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靜脈輸液的操作流程
靜脈輸液是護士應具備的最基本的,
1
/9
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放置合理。
根據醫囑取葯,核對葯液瓶簽(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有效期),檢查液體質量(葯液有無沉澱、混濁、變色、絮狀物;瓶體有無裂縫,瓶口有無松動),貼輸液卡。
2
/9
配液:將鋁蓋中心部分打開,常規消毒瓶口,按醫囑再次查對葯名、濃度、劑量、使用方法、患者姓名、床號;抽吸葯液加入所需葯物,瓶口壓瓶貼,再次查對並簽名,無誤後放於治療車上,空安瓿置於盒內。
3
/9
推車至床旁,持執行本對床號、姓名,解釋、詢問需要,囑排便。
持輸液架到床邊調高度60-2000px。
鋪治療巾、扎止血帶、選血管、松止血帶。
4
/9
再次查對葯名、劑量、濃度、時間、用法,檢查質量。打開輸液器,針頭插入液瓶口,關調節夾、掛輸液架上、排氣一次成功,要求液面在莫菲氏滴管的1/3—1/2 處,液面以下皮管內無氣泡、接頭處無液體流出,管道掛滴管處。
5
/9
常規0.5%碘伏棉簽消毒皮膚2 次,直徑8 ㎝,備膠布,在穿刺點上方10-15 ㎝處扎止血帶。
取下輸液管道,再次檢查皮管內有無氣泡,排盡針頭內氣體。
6
/9
囑病人握拳,持針柄與皮膚呈15-30°穿刺,見回血後,將針頭少送少許,松止血帶,松拳、松調節夾,膠布固定,收回治療巾、止血帶。
調節滴數:成人60-80 滴/分,兒童20-30 滴/分,觀察穿刺局部情況,詢問病人感覺。
7
/9
再次查對床號、姓名、葯名、濃度、劑量、時間、用法,整理衣被,交待注意事項。填寫輸液巡迴卡,填寫輸液者姓名於輸液瓶簽上。整理用物歸位、洗手。
8
/9
輸液完畢,啟膠布,反折皮管(或關調節器),快速拔針,壓迫1-2 分鍾至不出血為止,記錄輸液結束時間。
9
/9
整理衣被,詢問病人需要,放下輸液架,提瓶,將輸液架放於妥當位置。
排盡余液,處理輸液器,將輸液器針頭等銳利部分剪下放於銳器盒內,其它部分放於醫用垃圾袋內。洗手。
⑵ 深靜脈置管的護理
深靜脈穿刺留置導管是重症監護中常用的操作技術之一,是危重、大手術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輸液、輸血、血液透析和實施完全胃腸外營養最有效的途徑之一〔1〕。由於其具有保留時間長、操作簡單、輸液種類廣泛、導管彈性好等優點,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但如果置管後護理不當,不但影響置管的繼續使用,而且也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及經濟損失,如何預防置管術後並發症的發生無疑對護理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2〕。現結合病例談一談深靜脈穿刺留置導管的護理體會。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共11例,其中男5例,女6例
2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由於危重患者無行為能力,家屬對深靜脈置管術缺乏了解,較難取得配合。因此,護士必須熱情、主動,耐心細致地進行講解,講解置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消除家屬的緊張和恐懼心理,配合醫護人員完成操作過程。同時說明在穿刺過程中及術後有可能出現的並發症,讓患者及家屬做出選擇。(2)在患者或家屬同意做深靜脈穿刺置管術的基礎上,請他們在《深靜脈穿刺置管術協議書》上簽字,使我們的護理工作做到有據可查,為深靜脈穿刺的必要性、合理性提供依據。(3)用物准備:深靜脈穿刺包1個、1%利多卡因5 ml、肝素稀釋液(濃度為25 u/ml),無菌手套2副,無菌紗布,消毒用碘伏、棉簽等,3 M透明敷貼、肝素帽、5 ml注射器。(4)協助患者按穿刺要求取正確卧位,是保證穿刺成功的重要因素。
3 術中護理
(1)熟悉穿刺置管部位靜脈的解剖和走行方向,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 ,穿刺部位用碘伏消毒,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復多次穿刺,以防醫源性感染的發生。(2)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術中盡量給予關心、體貼及耐心細致地解釋、指導。對個別躁動不安的要約束四肢,必要時可適當地應用小劑量鎮靜劑。(3)置管成功後見回血,證實部位正確後接上肝素帽,方可按輸液導管輸液,導管固定穩妥後,並要標上置管刻度,一般為14~18 cm。
4 術後護理
4.1 固定與消毒 用無菌透明貼膜或用BD無菌貼膜外固定,可有效防止導管移位,扭曲、受壓及脫出,使患者活動感到便利,同時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動作導致管道接頭脫落。注意觀察穿刺點局部皮膚有無紅、腫、熱、痛、滲血及膿性分泌物等炎性反應,穿刺點定時消毒,無菌敷料隔日更換一次,夏季或高熱多汗患者需每日更換,若被污染立即更換,同時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點周圍皮膚,要注意局部保護。
4.2 預防氣栓 空氣栓塞是一種嚴重並發症,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常發生於靜脈壓較低、輸液時液體輸完或導管接頭脫落時。因此,一定要及時更換液體,並仔細檢查輸液系統的各個連接點,進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氣、不易脫落〔3〕。在更換輸液導管時應先關閉靜脈留置管,確保導管各連接完善並無漏氣現象後,再打開導管的阻斷閥。
4.3 導管的護理 對靜脈輸液管道,24 h要更換,觀察液體滴注是否通暢,導管有否扭曲、受壓,連接有無漏液現象,進針部有無皮下水腫、疼痛。對接頭處使用的三通閥或肝素帽,發現松動或脫落,立即去除,嚴格消毒後更換新的三通閥或肝素帽。對接頭處的各項操作如進行輸液、給葯及輸液泵銜接操作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醫源性感染發生。對輸注靜脈高營養液患者,輸液過程中,加強巡視,輸注完畢後,用生理鹽水沖洗管腔或重新更換新的輸液管後,再輸入其他液體。
4.4 監測中心靜脈壓 利用深靜脈置管監測中心靜脈壓時,特 別加強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增強心理的安全感。較長時間監測CVP時,應每24 h用生理鹽水配置的稀肝素液5 ml(30 u)沖洗導管,以保持測壓系統通暢和減少感染發生率。
