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厭氧手套箱
長沙天創粉末的厭氧手套箱和凈化系統手套我們車間都有,厭氧手套箱比凈化系統手套箱要簡單,凈化系統手套箱可以實時控制其中的水、氧含量,液晶屏控制和顯示,比厭氧手套箱先進很多,不過凈化系統手套箱也可以稱呼為厭氧手套箱的。
B. 怎麼將氣體帶入厭氧手套箱
我說的是通過介面直接充入,主要我不知道是通入之後是用來幹嘛的。至於你說的氦氣氣氛的環境,也是用來保護箱體內部的培養品之類的,只要乙炔不會影響其他的東西就行。而且最主要的是,為何你們老師會認為洗起很麻煩,只要帶入的氧氣不多,影響不大,而且手套箱是可以通過內部微循環就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給凈化下去,達到低氧的氣氛,也不需要洗起,即使洗起也就是耗費一點氣體而已,現在的手套箱都是自動洗起,很簡單吧,嘻嘻。
C. 培養微生物的厭氧箱出現兩個問題,
不知樓主想問什麼?
D. 如果把熱水放進厭氧手套箱抽真空會怎麼樣
水會沸騰。
由於氣壓極低水會迅速蒸發,在蒸發過程總會大量吸熱,所以剩餘的水會結冰。
一杯大約3L的水從開始沸騰到完全結冰整個過程要2個小時左右
氣壓減小 沸點降低 水蒸汽在沸騰過程中帶走大量能量 導致真空容器中的水結成冰!
E. 厭氧培養箱的使用說明
1)按使用要求放置好必要的配件和器具、並向操作室內放入兩個無毒塑料袋。
2)混合氣瓶、氮氣瓶輸入壓力調整,調節減壓閥,使輸入壓力為0.1Mpa
3) 打開設備後配,電源開關後,按控制牌上的總電源鍵,使設備通電。
4)操作室放入1000g鈀粒(密封),由冷凝系統除濕,並放入厭氧指示劑。
5)關緊取樣室內外門,並抽真空校驗。(按控制面牌上真空泵鍵,按一下開,再按一下關)
6)操作室內第一次置換(氮氣置換):
(1)先用橡皮管插入操作室內進氣口,另一個插入塑料袋。
(2)接通氮氣進氣路,打開操作室氮氣控制閥,使兩只塑料袋充足氮氣後,關閉電磁閥,然後扎緊袋口。
(3)把乳膠手套套在觀察板法蘭圈上並扎緊。
(4)把塑料袋內氮氣漸漸的放於操作室內,至全部防除。
7)操作室第二次置換(氮氣置換)重復一次沖氮過程,取樣室先抽真空,並注意隨時按排氣閥關閉排氣。
8)操作室第三次置換(混合氣體置換) (混合氣體配比為H2 1/85% H2 1/10% H2 1/10% CO2/15%)
(1)調換氣路打開操作室混合氣閥進氣,沖氣時取樣室先抽真空,並注意隨時按排氣閥關閉排氣。
(2)混合氣充滿塑料袋後,關閉電磁閥,並打開混合氣限流閥,使混合氣經過穩流器、流量計、調整流量計,流量為每分鍾10毫升左右。
(3)把塑料袋內混合氣漸漸排於操作室內。
(4)通過三次換氣後,操作室內氣體含氧量已處於極為量狀態
9)操作室內打開鈀粒除氧劑,接通除氧催化器電源進行催化除氧,並在厭氧指示條反應區上滴一點潔凈水,1-2小時後,觀察其變色情況,反應部分深藍色變為淺藍為操作室內達到厭氧環境。
10)紫外線滅菌燈,室內進行滅菌處理,滅菌時間自定。 1)檢查取樣室內門並關緊之。
2)打開取樣室外門,將菌種放入取樣室後即關上外們。
3)取樣室充氮置換三次過程,先抽真空度500毫米汞柱(66Kpa)以上停,然後打開取樣室氧氣閥進氣,使指針回復零位,關掉閥。取樣室充氮置換三次過程結束。
4)如選定真空度較低就需要增加置換的次數。
