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gloves是什麼意思
1、n. [服裝] 手套(glove的復數)
2、v. 給…戴手套(glove的三單形式)
讀法:美[glʌv]
短語
1、Leather Gloves皮手套 ; 皮手套兒 ; 真皮手套
2、bicycle gloves自行車手套 ; 單車手套 ; 腳踏車手套兒
3、ski gloves滑雪手套 ; 滑水手套
4、motorcycle gloves摩托手套 ; 摩托車手套 ; 賽車手套
5、deerskin gloves鹿皮手套
6、double gloves雙層手套
7、riding gloves騎手手套 ; 騎行手套 ; 馬術手套 ; 手套
8、combination gloves鑲皮手套
9、clinical gloves醫用手套
(1)顯影手套是什麼擴展閱讀
gloves近義詞:mittens
讀法:英['mɪt(ə)nz]美['mɪtnz]
n. 棒球手套,拳擊手套;手套;連指手套(mitten的復數,常用復數)
短語
1、diving mittens潛水手套
2、canvas mittens帆布手套
3、protective mittens防護手套
4、The Mittens手套山
5、upholstered mittens美俚〕拳擊用皮手套
6、Shearling mittens鮮紅色毛絨手套
7、Oven mittens隔熱手套
⑵ 醫用橡膠手套與一次性檢查手套都有什麼區別
一次性檢查手套有一次性聚乙烯檢查手套和橡膠檢查手套。一次性檢查手套是不區分左右手的,一次性聚乙烯檢查手套規格型號有大號、中號、小號。橡膠檢查手套有粉光面/無粉光面 大號、中號、小號。
亞都醫療醫用橡膠手套由天然橡膠乳膠製成,手套柔韌舒適,佩戴活動靈活,方便使用者在操作中的彎曲和伸直。
醫用手套按照不同的方式分,主要有以下幾種:
1.按模具品種分:有光面、麻面兩種;
2.按處理方式分:無菌與非無菌。
3.按隔離劑品種分為滑石粉、白炭黑、改性澱粉等三種類型的檢查手套。
醫用手套在使用中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
1、診療護理不同的患者之間應更換醫用手套。
2、操作完成後脫去醫用手套,應按規定程序與方法洗手,戴醫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3、操作時發現醫用手套破損時,應及時更換。
4、戴無菌醫用手套時,應防止手套污染。
⑶ 護士用的是什麼手套
一般醫用手套有兩種:1,塑料薄膜手套,用於更換病人用品時。2,橡膠手套,用於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等操作時,手術時也是使用這種。這兩種手套都是一次性的手套,使用一次就需要當醫療垃圾集中處理
⑷ 一次性醫用手套怎麼選pvc、丁腈、乳膠、聚氨酯手套都有什麼區別
一、材質不同
1. 丁腈手套:材質是NBR一種合成橡膠,主要成分為丙烯腈和丁二烯;
2. PVC手套:材質是聚氯乙烯;
3. 乳膠手套:材質則是天然乳膠(NR)。
二、特徵不同
1、丁腈手套:丁腈檢查手套左右手均可穿戴,100%丁腈乳膠製造,不含蛋白質,有效的避免了蛋白質過敏;主要性能是耐穿刺、耐油和耐溶劑;麻狀表面處理,避免了使用時器具的滑落;高拉伸強度避免了穿戴時的撕裂;無粉處理後,易於穿戴,有效避免由粉子引起的皮膚過敏。
2、PVC手套:耐弱酸弱鹼;離子含量低;良好的靈活性和觸感;適合半導體、液晶和硬碟等生產流程。
3、乳膠手套:乳膠手套具有耐磨性、耐穿刺;抗酸鹼、油脂、燃油及多種溶劑等;有著廣泛的抗化性能,防油效果良好;乳膠手套特性有獨特的指尖紋理設計,大大增強抓握力,有效防止打滑。
三、用途不同
1、丁腈手套:主要用於醫療、醫葯、衛生、美容美發及食品加工等操作行業中。
2、PVC手套:適用於無塵室,硬碟製造,精密光學,光學電子、LCD/DVD液晶製造,生物醫葯、精密儀器,PCB印刷等行業。廣泛用於衛生檢查、食品業、化工業、電子業、制葯業、油漆塗料業、印染業、農業、林業、牧業等行業的勞動防護及家庭衛生。
3、乳膠手套:可以作為家庭、工業、醫療、美容等行業使用。適合於汽車製造業,電池製造業;玻璃鋼行業,飛機裝配;航天航空領域;環境清潔與清理。
丁腈手套穿戴需要注意:
1、手上不能帶戒指或其他首飾;
2、手指甲要定期修剪,不能太長,以免對手套指尖造成損害;
3、防止尖銳物的刺穿,如針、牙簽等;
4、脫手套是要自腕部向下慢慢褪下,不能從手指頭的地方拉扯;
5、選擇時要注意尺寸,太小會造成血液流暢不順,太大則容易脫落;
6、需要做定期檢查,若發現破損則不能再使用。
PVC手套使用注意事項:
1、一次性PVC手套不具有耐高溫、絕緣性能。不得用於高溫作業場所,絕對不允許作為絕緣手套使用。
2、使用一次性PVC手套產品一旦受到割破,會影響防護效果 請勿使用.
