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廚師機揉手套膜的配方
廚師機出膜的配方:出膜參考配方比:首先1檔攪拌2分鍾成團,換2檔攪拌13分鍾;待面團細膩有筋性加黃油;再用2檔攪拌6分鍾後出手套膜,整個過程,機器運轉時間在21分鍾。配料表,約500g麵包的量,麵包粉250g/糖30g/鹽5g/蛋液20g+5g,牛奶140g+5g,黃油20g,酵母3g。廚師機和面方法:揉面步驟:揉面之前先放糖,鹽雞蛋,再放麵粉,(如果需要放酵母,將酵母埋入麵粉中),最後放牛奶或者水。(最後放液體是為了防止粘盆,如果先放水揉面時會讓面粘到盆底。當放的水分過多的時候也會讓面粘到盆底)【1】使用1檔,約1-2分鍾,麵粉成團。(觀察面團濕度,可適當加點水或麵粉調節);【2】成團後用2檔,揉成較為光滑有彈性的面團。時間根據面團的大小和廚師機型號的不同不太一樣,一般在5-7分鍾左右,在面團抻開不太容易抻得很薄,抻得稍微薄一點就會被扯出很多裂洞的時候就可以加入黃油了【3】黃油加入後使用2檔,約2分鍾,面團從潰散到黃油被面團吸收,重新成形【4】使用2檔,約6分鍾,面團變得非常光滑有彈性,提起攪面棒觀察,這時候面團已經可以形成一層薄薄的薄膜。但是薄膜並不是特別堅韌,還是比較容易破裂。破裂的洞口呈不規則的形狀,而不是光滑的圓形。這個時候面團就達到了擴展階段。如果做大部分的甜麵包和調理麵包,這個階段就可以停止揉面了。【5】如果需要做土司,把面團拿到案板上摔揉20下,重新放入廚師機。使用2檔,約5分鍾,面團會達到完全階段。這個時候,面團可以抻開非常堅韌的薄膜,即使用手指捅,也不太容易捅破。即使把薄膜捅破了,破裂的洞口也會呈現非常光滑的圓孔
❷ 做吐司時,明明出手套膜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做吐司時,明明出手套膜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做吐司其實不難,揉出手套膜也不難,只要記住關鍵的幾點就行不知為什麼,特別喜歡烤吐司,雖然我以前烤吐司經常失敗,但仍擋不住我要繼續烤的熱情,直到成功!所以對於做吐司,新手也有一些常見的誤區,導致不容易成功。
比如說,最常見的是怎麼也揉不出手套膜。其實很簡單,面團的水量要適中,可以讓面團底部始終粘在攪拌棒上,這樣可以使面團的上半身不停的捶打在缸壁,使面團間形成抻扯,這樣可以加速出膜。如果一直沒出膜,說明攪拌面團時間或力度不夠,這個時間可能會有10-20分鍾左右。
另外,可以輔助出膜的重要問題,也就是所用到的高粉了,可以多嘗試幾種不同的高粉來感受,自己覺得哪種高粉容易出膜。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吸水性越強。這款金山日式吐司粉比較吃水,揉出來的面團軟而不粘,很好操作,這個配方因為加了淡奶油可以使麵包的風味更棒,葡萄乾的點綴,讓口感更好,我個人覺得製作出來的吐司很好吃。
做吐司其實不難,揉出手套膜也不難,只要記住關鍵的幾點就行。
喜歡我做的菜,就請點個贊!別忘記收藏,想做美食的時候方便查看!想學習各種家常菜、烘焙,就請關注我!有更新的美食可以及時看到,麻煩大家多多點贊、收藏、轉發,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也歡迎親在下方留言討論。
