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除了鐵和皮,古人用紙來做鎧甲,「紙甲」如何御敵的
通過穿戴在身上保護身體的重要部位,這些紙甲做成的鎧甲只能夠對身體的表面起一點簡單的防護作用,如果是遇到了一些比較重型的武器或者是一些大火,那麼也是沒有辦法來對抗的,畢竟這種盔甲他是非常的脆弱的,他的外表只是一層簡單的布,只是在布匹的中間放著很多層的紙巾。但是這種紙甲他也有著自己的優點,那就是他製作這個過程是比較方便的,並且製作的原料也是比較多,成本也比較低,並且這些士兵在打仗的過程之中,體力也不會被身上的鎧甲消耗了這么快,因此在唐代開始就有很多的軍隊開始裝備這種紙甲,但是一直到後來清朝結束,這種鎧甲才被廢除。
因此人們為了能夠防止這種現象來發生,便發明出來了,用紙做成的盔甲,雖然說這種盔甲它對人體的防護程度大大的縮小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保護人們的重要部位的,但是這種盔甲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非常的怕火,如果敵人放火燒,那麼所有的士兵將會棄甲而逃,但是不管怎麼樣,這種特殊的盔甲也是我國古代軍事文化的重要代表吧。
2. 古代人們怎麼製造盔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和軀干各部位防護裝具的統稱。它的名稱繁多,但基本上分為護頭的盔和護身的甲兩部分。甲又可分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幾部分。早期,人們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等固定在軀幹上用以防護兵器的攻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皮盔甲、膝盔甲、銅
(青銅)鑄盔甲。整塊金屬錘煉而成的板甲、金屬編織的鎖子甲等等。較早的銅制盔甲出現於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出現了銅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鐵制盔甲是中東的亞述人。在盔甲的普及過程申,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時代的亞洲一些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倍受重視
製作極為完善精美,也較昂貴,還出現了金銀、稀少皮革製作的盔甲。隨著近代火器的廣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戰場上的防護作用逐漸降低,最終被以現代技術製作的防彈背心
鋼盔等取代。
[鏡甲]
一種護劈的防護甲。形似襯衫,最秘是把一些皮帶或薄金屬片縫在皮衣上做成。有時鎧甲用絲絨覆蓋,飾以壓制花紋和雕刻圖案。門世紀出現了鎖子甲和魚鱗甲13世紀起逐漸被鎖子甲和細密鎧甲所代替。在俄羅斯,鎧甲是用小環通常是小鐵環緊密連接起來的長衫。
[鎖子甲]
古代作戰時保護身體的防護裝具。一般用鐵鍛製成小片,再以小片鐵用鐵鏈子銜接。互相密扣綴合而成衣狀,穿起來柔和輕便。盛行於中國唐代。
[葉片甲]
一種防備冷兵器和火器殺傷的防護裝具。最初使用的是結實的麻布衣或皮衣,隨著金屬的出魏,裝上了銅片、背銅片、鐵片和鋼片。古代東方各民族早已有葉片甲,金金屬葉片甲就產生於那裡,後來為羅馬人廣泛使用。葉片甲分葉子甲和魚鱗甲兩種。火器廣泛使用以後
(14世紀起),葉片甲變為分別保護軀乾和四肢等部分的厚金屬局部護甲。
[臉甲]
頭盔的前部,防止冷兵器襲擊軍人臉部用。古代和中世紀使用臉甲。臉甲嚴密地與頭盔連在一起,有的是活動的。由鐵或鋼製成,呈整塊瓦片狀或鱗片狀。法國圓柱形頭盔的臉甲就是頭盔前牆的延長部分,並且有2個眼孔及1一2個鼻、嘴孔。古俄羅斯頭盔實際上沒有臉甲,而只有一窄條箭狀金屬片下垂在臉部中央。古俄羅斯軍人,也戴球頂尖盔;有時這種頭盔還帶有鎖子甲護肩,放下來可遮住後腦部、頸部、肩部,同時也遮住臉部。
[頸甲]
護具的一種配件。使用於古代和中世紀,用以保護軍人的後腦、脖頸、肩膀和肩腫骨兔受冷兵器傷害。在套環盔甲中,頸甲成鎖狀圓定茬軍人頭盔邊緣,垂於雙肩。在葉片甲中,頸甲用環索連接整塊的鐵板或者數塊金屬板製成。在中世紀無縫隙的騎士盔甲中,頸甲是防護裝備的主要組成部分。頸甲連接葉片甲、披膊和頭盔,按尺寸和武士體形精工製作,分前後兩部分,左面用活動鉸鏈聯接,石面用暗拍聯接。
[胸甲]
