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沒帶手套洗蝦會死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30
B. 怎樣釣黃尾魚
一.釣組。竿長竿短依釣位而定.選0.25~0.30mm強力線作主線,主線下端系結8字環以便隨時更換釣鉤。用6-7號伊勢尼鉤。腦線選0.2大力馬軟線系單鉤(腦線盡量選擇細且牢固的,便於魚吸餌又不至斷線跑魚),腦線長8~10cm。鉛皮墜的重量以魚鉤能迅速沉底為准,輕則沉底太慢常遇小魚半空攔路搶劫,固定鉛皮座的太空豆要拉開30厘米左右,便於鉛墜滑動,以便魚吸餌。浮漂大多使用流線型漂身,長漂腳細長尾的台釣硬尾漂,(筆者多用姜太公6#漂)調漂稍鈍,(因為是通芯墜,實際漂相很靈)漂尾露出水面約5cm,過多不好,因為漂尾露出水面的長度和漂尾的粗細決定風力對漂訊的影響。
二.天氣:持續多日的晴好天氣,最好是溫度持續上升的天氣.有釣友說釣黃尾是苦行業,就是說越熱越好釣.有風比無風好,2-3級風力最好,除西風外任何風向都好釣.大雨前一天不好,但也能釣.雨後漲水厲害一般不好釣,要等水位穩定後2-3天再釣(黃尾太謹慎,不輕易近岸).
三.選釣位。根據黃尾的特性,釣位的選擇應注意以下幾點;1.背風或迎風面最好,側風以不大於4級為佳,無風的死灣不宜垂釣。2.宜選沙底或硬黃泥底,水深2.5-5米左右的地方,不選亂石多的地方做窩。3.底部最好有稍緩的自然前斜度,但不能太陡,太陡不利於窩子留底,太平坦不方便魚就餌,因為黃尾喜歡挨著斜坡游動覓食.4選回水灣或灣子與大水面交界處,不選主航道。5.不選前一天垂釣的老窩,黃尾一般不進老窩子,但是在老窩子旁邊打窩不受到影響。當然,不管在什麼樣地點選釣位,自身安全必須考慮,絕不可冒險。
四.窩底料和釣餌。1:主窩料,釣黃尾的主窩料一般以菜籽餅,麵粉為主,剩飯,碎米,小雞料,。以下是筆者常用的一天用量配方:2公斤菜籽餅,1公斤麵粉,500克剩米飯,200克酒泡米,300克小雞飼料,一瓶麥芽啤酒或150克曲香型白酒。於出釣的前一天晚上拌勻並密封進行12小時以上時間的發酵。施釣時取釣場水拌和至用力捏緊不會散開為宜,也可以在水邊做散化試驗(入水5-8分鍾開始化,20分鍾內全化開)。散開太快增加麵粉,太慢增加菜籽餅。2:輔窩料,一般主窩料下去後一小時左右沒有魚進窩就要下輔窩料,輔窩料在主窩料的基礎上加精,筆者一般加九一八和酒米.霧化要快,以打下去可以形成霧化拄為佳,(也就是形成立體霧化區,以增加誘惑效果)有魚進窩在釣的過程也要看情況下輔窩料,一是留魚一是繼續誘魚進窩.但是正在釣魚時加輔窩料一定要輕,不可驚魚.眾釣友釣黃尾時一色使用蚯蚓.