3、一次性PVC手套在儲存時應保持通風乾燥,防止受潮、發霉。
4、一次性PVC手套使用時。禁止接觸腐蝕性物質。
乳膠手套注意事項:
1、應當避免接觸化學物如酸、鹼、有機溶劑。2、如在處理感染性物質時,應選擇無粉與低蛋白質的乳膠手套。無粉與低蛋白質的乳膠手套可以減低過敏的危險性。但所謂低過敏的乳膠手套無法減低乳膠過敏的危險性,只能減低乳膠手套中化學添加物所引起的過敏反應。
3、堅決執行工作守則,以減低乳膠危害的機會。如:
1)穿戴乳膠手套時不要使用油性護手膏或化妝水,其會導致乳膠手套的衰退或損壞。
2)在脫掉或移除乳膠手套後,要以溫和的肥皂洗手,並將手部完全擦乾。
3)對可丟棄式的乳膠手套,不可重復戴用( 因手套有可能已失去防禦有害物質的能力)。
⑸ 醫學影像學名詞解釋總結2017
醫學影像學專業主要學習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常規放射學、CT、磁共振、超聲學、DSA、核醫學影像學等操作技能的基本訓練,具有常見病的影像診斷和介入放射學操作基本能力。
醫學影像學專業名詞總結
1.螺旋CT(SCT): 螺旋CT掃描是在旋轉式掃描基礎上,通過滑環技術與掃描床連續平直移動而實現的,管球旋轉和連續動床同時進行,使X線掃描的軌跡呈螺旋狀,因而稱為螺旋掃描。
2. CTA:是靜脈內注射對比劑,當含對比劑的血流通過靶器官時,行螺旋CT容積掃描並三維重建該器官的血管圖像。
3. 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動的磁共振成像特點,對血管和血流信號特徵顯示的一種無創造影技術。常用方法有時間飛躍、質子相位對比、黑血法。
4. MRS: 磁共振波譜,是利用MR中的化學位移現象來確定分子組成及空間分布的一種檢查方法,是一種無創性的研究活體器官組織代謝、生物變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術。(哈醫大2009年復試題)
5. MRCP:是磁共振膽胰管造影的簡稱,採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無須注射對比劑,無創性地顯示膽道和胰管的成像技術,用以診斷梗阻性黃疽的部位和病因。
6. PTC:經皮肝穿膽管造影;在透視引導下經體表直接穿刺肝內膽管,並注入對比劑以顯示膽管系統。適應症:膽道梗阻;肝內膽管擴張。
7. ERCP:經內鏡逆行膽胰管造影;在透視下插入內鏡到達十二指腸降部,再通過內鏡把導管插入十二指腸乳頭,注入對比劑以顯示膽胰管;適應症:膽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DSA):用計算機處理數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軟組織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術。
9. 造影檢查:對於缺乏自然對比的結構或器官,可將高於或低於該結構或器官的物質引入器官內或其周圍間隙,使之產生對比顯影。
10. 血管造影:是將水溶性碘對比劑注入血管內,使血管顯影的X線檢查方法。
11. HRCT:高分辨CT,為薄層(1~2mm)掃描及高分辨力演算法重建圖像的檢查技術
12. CR:以影像板(IP)代替X線膠片作為成像介質,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經過讀取、圖像處理從而顯示圖像的檢查技術。
