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面團揉不出膜怎麼補救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作為一個烘焙師非常喜歡跟大家一起交流在學習糕點中遇到的問題,希望大家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首先我們擺出問題:面團不起膜怎麼辦?
我們需要了解,在烘焙中麵包面打成手套膜非常的重要,大部分北海道麵包吐司一類的麵包都是需要將面團揉出膜,就是所謂的手套膜,良好的手套膜延展性非常的好,透明度非常的高,空口邊緣非常的光滑,薄膜韌性也是非常的好,這樣揉好的面團如果後續發酵整形與烘烤沒出問題的話,那麼這個麵包層次非常的好,無論口感還是外形都更加好。
可是無論你做的多熟練偶爾還是會問題,沒有出膜,或是手套膜韌性不夠。其實這在實踐過程中也很正常,況且絕大部分人都是在家裡做的,大部分人沒有用到廚師機或是攪拌機的,那麼從成功率上來說在家做麵包更加的難,而且也是更加的辛苦。對於一個過來人我需要闡明一下,這很正常,畢竟大部分人不是專業的,多多練習就會不斷地進步的。
說到這,那到底有哪些原因是我們沒有將面團揉出膜的呢?
第一, 麵包中如果麵粉選擇不對,那麼這個麵包一開始就錯了。很多人在學習做麵包時如果使用了低筋面或是中筋麵粉,那麼這個麵包就難了。我們需要高筋麵粉,只有高筋麵粉才是我們做麵包的首選,那麼在我們具體實踐中其他麵粉在我們做麵包時是不是就是一無是處了呢?也不是,有時我們也會在和面時加入少量的低筋麵粉,但是這個麵粉時少量的,不能超過總麵粉的15%,合適的處理這個的面團在發酵時會更高一點,當然了如果是新手不建議用。(一般家庭用的大部分都是普通麵粉,這就是中筋麵粉。低筋麵粉就是蛋糕粉,主要用於做蛋糕的)
還有就是中筋麵粉是不是不起膜了呢?不是,中筋麵粉也可以起膜,但是這個膜不是手套膜,膜的韌性不夠,即使發酵了也是不大,烤出來口感也是不好的。
第二, 攪拌的時間不夠,無論是手工還是機械面團和好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是機械也是有20分鍾左右的時間了,更別說手工揉面了。
第三, 如果配料中液態配料過少也是不容易出膜,一般情況下水、牛奶還有雞蛋的佔比要佔到麵粉的60~65%左右,為什麼是左右呢?做烘焙時間久了就知道,不同的麵粉吸水性不同,相對來說質量越好的麵粉吸水率越大,成品越是透軟,口感也是越好。
第四, 黃油沒有加或是加的不夠,或是時機不對。我們知道做麵包加黃油口感最好,當然了,色拉油玉米油等也是可以的。如果加的不多很少,面團顯得乾燥,膜也是不容易出,一般黃油占麵粉的10~20%。還有就是我們知道絕大部分麵包是後油法,就是當面團達到完全階段在加入油,就是面團大約可以拉出厚厚的膜時候,在加入油,這樣打出的面團延展性很好。如果是做丹麥麵包一類的完全階段就行了。
第五, 溫度不對。天熱的時候我們建議用冷水和面,這時酵母用量相對於冬天要減少。而在天氣冷的時候建議用溫水35度和面,這時酵母會醒的快,更好的融入麵粉里。水的溫度選好了非常有益於和面的。
第六, 揉面順序,如果是手工和面,一定要慢慢加水,如果你把材料全家進了,會加大難度,和面更加的難成功。一般情況下雞蛋牛奶與粉類先行混合,水在分次加入,讓麵粉慢慢地吸入麵粉,如果一次性把水加進去,麵粉來不及吸水,整個面團很容易直接塌下。
第七, 手工和面時沒有醒面,適當的醒面有助於和面
第八, 面團在手裡耽誤時間太多也不行,太長時間如果酵母已經開始促進面團不斷發酵了,那麼沒有經驗就就難處理了。