4.5 深靜脈置管的重要性 深靜脈置管是血透患者的生命線,應該專管專用,透析期間不要用導管輸液、采血,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及血行感染,延長使用時間,血透結束後,先將雙腔導管內血液用生理鹽水每側10 ml快速沖凈,再用肝素鹽水正壓封管,下次在透前將保留的肝素鹽水抽出。
4.6 治療結束決定拔除導管時,先消毒局部皮膚,拔出導管,再消毒局部,用無菌紗布壓迫穿刺點約5 min,防止發生血腫,並覆蓋無菌敷料,以保護局部,防止感染,必要時剪下導管末端送檢。
⑶ 留置針靜脈輸液操作教程是什麼
1、用物帶至患者床旁,對床號、姓名,向患者解釋。
2、將輸液瓶掛於輸液架上,打開導管針外包裝,戴手套。
3、選擇血管。在穿刺點上方10cm處扎壓脈帶,按常規進行局部皮膚消毒,待干。
4、取出導管針,去除針套,轉動針心使針頭斜面向上。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的頭皮針刺入肝素帽內,注意排盡空氣,關閉輸液器開關。
5、針頭與皮膚呈15~30°角穿刺,見回血後,降低角度再將穿刺針推進0.2~0.5cm.穿刺。囑患者握拳,左手綳緊皮膚,右手以拇指和食指夾緊導管針的護翼。右手固定導管針、左手拔出針心0.5~1cm,左手將外套管全部送入靜脈,松壓脈帶,囑患者松拳。
6、抽出針心,用專用敷貼固定導管針,在敷貼上寫上患者姓名、留置日期和時間,然後固定肝素帽,取出壓脈帶。
(3)為患者靜脈輸液帶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靜脈留置針又核心的組成部件包括可以留置在血管內的柔軟的導管/套管,以及不銹鋼的穿刺引導針芯。使用時將導管和針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內,當導管全部進入血管後,回撤出針芯,僅將柔軟的導管留置在血管內從而進行輸液治療。
留置針分為開放式和密閉式,開放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型),密閉式分為普通型和安全型(防針刺傷型)。
⑷ 醫學常用作靜脈穿刺的靜脈有哪些
嬰兒:臍帶部的靜脈注射、頭頸部靜脈的靜脈穿刺注射。
成人:肘正中、腋窩處及手部的靜脈穿刺;右腿的大隱靜脈、小隱靜脈的注射。還有右股靜脈、右頸內靜脈、鎖骨下靜脈。
臨床常用的淺靜脈穿刺主要有:
①體表易見或能摸清的淺靜脈,且應盡量避開關節和靜脈瓣穿刺;
②一次性給葯或抽血檢查,可選擇肘正中靜脈或大隱靜脈;
③靜脈輸液:成人常選用手背靜脈和足背靜脈,嬰幼兒多選用頭皮靜脈和頸外靜脈。
(4)為患者靜脈輸液帶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以股靜脈穿刺為例
1、病人取平卧位其穿刺下肢輕微外展外旋,在腹股溝韌帶中心的內下方1.5~3.0cm,股動脈搏動內側為穿刺點。
2、術者戴好帽子口罩立於病人一側,消毒局部皮膚,戴無菌手套,鋪無菌洞巾。於穿刺點處輕輕壓迫皮膚及股靜脈並稍加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向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的穿刺點刺入,進針方向與穿刺部位的皮膚呈30~45度角、順應血流方向或成垂直方向,邊進針邊抽吸緩緩刺入。
4、當穿刺針進入股靜脈後,即有靜脈血液迴流入注射針管內,再進針2~4nHn即可采血或注射葯物。
⑸ 請問靜脈注射的科學原理與注意事項
靜脈注射應恪守怎樣的技術操作標准?
靜脈搏注射是指自靜脈搏注入葯液的一種注射辦法。適用於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時,需求疾速發作葯效時;做診斷性檢查時,如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前,由靜脈注入葯物;靜脈營養治療時。對不能經靜脈途徑給的葯品禁用靜脈注射。靜脈注射時,因葯物直接注入血液內,故立刻呈現葯理作用;另一方面,由於葯物自身的作用、注入量、壓力、PH值等,可對血管壁及其四周組織產生影響,以至惹起血栓等。因而,靜脈注射慶嚴厲執行技術操作標准。
靜脈注射前應做好如下准備工作:注射盤內另加無菌注射器(依據葯洲量選用),針頭為6.5—7號或頭皮針或留置針與靜脈帽,止血帶,小墊枕,按醫囑備葯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暴露注射部位。對長期靜脈給葯者,為維護血管,應有方案地自遠心端到近端選擇血管停止注射。常用的為四肢淺靜脈(包括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和手背、足背、踝部等處),小兒多採用頭皮殂脈。
靜脈注射的操作程序: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身病人解釋,以獲得協作;排出已抽好薌之注射器內空氣,針頭套上安瓿或以針套維護好;選擇適宜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小枕,在穿刺部位上方約5cm處扎緊止血帶(止血帶末端向上)。用2%碘酸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乙醇脫碘或單獨運用絡合碘消毒皮膚,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自靜脈搏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見回血,證明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再按壓穿刺點處片刻,以遏止部分滲血。安頓病人,清算用物。
在實施靜脈注射時應留意下列問題:
(1)注射時,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避開關節和靜脈瓣且易固定的靜脈。
(2)需長期靜脈給葯者,為了維護靜脈,應有次序地先下而上,由遠心端到近端地選擇血管,停止注射。
(3)依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控制注入葯物的速度,察看注射部分和全身反響,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
(4)對組織有激烈刺激的葯物,應另備帛有生理鹽水的注射器和頭皮針,注射時先做穿刺,並注入少量生理鹽水,證明針頭確在血管內,再取下注射器(針頭不動),互換抽有葯液的注射器停止注射,以避免葯物外溢於組織內而發作壞死,如有刺激性的葯液外滲,應立刻處置,以防形成組織壞死。可用0.25%普魯卡因停止部分封鎖,假如是鹼性葯液外滲,可參加適量維生素C封鎖。
