上長著許多蒲草,那是我常常去光顧的寶地。水庫里生長著多年未捕的大魚,雖說承包給了私人,但也時不時地對外開放垂釣。只要能說通老闆,給他掏出一張紅丹丹的百元大鈔,他也會允許你垂釣上四五個小時。一則因為老闆也是資深的垂釣達人,二則人家承包水庫也是投入了一定資本的。允許垂釣的前提是垂釣者必須要防護好自身安全,不能掉進水庫里。

老闆的家就住在我們單位的大門外,鄰里之間抬頭不見低頭見,我們年齡相仿,又都酷愛垂釣。我在紅石峽水庫上垂釣的次數自然是近水樓台,要比別人多了好幾倍。

水庫里的魚從入水那天起,就不再進行人工喂養了。倒不是老闆投資不起喂魚的飼料和投餌設備,為的是追求純天然、野生的那個口感。老闆往水庫里放魚時大多已經是三四斤左右的大魚了。北方的水庫里多放養草魚、鯉魚、鰱魚、鯽魚和武昌魚之類的淡水魚,一般對水質和水溫的要求不是那麼挑剔,比較好養。池塘里養的魚,絕大多數是投放飼料喂養的,從魚苗場買進來不到斤把半,養上兩年時間就能長到四五斤,完全是被飼料催起來的,肯定沒有經過自然水域放養的魚肉鮮嫩、好吃。

坐在蒲草叢里,架起釣台,裝上太陽傘,固定好座椅、支架,掛起魚護,鉤上餌料,拋鉤、靜待。雙眼透過墨鏡片注視著水面上直立的魚漂,只希望它能突然沒入水裡,甚至是把我的魚竿一下子就拖入水中——那時候,失手繩自然就派上了用場。三四斤以下的魚是沒有那麼大力氣把失手繩從支架上拖到水裡去的。

時間瞅對了、餌料調對了味兒、運氣又不錯,幾個小時下來釣一二十條大魚不成問題。只是不能讓老闆知道魚獲的多少,要盡量往少里說,否則會心疼死老闆的。你所釣走的每一條魚,到了秋冬兩季那可是能夠換來實實在在的人民幣的啊——盡管你曾掏出過一張紅色的百元竿費。

榆林南郊挖出來好幾個競技魚塘。小高屬於後來經營者。有一天,我的微信群里被好友小寧拉進來一個陌生人。那人一進群就開始在群里發魚訊,無非是他的魚塘里放進了多少多少斤草魚、多少多少斤鯉魚,歡迎群友們到他的魚塘里來垂釣。能夠引起垂釣達人注意的是竿費要比別的魚塘優惠20元。

我打電話問小寧,這個小高說的話靠不靠譜?小寧說絕對可靠。我便一個人開上車從職業技術學院的南大門向下500米,拐彎再向西行400米——來到了小高的魚塘邊。

榆溪河西岸的空地四周彩旗飄揚,當中新鏟開的空地上停放著十幾輛小轎車。一個10來畝見方的小池塘就像一塊放大了的玻璃鏡,四四方方地鑲嵌在荒田裡,四周坐滿了二十幾位垂釣者。見我把車停在了停車場里,一位胖乎乎的年輕人笑容滿面地朝我跑了過來:「大哥,釣魚嗎?」我說:「看一看。」「想釣魚言傳一聲,隨便找釣位。」他跟在我的身邊,「新開的魚塘,正在搞活動,優惠20元,請多關照。」

小夥子給人的第一印象是熱情好客。他給我遞來一支香煙並幫我點上了,陪著我繞魚塘轉了一圈。有幾位認識的釣友向我展示了他們的魚獲,收獲還挺不錯的,最少的也有四五條。小高又把我領到了他的簡易鐵皮房子旁邊的一個簡易爐灶跟前,說他每天給垂釣者現做兩頓飯,中午一頓、下午一頓。飯菜按份兒論,每份15元。米湯和開水盡管喝。方便麵、火腿腸、麵包、榨菜、礦泉水、香煙一律按平價銷售。他很會做生意。