第九, 如果面團失敗了,揉過了或是放棄了,是不是面團就沒用了呢?不是,我們需要補救。將整個面團稱重,拿出面團的四分之一。下面我們需要重新稱重一個新的麵包配方,並將整個四分之一面團混合重新加工。如果精力來不了,那麼我們需要把面團用塑料袋給封好,放在冰箱的冷凍裡面,下次做麵包時當做老面用。
好了,說了這么多,希望看到的人都可以少走彎路。
如有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指教。
㈡ 揉出了手套膜為啥還是像饅頭
揉出了手套膜為啥還是像饅頭是因為烤的時間太久了把水分烤幹了,另一個原因就是你揉出來的是比較粗的手套膜,延展性不夠。
如果自己家普通的麵粉,也就是蒸包子的中筋粉,然後用的普通酵母也發酵也特別好,但是烤出來的就不像非常松軟的,個個蜂窩狀的一層一層的組織結構的麵包。
最後換了一種麵粉換成高筋粉,然後也換了酵母,用了做麵包的專用的酵母粉,之後,做出來的麵包就特別的好,而不像是饅頭味兒的。
麵包的做法
所需食材,高筋麵粉250克,細砂糖50克,酵母夏天3克,冬天4克,奶粉8克,雞蛋1個,酸奶110克,鹽2克,黃油20克,肉鬆、沙拉醬適量。
除黃油外,所有材料按照液體先放的順序酵母放最上面,放入麵包機桶內。按和面程序揉面30分鍾,加入黃油和鹽,繼續和面10分鍾,就能夠得到拉出薄膜狀態。吐司想要達到拉絲的效果,揉面一定要達到手套膜的狀態。
揉好的面團蓋上濕布或者保鮮膜,至兩倍大,發酵時間大約1小時。發酵好的面團取出按壓排氣,鬆弛15分鍾,再擀成面片。擠上沙拉醬,均勻撒上肉鬆。
從左往後將面團捲起,盡量卷緊一點,不然成品的內餡或松垮。把卷好的面團放入吐司盒內。往烤箱內放一碗熱水,再把吐司盒放進烤箱,不需要開火,關上烤箱門,發酵40~50分鍾。
二次發酵完成後,把烤箱內的水和吐司盒取出,180度預熱烤箱10分鍾。烤箱預熱好後,吐司盒蓋上蓋子,放進烤箱內,上下火180度,烤40分鍾。烤好的吐司及時從烤箱取出,晾涼後密封保存。
㈢ 請問為什麼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呢
沒有薄膜的話,那就是不是麵包,是烤饅頭
其實按照物理和化學的解釋來說,出膜是為了讓麵包中黏性最高的部分(就是麵筋的部分)揉出來,具有很強的拉力和黏性。這樣放入的酵母在發酵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才會被包裹在黏性很大的麵包的氣孔中而逐漸長大,體積變到2倍以上。如果不出膜,黏性沒達到,就很難包裹住而二氧化碳,也就體積難以膨脹,就會做出一團死面,就成了饅頭了
只要出筋了,即使不出手套膜也照樣可以做出不錯的麵包,手套膜會效果更好一些罷了
膜好像是叫植物蛋白,主要是為了更有彈力和為了發酵,據說如果再不停的揉,能把面揉成透明的,像膠一樣,而且能拉出很長的絲。
每次也能揉出那種大面積的薄膜,手工揉或者麵包機揉或者二者結合,但是很不結實,總是很容易扯斷的那種,我感覺做出來的麵包不松軟
要把面團多摔打下,薄膜固然重要,有筋度更重要。
只要出筋了,做出來的麵包真不錯,自己做的,材料真實,通常我是用打蛋器揉面,把材料按比例配好,先用筷子拌勻,再用打,低速檔,十分鍾就行了。
手揉的一般20多分鍾,做吐司從來沒有揉到過那種很大片的手套 但是口感還行 主要發酵也是麵包松軟與否的關鍵 只要揉到擴展階段了 不一定要完全擴展也能做出好麵包~ 而且我以前試過5分鍾麵包 不揉但是在發酵的過程中其實也是出筋了的 也能很好的包裹空氣在面團內 做出來的麵包也是松軟的~
㈣ 為什麼麵包面團發酵後就沒有手套膜了
麵包發酵以後沒有手套膜的話,也是沒有關系的牙,只要你一開始揉的時候又瘦好麽?就可以了,揉著成功以後,等它發酵的時候,面的質量會發生變化。這樣也不影響響你考的
㈤ 做吐司時,明明出手套膜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做吐司時,明明出手套膜為什麼還是失敗了?
