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驗中對磁碟培養基以及使用無菌手套,無菌棉棒,無菌水的目的是
防止感染。培養皿和培養基要進行高溫消毒,用無菌棉棒,主要的原因是殺菌,防止霉變,佩戴好無菌手套,使用無菌水,是為了防止感染,使得實驗更加完整。
② 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無菌技術操作的基本要求:
1、操作前准備
操作環境應清潔、寬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無菌操作前半小時應停止清掃工作、減少走動、避免塵土飛揚;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准備,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並洗手,必要時穿無菌衣、帶無菌手套。
2、操作中保持無菌
工作人員應面向無菌區,手臂應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檯面以上,不可跨越無菌區避免面對無菌區談笑、咳嗽、打噴嚏;
用無菌持物鑷取用物品。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一套無菌物品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無菌操作中,無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應予更換並重新滅菌。
3、無菌物品保管
無菌物品必須與非無菌物品分開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於空氣中,應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中,無菌包外須標明物品名稱、滅菌日期,並按失效期先後順序排放。
定期檢查無菌物品的滅菌日期及保存情況。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為7天,過期或受潮應重新滅菌。
(2)戴無菌手套技術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無菌技術操作目的:
取用、放置、保存無菌物品符合無菌操作原則,保證無菌物品和無菌區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或傳播給他人。
適用領域:
進行微生物學實驗、外科手術、換葯、注射時,均需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定。
③ 實驗中對磁碟培養基以及使用無菌手套,無菌棉棒,無菌水的目的是
保持實驗條件的唯一性。
保持實驗條件的唯一性無菌技術是預防醫院感染的一項重要而基礎的技術,無菌技術的目的是保持無菌物品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傳播。
培養皿和培養基要進行高溫消毒,用無菌棉棒,主要的原因是消滅菌,防止霉變。但有些激素,如ABA(脫落酸)、ZT(玉米素)等是不能高溫消毒的,這些葯品高溫分解,要採用過濾消毒的辦法。
④ 無菌技術使用的目的是什麼
1、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污染,使已滅菌的物品保持無菌狀態。
2、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或傳播給他人。
評估:
1、操作環境清潔、寬敞、明亮、定期消毒;
2、操作檯面清潔、乾燥、物品布局合理;
3、無菌操作前半小時應停止清掃工作,減少人員走動、避免塵土飛揚。
(4)戴無菌手套技術的目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1、無菌觀念強,概念清楚,嚴格區分無菌區和非無菌區,無菌操作必須在清潔環境下進行。
2、一份無菌物品只能共一位病人使用,疑污染的物品應視為污染。
3、無菌包有效期為1周,無菌物品開包後有效期為24小時,無菌盤鋪好有效期4小時。
