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己洗車注意事項有哪些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會自己洗車,汽車自己洗車也有一定的學問,那自己洗車注意事項有哪些呢?下面一起來看看相關內容。
自己洗車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謹慎清洗發動機艙
不少車主朋友在洗車時都喜歡用水槍沖洗發動機艙,因為這樣似乎能很迅速的弄乾凈的發動機艙,而且還能有效的為發動機降溫。其實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的,前面已經說過,冷水沖洗高溫的物件,由於溫差巨大,會對汽車的金屬結構,特別是機械內部結構造成損害,甚至開裂。所以想以這種方式來為發動機冷卻是相當不科學的做法。
二、不要只用一桶水
自己動手洗車一定要用活水不能用“死水”,“死水”是造成汽車劃痕的主要根源之一。用水桶裝水是最常見的死水,有些車主可能會一桶水從頭洗到尾,洗掉的泥土被毛巾帶入桶中,毛巾在渾水中涮過之後,又帶回泥沙在車身上來回擦拭,其後果可想而知。
清洗轎車的車身應用分散水流噴射,把車身表面的沙土沖掉,然後再動手洗刷,如果不先把泥土沖掉的話,很可能會摩擦到車體,刮傷漆面。但切勿用高壓水流沖洗,水壓過大會損傷車身漆面。如遇車身上有堅硬的塵泥,先用水浸潤,而後用水沖去。
三、謹慎選擇清洗劑
不能選擇酸性過鹼性的產品,選擇中性的洗車液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動手清洗,又想低成本的話可以選擇使用洗發水或者沐浴露等中性液體混合清水製造香波進行清洗,一般情況下一個容積為20L的桶水加入分量為10個可樂蓋大小的洗發水便可獲得不錯的香波效果。一些朋友為了省錢選擇用洗潔精甚至洗衣粉,是萬萬不可的!同時,去洗車房同樣要注意其是否使用正規清洗劑。
自己洗車注意事項有哪些(圖片來源:攝圖網)
四、上下毛巾要分開
除了洗車身與洗內飾的毛巾要分開外,車身的上下區域也要分開毛巾清洗。分開的方式通常以車身腰線為界線,更低矮的車輛相應降低。因為下層區域的帶有非常多泥沙,而上層區域相對較少,如果混合在一起清洗,很容易把下層的泥沙刮花其他地方。
五、清洗剎車系統要注意
一般情況下剎車系統內的積水會因為剎車時的溫度升高而自行蒸發掉,所以夏天基本不會對剎車系統造成影響,但如果你是在剛跑完山路或者頻繁的使用剎車之後不建議馬上就用水沖剎車片和剎車盤。因為剎車碟片在使用之後非常熱,馬上沖水會讓剎車盤/片有爆裂的可能。另外當轉換至冬天的時候就情況也不一樣,水分十分容易在剎車系統內結成冰塊,極大的影響了剎車性能,所以冬天洗車之後要多在空地對車輛進行多次制動,盡可能的排除洗車時的水分。
六、夏日洗車禁用冷水
在經過高速行駛後或者在烈日暴曬過後的車輛,由於車漆表面溫度很高,如果這時候用涼水沖的話會對車漆面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嚴重的會導致車漆開裂。另外對汽車的金屬結構,特別是機械內部結構也有可能造成損害,最為極端的情況下會使金屬構件產生裂紋進而影響安全。
七、洗車頻率不宜太高
建議在 北京 、上海或者廣州這些一線城市裡駕駛,一般情況下兩周洗一次車為佳,但這不是絕對的,更多的視具體使用情況而定,但如果遭遇了灰塵、泥濘、大雨等,車主應盡快對車輛進行清洗,以免除酸性物質對車漆的腐蝕。但洗車不宜過頻,頻繁洗車,會加速漆面氧化。
八、洗車順序要正確
