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文物為什麼戴手套
擴展閱讀
戴手套怎麼滑屏 2025-08-27 12:01:39

文物為什麼戴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9-20 00:37:04

A. 看古書為什麼要戴白手套

怕給書翻壞了,留下手印,汗漬什麼的。
有很多都是善本,全世界僅此一本,當然要小心了。

B. 不同的藏品是不是有不同的保管方法

文物藏品的存放首先要根據質地的不同分類存放,因為不同質地的文物對於存放環境、保護要求也不相同。所以,對於文物藏品的存放一定要嚴格分類存放。

書畫文物的存放和保護

  1. 在文物藏品中,書畫藏品是最為嬌貴的一類,一些名人字畫更是稀世珍寶,假若存放不當,使字畫受到潮濕、光、熱等情況時,會發生霉變、蟲蛀、褪色、發脆到毀壞,所以存放書畫藏品的環境溫度不宜過高,應在30℃以下,但低於0℃也對藏品不利,書畫藏品存放的適宜溫度應在14℃—18℃。

  2. 濕度對書畫的影響也很大,濕度過高會使藏品發生粘連、變色等,過於乾燥會使字畫乾裂或變形,所以字畫適宜的相對濕度在50%—60%。

  3. 對於書畫藏品的存放,最好是用絲織品做一錦囊,放置於木盒內。因為絲織品和木質對於調解溫度、濕度都具有一定的功能,再放置一些用紗布包裹的樟腦球以避免蟲蛀。

  4. 在打開或觀賞書畫藏品時要戴手套和口罩,以減少對藏品的污染。

瓷器的存放和保護

  1. 瓷器的存放應一器一盒,最好是按每件器物定做的盒子,盒子里墊海綿或泡沫,盡量不要把兩件放在一起,即使放在一起也要用海綿或泡沫隔開,以避免碰撞。

  2. 觀賞古玩瓷器時,雙手應保持潔凈乾燥,最好不要戴戒指,以免劃傷釉面,應一手拿器物的上部,一手托底,有耳的器物不能僅提耳,以免折斷或損壞,帶蓋或帶座的器物應先將蓋、座分開再拿,以免在移動時脫落打碎。遇到多人鑒賞時,要一個一個來,待一個欣賞完畢放置在桌上後,下一個再來欣賞,不要兩人傳遞,以防萬一脫手。

  3. 一般瓷器可用濕布擦洗,粉彩和金彩的器物要用干布,以免傷彩。

玉器的存放和保護

  1. 玉器應避免與硬物接觸,以免碰撞,清洗時要用白布,布要干凈、柔軟,必要時可用肥皂水清洗,再用清水沖洗干凈。

  2. 存放玉器的環境要有一定的濕度,以保護玉內的水分,不要在太乾燥的地方存放玉器,要避免陽光直射。

  3. 許多玉器愛好者喜歡把自己鍾愛的玉器藏品常在手中把玩,使玉器溫潤可愛,但這種方法並不科學,因為汗液帶有鹽分、揮發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器長期接觸汗液,會使表層受損,影響色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玉等更忌汗和油脂,奶羊脂白玉若過多地接觸汗液則容易變成淡黃色,不再是白奶羊脂了。所以,把玩玉器雖然已成為大多數人的愛好,但不科學。

C. 博物館里的文物,該怎麼擺才好

引言:博物館里的文物都代表著一段歷史,這些東西能夠保存這么久,都是為了向大家展現當時那個時代的繁榮昌盛,大家再去博物館參觀的時候,博物館里的文物一般都是在玻璃櫥窗內部的,所以很難有人能夠近距離觸摸到文物。工作人員會根據文物的材質來選擇馬百文物的方式,有的文物需要大家用雙手捧拿,輕拿輕放。

三、結束語

這些文物都是無價之寶,都是考古工作人員在各個地方找到的,具有很高的歷史意義,通過這些文物的外觀,大家也可以了解時代的歷史故事會讓大家受益匪淺。

D. 考古就像開盲盒,考古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考古過程中需要注意到的問題比較多,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問題。一些古墓之中都是有設置機關的,這一點我們在那些相關類型的網路小說中也可以看出。雖說網路小說確實描述的有點太駭人了,但是實際的情況其實也相差不多。考古的第一要義就是需要注重自己的人身安全,有許多墓地都是垂直向下的,因此這個高度還是比較高的。如果說不小心摔下去的話,那麼安全就很難再保障好。在考古的時候最需要注重的就是人員安全,考古雖然重要,但是自己的安危是更重要的。考古這件行為在近期比較火,因為三星堆的出土,使得考古的熱度再一次噴薄。

E. 為什麼考古學家清理陪葬品不戴手套

戴手套會降低手的靈敏性,有可能破壞文物,但是搬拿文物的時候要帶手套。

F. 你好 為什麼美術作品布展 要帶白手套

在正規美術館布展 美術作品時都有明確規定的:名貴的畫拿起來的時候都是要戴手套才能拿的,這是美術作品銷售、鑒賞、鑒定最最基本的常識,是因為防止汗漬,油膩,臟東西之類的附著到作品上,以免影響效果。