4、舉止端莊,作風嚴謹,層次分明,動作輕巧,從洗手至操作結束7分鍾完成。
⑤ 簡述手術人員手臂消毒後為什麼還要戴無菌手套
手臂消毒是為了不感染他人,帶無菌手套是為了不被他人感染。
⑥ 醫用手套的作用是什麼
外科醫用手套主要作用就是滅菌:無菌一次性使用。主要用於無菌程度要求較高的操作如手術操作、分娩、中央導管置管、全胃腸外營養液配製等。
清潔檢查手套:清潔非無菌,一次性使用。用於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體液明顯污染的物品時使用。
家政手套:清潔可重復使用。主要用於不直接接觸人體的情況下,環境物表的清潔均可使用家政手套。
二、醫用手套使用要求
1、根據不同操作的需要,選擇合適種類和規格的醫用手套;
2、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清潔手套;
3、進行手術等無菌操作、接觸患者破損皮膚、粘膜時,應戴無菌醫用手套;
4、一次性醫用手套應一次性使用,使用後隨即丟棄。
三、醫用手套使用注意事項
1、診療護理不同的患者之間應更換醫用手套。
2、操作完成後脫去醫用手套,應按規定程序與方法洗手,戴醫用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3、操作時發現醫用手套破損時,應及時更換。
4、戴無菌醫用手套時,應防止手套污染。
⑦ 戴無菌手套的目的是什麼啊
執行無菌操作或者接觸無菌物品時戴無菌手套,以保護患者,預防感染。
⑧ 無菌技術包括哪六項
無菌持物鉗(鑷)的使用、無菌容器的使用、倒無菌溶液,打開無菌包、鋪無菌治療盤以及戴脫無菌手套。其六項技術的操作目的就是要取用、保存和傳遞無菌物品,進行各項無菌操作。
⑨ 無菌手套在生活中得用途
無菌手套
-
(一)適用范圍
任何一種洗手方法,都不能完全消滅皮膚深處的細菌,這些細菌在手術過程中逐漸移行到皮膚表面並迅速繁殖生長,故洗手之後必須穿上無菌手術衣,戴上無菌手套,方可進行手術。
無菌手套
-
(二)准備工作
1.在穿無菌手術衣與戴無菌手套前,手術人員必須洗手,並經消毒液泡手和晾乾。
2.無菌手術衣包事先由巡迴護士打開,無菌手套亦由巡迴護士備好。
⑩ 戴手套有用嗎
戴手套有用嗎
戴手套有用嗎,在很多的地方都是需要用到手套的,手套是為了保護雙手長手繭和磨出水泡或者是隔絕外界的臟東西,達到保護雙手的作用。以下分享戴手套有用嗎?一起來看看。
戴手套有用嗎1
關於戴手套的重要性
外科手術為侵入性操作,由於皮膚完整性破壞,可能會引起病原體在患者與術者之間接觸傳播,導致患者發生術後SSI或術者發生血源性病原體感染。手套具有雙重屏障作用,一方面可防止術者手上的細菌進入手術切口,降低患者SSI危險,另一方面手套可以保護術者雙手,防止術者在手術中感染患者血液、體液中的血源性病原體。
如肝炎病毒以及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因此,自1894年手套應用於外科手術以來,戴手套已成為外科無菌技術的常規操作。一般認為,術中手套破損可能會導致感染率上升,增加血源性病原體感染的危險性。近期還有建議術中應戴兩幅手套以降低手套破損導致術者皮膚微生物對傷口污染的潛在危險性。
手套破損或微穿孔率
目前已報道的術中手套破損或微穿孔率不等。Chan等對手套破損的常見原因、部位以及手術人員是否意識到手套破損進行了前瞻性研究,研究共納入了130例連續進行的骨科手術,手術結束後,對所有手套進行了水負載測試(water-loading test)。在測試的1452副手套中,手套破損率為3.58%,大約61.5%的破損在術中沒有被發現。
在破損的手套中,發生於主刀醫生者佔76.9%,其次為第一助手(13.5%)和第二助手(9.6%);手套破損主要發生於非優勢手(non-dominant hand),主要發生部位為食指,其次為拇指;手術器械的剪切力所致手套破損占未意識到的破損的45%;手套破損主要發生於訂皮釘(33%)和使用鋼絲進行內固定(19%)時。
該研究發現,術中手套破損主要由於剪切力而非銳器刺破所致。此外,大部分的手套破損未在術中被發現。由此可見,手套破損增加了術中污染的危險性。其他研究也證實手術時手套破損或微穿孔主要發生於非優勢手,左手食指和拇指最易發生手套破損或微穿孔,手術醫生發生手套破損的概率最高。
雙層手套和單層手套對SSI發生的影響