❸ 用麵包機做麵包水放少了怎麼辦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加水嗎
可以在製作的過程中加水。
水不能放太多,和好面後,打開蓋子看看,面團攪拌好後是一個圓圓的,用手按一下,過幾秒鍾會慢慢回彈。
有時做麵包,不一定要按配方來做,剛開始做時,邊和面邊將蓋子打開看看,開始少放點水,認為幹了就加點水。根據自己的經驗加水。畢竟不同的麵粉吸水性也不一樣。
主料:麵包粉300克、耐高糖酵母4克、煉奶60克、蛋液30克、黃油25克、細砂糖36克、鹽4克。
輔料:牛奶142克、水13克。
1、先做中種,溫牛奶溶解酵母,倒入210克麵粉,和成面團即可,可以用手揉,也可以用麵包機揉幾分鍾。蓋上保鮮膜,在室溫下發酵3倍大。
❹ 做麵包揉面時水放多了怎麼辦
做麵包揉面時水放多了就倒一碗乾麵粉進去。
材料:
麵粉250克、雞蛋50克、牛奶165克、酵母(干)3克、黃油20克、鹽1克、糖20克。
步驟:
1、把麵粉、雞蛋、牛奶、酵母、鹽、糖全部放入麵包機內桶,揉面15分鍾。
❺ 手套膜是一鼓作氣揉還是醒一會兒揉一會兒
大家都知道,做麵包很多配方都需要揉出手套膜,這樣麵包才能拉絲,而手套膜最大的『剋星』就是高溫。一旦面團溫度過高,你就會離手套膜越來越遠,面團變得糟糟的。
今天咱們就以蜂蜜小麵包為例子。教大家如何在高溫的天氣手揉手套膜,只要掌握這個方法,手套膜就變得很輕松,不需要廚師機,只用雙手,也可以10分鍾搞定。夏季,教你10分鍾揉出手套膜,記住這2點,做出松軟拉絲小麵包
【手揉手套膜,夏季版】
蜂蜜脆底小麵包
配方:
200克高筋麵粉,40克糖,3克耐高糖酵母,1個雞蛋,80克牛奶,20克黃油,2克鹽,適量蜂蜜和白芝麻。
做法:
1、首先將除牛奶,鹽,黃油外的材料放到一起混合均勻,然後倒入牛奶,一邊倒一邊攪拌。不要一次都加完,預留10克左右。因為麵粉牌子不同吸水性也會不同,而且雞蛋也有大有小,這些都可以通過調節牛奶的量來實現。
但是這個配方整體來講過是非常濕潤的,液體量比較大,這是因為手揉手套膜不斷接觸手的溫度,搓開收起的過程都會比廚師機更快的流失水分。所以需要更大的液體量,但同時也有一個缺點,就是製作初期你會覺得他非常的黏手。
2、揉到沒有乾麵粉,就可以把它轉移到案板上開始揉面了,想要軟面不沾到滿手都是,就需要藉助一個刮板,一隻手利用掌心往外推面,另一隻手把面團刮回來,反復重復這個動作,你會發現面團越來越不粘手,而且搓出去收回來也會更加的光滑,沒有麵疙瘩。
然後檢查面團的狀態,可以拉出比較厚的膜,此時的面團是光滑的,也就是咱們平時蒸饅頭的狀態。
但是這個狀態做麵包是不夠的,如果是氣溫比較低,這時候可以加黃油繼續揉到拓展階段,但是夏天氣溫高,就需要讓面團休息一下,利用冰箱冷藏,讓麵筋自己形成,同時給面團降溫。
3、冷藏的時間最短30分鍾,也可以延長到半天的時間,看自己的時間安排。
然後拿出冷藏好的面團重新放回案板,加入軟化好的黃油和鹽,將它們包入面團中,繼續重復揉搓的動作,慢慢的黃油吸收,此時的面團是柔軟不粘的。再配合幾個摔打的動作就可以快速完成揉面了。