13. T1:即縱向弛豫時間常數,指縱向磁化矢量從最小值恢復至平衡狀態的63%所經歷的弛豫時間。
14. T2:即橫向弛豫時間常數,指橫向磁化矢量由最大值衰減至37%所經歷的時間,是衡量組織橫向磁化衰減快慢的尺度。
15. MRI水成像:又稱液體成像是採用長TE技術,獲取突出水信號的重T2WI,合用脂肪抑制技術,使含水管道顯影。
16. 功能性MRI成像:是在病變尚未出現形態變化之前,利用功能變化來形成圖像,以達到早期診斷為目的成像技術。包括彌散成像,灌注成像,皮層激發功能定位成像。
17. 流空現象:是MR成像的一個特點,在SE序列,對一個層面施加90度脈沖時,該層面內的質子,如流動血液或腦脊液的質子,均受至脈沖的激發。中止脈沖後,接受該層面的信號時,血管內血液被激發的質子流動離開受檢層面,接收不到信號,這一現象稱之為流空現象。
18. 部分容積效應:層面成像,一個全系內有兩個成份,那麼這個體系就是兩成份的平均值,重建圖像不能完全真實反應組織稱為部分容積效應。
19. TE:又稱回波時間,射頻脈沖到采樣之間的回波時間。
20. TR:又稱重復時間,MRI信號很弱,為提高MRI的信噪比,要求重復使用脈沖,兩個90度脈沖周期的重復時間。
21. T1WI:即T1加權成像,指MRI圖像主要反應組織間T1特徵參數的成像,反映組織間T1的差別,有利於觀察解剖結構。
22. T2WI:即T2加權成像,指MRI圖像主要反應組織間T2特徵參數的成像,反映組織間T2的差別,有利於觀察病變組織。
23. 像素:矩陣中的每個數字經數模轉換器轉換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塊,稱之為像素。
24. 體素:圖像形成的處理有如將選定層面分成若干個體積相同的長方體,稱之為體素。
25. 數字X線成像:是將普通X線 攝影 裝置或透視裝置同電子計算機結合,使X線信息由模擬信息轉換為數字信息,而得到數字圖像的成像技術。
26.
TIPS:經頸靜脈肝內門體靜脈分流術,用介入的方法來治療門脈高壓症,在肝內形成一個門靜脈與肝靜脈分流,降低門脈壓力。主要用於不能手術的門脈高病人,如布加氏綜合症。
27. 肺野:充滿氣體的兩肺在胸片上表現為均勻一致較為透明的區域稱肺野。
28.
肺門影:主要由肺動脈、肺葉動脈、肺段動脈、伴行支氣管及肺靜脈構成。正位胸片上,肺門於兩肺中野內帶第2~5前肋間處,左側比右側高1—2cm。
29.
肺紋理:為自肺門向肺野呈放射狀分布的樹枝狀影,由肺動脈、肺靜脈及支氣管形成,其主成分是肺動脈及其分支。
30. 空氣支氣管征:又稱支氣管氣象,在X線胸片及CT片上,實變的肺組織中見到含氣的支氣管分支影。可見於大葉性肺炎和小肺癌中。
31.
衛星灶:是指在結核球病灶的周圍肺野見到的散在的增殖性或纖維性病灶。
32.
肺上溝瘤:又稱Pancoast瘤是指發生在肺尖部的周圍型肺癌,並與臟層胸膜接觸,易破壞第13胸椎及相鄰的肋骨。可侵犯臂叢神經、迷走神經、頸上交感神經並出現相應的症狀,其中侵犯交感神經可出現Horner綜合征,表現為同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下陷及額部無汗。
33.
胸膜凹陷征:是指腫瘤與胸膜之間的線形或幕狀陰影,也可為星狀陰影,系腫瘤瘤體內的瘢痕組織牽拉鄰近的臟層胸膜所致。以腺癌和細支氣管肺泡癌多見。有時良性病變如結核球等也可以出現此征。
34.
肺門舞蹈征:肺血增多時,在透視下可見到肺動脈段及兩側肺門動脈博動增強,稱肺門舞蹈征。
35.
反“S”徵象:發生在右上葉支氣管的肺癌,其肺門部腫塊與右上葉不張連在一起而成,他們的下緣呈反S狀。
36.
