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驢友冬季騎車應該准備的騎行裝備有哪些
首先我們來說說騎行服,冬季氣溫比較低,人體熱量消耗大,在著裝上應首先考慮防風、透氣、保暖這三個原則,防風指的的有限降低外界冷空氣直接接觸身體,造成身體不適,透氣是指人體自然排汗,排熱後,熱氣和水氣不會滯留服裝內,較快排出。保暖,顧名思義,就是保持身體溫度。戶外的服裝其實都是一個三層穿衣的原理,內層速干排汗,中間層保暖,外層防風,根據騎行特點貼身一些就更好了。
一、騎行內衣
這一層要選擇速干排汗材料的衣服,最好比較緊身,這樣速干排汗效果會更好,常見的一般為coolmax材質,也可以用短袖騎行服代替,畢竟材料差不多,透氣性更好。也可以是戶外的T恤,但絕對不要穿純棉的T恤或者棉質的保暖內衣,這種衣服出汗後會帖在身上,讓你感覺非常的不爽,而且很容易感冒,甚至凍傷。否則你會很冷,外套再厚也沒用。
二、抓絨騎行服
這一層最好是選擇保暖比較好的抓絨騎行服,速乾的更好。比如維格米抓絨騎行服就是個不錯的選擇,冬季騎行服選擇保暖透氣防風性好的,效果更好。
三、防風衣
對於騎車來說,其實不用太考慮衣服的防水性能,最重要的是防風透氣,有很多人冬天穿沖鋒衣騎車,其實根據本人的體驗,沖鋒衣是非常不適合騎車的,首先是衣服的透氣效果達不到騎行運動的要求,另外這種寬大的著裝也會增加風阻,造成不必要的熱損耗,對騎行的安全也會帶來不小的隱患。冬季騎車應盡量選擇比較緊身的軟殼或者皮膚風衣。
四 、其他裝備
除了衣服以外,其他部位也是需要特別保護的,我們就從頭開始。
魔術頭巾 應該大家都不陌生,冬季騎車這個應該是必選項,維格米的騎行頭巾還不錯,款式可以定做的。
另外,冬天戴了頭盔騎車是不是有一種頭皮涼颼颼的感覺,可以在裡面墊個維格米的魔術頭巾,還有一種我的獨家方法,就是戴個泳帽,再戴頭盔,經試驗,效果很好,尤其下山的時候,再也不怕風從頭盔孔里吹進去了。
手套:除了頭部,最重要的就是手了,冬天有一雙防風保暖又利索的手套是必須的。不但要抵擋迎面的冷風,還要對車把有良好的操控性,建議不要為了保暖買那種肥大的滑雪手套,非常不利於對車的操控。便宜的可以選擇一些皮製的手套。如果預算比較寬裕,還是來一雙專業的騎行手套比較合適。
眼鏡:的選擇很重要,尤其冬天北方風沙較大,可有效降低風對眼睛的刺激。雪後騎行尤其重要。可有效減少陽光反射對眼睛造成的傷害。
五、其他:
背包:冬天天冷,要帶的東西自然也多,不像夏天揣一瓶水就可以,爬山的時候如果熱了,還需要減衣服,甚至帶點熱水什麼的,都需要有一個背包。
手電筒、尾燈:冬天天黑的比較早,准備個手電筒有備無患
六、總結
冬季騎行畢竟不會象夏天那般輕松,再高級的裝備也不會達到始終讓你渾身處於乾爽的狀態,所以,冬季騎行裝備遵循的原則是:「外擋風透氣,內保暖排汗!」 能減少痛苦,何樂而不為呢?忘了提醒大家:一定要帶好頭盔
B. 戶外手套買什麼牌子好
迪卡儂戶外手套,為雙手禦寒,握持力增強,更加耐用,運動就選迪卡儂!迪卡儂,優質的運動產品,設計新穎,結實耐用,價格適中,性價比很高。
C. 戶外運動戶外登山用什麼手套好
好的戶外手套面料當然首選採用了GORE-TEX防水透氣材料製成,具有防水、透濕功能,能夠始終保持手套表裡的乾爽,夾里抓絨材料也應具有非常好的柔軟性、透氣性和保暖功能並經過抗起球處理,當然面料還應具備非常好的抗撕裂性能。