5)取樣室外門開啟、關緊後,再抽低真空度100毫米汞柱(13Kpa)檢驗。
6)厭氧培養箱需要長期連續使用的條件
(1)每天在操作室內放入美蘭指示條觀察,如不能正常就必須重新換氣。
(2)要長期連續輸入微量的混合氣體。使補進的氮氣能和微量的氮結合通過催化吸收,保證了室內厭氧狀態,補入混合氣流量選定為每分鍾10毫升左右。
(3).連續培養運行一天,更換一次除氧劑和乾燥劑。(換下的除氧劑和乾燥劑可放在200℃乾燥箱內,乾燥2-3小時可使其復原)
7)接種棒滅菌器的應用:
(1)隨時用鎳烙電熱絲使電極短路而變赤熱以進行殺菌(接種棒)。
(2)熔蠟處可直接放上試管封蠟口旋轉熔蠟。
8)操作室理的培養箱理的培養箱內的溫度可任意選擇和控制。 1.儀表盡可能地安裝於空氣清靜,溫度變化較小的地方。
2.開機前應全面熟悉和了解各組成配套儀器、儀表的說明書、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
3.培養物放入必須是在操作室內達到絕對厭氧環境後放入。
4.如發生故障(停氣等原因)操作室內仍可保持12小時厭氧狀態。(超過12小時則根據需要把培養物取出另作處理)。
5.經常注意氣路有無漏氣現象。
6.調換氣瓶時,注意要扎緊氣管,避免流入含氧氣體
7.真空泵按要求使用,定期檢查加油。
8.停止使用,關閉總電源鍵,及設備後部的電源開關 現象 原理 處理 1、無電源 1、插頭未插或短線 1、插好插頭 2、熔斷器開路 2、更換同型號熔絲管 3、電源開關壞 3、更換電源開關 2、培養箱不開蓋 1、設定溫度低 1、調整設定溫度 2、探頭壞 2、更探頭 3、操作室、取樣室漏氣 1、密封不好 1、用肥皂水校漏後用704密封 2、年久橡皮圈老化 2、更換橡皮圈 4、氣路不通 1、氣閥壞 1、更換氣閥 2、皮管漏氣或脫落 2、更換專用皮管 3、氣瓶氣用完 3、更換氣體 5、燈不亮 1、起輝器或燈不亮 1、更換起輝器或燈管 2、整流器燒壞 2、更換整流器
F. 厭氧細菌培養要注意什麼
厭氧菌的培養方法
厭氧菌在有氧的情況下不能生長。要培養厭氧菌,必須創造一個無氧的環境。通常用培養基中加入還原劑,或用物理、化學方法去除環境中的游離氧,以降低氧化還原電勢。如皰肉培養基、硫基乙酸鈉培養基,牛心腦浸液培養基等。常用的厭氧培養方法有許多,可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1.厭氧缸法接種好標本的平板或液體培養基試管,可放入厭氧缸內培養,厭氧缸是普通的乾燥缸,用物理化學的方法使缸內造成厭氧環境,從而將厭氧菌培養出來。
2.厭氧袋(Bio-bag)即在塑料袋內造成厭氧環境來培養厭氧菌。塑料袋透明而不透氣,內裝氣體發生管(有硼氫化鈉的碳酸氫鈉固體以及5%檸檬酸安瓿)、美蘭指示劑管、鈀催化劑管、乾燥劑。放入已接種好的平板後,盡量擠出袋內空氣,然後密封袋口。先折斷氣體發生管,後折斷美蘭指示劑管,命名袋內在半小時內造成無氣環境。如不突變表示袋內已達厭氧狀態,可以孵育。