用於保護軍人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殺傷的滬具。由兩塊堅固的彎板-----胸板和背板組成。古代胸甲用密實的氈片外包皮革製成。後來出現了鐵制胸甲,其前半部與後半部上面用環拍和鉸鏈或包鐵皮帶連接,下面用腰帶系緊。胸前點綴以壓制紋或鑲嵌飾物,且鍍金或鍍鍍,重6一10公斤,厚1一3·5毫米。在俄國軍隊申,胸甲於1731年裝備重騎兵,經短時停用 (180a一!812年)之後,作為護具一直沿用到19世紀60年代,後僅在近衛騎兵第一師各團用作禮服。御林軍騎兵團的士兵、軍官及其他人員的胸甲茬結構和飾物多寡方面各不相同,御林軍的胸甲表面光滑帶有銅制飾物。俄軍胸甲騎兵僅茬乘馬隊形申穿胸甲。由於火器的不斷改進,胸甲變成了近衛騎兵的儀仗裝具 (至1917年)。
[鎧甲手套]
古代鎧甲中護手配件。古代鏡甲開始沒有手套,後用度革、氈片等護住手背。精緻的金屬鎖子甲、鍛甲出現後,在護臂甲的下端躥出一塊葉片護住手背。歐洲是在13世紀初翻成了鎖子甲連指手套,後又制出五指分開的鎧甲手套。
[中國鐵鎧甲]
中國約在春秋戰國之際出現了鐵甲。甲又名鎧,《釋名·釋兵》:"鎧,猶鎧也。鎧,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各代鐵鎧甲往往因材因體而制,形制繁多。漢代稱鐵甲為玄甲,以別於金甲、銅甲。漢代軍隊申已普避裝備鐵甲。河北滿城西漢申山靖王劉勝墓出主的魚鱗甲。重約16名5公斤,共由2859片鐵甲片綴威。據測定,當時鐵甲片由塊煉鐵鍛成甲片後,再退火脫炭,具有韌性。穿用者軀干及屑至肘部均用鐵甲圍護,鈴形如半袖短衣。南北朝時期,憲耍酪行兩當鏡稱碉光鎧。兩當鎧丙形制和服飾中的兩當形狀相近似麗得名,它由一片胸甲和一片背甲組成。明光鎧胸前和背後都有大型鏡子樣金屬圓滬。唐代的鎧甲形制多樣,據《唐六典》記載有十三種:即明光甲、綴鱗甲、山文甲、烏錘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鎖予甲、馬甲,主要供步騎兵使用。宋代以後,雖然火器出現,但鎧甲仍然是重要的防護裝備。宋代鏡甲有鋼鐵鎖子甲、黑漆瀕水山泉甲、明光細網甲、明舉甲、步人甲等數種。鋸《宋史·兵志》記載:宋代一套鏡甲的總重量迭45斤至50斤,甲葉有飛25片,製造時費工作日120個,花用經費三貫半。明代著眼減輕鏡甲遵量,每付減至40斤至25斤,多為鐵閥甲、鎖子甲。清朝前期裝備的鎧甲承襲明代工藝傳統。又吸收了各族制甲工藝的優點,鐵甲防護能力和外規裝飾都有進步。故富博物院存清高宗弘歷御用鎧甲,由銅盔、護項。護膊、戰袍、護胸、銅鏡、戰裙、戰靴八部分組成。甲衣內襯鋼片,明哈片、哦疆邊、餞袍上密綴銅星,一般武士的鎧甲,製成坎肩、馬蹄袖袍型式。戰袍外綉花,密綴鋼星。清末操練新軍,改著西式軍裝,鐵鎧甲廢止。
[綿甲]
以紡織品製造的甲。主要使用於申國的明代、清代和古代波斯等地區。以棉、麻、織布等材料製成了由甲身、甲袖、甲裙組成,還有小臂,小腿護套等配件。甲表面或可染成彩色,釘有大顆的銅、鐵甲泡。綿甲用材比較輕軟,審衣寬大,戰斗申較著鐵甲行動較為自如,沾濕後還可抵禦初級火器的射擊。20世紀初,清王朝編練"新軍",使用近代槍炮,綿甲與其它甲一同停止使用。
[胄]
中國頭盔。胄,戰國以後稱兜黎,宋代以後稱盔。中國傳說最早的胄由造尤創造。人們用獸角、藤條獸皮製成頭盔。目前出土最早的銅胄為商代青銅胄,皆用青銅整體范鑄,飾有獸紋。銅盔也稱胄,古代作戰時用以防頭部的防護裝備,其形如帽,可以同時防護頭頂、面部和頸部,盛行於商周時期。周代銅胄也是整塊范鑄,左有兩側向下延伸形成護耳,有的在周邊寬頻上凸出一羊排圓泡釘。出土的周胄,造型朴實。戰國出現鐵兜鑒,用鐵甲片層層編壓而成。此後至宋代,頭盔一般為整塊范鑄,鐵甲片編綴,或二者結合製成。"明代夫盔大體承襲宋制,有所改進。明朝御林軍用鎖子盔,鐵缽象一頂便帽,下沿裝鎖子鋼絲網,盔高八寸許,網長一尺左右,網環極為細密。士兵的鐵盔較簡單,裝飾不多,鐵缽高大,肩庇較寬,整個盔面上寬下窄,形如尖塔形。軍官用的鐵盔雕刻有龍虎圖紋,有的用金銀鑲嵌,盔上有賞,可插貉纓。及至火器廣泛應用後,鐵盔的形制趨向輕體化。清中葉以後,甲胄成為儀仗、校閱時著用的裝飾品,實戰中較少應用。清朝末年,西式鋼盔傳人中國,成為步兵通用的防護器具。皮條編綴而成。甲均塗漆,皮革以犀年皮、咒皮、鱉魚皮、水牛皮等為主。幾乎每個武士均裝備甲,有的馬匹也著甲。春秋戰國之交,鐵兵器出現後,皮甲不能抵禦鋒利兵器的打擊,逐步讓位於鐵鎧甲,但皮革作為輕便防護裝具仍沿用達千年之久。
[鞨]
中國古代革制的胸甲。《管子·小匡》:"輕罪人蘭盾、拾革、二戟。"尹知章注:蘭,即所謂蘭拾,兵架也。拾革,重革,當心著之,可以御矢。"
[中國皮革甲]
甲是古代作戰中人馬防護裝具。中國傳說堂尤發明甲,在夏代常備軍已裝備甲。早期的甲以藤條·木片、皮革等原料製成,以皮革為主。商代一一般以整皮護驢干,四肢不著甲。由於整片皮裹身不便於作戰,至遲到春秋末期已出現由小塊皮革聯綴成的片甲。周代,全甲由身甲、甲塊、甲袖三部分組成,每部分由小塊革以絲帶連接。
3. 誰知道明朝將軍服飾盔甲的製作材料和有關流程啊!特別是盔甲!
