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沒有戴進去不能握拳的手套。拳擊手套除外。平常睡覺時候帶的
你說的那些是手指部分分開的手套。有一種只有大拇指分開,其他手指部分連在一起的手套,戴上後可以握拳也可以不握拳,不知道符不符合你的要求
② 有沒有一種手套是專門打架用的,不是拳擊手套,小而且輕便,關節處有鐵的 叫什麼 我想買
手虎鉗或者是叫鐵虎指,淘寶上有賣的
③ 外國人打拳擊,不帶拳擊手套兒那個叫什麼名兒
外國人打拳擊,不帶拳擊手套兒的運動叫MMA,最高賽事是UFC。比賽帶手套是為了保護格鬥運動員。徒手是非常容易受傷的,出拳者的關節和受打擊部位。傳統拳擊手套就是為了打拳用,所以分不指頭,手套面厚實,保護性能好。ufc為了適應各種流派的選手的拳擊,摔跤,柔術等發明了分指手套,這樣選手可以抓拿,抱摔,關節技等。
④ 拳擊手套里的鐵一樣的東西
手刺么? 你找個賣刀具的店裡,應該會有,店越偏僻越有,大商場不會有的,或者一些偏僻的雜貨店。
⑤ 拳擊手套是用什麼做的
摘要 拳擊手套分為外皮和內芯兩個部分組成。外皮一般有PU、超纖和真皮三種材質,PU輕便舒適但是不抗打磨,但是勝在價格便宜,所以很多非專業拳擊選手一般都喜歡買PU材質的,超纖耐磨、柔軟、透氣是很多大牌都喜歡用的材質,真皮因為比較貴,所以很多專業選手才會選擇。
⑥ 拳擊手套哪個牌子好,十大拳擊手套品牌排名推薦
學習檯球,都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熟悉.要對球熟悉,對路線熟悉,對桿法熟悉,還要對球想撞之後的行進方向和距離做到心中有數.
只有這樣,你才能找到更好的角度.
更加合理的判斷應該先打哪個後打哪個,進了這個之後白球會走到哪裡.
其實我說了 一大堆.關鍵在於你自己的不斷的努力練習.
每一個高手都是這么走過來的,沒有捷徑可言.
努力是成功的最好辦法.
下面給你介紹點理論的:
【檯球技巧】
按照難易程度,我將檯球高級技巧分為沖球、翻袋、傳球、借力、反彈、旋轉、組合七種。下面分別討論這七種進球技巧的打法和要點。
【1】沖球,沖球其實就是在開始擊打屬於自己的花色的時候,事先考慮到哪些球下球角度小或者沒有直接下球的可能,則在擊打比較容易的球的時候,利用旋轉、力量的控制利用母球或者其它球將這些球撞擊開來,使之成為容易擊打的好球,只要對走位有一定的了解,沖球應該不成問題,只要有這個意識,就足夠了。
【2】翻袋,翻袋是常用的技巧,就是使目標球撞擊一次或者幾次案邊,然後入袋。翻袋球當中,最簡單的就是目標球緊貼中袋附近的翻袋,此時只需加強烈的低桿防止目標球反彈的時候撞到母球而改變方向即可,注意瞄點的方向,應該瞄向目標中袋關於相撞案邊的鏡像對稱點,這樣經過標準的鏡面反射,目標球比較容易入袋。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撞擊長邊入中袋或者底袋之外,還可以撞擊短邊入底袋或者入中袋,甚至可以有撞擊兩次底袋附近的案邊入中袋或者底袋的下法,這時目標球經過兩次反射,路線將會與出發路線平行,相對也會比較容易瞄準。
【3】傳球,傳球就是母球擊打第一目標球,利用第一目標球擊打第二目標球,讓第二目標球入袋。它的瞄準方式是將瞄準圈直接放在第二目標球上,彷彿可以直接打到目標球且讓第二目標球入袋的位置,然後記下這個位置,想辦法把第一目標球打到這個位置上就可以了,只要認真的瞄準,它的難度也不會是很大的。