五.施釣。首先用釣組試出釣位的距離和水深,調漂架竿定位。取主窩料做成鴨蛋大小餌團5-8個,於距離漂點一米左右一字排開投入水中一(因為釣點底部向前傾斜,餌團入水後緩緩向前滾動,直達魚鉤落點處,我們稱為「近投遠釣」)。蚯蚓的裝鉤方法:左手捏住尾部,鉤尖自其尾部1厘米處刺進去穿滿鉤,鉤尖不外露。這樣蚯蚓在水中活動的時間長,誘魚效果好,鉤上的蚯蚓死了要即時更換。黃尾入窩很少發現魚訊,不能單憑水面情況來判斷有沒有魚入窩,如果一開始有小魚鬧鉤後來又慢慢停止且水面沒有冒水泡現象,這表明黃尾大駕光臨。所以我總希望釣位上一開始有小魚鬧鉤!黃尾魚喜群游,施釣時要注意,黃尾就餌的漂訊首先輕點三兩下,接著慢慢勻速下沉,此時迅速抖腕抬竿十有八九中魚。如果輕點幾下浮漂就直接上送,這時也應提竿,但中魚率不高(除非不是黃尾)。釣黃尾魚提竿的動作和其它魚基本相同,但它個體較大,反應強烈(今年中鉤的大都在400G~1200G左右,太小或太大的個體很少釣獲),中鉤後要盡快引魚出窩,用抄網接住在旁邊取魚,避免在釣位後方跑魚。因為黃尾一旦脫鉤便直沖水底正好穿越窩內,同時,排出的腺體逃跑信號帶領窩內魚群集體「越獄」並留下危險信號。此窩再發也就很難了,所以跑魚是釣黃尾的大忌!
萬一跑魚砸了窩,應立即補窩耐心等待再次發窩。黃尾身上的黏液很滑,一般戴手套方便取魚(筆者的一雙手套用剪刀剪除拇指和食指部分,不但取魚方便,裝蚯蚓也不誤事,可以一直保護手。)黃尾發窩後整個垂釣過程要迅速連貫,有時兩三支魚竿此起彼伏,應接不暇,這種狀況稱為「大發窩」。當連續起魚後出現「稍息」現象,取乒乓球大小輔窩料團兩三個送入釣位立即補窩,挽留剩餘的魚群,不必擔心補窩會驚魚。有時補窩後還未來得及洗手又有漂訊,釣友仍戲稱「立時放鹽立時咸」。有釣友用岸邊的紅黃泥就水攪和投入窩內也可以達到補窩效果,有時候一天幾次「大發窩」,技術熟練的釣友一天獲魚百十斤是常事。
C. 釣魚方面:怎樣釣花白鰱
釣花白鰱技巧:
1、時間
低溫時不適合掉花鰱白鰱,最好的溫度是10度以上,但是這個時候花鰱很少。花鰱一般要在水溫到20度的時候才會頻繁出現。所以,當倒春寒一過,大家就可以行動啦。
2、釣具
太軟的不行,但是記得不能過硬。28、37的就不錯。竿記得還得輕點的,因為白鰱花鰱都是大魚,太重了就不方便提竿。竿長5.4米最好,到了溫度最熱的時候也可以用4.5米。長的竿用起來並不是最好的,但是假如你能把握長竿,當然也是可以的的。
3、釣位
釣白鰱和花鰱一般選水深,水面比較平靜的位置。在早春低溫時要選擇向陽面,因為這樣陽光日照充足。立夏後天氣回升,背陽面就也可以了。立夏後選擇背陽面也可以釣到鰱魚。如果有風的話,記得不要面對風。
4、餌料
釣鰱魚地餌料要突出酸, 臭地特點。用發酵地釣鰱魚地酸餌為主料. 配以各種臭味地添加料. 就可製成多種釣鰱魚地餌料。
釣白鰱魚的餌料配製:
(1)方便型白鰱魚釣餌:小雞飼料30%,商品鰱鱅餌料40%,雪花粉20%,粘粉10%將以上原料混合均勻後帶到釣點。使用時按1:0.7的比例加水攪拌均勻即可垂釣。此餌製作簡單攜帶方便、效果明顯。
(2)發酵型白鰱魚釣餌:小雞飼料40%,麥麩20%,玉米面30%,黃豆粉10%將以上原料加水調整至潮濕狀態,密封發酵一周以上即可使用。此餌料對白鰱魚有神奇效果。
5、調漂技巧
掛餌的時候,有些朋友對掛多少把握的不是很好,有的時候多了也有的時候少了,但是假如只出現了一目左右的誤差的話,其實也沒有必要進行換餌的,因為這樣影響不大。因為這樣垂釣的時候會比較清晰比較容易把握,所以我們不需在意。
