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戴上這副手套玩VR/AR游戲,體驗風雨雷電的快感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打個游戲都要戴上VR頭顯,要麼拿個手柄,要麼戴個手套,追求那種虛擬現實的體驗。
而VR手套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用戶可以擁有冷熱、震動、粗糙等感覺,但也僅限於幾個手指。
② 為什麼現在市面上賣的VR頭盔價格高則近萬元,低則一百都不到這些頭盔的區別是什麼各自有什麼優劣之
從價位的不同可以看出他們的技術含量的不同,有些東西只能是說拿到市場沖數數而已,然而真正有計劃含量的產品都是比較高價位的,例如:PC端的Oculus和HTC vive,這兩個外加電腦配置是達到一萬上的,但是他們的技術含量才算是真正的VR技術,如果是暴風魔鏡一百兩百左右的那些只是皮毛而已。因為他們是不同平台、不同級別的,不能夠做同級比較。就拿最近熱議比較高的HTC vive來說,激光定位追蹤系統,是很有技術可言,其設備帶來的體驗感才有VR真正的感覺。
③ 一套vr設備大概多少錢全套VR設備都有什麼
如需購買VR設備推薦選擇普樂蛙。一套VR設備價格如下:
低配版:VR一體機3000元+電腦配置5000元=8000元。
中配版:PCVR5000元+追蹤器3000元+電腦配置7000元=15000元。
高配版:PCVR10000元+追蹤器3000元+電腦配置7000元=20000元。
全套VR設備有:
VR主機、顯示屏、VR頭盔、手柄、其它與體驗項目相關的硬體設備,加上基本的游戲等軟體。
全身追蹤VR就是追蹤身體運動並將現實世界中的物體融入虛擬世界。一套完整的全身追蹤VR,必須配備有電腦、PCVR、追蹤器以及足夠的場地空間。VR頭盔一般而言4-9平方就比較合理/舒服,HTC的定位技術空間可以玩到擴大10*10=100平方。如果是VR一體機那就沒有空間約束,一般安全范圍是4-9平方,出了安全范圍VR一體機會返回真實環境提醒。【馬上獲取VR整體解決方案】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VR設備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普樂蛙。普樂蛙提供一站式VR科普解決方案,從需求分析、整館規劃、方案設計到運營維護、教育培訓等,提供從需求分析、整館規劃、設計裝修、運營維護、教育培訓等一站式服務。同時,終身24小時全天候服務,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技術培訓、內容更新、軟硬體升級等維護;專業性值得信賴。
④ VR手套能讓人觸碰虛擬世界,以後人類還分得清現實和虛擬嗎
如果不帶這些手套,就是現實世界,但如果帶上的話,就是vR世界,是完全可以分清的
⑤ vr設備多少錢
vr設備價格在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如需購買vr設備推薦選擇普樂蛙。
vr是多種技術的綜合,包括實時三維計算機圖形技術,廣角立體顯示技術,對觀察者頭、眼和手的跟蹤技術,以及觸覺/力覺反饋、立體聲、網路傳輸、語音輸入輸出技術等。在VR系統中,雙目立體視覺起了很大作用。用戶的兩隻眼睛看到的不同圖像分別產生,顯示在不同的顯示器上。有的系統採用單個顯示器,但用戶帶上特殊的眼鏡後,一隻眼睛只能看到奇數幀圖像,另一隻眼睛只能看到偶數幀圖像,奇、偶幀之間的不同也就是視差就產生了立體感。在一個VR系統中,用戶可以看到一個虛擬的杯子。用戶可以設法去抓住它,但是手沒有真正接觸杯子的感覺,並有可能穿過虛擬杯子的表面,解決這一問題的常用裝置是在手套內層安裝一些可以振動的觸點來模擬觸覺。【馬上獲取VR整體解決方案】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vr設備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普樂蛙。普樂蛙選材嚴格,生產用心,每道程序均嚴格執行質量管理體系標准,動感平台均經過質監局質量標准認證,整機均經過型式試驗合格認證,電氣均經過CE認證;同時,原料均由大品牌供應商提供,高品質配件均採用國家標准線材,質量值得選擇。
⑥ 一套Vr設備一般都要多少錢
從vr廠家的價格來比較判斷,幻影星空vr廠家的vr設備有游戲類、安全科普類、vr影院類一般都是幾萬到十幾萬,相類似以下圖一來參考:
暗黑戰場
幻影星空vr暗黑戰場:投資小,坪效高!5平創業,2人同玩! 市場接受度廣,經典射擊體驗,自帶億萬粉絲! 代入感強,感應呼吸燈根據游戲角色生命值呈現不同變化!