(5)若注葯過程病人訴疼痛或部分隆起,回抽不見回血,標明針頭已滑出血管或穿透血管壁,應立刻拔出針頭,改換部位,另換無菌針頭重新注射。
醫務人員在執行上述操作過程中,違背操作規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直接形成病員死亡、殘疾或組織器官損傷招致功用障礙的,可定為醫療事故。
1、未正確控制順應症或/和忌諱症。
2、違背操作規程,惹起嚴重感染,如因注射器械消毒不徹底惹起菌血症。
3、葯液向血管四周漏出惹起的組織操作,察看不細致,未及時正確地處置。
4、違背操作規程,操作中空氣進入靜脈,呈現空氣栓塞。
5、因注射速度快、注入量大加重循環系統負荷,誘發心力衰竭。
6、葯液誤注入動、靜脈;
7、因注射葯自身的葯理作用而呈現的全身病症(葯物中毒)。
靜脈注射法是將葯液注入靜脈的辦法。
(一)目的
1.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需疾速發作葯效時,可採用靜脈注射法。
2.葯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採取其它注射辦法。
3.作診斷、實驗檢查時,由靜脈注入葯物,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於靜脈營養治療。
(二)部位
常用的有肘窩的貴要靜脈、正中靜脈、頭靜脈,或手背、足背、踝部等處淺靜脈(圖10-14)。
(三)用物
注射盤內無菌注射器(依據葯液量選用),針頭6.2-7號或頭皮針,止血帶,治療巾或一次性紙巾。按醫囑備葯物。
(四)操作辦法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核對,向病人解釋,以獲得協作。
2.用注射器汲取葯液,排盡空氣,套上安瓿。
3.選擇適宜靜脈,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扎緊止血帶,用2%碘酊消毒皮膚,待干後以70%酒精脫碘,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以左手拇指綳緊靜脈下端皮膚,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針頭斜面向上,針頭和皮膚呈20度角,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圖10-15),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證明針頭已入靜脈,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松開止血帶,囑病人松拳,固定針頭,遲緩注入葯液(圖10-16)。
6.在注射過程中,若部分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應拔出針頭改換部位,重新注射。
7.注射畢,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疾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清算用物。
8.留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如需長期靜脈給葯者,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停止注射。
(2)依據病情及葯物性質,控制注入葯液的速度,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察看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激烈刺激的葯物,注射前應先作穿刺,注入少量等滲鹽水,證明針頭確在血管內,再推注葯物,以防葯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作壞死。
9.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緣由(圖10-17)。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一半在血管外,回血斷斷續續,注葯時溢出至皮下,皮膚隆起,病人部分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見有回血,但推葯不暢,局部葯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穿透對側血管壁,葯物注入深部組織,有痛感,沒有回血,如只推注少量葯液,部分不一定隆起。
五、股靜脈注射法
(一)目的 常用於急救時作加壓輸液、輸血或採集血標本。
(二)部位 股三角區,在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之間劃一聯線的中點為股動脈,股動脈內側0.5cm為股靜脈
(三)用物 注射盤內10ml或20ml無菌枯燥注射器、紗布、試管。
(四)操作辦法
1.病人平卧,下肢伸直略外展,部分常規消毒,待干。
2.術者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然後於股三角區捫股動脈搏動,或找髂前上棘和恥骨結節聯線中點的辦法作股動脈定位,再消毒穿刺點及術者手指,並用左手手指加以固定。
3.右手持注射器,針頭和皮膚呈90度或45度角,在股動脈內側0.5cm處刺入,見抽出暗紅色血提示已達股靜脈,固定針頭,依據需求採取血標本或注射葯物。
4.抽血或注射畢,部分用無菌紗布加壓止血3-5分鍾,確認無出血,方可分開。清算用物。
(五)留意事項
(1)嚴厲執行無菌操作規程,避免感染。
(2)抽出為鮮紅色血液,即提示穿入股動脈,應立刻拔出針頭,緊壓穿刺處5-10分鍾,直至無出血為至。
六、動脈穿刺注射法
(一)目的 作血液氣體剖析;重度休克,須經動脈輸入血液以增加有效血容量;實施某些特殊檢查(如腦血管造影);實施某些治療(注射抗癌葯物)。
(二)部位 採集血標本常用橈動脈與股動脈。橈動脈穿刺點位於前臂掌側腕關節上2cm、動脈搏動明顯處。股動脈穿刺點見前面。
(三)用物 注射盤內加無菌的5ml或10ml枯燥注射器,7號針頭及標本容器,手套。若作治療、檢查,另備葯液。
(四)操作辦法 充沛暴露穿刺部位,常規消毒,范圍要普遍,術者立於穿刺側,戴手套或用2%碘酊與70%乙醇消毒左手食指和中指,以固定欲穿刺的動脈,右手持注射器,在兩指間垂直或與動脈走向呈40度刺入動脈,見有鮮紅色回血,右手固定穿刺針的方向及深度,左手以最快的速度注射葯液或采血。操作終了,疾速拔出針頭,部分加壓止血5-10分鍾。
(五)留意事項
1.嚴厲執行無菌技術,以防感染。
2.有出血傾向者,慎重應用。
溫習考慮題
1.請敘說注射准繩有哪些?
2.注射分哪幾種?試述常用的注射部位和操作辦法?
3.試述皮下和肌內注射在操作上有何不同?
4.為什麼皮下、肌內、靜脈注射前需排盡空氣及抽回血?