【4】借力,借力有兩種打法,一種是目標球被擋住,但是袋口附近有別的球,目標球可能藉助這顆球改變方向入袋,這個角度只要拿捏的准,入袋的可能性會很大。另外一種是母球借力,就是母球直接打不到目標球,但是可以先撞擊別的球改變母球方向再撞擊目標球,通常用於目標球離袋口很近的情況。注意甚至可以利用母球的極強的旋轉來改變方向擊球。借力是聰明的打法,很多時候用借力的打法反而比直接打還要有效,比如我遇到過這樣兩種情況,一是檯面上還有兩顆我的色球6號和7號,6號可以直接下底袋,但是此時7號卻被底袋附近的對手的球擋住,因此我刻意將6號先撞擊到他的球再下底袋,這樣,7號的路線就被清理出來。還有一個情況是用倒數第二顆色球借力我自己的最後一顆球入袋,從而將最後一顆球沖了出來,這也是借力的一種應用。
【5】反彈,反彈也叫勾桿,是母球先撞擊案邊改變路線然後擊打目標球入袋的方法。通常用於三種情況,一種是長球,目標球靠近案邊,但是母球和目標球中間還有障礙球,此時我們可以將母球先擊打到目標球靠近的案邊反彈再將目標球「掃」入袋中。第二種情況是目標球在一個很好進球的袋口位置,但是母球卻在進球角度之外,直接擊打目標球無法入袋,此時可以使用勾桿,入袋概率非常高。第三種情況是目標球在中袋附近,但是直接下球和翻袋的路線都被擋住,此時可以利用反彈將球打進,注意反彈的時候最好將瞄準圈放在要反彈的案邊貼住,這樣有利於判斷反彈的方向和位置。其它情況由於進球概率很低,因此不討論了,大家可以自行試驗。作為檯球愛好者,我們一定要熟練掌握好反彈球的打法,因為很多情況下需要靠這種技術來解球。
【6】旋轉,旋轉是檯球的最高境界,它的應用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打出的球極具觀賞性,如果進球,則令人嘆為觀止。首先說側旋球,此種球即使出桿角度為0也可以打出一個小弧線,母球會偏向旋轉方向,如果加上出桿角度,將會出現「扎桿」的效果,可以有效的繞過障礙球擊打目標球,只是,進球就比較難了,多用於解球。側旋球可以用來擊打「不可能角度進球」,比如大家不妨試驗一下用強烈的側旋擊打案邊,如果是以一定角度擊打,甚至可能會出現母球沿著案邊走球不反彈或者沿著出發角度彈回的奇特現象,利用這個道理來擊打一些看似不可能下的球,或者解一些看似不可能解到的障礙球,往往可以收到奇效。
【【【 母球的擊點 】】】
母球的擊點:
大家都知道,控制母球走到自己理想中位置是靠桿法和力度來實現的,不同的桿法是根據球桿擊打母球不同位置而產生的。那麼母球上究竟有多少個擊點又究竟可以產生多少種桿法呢?
理論上有N個擊點可以產生N種槍法(N≥1K)。所以說可以把母球象鍾表一樣分成十幾個點雲雲的時候,偶也在罵。的確,母球細分的話至少會產生二十個以上撞點。但,有些擊點幾乎是用不到,而且也無法擊打的那麼精確,同時產生的效果也不會非常明顯。所以,為了讓我們的思路變的清晰簡單透徹點,希望大家接受下面幾個概念。
1.母球有很多擊點會產生很多效果,但最基本的槍法只有五種。
2.中桿,高桿,低桿,中高桿,中低桿。(偏桿下塞的打法本節暫不討論)
3.所有的基本槍法都發生在母球垂直檯面的中線上。
4.凡是擊點不在母球豎中線以內都會產生偏塞.亦就是向左向右或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等旋轉。
5.偏塞的概念只有在母球吃庫後才可以完全實現。也就是說,母球在不吃庫的情況下是沒必要用偏桿下塞的。
概念理解:使用以上五種基本桿法完全可以控制母球走至檯面任何位置.所需要的只是桿高一點或低一點.也就是說,當你面對的角度距離不同時,適當調整母球擊點的高低而不是下偏塞來達到母球走位的目的.
