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果宇航員不小心掉進太空,會有多恐怖的結局
宇航員不小心飄進太空,那還不趕緊游回來?事實上要是真的飄進了太空,而身上有沒有保護繩系留,那麼後續發生的問題就嚴重了,最好的結果就是找回一具屍體,最壞的結果可能將會在另一個星球上誕生生命!
當然無論帶不帶降落傘,最終還是要被燒成灰的,因為在高空大氣稀薄的情況下,激波加熱倒是已經發生了,但空氣的阻力作用卻微乎其微,這就是飛船返回地球時為什麼降落傘不在太空打開的原因,否則還要什麼抗燒蝕層啊,我准備幾個大降落傘不就搞定了嗎?這比耐高溫燒蝕的材料成本低1000倍!
② 若宇航員在太空行走時不小心掉落了工具,將會發生什麼
太空是一個非常危險的環境,任何微小的疏忽都有可能產生致命的威脅。在太空中掉落的一件工具就有可能成為近地軌道上的一顆「衛星」,為同樣在地球軌道上的飛行物產生施明德威脅。即使是在太空行走時丟的一個錘子,它也會以超過每小時28000公里的速度繞地球飛行。
每個工具都通過一個系繩隨時都與太空服或空間站相連。而且宇航員也會接受一些訓練,讓他們記住在失去某種工具之前盡快將其鉤住。
減少太空行走是減少工具丟失的最好辦法,所以工程師會想辦法限制宇航員攜帶的工具。
在六小時的太空行走過程中,當所有繩索在微重力下漂浮並在你的工具箱中相互碰撞時,注意力可能會渙散。
丟落如果真的發生之後最理想的情況是,宇航員把該物品向著地球方向丟落,這樣它的下落軌道就會比空間站低。
它如果到達了空間站頂部,相當於把工具推到了更高的軌道,可能速度也會更高,它的下一個軌道可能會相撞空間站。
對於在距離地球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丟失的物體來說,好消息是它們大多數很快就會漂到下面的大氣層中,然後燒毀。
如果真的有工具掉落,並且很可能會撞向空間站,那麼空間站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高度,從而避免與工具碰撞。
為了防止空間站墜落,國際空間上裝有火箭發動機,所以不用太過於擔心。
③ 為什麼有些宇航員上太空前會拔掉指甲
指甲在我們的生活中百利而無一害,能保護我們的手指,更能方便生活所需,如果沒有指甲的話,估計我們的手會廢掉一半,很多細活都幹不了。但是這指甲這東西,在太空中完全沒有作用,反而會帶來一些困擾,甚至是危險。因此如果一個宇航員要在國際空間站待很久,或者經常性地去艙外行走完成任務,估計指甲會成為他最大的困擾。
所以有些宇航員,乾脆心一狠就在上太空前,將自己的雙手的指甲拔掉,但這個過程是由專業人士的操作的,並不會傷害到甲床和甲母質,所以指甲還是會慢慢長上來的。下面我們就說下,宇航員為何要這樣做?指甲會帶來哪些問題?
這個過程中,有指甲也飛了出去,但被抓了回來。看起來也完全沒有問題。所以只要正確操作外太空是可以剪指甲的,通過定製手套,那麼宇航員指甲脫落的問題也會得到解決。再也不用殘忍到扒自己的指甲了。
④ 太空中不戴手套什麼後果
最直觀的後果:手在陽光直射的情況下會被直接烤焦,在沒有陽光的情況下會凍成冰棍。
另一個直觀後果:宇航服里的氧氣喪失,宇航員窒息而死。
最根本的後果:宇航服迅速降壓,人體37℃的體溫在沒有氣壓的環境下足以讓所有體液沸騰,最後是內壓太大而自爆還是水分急劇喪失變成干屍就不知道了。
總之一句話:宇航服只要破了就是萬劫不復——艙內除外。
⑤ 宇航員在外太空突然摘下頭盔,暴露在外太空會發生什麼
在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人類不僅在經濟、科技領域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而且航天領域也在高速發展中。
如果想要在航天領域上取得巨大的成就,除了一些科技產品之外,宇航員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我們大多數人對宇航員的印象應該都是穿著白色的宇航服,戴著頭盔,看不清他們的面目,但這也給他們增添了不少的神秘感。
如果摘下頭盔,所有空氣就會跑出去,這個時候就無法呼吸了,屆時頭面部的氣壓就會迅速降低,液體會迅速的蒸發,蒸發的同時還會帶走大量熱量,還會形成比較低的溫度環境,人頭面部都有可能會凍傷,並且肺部氣體會迅速向外壓並損傷到呼吸道。
總而言之,宇航服以及頭盔等等都是為了宇航員的安全著想,未來隨著航天技術的不斷進步,宇航服的防護手段也會逐漸增強。
最後致敬在為中國航天事業貢獻的偉大宇航員!