犬的靜脈注射法
靜脈注射所產生的葯效作用最快,劑量較大且有刺激性的葯液(如氯化鈣、高滲葡萄糖液、高滲鹽水等)應靜脈注射。
靜脈注射的部位,可選擇頸部靜脈(頸溝內,頸部上1/3與中1/3接壤處,此處靜脈淺在,易於尋覓),腕關節以上的內側或腕關節以下掌中部內側的靜脈,或跗關節外側、跗關節上方的靜脈、股內側的靜脈等。注射時,用膠管結扎注射部位靜脈的向心端,使靜脈血管怒漲,部分剪毛消毒後,將針頭沿靜脈縱軸平行刺入靜脈內,若刺入正確到位,馬上可見到血液迴流。此時松開扎緊的膠管,將針頭順血管腔再刺入一些,然後固定針頭,使葯液緩緩滴入(每分鍾20-25滴)。注射終了後,須用酒精棉球按壓注射處,然後拔出針頭,部分消毒,以免血液順針孔流入皮下方式血腫。靜脈注射時必需留意以下幾點:
第一,注射器必需配套,各部件銜接緊密,注射器及針頭必需暢通無堵,嚴厲消毒。
第二,要認真核對注射葯物的稱號、用處、劑量和能否過時。同時注射兩種以上葯物時,應留意有無配伍忌諱。
第三,注射前在排盡輸液膠管內的氣泡,注射時要避免葯液漏於血管外。注射過程中要留意心臟的擔負,避免因注射過快而惹起爭性心力衰竭。
第四,有刺激性的葯物漏入皮下時,普通能夠向四周組織注入生理鹽水或蒸餾水,以便稀釋後易被吸收。漏出葯物是氯化鈣時,可注入適量10%的滅菌硫酸鈉液,並在腫脹部分熱敷,促進消散吸收。
⑹ 靜脈留置針操作流程
洗手、准備用物、選擇血管、消毒、穿刺、送管、固定、沖管、封管、護理。
⑺ 靜脈輸液的法規
http://xlzx.gxtcmu.e.cn/wood/hlly/wenzhang/wood_6_0129.htm
靜脈輸液法
靜脈輸液是一種經靜脈輸入大量無菌溶液或葯物的治療方法。靜脈輸液是利用液體靜壓的物理原理,將液體輸入體內。輸液瓶是一個入口和大氣相通,下連橡膠管的玻璃瓶。瓶內液體受大氣壓力的作用,使液體流入橡膠管形成水柱,當水柱壓力大於靜脈壓時,瓶內的液體即順暢地流入靜脈。
一、目的
1.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維持血壓,常用於治療燒傷、出血、休克等。
2.補充水和電解質,以調節或維持酸鹼平衡,常用於各種原因的脫水、禁食、大手術後。
3.輸入葯物,達至解毒、控制感染、利尿和治療疾病的目的。常用於中毒、各種感染等。
4.補充營養,維持熱量,促進組織修復,獲得正氮平衡。常用於慢性消耗性疾病、禁食等。
5.輸入脫水劑,提高血液的滲透壓,以達到預防或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改善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目的,同時借高滲作用,達到利尿消腫的作用。
二、常用溶液
根據病情選用以下溶液:
1.供給水分和熱量,用5%-10%葡萄糖溶液。
2.供給電解質,用0.9%氯化鈉,5%葡萄糖氯化鈉,復方氯化鈉等溶液。
3.調節酸鹼平衡,用5%碳酸氫鈉,11.2% 乳酸鈉溶液等。
4.增加血漿滲透壓,增加血容量,用各種右旋糖酐注射液、羥乙基澱粉(706)、氧化聚明膠和聚乙烯吡咯酮(PVP)等代血漿。
5.利尿脫水,用甘露醇、山梨醇、高濃度葡萄糖注射液等。
6.其他。用於特定治療目的,如濃縮白蛋白注射液,可維持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水腫;水解蛋白注射液,用以補充蛋白質;還有一種營養液可由靜脈輸入,能供給病人熱量,維持其正氮平衡,並供給各種維生素、礦物質的液體,多用於不能進食的重症病人。
三、用物
(一)無菌物品無菌輸液器有密閉式和開放式兩種,可根據病情及輸入溶液性質選擇應用。
1.密閉式輸液器輸液橡膠管(或一次性輸液器)一套,滅菌後供密閉式輸液用,內有一條通氣管連接粗徑針頭(插入護針套內),輸液管一條包括粗徑針頭→短橡膠管→茂菲氏滴管→長橡膠管→接管→針頭(插入護針套內)(圖12-1)。
2.開放式輸液器 帶蓋輸液瓶(500mlt 1000ml, 小兒用100ml),依次連接橡膠管→茂菲氏滴管→長橡膠管→玻璃接管→靜脈穿刺針頭(插入保護針套內)(圖12-2)。
(二)其他用物注射盤內另加止血鉗、調節器、網袋(密閉式用)、膠布、剪刀,必要時備夾板、綳帶、輸液架。
(三)葯液、按醫囑
圖12-1 密閉式輸液裝置圖12-2 開放式輸液裝置
四、操作方法
(一)周圍靜脈輸液常用部位同靜脈注射法。頭部淺靜脈適用於小兒,也用於成人。
1.密閉式輸液法利用原裝密閉瓶插管輸液的方法,其操作簡便,污染機會少,廣泛用於臨床。
(1)按治療本,帶輸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釋輸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選擇合適的靜脈,調節輸液架高度,囑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據醫囑備葯,擦去瓶上灰塵,檢查瓶口有無松動、破裂現象,認真核對葯名、濃度、劑量和有效期,在光線充足條件下檢查葯液的質量,將瓶上下搖動,採用直立-倒置「Z」字型檢查,每瓶對光檢查時間不少於10秒鍾,如發現有絮狀物、沉澱、變色等均不得輸用。取下輸液瓶鋁蓋中心部分,套上網袋,檢查輸液器的有效期和無菌狀態,備齊其餘用物攜至床旁。
(3)操作前認真做好查對,協助病人擺體位,放妥止血帶(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療巾、止血帶每人「一巾一條」),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內需加葯時則應在治療室進行,加入其他葯液應搖勻(注意葯物配伍禁忌),在瓶簽上註明床號,所加葯物名稱、劑量、。將輸液管的針頭和通氣管針頭去掉針帽,同時插入瓶塞至針頭根部,通氣管另一端固定在網袋上。