做吐司其實不難,揉出手套膜也不難,只要記住關鍵的幾點就行不知為什麼,特別喜歡烤吐司,雖然我以前烤吐司經常失敗,但仍擋不住我要繼續烤的熱情,直到成功!所以對於做吐司,新手也有一些常見的誤區,導致不容易成功。
比如說,最常見的是怎麼也揉不出手套膜。其實很簡單,面團的水量要適中,可以讓面團底部始終粘在攪拌棒上,這樣可以使面團的上半身不停的捶打在缸壁,使面團間形成抻扯,這樣可以加速出膜。如果一直沒出膜,說明攪拌面團時間或力度不夠,這個時間可能會有10-20分鍾左右。
另外,可以輔助出膜的重要問題,也就是所用到的高粉了,可以多嘗試幾種不同的高粉來感受,自己覺得哪種高粉容易出膜。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吸水性越強。這款金山日式吐司粉比較吃水,揉出來的面團軟而不粘,很好操作,這個配方因為加了淡奶油可以使麵包的風味更棒,葡萄乾的點綴,讓口感更好,我個人覺得製作出來的吐司很好吃。
做吐司其實不難,揉出手套膜也不難,只要記住關鍵的幾點就行。
喜歡我做的菜,就請點個贊!別忘記收藏,想做美食的時候方便查看!想學習各種家常菜、烘焙,就請關注我!有更新的美食可以及時看到,麻煩大家多多點贊、收藏、轉發,您的轉發是對我最大的鼓勵!也歡迎親在下方留言討論。
㈥ 做麵包要揉出手套膜是怎麼回事
手套膜對於麵包烘焙而言,不但使得烤制的麵包組織更細膩,口感更松軟,也是檢驗烘焙者對面團掌握能力的考驗,所以麵包製作中,烘焙者都會強調要揉出手套膜。
㈦ 麵包面團打好後手套膜拉出來不均勻怎麼回事 有的地方很薄 有的地方厚 不均勻
手工麵包拉出來本身就不均勻,薄厚不勻,這樣的麵包做出來口感很好,吃著放心,屬於真材實料,因為直接用手拉出來的本身就沒有尺寸。可能大小厚薄不一樣!
㈧ 揉不出手套膜的原因是什麼
1、用的低筋麵粉
用高筋麵粉才能揉出膜。麵粉本身就是一個影響面團出膜的重要因素,製作麵包當然最好選擇高筋麵粉(蛋白質含量>13%),而且不同的牌子,筋性也有差別,選購麵粉時需注意,而且麵粉最好買新鮮的,放置太久的麵粉,進行會降低。
2、配料問題
和面沒有添加任何配料。和面時根據配方加入雞蛋或者食鹽,既可以豐富口感,又可以增加麵粉的筋性,讓出膜更容易。
3、含水量和含油量不合適
配方的含水量對出膜有很大的影響,一般只做麵包的面團濕度在60%~70%之間,比較容易出膜,這種狀態下的面團有些粘手,但是面團能拿得起來,如果濕度略微增加,就更容易出膜,但缺點是難以操作,會特別粘手。(因為麵粉吸水性不同,含水量也是一個不確定的因素,所以,在具體和面時,要預留10%的水,視情況增減。)
含油量指的是黃油、淡奶油等的加入,油脂會對面團出膜有影響,按照原來的方子,油量減少或者過多,都會影響出膜。
4、攪拌力度太小
一般,攪拌力度越大,麵筋形成越快,這就是和面需要廚師機的原因,如果是手工揉面,當然也力度更大更容易出膜。
麵粉揉出手套膜一般建議用高筋麵粉。
國標中,麵粉按濕麵筋含量分為:高筋粉、中筋粉、低筋粉,做麵包等烘焙類產品一般用高筋粉,做可頌類產品一般用高筋偏中筋麵粉,純中筋粉或者低筋粉不適合做烘焙類產品。
麵粉的筋度強弱取決於麵粉中-S-H-轉化成 -S-S-鍵的數量,數量越多,麵粉筋力越強,面團彈性越大,延伸性也會相對好。
㈨ 麵包機和面死活揉不出手套膜 是揉的時間太短了么我又怕久了。麵筋被打爛了。我用的麵包粉。
1.麵粉要充分吸水;2.溫度要合適太高和太低都會影響出膜的速度,所以夏天有時候要開著蓋兒揉;3.用一把廚房剪,在每次攪拌短暫停留的時候剪斷面團,據說是為了切斷組織,讓面團更好的出膜。個人用剪刀後至少可以節約一個揉面程序20分鍾。4.後油法更容易出膜。
㈩ 做麵包,怎麼揉都不出膜,怎麼回事呀
做麵包揉出膜第一點是配方比例要正確,第二點是發酵要能成功,第三點是需要添加黃油,正常的做法如下:
准備材料:高筋麵粉250g、 黃油(帶鹽)25g輔料: 酵母3g、水120g、細砂糖35g、食鹽3g 、雞蛋40g。
1、先打入雞蛋40g(兩顆),水120g,糖35g,鹽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