主打未來戰爭、喪屍大戰、音樂游戲等題材內容,受眾群體為廣大的射擊游戲愛好者。可聯機作戰,與隊友並肩作戰,生死狙擊!佔地面積小,5㎡創業,2人同玩!投資小,回本快!搭載《西屍》《基因突變》《重返絕境》多款獨家內容,以及《節奏光劍》網紅音樂游戲,可玩度高,黏性強!
⑦ 怎麼有些vr設備那麼貴有些才50
是這樣的,VR目前的設備分成兩種形式。
一種是需要把手機裝進去當做顯示屏才能觀看的,一種是本身就自帶顯示器的。
第一種因為成本低,造價低,加上沉浸感等等整體感受相對於帶頭顯的機子有一定差距,所以價格自然也就低,基本都不會超過200。但是這種的手機盒子觀看全景VR視頻等等是不是有顆粒感以及顆粒感大小取決於你手機的解析度和PPI,目前1080P的手機屬於達標的,但是要真正看到比較好的畫面質量的就需要2K手機屏幕,另外,手機盒子這種很多人玩游戲會有很明顯的眩暈感,目前比較常見的有暴風、靈鏡、小宅等等。
第二種自帶頭部顯示器,就不需要手機了,這種的需要連接PC端,所以如果用這種VR設備玩游戲的話對pc端的配置就要求很高喔,但是如果不玩游戲僅僅是看電影就沒有多大影響,這種機子玩游戲或者看全景視頻一般眩暈感會大大降低。
自帶顯示屏的這個本身帶有的顯示屏幕也有自己的解析度等等,需要詳細看看各種設備的參數,目前國內比較常見的有大朋、偶米、3glasses等等。
另外,設備的原理基本都差不多,如果提問者想玩的話個人建議還是先來一台價位不是很高的玩一玩,覺得有必要再投入的時候再說,另外,VR資源現在除了幾款常見的APP,包括3D播播、橙子VR等等,還有pc端的VR玩家網、971vr等等。
⑧ 好VR不將就,為什麼成功的VR一體機那麼貴
為什麼要用膠片拍攝 為什麼要用膠片拍攝 作者:馬里奧·歐萊齊奧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柯達尚沒有步安然公司之後塵跌入破產的深淵。對此有個非常充足的理由:人們購買膠卷。而人們之所以買膠卷有一個十分充足的理由:因為它管用。 嗨—本期我可不是要對旅遊者嚷嚷數碼相機與膠卷相機的關系。這得由他們自己決定:是漫遊於戈壁沙漠尋找鋰電池更高貴呢,還是忍受機場X光機檢查的折騰。 不,我在努力傳達的意思是拍攝24P。那倒不是我有什麼理由要反對使用24P。其實,我認為它是絕對卓越的。 我的意思是,從二戰前開始,我們就一直通過那討厭的3/2下拉方法在電視中播放24fps的電影(噓!……)。那表明每五場中就有一場是重復的,這意味著要浪費掉20%的磁帶和信息傳輸容量。 但有時又必須如此。比如,卡車有多寬?大約8英尺吧,呃?但街上的車道大約為14英尺,也許還寬點。這額外的間隔並不真地就多餘了,因為天知道兩輛卡車以時速55英里行駛在公路上相鄰的8英尺車道中會出什麼事。不會出事,那就謝天謝地了。 去看日落 咱們將就點說,從大概石器時代直到去年,電視中的24fps影片處境就一樣了。對,是有20%的冗餘,但是,你對它卻幾乎無能為力。即使你能傳送24fps而不是30,它也會像通過公路上的卡車看日落那樣閃爍。 然後出現了數字碼率降低技術,亦稱壓縮,其中有許多方式體現在解壓縮器中包括了幀存儲器。只要你在解壓縮器中有存儲器,誰還會認真操心一幅畫面噴出來多少次?所以你可以在電視電影機里做2/2,並且在機頂盒處插入3/2,而不是在電視電影機里進行3/2下拉。 那實在是個好主意。你得到20%的比特裕量來改善圖像質量,而且處理逐行掃描圖像(所謂的2/2的一種)也要比3/2或者隔行掃描來得容易。 在錄像機中同樣這么做,你會得到20%的多餘容量。把那錄像機插到編輯設備中,你就不必擔心在編輯的過程中搞糟3/2序列了。所有特技都能在逐行掃描的范疇中實現。 