摔打的動作是一手拿住面團的一端,然後摔在案板上,面團就會變成長條形,然後將手裡的面團頭與案板上的面團疊合在一起,露出光滑面,繼續摔打,繼續疊合重復這個動作。大概5分鍾左右,用手取一小塊面向四外拉開,可以看到非常光滑有韌性的手套膜,不會輕易的破裂,用手戳洞,邊緣光滑即可。
4、揉出手套膜後,團成光滑的面團,放到碗中密封醒發至2倍大,醒好的面是這種按壓有很多氣泡的樣子,給它轉移到案板上,揉搓排氣以後下成6個相同大小的劑子。
5、把劑子團勻後,放在案板上擀成牛舌狀,因為這個面團的水分很大,可以適當加一點乾麵粉,然後翻個面,把一端壓薄片,從厚的一端捲起來,捲成一個卷,再從中間切開備用。
然後准備脆底:碟中放一勺蜂蜜一勺水攪拌均勻,另一個碟中放一勺麵粉,三勺砂糖,四勺白芝麻攪拌均勻備用,電飯鍋內抹一層黃油,然後把切好的小劑子蘸一下蜂蜜,再蘸一下白芝麻,整齊地碼放在電飯鍋中,蓋上蓋子不要開火,二次醒發20分鍾。
6、20分鍾後你會發現麵包已經醒發的白白胖胖的了,用手輕輕按壓可以回彈,這時候就可以開火了,加熱40分鍾即可。
7、40分鍾後我們的電飯鍋版蜂蜜小麵包就做好了,因為沒有用烤箱,所以現在看起來顏色還是白白胖胖的,可是味道非常好聞,一股蜂蜜的甜味和淡淡的奶香味,我們把小麵包拿出來看一下。
拿出來以後,你會發現蜂蜜小麵包的底部讓你立刻感覺到成功的喜悅,外皮金黃酥脆,打開後內部松軟拉絲,入口綿柔細膩,真的超級好吃。
這么好吃的蜂蜜脆底小麵包,做零食也可以,做早餐也可以,做法簡單,無需廚師機也可以揉出手套膜,無需烤箱也可以做麵包,方法簡單,配方詳細,你還在等什麼?趕緊行動起來吧!
❻ 請問用廚師機和面如何揉出手套膜
個人認為出膜需要具備4個要點,一麵粉(蛋白質含量在13g以上 20%);二水分比例或麵粉吸水性差異(面的含水量將影響面團的軟硬,液體和麵粉的含量要在比例60%-70% 濕潤的面團會更容易出膜);三廚師機檔位調節是否恰當;四以上都沒問題可能是配方原因,可以換配方試下。還有一種方法,可以在第一次揉完面發現不太成膜後,再加入適量的黃油試試,據說這是個補救的辦法,但因為我沒有遇到不成膜的情況,我用的是商用S蛇形鉤的廚師機,海氏家的,型號是HM780,一點不誇張的說30秒可以成團,差不多15分鍾左右出光滑手套膜。哦,對了,還要注意在揉面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面團溫度,否則黃油會由於高溫開始融化,而酵母也會提前發酵,這兩者都會讓面團變得濕黏。經常用的降溫方法有:使用冷藏水與雞蛋,甚至麵粉也可以冷藏,或者在廚師機攪拌盆上綁冰袋。面團攪拌完成後的溫度控制在30度以下最好,當然也不能太低,否則後面發酵會需要很長時間。
❼ 面團揉不出膜能做麵包嗎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
我們都知道,麵包是比較常見的一種麵食甜點,它的做法多樣,口味豐富,吃起來香軟可口,味道很不錯,深受人們喜歡,很多人都會在家做麵包吃。那麼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下面讓我們具體來看看吧!做麵包一定要揉出手套膜嗎
不是所有麵包都需要手套膜。
面團在不同力度和時間的攪拌下,拉出的膜也不同,「手套膜」大概是最高的標准,所謂「手套膜」,它就是一種形象的叫法,指的是面團攪打到完全擴展階段,它的特點是透明又光滑,不容易破裂和斷開,可以清晰地看到手指上的紋路。
