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接觸二氯甲烷帶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米色絲絨旗袍配什麼鞋子 2025-09-13 18:51:45
廣州哪裡可以買童裝尾貨 2025-09-13 18:49:22

接觸二氯甲烷帶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8-30 17:55:54

⑴ 手上粘有二氯甲烷怎麼辦

二氯甲烷與水接觸會緩慢分解產生氯化氫,可以用紙巾或者抹布擦乾凈。

二氯甲烷為無色透明液體,有芳香氣味。微溶於水,溶於乙醇和乙醚。是不可燃低沸點溶劑,常用來代替易燃的石油醚、乙醚等。二氯甲烷接觸手的表皮,表皮會輕微發白(可能與脫脂有關),幾滴或者幾毫升濺到手上是沒有問題。有麻醉作用,主要損害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人類接觸的主要途徑是吸入。
接觸二氯甲烷後的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⑵ 接觸二氯乙烷用什麼防護手套

二氯乙烷是一種常用的有機溶劑,具有類似氯仿的氣味。能防二氯乙烷的防護手套屬於防化學品手套,材質包括氯丁橡膠、丁腈等。
防化手套www.dehsm.com/category-115.html使用前應仔細檢查,觀察表面是否有破損,防護手套用後應沖洗干凈、晾乾,保存時避免高溫。

⑶ 酸性二氯甲烷搞到皮膚上怎麼辦

二氯甲烷是一種優良的溶劑,沸點39.8°C,長時間接觸可能會導致經皮膚吸收的中毒,比如帶塑膠手套後二氯甲烷進入手套內。短時間接觸更多的是對皮膚的刺激性作用,如果酸性不是太強的話。實驗室裡面如果二氯甲烷弄到皮膚上,會有蟄痛感,但是問題不大,可以馬上先用丙酮沖洗,再用大量水沖洗。

⑷ 二氯甲烷的危害有哪些有哪些應急處理措施

  • 二氯甲烷的危害

環境危害

該物質對環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積作用。對水生生物應該特別注意。還應注意對大氣的污染。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該品有麻醉作用,主要損害中樞神經和呼吸系統。人類接觸的主要途徑是吸入。已經測得,在室內的生產環境中,當使用二氯甲烷作除漆劑時,有高濃度的二氯甲烷存在。一般人群通過周圍空氣、飲用水和食品的接觸,劑量要低得多。據估計,在二氯甲烷的世界產量中,大約80%被釋放到大氣中去,但是由於該化合物光解的速率很快,使之不可能在大氣中蓄積。其初始降解產物為光氣和一氧化碳,進而再轉變成二氧化碳和鹽酸。當二氯甲烷存在於地表水中時,其大部分將蒸發。有氧存在時,則易於生物降解,因而生物蓄積似乎不大可能。但對其在土壤中的行為尚須測定。

健康危害效應:

急性:1.鼻子及喉嚨的輕微刺激。

2.於500~1000 ppm 1~2小時可能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輕度抑制,如:頭暈、頭昏眼花、惡心、手腳麻木、疲勞,無法集中精神及協調性減低。

3.非常高濃度暴露可能導致喪失意識及死亡。

二氯甲烷防毒面具

皮膚:1.液體會刺激皮膚。

2.如流入手套內、鞋內或緊的衣內可能會嚴重刺激。

眼睛:1.液體及高濃度蒸氣可能造成刺激。

2.液體可能導致角膜的短暫刺激。

食入:1.於動物實驗中,二氯甲烷會被迅速吸收入體內造成中度毒性,症狀如吸入。

慢性:1.吸入:於非常高濃度會造成肝及腎的損傷。亦有報告指出一再暴露於500~3600 ppm會造成腦損傷。

⒉致癌性:三研究指出長期暴露的工人並無癌症增多的跡象,但IARC將其列為疑似致癌物。

  • 應急處理措施

一、泄漏應急處理

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空氣呼吸器。並利用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控坑收容。

廢棄物處置方法:建議用焚燒法處置。廢料同其他燃料混合後焚燒,燃燒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氣。焚燒爐排氣中的氮氧化物通過酸洗滌器除去。

二、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應該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必要時,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

手防護:戴防化學品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工作畢,沐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三、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1.若患者即將喪失意識、已失去意識或痙攣,不可經口餵食任何東西。

2.不可催吐。

3.給患者喝下250毫升的水稀釋胃中物。

4.若患者自發性嘔吐,讓其身體向前傾以減低吸入危險,並反覆給水。

5.若呼吸停止,立即由受訓過的人施以人工呼吸,心跳停止施行心肺復甦術。

6.迅速將患者送至緊急醫療單位。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

最重要症狀及危害效應:非常高濃度暴露可能導致喪失意識、死亡。

對急救人員之防護:當患者吸入和吞下毒性物質時,別直接使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應使用單向給氣式之口袋型面罩和其他醫療器材來執行人工呼吸。應穿著C級防護裝備在安全區實施急救。

滅火方法:霧狀水、砂土、泡沫、二氧化碳。滅火措施 適用滅火劑:化學乾粉、泡沫、二氧化碳、水霧

滅火時可能遭遇之特殊危害:1.超過120度,其蒸氣具可燃性。2.火災中會分解出毒性氣體具危險性。

特殊滅火程序:1.灑水使暴露在火場中的容器冷卻,噴水將外泄物沖離暴露區。

2.如此物質起火或陷於火中時:除非可以制止其流散,否則不要做滅火的工作。若火勢無法控制或容器暴露在火中時,必須疏散方圓 2500 英尺內的區域。

⒊ 用大量的水冷卻容器,直到火被熄滅。(erg2002)