我們坐在簡易鐵皮房子里的木頭床上,我把「小高魚塘」的基本情況編成了「魚訊」,配上剛剛拍攝下的照片發到群里,算是對小高的一種認可吧。

榆林北郊還有凌凡號、牛家梁阿海、謝軍、轉龍灣、若水山莊、柳巷和天佑山莊等十幾個垂釣魚塘,東郊也有六、七個大壩對外開放了垂釣。稍遠一點兒的,距離城區四十公里左右分布著四五個大型的水庫。這些地方都是垂釣高手們經常光顧的極佳所在。周邊城市的垂釣達人們經常開著車拉上帳篷、鍋碗瓢盆、柴米油鹽醬醋水、行軍床、防蚊罩、餌料和電源等垂釣用品,一頭扎進沙窩子里去,幾天下來往往能滿載而歸。

                              6

練武之人講究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我們垂釣達人更是不分東西南北、四季垂釣,功夫下得可深哩!

再說一說釣餌和冬釣。

南方人喜歡用活的昆蟲做魚餌,誘魚快、上魚率也高。還有用南瓜葉、紅薯葉、大米團等做垂釣誘餌的。北方人多使用玉米粒、穀物類加工成麵粉做釣餌。都是就地取材。比如把小米泡入酒里加入麝香打窩子用;玉米粒加入八角、紅糖,煮熟;小麥麵粉、玉米麵粉加上香精做釣餌等。每一個水域的魚兒進食嗜味都是各不相同的。只有多調試才能真正掌握到極佳的釣餌配方。

冬釣可是個苦營生,冷、寂、餓、渴是這個時節最大的困難。要想相對地克服這些困難,辦法也不是沒有。一是要有極大的熱誠去熱愛冬釣,不管你年齡大小,不具備這樣的熱情,你最好不要貿然闖進寒風凌冽、冰天雪地的嚴冬里去。二是要購買必要的防寒設備,比如冬釣帳篷、皮帽、皮手套、皮靴、棉衣、棉褲等。三是要帶齊冰鑽、冰釘、笊籬、刮冰板、冬釣餌料、冬釣竿,隔熱墊、小煤氣罐、煤氣灶,或者是固體酒精和爐灶等。如果你還想吃個火鍋、水煮鮮魚什麼的,最好在出發前就到超市裡買全所需佐料。

冬釣選位比起夏釣來說要相對容易些。冬釣不像夏天那樣魚追人,而是人找魚。冬天的魚群一般都集中在朝向陽光、相對水深,或者是生長水草的地方。在冰面上尋找氣泡大而密集的地方就是了。那裡一準是魚群集中之所在。冰面上的白色氣泡就是魚群呼吸過後凝結在冰面上的圖案。加之冬天的魚群很少活動,懶得游弋,氣泡群下面肯定會有魚群。少量的鯽魚和鯉魚偶爾也會在中午稍暖後開始覓食,朝著生長水草、向陽溫暖的地方而來。

選好釣位以後,用冰鑽鑽透冰層,相間40公分鑽兩個孔,一個做釣點,一個做換氣孔。或者兩個都做釣點,左右輪換著使用。鑽好釣孔後用刮板鏟掉冰渣,拿笊籬舀出冰窟窿裡面的冰渣,方圓三平方米范圍內最好不要存放冰渣,而後用冰釘把冬釣帳篷牢牢地固定在冰面上,讓兩個釣孔處在帳篷里離出口20公分的正中間。