車子上有許多塵土、泥沙,如果上來就用水槍沖,用海棉擦,洗車倒變成了給車“打沙皮”。專業的洗車應該在洗車前增加一道預洗的程序,即使用專業的設備將特別的預洗液噴灑在車身上,並等待一兩分鍾,經過浸泡,大部分的沙土可以與車漆脫離,再用水槍沖洗,可以避免上洗車液時,沙泥劃傷漆面的危險。
九、擦車布料有講究
擦車布料一般擁有以下幾種類型:超細纖維擦車布、麂皮/人造麂皮擦車布和羊毛擦車布等。洗車時應該使用洗車專用毛巾擦洗車輛,不要用干毛巾擦車,因為專用洗車毛巾不會像普通毛巾在車體表面留下細絨毛,對車漆面的損傷也較小。而玻璃方面則建議使用麂皮布料,因為麂皮的去水印能力比較強,拭擦過後的玻璃會不留水痕之餘還會不會存留絨毛阻礙視線。
十、鳥糞和瀝青處理
如有鳥糞或馬路上的瀝青沾到了車上,應立刻將其除去,因為鳥糞中的含酸量極高,其對車漆的危害是雨水對車漆危害的10倍;瀝青的去除可到汽配城買一罐瀝青去除劑,什麼牌子的都差不多,大約10—15 元 /罐。
以上就是關於自己洗車注意事項有哪些的全部內容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192. 洗車的時候為什麼要區分車身上下部分
主要是因為車身在正常情況下,車身下部比車身上部要臟,車身下部有比較多的臟東西在洗車時,會劃傷車漆,車身上部就好很多,
3. 自己洗車要注意什麼 頻率掌握要注意
自己洗車注意事項
1、謹慎清洗發動機艙
不少車主朋友在洗車時都喜歡用水槍沖洗發動機艙,因為這樣似乎能很迅速的弄乾凈的發動機艙,而且還能有效的為發動機降溫。其實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的,前面已經說過,冷水沖洗高溫的物件,由於溫差巨大,會對汽車的金屬結構,特別是機械內部結構造成損害,甚至開裂。所以想以這種方式來為發動機冷卻是相當不科學的做法。
2、夏日洗車禁用冷水
在經過高速行駛後或者在烈日暴曬過後的車輛,由於車漆表面溫度很高,如果這時候用涼水沖的話會對車漆面產生很嚴重的影響,嚴重的會導致車漆開裂。另外對汽車的金屬結構,特別是機械內部結構也有可能造成損害,最為極端的情況下會使金屬構件產生裂紋進而影響安全。
3、不要只用一桶水
自己動手洗車一定要用活水不能用「死水」,「死水」是造成汽車劃痕的主要根源之一。用水桶裝水是最常見的死水,有些車主可能會一桶水從頭洗到尾,洗掉的泥土被毛巾帶入桶中,毛巾在渾水中涮過之後,又帶回泥沙在車身上來回擦拭,其後果可想而知。
4、謹慎選擇清洗劑
不能選擇酸性過鹼性的產品,選擇中性的洗車液是最重要的。如果自己動手清洗,又想低成本的話可以選擇使用洗發水或者沐浴露等中性液體混合清水製造香波進行清洗,一般情況下一個容積為20L的桶水加入分量為10個可樂蓋大小的洗發水便可獲得不錯的香波效果。一些朋友為了省錢選擇用洗潔精甚至洗衣粉,是萬萬不可的!同時,去洗車房同樣要注意其是否使用正規清洗劑。
5、上下毛巾要分開
除了洗車身與洗內飾的毛巾要分開外,車身的上下區域也要分開毛巾清洗。分開的方式通常以車身腰線為界線,更低矮的車輛相應降低。因為下層區域的帶有非常多泥沙,而上層區域相對較少,如果混合在一起清洗,很容易把下層的泥沙刮花其他地方。
洗車頻率
1、一個月洗3次
為什麼說一個月洗三次就夠了,其一經常洗車,會加速車子漆面的氧化,再者,空氣中含有細小的沙粒,洗車店的毛巾上多多少少會附著這些,擦車時與車產生摩擦,造成細小的劃痕,或許你此時看不到,但是時間久了會非常明顯。其二在洗車液品質不確定的情況下,洗車次數過多,洗車液附著車身,也會造成漆面的損毀。
2、雨天、雪天清洗
遇到下雨下雪天,必須得盡快去洗車,因為雨水和雪水都是具有酸性的。酸雨給車漆會帶來很大的損害,嚴重影響車漆的亮度。而且在外面跑,雨雪天飛濺起來的臟水臟泥巴也會藏在底盤縫隙之中,太久不去清理時間一長車子會非常容易生銹。
如何清洗發動機
1、准備工具
發動機噴沫、硬毛刷、口罩,還有記得,遠離兒童!
