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級防護應穿戴哪些防護用品
二級防護穿戴標准為: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罩/面罩、醫用乳膠手套、防護鞋、工作帽。
二級防護適用於:
1、進入隔離留觀室和專門病區的醫務人員。
2、接觸從病人身上採集的標本、處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過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屍體的工作人員。
3、轉運病人的醫務人員和司機。
(1)脫手套後應立即做什麼擴展閱讀
防護標准制度:
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
2、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
3、一旦接觸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後應當立即洗手。
4、處理所有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剌傷,如: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必須將使用後的銳器放入利器盒內等。
5、醫務人員的工作服、臉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到時,應當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鏡或面罩、穿隔離衣或圍裙。
6、對病人用後的醫療器械、器具應當採取正確的消毒措施,非感染病人用過的器械採用加酶洗滌劑浸泡後清洗。感染病人用過的器械先採取物理或化學方法消毒,然後再常規清洗,最後消毒或滅菌。
7、環境清潔:各科室有日常的清潔標准和衛生處理程序,在徹底清潔基礎上,適當的消毒床單位、設備和環境表面、床欄、門把手、輪椅等。
『貳』 穿脫防護服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穿防護服流程
1、取出防護服,從上往下拉開拉鏈,使衣服鬆散,准備穿上工作。
2、綳住腳尖,雙腿依次伸人防護服中褲腿中。
3、上拉防護服,依次將胳膊伸入防護服衣袖中。
4、彎腰整理褲腳松緊,將褲腿整理到最舒適狀態。
5、選擇正確的口罩和眼部防護,選擇正確的佩戴方法佩戴好。
6、將帽子佩戴好,整理到最佳舒適狀態。
7、將拉鏈從上而下,依次拉上。拉好拉鏈,將防護服整理到最佳狀態。
8、在穿戴好防服之後,可通過以上三個動作(舉雙臂,彎腰,下蹲),檢查防護服是否選擇的合適,並且看是否穿戴方法正確。
二、脫防護服的流程
1、將拉鏈拉開,拉到底。向上提拉帽子,使頭部脫離帽子,脫衣袖。
2、從上向下邊脫邊卷。脫下衣後、將污染面向里卷好放入醫療費物袋內垃圾桶。
三、穿脫注意事項
1、在工作的過程中,要注意化學防護服被化學物質持續污染時,必須在其規定的防護時間內更換。若化學防護服發生破損,應立即更換。
對氣密性防護服或密封性很好的非氣密性防護服,由於處於相對隔離的空間工作,建議遵循兩人伴行的原則,即至少兩人一起共同進入工作區域,以備在萬一發生狀況時可以及時救助。
2、化學防護服面料可以提供數小時的有效防護,但是如果在佩戴空氣呼吸器的時候,工作時間受空氣呼吸器的工作時間決定。要注意空氣呼吸器的有效使用時間,要在氣瓶用完之前提前更換。並且在計算有效工作時間時,應當考慮行走和更換裝備所佔的時間。
3、在脫下防護手套前要盡量避免接觸防護服的外表面,手套脫下後要盡量接觸防護服的內表面,防護服脫下後應當是內表面朝外,將外表面和污染物包裹在裡面,避免污染物接觸到人體和環境。脫下的防護用品要集中處理,避免在此過程中擴大污染。
4、對於氣密性或液密性防護服等穿著比較復雜、笨重的防護服,穿脫防護服都建議有另一個人進行輔助,比如幫助穿著者進行一些防護服手腳的調整和拉拉鏈等比較困難的工作,最後檢查防護服穿上去之後的狀況。在輔助脫下防護服時,由於可能接觸到污染物,助手也要進行適當的防護,以免被污染。
『叄』 戴手套的時候,不記住哪些常識會適得其反
很多人出門時都會全副武裝,特別是外出進行購物、在外面觸碰一些物品時都會選擇佩戴手套。
說實話一般情況下我們普通老百姓佩戴手套意義不大,不要忘記我們現在對於日常消毒的加強和重視。
雖然話是這樣說,但多增加一層防護比沒有要強,所以現在很多人出門都會佩戴手套,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關於手套方面的常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為普通大眾,在防護上無需那麼的嚴格周密,只要是在大的范圍框架內就不會有什麼問題,比如盡量少外出、外出後要洗手等等。而戴手套因人而異就行,普通大眾對於手套的穿戴、消毒等相對沒有醫院那麼嚴格,只要大家懂得相關常識、注意日常一些使用規范就可以了。
最後提醒一下,不管是否選擇穿戴手套,一定切記都要清洗雙手。
『肆』 標准預防的6大措施是什麼