下面詳細講解各種桿法下母球擊打目標球後與目標球所產生的分離角關系
1.非直線球.
中 桿-最基本桿法,大多數擊打情況下首選桿法。理由,擊點厚實,走球不飄。分離角度為九十度(根據發力大小和距離遠近角度
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需要自己細心體會)擊點位置,目測到母球中心稍偏下方。通常眼睛看到的母球中心點實際上要高出一點。
高 桿-常用桿法,使用時母球會產生向前的旋轉,分離角度為銳角。桿越高發力越大分離角度越小。
中高桿-常用桿法,中桿與高桿之間位置統稱中高桿,根據擊點高低不同發生原理同上。
低 桿-常用桿法,使用時母球會產生向後的旋轉,分離角度為鈍角.桿越低發力越大分離角度越大。
中低桿-常用桿法,中桿與低桿之間位置統稱中低桿,根據擊點高低不同發生原理同上
2.直線球.
所有基本桿法使用在直線球時均無分離角.依桿法的不同在同一軌跡上產生同向或反向的直線或直線延伸運動."收起
熱心網友| 發布於2013-07-26 16:29
評論
0 4
檯球的瞄準:在打球的過程中 有的人打的准有的人打的不準,或者這個樣子的球我會,打起來特別得心應手,那樣的球我打的不好,老實失誤的時候多一些。相信大家都應該有這樣的感受。其實如果我們按照物理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或許會有些收獲,大家知道,檯球的直徑是小於袋口直徑的。只要在袋口允許的范圍內,球一般的情況下是可以下袋的,通過逆推的方法,我們只要保證球在這樣的誤差范圍就可以了,怎麼樣子保證球的誤差盡可能的小,我查了好多資料發現,打球的時候不看母球,看目標球,從我們打球的標准姿勢來看,球桿一般處在下巴的正下方,兩眼之間,這個樣子只要我們能夠看到袋口的中間點與通過目標球球心聯線的點的直徑的另一端的點,冷靜果斷出桿,目標球是可以下的。有的人說,在直球或者是角度特別小的情況下可以,但是當角度大了就打不下了,其實這個問題很容易解決,就是考慮上母球的半徑,球桿和母球相撞之後,母球按直線方向運行,相當於你桿的延伸,此時雖然你瞄的是正確的點 但是你要是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母球並不能撞到你瞄的哪個點,也就是說首先和目標球接觸的不是你桿與母球接觸點的通過圓心的母球前點。所以在擊球過程中適當的錯開一點通過一段時間的訓...