當然也有不少釣友習慣空鉤調高目,再在棗核之上1目,這種調法當然也是可以的,具體的情況其實也是要根據你釣魚時的具體情況來決定的。
6、釣法
如果經常出現魚漂左右晃動的輕快,先不要抽竿,百分之百錨魚。在這個時候,魚兒在鉤的上方移動,或者是水流波動影響到我們的觀察。當確認好魚層存在後,記得將漂向下拉動十幾厘米再進行釣魚。
總的來說,花白鰱很好釣,只要選好釣具,准備好餌料,找好釣點,然後耐心等待魚上鉤就可以了
D. 請問有哪種手套適合賣魚的時候戴么
有一種橡膠手套,厚的,帶有粗糙表面。
E. 請問河豚魚怎麼殺最安全
把眼睛和內藏都扣了,注意不要弄破了,有毒。最好戴手套操作。
原 料:
日本料理被稱為「用眼睛吃的菜」,意思是特別賞心悅目。我們老闆去日本的河豚魚酒店考察,看中了這一道「用眼睛吃的菜」,回來我們根據老闆的描述反復試制,最後老闆說,口味比較接近他在日本品這道菜的感覺。現在成了我們店的招牌菜。 這道菜中的河豚魚片可以用草魚片代替。
製作過程:
原料:河豚魚片2兩(0.8厘米厚),茼蒿3根(每根只取尖部一指長),茄子切扇形片3片、地瓜切菱形片3片,香菇4個改刀成雪花狀,紅尖椒圈4個。 做法:1、原料沾天婦羅粉備用。2、取適量天婦羅粉加水打成麵糊,稀稠度以剛剛能用蔬菜掛住糊就可以。3、鍋入寬油中火燒至四五成熱,將掛住糊的原料一塊塊下鍋,炸半分鍾至金黃色,用小漏勺一碰感覺比較硬脆時撈出瀝油。
製作竅門:
這道菜採用日本做法,原料不用入味,味道全在蘸汁之中。 蘸汁做法:木魚花350克加水3500克小火熬半小時,成醬油色即成木魚汁。調制時取木魚汁50克,加入白糖5克,味精5克,日本醬油、日本味淋、日本味素各10克,拌勻即可。
菜品特點:
技術關鍵:炸時注意油溫,如果油溫過高10秒就糊了,如果油溫過低原料會沉底。觀察油溫的方法是投入原料,原料未等沉到鍋底即浮起為好。
F. 釣黃顙魚用黑蚯蚓還是紅蚯蚓
釣黃顙魚用黑蚯蚓最好,紅蚯蚓次之,黑蚯蚓農田、菜地潮濕的肥沃土壤都可以找到,大黑粗蚯蚓腥味更重但是又沒有那麼臭,比較適合釣黃顙魚。
黑蚯蚓比紅蚯蚓粗大,肉質的韌性不如紅蚯蚓,不耐水泡,而且適用於大號鉤,但黑蚯蚓的腥味特別濃,黃顙魚、鯰魚、鱉、黃鱔特別喜歡。
黑蚯蚓多用來穿大鉤和串鉤,尤其是串鉤,幾乎全是用黑蚯蚓。還可將黑蚯蚓用火焙乾,研成蚯蚓粉,混入麵粉、豆粉中拌成面團作釣餌。
使用蚯蚓前一定要清除其身上的臟物。縫一個小的網袋,將蚯蚓裝入網袋中用自來水清洗幾遍;瀝去水後裝入蚯蚓盒,再放入些麩粉、茶葉末或鋸末,掛鉤的時候最好是戴好手套。
紅蚯蚓釣魚也是非常好的,紅蚯蚓身條細小,最適宜穿鉤,而且不脫鉤,紅的顏色,穿到鉤上後還能蠕動,自然容易誘魚上鉤。
紅蚯蚓比其他昆蟲有韌性、耐水泡、不爛,體內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氨基酸。
G. 在海邊釣魚要用手套嗎
個人經驗,是不用手套的,因為魚餌一般腥味很重,如果帶手套會把魚餌的腥味溶入手套,到時手會有腥味,最好准備一桶清水隨時可以洗手。
如果怕調上來的東西會有毒,像河豚有刺,螃蟹會夾人,鰻魚會咬人,泥猛(臭肚)的刺有毒,是可以在魚上鉤時戴上手套解構,再脫下來。
H. 捉魚賣魚殺魚要戴那種手套
塑料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