1、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後可能污染時,脫手套後,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洗手。
2、手套:當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損的皮膚黏膜時應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醫務人員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轉移給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預防醫務人員變成傳染微生物時的媒介,即防止醫務人員將從病人或環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傳播。在兩個病人之間一定要更換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護目鏡和口罩:戴口罩及護目鏡也可以減少病人的體液、血液、分泌物等液體的傳染性物質飛濺到醫護人員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離衣:穿隔離衣為防止被傳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滲出物、飛濺的水和大量的傳染性材料污染時才使用。脫去隔離衣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環境。
5、污染的儀器和醫療設備的處理。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於下一個患者時根據需要及時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6、急救場所出現需要復甦時,用簡易氣囊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
7、醫療廢物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嚴格分類,銳器放進銳器盒中處理,防止針刺傷。
(4)脫手套後應立即做什麼擴展閱讀:
一、三大隔離系統
在標准預防的基礎措施上實施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
由於標准預防的基礎預防措施中不能預防經空氣、飛沫、接觸途徑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對一些l臨床具有傳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學意義的耐葯菌感染在待診或確診後需要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二、接觸隔離
接觸傳播是醫院感染主要而常見的傳播途徑,一般包括直接傳播和間接傳播。
預防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葯菌、志賀氏痢疾桿菌、甲型肝炎病毒、輪狀病毒感染以及副流感病毒、嬰兒的腸道病毒感染等。
『伍』 一二三級防護標准
一級防護是針對在醫療機構事業中從事診療的所有醫護人員而言的,需要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穿隔離衣、戴好一次性外科口罩。
在每次接觸病人之後需要使用碘伏消毒液或者其他消毒劑揉搓1~3分鍾,接觸任何體液、分泌物等物質時都要戴好手套。
二級防護是指對傳染病防控採取的防護級別,採集樣本、轉移病人等醫護工作人員,需要穿好醫用防護服、戴好醫用防護口罩、面罩、防護帽等,每次接觸病人後立即清洗和消毒,最好每4個小時更換一次口罩,要注意好呼吸道和粘膜的防護。
三級防護的適用范圍是與傳染病人群密切接觸、負責標本採集、處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醫護工作人員,除了按二級的防護要求之外,還需要加強防護,可將護目鏡、防護口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
(5)脫手套後應立即做什麼擴展閱讀
預防措施
1、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後可能污染時,脫手套後,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洗手。