空洞:為肺內病變組織發生壞死後經引流支氣管排出後而形成的,空洞壁可由壞死組織,肉芽組織,纖維組織,腫瘤組織等形成。
37. 空腔:是肺內生理的腔隙的病理性擴大,肺大泡、含氣肺囊腫及肺氣囊等都屬於空腔。
38. Kerley
B線:是間質性肺水腫間隔線的其中一種,多位於兩下肺野的外帶,以肋膈角區多見,短而直,一般不超過2cm,與胸膜相連並與其垂直。病理基礎是小葉間隔水腫、增厚的結果。
39.
中心型肺癌:指發生於肺段或肺段以上支氣管的肺癌。
40.
肺隔離征:又稱支氣管肺隔離征,為胚胎時期一部分肺組織和正常肺分離而單獨發育,與正常支氣管樹不相通,而且其血供來自體循環的異常分支,引流靜脈可經肺靜脈,下腔靜脈或奇靜脈迴流。
41.
分葉征:腫塊的輪廓可呈弧形凸起,弧形相間則為凹入而形成分葉狀腫塊,稱分葉征,多見與肺癌。
42.
空泡征:瘤體內有時可見直徑1mm~3mm的低密度影,稱空泡征。
43.
毛刺征:瘤體邊緣可見不同程度的棘狀突起,稱毛刺征
44.
軌道征:柱狀型支氣管擴張時,當支氣管水平走行而與CT層面平行時表現為擴張增厚的支氣管壁呈平行排列的軌道狀稱軌道征。
45.
戒指征:柱狀型支氣管擴張時,當支氣管和CT層面呈垂直走行時可表現為管壁圓形透亮影,呈戒指征。
46.
空氣半月征:是指在肺麴菌球與空洞或空腔之間形似月牙的空氣透明區,該新月形空隙總是位於空洞或空腔的最高位置,而麴菌球在洞(腔)內是移動的,總是處於近地位。
47.
乾酪性肺炎:是指大量結核桿菌經支氣管侵入肺組織而迅速引起的乾酪樣壞死肺炎,可表現為肺葉和肺段樣的實變影,其內可見大小不等不規則透亮區(蟲蝕空洞),還可見經支氣管播散的病灶。
48.
手套征:是指發生在阻塞性支氣管擴張時,引起一個肺葉或肺段范圍內的帶狀及條狀高密度陰影,從肺門向肺野方向分布,近端相互靠近,形態似手套狀而稱為“手套征”。
49.
艾森曼格綜合征:開始為左向右分流的先心病,如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當肺動脈高壓嚴重,形成右向左分流或雙向分流,臨床上出現發紺者,稱艾森曼格綜合征。
50. 法洛四聯征:為一種先天性心臟病,病理畸形為:肺動脈狹窄,室間隔缺損,主動脈騎跨,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動脈狹窄和室間隔缺損為主要畸形。
51. Monteggie骨折:尺骨上1/3骨折伴橈骨小頭脫位,合並有前臂旋轉功能障礙,稱為Monteggie骨折。分為屈曲型和伸直型。
52. 骨質破壞:局部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組織消失。X線表現為骨質局限性密度減低,骨小梁稀疏、消失而形成骨質缺損。
53.
骨質壞死:骨組織局部代謝停止,壞死的骨質稱為死骨。X線表現為骨質局限性密度增高。
54.
骨膜反應: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內層成骨細胞活動增加所引起的骨質增生。X線表現為與骨皮質平行排列的線狀、層狀或花邊狀緻密影。
55.
骨膜三角:腫瘤浸潤性生長侵犯骨膜,引起骨膜成骨,繼而破壞骨膜成骨,使兩端殘存的部分在影像學上成三角形改變,稱為骨膜三角,惡性骨腫瘤徵象。
56.
骨質軟化:指一定單位體積內骨組織的有機成分正常,而礦物質含量減少。X線表現為骨密度減低,骨小梁和骨皮質邊緣模糊。
57.
骨質疏鬆:指一定單位體積內正常鈣化的骨組織減少,即骨組織的有機成分和鈣鹽都減少,但骨內的有機成分和鈣鹽含量比例正常。X線表現主要是骨密度減低,骨小梁變細、減少,骨皮質變薄。
58. Schmorl
結節:表現為椎體上下緣邊緣清楚的隱窩狀壓跡,多位於椎體上下緣中後1/3交界部。
59.