只要加速4%即可轉換成25fps視頻。大部分黃金時間的節目和廣告片都已經是用24fps膠片拍攝的。一切都運作良好。生活是美好的。 事件鏈 所以從那一點而言我沒有任何要對24P嚷嚷的東西。我想柯達公司去年甚至為此得了一個艾美獎。柯達在24P上比生產穿孔電影膠片有更出色的表現?也許我不是唯一對此感到吃驚的人,但我又知道什麼呢?無論如何,整個鏈運作良好:拍攝影片,轉錄到24P,在最後可能的一秒鍾插入3/2,結束。 無論如何,這是一端。在另一端,事情也已發生。 John Q. Sony,或其陣容中的某位,認定HDTV看上去與電影確實不同。沒錯!J.Q認定用24P拍攝的視頻看上去比用30I拍攝的更像電影。還是沒錯!因此Sony先生推出了一款24P攝像機。 嗨—那沒什麼值得大驚小怪。Sony過去已經推出了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攝像機。 還記得當有人發現Sony帶擴展的紅外靈敏度的消費攝像機可以「透視」衣服的時候,那一片嘩然(抑或該叫作「擔憂與抗議」?)嗎?那叫做為特定的市場服務—一個「發育期男性與其他偷窺者的市場」。是的,這樣的市場也許不小,(而且它也有助於主導的內衣市場商人們)。 Sony已經賣了一些運行90fps而非30的Super Slo-Mo(超級慢動作)攝像機。我想該公司向醫療市場提供攝像機已經有年頭了。 所以我不是因為24P攝像機的推出而要責難Sony人士。真的,他們本可以用那額外的20%來改善壓縮或增加像素密度,或是干別的事情。如果他們不那麼做,也沒問題。他們只是在提供某些東西,看一看市場將如何處置罷了。 我遺憾地說,這個市場發瘋了,至少是這樣。近來還有出售30I HD影像作品的攝像機租賃處,他們是難得放棄的。同時,24P的東西也在飛出門去(幸虧Sony添上了翅膀)。 問問任何用24P拍攝的人他們為什麼拍24P,你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因為它看上去更像電影。」我說,這是毋庸置疑的;24P看起來的確要比30I更像電影。對此誰會有異議呢? 古老的傳統 你猜是什麼!有些東西看起來比24P更像電影!而且它已經在電視業使用多年了! 「馬里奧,它是什麼?」 它就是電影。沒有什麼東西比電影看起來更像電影。所以,如果拍攝24P的目的是使視頻看上去像影片,這是一個愚鈍的目標。電影已經比24P看上去更像電影了。 據我聽到的,Sidney Lumet—他是100 Centre Street背後的創作人員,希望有些東西看起來像視頻(他想得到一種多新聞的現實邊緣);而有些東西看起來像影片(它終究是電視劇)。好,這我可以買賬。 只要導演有念頭,我們的職責就是努力協助他。大家跟我一起重復:工程師為導演工作。工程師為導演工作。工程師為導演工作。除此之外沒有別的出路。 如果你偶然把攝像機摔了,鏡頭裂了,導演會咆哮,「就是它!我要找的就是它!」要做的正確事情就是說,「很高興我能幫忙。」而不是「你這瘋子!除非我修好被你摔壞的鏡頭,否則我是不打算讓你再拍了!」工程師為導演工作。 自然地,如果一個導演吩咐你把Leader波形監視儀換成泰克的波形監視儀,或者讓你在電源線上裝個頻率監視儀,我會允許你提議向導演的身體中自動鑽入一個錐型的、帶螺紋的扣釘。除非碰巧導演非常懂技術,否則技術性的問題總歸你的部門管。如果它不影響某些東西的外觀或聲音,那就不關導演的事。 這就是為什麼我會把Sidney Lumet的電影/視頻眼光擱置一邊,而就目前狂熱一時的24P拍攝塗鴉本文了。24P看上去並不像電影。電影看上去才像電影。