由於手套破損可增加切口污染的危險性,從而增加SSI,尤其是在進行骨科或牙科等涉及尖銳表面的手術時,因此有越來越多的醫生戴雙層手套。那麼戴雙層手套是否可降低感染的危險性?2006年Tanner等就戴雙層手套是否會降低患者SSI和術者及患者血源性病原體感染的發生進行了meta分析。
他們發現有2項隨機臨床試驗比較了戴雙層手套是否會降低患者SSI,這2項研究均為骨科手術,其中一項研究納入50名受試者,另一項納入71例受試者,這兩項研究均未報道有SSI的發生。
由於這2項研究均未發現有SSI發生,現有數據提示未發現有足夠的證據可表明戴雙層手套和單層手套是否影響SSI的發生,也沒有足夠的證據可確證手套破損與SSI發生率之間的關系。因此需要更多的大型臨床試驗來驗證雙層手套對SSI發生的影響效果。
手術時間與手套微穿孔發生率呈正相關
手術持續時間與手套的微穿孔發生率呈正相關,手術時間越長手套的微穿孔發生率越高。如一項研究顯示戴手套時間小於90min時,微穿孔率為15.4%,佩戴時間為91~150min時微穿孔率為18.1%,而手套佩戴時間長於150min時,微穿孔率升高至23.7%。
有研究發現心臟手術中如手術時間短於3h,手套穿孔率為30%,但手術時間超過5h時,手套穿孔率升至65%,而且在持續時間長的手術中,術後術者手上的細菌培養計數也更高。此外,手術時間也與手套物理性能改變程度有關,研究表明手術時間超過3.5h時,手套易發生不同程度的物理性能改變。
手套物理性能的改變使手套在術中不能有效地貼合手指進行手術操作,易引起手套的破損。因此,建議手術持續時間超過4h時應及時更換手套,降低因物理性能改變所致手套破損的危險性。國外還有人建議手術時間超過90min時,手術醫生、第一助手以及洗手護士應更換手套。
戴手套有用嗎2
開車戴手套的必要性
戴手套開車的都是司機嗎?當然不是,手套的作用其實是非常大的,雖然一般周邊就沒有哪個車主戴手套開車,而且主要只是看到服務行業的司機才會戴手套,他們戴手套一方面確實是形象問題,但手套其實還有防滑的目的,另外還能防止磨出老繭,甚至還有震動病。
戴手套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冬天開車摸著方向盤不會手冷,保暖的作用很明顯。不過大多數時候它都起著防滑的作用,開車的時候手心很容易出汗,這必然會導致方向盤打滑,而戴上手套,手心出汗也不會直接放映在方向盤上,就可以避免打方向盤打滑了。
還有一點很重要,戴手套開車能夠很大程度上防止震動病的發生,沒聽過這個病?沒事,車子在發動時和行駛途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震動吧,這種震動對人體是有害無益的,而且研究表明,長期駕駛機動車的人,機械振動會是神經系統功能下降,還會讓手掌多汗,震動過強還會導致手臂疲勞,握力下降,甚至是痙攣、萎縮,引起骨關節的改變。
所以你說開車帶手套好不好?肯定是好的',但是要選擇正確的手套,比如說女式那種絲質手套、尼龍手套、普通的皮手套,這些都是不行的,真正駕駛用的手套都會在手掌和手指處使用防滑和翻皮或植入細小的顆粒,用來防止打滑,所以選擇一款對的手套也是非常重要的。
戴手套有用嗎3
為什麼足球的守門員都要戴手套?
國際足聯貌似沒有明確規定「守門員必須戴手套」,記得早期的足球比賽,很多門將就沒有戴手套,一直到2004年歐洲杯葡萄牙隊與英格蘭隊的淘汰賽,葡萄牙門將里卡多在點球大戰的階段,就脫掉手套,不但撲出英格蘭隊的點球,而且自己也打進點球,堪稱神奇。
可見,守門員不存在「都要戴手套」的說法。
至於大部分門將都選擇戴手套的原因,不外乎就是以下幾點,冬天怕冷,怕手指關節凍僵,影響撲救時的反應。
再者,戴上手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手滑,增加門將撲救時手部與足球之間的摩擦力,減少脫手的可能。
不然的話,一旦門將手掌出汗,個個都可能變成「黃油手」。
還有一點就是,門將手套,還能緩解對手大力射門的力度,人的手掌比較薄,硬接對手的射門,屬於硬碰硬。而門將手套上有彈性,接到對手大力射門時,可以起到「卸力」的效果,讓門將更好控制住足球。
你看看像C羅,卡洛斯,阿德里亞諾或者巴蒂斯圖塔這些「重炮手」射門時的力度如何?足球飛行的時速那麼高,直接用手指硬接的話,相當於遭受了一場小型車禍!
所以,手套的保護手部功能,也能避免門將手指過度彎曲,減少門將受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