⑦ 這種金屬拳套的原名叫什麼,淘寶要搜什麼關鍵字才找得到
鐵拳頭,又名鐵四指 高硬度鋼材
⑧ 好像有一種拳擊是隨便打的,超級殘忍,叫什麼
如果你不是說的WWE摔角哪種假打的話,那麼就是MMA綜合格鬥。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賽事就是UFC
MMA是英文「Mixed Martial Arts」的簡稱,即綜合武術賽或者綜合格鬥賽。
MMA是一種集觀賞性、娛樂性、競技性於一體的優秀運動項目,現已成為國際武術搏擊比賽的主要項目。MMA運動是拳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等運動的完美結合,可以說是搏擊運動的十項全能。MMA比賽是體育比賽規則上的一個突破,MMA的規則對所有的武技一視同仁,不同武術流派的練習者可以在統一的規則下同場競技。MMA運動的賽規可以讓各方高手在一個公開且公平的環境下進行較量,是真實公平的一種競賽方式。在比賽中允許使用擊打、抱摔、關節技等各種技術,並在選手倒地時繼續進行比賽。踢、打、摔、拿等各種武技都可以得到完美的展示。
現代MMA運動把kickboxing、柔道和摔|跤、功夫等各種格鬥術運動相融合,使其成為一個非常精彩的格鬥比賽。MMA具有統一的比賽規則,賽規的設定不偏不倚,既不會偏向某一種武技,也不會使某種武技處於劣勢。參賽者可以使用拳、踢、抱摔、鎖技、絞技等多種技術。比賽可以在與拳擊台相同的拳台進行,也可以在帶護欄的八角形場地舉行。比賽獲勝的方式同拳擊比賽相似,即KO勝、優勢勝利、醫生終止比賽、對手棄權、分數評定、或者取消比賽資格。但與拳擊或踢拳比賽的不同之處在於選手也可以通過讓對手認輸來取得比賽的勝利。當參賽者由於被纏抱、挨拳過重或身體疲勞等原因而希望停止比賽時,他都可以主動選擇認輸。整個比賽過程流暢明朗,當選手倒地時比賽繼續進行,裁判很少叫暫停。比賽重量級別的劃分與拳擊、摔跤、柔道和散打基本相同。非冠軍賽一般為三個回合;冠軍賽一般為五個回合;每個回合持續五分鍾,每兩個回合間有一分鍾休息時間。
MMA的歷史
綜合武術競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臘時期的第三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當時被稱為Pankration。完美的參加者應該是拳擊手中最優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優秀的拳擊手。參賽者不僅需要高超全面的武技,而且良好的勇氣、心理素質和戰術安排也是比賽取勝的關鍵因素。
現代MMA起源於二十世紀20年代在巴西出現的Vale Tudo。Vale Tudo在葡萄牙語中就是無限制的意思。
在巴西,格雷西家族於二十世紀初期開展了現代MMA運動的新紀元,他們主要應用其家族自創的自衛防身術——巴西柔術,參加組織比賽。在比賽中,任何武技都可以使用,比賽不設時間限制,不分重量級別,比賽經常會持續幾個小時,而取勝的唯一辦法就是擊敗對手。
格雷西家族於1993年把MMA比賽引入美國,即終極格鬥大賽(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簡稱UFC)。UFC允許任何門派的武術(如空手道、柔術、相撲等)和奧運會的體育項目(如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參加比賽,並在統一的規則下決出哪種功夫最厲害。UFC使美國觀眾第一次在同一個場地中看到了不同功夫間的較量。迄今為止,UFC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MMA比賽,並是世界公認的最具娛樂性與競技性的體育賽事之一。UFC的成功得到了國際武術界的巨大支持。現在,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和各方武術高手都要參加UFC。UFC的成功帶動了世界范圍MMA運動的發展,MMA已成為了全球化的流行運動。迄今為止,MMA比賽在美國全國所有50個州,都已成為正式合法的比賽。除了每月一次的UFC比賽;美國全國還有將近100家的不同機構,舉辦著各自的MMA比賽。