雖然我們經常把「手套膜」掛在嘴邊,但嚴格地來說,只有吐司才需要把面團攪拌出手套膜,其他的麵包則沒那麼高的要求,當然如果想要更細膩和綿軟的口感,揉出手套膜也是可以的。
做麵包揉出手套膜的好處
「手套膜」是烘焙愛好者製作麵包時,將高筋面團揉到可以套在手上類似薄膜而不破的一種狀態,俗稱手套膜。面團揉到手套膜對提升麵包口感有如下優點:
1、手套膜意味著高筋面團已經揉到最佳的出筋狀態。
2、高筋面團揉成手套膜後,烤制的麵包,特別是手撕包、北海道吐司等,麵包的組織會很細膩,可以達到「拉絲」狀態。
3、手套膜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麵粉、黃油、水、鹽、酵母比例的掌握,揉面力度、發酵時間、麵粉好壞的檢驗,太油或者麵粉不對,都會影響手套膜的出筋狀態,所以手工揉面的烘焙者往往力求達到手套膜。
反之做麵包如果揉不出手套膜也就不是麵包的靈魂所在了。
麵包揉出膜的注意事項
第一、水分的多少將影響面團的軟硬,如果水分少了麵筋就會特別脆弱容易斷,水分多了也會照成麵筋容易斷裂。
第二、麵粉:麵粉不能長期囤放,麵粉放久了筋度會隨著時間降低。當用著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器材同樣的時間會發現麵筋已經斷裂了。
第三、後油法:黃油會阻斷麵筋的形成,所以要等麵筋形成一定的擴展階段後,再加入黃油這時揉面更容易形成手套膜。
第四、拉膜:拉膜不能急要從四周慢慢撐開,不是在中間往外拉,不然是拉不出手套膜的。我用過4種麵粉筋度都不一樣,出膜時間也不一樣。用同一檯麵包機同樣的配方時間最短的是23分鍾最長的45分鍾。
麵包揉出膜的具體做法
准備材料:
廚房用的電子秤一個、牛奶一盒、一包酵母(視頻中開始錯拿成了甜酒麴)、雞蛋、麵粉、白砂糖。餡料:香蕉、菠蘿、罐頭裝的黃桃、椰果、紅豆、火腿腸、葡萄乾、果凍。
製作步驟:
1、先在一個稍微大一點的容器裡面加入300克的麵粉,再加入30克的白砂糖,再加入2克的乾酵母,加入兩個雞蛋,然後用筷子攪拌麵粉,是麵粉變成均勻的絮狀,然後再邊加牛奶邊攪拌,當容器里的麵粉快要變成面團的時候拿出面團,放在砧板上開始揉面,直至面團光滑出現手套膜,若中途比較粘手,可以在手上塗抹少量的植物油。
2、待面團醒發至兩倍大,先在砧板上均勻的塗抹植物油,然後拿出面團放在砧板上輕輕的揉,讓面團變得光滑。
3、開始製作,面團分為兩半。一般的面團用來製作烤的麵包,一半用蒸鍋蒸制。拿出一半的面團,用刀切成均勻的小劑子,把小劑子揉成規整的小面團。然後用小捏一下,把准備的餡料包進去,就像包小包子一樣,包好的小麵包,整齊的碼在塗了植物油的盤子里二次發酵20分鍾左右,冷水上鍋,先不要蓋鍋蓋,進行三次發酵,待水開後,蓋上鍋蓋,蒸制40分鍾左右,做的麵包越大蒸的時間就要相應增加。
4、准備烤制的小麵包。做法和第4步驟相似。
5、開始烤制
6、試吃
總結:用蒸鍋蒸出來的小麵包吃起來更加酥軟,比較適合小朋友、老人以及牙口不好的人食用。用電餅鐺烤制的小麵包,死起來比較乾爽脆甜。這八種餡料裡面香腸的是最好吃,第二好吃是葡萄乾,第三好菠蘿(酸酸甜甜會讓你有戀愛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