3.厭氧手套箱(Anaerobie glove box)是迄今為止國際上公認的培養厭氧菌最佳儀器之一。它是一個密閉的大型金屬箱,箱的前面有一個有機玻璃做的透明面板,板上裝有兩個手套,可通過手套在箱內進行操作,故名。箱側有一交換室,具有內外二門,內門通箱內先關著。欲放物入箱,先打開外門,放入交換室,關上外門進行抽氣和換氣(H2,CO2,N2)達到厭氧狀態,然後手伸入手套把交換室內門打開,將物品移入箱內,關上內門。箱內保持厭氧狀態,也是利用充氣中的氫在鈀的催化下和箱中錢殘余氧化合成水的原理。該箱可調節溫度,本身是孵箱或孵箱即附在其內,還可放入解剖顯微鏡便於觀察厭氧菌菌落,這種厭氧箱適於作厭氧細菌的大量培養研究,大量培養基可放入作預還原和厭氧性無菌試驗。金屬硬壁型厭氧箱的抽氣、充氣、厭氧環境和溫度等均系自動調節。
4.厭氧盒:原理同厭氧袋,有成品銷售。
5.生物耗氧法:在一密閉的容器內放以生物(多是植物),消耗氧氣,同時產生二氧化碳,供細菌生長用。我沒見過。
6.焦性末食子酸法:在一潔凈的玻片上鋪上紗布或濾紙,均勻撒上焦性末食子酸,然後再混入NaHCO3粉末或NaOH溶液,迅速將已接種細菌的平板倒扣在上面,用融化的白蠟封邊,造成一個封閉空間。焦性末食子酸與鹼反應後耗氧。該法用於厭氧不嚴格的厭氧菌的培養,簡單。如有梭狀芽孢桿菌。
7.皰肉培養基:本身就是一個不需特殊設備的厭氧培養法。皰肉和肉湯裝入大試管,液面封凡士林,造成無氧環境。
G. 無水無氧操作技術的操作方法
對於需要進行稱量、研磨等復雜操作一般在手套箱內進行操作。手套箱一般有兩種:(1)有機玻璃外殼的。(2)不銹鋼外殼的。
有機玻璃外殼的手套箱比較便宜,但是無法進行真空換氣,所以就無法達到低氧分壓、低水分壓的要求。它就只能在一些要求較低的情況下使用。
不銹鋼外殼的手套箱比較貴,由氯丁橡膠手套、抽氣口、進氣口和密封很好的玻璃窗組成。可以進行真空抽換氣,所以能達到高惰性氣體比例,低氧分壓、低水分壓的要求。就能用在一些高標準的反應操作中。
另外,手套箱都比較貴,使用手套箱又對惰性氣體的用量大,一些小型實驗室並不配備手套箱。 對於空氣和水高度敏感的化合物如正丁基鋰的制備和處理,通常用Schlenk技術。
無水無氧操作線也稱史蘭克線(Schlenk Line),是一套惰性氣體的凈化及操作系統。通過這套系統,可以將無水無氧惰性氣體導入反應系統,從而使反應在無水無氧氣氛中順利進行。無水無氧操作線主要由除氧柱、乾燥柱、Na-K合金管、截油管、雙排管、真空計等部分組成。
惰性氣體在一定壓力下由鼓泡器導入安全管經乾燥柱初步除水,再除氧,再除去因除氧而產生的微量水分,繼而通過Na-K合金管以除去殘余的水和氧。如果該體系也不能引入氮氣的話再將氣體通入鋰屑或灼熱的鎂屑,最後經過截油管進入雙排管。
在乾燥柱中,常填充脫水能力強並可再生的乾燥劑,如 5A分子篩;在除氧柱中則選用除氧效果好並能再生的除氧劑,如銀分子篩。經過這樣的脫水除氧系統處理後的惰性氣體,就可以導入到反應系統或其他操作系統。
事前准備:
要對乾燥柱和除氧柱進行活化。
若選用5A分子篩作乾燥劑,則在長為60cm、內徑為3cm的玻璃柱中,裝入5A分子篩。從柱的上端插入量程為 400℃的溫度計,柱外繞上 500 W電熱絲,其外再罩上長為 60 cm、內徑為 6 cm的玻璃套管。柱的下端連三通,分別與真空泵及惰性氣體相接。在 1.33 kPa(10mmHg)、320~350℃的條件下對分子篩柱活化 10 h。然後旋轉三通,導入惰性氣體,停止加熱,自然冷卻至室溫,關上旋塞,並接入系統。