如果某個導演希望獲得電影般的面貌,那他就應該用膠片去拍攝。 世界之外 「可是馬里奧,拍攝視頻可以省下的錢又怎麼說?」 嗬!我聽這話氣就不打一處來! 是的,親愛的,我們總是有個經典的三角關系:經濟、質量與速度。選任意兩個,24P不可能影響這三者間的關系。 「但是馬里奧,你怎麼喬治·盧卡斯以後再也不用膠片拍攝的話呢?」 《星球大戰》?你是在問《星球大戰》嗎?一部《星球大戰》影片的成本是多少?1億美元?其中膠片和洗印成本又是多少? 「可是馬里奧,導演若能夠邊拍邊看素材又怎樣?」 什麼?你不知道在攝影機上裝有取景器已經有許多年了? 不過,有關將24P拍攝與經濟掛鉤最糟糕的事情是它成了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你相信24P會更便宜,那麼你就會確保24P更便宜,我的意思是說更便宜,並非只是不太貴。 阿爾弗烈德·希區考克習慣於用膠片拍電影和電視片。拍電影的成本更高。你不能怪罪洗片和生膠片。 某天,他決定用他的電視攝制組拍電影,並非他喜歡它,只是想看看結果會怎樣。電視攝制組使用了快速而普通的電視布置。 好,在配上了音樂之後,他喜歡上了它。這樣,它就成了Psycho—他最轟動的成功作品之一。其中有一要點,而且如果一個細心的電影攝制組為我去找尋的話,他們也很可能會發現。 我說到哪了?哦,對了,便宜。把24P當作膠片是便宜,但不經濟。 「可是馬里奧,24P攝像機很貴喲!」 有些是貴;但有些不是。Sony的24P攝像機採用1920×1080晶元。松下最熱門的24P攝像機VariCam採用的是1280×720晶元。而且松下正在推出一款新的24P攝錄一體機,它是一種寬高比為4:3、480線的MiniDV攝錄一體機。可它卻是24P的。嗬……!我不知道預計的價格應該是多少,但它若成為我稱之為昂貴的某種東西,我實在會感到吃驚。 「可是,馬里奧,難道VariCam沒有提供慢拍和快拍功能嗎?」 不錯,是有,而且還有更多的功能。如果你需要的是攝像機,它可以完成真正有趣的瞬時效果,真棒!如果你想得到一台看上去是4:3的,比平常用的攝像機有更長拍攝時間的攝像機,那麼甚至連用24P拍攝的新MiniDV攝像機都可以成為合適之物。 正如那些空軍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飛行訓練中使用的廉價的噴氣式戰機一樣,24P MiniDV攝錄一體機很可能是一種培訓攝像師如何拍攝24P的廉價的好方法。它肯定與拍攝60場視頻不同。如果認為我在哄騙你,那你就試試用24P攝像機搖攝。但它不是膠片。 那麼現在,膠片也不是視頻。如果一個實況演出的導演想得到盡可能接近膠片的外觀,我想你有三種選擇:你可以像他們在1936年奧運會中乾的那樣,拍膠片,沖洗出來,通過電視電影機連續放出來。你也可以採用常規手段拍攝,然後在其中一台處理機中過一遍全部素材,這些處理機應該能夠使視頻看上去像膠片。或者你還可以拍攝24P。 在這種情況下,我可以說膠片也許不是最好的辦法。我不知道另兩種方法我會採用哪一種。如果它是一項用22機位轉播的壯觀的體育比賽,我會用處理機的方法,因為我不知道有誰能夠拼湊出22機位24P的轉播車來。 我的一個好友曾給我講過一個有關這些處理機的有趣的故事。故事好像說的是有個導演被要求拍攝30fps的35mm膠片以獲得最好的質量。然後他又被告之將底片直接轉換成視頻以得到最好的結果。 他在看了出來的東西後產生了幻覺:它看上去像是視頻。於是他取出視頻並在其中一台處理機中過了一遍,目的是使之再看上去更像膠片。我的天,用膠片拍攝的東西還不得不進行處理以使之看上去像是用膠片拍的! 別再自尋煩惱了。如果絕對明確地必須看上去像膠片,那就用膠片拍吧。