[盔甲]
冷兵器時代頭部和軀干各部位防護裝具的統稱。它的名稱繁多,但基本上分為護頭的盔和護身的甲兩部分。甲又可分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幾部分。早期,人們用獸皮柳條,有墊襯材料的布套,木頭等固定在軀幹上用以防護兵器的攻擊。隨著生產技術的發展,逐步出現了皮盔甲、膝盔甲、銅
(青銅)鑄盔甲。整塊金屬錘煉而成的板甲、金屬編織的鎖子甲等等。較早的銅制盔甲出現於亞洲。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兩河流域、殷周時代的中國、吠陀時代的印度都已出現了銅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鐵制盔甲是中東的亞述人。在盔甲的普及過程申,還出現了頸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護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時代的亞洲一些國家和中世紀的歐洲盔甲倍受重視
製作極為完善精美,也較昂貴,還出現了金銀、稀少皮革製作的盔甲。隨著近代火器的廣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戰場上的防護作用逐漸降低,最終被以現代技術製作的防彈背心
鋼盔等取代。
[鏡甲]
一種護劈的防護甲。形似襯衫,最秘是把一些皮帶或薄金屬片縫在皮衣上做成。有時鎧甲用絲絨覆蓋,飾以壓制花紋和雕刻圖案。門世紀出現了鎖子甲和魚鱗甲13世紀起逐漸被鎖子甲和細密鎧甲所代替。在俄羅斯,鎧甲是用小環通常是小鐵環緊密連接起來的長衫。
[鎖子甲]
古代作戰時保護身體的防護裝具。一般用鐵鍛製成小片,再以小片鐵用鐵鏈子銜接。互相密扣綴合而成衣狀,穿起來柔和輕便。盛行於中國唐代。
[葉片甲]
一種防備冷兵器和火器殺傷的防護裝具。最初使用的是結實的麻布衣或皮衣,隨著金屬的出魏,裝上了銅片、背銅片、鐵片和鋼片。古代東方各民族早已有葉片甲,金金屬葉片甲就產生於那裡,後來為羅馬人廣泛使用。葉片甲分葉子甲和魚鱗甲兩種。火器廣泛使用以後
(14世紀起),葉片甲變為分別保護軀乾和四肢等部分的厚金屬局部護甲。
[臉甲]
頭盔的前部,防止冷兵器襲擊軍人臉部用。古代和中世紀使用臉甲。臉甲嚴密地與頭盔連在一起,有的是活動的。由鐵或鋼製成,呈整塊瓦片狀或鱗片狀。法國圓柱形頭盔的臉甲就是頭盔前牆的延長部分,並且有2個眼孔及1一2個鼻、嘴孔。古俄羅斯頭盔實際上沒有臉甲,而只有一窄條箭狀金屬片下垂在臉部中央。古俄羅斯軍人,也戴球頂尖盔;有時這種頭盔還帶有鎖子甲護肩,放下來可遮住後腦部、頸部、肩部,同時也遮住臉部。
[頸甲]
護具的一種配件。使用於古代和中世紀,用以保護軍人的後腦、脖頸、肩膀和肩腫骨兔受冷兵器傷害。在套環盔甲中,頸甲成鎖狀圓定茬軍人頭盔邊緣,垂於雙肩。在葉片甲中,頸甲用環索連接整塊的鐵板或者數塊金屬板製成。在中世紀無縫隙的騎士盔甲中,頸甲是防護裝備的主要組成部分。頸甲連接葉片甲、披膊和頭盔,按尺寸和武士體形精工製作,分前後兩部分,左面用活動鉸鏈聯接,石面用暗拍聯接。
[胸甲]
用於保護軍人的胸背免受冷兵器和火器殺傷的滬具。由兩塊堅固的彎板-----胸板和背板組成。古代胸甲用密實的氈片外包皮革製成。後來出現了鐵制胸甲,其前半部與後半部上面用環拍和鉸鏈或包鐵皮帶連接,下面用腰帶系緊。胸前點綴以壓制紋或鑲嵌飾物,且鍍金或鍍鍍,重6一10公斤,厚1一3·5毫米。在俄國軍隊申,胸甲於1731年裝備重騎兵,經短時停用 (180a一!812年)之後,作為護具一直沿用到19世紀60年代,後僅在近衛騎兵第一師各團用作禮服。御林軍騎兵團的士兵、軍官及其他人員的胸甲茬結構和飾物多寡方面各不相同,御林軍的胸甲表面光滑帶有銅制飾物。俄軍胸甲騎兵僅茬乘馬隊形申穿胸甲。由於火器的不斷改進,胸甲變成了近衛騎兵的儀仗裝具 (至1917年)。
[鎧甲手套]
古代鎧甲中護手配件。古代鏡甲開始沒有手套,後用度革、氈片等護住手背。精緻的金屬鎖子甲、鍛甲出現後,在護臂甲的下端躥出一塊葉片護住手背。歐洲是在13世紀初翻成了鎖子甲連指手套,後又制出五指分開的鎧甲手套。
[中國鐵鎧甲]