手套掌部應該全襯防滑耐磨的防滑膠粒革材料或者真皮材料,能增加摩擦力和附著力。手套應該伸縮自如並緊貼手部讓手指運用自如,能增加摩擦力附著力。手指彎曲處採用織物面料,符號人體工程學的手指部彎曲設計,這樣的設計增強了手指的靈活性,同時也具備了透氣功能。
手套腕部應有彈性收緊設計和使用專業防水拉鏈(有拉鏈設計的手套),手套腕口部還應加長設計。這樣既能防止異物和雪粒進入手套,同時也增強手套的防風保暖性能。
戶外手套為了適應戶外活動的特性應該在碗部設計有扣件和掛繩,方便手套的脫、戴,也能夠減少手套遺失的概率。在實際戶外活動中由於太厚的手套不利於驢徒中的行動也不利於色驢操作相機,太薄呢又不能保暖,所以我個人購買使用了一款雙層防水保暖手套,設計就象配了可單穿抓絨的沖鋒衣一樣里層的抓絨手套可取出單獨戴,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和舒適,能夠適應四季和不同環境使用。因為棉纖維乾燥比很低,所以在戶外活動中使用純面手套是不可取的。
另外,手套面料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耐熱性能,以防止驢徒中埋鍋造飯時端取餐具、爐具時不至於會烤焦手套。
D. 本人打算徒步登武功山,登山時用的手套全指的好一點還是半指的好!!!
如果不徒步發雲界到羊獅墓這一段,手套基本沒什麼用,如果怕冷,那半指就好。如果走那一段,請帶好全指的手套,一路拉著樹枝攀爬比較多。
另外,這條線路比較成熟,也相對好走,所以沒什麼必須的裝備,但由於沿路補水點很少,因此請帶好能裝一天水量的大水壺。
其他,就是提醒注意安全,如果天氣不好,霧氣大,容易迷路,必要的話,可以請個向導。
祝旅途愉快!
E. 去爬山要帶什麼
登山時可以攜帶登山運動鞋、戶外沖鋒衣、運動褲、棉質背心、遮陽帽、手套、背包等衣物;
1、登山運動鞋, 鞋子合適與否對一名登山者來說是重要的,要求鞋子在適宜爬山氣溫條件下,輕便、防水、透氣和舒適,保護自己的腳踝不受傷;
2、戶外沖鋒衣,特性為透氣,防風,抗凍,若沒有沖鋒衣,可以根據氣溫選擇薄厚始終的運動衣;
3、運動褲,登山腿部會出汗,一件運動褲可以吸取汗液,讓運動更加舒適;
4、棉質背心,棉質衣服質地柔軟吸汗,在登山時棉質小衫舒服又吸汗;
5、遮陽帽,具有防曬的作用 ;
6、手套,手套保暖,是在上山過程中防止手部劃傷的衣物;
7、背包,可以裝你的食物,衣服,睡袋,帳篷等。
F. 冬季戶外運動戶外旅行都需要帶什麼必備品
防寒裝備
登山衣著必須配合環境的變化,而要考慮的環境因素有四個:高度、風速、濕度、溫度。
人體處在靜止的環境中,熱量散失較少。若有風,則這種流動的空氣能不斷地將熱量由體表移走,此時熱量的散失是相當可觀的。這種因風力所引起的風寒效應,使得體溫在有風的環境中較實際氣溫要來得低。在零度以下溫度,氣溫越低,風寒效應越顯著,而高度每上升幅度一千米,氣溫一般降低6℃。
能加速人體熱量散失的因素除了風之外還有水份,一般衣物在濕透之後,其絕緣保溫效果大約減少39%以上,而水的冷卻能力較之空氣的冷卻能力高23倍,因此假如衣褲濕了,體溫被水份快速冷卻下來,登山者很快便會感到寒冷難耐,此時再加上寒風,尤其是在高山上,便有可能因失溫而造成凍傷的可能性,因此登山者必須考慮到防寒裝備的防風、防水、透氣性的重要性。
1、 貼身衣褲
貼身衣褲的第一層內衣:登山者一般很少穿棉質內衣,因為棉質的內衣雖然透氣性強、舒適,但由於吸水性也強且不易干,所以寒濕的內衣會摩擦皮膚產生不適感。
2、 保溫衣物