美術作品布展,首先,根據作品的類型或者風格布置對美術館進行整體的藝術設計包裝,然後可根據情況將館區分成若干不同區域,也可進行不同的風格布置。

接著可將不同作品規劃設計布置到不同的位置區域,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對布展的牆面,或者懸掛,放置作品的工具進行布置,接下來將作品按照規劃開始擺放,然後就是調整修改。

(6)文物為什麼戴手套擴展閱讀:

白手套的其他含義:

1、拍賣師的最高榮譽

拍賣師的最高榮譽拍賣師這一職業的最高榮譽是獲得「白手套」。被授予白手套是拍賣師獲得的最高榮譽,它意味著一場拍賣專場達到100%的成交率,代表著對拍賣師最高度的認可。

在中國,第一位獲得「白手套」的人是,嘉德的首席拍賣師——高德明。目前「白手套」拍賣行佳績是香港蘇富比在近期包括洋酒拍賣創下連續16 場「白手套」,成績斐然。

2、西方傳統象徵

歐洲曾用手套象徵權威和聖潔,所以早年的歐洲騎士,將白手套戴上,表示執行神聖公務;摘下手套拿在手中,表示瀟灑閑暇;把手套扔在對方面前,表示挑戰決斗,被挑戰的騎士拾起手套,宣示應戰。

G. 文玩 為什麼要戴手套盤

首先不是所有文玩都要帶手套盤,比如核桃金剛等,需要用手油手汗盤完的一般不帶手套。戴手套的是怕汗的和需要前期打底的,不如木頭類需要終生手套盤,而鳳眼需要前期打底。

H. 在提取文物時為何要帶手套

手上的體液及汗水會腐蝕文物

I. 考古人員發掘時要不要戴手套

發掘時可以不要,但搬拿時一定要戴手套。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中規定文物採集的 — 般步驟是:
(一)記錄

記錄要隨時進行.這個過程應該貫穿考古現場保護的始終.不僅包括對文物進行所有的操作程序和步驟的文字記錄和照相、錄像等音像資料。還包括每天的工作日記,檔案記錄是出土文物保護修復的第一手資料,記錄和保存好檔案,能為後人進行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提供借鑒和幫助。

(二)采樣

所採集樣品包括環境樣品和文物樣品。環境樣品是指從考古現場環境中的土質,水質,墓室內氣體等獲得的樣品。文物樣品是指從文物上採集的顏色,漆片,紡織品,金屬飾品,糧食顆粒,器物中的殘留物等樣品。對獲得的樣品進行科學的分析檢測,是考古和實驗室保護研究的重要依據。

采樣的基本原則是:

1、所取樣品能夠盡量滿足研究的需要。

2、要明確樣品的層位以及共存的遺物。

3、盡量選擇殘器或破損器物不被注意的部位采樣,不要對器物紋飾和重要部位造成損傷。

4、科學保管樣品,避免外界因素干擾,使之失去科學研究價值。

(三)搬拿

地下文物經過多年的地下埋藏和不斷的土壤腐蝕過程,文物本身發生很多的變化,不再是入藏時那樣的結實,雖然看起來很完好,其實卻很脆弱。所以搬拿時應遵守以下規則:

1 、 必須戴上手套,目的是保護文物不受污染。

2 、拿文物時要小心謹慎,輕而穩。

3 、 小件器物應該雙手捧著,大件器物應該一隻手托底,另一隻手扶持,或者雙手捧著器物的中下部分,不要提它的口沿和耳部。

4 、 紡織品和纖維製品不要折疊,應放在一個托板上搬拿。

(四)提取

「提取」 是指將文物從土裡剝離出來的過程,它是文物出土後的第一次移動,提取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後的保護修復工作,所以,它是考古發掘現場保護技術的重要環節。無論採取何種方法提取文物,首先必須考慮提取是否會對文物造成損害或影響。其次必須了解所提取文物的強度。在一般情況下,最好能採取一些措施,對文物進行必要的補強處理,盡可能地保證文物的安全。此外,整個提取過程要做好記錄工作。

整體提取主要用在非常脆弱或復雜跡象文物的提取,整體提取一般有箱取法、插板法和托網法。使用的插板示意箱取法: 箱取法又稱「套箱法」,是在考古發掘現場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是指在將需要提取的遺存同周圍的土分割開來,然後套上木箱,再將底部掏空,使遺存剝離出來的方法。 圖 3.8 是箱取法的箱體示意圖提取方法可分為背襯法和整體提取法。背襯法主要用於大的片狀的文物提取。例如壁畫的揭取。整體提取主要用在非常脆弱或復雜跡象文物的提取。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是根據1982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田野考古工作符合科學要求的原則所制訂的,並於1984年發布實施。全書共分八章,內容包括:總則,考古調查,考古發掘單位和領隊職責,考古發掘,發掘資料整理,發掘成果刊布,發掘資料管理,附則。另有附錄和表格樣式兩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