搬進所需用具,開始打窩,准備垂釣前的工作。此時的釣竿雖然短小,但是調漂、選線、選鉤(比夏天小將近一半型號的魚鉤)等方法和步驟一樣都不能少。魚漂也比夏天要輕、要小,這樣的靈敏度才會更加明顯。冬天打窩子一定要使用半糊狀的餌食,用開水和稀,最好用一根一米左右的長塑料管直接插入水中,再用小杯舀起打窩餌料,准確地注入水管里,再把冷水灌進管內。這樣,餌食進入水裡後就不會大面積地飄散開來,從而形成窩點,吸引魚群前來覓食。

冬天的魚類一般比較喜歡進食濃腥型的餌料,比如濃腥「藍鯽」等。用溫開水和好餌料後,一定要放置在隔熱效果較好的物體上。這樣,冰層就不會融化,餌料也不會凍結,有利於搓捻換餌。

還等什麼呢?趕緊掛上餌料開始垂釣吧!

冬釣魚獲的生命力極強,在一般的魚箱、魚桶里裝魚,不會像夏天那樣很快就會因為缺氧而死魚,這一點你盡可以放心。即使把二三十公里以外的魚獲拿回家,你也一準能夠吃到新鮮的活魚。

對了,冬天垂釣一定要記得:晚出早歸,天氣晴朗最佳。不能像夏天那樣早出晚歸,而是要等到太陽出來以後再出門,到達垂釣地剛好是正午時分,大約釣到下午四點鍾前必須收拾攤帳,早早回家。

                              7

當下,當下是一個多麼精彩和無比令人驕傲的時代!我們的城市鄉村正以追趕超越的步伐堅定地邁向生活富裕、國力強盛的復興之路!人們不僅僅追求衣著打扮的新潮個性,也在追求著生活環境的整潔舒適。在這片溫暖的土地上到處呈現出生機勃勃、生意盎然的和諧自然景象!

這幾年,垂釣達人的隊伍不斷地發展壯大。每逢周末,彷彿人人都是垂釣者,男人在拋鉤,女人也甩竿。上至六、七十歲的長者,下到八、九歲的孩童,在水庫大壩邊,池塘山莊里,甚至是江河湖海上,到處都有垂釣者的身影。

我和朋友到內蒙古巴圖灣去垂釣了一次。朋友說,到那裡得用一天時間,往回走也是一天時間,坐下來最少垂釣三天時間,總共得用五天時間。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收獲。

休假的那段時間里,我們帶齊了戶外設備,向著垂釣者心嚮往之的巴圖灣大水庫一路奔去。

在巴圖灣大水庫,一般人都不想使用手竿垂釣。因為水域面積太大,灘塗地帶的水位淺,即使打出再好的窩子,也沒有幾條大魚來進食。這對於一個資深的垂釣達人來說,不是什麼高明之舉。大魚本來就容易受到驚嚇,鬼精鬼精的,一般是不會游到淺水區里來覓食的,除非在春季產卵期間。即使在這幾天,垂釣達人也不會輕易地犯忌——三月不捕魚,四月不打獵。水中的魚兒和各種陸地動物都陸陸續續地在春季開始產卵、生崽了。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家都會自覺地去維護和遵守生命繁殖的自然法則。

朋友用GPS電子定位船設定好打窩、送鉤的距離,我們便開始了新奇而充滿未知的期待。

科技的運用使得現代釣魚人既能准確地把釣鉤投送到理想的窩點上,又能迅捷地捕捉到魚兒上鉤的信號。魚兒一旦上鉤,電子報警器就會自動發出聲響提醒你——魚兒上鉤了!這時候,你只管搖動海竿上的滑輪往回收線就是了,盡情地施展你的垂釣技術——邊收邊放,邊放邊收,享受著遛魚時的快樂。

在巴圖灣這樣開闊的水域里垂釣,頭一天的工作基本上就是以打窩子為主,每隔兩小時就要向窩點運送一次餌料。餌料的味道、分量一定要重、要足,說白了就是在喂魚。形成了誘食圈,就能吸引更多的魚兒到窩點上來進食,有利於接下來的垂釣。

在打窩子這天,三五個釣友聚集在帳篷里,擺開了架勢,切菜燒飯、喝酒吃肉、猜拳行令,多麼地逍遙自在!