中國約在春秋戰國之際出現了鐵甲。甲又名鎧,《釋名·釋兵》:"鎧,猶鎧也。鎧,堅重之言也,或渭之甲。"各代鐵鎧甲往往因材因體而制,形制繁多。漢代稱鐵甲為玄甲,以別於金甲、銅甲。漢代軍隊申已普避裝備鐵甲。河北滿城西漢申山靖王劉勝墓出主的魚鱗甲。重約16名5公斤,共由2859片鐵甲片綴威。據測定,當時鐵甲片由塊煉鐵鍛成甲片後,再退火脫炭,具有韌性。穿用者軀干及屑至肘部均用鐵甲圍護,鈴形如半袖短衣。南北朝時期,憲耍酪行兩當鏡稱碉光鎧。兩當鎧丙形制和服飾中的兩當形狀相近似麗得名,它由一片胸甲和一片背甲組成。明光鎧胸前和背後都有大型鏡子樣金屬圓滬。唐代的鎧甲形制多樣,據《唐六典》記載有十三種:即明光甲、綴鱗甲、山文甲、烏錘甲、白布甲、皂絹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鎖予甲、馬甲,主要供步騎兵使用。宋代以後,雖然火器出現,但鎧甲仍然是重要的防護裝備。宋代鏡甲有鋼鐵鎖子甲、黑漆瀕水山泉甲、明光細網甲、明舉甲、步人甲等數種。鋸《宋史·兵志》記載:宋代一套鏡甲的總重量迭45斤至50斤,甲葉有飛25片,製造時費工作日120個,花用經費三貫半。明代著眼減輕鏡甲遵量,每付減至40斤至25斤,多為鐵閥甲、鎖子甲。清朝前期裝備的鎧甲承襲明代工藝傳統。又吸收了各族制甲工藝的優點,鐵甲防護能力和外規裝飾都有進步。故富博物院存清高宗弘歷御用鎧甲,由銅盔、護項。護膊、戰袍、護胸、銅鏡、戰裙、戰靴八部分組成。甲衣內襯鋼片,明哈片、哦疆邊、餞袍上密綴銅星,一般武士的鎧甲,製成坎肩、馬蹄袖袍型式。戰袍外綉花,密綴鋼星。清末操練新軍,改著西式軍裝,鐵鎧甲廢止。
[綿甲]
以紡織品製造的甲。主要使用於申國的明代、清代和古代波斯等地區。以棉、麻、織布等材料製成了由甲身、甲袖、甲裙組成,還有小臂,小腿護套等配件。甲表面或可染成彩色,釘有大顆的銅、鐵甲泡。綿甲用材比較輕軟,審衣寬大,戰斗申較著鐵甲行動較為自如,沾濕後還可抵禦初級火器的射擊。20世紀初,清王朝編練"新軍",使用近代槍炮,綿甲與其它甲一同停止使用。
[胄]
中國頭盔。胄,戰國以後稱兜黎,宋代以後稱盔。中國傳說最早的胄由造尤創造。人們用獸角、藤條獸皮製成頭盔。目前出土最早的銅胄為商代青銅胄,皆用青銅整體范鑄,飾有獸紋。銅盔也稱胄,古代作戰時用以防頭部的防護裝備,其形如帽,可以同時防護頭頂、面部和頸部,盛行於商周時期。周代銅胄也是整塊范鑄,左有兩側向下延伸形成護耳,有的在周邊寬頻上凸出一羊排圓泡釘。出土的周胄,造型朴實。戰國出現鐵兜鑒,用鐵甲片層層編壓而成。此後至宋代,頭盔一般為整塊范鑄,鐵甲片編綴,或二者結合製成。"明代夫盔大體承襲宋制,有所改進。明朝御林軍用鎖子盔,鐵缽象一頂便帽,下沿裝鎖子鋼絲網,盔高八寸許,網長一尺左右,網環極為細密。士兵的鐵盔較簡單,裝飾不多,鐵缽高大,肩庇較寬,整個盔面上寬下窄,形如尖塔形。軍官用的鐵盔雕刻有龍虎圖紋,有的用金銀鑲嵌,盔上有賞,可插貉纓。及至火器廣泛應用後,鐵盔的形制趨向輕體化。清中葉以後,甲胄成為儀仗、校閱時著用的裝飾品,實戰中較少應用。清朝末年,西式鋼盔傳人中國,成為步兵通用的防護器具。皮條編綴而成。甲均塗漆,皮革以犀年皮、咒皮、鱉魚皮、水牛皮等為主。幾乎每個武士均裝備甲,有的馬匹也著甲。春秋戰國之交,鐵兵器出現後,皮甲不能抵禦鋒利兵器的打擊,逐步讓位於鐵鎧甲,但皮革作為輕便防護裝具仍沿用達千年之久。
[鞨]
中國古代革制的胸甲。《管子·小匡》:"輕罪人蘭盾、拾革、二戟。"尹知章注:蘭,即所謂蘭拾,兵架也。拾革,重革,當心著之,可以御矢。"
[中國皮革甲]
甲是古代作戰中人馬防護裝具。中國傳說堂尤發明甲,在夏代常備軍已裝備甲。早期的甲以藤條·木片、皮革等原料製成,以皮革為主。商代一一般以整皮護驢干,四肢不著甲。由於整片皮裹身不便於作戰,至遲到春秋末期已出現由小塊皮革聯綴成的片甲。周代,全甲由身甲、甲塊、甲袖三部分組成,每部分由小塊革以絲帶連接。
4. 如何做鋼鐵俠手套
首先,分紙模型和EVA模型。貼吧有圖紙。做好了大概形狀,固化,噴漆,OK!本人正在全身盔甲製作中。
5. cosplay鋼鐵俠盔甲模形設計圖及製作方法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3d建模」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7&zdhhr-11y17r-561507792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3dmodel?type=2&zdhhr-11y17r-561507792