⑨ 為什麼vr都是幾千,而淘寶上的vr都是幾十塊,到底是什麼黑科技
因為兩者完全屬於不同的VR設備。
幾千塊的VR設備比如HTC VIVE或者Oculus,這一類是屬於頭戴顯示器(頭顯)並且自帶周邊部件,比如動作感測器之類,需要連接在高性能電腦上使用的產品。
而淘寶上幾十塊錢的所謂VR設備,只是一個戴在頭上的殼子,沒有顯示,需要通過你的手機下載一些VR應用軟體,然後插進這些殼子裡面戴著體驗的,算是最初級最簡單的產品。
如果是想真正體驗VR,不要貪圖淘寶上幾十塊錢的便宜貨,那些嚴格意義上來講沒有技術進步,並沒有什麼黑科技,僅僅是帶著VR噱頭的擦邊球而已。
(9)為什麼vr手套那麼貴擴展閱讀:
VR設備通過線纜連接電腦,PCVR代表性的就是SteamVR平台上的那些游戲和應用,簡單說就是全景3D身臨其境的游戲體驗,發展了這些年,還是有一些積淀的,這是當前VR設備最核心的價值體現。
VR游戲要求畫面刷新率達到每秒90幀才能不暈眩,而現在主流的VR屏幕解析度是2000*2000*2隻眼。簡單說就是有個4K屏顯示器(4000*2000),顯卡得保證能跑90幀才行,因此PCVR一般都要求顯卡達到GTX1060以上,RTX2080S也說不上有什麼餘力。
限於移動端顯示晶元的算力,移動端只能玩一些渲染上相對簡單的小型游戲。更要命的是,安卓的VR游戲平台各打各的,全都自立門戶十分混亂,最大的是OC平台,其次是VIVEPORT平台還湊活。
OC平台只支持自家設備,VIVE平台除了HTC的設備倒是還支持一些其他廠商設備,至於剩下的野雞平台就不行了,無論是游戲數量還是質量都較弱,如果還是3Dof一體機,那游戲體驗簡直爛到極致。
⑩ 幾千塊VR和幾百塊VR有什麼區別
1、首先區別主要是體現在硬體的成本巨大差異,同時硬體性能也直接對應到相應級別的內容體驗上。幾百塊的VR的成本低,質量差。而幾千塊的VR質量比較好。
2、幾百塊錢VR只是一個套了放大鏡的盒子,要靠插入手機的方式來實現,觀看效果取決於你的手機屏幕解析度。
3、幾百塊的VR的陀螺儀也用的是手機內置的,和幾千塊的VR設備相比會有一定的延遲,再加上手機的刷新率較低(一般為60hz),也就是在良好情況下都會自帶16.67ms的延遲,如果當前幀沒有完成渲染,延遲甚至會高達33.33ms,高延遲會帶來明顯的眩暈感。
購買VR需要注意:
1,沉浸感
帶上VR設備的第一刻就已經在不自覺的把眼前的這個是結合外部真實世界進行對比,因此沉浸感絕對是購買VR眼鏡考慮的第一因素,。
2,延遲率
刷新率也不是越高越好,刷新率和幀數必須匹配,才能達到一定流暢的VR體驗。舉一個通俗的栗子:看書這件事,可以分解為兩個動作,一個是翻頁,翻得越快幀數越高,傳輸給屏幕的畫面就越多;另一個是書頁呈現在眼睛裡,呈現的越多刷新率就越高。
3,清晰度
看虛擬現實視頻等同於在普通視頻里截取一塊放大到全屏,再通過一隻放大鏡來看,因此需要原片的質量及其優秀才能清晰。如果VR頭盔的鏡片採用了雙面非球面設計,在清晰度上一般會遠高於非球面。當然,製造工藝也會對鏡片穩定性有影響,因此盡量選擇由大的代工廠加工的鏡片。
4,雙距調節
,合格的VR設備,必須要根據用戶的健康進行光學和結構設計。雙距是指瞳距和物距(焦距)。瞳距即是雙眼之間的距離,合理的瞳距能夠避免重影,保證眼鏡的舒適度。物距則是為了拯救不在少數的近視眼、散光用戶。早期的許多VR設備,輕則物距調節,重則兩者皆無。
5,屏幕材質:由上科普可得,一般選擇大廠生產的雙面非球面設計、具有反畸變的OlED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