2、噴發動機噴沫
先從車頭噴起,油污泥多的地方一定多噴一些。操作時一定要保證發動機是在熄火的狀態下,並且發動機艙的溫度不能太高,不能在高溫下清洗發動機。
3、注意有些地方不要噴水
雖然很多發動艙都做了防水處理,但不要直接用水噴發動機的電動機、電線束介面等位置,這樣做很冒險。可以拿膠袋把一些介面位置包起來,不過還是要小心一點。
4、清理油污
用刷子刷洗油泥多的位置,可以適當加水,如果效果不理想可繼續噴一些清洗劑,使得充分稀釋。發動機艙邊緣的車漆部分不建議用刷子直接刷,這樣會有損車漆!再重復一遍,不要用刷子直接配合清洗劑刷車漆!此處用棉布擦拭即可。發動機艙蓋子也是能噴洗的,噴沫滿了擦拭即可。
4. 在家自己洗車的話,有哪些需要自備的物品
買車的車主朋友們是越來越多了,洗車成了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環。畢竟誰也不想自己開出去的車子臟兮兮的,有損「顏面」。
菠蘿格毛巾
以上就是車主自己動手洗車需要用到的一些工具。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工具要選好,產品也不容忽視,千萬別用洗車粉、洗潔精或者劣質洗車液洗車,這類產品酸鹼性強,容易腐蝕車漆。長期使用,更是容易影響車漆表面光澤,使之逐漸變得黯淡無光,同時對於車身橡膠件、車窗、輪胎等部位也會造成影響,甚至加速老化,降低洗車品質。
5. 洗車為什麼要分上,下部,輪胎來冼
水往下流時會把車身的泥砂帶到車身下部,輪胎上多多少少會有小石子,在洗車的過程中如果與車身一起洗的話萬一海綿上夾雜輪胎上帶出的石子會劃傷車漆
6. 如何科學的洗車
洗車?沖水?海綿一擦?毛巾一拉?你細品 細品 平常到很多洗車店裡或者加油站洗車是不是都這樣呢。
都是洗車,你願意故意把自己的車洗花嗎?
明明有科學的洗車方式,非要故意洗花自己的愛車嗎?不一定要精緻細節,但一定要做的正確科學。
好了,現在我們就來說說【科學洗車】
1.設備
設備洗車機+吸塵機。建議在當地建材城或者五金店采購,這樣後期維修方便。當然也可以網上購買,注意功率和出水量。
2.工具
上圖:一個擦車手套🧤,一個海綿毛巾(用來收水)
三條小毛巾(區分 漆面,內飾,輪轂和腳踏板)
PA壺,輪胎刷,內飾出風口刷,邊縫細節刷,一個噴壺
3.清潔劑
預洗液(泥沙鬆散劑)
正洗液(潤滑好的洗車液)
內飾清潔劑(也可以用多用途清潔劑APC)
科學洗車,講究的就是正確與科學。至於detail細節在這里就先不細說了
下面開始正文部分,結合註解一起看
1.使用PA壺噴灑預洗液—2.由下往上沖水—3.噴灑正洗液—4.由上往下擦車—5.沖洗干凈車身—6.毛巾收水
1.0 觀察場地-車輛狀況
避免太陽照射,附近有排水;檢查輪轂剎車溫度(溫度高可以先吸塵洗內飾)
1.1 噴灑預洗液
全車噴灑然後等待1-2分鍾的時間
2.0 沖水
這一步很重要,一定要 仔細 仔細 仔細
預洗的步驟至關重要,決定了你是否能沖洗掉絕大多數大中型顆粒泥沙。減少接下來手套擦車步驟中,攜帶大量泥沙接觸漆面摩擦帶來的不必要的劃傷。
先沖車的最下面 ,一點一點往上挪動;沖完車四周再沖平面;然後沖洗平面是由外向內沖洗(從下往上是,因為預洗液已經降低了泥沙對漆面的附著力,而最下面的泥沙是最多的,這樣依次往上沖洗能最大程度減少漆面上的泥沙,保證擦車時漆面更加干凈)
如圖:
3.0
正洗-噴灑正洗液(潤滑非常好的洗車液)泡沫流掛其實是為了讓洗車液更長時間的停留在漆面上,保證擦車時間內不會流干
3.1
擦車, 由上往下 擦車,擦到車下半部分需要洗一次擦車手套🧤(根據情況,手套臟了一定要洗一遍)
可以先擦上半部車身,再擦下半車身,最後用單獨的海綿或者手套進行收底邊
4.0
沖掉泡沫-收水
擦完車後沖水—快就完事了(別讓泡沫干在漆面上)
4.1
收水,要選擇吸水性好的超細纖維毛巾,某寶上都能買到,一條大毛巾,一條小毛巾再搭配一塊收門邊水的就可以了
這里提一句,收水可以使用「快速護理,手噴鍍膜」這一類產品進行輔助。沖完水後噴灑在漆面再進行收水,
關鍵總結:
1.
預洗沖車 「由下往上,由外向內」仔細重疊沖洗盡可能多的泥沙,
2.
使用潤滑好的洗車液,由上往下 擦車,注意清潔手套
3.
科學,不只是清潔,最重要的是養護
4.