在「3d建模」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6. 暗黑破壞神合成手工藝品的公式
1、3 完美的寶石 + 1 魔法物品 = 隨機屬性魔法物品
2、⒍完美的骷髏 + 1 黃金物品 = 低等級黃金物品
3、⒈完美的骷髏 + 1 黃金物品 +喬丹之石= 高等級金物品
4、⒊完美的骷髏 + 1 黃金物品 + 喬丹之石 = 給黃金物品打1個孔
5、符文07 + 符文10 + 1 完美的黃寶石 + 普通盔甲 = 有孔的盔甲
6、符文08 + 符文11 + 1 完美的紫寶石 + 普通武器 = 有孔的武器
7、符文08 + 符文10 + 1 完美的藍寶石 + 普通頭盔 = 有孔的頭盔
8、符文07 + 符文11 + 1 完美的紅寶石 + 普通盾牌 = 有孔的盾牌
9、6個不同的完美寶石 + 1 項鏈 = 多彩的(加4抗) 項鏈
10、⒈戒指 + 1 完美的紅寶石 + 1 爆炸葯劑 = 深紅的戒指(+抗火)
11、⒈戒指 + 1 完美的藍寶石 + 1 融解葯劑 = 深藍的戒指(+抗冰)
12、⒈戒指 + 1 完美的黃寶石 + 1 耐力葯劑 = 珊瑚的戒指(+抗電)
13、⒈戒指 + 1完美的綠寶石 + 1 解毒葯劑 = 碧玉的戒指(+抗毒)
14、⒈斧頭 + 1 匕首 = 投擲斧
(6)怎麼折盔甲手套擴展閱讀:
《暗黑破壞神》
游戲畫面以六十度傾斜的方式表現出來,游戲所有的場景全以即時的立體投影方式表現出來,除了有明暗的效果外,人物的移動效果也極為流暢,魔法的表現亦是一絕。游戲中還有數量極多的武器、防具和道具。
《暗黑破壞神》1996年暴雪公司推出的一款動作RPG經典游戲系列,英文名Diablo,源於西班牙語,意為魔王、惡魔的意思。2000年《暗黑破壞神2》上市,2012年5月《暗黑破壞神3》上市(除中國大陸),2015年4月《暗黑破壞神3》進入中國大陸。
7. 上古卷軸5怎麼打磨,怎麼做極品裝備|(武器,盔甲,頭盔,手套,項鏈,戒指)還有,怎麼附魔
你先把附魔,煉金鍛造技能點滿然後把技能點也點進去,然後在控制台輸入player.coc qasmoke 按回車鍵進入1個所有東西有的房間那你所需要的東西其中煉金加成和鍛造加成的裝備必須拿,拿什麼都可以只要有你喜歡加成的就可以然後會附魔台分解裝備,然後輸入player.coc riverwood,隨後隨便3套無任何屬性的手套,頭冠,雪精靈頭盔{在黑降和祖伏特有},項鏈,戒指,這樣附魔工作就開始了首先和上一瓶附魔靈葯{player.additem 00039D12}然後將1件手套,頭冠,雪精靈頭盔,戒指,項鏈附魔煉金屬性,然後穿上在去煉金台做附魔葯水{擁有附魔效果的材料白漿果 樹精的樹液 藍蝶翅膀}做出來後的葯水應該比你用代碼的葯水加成高,隨後喝掉自己做的葯水繼續按上面方法附魔當附魔葯水的加成不變的時候,做強化復原劑葯水喝掉後把煉金裝備脫掉然後在穿上在做強化復原劑如此循環下去附魔加成能到上w你覺得差不多了在喝加成上w的附魔葯水附魔鍛造裝備{1件手套,項鏈,戒指,盔甲}然後不要脫掉煉金裝備在到煉金台做鍛造葯水{氣泡草 樹精的樹液 熒光菇},然後穿上鍛造裝備和自己做的鍛造葯水去打造裝備吧打造好了回附魔台喝自己做的上w加成附魔葯水附魔自己喜歡的屬性吧我敢說這樣的裝備能秒殺一切包括大師級的奧杜因這樣也有沒意思了所以樓主造裝備不要太過了哦,純打手往採納
8. 途鎧手套箱怎麼拆
副駕駛儲物盒是屬於卡扣式固定的,直接手工拆卸打開了。
拆解副駕駛儲物盒之前務必將車輛熄火並停止安全區,儲物盒在副駕駛的正前方下面位置,拆解的時候打開副駕駛門進行操作,打開副駕駛儲物盒開關把手。
9. 怎麼做西洋武士盔甲
一、長矛和劍
長矛是騎士最重要的武器之一。騎士在戰場上與敵人交戰,最先使用的武器就是長矛。 中世紀之前的歐洲,長矛在戰爭中的使用非常普遍,步兵用,騎兵也用。長矛由鐵質矛頭和木質矛桿組成,比較輕便。