住在不遠處的一個帳篷里的老蹲戶過來借鹽巴來了,他們在這里已經安營紮寨了好幾個月。幾杯烈酒下肚,大家竟然諞上了老鄉關系。

巴圖灣地域遼闊、水域面積較大,地處蒙、陝、寧三省的交界處,是通訊信號的盲點地段,也是一個 「三不管」的地段。

那個肥頭大耳、走路連喘氣都困難的老鄉告訴我們,他在巴圖灣釣魚其實只是一個借口而已,這里有許多像他一樣為了躲債而遁世的人。魚倒是釣起來不少,那些二三十斤重的大魚經常能夠扯上來,吃得人膩了胃口,只要聞見魚腥味就會本能地嘔吐起來。

這些人不敢經常進入有手機信號源的地方,買點米面油鹽和蔬菜之類的生活用品也只能在夜裡偷偷地開著豪車溜入城鎮,滿滿當當地裝一車食物,而後再立馬離開城鎮往回返,過著賊一般東躲西藏、晝伏夜出的日子。

我的朋友問,開著這么高檔的豪車,擁有那麼多的錢財,何不把債務還清,過上兩天正常人的生活?也沒必要東躲西藏,還怕什麼定位不定位的,光明正大地生活多好呀?!

他長長地嘆了一口氣,脖子向後一仰,把一杯「老榆林」一飲而盡:「債多不逼人了,在這沙灣子里開著豪車前來垂釣的人,哪一個身上不背著幾千萬、上億的債務?多了去了。都是你欠我、我欠你,盡是些到了法庭上也說不清楚的糊塗三角債呀!」

在巴圖灣之類的「世外桃源」里,為了躲避債務、逃避打擊的「老賴」不勝枚舉。本來這里是一個垂釣者的樂園,而今卻變成了一個現實版的「避難所」!

我和朋友們回到市裡後,常常會聽到有人說某某大老闆又失蹤了,某某吸納公眾存款的人也關閉「典當行」跑路了……

失蹤、跑路,似乎成了「老賴」們不二的躲債選擇!

那些曾經人模人樣地開著豪車、住著豪宅、花天酒地、一擲千金的「大款」們,誠信都跑到哪兒去了?!

曾經為了一夜暴富而挖空心思、想方設法、不擇手段地吸納公眾存款的「富豪」,造成了多麼紛繁復雜的民間借貸糾紛!既擾亂了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秩序,也破壞了人們相互間的誠信關系!極大地擾亂了社會的經濟秩序!

黨和國家為了扭轉這種混亂局面,專門成立了各級行政部門的「處非辦」,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技術等資源力量,廣泛發動和依靠人民群眾,讓大家積極檢舉、揭發擾亂社會金融秩序的「老賴」們,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獵狐」行動,形成了嚴打高壓的追逃態勢,讓「老賴」們時時處處都處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氛圍里。

這些網上逃犯一旦露頭,公安、檢察、法院等聯合辦案機關就會准確鎖定、迅速出擊,將其抓捕歸案。讓老百姓節衣縮食積攢下來的血汗錢盡最大可能地減少損失!

筆者有感於此,吟小詩一首:小小釣魚竿,牽動不平凡。江湖事紛亂,民利企追還。

好在各種經濟泡沫已經開始一一破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滾滾大潮,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正以排山倒海般的氣勢盪滌盡創新發展道路上的一切殘渣淤泥!中華民族正以日出東方的嶄新姿態放眼全球、放眼未來,邁入了一個偉大復興的新時代!