這里再提一下「兩桶水洗車」
其實科學洗車有很多種表現形式,「兩桶水就是其中之一」 沒有什麼高端或者傳統,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做的科學做的正確就可以了
所以都離不開預洗這個步驟以及 正確的擦車方式。
這樣做雖然不能徹底的避免劃痕的產生,但是只能產生細微的絲光紋,這些絲光紋在太陽光下也不易觀察到(只能通過專業燈光)所以不會影響漆面的亮度和光澤。
不論是 蠟,QD(手噴鍍膜)都能在洗車後進行一次護理來保護車漆(當然要根據車的情況是否要進行漆面深度清潔)
下一期,我們來說怎麼給車進行科學的養護
7. 清洗洗車為什麼要從下往上噴
汽車下部分與地面的灰塵和泥土接觸較多,先用慢速水流沖洗車身,中網、輪胎等部位洗干凈下面之後,再洗上面會顯得更干凈。
洗車先要用水沖去表麵灰塵或泥土,之後再用高壓水槍沖洗上面,這樣可以預防高速水流在車漆表面造成一定損傷。
如果水槍從上往下沖洗汽車,會導致下面的汽車晶體液被水沖走,影響車身效果。在洗車時,都是先洗外面,在洗裡面。除了車外會比較臟之外,也是為了避免車外灰塵或泥沙進入車內,所以先洗車外比較好。
注意事項
應經常對汽車進行清洗和上蠟。在道路撒鹽的季節結束後,應對車底面進行徹底清洗,清洗汽車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鹽、塵土、昆蟲、鳥糞等雜物粘在汽車上的時間越長,對汽車的破壞性作用就越大,應及時進行清洗。
(2)用水沖洗汽車時,注意不要將水噴進鎖孔。
(3)如果將汽車送進自動清洗設備中清洗時,裝有車頂天線的汽車,不用把天線拆下。
(4)車身沾有瀝青、油漬、工業塵垢或昆蟲等。如果時間過長,它們會損壞油漆。可使用瀝青清除劑、昆蟲去除劑等去掉污點。
(5)清潔車身油漆表面時,切勿使用刷子、粗布等,以避免留下刮傷痕跡。
8. 新手如何自己正確洗車
車漆表面停在外面會有灰塵泥沙,自己洗車直接擦拭會在漆面出現劃痕,自己動手洗車簡單操作如下:
1.先用凈水把車身沖一遍,對泥沙多的部位多沖幾遍。
2.用小桶加點泡沫,再用海綿或手套擦洗,洗時要注意車身上下分開擦,底邊和輪胎沙粒較多,直接擦會傷車。
3.再用水管把車身泡沫沖洗干凈,多沖沖邊縫。
4.有大毛巾最好,先用大毛巾(沒有就用小毛巾)擦整個車身,盡量把水珠擦乾,不然太陽曬後會有水印。
5.外表搞干凈後,再處理室內,把腳墊卷好拿出來,絲圈腳墊抖抖,包圍腳墊或膠墊可以用濕毛巾去擦擦,有吸塵器最好,沒有用小毛巾掃掃,找塊紙板,掃到上面倒垃圾桶,再放回干凈腳墊。
6.換塊毛巾或洗干凈,先擦儀表,門板,座椅,按從前往後,從左至右順序擦拭。毛巾經常洗洗,最後把門邊擦了,記得後備箱哦。
7.最後把輪轂鋼圈水分擦乾,免得等會灰塵粘上去,又同沒洗車一樣啰。
9. 汽車精洗的操作流程
1、收車整理車內物品。
2、車身沖洗擦拭。
清洗車身的污漬,擦乾水分。
3、清洗發動機艙
清洗發動機艙內的灰塵、油垢。
4、清洗輪胎輪轂
清洗輪轂,輪胎鍍膜。
5、清洗內飾
對車內的儀表台、中控台、方向盤、空調口、座椅、腳墊、頂棚、門板及後備箱進行除塵清洗。
6、內飾護理及車內殺菌消毒
對內飾進行上光護理保養,車內進行殺菌消毒除異味處理。
7、車身打蠟拋光
清洗完車身擦乾水分後進行打蠟拋光。
8、物品歸位交車
汽車精洗技巧
1、使用刮刀拾取寵物頭發
用一些水填充一個噴霧瓶並輕輕噴灑在座椅上。然後用橡皮刮刀撿起頭發。
2、在杯架中使用橡膠杯形蛋糕襯墊
清理汽車杯架可能是更具挑戰性的清潔領域之一,因為開口太大,灰塵,污垢和乾燥的液體會積聚在角落。通過在杯架中使用橡膠蛋糕襯墊,所有的污垢和不會在襯里。然後每隔一段時間,都可以取下襯墊,清潔並更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