早期法蘭克人的長矛主要為滿足步兵作戰需要,有些矛頭帶有倒鉤,矛桿的大部分用鐵皮包住,這種矛刺入人體後,由於有倒鉤,造成的傷害很大。如果刺中對方盾牌,持盾牌者很難把長矛拔掉,也很難迅速砍斷矛桿,此時,持矛者可使矛另一端搭地,並迅速沖上,用腳踏住拖地的矛桿,壓下敵人的盾牌,當敵人的頭和胸部暴露的瞬間,用手中的其它武器直取對方要害。 中世紀騎士制度產生之初,騎士們使用的長矛大多延續古羅馬和日耳曼式的長矛,但也有一定的改進。由於馬蹬的廣泛使用,騎士的作戰方式發生變化,他們可單手持長矛與敵人廝殺,矛桿的長度和粗度都有增加,矛頭已無倒鉤,矛尖也變成平緩的菱形或柳葉形,有的矛頭下端兩邊有橫凸出來的小「矛翼」。這一系列變化都有利於騎士在馬上沖刺敵人時,長矛不至於戳得太深而不易拔出。
12世紀以前,矛桿的前後粗細基本一致,在戰場上如需要,長矛仍可被拋出刺殺敵人。1066年的哈斯丁斯戰役,法國騎士們正是用這種方式打亂了英國軍隊城牆似的盾牌陣容。12世紀早期,在某些騎士長矛的矛桿手握處前面有一小圓環,這可能是持矛者在進攻時,為防止沖擊的反作用力易使長矛脫手所設。 13世紀以後,出現前細後粗矛桿,手握處刻有手握槽柄。這種長矛由於矛桿前端比後面細許多,使長矛大部分重量移至手柄處,易於騎士控制和掌握平衡,槽柄使騎士在沖刺時長矛不易脫手。14世紀,矛桿手握處前面出現一圓形金屬擋盤,對持矛的手起保護作用。同時,矛頭出現錐形。 中世紀騎士長矛矛桿很長,在12世紀,矛桿長度不少於8英尺。14世紀末,有矛桿長達15英尺。矛桿以梣木最為普遍,也有用蘋果木、鋨耳櫪木、松木等質地比較堅硬且具一定韌性的木材為宜。
行軍途中,長矛通常被斜扛在右肩上(如果是右手持矛)。發現情況准備進攻時,長矛被垂直豎起,底端墊在右馬蹬邊,或置於右手鞍褥特製的凹槽上。進入進攻距離後,騎士持平長矛,用踢馬刺催馬向前沖去,矛頭穩穩地對准敵人。持矛方式大體有兩種:一種為手握矛柄,矛桿底端抵住右側大腿;另一種是手持矛柄,用臂膀和腋窩穩住矛桿後端。這兩種方式都使長矛從馬脖上方的左側伸出,指向敵人。
劍,是騎士另一重要武器,在戰場上它往往被用於長矛折斷後與敵人近距離的白刃戰中。長矛桿容易折斷,甚至在一次戰斗中會折斷幾支。而一把好劍往往伴隨一個騎士的終生。因此,騎士對自己的劍十分珍視。
劍由雙刃劍身、劍柄、劍柄前面的橫擋以及劍柄底端的柄錘組成。中世紀早期的劍,與上古時代的劍區別不大,上古時期決定戰爭勝負的決定性力量是步兵,劍主要由步兵使用。當時的劍劍身較寬,兩刃間的距離從上到下寬度一致,劍身帶有血槽,主要用來劈砍,必要時還可拋出。騎士軍隊成為歐洲戰場上的主力部隊後,劍與長矛一樣成為騎士必備的武器。隨著劍被騎士廣泛使用,一度曾被法蘭克人非常喜愛使用的刃部寬闊呈月牙狀彎曲的戰斧逐漸退居次要地位,單刃長刀也被淘汰,這兩種武器更適合步兵雙手揮舞。
大約公元900年左右,劍的形狀出現新的變化,劍身從柄部到頂端逐漸變窄,這種劍的重量大多集中在柄部,使騎士單手持劍時感到輕便,易於劈砍和刺殺。中世紀劍的長度,大約為94厘米,其中10厘米左右為柄部,柄部寬55厘米左右。 劍柄前部的橫擋與劍身和劍柄呈十字形,11世紀時,橫擋的長度有些增加。
12世紀,橫檔與劍身、劍柄垂直相交的形式最為普遍,但也有些劍,兩邊的橫擋呈銳角狀向劍身方向彎曲,也有劍的橫擋只是向劍身方向微有傾斜。有一把從12世紀保存下來的劍,其橫擋兩端頭,向劍身方向呈直角彎曲,上面雕鑄著動物小頭像。劍柄下方的柄錘大多為圓球形、半球形。11世紀出現有一定厚度的圓片形柄錘。
12世紀這種形狀的柄錘變得普遍。柄錘的重量與劍身重量成一定比例,使持劍者易於掌握平衡。劍柄與劍身由鋼鐵質材料通體煅造而成。有的劍的柄部用兩個夾片與柄芯鉚在一起。劍的橫擋、柄與柄錘部分往往鑲嵌各種寶石,並且有的把聖人的遺骨、遺血、遺發、遺物等鑄進柄部和柄錘裡面,以求保佑。從《羅蘭之歌》對羅蘭的寶劍杜論達的描寫中可見到:
二、盔甲和盾牌
盔甲是騎士的重要裝備。中世紀早期,法蘭克軍人的鎧甲很簡單,他們往往把圓形、菱形或小方形的金屬片縫在皮子或厚布上,護住從脖子到大腿的身體。當時最好的鎧甲是鎖子甲,這種鎧甲在公元前200年的斯堪的納維亞已出現。鎖子甲由數千個小鐵環相互穿套在一起,製成長至膝蓋,袖子到臂肘的鐵衣衫,其下擺前後開叉或前後左右開叉便於騎馬。