D. 初冬黑坑釣鯽魚技巧

正值晚秋初冬時節,北方的天氣已經明顯感覺到了寒意。在北方的坑塘作釣的比較多,經常看到同行的釣友收獲不太理想,初冬季節想要在黑坑釣好鯽魚需要調好漂,開好餌。這些都有不同的方要求。操作也要靈活,本文就為大家剖析一下初冬季節黑坑釣鯽魚的技巧。

一、調漂——調釣要調低釣鈍

所 謂調低釣鈍,是指浮漂的條目要定得低些,釣目要大魚釣目,釣得遲鈍些。如前所述,晚秋和初冬時節,水溫比較低,鯽魚吃餌動作非常小,多數為微微上頂半目或 一線,下沉也是如此。如果浮漂調釣太高,浮漂的上浮力大於鯽魚吃餌的洗禮,往往造成魚餌難吸入魚口,浮漂有限號,但因鉤餌沒吸入魚口,抬竿出現空竿的現 象。因此浮漂的調目適當調低有利於魚兒吃餌入口;同時低釣目離水面近,也便於觀漂,浮漂出現輕微變化都能及時發現。另外浮漂還要適當釣鈍,如果釣得台鈴, 鉤餌不觸底懸浮,魚一游動,會出現懸浮的鉤餌移位,不利於鯽魚吃餌入口,從而出現虛假信號。一般可調1目釣2目,或調平水釣1目。我一般是調1目釣1目半 或2目,或調1目釣1目加1線,效果很好。

二、開餌——餌料要腥、軟、小

腥,是之要用腥餌。晚秋後的鯽魚由於要進入冬眠期,為了越過寒冷的冬天,特別喜食含有動物蛋白的餌料,例如含有魚粉、骨粉、紅蟲粉、蝦粉、蠶蛹粉等的魚餌。

軟, 是指餌要和得柔軟,由於室外溫度低,在釣場現和的餌不太出絲,我一般是在出釣前在家把這兩種餌取其一種(鉤釣全天的量)加入少量麝香小米和牛B鯽,現按 1:1的比例加入一份水後,在餌盆中攪拌均勻,放置5-10分鍾後團成團放到塑料袋中裝在拉餌盒中備用。這樣和的餌比較柔軟,出絲也好,適口性好,上魚率 高;由於事先和好了餌還縮短了准備的時間,相對增加了釣魚的時間。

小,是指要拉小餌。晚秋後釣鯽魚最好用拉餌,而且要拉小餌。這樣做的好 處是:意思拉餌上餌方便快捷,可縮短山餌時間;二是拉餌霧化比較好,加上拉餌中添加的麝香小米,在拉餌霧化時麝香小米同餌一起脫落水底,可起到誘魚進窩及 留魚的作用;三是拉小餌便於這時張口小的鯽魚吸餌入口,提高中鉤率。

三、操作方法要靈活機動

晚秋後,在坑塘釣釣鯽魚,在操作方法上要注意一下幾點:

一是在一個釣位釣了半小時一直無魚咬鉤,要尋找新的釣點進行垂釣,不要死守一個釣點。

二是用斷竿釣,長時間不上魚,應立即改用長一點的竿進行垂釣,往往會產生不錯的效果。晚秋至初冬這個時段,隨著水溫的逐漸降低,使用的手竿也應該逐漸變長,才能釣到逐漸向深水中移動的鯽魚特別是大鯽魚。

三是用較大的浮漂長時間沒有信號或信號輕微,而在相鄰釣位的釣友頻頻上魚,應改用稍小號的浮漂試試。

四 是垂釣時要做到手不離竿眼不離漂。因晚秋初冬時段水溫較低,魚吃餌的動作非常輕,體現在浮漂上就是半目或一線,而且信號轉瞬即逝,因此要求釣者一定要集中 精力觀漂,時刻注意浮漂的每一個細微變化,做到手不離竿,眼不離漂,發現魚咬鉤的動作才能及時提竿刺魚,提高中魚率和釣獲量。

五是如果釣者因年級大或視力不好,可以到眼睛商店按照自己的視力配一個專供釣魚用的遠視鏡,用來觀漂十分清晰。筆者和我地老年釣友大多都配了這樣的遠視鏡來釣魚觀漂,效果非常好。