2、手套:當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損的皮膚黏膜時應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醫務人員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轉移給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預防醫務人員變成傳染微生物時的媒介,即防止醫務人員將從病人或環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傳播。在兩個病人之間一定要更換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護目鏡和口罩:戴口罩及護目鏡也可以減少病人的體液、血液、分泌物等液體的傳染性物質飛濺到醫護人員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離衣:穿隔離衣為防止被傳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滲出物、飛濺的水和大量的傳染性材料污染時才使用。脫去隔離衣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環境。
『陸』 標准預防的措施有哪些
一、標准預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後可能污染時,脫手套後,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劑洗手。
2、手套:當接觸血液、體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損的皮膚黏膜時應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醫務人員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轉移給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預防醫務人員變成傳染微生物時的媒介,即防止醫務人員將從病人或環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傳播。在兩個病人之間一定要更換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面罩、護目鏡和口罩:戴口罩及護目鏡也可以減少病人的體液、血液、分泌物等液體的傳染性物質飛濺到醫護人員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4、隔離衣:穿隔離衣為防止被傳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滲出物、飛濺的水和大量的傳染性材料污染時才使用。脫去隔離衣後應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環境。
5、污染的儀器和醫療設備的處理。可復用的醫療用品和醫療設備,在用於下一個患者時根據需要及時進行消毒或滅菌處理。
6、急救場所出現需要復甦時,用簡易氣囊代替口對口人工呼吸
7、醫療廢物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無害化處理。醫療廢物嚴格分類,銳器放進銳器盒中處理,防止針刺傷。
8、環境、物體表面的消毒滅菌。對醫院環境和物體表面進行定期清潔,遇到污染時隨時消毒。
二、標准預防的基本特點
1、隔離的物質:標准預防隔離的物質不僅包括病人的血液、全部體液,還包括病人的分泌物與排泄物等。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
2、預防的對象:強調雙向防護,既防止疾病從病人傳至醫務人員,又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至病人;
3、隔離的方法:根據疾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包括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微粒隔離。
(6)脫手套後應立即做什麼擴展閱讀:
一、三大隔離系統
在標准預防的基礎措施上實施接觸隔離,空氣隔離和飛沫隔離。
由於標准預防的基礎預防措施中不能預防經空氣、飛沫、接觸途徑傳播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對一些l臨床具有傳染性的疾病或有流行病學意義的耐葯菌感染在待診或確診後需要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採取相應的隔離措施。
二、接觸隔離
接觸傳播是醫院感染主要而常見的傳播途徑,一般包括直接傳播和間接傳播。
預防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而傳播的疾病,如多重耐葯菌、志賀氏痢疾桿菌、甲型肝炎病毒、輪狀病毒感染以及副流感病毒、嬰兒的腸道病毒感染等。
三、接觸隔離的預防措施
1、預防措施除實施標准預防外,具體措施還包括:
2、隔離室;
3、洗手和手套;
4、隔離衣;
5、限制病人離開隔離室。必須轉運病人時,病人及運送人員都要防護,以防傳染和擴散;
6、設備:用過的可重復使用的設備應確保在下一個病人使用之前將其清洗干凈和適當地消毒滅菌。
7、正確處置醫療廢物;
8、使用隔離標識等。
『柒』 消毒供應中心個人防護措施包括哪些
消毒供應中心個人防護措施主要包括:
加強工作人員自身防護教育,防止各類意外事故發生。
在回收、清洗區處理物品時,應穿隔離衣,戴橡膠手套、口罩、帽子如有污染應及時更換,必要時戴防護鏡。脫掉手套後應立即洗手。