中世紀早期,由於鎖子甲工藝精細,價格昂貴,只有大貴族和國王們才能置辦得起。查理大帝曾下令大力發展鎧甲生產,並嚴格禁止鎧甲出口外賣,使鎖子甲逐漸成為騎士普遍穿用的鎧甲。 到12世紀,鎖子甲的生產工藝進一步發展,長袖鎖子甲普遍出現,而且大約在1200年左右,出現了與鎖子甲連為一體的鎖子甲手套,姆指與其餘四指分開,鐵手套的掌心部分用布或皮革製成。與鎖子甲分開的鐵手套隨後也出現。另外,許多鎖子甲帶有與之連為一體的鎖子甲護帽,把騎士的頭部,包括前額和下頰都護在裡面。有些騎士只戴這種護帽,外面不戴頭盔。 盡管許多騎士在戰斗中沒有腿甲,但在中世紀,仍有兩種類型的腿甲,一種是鎖甲長襪,穿在腿上,用帶子系於腰帶上,在膝蓋下繞腿紮上帶子,以防鐵鎖襪下墜;另一種是長方形鎖甲片,其幅度可護住腿的前部,用帶子在腿後系住,上面與腰帶相系。騎士的腳也被鎖子甲護住,是在13世紀。
12世紀期間,隨著手工業的發展,鎖子甲生產技術進一步提高,一些上好的鎖子甲做工仔細、精美,重要部位,像前後胸等處由兩層甚至三層甲組成。騎士大多喜歡取鎖子甲鐵的自然顏色,但也有人喜歡染成其它顏色。有些大貴族在其鎖子甲上鍍上一層銀,或罩上一件銀鎖子甲以示華貴。12世紀,騎士們大都在鎧甲外面套上寬松布質無袖長袍。為什麼要穿這種外套,西方學術界說法不一,有說防鎧甲潮濕生銹;有說十字軍東征期間氣候燥熱,防鎧甲大量吸收太陽幅射熱;也有說防止鎧甲反光,暴露行蹤;還有說是模仿阿拉伯人習慣。
到13世紀中期,鎧甲出現新的變化跡象,從此時的雕塑和繪畫中看到:在鎖子甲外的胸部、臂肘、膝蓋、小腿處加厚防護,其材料有的是皮革,有的是鐵片,另外也出現魚鱗甲。 14世紀,由金屬板組成的鐵葉甲逐漸代替鎖子甲,鐵葉甲是用一定厚度的鐵板,根據騎士身體每個部位形狀打造而成,前後胸處都以大塊甲片護住。鐵甲之間由鉚釘或鐵絞鏈合成一體,身體的全部,包括手和腳都罩在鎧甲之中,各部關節可活動。此類鎧甲甲片堅硬,表面光滑,富於流線,可更好地防禦弓箭和長矛的攻擊。但鐵葉甲的重量超過50鎊(鎖子甲為30鎊左右)。
隨著新型長弓的使用日益普遍,在14世紀,鐵葉甲取代鎖子甲的速度較快。 頭盔是騎士裝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中世紀早期的頭盔比較簡單,大多為圓形和錐形,有的頭盔前沿處伸下一條鐵以保護鼻子。這類頭盔通常戴在鎖子甲護帽上,鎖子甲護帽內墊有柔軟的棉布或麻布。12世紀的圓頂頭盔,除前面雙眼處有條縫隙,整個頭部和臉部都被罩住,面板處被鑿出許多小孔,藉以呼吸。
13世紀,出現平頂圓筒形和罐形頭盔,頭、臉和頸部都被護住,由於此類頭盔很重,有的重量超過20鎊。如此的重量,騎士不是用頭頂著,而是用雙肩支撐,在雙肩處用皮帶或鐵紐與鎧甲連接。 隨鐵葉甲的出現,頭盔也相應發生變化,與鐵葉甲所用材料一致,頸部以上除眼睛外,都被罩住,面部的鼻、嘴處呈雞嘴狀或狼嘴狀凸出。後來,面部護甲被製成能轉到盔頂或旁邊樣式,需要時可轉過來護住面部。
盾牌是騎士重要護衛工具。中世紀早期的盾牌形狀為圓形或長方形。到10世紀末,盾牌出現站立鳶的形狀,即上寬下窄,上邊為半圓形。盾頂部最寬度約2英尺,盾牌約4英尺6英寸,厚15毫米左右,可護住馬上騎士從肩到腿的一側身體。此類盾從上到下中部隆起,材料多為質地堅硬的木板,用鐵條、鉚釘牢牢固定在一起。
12世紀中期,鳶形盾牌的形狀有些變化,上邊的半圓變成平直形,這種改變也許是因為在不改變護衛功能的同時,開闊使用者在盾牌上方的視野。此類三角形盾牌比鳶形盾牌面積小,重量輕。 持盾牌的方式不盡相同,最普遍的有兩種方式。一是盾後面平衡處固定兩條交叉帶子。在帶子交叉處設手握環套,用左手握住環套;另一種是左小臂穿過盾牌背面一固定環套,左手握另一固定環套。通常,左手除持盾牌外還要操縱馬韁繩。
有些盾牌設有一條可調長度的皮帶,騎士在作戰中,如需雙手使用武器時,這條帶子可使盾牌挎在脖子上移至身體後面或左側。騎士受傷,盾牌可作為擔架。
盾牌正面或塗各種顏色的油漆,或蒙獸皮,11世紀以後,騎士們更注重盾牌的圖案。圖案有獅子、鷹、十字架、對角線、花紋等等,種類繁多。家族的徽章圖案也由此產生。
三、戰馬