六是垂釣所用餌料做好在出釣前在家和好,一是可以節省開餌的時間,二是室內的溫度較高,餌料狀態較好。

七是由於晚秋後的早晚氣溫很低,有時甚至達到攝氏零度以下,一定要多穿些衣服,最好穿上棉衣、棉鞋;戴上棉手套,如騎摩托車,最好戴上頭盔,以防止挨凍和感冒。

E. 入冬後怎麼釣魚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冬天的魚怎麼釣好?

那麼我們說一下冬季怎麼釣魚呢,具體我不知道你是北方還是南方!冰釣還是台釣,我們就先說說冰釣,其次台釣!

第一:冰釣
冰釣首先我們要知道這個冰有多厚,可否冰釣,因為冰釣千萬要注意安全。

冰釣如何找釣位,我們可以去找深水區,如果可以看到平面上,我們可以選擇去找泡泡,鯽魚泡:單泡或三五個,黃豆大小。冰釣選擇餌料:紅蟲(一定要帶手套)

冰釣調漂,調平水釣一目

第二:台釣
台釣如何在冬季有好的收貨呢,天氣,餌料,組線,位置缺一不可!

天氣:要選擇溫度相較平穩,忽高忽低的天氣不易出行釣魚,譬如:今天3度,明天4度,後天3度,我們都可以選擇出行,下雪前也可以呢,

餌料:餌料我推薦用蟲,一個魚鉤上掛個三五條,調平水釣一二目都可以,商品餌料推薦老三樣,藍鯽,速攻,918,老化:4號鯽魚,6號鯽魚,大板鯽!最好在家開好餌料,然後在去釣,

組線:組線搭配,我們要看魚是什麼情況,鯽魚偏大,就用0.8+4號袖,1.2大線,如果偏小,那就適當換小,一定要看什麼魚清來調整不要盲目的搞!

位置:有樹樁,回水彎,草窩邊,出水口,如果找不好位置可以在經常釣魚的位置,太陽足我們就選擇淺水區,天氣不好,我們選擇深水區!

總結:冬季釣魚不是很好釣,因為是人找魚,而不是打完了窩等著魚來,但是如果找到魚窩也是很爽的連桿,今天是大年初一了,給大家拜個年,新年好,大鯽大鯉今晚吃魚!注意安全呢

F. 冬季垂釣釣鯽魚如何使用好紅蟲餌

紅蟲包食

使用紅蟲的調釣:

由於紅蟲比較輕,同時為了讓紅蟲在水底保持活性,調漂最好調高釣低,但不能太高,如調3釣2,保證紅蟲在微微貼底或離底的水層不斷蠕動,誘魚捕食。冬季魚食慾差,活動弱,所以要以逗釣為主,每隔幾秒要微微提竿引逗魚吃餌。最主要還是要保證底下有魚,也就是說前期的窩料一定要打好,冬季是人找魚,所以一定要多打窩,循環釣,出魚的窩可以守釣,長時間沒口及時更換釣位。

最後關於紅蟲的注意事項:

先給紅蟲平反,紅蟲是搖蚊的幼蟲,並沒有資料顯示說對人體有害。很多人說的紅蟲病,雖然帶紅蟲二字,但跟紅蟲一點關系都沒有,紅蟲病是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的恙蟲幼蟲叮咬而感染的急性熱病,也叫叢林型斑疹傷寒,所以這點是冤枉紅蟲了。其次說紅蟲產卵有先後,後產的卵會和紅蟲幼蟲混合,接觸傷口會進入人體,也都是道聽途說,釣魚用的紅蟲也就是搖蚊幼蟲,本身不是什麼寄生蟲,人也不是其宿主,所以根本不會進入人體得什麼紅蟲病的。不過紅蟲畢竟生活的環境比較臟,會攜帶大量的細菌以及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包括蚯蚓、紅線蟲等也是一樣的,所以使用紅蟲最好還是帶上薄的橡膠手套,不要直接接觸,有傷口當然更需要注意,任何臟東西都不要接觸,別說紅蟲了。所以使用活蟲餌一定要多洗手,避免直接接觸,注意衛生。