若選用銀分子篩來除氧,則在長為60 cm、內徑為3 cm的玻璃柱內,裝入銀分子篩,柱的上端插入量程為 400℃的溫度計,柱外繞上 300 W的電熱絲,其外再罩上長為 60 cm、內徑為 6cm的外管。活化時,從柱下端側管通入氫氣,尾氣從柱上端側管通至室外。加熱至90~110℃,活化 10 h左右,活化過程中生成的少量水可以通過柱下端的導管放出。當銀分子篩變黑後,停止加熱,繼續通氫氣,自然冷卻至室溫,關上各旋塞,並接入系統。Na-K合金管上端長為50cm、內徑為 2 cm,下端長為 15 cm、內徑為 5 cm。上端側管連三通,並分別與真空泵和惰性氣體相接。先抽真空並用電吹風或煤氣燈烘烤後,自然冷卻至室溫,再充惰性氣體,抽換氣三次。在充惰性氣體條件下,從上口加入切碎的鈉(15 g)和鉀(45 g),並用適量的石蠟油加以覆蓋。然後加熱下端,使鈉、鉀熔融,冷卻後即成鈉-鉀合金。插入已抽換氣的內管,關上旋塞,並接入系統。
將上述柱子處理後串聯起來就可以進行除水除氧操作。
將要求除水除氧的儀器通過帶旋塞的導管,與無水無氧操作線上的雙排管相連以便抽換氣。在該儀器的支口處要接上液封管以便放空。同時保持儀器內惰性氣體為正壓,使空氣不能入內。關閉支口處的液封管,旋轉雙排管的雙斜旋塞使體系與真空管相連。抽真空,用電吹風或煤氣燈烘烤待處理系統各部分,以除去系統內的空氣及內壁附著的潮氣。烘烤完畢,待儀器冷卻後,打開惰性氣體閥,旋轉雙排管上雙斜三通,使待處理系統與惰性氣體管路相通。像這樣重復處理3次,即抽換氣完畢。
注意事項:
(1)如果含氧要求在 2 ml/m3的范圍,在史蘭克操作線上可以不用鈉-鉀合金管。
(2)用 5A分子篩來乾燥惰性氣體(如氬氣),容量大,易再生,水平衡蒸氣壓小於 0.13 Pa。
(3)用銀分子篩除氧容易,容量較大,可再生。一般經銀分子篩除氧處理後的惰性氣體,其含氧量可降至 2 ml/m3以下。
(4)無水無氧操作線中所用膠管宜採用厚壁橡皮管,以防抽換氣時有空氣滲入。
(5)如果在反應過程中要添加葯品或調換儀器,需要開啟反應瓶時,都應在較大的惰性氣流中進行操作。
(6)反應系統若需攪拌,應使用磁力攪拌。若使用機械攪拌器,應加大惰性氣體氣流量。
(7)若要對乙醚、四氫呋喃等用鈉精製的溶劑作嚴格無水無氧處理時,同一雙排管上不可再連接含有鹵代烴的反應體系,因為可發生伍茲反應,劇烈放熱,易爆!
(8)用完後要將真空管用樣品管塞上,保持真空橡皮管內無水。
(9)無水無氧操作線中,鼓泡器內裝有石蠟油和汞。通過鼓泡器,一方面可以方便地觀察體系內惰性氣體氣流的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體系內部壓力或溫度稍微變化產生負壓時,使內部與外部隔絕,防止空氣進入。水銀安全管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反應系統內部壓力太大而導致將瓶塞沖開。它既可以保持系統一定的壓力,又可以在系統壓力過大時,讓惰性氣體從中放空。截油瓶起著捕集鼓泡器中帶出的石蠟油的作用。截油管內裝有活化的分子篩,以吸收惰性氣體流速過快時從鈉-鉀合金管中帶出的少量石蠟油,以免進入反應器。
(10)在常量反應中,如果對於無水無氧條件要求不是很高,只要採用一根除氧柱和兩根乾燥柱就可以了。
(11) 抽真空換氮氣時,要看雙排管上是否連有其它通氮氣的反應體系,如有則需暫時關閉,待真空體系換好氮氣後再將關閉的反應體系的氮氣開通。
(12)弄清楚雙斜三通活塞(對體系進行抽真空和充惰性氣體兩種操作互不影響)的方向對應的氣流走向。如果活塞上沒有用來標志氣流走向,有必要在活塞上貼上有箭頭表示的膠帶