保溫衣物一般選擇毛料的長衣長褲或抓毛衣褲。含毛量較高的毛衣毛褲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濕了也仍能保暖。登山時所用的毛衣式樣以簡單保暖為主,所以一般選擇圓領套頭式或高領套頭式。
保溫填充料:羽絨衣褲保暖性強,壓縮性也強,但因**而失去保溫,所以外層的面料應該能防水、防風、透氣。羽絨外套具有不同的隔間方式,單層隔間是最簡易而價廉的縫制方式,不過由於在線縫處其絕緣厚度等於零,故防寒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雙層隔間的方式則顧及衣服全面的絕緣厚度,保溫效果好。觀察羽絨衣褲的質量及隔間方式是選擇羽絨衣褲的要點,因為無法直接觀察羽毛,只能用手去感覺,如果感覺較硬,甚至極為粗硬,則表示羽毛多而羽絨少,質量不好。還可觀察起膨脹厚度,膨脹厚度越厚就表示防寒效果越好,用手掌將蓬鬆的羽絨衣壓扁,看它復原的快慢,也可判斷質量的好壞。選擇羽絨衣時袖口最好是粘貼式的,以便於脫戴手套,也可避免手腕受冷。而拉鏈為雙層的最佳,在寒冷的高山上便於操作。
3、 防風衣褲
防風衣褲的一般材料能防風但防水高的常常透氣性差,反之透氣性好的則防水性差。而大家熟知的GORE-TEX面料不但能防風防水而且透氣性也好,它能夠兼具防水性與透氣性的關鍵在於其每個微孔的直徑只有0.2微米,聚集在材料表面上的液態水會形成分子團,其大小大概是微孔直徑的兩萬倍,因此液態的水份不能通過微孔而使GORE-TEX具有防水性。另一方面,身體蒸發出來的汗液是以氣態的水分子存在,微孔孔徑是蒸汽分子的約700倍,故蒸汽可以輕易透過微孔而蒸發於衣服外,因而使GORE-TEX具有透氣性。而GORE-TEX在使用上大多製成薄膜貼附在各種不同的高透氣性纖維製品上或夾在這種材料當中,然後再作成睡袋、帳篷、風衣褲、外套等登山裝備。而GORE-TEX製品如果被油污等弄臟了,起防水性會減弱,因此定期清洗保持清潔,洗衣時不能**,更不能在洗衣機里清洗,一般直接用刷子(軟的)輕刷局部較臟的地方。
選擇這種面料的防風衣褲時應注意幾點:
(1) 防風衣褲必須夠大,能容納較多件保溫層衣服。
(2) 必須是連帽的且最好有帽檐,頸部有松緊帶。
(3) 兜帽也須夠大,可以在內部再戴帽子。
(4) 長度要超過腰部,最好後面比前面的長一些,而雙重拉鏈可以從上下兩個方向拉開,這樣便於使用安全帶和便於操作,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
(5) 沖鋒褲的側面要有長拉鏈,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選擇吊帶褲,可以遮蓋身體的大部分,能防止冰雪粒在腰間熔化所以保暖性強,但換衣和解手時不太方便。
(6) 沖鋒褲的臀部及膝蓋處最好有附加層,因為在山上修路或休息時這兩部位與冰雪面接觸最多。
4、 帽子
根據研究,頭部的表面積占整個體表面積不到十分之一,然而在15℃時,人體所產生的熱量有三分之一是從頭部散失。在零下15℃時,即有四分之三的熱量經由頭部散失。如果在零下40℃頭部未加保護,全部的熱量從頭部散失。所以頭部的保暖防寒,在越冷的環境越應該要注意。
登山行軍時一般帶有帽檐,還配有護耳及護頸的垂折帽子。在更高海拔及較寒冷的營地帳篷內,睡覺時戴套頭露臉的保暖帽,它可以包住頭、頸部,也可以捲起來,若用睡袋朦住頭部,呼吸困難,睡眠不好。
5、 手套