在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芬蘭、挪威、荷蘭、丹麥等歐洲國家都已先後開展起了MMA運動。亞洲的科威特、阿聯酋、韓國、台灣、泰國、菲律賓等地區也都開始舉辦自己的MMA比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現在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另一MMA發達國家。PRIDE是日本最大的MMA組織,和UFC並列為MMA比賽的世界霸主地位。PRIDE一般每個月都會在日本舉行一次比賽,光現場觀眾就達數萬人以上。就連一向以踢拳比賽著名的日本K-1組織,現在已經開始將其半數的比賽轉變為MMA比賽。
MMA比賽已逐步成為世界搏擊類比賽的最終發展方向。現代的職業MMA運動員都是一些技藝高超的選手,他們都經過了多年的專業訓練。現在的MMA運動員,都是世界頂尖級的選手。前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摔跤、柔道、空手道、踢拳、柔術冠軍,組成了MMA優秀的參賽隊伍。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新起點上,縱覽世界武壇;綜合武術競技已成為了當今世界武壇各類先進武術比賽的主流理念。
MMA的安全性
可能一提起MMA,有人就會聯繫到血腥和暴力,那麼MMA比賽作為一項世界范圍合法化的運動它是否安全呢?對未經過MMA訓練的人看來,綜合武術競技表面看來似乎是不安全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現代MMA應該說是一項非常安全的運動,並保持著相當良好的安全紀錄。在其八十多年的競賽史中,只出現過一例死亡紀錄(1998年俄羅斯舉行的一次管理混亂未經審批的比賽)。而在其他的體育項目中,如散打、拳擊、摔跤、足球、甚至拔河比賽,都有過更多的傷亡紀錄。其實對MMA運動的誇張描述只是一種商業上的炒作,完全是為了吸引更多觀眾的噱頭。以下是一組關於MMA運動和其他運動的傷亡統計數據:
國際修斗(日本著名的MMA比賽組織)委員會:
六年共計482場比賽
六年共計146例受傷
受傷率9.5%(五分鍾回合)
至今為止共計1例死亡
美國業余拳擊聯合會(1998年到2003年):
平均每年25,000場業余拳擊比賽,5,000場職業拳擊比賽
共計9,183例受傷
受傷率30%(三分中回合)
平均每年3例死亡(每1,000人中1.3人死亡)
美國橄欖球比賽(1998年到2003年):
每年平均12名運動員死於訓練
每年平均8名運動員死於比賽
每年平均3名運動員死於中暑
每年平均250,000例腦震盪
1998年到2003年:
賽車比賽平均每年32例死亡(從1990年以來,共計260例死亡,其中觀眾29名,兒童5名)
賽馬比賽共計128例死亡
潛水共計11例死亡
摩托車比賽共計7例死亡
跳傘比賽共計123例死亡
滑翔傘比賽共計55例死亡
登山比賽共計51例死亡
MMA運動之所以有這樣良好的安全紀錄,主要是因為它的規則更加的安全和人性化,運動員所受的傷害要比其他運動小得多。在過去的十年中,通過不斷完善其比賽規則,MMA運動已將觀賞性和安全性完美的融合。
以拳擊和踢拳比賽的賽規為例:比賽中只允許使用拳、肘、腿、腳進行攻擊,比賽一般為五到十個回合,選手被擊倒後,裁判員要數秒。這就使得在拳擊和踢拳比賽中選手們要連續多次的擊打對手的要害部位,已取得勝利;而且在被擊倒後,還有八到十秒繼續恢復比賽的機會。除了被KO或者棄權,實力差的選手必須要忍受數秒和長回合的比賽折磨。由於頭、臉、肋骨等關鍵部位經常受到大力的擊打,所以拳擊和踢拳運動員常見傷害為腦震盪、面部出血,嚴重的有腦損傷、內臟出血等致命性的傷害。所以拳擊比賽的高傷亡、高風險紀錄是和它的賽規密切相關的。