戰馬是騎士的戰斗夥伴,也是不可缺少的裝備,沒有戰馬也談不上騎士。西方上古時期,盡管步兵是戰爭勝負的決定性軍事力量,但也不乏使用騎兵作戰的記載。亞歷山大大帝、迦太基的漢尼拔等,都曾傑出地使用過騎兵部隊奪取某次戰役的勝利。在日耳曼各「蠻族」部落中,西哥特人和倫巴德人也都善於使用騎兵作戰。但是,總的來看,馬蹬傳入西歐並推廣使用之前,騎兵主要是配合步兵作戰。馬在戰爭中的地位並不明顯。 中世紀早期,馬匹價格非常昂貴,到公元9世紀時,「一匹馬的價格是一頭牛的六倍。能得到一匹優秀的戰馬並非易事,有些馬只適於拉車、耕田;也有些馬看似健美,但只可用於一般性騎乘和旅行,不宜在復雜多變、混亂廝殺的戰場上使用。優良的戰馬在外觀上,胸部寬厚,背至臀部寬且平實。頭骨前面窄,側面骨骼稜角分明,齶骨削瘦。耳朵小,鼻孔大,鼻翼擴張幅度寬闊。眼睛清亮,有神,眼睛與眼窩的大小與整個頭部的比例勻稱。脖子像「彎弓」一樣昂起。四腿要健壯,長短適中,膝蓋處平直。馬蹄邊緣整齊清晰且呈圓形,馬蹄大小與腿的粗細和長短,以及馬的重量,都要比例適度,不能過大或過小。 騎士極為看重戰馬的載重能力和奔跑速度,能同時馱載四名全副武裝的騎士的戰馬被譽為「鐵背」。中世紀有關於兩名騎士同騎一匹戰馬作戰的傳說。中等速度的奔跑能力,不能被選為戰馬。戰馬還應具備騰越一定高度的障礙和跨越一定寬度溝渠的能力,優秀戰馬的跨越寬度,不應少於13英尺。 戰馬的顏色也是決定騎士是否喜歡該馬的依據之一。在中世紀早期,純白色的馬聲譽最高。其次是白色與其它顏色相雜的戰馬,面門或四蹄為白色的戰馬也受到喜愛。而實際上,中世紀歷史上留下英名的戰馬大多為棗黃色、栗色、黑灰色、紅褐色等等。無論什麼顏色,其毛皮應亮澤、細膩。 許多騎士願意選擇未經閹割的雄性馬,這類馬通常性情活躍,暴發力強,特別是在緊要關頭,往往會表現出超乎尋常的機智和力量。但也有騎士喜歡牝馬,這類馬少喧鬧和嘶鳴,宜於偷襲和夜間行動。戰馬的品種和家族,受到極高的重視。
中世紀西歐聲譽最高的是西班牙種戰馬,其次是加斯科尼戰馬,隨後是匈牙利、敘利亞和羅斯馬。優秀的戰馬,性情不一定溫順,有的甚至很暴烈,除其主人和經常喂養它的扈從外,其他人很難靠近。 對馬的裝備也有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中世紀早期的馬鞍很簡單,有些人甚至用衣物當馬鞍。到12世紀,馬鞍的前後橋都有增高,坐在上面不僅穩固也加強了騎士在使用長矛沖擊時的後坐力。
12世紀以後,馬的護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有些戰馬不僅從頭到臀被穿上布質寬松的馬衣,而且,頭戴面甲,前胸和後臀處都護有鎖子甲。 中世紀騎士與戰馬之間的關系和情誼,曾留下許多感人的故事。騎士與戰馬有如戰友或夥伴的關系。馬有主人為其起的名子,平日騎士經常與戰馬一起磨合交流。行軍途中,有的騎士只騎其它馬,用其它馬馱裝備,只在作戰時才捨得騎戰馬。作戰時騎士與戰馬要相互配合默契。戰馬奮勇救助主人的事在西方中世紀歷史上屢見不鮮。
中世紀騎士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長矛和劍,但也有騎士喜歡使用其它武器,或在矛和劍之外預備其他武器。例如,適合單手使用的戰斧、鐵頭錘、鐵棍、狼牙錘、短劍等等。盡管傳統形的弓箭和十字駑受到騎士的蔑視而不屑使用,教會也三令五申,禁止在基督教徒間的戰爭中使用這類武器,但弓箭不能不被認為是中世紀極具殺傷力的武器並得到步兵的廣泛使用。
綜上,我們可看到,西歐中世紀全副武裝騎士的大體形象是:騎戰馬,戴頭盔,著鎧甲,挎長劍,左手操盾御馬,右手持長矛。一名全副武裝的騎士,在中世紀歐洲戰場上曾聲威赫赫,勢不可擋,被後來研究者們謂為「人體槍彈」。「一個騎在馬上的法蘭克人能把巴比倫城牆沖個窟窿」。
至14世紀末,騎士的防護裝備達到頂點,鐵葉甲、頭盔,再加上武器以及馬的鎧甲,使騎士的作戰顯得非常笨重、機械,戰馬的奔跑速度和耐力也大打折扣。鐵葉甲的普及和發展盡管使騎士的生命安全得到進一步保證,但它也預示了以戰爭為職業的騎士集團的命運已步入窮途末路。
咋穿看這網站有詳細的圖解和說明http://bbs.cqzg.cn/thread-34122-1-1.html
10. 魔弦傳說的盔甲怎麼折
完成基礎關卡獲取,我們在游戲中完成了敘事的關卡可以獲取獎勵,一般情況下獎勵都是折紙的人物。
特殊關卡獲取,游戲中有折紙的標注,我們可以完成折紙的關卡拿到折紙的獎勵,這個也是很簡單的。
開寶箱獲取,我們在游戲中購買盒子然後利用時間來打開盒子一般可以開到好的英雄。
直接的購買獲取,我們在游戲中每個關卡都會有金幣,玩家可以直接的用金幣來購買比較炫酷的英雄,一定要要注意屬性克制和自己已經有的英雄,選擇合適的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