手指是最難保暖的部位,因為寒冷時身體會減少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血液流量減少,手指的靈活度就減弱,使一般的操作變得困難,所以手套的選擇安全性非常重要。很多登山者手指凍傷的原因與自身的保暖措施和手套的質量有直接關系。
手套分拼指手套和分指手套,登山行軍時在寒冷的情況下先戴一個較薄的分指手套,在戴一個拼指手套。行軍時所戴的分指手套一般是聚酯羊毛料,不僅具有隔離空氣的效果,而且易干。而拼指的防風、防水手套是外保護層,手背部分要防水防風透氣的材料,手掌部分另加有防滑的附加層,這樣使用登山裝備時抓得更牢固更結實,手套口應蓋過沖鋒衣的袖口。
6、 襪子
登山時一般穿兩雙襪子,因為高山鞋幾乎不透氣,腳上的汗水會逐漸聚集,直到有機會脫下高山鞋為止,所以內穿聚酯纖維料的襪子,可以將汗水傳到外層的襪子,使足部保持乾爽,外層可以再穿一雙毛襪。毛襪的功能除了腳部的保暖作用外,還能相對避免登山鞋的磨腳。但是襪子穿多了,導致鞋內過緊,若腳趾不能動會阻礙血液循環,這樣不但沒能保暖,腳趾更容易凍。
登山前把備用衣服一定要帶好,特別是襪子、帽子、手套、貼身衣服等,尤其是手套,有時手指的凍傷可能直接是因為手套的質量所造成。
7、 睡袋
睡袋的保暖原理:睡袋是靠其填充物的蓬鬆,而造成一層不流動的空氣層,利用這靜止的空氣層作成一道防線,來隔開外界的冷空氣與人體所產生的熱氣,減少體熱的散失,而睡袋的絕緣保暖效果,主要取決於其絕緣層的厚度。
睡袋的型式
睡袋的型式有好幾種,但從機能和保暖上考慮「人型」是最優良的睡袋設計方式。這種人型睡袋由上至下逐漸窄小,頭部大概呈半圓形,沿著整個開口邊緣穿有細繩及扣繩器,在寒冷的情況下能收緊而只露出臉部,暖和時也能打開使用。整個開口在睡袋的一側,有長至末端的雙鏈,當氣溫回升或感到悶熱時一般打開睡袋的下面,使腳部通風。為了避免拉鏈卡到布料中,拉練側應設計有止卡布,而且拉鏈後須有管狀隔離層,避免散熱。
絕緣填充的種類
睡袋的保暖度、重量和價格主要依填料的種類和品質而定。填料中羽絨最保暖,而羽絨睡袋厚、暖、易壓縮、不變形、經久耐用。羽絨的缺點是價高且吸水,羽絨**後不蓬鬆,失去絕緣效果,毫無保暖作用。
絕緣填料的縫法
羽絨睡袋有好幾種縫法來固定羽絨,其中斜管狀縫法直接把羽絨的兩層布縫在一起,此法簡單又便宜,但熱氣會從針腳散失,不宜使用於登山。而疊瓦法是將一塊塊合縫如瓦片般交疊縫,蓋住針孔,避免熱氣從針孔散失,須縫二至三層,錯開縫線。
暖和的睡袋可烘乾手套、襪子和鞋墊等小物,但千萬不能穿著大件的濕衣物入睡,這樣在睡袋內沒有流動的熱氣,就不易暖身體。
睡袋的選擇及保養
睡袋一般標有睡袋的適用環境最低溫度指數,也就是以使用該睡袋在所標示的最低溫度環境里仍能感覺舒適為准。但影響睡袋使用溫度的因素很多,故僅供參考,這種指數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要考慮到帳篷的質量及環境的情況等。睡袋務必保持乾燥,平時應風干,不可暴曬,更不得烘乾。凡是羽絨製品,除非實在有必要,盡量避免清洗,所以睡袋的清洗要特別慎重。如果只是局部特別臟,盡量只洗局部就可以了,若平時有使用睡袋內套及睡袋外套的**慣,便只須清洗此二附件,而不必洗睡袋本身了。
8、 高山鞋
高山鞋是由內靴和外靴組成,內靴是由特殊保溫材料組成。各種品牌的高山鞋質量上選購時不太好作比較,這里主要介紹一下選購高山鞋時要注意的幾項問題:
買高山鞋的時候把登山常穿的厚襪子隨身帶好,試穿時把襪子穿上,再把鞋帶系好,可能的話背上背包行走幾分鍾,讓鞋子內部的線條符合你的腳型。