(4)將輸液瓶倒掛在輸液架上,用手擠壓點滴管,然後松開,使葯液進入點滴管的1/2為止,排氣後將調節器置於緊貼茂菲氏管下端夾緊,以便穿刺時易見回血。
(5)常規消毒穿刺部位皮膚,扎止血帶,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圖12-3 膠布固定法
圖12-4 夾板固定肢體法
(7)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葯物性質調節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鍾60-80滴,兒童每分鍾30-40滴,對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疾患輸入速度宜慢;嚴重脫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適當加快,當輸入高滲水、含鉀葯物、升壓葯物等滴速宜慢。
(8)再次查對,交待注意事項,護士消毒雙手後,方可為下一位病人治療。在輸液過程中應定時巡視病人,隨時觀察反應及滴速。如為繼續輸液,原則上輸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備過早造成葯物污染,或降低葯效,應及時更換輸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鋁蓋中心部分,套上網袋,常規消毒瓶塞後,掛於輸液架上,從第一瓶內拔出通氣針頭與輸液管瓶針,分別插入瓶內,待輸液暢通方可離開病人,若輸兩瓶以上液體,而溶液間又無配伍禁忌者,可採用連續滴入法,兩瓶間用短管相連,短管兩端連接針頭,插入兩個相連的瓶塞內,在遠端輸液瓶內插入通氣管(圖12-5)。
(9)輸液過程中,需臨時加入少量葯物,應先按注射法抽吸葯物,常規消毒輸液瓶塞後,將葯液注入瓶中並搖勻,再按葯物性質調節輸液速度。
(10)輸液完畢,夾緊調節器,除去膠布,利用敷蓋針眼的紗布按壓穿刺點上方,迅速拔出針頭,囑病人屈肘片刻(其他部位拔針後應按壓片刻),整理病床單元,整理用物,歸還原處。
圖12-5 密閉式連續滴入法
2.開放輸液法此法能靈活變換輸液種類及數量,隨時按需要加入各種葯物,危重搶救、手術病人及病兒常採用此法,但易污染,故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要求。
(1)同密閉式輸液(1)、(2)。
(2)除去溶液瓶的鋁蓋,消毒瓶塞及瓶頸,以瓶簽側面位置為起點,用無菌鉗翻轉瓶塞,再次消毒,拔出瓶塞,輕放在瓶口上。
(3)打開輸液包一手持輸液瓶,將其底部橡膠管折疊,將接管夾於指縫中。另一手持溶液瓶,按無菌溶液倒出法,倒入30-50ml溶液沖洗輸液瓶和橡膠管,以減少輸液反應。將液體排入彎盤(輸液器接頭應距彎盤15cm左右),再向輸液瓶內倒入所需溶液(溶液瓶不要緊貼輸液瓶口,倒液速度要均勻,防液體外濺,蓋好瓶蓋,掛好輸液瓶,排盡管內空氣,待茂菲氏滴管液面為1/2時,用止血鉗夾緊橡膠管,將玻璃接管與帶保護套的針頭相接備用。
(4)按要求常規消毒皮膚,扎緊止血帶,囑病人握拳,再次檢查。排盡針頭內空氣,穿刺成功後固定方法與密閉式輸液相同。
(5)如需向輸液瓶中加入少量葯液時,應先將葯液抽吸在注射器內,再取下針頭,打開瓶蓋,在距瓶口1cm處注入葯液,蓋好瓶蓋,輕搖輸液瓶,使葯液混勻,酌情按葯液性質調節滴速。如需加入大量液體時,可將無菌溶液直接倒入瓶中。如需迅速發揮葯物作用時,可以通過調節孔注入(夾緊上段橡膠管,開放調節孔,將葯液注入後關閉調節孔,松開上段膠管)。
靜脈輸液的速度可按下列方法計算:
3.靜脈留置針頭適用於長期靜脈輸液,年老、衰竭、血管穿刺困難者。由針頭部與肝素帽兩部分組成(圖12-6)。
圖12-6 靜脈留置針
針頭部:為軟硅膠導管後接硬塑回血室部,內有不銹鋼絲導針,導針尖部突出軟硅膠導管針頭部。
肝素部: 前端有硬塑活塞,後端橡膠帽封閉。肝素帽內腔有一中空管道,可容肝素。
操作方法如下
(1)按靜脈輸液法准備輸液器,靜脈留置針及其它用物攜至床旁。
(2)按密閉輸液法操作(1)-(5)。
(3)取出靜脈留置針,拔去護帽,檢查靜脈導管和針頭各部位。右手捏緊留置針的回血室部,左手旋緊套於導針外的導官中樞部,切忌導管上移,使管頂超越針頭。
(4)右手取靜脈留置針,使針尖斜面向上與皮膚成40度角進行靜脈穿刺,當回血室內見第一次回血後,隨即調節留置針使之呈10度角,將導管向靜脈內推進0.5~1cm,確保導管進入靜脈中,即可見第二次回血入導管。
(5)松開止血帶,用左手拇、食指握住導管的中樞部,以小指緊壓遠離留置針的靜脈,以阻止血流。
(6)右手握住留置針回血室部使導針固定,同時左手將導管緩慢向前推進,使之全部進入靜脈內,方可將導針完全拔出脫離導管,右手取肝素帽迅速插入導管內。
(7)常規消毒肝素帽橡膠塞部,將已備好的靜脈輸液器針頭(排盡管內氣體)插入肝素帽內。固定留置針,調節滴速,即行持續輸液。
(8)如需暫停輸液,可將輸液器卸下,然後用注射器(預先備好肝素100mg,稀釋成4毫升),向肝素帽內注入肝素0.4~0.6ml,用無菌紗布覆蓋肝素帽及導管中樞部並加以固定,以備再次使用。
4.輸液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三查七對」制度,防止發生差錯。