G. 冬天釣魚可以戴冰絲防曬面罩嗎

冬天釣魚是可以戴冰絲防曬面罩的建議帶比較保暖的。冬天釣魚也要防曬的,晴天時太陽紫外線也足,裸露的皮膚經過長時間的照射,同樣會受傷。

因此我們還是要做好防曬工作,穿防曬服,戴上防曬帽,也可以戴上避光鏡,手套,必要時撐起摭陽傘等等。右約魚的同時做好訪曬防護工作,健康與漁樂兩不誤。

釣魚的方法與技巧

釣組,氣溫較高時大多數魚類活躍在深水區,可繼續釣深水區,氣溫下降時在淺水區垂釣即可。

釣餌,初秋垂釣時酸酵味的誘餌效果較好,可用素餌,晚秋氣溫低時,則應採用葷餌。

釣位,盡量將釣位定位在凹凸不平或者大樹暗礁邊,以及河底多卵石、低沉多泥沙的地方進行下竿垂釣,鯽魚、鯉魚等魚類則適合定位在淤泥底。

釣魚人所說的牛屎釣法,其實也就是砣子釣魚法,是最為原始的一種誘釣合一釣魚法,這種釣法主要是釣流水中的鯉魚。

H. 創信手套和星宇手套哪個好

星宇手套好。
創信手套L988勞保冬季加絨加厚耐磨工作防水防寒釣魚冷庫保暖橡膠。
星宇專注於手套芯織造,浸漬手套研發/生產,國內極具規模勞保手套生產供應商,山東省著名商標,山東星宇手套有限公司。

I. 海釣冬天多冷不能釣魚

海釣氣溫15度以下海岸不能釣魚。
一般的海魚都是有洄遊的習性的,這主要就是為了尋找合適的生存環境,並不是只有想生孩子的時候才想起來要洄遊。魚是冷血動物,自己不能控制體溫,水溫要是過低,待著會凍死,水溫要是過高,自己就把自己給煮了。
基本上只要水溫不合適,魚就會向深海洄遊。大體上水溫低於15度魚就不會吃東西了,千萬要注意這一點
冬天可以進行海釣的,相比較與夏季釣魚,冬天海釣對釣魚者而言,是非常有挑戰性的,在海釣的時候,要注意海水的暖流、寒流和潮汐。

海釣的魚竿主要是海竿,海釣在漁具主要是:海竿(包括魚鉤、魚線、魚漂、沉子、卷線器、剪刀等)、高筒防水膠靴、救生衣、窩子(包括誘餌和打窩桶)、抄網、手套、毛巾、冰箱等。
冬季海釣注意事項
1、正確選擇船舶
海釣活動安全管理制度相對缺乏,部分漁船非法開展海釣服務,違章搭客,超員、超載、超高、救生消防設施配備不足、漁船和船隻沒有相關資格證等問題,這些都為事故的發生買下了隱患。
因此,海釣者租船出海垂釣時,必須租用有營運資格的船舶,不妨要求查看船舶和船員的相關證件,盡量多詢問,以便坐上最好的船,找到水平高的船員領航。
2、穿上救生衣保安全
參加海釣活動時,救生衣是在出現事故時轉危為安的一個重要安全保障,因此,無論天氣如何炎熱和寒冷都要穿上救生衣,並且正確穿著救生衣扣好保險扣。
在選擇救生衣時,不必挑選太高級的,但一定要根據自己的體重選擇適當的。如果漁船隻提供救生圈,那麼出海前一定要確認存放位置,萬一出現狀況能在第一時間找到而不會手忙腳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