一雙和腳的鞋子應該緊緊地保護著腳跟,腳趾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向前傾時,腳趾不會擠在一塊兒。站在一個向下傾斜的坡度上,最能測知腳趾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穿上厚襪子,再穿上內靴,試著腳趾往前頂,然後在腳跟後面能否**兩個手指頭,若能**大小較合適。
如果鞋太緊,會阻礙血液循環,使雙足變冷,增加凍傷的機會。太緊或太松的鞋都會把腳磨出水皰,所以高山鞋一開始就要試穿好,這種鞋不象皮鞋一樣,穿久了就合腳。高山鞋是否合腳不僅影響行軍的舒適感和速度,而且更影響雙腳的安全,尤其是在高山上。
在登山之前記得要修剪腳趾甲。
登山鞋的保養同樣重要。盡量避免在碎石坡上經常使用,下山後應解去鞋帶,用干布或刷子除去泥土等附著的雜物,使鞋的皮面保持干凈。若太臟應水洗,但不可暴曬,熱度會損傷皮質、縫線、粘膠等。而濕的登山鞋應塞以紙巾吸收水份,待乾燥後,放在陰涼乾燥處。要想使你的高山鞋耐穿而舒適,應該對鞋子要有感情,悉心保養,愛護使用。
9、 雪套
雪套的作用是在登山時防止雪粒等進入高山鞋內從而保持腳部及內靴的乾爽,從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形式來分主要有三種,各種雪套的側面有拉鏈及粘布,雪套頂口有各種松緊帶。
掛式雪套:最常用、易穿戴,但是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不十分牢固。
套式雪套:比較牢固,但不便於穿脫高山鞋。
聯體雪套:直接與高山鞋是聯體的,非常牢固,但不經濟,易報廢。
G. 下雪天,爬山注意什麼
1、穿著上:
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但是最好不要穿過於厚重的大衣和靴子這些,因為毛衣在人體出汗後會吸汗不容易干,容易流失體溫。推薦羽絨背心和保暖內衣等輕便的衣服,否則爬山的時候會很累,另外爬山過程中容易出汗,選擇方便脫穿的衣物。
2、食物上:
下雪天爬山更耗費體力,最好是能帶些高熱量的食物,比如巧克力、餅乾等,另外可以隨身攜帶一杯熱水,盡量不要喝冷的礦泉水,容易著涼感冒。冬天天氣寒冷,多喝熱水有利於我們保持體溫度並快速恢復體力;
3、防滑措施:
雪天路滑,即使路面有人清掃除冰,還是會不可避免的碰到路滑積雪的地方,建議穿防滑的運動鞋或是登山鞋,上山之前可以買個登山拐杖。建議穿底部防滑的登山鞋,同時備雙冰爪。
雖說雪天步道清掃得很及時,但早晚還是容易在台階上形成暗冰,所以切記,盡量避免早晚間行路,容易看不清路況而摔跤,因為不需要踩雪地,所以不需要高綁鞋和雪套;
4、保暖上:
雖然一開始爬山的時候並不會感覺太冷,但是早晚會很凍手凍腳,特別需要早晚戶外看日出日落的話,必須保證足夠衣物,羽絨服、帽子需要的,內衣最好有速乾衣,避免爬山時出汗感冒,最好有雙抓絨手套,拍照時不會凍僵手;
5、注意安全:
下山要特別注意安全,冬天氣溫低泥土凍結變硬,踩上去更滑,所以下山時應該更加小心;對於雪後,冬季爬山注意事項是要帶手杖,因為下雪後很多石逢、溝渠被雪埋起來,如果踩進去的話非常容易造成傷害,所以應當帶根手杖隨時探測前方的路況。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冬季爬山的注意事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