(2)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並發症。輸液器及葯液應絕對無菌,連續輸液超過24小時應更換輸液器。
(3)預防空氣栓塞。輸液時必須排盡管內空氣,防止液體流空;及時更換輸液瓶及添加葯液,輸完後及時拔針。
(4)注意觀察輸液情況。針頭有無滑脫,局部有無腫脹,有無輸液反應。
(5)注意葯物配伍禁忌。抗生素類葯物應現配現用;青黴素G鈉(鉀)鹽與四環素、紅黴素合用可出現沉澱、混濁、變色,效價降低,輸液中需同時加入四環素、維生素C時應先溶解稀釋四環素,再加入維生素C。
(6)注意保護血管 對長期輸液者可採取:①四肢靜脈從遠端小靜脈開始,手足交替。②穿刺時掌握三個環節;選擇靜脈要准;穿刺要穩;針頭固定要牢,提高穿刺成功率。③輸液中加入對血管刺激性大的葯物,如紅黴素等,應待穿刺成功後再加葯,宜充分稀釋,輸完葯應再輸入一定量的等滲溶液,以保護靜脈。
需嚴格控制滴速的病人,用輸液泵是安全輸液的一個重大進展,可分為兩大類型;①可攜式或半攜式。適用於家庭、小兒及化療病人等,帶泵注射器即屬此類型。②固定式輸液泵。目前多採用第三代計算機控制導管擠壓定容量輸液泵。有多功能監護及監測系統,體積較大,適用於醫院,輸液容量范圍為1-499ml/小時,還有自動報警裝置。
輸液泵的使用適應症;靜脈高營養,輸入化療葯品、抗生素及對心血管有特殊作用的葯物等,用於重症監護病人,尤其是小兒監護病人(圖12-7)。若無上述設備時,則可在滴管內插入一無菌針頭調節滴速(圖12-8)。
圖12-7 輸液泵
5.輸液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1)溶液不滴 ①針頭滑出血管外,液體注入皮下組織。表現為局部腫脹、疼痛,應另選血管重新穿刺。②針頭斜面緊貼血管壁妨礙液體輸入。應調整針頭位置或適當變換肢體位置。③確定針頭阻塞,葯液不滴.擠壓有阻力無回血,確定針頭阻塞,應更換針頭重新穿刺。④壓力過低,適當抬高輸液架高度,升高輸液瓶,加大壓力。⑤血管痙攣。局部可行熱敷、按摩、必要時注入少量0.25%鹽酸普魯卡因,以擴張血管。
(2)滴管內液面過高;①滴管側壁有調節孔者,可夾住滴管上端的橡膠管,打開調節孔,待液面降至露出滴管時,關閉調節孔,松開上端的橡膠管。②滴管側壁無調節孔者,可將輸液瓶取下,使導管之雙針頭露出液面,但須保持橡膠管點滴通暢,待滴球內液體下降滴管露出液面時,再掛回輸液架上即能繼續點滴。
圖12-8 茂菲氏滴管內插注射針頭,
以調節輸液點滴速度
(3)滴管內液面過低:①滴管側壁有調節孔者,可夾住滴管下端的橡膠管,打開調節孔,當液面升高至適當水平時再關閉調節孔,松開下端橡膠管即可。②滴管側壁無調節孔者,可夾住滴管下端的橡膠管,用手擠壓滴管上端的橡膠管,待滴管液面升至適當水平時,將滴管上端橡膠管內的空氣擠入輸液瓶,松開下端橡膠管即可。③輸液過程中,如果茂菲氏滴管內液面自行下降則應檢查滴管上端橡膠管與茂菲氏滴管有無漏氣或裂隙,必要時予以更換。
(二)頸外靜脈穿刺插管輸液法頸外靜脈屬於頸部最大的淺靜脈,位於頸外側皮下,位置較固定,可以輸液。但不宜多次穿刺。因此選用醫用人體硅膠管插入靜脈內。可保留較長時間,以保證治療。
穿刺部位;在近鎖骨中點上緣與下頜角聯線的上1/3處,頸外靜脈外側緣(圖12-9、12-10)。
圖12-9 頸外靜脈穿刺點示意圖
圖12-10 頸外靜脈穿刺方法
1.目的
(1)需要長期輸液,而周圍靜脈不易穿刺者。
(2)為周圍循環衰竭的危重病人測量中心靜脈壓。
(3)長期靜脈內滴注高濃度的、有刺激性葯物或行靜脈高價營養輸液。
2.用物 注射盤內另加1%普魯卡因注射液1支,無菌手套一副,寬膠布(2×3cm)、火柴、酒精燈、生理鹽水。無菌穿刺包內有:穿刺針2個,硅膠管1條,8-9號平針頭2個,5ml與10ml注射器各1副,7號針頭2個,鑷子、紗布、無菌巾2塊,彎盤。其它用物與周圍靜脈輸液同。
3.操作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同周圍靜脈輸液法備好輸液器,掛於輸液架上。
(2)向清醒病人作好解釋,以取得合作。
(3)病人去枕平卧,將頭部移向床邊轉向對側,選擇穿刺點,避免損傷鎖骨下胸膜及肺尖。
(4)打開無菌穿刺包,戴無菌手套,用10ml注射器吸滿生理鹽水,以平針頭連接硅膠管,並排盡空氣備用。同時,助手按常規消毒局部皮膚。
(5)操作者鋪無菌巾,用1%普魯卡因在預定穿刺點作浸潤麻醉,助手以手指按壓頸靜脈三角處,阻斷血流使靜脈充盈。
(6)操作者手持穿刺針與皮膚呈45度角進針,入皮後改為25度角,沿頸外靜脈方向刺入,見到回血,用左手拇指按住針孔,右手持備好的硅膠管及與其連接的10ml注射器,將硅膠管快速由針孔插入10-12cm,插管時助手配合持注射器,徐徐注入液體。壓住頸外靜脈近端,取下10cm注射器,退出穿刺針,退針時一手固定硅膠管勿使其脫出,有平針頭將硅膠管與輸液針頭連接進行靜脈點滴,撤去無菌巾,取寬膠布烘烤後在距離穿刺點0.5cm處固定硅膠管,並蓋以紗布。
(7)輸液完畢,取下輸液器,保留硅膠管,用0.4%枸緣酸鈉生理鹽水1-2ml,注入硅膠管內,用無菌小塞塞住針栓孔,外用紗布包裹,固定於耳下頸部即可。
(8)隔日換葯一次。用酒精消毒局部皮膚,以0.5%過氧乙酸溶液擦拭、消毒硅膠管(酒精可使硅膠管老化),仍以無菌紗布覆蓋,再次輸液時,打開小塞,以70%酒精消毒針栓孔,接上輸液裝置即可(每次需更換無菌小塞)。
(9)停止輸液,拔管時動作宜輕,避免折斷硅膠管。長期置管者,應接上注射器,邊吸引,邊拔管。拔管後穿刺點應加壓數分鍾,以防空氣進入靜脈。最後消毒穿刺點,覆蓋無菌紗布。
(三)鎖骨下靜脈穿刺插管法鎖骨下靜脈位於鎖骨後下方,此靜脈較淺表、粗大、成人粗如拇指,血流快,經常處於充盈狀態,故易於穿刺。