腫瘤骨:出現於病變骨和(或)軟組織腫塊內的由腫瘤細胞形成的骨質。
60.
硬化性骨髓炎:又稱Garre骨髓炎,特點為骨質增生硬化,骨外膜與骨內膜都明顯增生。骨皮質增厚,骨髓腔變窄,骨幹增粗。
61. 關節破壞:是關節軟骨及其下方的骨性關節面骨質為病理組織所侵犯、代替所致。
62. 棕色瘤: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在骨內形成破骨細胞瘤,病理解剖上呈棕色,影像學上呈一個低密度影。
63.
交通性腦積水:蛛網膜下腔阻塞或腦脊液分泌或吸收障礙引起的腦室系統和蛛網膜下腔同時積水,稱為交通性腦積水。
64.
梗阻性腦積水:第四腦室出口以上阻塞所引起的腦積水限於腦室系統,稱阻塞性腦積水或腦內積水。
65.
腦膜尾征:腦膜瘤增強掃描時,除了腫瘤本身明顯強化外,還可以見到與腫瘤相鄰的硬腦膜也線樣強化,如同腫瘤的尾巴,稱為“腦膜尾征”。
66.
腔隙性梗塞:腦穿支小動脈閉塞引起的深部腦組織較小面積的缺血性壞死。主要病因是高血壓和腦動脈硬化,好發生於基底節區和丘腦區。
67.
模糊效應:腦梗死2~3周,CT平掃顯示病灶呈等密度,與正常實質難以辨別,稱為“模糊效應”。這是因為此時期腦水腫消失而吞噬細胞浸潤,組織密度增大所致。
68.
基底節迴避現象:大腦中動脈閉塞在豆紋動脈的遠端,病灶多位於基底節以外的顳葉,不累及基底節區,呈矩形低密度區,稱為基底節迴避現象。
69.
島帶征:大腦中動脈閉塞早期CT平掃,出現患側腦島、最外囊和屏狀核密度減低,與鄰近腦白質密度相仿的現象。
70.
跳躍征(線樣征):潰瘍性腸結核時,回腸末端和盲、升結腸因為炎症刺激痙攣,排空加速,鋇劑呈線樣充盈或者完全不充盈,其上、下端腸管充盈正常,稱為跳躍征(線樣征)。
71.
龕影:由於胃腸道壁產生潰瘍,達到一定深度,造影時被鋇劑充填,當X線呈切線位投影時,形成一相對高密度區或突向腔外的高密度團。為潰瘍性病變的造影表現。
72.
充盈缺損:指充鋇胃腸道輪廓的局部向腔內突入而未被鋇劑充盈的影像。
73.
粘膜線:良性潰瘍的徵象,為龕影口部一條寬1~2mm的光滑整齊的透明線。
74.
項圈征:良性潰瘍的徵象,龕影口部的透明帶,寬0.5~1cm,猶如一項圈。
75.
狹頸征:良性潰瘍的徵象,龕影口部明顯狹小,使龕影猶如具有一個狹長的頸。
76. 早期胃癌:癌僅限粘膜及粘膜下層,無論大小及范圍,有無轉移。
77. 指壓跡:表現為龕影口部有凸面向著龕影的弧形壓跡,病理基礎為粘膜層和粘膜下層結節狀癌侵潤所致。
78.
裂隙征:表現為從龕影口部向外伸出數毫米至2厘米左右長的鋇劑充填樹根狀影,或表現為兩個指壓跡之間向口部外方伸出之尖角狀影。病理基礎為潰瘍周圍的破潰裂痕或兩個癌結節之間的凹陷間隙。
79. 環堤:是指龕影周圍一圈不規則的透亮區。其病理基礎為潰瘍破潰後留下的一圈不規則的邊緣。
80.
半月征:是指位於胃輪廓內的巨大潰瘍,呈半月形龕影,其周圍可見不規則性環堤、指壓征或裂隙征,是惡性胃潰瘍的典型X線徵象。
81.