4. 不要直接對溢出的物質沖水,可能會發生濺的現象 (erg2002)

消防人員之特殊防護設備:1.燃燒後毒性產物:燃燒後產物包括有毒氣體和蒸氣 (例如氯化氫、光氣及一氧化碳)。

2.二氯甲烷的蒸氣比空氣重,可飄到相當遠的距離到點火源再燒回來。

⑸ 乳膠手套防二氯嗎

可以起到防護的作用,因為實驗中帶上手套總比不帶更安全一些。但是二氯甲烷滲透性還挺強的,帶了乳膠手套也要避免直接接觸。否則會看到乳膠手套溶脹起來,同時液體也會接觸到手上。

⑹ 我做化學工作,常和有機試劑打交道,甲醇、二氯甲烷 等,請問這種人怎樣保護自己的健康,吃哪些食物好

盡量穿長衣服長褲,不要讓裸露的肌膚接觸到化學葯物。吃的方面象豬血啊青菜啊之類都是比較不錯的。不要喝酒和吸煙。對你們的這種工作的人傷害尤其大啊。

⑺ 聚氯乙烯手套隔二氯甲烷嘛

pvc手套,如果它沒有空洞的話,是可以防一些有機溶劑的

⑻ 經常與鹽酸 二氯甲烷 無水乙醇 氫氧化鈉 各別化學試劑接觸,現在手上的皮膚很枯燥,

鹽酸氫氧化鈉等化學葯品都是帶腐蝕性的,會破壞你的皮膚,使皮膚出現不良反應。諸如乾燥變色等症狀。

主要原因是因為化學葯品讓你的細胞產生不適感,重點有可能是產生不良、變異、甚至是皮膚細胞死亡。所以你的皮膚越來越不好。沒有光澤和活力。

建議您暫時停止工作。如果不行動話,那在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帶防護手套。另外,平時要好好保養您的雙手。建議經常使用溫水泡手。還有就是使用適合您膚質的護手霜等產品。

⑼ 長期使用二氯甲烷,請問帶哪種手套最好

要做好個人防護。毒性低,代謝解毒快,主要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濃度接觸對個別人可能出現肝、腎和胰腺的損害。
毒 性:
丙酮主要是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麻醉作用,高濃度接觸對個別人可能出現肝、腎和胰腺的損害。由於其毒性低,代謝解毒快,生產條件下急性中毒較為少見。急性中毒時可發生嘔吐、氣急、痙攣甚至昏迷。口服後,口唇、咽喉燒灼感,經數小時的潛伏期後可發生口乾、嘔吐、昏睡、酸中度和酮症,甚至暫時性意識障礙。丙酮對人體的長期損害,表現為對眼的刺激症狀如流淚、畏光和角膜上皮浸潤等,還可表現為眩暈、灼熱感,咽喉刺激、咳嗽等。
1、吸入:濃度在500ppm以下無影響,500~1000ppm之間會刺激鼻、喉,1000ppm時可致頭痛並有頭暈出現。2000~10000 ppm時可產生頭暈、醉感、倦睡、惡心和嘔吐,高濃度導致失去知覺、昏迷和死亡。
2、眼睛接觸;濃度在500ppm會產生刺激,1000ppm會有輕度、暫時性刺激。液體會產生中毒刺激。
3、皮膚刺激:液體會有輕度刺激,通過完好的皮膚吸收造成的危險很小。
口服;對喉和胃有刺激作用,服進大量會產生和吸入相同的症狀。
4、皮膚接觸會導致乾燥、紅腫和皸裂,每天3小時吸入濃度為1000ppm的蒸氣,在7~15年會刺激工人鼻腔,使之眩暈、乏力。高濃度蒸氣會影響腎和肝的功能。

消 防:
高度易燃性,有嚴重火災危險,屬於甲類火災危險物質。在室溫下蒸氣與空氣會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用乾粉、抗溶泡沫滅火劑、鹵素滅火劑或二氧化碳來滅火。用水來冷卻暴露於火中的容器,並驅散丙酮蒸氣。

人身防護:
1、吸入:如蒸氣濃度不明或超過暴露極限時,應佩帶合適的呼吸器。
2、皮膚:如果需要,應使用手套、工作服和工作鞋,合適的材料是丁基橡膠。在直接工作的場所應備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沖洗器具。
3、眼睛:戴化學放濺眼鏡,必要時可佩帶面罩。

急 救:
1、吸入:脫離丙酮產生源或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如呼吸停止應進行人工呼吸。
2、眼睛接觸:眼瞼張開,用微溫的緩慢的流水沖洗患眼約10分鍾。
3、皮膚接觸:用微溫的緩慢的流水沖洗患處至少10分鍾。
4、口服:用水充分漱口,不可催吐,給患者飲水約250ml。
5、一切患者都應請醫生治療。

儲藏與運輸:
將丙酮儲藏於密封的容器內,置於陰涼乾燥優良好通風的地方,遠離熱源、火源和有禁忌的物質。所有容器都應放在地面上。160公斤/桶 或槽車

安全與處理:
提供良好的通風設備、防護服裝和呼吸器。移去熱源和火源。應停止或減少泄露。用黃沙或其他吸收物吸收液體。廢料可在被批準的溶劑焚爐中燒掉或在被指定的地方作深埋處理,遵守環境保護法規。

千萬不要弄進眼睛裡。最好在通風的地方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