穿刺部位:胸鎖乳突肌的外側緣與鎖骨所形成的夾角的平分線上距頂點0.5-1cm處(圖12-11)。
圖12-11鎖骨下靜脈穿刺
1.目的
(1)對長期不能進食或丟失大量液體者,如食道手術後或食道嚴重燒傷病人、危重病人等,用以補充大量高熱量、高營養液體及電解質。
(2)各種原因所致大出血。迅速輸入大量液體,糾正血容量不足,以提高血壓。
(3)進行較長時間化療時,如注入刺激性較強的抗癌葯物。
(4)測定中心靜脈壓。
(5)緊急置入心內起搏導管。
2.用物 注射盤內另加0.4%枸櫞酸鈉生理鹽水,1%普魯卡因,1%甲紫、寬膠布,無菌手套。無菌穿刺包內有:穿刺針2個,硅膠管2條,射管水槍,5毫升注射器,8-9號平針頭2個,鑷子,紗布,無菌巾2塊,結扎線,彎盤。其它用物與周圍靜脈輸液相同。
3.操作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床旁,同周圍靜脈輸液法備好輸液瓶,掛於輸液架上。
(2)向清醒病人作好解釋,消除恐懼、緊張心理,取得合作。
(3)病人取頭低肩高(肩下墊枕)或平卧位,頭轉向對側,以顯露胸鎖乳突肌外形。用1%甲紫標記進針點及胸鎖關節,以免鋪無菌巾後不易看清穿刺點及進針方向。
(4)打開穿刺包,戴手套,待助手常規消毒皮膚後鋪無菌巾。
(5)准備好射管水槍及硅膠管,並抽吸0.4%枸櫞酸鈉生理鹽水,連接穿刺針頭。
(6)用5ml注射器,抽吸1%普魯卡因在預定進針點作局部麻醉。持針指向胸鎖關節與皮膚呈30度角刺入,邊進針邊抽回血,當針尖通過胸鎖筋膜時有一落空感,繼續進針,試穿鎖骨下靜脈,以探測進針方向、角度與深度。
(7)術者持射管水槍,按試穿方向刺入鎖骨下靜脈,抽吸回血,如見暗紅色血液,即證實進入鎖骨下靜脈。
(8)按注射管水槍的圓孔及硅膠管末端,快速推動活塞,硅膠管即隨液體進入鎖骨下靜脈,壓住穿刺針頂端,將針退出。待針頭退出皮膚後左手捏住硅膠管,輕輕從水槍中抽出。
(9)將已備好的輸液器導管連接平針頭,插入硅膠管內,進行靜脈滴注。
(10)結扎硅膠管,在距穿刺點約1cm處,將硅膠管縫合固定在皮膚上,覆蓋上無菌紗布,並予以固定。
(11)輸液完畢,以0.4%枸櫞酸鈉生理水1-2ml,注入硅膠管,然後以無菌小塞塞住針栓孔,並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再次輸液時打開小塞,消毒針槍孔,接上輸液裝置即可。如滴注不暢時,可用急速負壓抽吸,而不宜用力推注液體,以防將管內凝血沖入血管形成栓子。
4.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技術,預防感染。
(2)操作時應准確掌握進針方向,避免過度向外偏移,刺破胸膜而造成氣胸。因此,射管後應密切觀察有無呼吸困難、發紺、穿刺側呼吸音減低等症狀出現。發現異常,應報告醫生及時進行處理。
(3)射管時推注水槍應迅速,使水槍內壓力猛增,方可將管射出。如緩慢推注雖水槍內液體注完,仍不易射出硅管。
(4)射管時應壓住水槍圓孔及硅管末端,以免將硅管全部射入體內。
(5)退針時,切勿來回轉動針頭,防止針頭斜面割斷硅管。穿刺針未退出血管,不能放鬆圓孔處的手指,防止硅管吸入。
(6)硅管內如有回血,須及時用0.4%枸櫞酸鈉生理鹽水沖注,以免硅管被血塊堵塞。如輸液不暢須注意下列情況:①硅管彎曲、受壓、滑出血管外以及頭部體位不適當。②固定硅管的線結扎過緊。
(7)硅管外敷料應隔日更換一次,消毒方法同頸外靜脈穿刺插管法。
(8)拔管後,將硅管沖注清潔,浸泡於肥皂水中半小時後沖凈保存,如變質,變色不可重復使用。
五、輸液反應及預防
(一)發熱反應
1.原因發熱是常見的輸液反應,常因輸入致熱物質(致熱原、死菌、游離的菌體蛋白或葯物成分不純)、輸液瓶清潔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輸入液體消毒、保管不善變質;輸液管表層附著硫化物等所致。
2.症狀 主要表現發冷、寒戰、發熱(輕者發熱常在38℃左右,嚴重者高熱達40-41℃),並伴有惡心、嘔吐、頭痛、脈快、周身不適等症狀。
3.防治方法
(1)反應輕者可減慢輸液速度,注意保暖(適當增加蓋被或給熱水袋)。重者須立即停止輸液;高熱者給以物理降溫,必要時按醫囑給予抗過敏葯物或激素治療,針刺合谷、內關穴。
(2)輸液器必須做好除去熱原的處理。
(二)心力衰竭、肺水腫
1.原因由於滴速過快,在短期內輸入過多液體,使循環血容量急劇增加,心臟負擔過重所致。
2.症狀病人突然感到胸悶、氣短、咳泡沫樣血性痰;嚴重時稀痰液可由口鼻湧出,肺部出現濕羅音,心率快。
3.防治方法
(1)輸液滴速不宜過快,輸入液量不可過多。對心臟病人、老年和兒童尤須注意。
(2)當出現肺水腫症狀時,應立即停止輸液,並通知醫生,讓病人取端坐位,兩腿下垂,以減少靜脈迴流,減輕心臟負擔。
(3)按醫囑給以舒張血管、平喘、強心劑。
(4)高流量氧氣吸入,並將濕化瓶內水換成20%-30%酒精濕化後吸入,以減低肺泡內泡沫表面的張力,使泡沫破裂消散,從而改善肺部氣體交換,減輕缺氧症狀。
(5)必要時進行四肢輪扎止血帶(須每隔5-10分鍾輪流放鬆肢體,可有效地減少回心血量),待症狀緩解後,止血帶應逐漸解除。
(三)靜脈炎
1.原因由於長期輸注濃度較高、刺激性較強的葯物,或靜脈內放置刺激性強的塑料管時間過長而引起局部靜脈壁的化學炎性反應;也可因輸液過程中無菌操作不嚴引起局部靜脈感染。
2.症狀沿靜脈走向出現條索狀紅線,局部組織紅、腫、灼熱、疼痛,有時伴有畏寒、發熱等全身症狀。
3.防治方法 以避免感染,減少對血管壁的刺激為原則。