皮革胃:癌累及胃的大部或全部導致整個胃壁彌漫性增厚,胃壁僵硬,胃腔狹窄,如皮革狀,多見於彌漫性浸潤型癌。
82.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復層鱗狀上皮被單層柱狀上皮取代,以食管與胃的連接線(齒狀線,對稱Z線)為界,在齒狀線2cm以上出現柱狀上皮即為Barrett食管。
83.
反“3”字征:胰頭癌腫塊較大侵犯十二指腸時,進行低張十二指腸鋇劑造影檢查,可見十二指腸曲擴大,其內緣出現壓跡,可呈雙重邊緣,由於乳頭較固定,壓跡常呈“ε”型,稱為反“з”征。
84.
假腫瘤征:絞窄性小腸梗阻,梗阻以上腸腔擴大積氣積液表現,當擴大很大時,形似腫瘤,稱假腫瘤征。
85.
燈泡征:肝海綿狀血管瘤MRI檢查時,T1WI腫瘤表現為均勻的低信號,T2WI腫瘤表現為均勻的高信號,隨著回波時間延長信號強度增高。
86.
牛眼征:少數的肝轉移瘤中央見無增強的低密度,邊緣強化呈高密度,外周有一稍低於肝密度的水腫帶,形如牛眼狀。
87.
水上百合征:肝棘球蚴病中,內囊完全分離懸浮於囊液中呈“水上百合征”。
88.
筆桿樣壓跡:相當於腸系膜動脈走行一致的局限光滑整齊的縱形壓跡,狀如筆桿,粘膜皺襞可變平。常見於腸系膜上動脈壓迫綜合征。
89.
“ 咖啡 豆”征:見於不完全性絞窄性腸梗阻。近端腸管內的大量氣體和液體進入閉袢腸曲,致使閉袢腸曲不斷擴大顯示呈橢圓形,邊緣光滑,中央有一條分隔帶的透亮陰影。因形如 咖啡 豆,故稱“咖啡豆”征。
90.
馬蹄腎:為腎上或下極,多為下極的相互融合,狀如馬蹄。
91.
腎自截:腎結核時,全腎鈣化,導致整個腎臟失去功能。
92. 超聲:是指振動頻率在20000
Hz以上,超過入耳聽覺閾值上限的聲波。醫學診斷用超聲的頻率范圍約1~20兆赫茲(MHz)。
93.
聲影:當超聲聲束傳播至結締組織、鈣化、結石或骨骼等表面時,由於其與周圍組織間有明顯聲阻抗差異而在界面產生強反射,其後方因聲能衰減出現無回聲區,稱為聲影。
94.
反射:超聲波在均勻的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同介質構成的大界面時即發生反射,反射的方向遵循Snell定律。
95.
折射:超聲通過聲速不同的兩種介質界面時,其傳播方向;呈生改變,稱為折射。折射可能引起聲像圖偽像。
96.
散射:超聲波在傳播的過程中,如遇小界面時,在該界面產:生的反射失去方向性,向各個方向分散輻射,稱為散射。
97.
衰減:超聲在傳播的過程中,能量逐漸減弱,稱為衰減。衰減主要是由於反射、折射、擴散及組織吸收引起。
98.
超聲多普勒效應:超聲束遇到運動的反射界面時,其反射波的頻率將發生變化,此即超聲波的多普勒(Doppler)效應。
99.
彩色多普勒顯像:由流動血液中的血細胞散射體形成的超聲多普勒頻移圖像,用紅、藍、綠顏色及混合色標志血流方向和性質,用顏色的亮度標志血流速度,這種圖像成為彩色多普勒顯像。
100.
SAM征:系二尖瓣前葉收縮期前向運動,指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在收縮期CD段不是一個緩慢的上昇平台,而出現一個向上(向室間隔方向)突起的異常波形,這種現象稱為收縮期前向運動(Systolic Anterior Motion, SAM)。
101.
彗星尾征:超聲波遇到金屬、氣體等聲像圖表現為強回聲及其後方的狹長帶狀回聲,形如“彗星尾”閃爍,稱為彗星尾征。
102.
靶環征:病灶中心為強回聲團,周圍有弱回聲環繞,形似“靶環”,常見於肝臟轉移癌。
103.