皮膚表面一旦染有血液、其他體液、各種消毒液及酶,應當立即徹底清洗。
不慎被利器刺傷,應按銳器傷處理原則處理。
使用壓力蒸汽、乾熱滅菌器時,應具有防止爆炸、燃燒的措施,操作時應戴防護手套,預防燙傷事故發生。
使用低溫滅菌器時,應保持空氣流通,防止環氧乙烷中毒、燃燒、爆炸等意外事故發生;必要時檢測環氧乙烷滅菌區環境中氣體的濃度,防止產生職業傷害。
『捌』 手套脫除的步驟和注意事項
外科手套脫除步驟如下:
1、用戴手套的手捏住另一隻手套污染面(外面)的邊緣脫下:
注意事項:手不要觸及手套外面,翻轉脫下。
『玖』 脫防護裝備的注意事項
1 防護服的穿脫流程及注意事項
一、准備工作
①醫務人員准備:所有防護用品及診療操作所需的用品
②操作前評估:隔離種類、防護服等防護用品有無破損
③評估環境:清潔區、潛在污染區、污染區
二、操作過程
1、穿防護用品
1.准備(清潔區)
⑴洗手
⑵戴帽子
⑶戴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⑷穿工作服
⑸換工作鞋
⑹如皮膚有破損,先戴上一副手套
2.穿防護服(潛在污染區)
⑺進入潛在污染區
⑻選擇大小合適的防護服,先穿下衣
⑼再穿上衣
⑽戴好帽子
⑾拉上拉鏈
3.其他(潛在污染區)
⑿戴防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⒀戴手套
⒁穿鞋套
⒂戴第二層手套進入污染區操作★
2、脫防護用品
1.其他(污染區)
⑴脫手套、手消毒
⑵摘護目鏡或防護面罩:捏住靠近頭部或耳朵的一邊,摘下,棄於醫療廢物容器中
2.脫防護服(污染區)
⑶脫防護服,先將拉鏈拉到底
⑷向上提拉帽子,使帽子脫離頭部
⑸脫袖子
⑹由上向下邊脫邊卷,污染面向里,全部脫下放入醫療廢物容器中
⑺脫鞋套
⑻洗手或手消毒
3.其他(潛在污染區)
⑼進入潛在污染區
⑽洗手或手消毒
⑾脫去工作服
⑿摘醫用防護口罩
⒀摘帽子
⒁洗手或手消毒
⒂進入清潔區
⒃沐浴、更衣後離開清潔區
3、戴口罩的要點
1.先將頭帶每隔2-4厘米處拉松,金屬鼻位向前。
2.一手托著口罩,扣於面部適當部位,另一手將口罩帶戴在合適的部位,下方固定頭帶越過頭頂,固定於兩耳下之頸後位置;上方固定頭帶越過頭頂,使其固定於頭部後上方。
3.雙手指尖沿著鼻樑金屬條,由中間至兩邊,慢慢向內按壓,直至緊貼鼻樑。此過程中,雙手不能接觸面部任何部位。
4.雙手盡量遮蓋口罩並進行正壓及負壓測試。
5.正壓測試:雙手遮著口罩,大力呼氣。如空氣從口罩邊緣溢出,即佩戴不當,須再次調校頭帶及鼻樑金屬條;負壓測試:雙手遮著口罩,大力呼氣。口罩中央會陷下,如有空氣從口罩邊緣進入,即佩戴不當,須再次調校頭帶及鼻樑金屬條。
4、注意事項
1.防護服只限在規定區域內穿脫。
2.脫去的防護用品應放在規定區域。
3.在污染區為患者吸痰、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操作,應戴防護面罩或全面性呼吸防護器。
2 防護服是一次性的嗎
醫用防護服是一次性的。
醫用防護服具有良好的透濕性和阻隔性,能有效抵抗酒精、血液、體液、空氣粉塵微粒、細菌的滲透,使用安全方便,能具有效保護穿著者免受感染威脅,穿用舒適、手感好、抗拉力強、透氣防水、無交叉感染等。
3 防護服能穿多久
在隔離監護病區工作,需要時時刻刻穿防護服,防護服需要每4個小時換一次,由於長時間暴露在隔離病區會導致防護服攜帶病毒,因此在脫防護服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在脫防護服之前,需要先進入一個專門的房間,先用消毒液洗手,再脫防護面罩,每脫一層都要先用六步洗手法洗手,然後再一層一層的脫,從外到內,每脫一次洗手一次,全部脫完後,還需再用流動水洗手三遍以上,隨後洗臉,清洗鼻腔,耳朵和耳後,最後在更衣室洗浴完方可出來,整個過程需要大約50分鍾才能完成。
4 防護服能洗嗎
如果是一次性防護服建議在使用一次以後就扔掉,不要再洗了。因為它設計是只使用一次的。如果去洗。那麼就破壞了它的面料的結構。第二次使用的話也許就起不到防護的作用了。
如果是非一次性防護服也不建議個人清洗,需要拿到專門的機構由專業人員進行清潔消毒等處理工作才行。
『拾』 穿脫防護服的順序及注意事項是什麼
防護用品穿脫流程:
一、穿防護用品:
1、戴工作帽;
2、戴N95口罩;
3、穿防護服;
4、戴防護眼鏡;
5、穿防水鞋套;
6、戴手套,將手防護服袖口外面。
7、在緩沖區進行
二、脫防護用品:
1、摘下防護眼鏡,放入消毒液中;
2、解防護服;
3、摘手套,一次性手套應將裡面朝外,放入醫療廢物袋中;
4、脫掉防護服,將裡面朝外,放入醫療廢物袋中;
5、脫下鞋套,將鞋套裡面朝外,放入醫療廢物袋中;(洗手或消毒手)
6、摘口罩,一手輕扶口罩,另一隻手將口罩摘下,放入醫療廢物袋中,注意雙手不要接觸面部;
7、將手指反掏進工作帽內,將帽子輕輕摘下,裡面朝外,放入醫療廢物袋中;
8、洗手、手消毒。
(10)脫手套後應立即做什麼擴展閱讀:
防護服的穿脫注意事項
(1)穿防護服之前要檢查防護服有無破損。
(2)穿防護服後只限在規定區域內進行操作活動。
(3)穿著防護服時勿使衣袖觸及面部及衣領。
(4)防護服有滲漏或破損應立即更換。
(5)脫防護服時要注意避免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