(1)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對血管有刺激性的葯物,如紅黴素、氫化考的松等,應充分稀釋後應用,並防止葯物溢出血管外。同時要經常更換注射部位,以保護靜脈。
(2)抬高患肢並制動,局部用95%酒精或50%硫酸鎂進行熱濕敷。
(3)用中葯外敷靈或如意金黃散外敷,每日2次,每次30分鍾。
(4)超短波理療,用TDP治療器照射,每日2次,每次30分鍾。
(四)空氣栓塞
1.原因由於輸液管內空氣未排盡,導管連接不緊,有漏縫;加壓輸液、輸血無人在旁看守,均有發生氣栓的危險。進入靜脈的空氣,首先被帶到右心房,再進入右心室。如空氣量少,則被右心室壓入肺動脈,並分散到肺小動脈內,最後到毛細血管,因而損害較少,如空氣量大,則空氣在右心室內將阻塞動脈入口,使血液不能進入肺內進行氣體交換,引起嚴重缺氧,而致病人死亡。
2.症狀病人感覺胸部異常不適,瀕死感,隨即出現呼吸困難,嚴重紫紺,心電圖可表現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變。
3.防治方法
(1)輸液時必須排盡空氣,如需加壓輸液時,護士應嚴密觀察,不得離開病人,以防液體走空。
(2)立即使病人左側卧位和頭低足高位,此位置在吸氣時可增加胸內壓力,以減少空氣進入靜脈,左側卧位可使肺動脈的位置在右心室的下部,氣泡則向上飄移右心室尖部,避開肺動脈入口(圖12-12)由於心臟跳動,空氣被混成泡沫,分次小量進肺動脈內。
(3)氧氣吸入
(40在行鎖骨下靜脈穿刺更換水槍時,應在病人呼氣時或囑病人屏氣時進行,以防空氣吸入,保留硅管或換液體時的任何操作環節,均不能讓硅管腔與大氣相通。
圖12-12 改變體位使氣泡飄移到右心室避開肺動脈入口
--------------------------------------------------------------------------------------------------
http://www.huliw.com/jchl.htm
http://www..com/s?wd=%BE%B2%C2%F6%CA%E4%D2%BA&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0
⑻ 請問在靜脈輸液時需要更換液的注意事項和步驟及所需物品
你好,靜脈輸液的操作與注意事項
1、認真核對葯液(葯名、濃度、劑量和有效期),檢查葯瓶有無破裂,動瓶後對光檢查葯物質量,有無絮狀物、沉澱、混濁、變色)填寫輸液卡。
2、將瓶上的鋁蓋中心部分啟開,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必要時加葯物,搖勻,並注意配伍禁忌,貼輸液卡,套上網套。
3、再次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將輸液管和通氣管插入瓶塞至針頭根部。
4、攜用至床旁,向病人解釋靜脈輸液的必要性,解除其恐懼心理,以便合作。囑病人排尿,讓病人取舒適位。准備3-4條膠布,放於適當之處。
5、掛輸液瓶於架上,反通氣管固定在網套上。
6、查對輸液卡,核對病人。
7、進行排氣,用手指擠壓茂菲管1/2處時,取下靜脈針頭的護帽,松開調節器,葯液從靜脈針流出,排盡茂菲滴管下段管內空氣,再次關緊調節器,將靜脈針頭放入護帽內。
8、選擇靜脈,在其部位下墊小枕,紮上止血帶,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皮膚、待干,囑病人握拳、使靜脈充盈。
9、取下針頭上的護帽,再次對光檢查輸液管內有無氣體,旋緊調節器。左手綳緊皮膚,右手持針,按靜脈注射要求行靜脈穿刺。見回血後將針頭再進少許,然後松拳,松止血帶,松調節器。見溶液點滴通暢後,一手扶住針頭,一手用膠布固定,蓋上無菌紗布,肢體放於舒適位。
10、調節點滴速度,根據病人年齡、病情、葯物性質調節滴數,一般成人每分鍾40-60滴,兒童每分鍾20-40滴。給病人蓋好被子,注意保暖。
11、如連續輸液且葯物間無配伍禁忌時,認真核對後啟開鋁辣中心部分,用2%碘酊、70%酒精消毒瓶塞,從第一瓶拔出輸液管,插入第2瓶內,待輸液通暢後方可離開。
12、輸液完畢,夾緊調節器,除去膠布,用無菌干棉簽按壓針眼上方,迅速拔出針頭,按壓片刻,再次核對。
13、讓病人休息,整理用物。
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和查對制度
2、掛輸液卡或倒轉輸液瓶,直接在瓶簽上寫姓名,床號和加入的葯物
3、輸液前,輸液管內的空氣要排盡,輸液過程中要及時更換液體瓶,溶液滴盡前要及時拔
針,嚴防空氣進入靜脈,造成空氣栓塞。
4、長期輸液者應注意保護合理使用靜脈,一般從遠端小靜脈開始。
5、特殊葯物及刺激性強的葯物,例如甘露醇、山梨醇、去甲腎上腺素、銻劑、可引起組織壞死。應確定針頭已刺入靜脈內,才可加入或輸入。
6、根據病情需要,應有計劃地安排輸液順序,使盡快達到輸液效果。
7、需連續輸液24h者,應每天更換輸液管。
8、輸液瓶內需加葯物時,應根據治療原則,按急、緩和葯物在血液中維持的有效濃度、時間等情況,進行合理安排。
9、對小兒及昏迷等不合作的病人,局部肢體需用夾板固定,加強觀察。
10、對年老、體弱、嬰幼兒、心肺疾患的病人,輸液速度宜慢;輸入高滲鹽水、含鉀葯物、升壓葯滴入速度宜慢。
11、一次性輸液管不可重復使用。
12、輸液過程中應加強巡視,嚴密觀察輸液情況及病人主訴。觀察針頭及橡膠管有無漏水,針頭有無脫出、阻塞或移位,膠管有無扭曲、受壓,溶液滴的快、慢及局部皮膚有無腫脹、疼痛等。
13、排氣方法:針頭剌入瓶,擠管負壓升,滴管呈水平,猛倒慢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