牛眼征:靶環征中病灶中心強回聲區出現液化壞死形成的無回聲區或低回聲區,類似“牛眼”,稱牛眼征,常見於肝臟轉移癌。
⑹ 經常沖洗照片接觸顯影液等皮膚受傷害該如何保養
用橡皮手套,避免接觸,要知道顯影液中的成分不乏致癌物。所以不是事後保養,而是避免接觸。
⑺ 雙手長期接觸顯影液,是不是有毒的
PS顯影液是有毒物質。。不過 應該在工作的時候帶了手套的吧。。嗯 和懷孩子關系不大的。。你木有做過人流之類的吧。。
⑻ 顯影紗布為什麼有條帶子,帶子的用途是什麼
顯影紗布的帶子,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紗布可以在X線照射下可顯影,這樣就解決了手術當中是否有紗布遺留在病人體內,這樣就方便很多,讓病人免遭痛苦,而且也能及時取出,避免造成醫療事故。
淼哥放下書,揉揉肩膀:「幾家大媒體盯住這件事情不放,也不是為了揭誰的短,無非是想還逝者一個公道,送讀者一個真相。作為無冕之王的記者,我送上『佩服』二字。整個事情已經暴露在大眾面前,我來捋一下:43歲的袁某,有一兒一女,大女兒已結婚生子,小兒子今年12歲,兒子當年是剖宮產生的,袁某就。
過這兩次開腹手術。袁某平素身體不錯,一直沒有採取結扎、避孕環等避孕措施。去年早些時候,她發現自己沒來月經,去醫院檢查,醫生開過一些葯物服用,因為體型偏胖,袁某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2018年5月底,袁某感覺到肚子里像是有胎動,去醫院一檢查,發現自己已經懷孕近7個月。6月4日,袁某去涉。
醫院住院,准備實施剖宮取胎術和雙側輸卵管結扎術。6月6日上午10點手術開始,記錄顯示,醫生術中發現胎盤與子宮粘連嚴重,剝離時引發大出血,袁某幾次出現心率、血壓下降的休克症狀,於11:25取出一女死胎。醫院積極搶救,並請上級醫院專家會診,請來的外院婦產科專家探查子宮發現胎盤植入,子宮。
縮乏力,出血不止,與袁某家屬溝通後切除子宮,並發了病危通知書。16點15分,6個多小時的手術結束,手術記錄文書顯示:『徹底止血,生理鹽水沖洗盆腔干凈清理腹、盆腔干凈,清點紗布器械無誤』。隨後,袁某被送往上級醫院,住院期間,袁某一直反映肚子脹痛。家屬轉述醫生的判斷稱,疼痛的原因可能是。
部的導流管引起的,需要慢慢恢復才能緩解。7月3日,經過近一個月治療,袁某出院回家繼續休養。接下來的2個月,袁某一直反映肚子疼,全身無力,走路都十分費勁,吃什麼吐什麼,體重也從95公斤掉到了75公斤。9月9日至10月19日,袁某因腹痛前後輾轉市內三家醫院就診,醫生懷疑是腸梗阻,沒有明。
的手術指證,所以通過輸液等對症處理,希望疼痛等現象通過休養慢慢恢復。10月30日凌晨,袁平秀突發意識性障礙、呼吸心跳驟停,經醫護人員搶救無效後死亡。腹痛146天,反復在三家醫院門診、病房、ICU就診,均未查出病因。10月31日,為了查明妻子死亡真相,患者老公尹某申請屍檢。司法鑒定意。
書顯示,袁某死因為腸梗阻、腸破裂導致急性化膿性腹膜炎及急性腹腔炎、盆腔炎導致的感染性休剋死亡。袁某體內發現了三塊紗布,『腸廣泛粘連,結構不清,部分腸壁呈灰黑褐色,小腸腸壁見破口,破口處發現1塊紗布(部分露在腸壁外,大部分位於腸腔內)。
進一步探查小腸腸腔內發現另兩塊紗布』。這三塊異物是普通紗布,不是特製的手術顯影紗布,大小不同,面積分別為52厘米*40厘米、40厘米*35厘米、35厘米*35厘米。
⑼ 醫用手套彩超下顯影嘛
可以顯示,但是如果不大的話很難顯示出來。
因為醫用手套的反射面不強,很可能和組織切面混合。如果有其它異物比如手術縫合線之類的就更難檢查。建議首先檢查手套完整性,發現不完整後再考慮皮片脫落,可用B超初步檢查,不能確診就需要手術開創口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