(13)在連接油泵的真空管與雙排管間一般要接上冷肼
(14)如用於抽換氣的物質是很輕的粉塵狀物的話,則需注意在抽氣頭或者是Schlenk管與真空管的連接處塞上一小團棉花,以免粉塵狀物抽入雙排管中。棉花不能塞得太嚴實,這樣不便於將其取出,而塞得太松的話,起不到防止粉塵抽入雙排管的目的。(15)接到泵上抽的物質要保證沒有溶劑殘留,切忌用泵抽溶劑,否則將嚴重影響泵的壓力及使用壽命。
雙排管的清洗:
(1)取下活塞時要標上相應的號,不要搞混,否則再裝好時可能會漏氣。
(2)洗管中的油酯可以用鹼缸泡,再水洗,如果洗不掉可以加上活塞,關閉,向管中加入二氯甲烷,然後超聲。有無機鹽時可以用酸缸洗,或將濃硫酸加入管中泡。
(3)洗核磁管的小刷子可以用來洗細管處,可以將小刷子折成L型來洗靠里的細管
(4)安裝時真空管要用丙酮洗烘乾等處理
(5)安裝活塞時要用橡皮筋固定,防止氣體開太大時彈出,打碎。
H. 厭氧手套箱的工作原理
厭氧工作站是採用鈀催化劑,將密閉箱體內的氧氣與厭氧混合氣體(N2+CO2+H2)中的氫氣催化生成水,從而實現箱內厭氧狀態。
I. 如何正確使用厭氧培養箱
上海琪摩儀器為您解答:
1)按使用要求放置好必要的配件和器具、並向操作室內放入兩個無毒塑料袋。
2)混合氣瓶、氮氣瓶輸入壓力調整,調節減壓閥,使輸入壓力為0.1Mpa
3) 打開設備後配,電源開關後,按控制牌上的總電源鍵,使設備通電。
4)操作室放入1000g鈀粒(密封),由冷凝系統除濕,並放入厭氧指示劑。
5)關緊取樣室內外門,並抽真空校驗。(按控制面牌上真空泵鍵,按一下開,再按一下關)
6)操作室內第一次置換(氮氣置換):
(1)先用橡皮管插入操作室內進氣口,另一個插入塑料袋。
(2)接通氮氣進氣路,打開操作室氮氣控制閥,使兩只塑料袋充足氮氣後,關閉電磁閥,然後扎緊袋口。
(3)把乳膠手套套在觀察板法蘭圈上並扎緊。
(4)把塑料袋內氮氣漸漸的放於操作室內,至全部防除。
7)操作室第二次置換(氮氣置換)重復一次沖氮過程,取樣室先抽真空,並注意隨時按排氣閥關閉排氣。
8)操作室第三次置換(混合氣體置換) (混合氣體配比為H2 1/85% H2 1/10% H2 1/10% CO2/15%)
(1)調換氣路打開操作室混合氣閥進氣,沖氣時取樣室先抽真空,並注意隨時按排氣閥關閉排氣。
(2)混合氣充滿塑料袋後,關閉電磁閥,並打開混合氣限流閥,使混合氣經過穩流器、流量計、調整流量計,流量為每分鍾10毫升左右。
(3)把塑料袋內混合氣漸漸排於操作室內。
(4)通過三次換氣後,操作室內氣體含氧量已處於極為量狀態
9)操作室內打開鈀粒除氧劑,接通除氧催化器電源進行催化除氧,並在厭氧指示條反應區上滴一點潔凈水,1-2小時後,觀察其變色情況,反應部分深藍色變為淺藍為操作室內達到厭氧環境。
10)紫外線滅菌燈,室內進行滅菌處理,滅菌時間自定。
菌種的置入和培養
1)檢查取樣室內門並關緊之。
2)打開取樣室外門,將菌種放入取樣室後即關上外們。
3)取樣室充氮置換三次過程,先抽真空度500毫米汞柱(66Kpa)以上停,然後打開取樣室氧氣閥進氣,使指針回復零位,關掉閥。取樣室充氮置換三次過程結束。
4)如選定真空度較低就需要增加置換的次數。
5)取樣室外門開啟、關緊後,再抽低真空度100毫米汞柱(13Kpa)檢驗。
6)厭氧培養箱需要長期連續使用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