⑥ 在太空行走時,如果宇航員不小心掉落工具會發生什麼
最後
對於在距離地球約4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丟失的物體來說,好消息是它們大多數很快就會漂到下面的大氣層中,然後燒毀。
如果真的有工具掉落,並且很可能會撞向空間站,那麼空間站也可以提升自己的高度,從而避免與工具碰撞。
因為,為了防止空間站墜落,國際空間上裝有火箭發動機,所以不用太過於擔心。
⑦ 盤點宇航員在太空生活中的10種最「遭罪」的經歷和體驗
太空環境與地球大不相同。太空中沒有空氣,沒有重力,還有危險的宇宙輻射。當然,在封閉的空間站或太空梭內,會有足夠的空氣供宇航員呼吸。良好的航天器屏蔽材料也能有效阻擋空間輻射。然而在太空中生活不僅是「失重」帶來的不便,還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更多的考驗。
比如說,在太空吃米飯時,米飯會一粒一粒地漂浮在座艙中,給吃飯增加了許多難度,但是,當你閉上嘴時,米飯很有可能會飄進鼻孔,讓人窒息。想上好好睡上一覺,但你會發現在太空中沒有上下區分。「睡著」和「站著」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然而,對於那些現在在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來說,他們的經歷並不都是愉快的。下面就來盤點一下宇航員在太空中的10種「不愉快」的經歷!
在太空中,即使沒有艙外活動,艙內有時也會發生事故。試想一下綠芥末醬在失重狀態下到處亂飛是什麼感受。早在2007年3月,宇航員蘇尼特·威廉姆斯(Sunit Williams)不小心在太空艙內打翻了綠芥末醬。由於失重的緣故,芥末醬飄得到處都是。清洗要花很長時間,進入眼睛還會更麻煩,所以即使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在空間站里也是非常「致命」的。
雖然在空間站上漂浮很有趣,但是,進出空間站可是很困難的事情,尤其是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據報道,聯盟號太空艙的重力加速幾乎是無法忍受的。圖為聯盟tma-17著陸。
雖然近10年來空間站的規模不斷擴大,但作為「常住居民」,空間站上的很多空間還是非常有限的。在過去的一年半里,空間站的工作的宇航員人數通常是6-8人,這意味著有限的空間必須由更多的人共享。「宿舍」的內部空間特別狹窄,大小類似於以前的電話亭。睡在裡面很不舒服,睡在自由浮動的睡袋裡也不安全。在失重的太空環境中,睡覺沒有「舒服」可言,只是一種難受的體驗。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大約有10%的宇航員因宇航服手套而受到指甲損傷。因為手套會壓迫手指,阻礙血液循環,許多宇航員的指甲甚至會脫落。通常,宇航員的手越大,戴上手套後受到的損傷就越嚴重。
在地球上洗澡是很平常的事。洗澡水從噴嘴噴出,然後順勢流入下水道。但是零重力的環境下呢呢?在空間站上,宇航員使用一種特殊的水槍噴水,用這種方式洗澡和洗衣服。此外,他們還會使用一種特殊的「免洗洗發水」來保持頭發清潔。
嘔吐在太空中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很多宇航員都會有嘔吐的現象發生。宇航員在適應零重力環境需要一些時間,尤其是地面上訓練的時候,沒有「模擬器」來模擬這種環境時。宇航員嘔吐是很常見的事情。但是讓人無法忍受的是,在太空中的嘔吐,比地球上的更可怕,因為嘔吐物不是噴到地面上,而是噴到空中四處飄浮,所以宇航員想嘔吐的時候必須嘔吐到袋子里密封起來集中處理。
雖然現在的太空食物不像以前那麼單調,但遠遠不能滿足宇航員的需求。在太空中,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是極其罕見和奢侈的。像麵包這種常見的食物,是不能在太空中食用的(因為麵包學會漂浮在空間站中難以清理,甚至會毀壞設備,麵包屑也容易被人吸進氣管),取而代之的主食是一種特殊處理的玉米餅。
在空間站上,最頭疼的事情之一可能是上廁所。空間站有兩個廁所,一個在俄羅斯艙,另一個在美國艙。但這兩個廁所經常「罷工」,需要宇航員經常的維護。上廁所也很麻煩,廢水怎麼處理也很頭疼。從2019年5月起,尿液將會被回收利用,用一種特殊設備處理,把尿液重新過濾成清潔的飲用水和洗澡水,供宇航員使用。
對於宇航員來說,太空生活中最讓人無法忍受的可能就是孤獨。有時宇航員會在太空呆上半年,遠離地球:遠離他們的朋友和家人。雖然他們有同事陪同,也可以打電話給家人朋友,但是,地球上的一些對他們有重大意義的事情會被錯過,這讓他們深感失落。
在太空長期的生活對骨骼有著特別嚴重的影響。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宇航員在太空呆了半年後,骨骼強度至少下降了14%。其他研究發現,宇航員在空間站工作時,骨密度每月至少要下降0.4%-1.8%,這無疑增加了他們晚年骨折和骨質疏鬆的風險。宇航員在空間站工作時會堅持骨骼強化的訓練,待返回地球後還將接受康復訓練,避免讓骨骼嚴重老化。
⑧ 假如宇航員脫掉宇航服,在太空停留一下,後果會怎麼樣呢
眾所周知,外太空不僅溫度低,還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宇宙射線。為了應對這樣惡劣的環境,我們都要為太空人們制定昂貴的宇航服來抵禦低溫和宇宙射線的傷害。當年楊利偉上太空時穿的艙外航太服造價就高達3000萬之多。那麼人如果不穿宇航服而在太空停留,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呢?
它們三者之間始終是宇宙空間體對大氣層的壓強要大於大氣層對宇宙空間體的壓強,大氣層對地球體的壓強要大於地球對大氣層的壓強,它們三者之間存在於宇宙中始終這樣的相互壓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