MMA比賽良好的安全性主要是來自於它合理和人性化的賽規設計:
在MMA比賽中,可以使用摔、拿手法來制服對手,從而大大減少了擊打的次數。
比賽在倒地後繼續進行,選手通過地面搏擊技術可以在控制位置時使用關節技、絞技,從而達到沒有任何流血就能夠制服對手的目的。
在比賽中,選手可以主動認輸,進攻方在對手認輸後會停止進攻。從而能夠真正做到制服且不傷人的目的,這是技擊文明的良好體現。
MMA比賽的分指手套更便於使用摔、拿、關節技、絞技等較輕的傷害技術,而且此種手套比拳擊手套更輕薄,不但防止手部在擊打時受傷,還能減小選手擊打的力度,從而提高了比賽的安全系數。
MMA比賽取消被擊倒後數秒的規則,只要選手被擊倒後出現失去意識情況,裁判員即可終止比賽;這樣,選手就不會在不清醒時進行比賽。
所以,選手受傷一般都是些擦傷、破口或瘀青等軟傷;以及手指、腳趾和面部的小傷;嚴重受傷的情況極少出現。
在一定意義上,現代MMA比賽實際上是拳擊和踢拳比賽的替代品。MMA運動不但成功地減少了比賽傷害,還大大提高了比賽的觀賞性和流暢性。所以,MMA比賽可以說是為現代體育搏擊史帶來了一場安全性與觀賞性的革命。
UFC.綜合格鬥
UFC 簡介
美國舉辦的綜合格鬥(MMA)賽事。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的縮寫。
1993年11月12日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舉辦首屆賽事,8種流派的8名選手參加。最後代表柔術的巴西人Royce Gracie笑傲群雄,舉世震驚,從此開始了巴柔的輝煌。
UFC1—The Beginning 參賽選手和代表流派
Royce Gracie (巴西柔術BJJ)
Teila Tuli (相撲)
Gerard Gordeau(法國踢腿術Savate)
Kevin Rosier (自由搏擊Kick Boxing)
Zane Frazier(拳法,空手道)
Art Jimmerson(拳擊 Boxing)
Ken Shamrock(綜合格鬥)
Pat Smith(跆拳道)
UFC1的冠軍獎金:5萬美元。
比賽時間:
1.非冠軍頭銜爭奪戰為3回合
2.冠軍頭銜爭奪戰為5回合
3.每回合5分鍾
4.回合間休息1分鍾
違規行為:
1.頭撞
2.插眼
3.咬
4.抓頭發
5.摳嘴
6.擊檔
7.用指頭摳挖對手的七竅或傷口
8.小關節關節技(撅手指頭、腳趾頭)
9.擊打後脊柱或後腦
10.用肘尖向下擊打
11.擊打喉嚨,包括扭抓氣管
12.揪、扭、撓對手的肌肉
13.抓對手鎖骨
14.踢擊躺在地上的對手
15.膝擊躺在地上的對手
16.踩躺在地上的對手
17.用腳跟擊打對手腎部
18.將對手以頭部或頸部著地擲向地面
19.將對手扔出八角籠
20.拉扯對手的短褲或手套
21.向對手吐痰
22.因不光彩行為導致對手受傷
23.抓住八角籠鐵網不放
24.在八角籠內用辱罵言辭
25.在回合結束時仍舊攻擊對手或在回合休息間攻擊對手
26.攻擊已經在裁判看護下的對手
27.在比賽結束後仍然攻擊對手
28.蔑視裁判
29.膽怯,總是避免與對手接觸,故意或持續地吐出護齒或偽裝受傷
30.助手干擾比賽
31.在比賽期間拋入白毛巾
獲勝方式:
1.降服
(1)身體拍墊認輸 (2)口頭認輸 (3)裁判中止比賽
2.技術性擊倒,裁判中止比賽
3.判定
(1)一致性判定 (2)非一致性判定 (3)多數判定
(4)平局,包括一致性平局、非一致性平局、多數平局
4.技術判定
5.技術平局
6.失格
7.放棄
8.沒有結果(no contest)
雖然初期的UFC比賽除了禁止挖眼,襠部攻擊,和咬人外,其餘的沒有限制,但是為了能在更多的地方舉辦比賽而不違反各地的法律,其限制逐漸增多,事實上UFC已經在向著一個體育運動項目發展,而非像Pride那樣要決出誰是最強者的格鬥了。
在UFC中成名的鬥士們:在UFC這近12年的歷史,造就了很多英雄好漢, Royce Gracie , Ken Shamrock, Frank Shamrock ,Dan Severn ,Randy Couture ,Bas Rutten,Mark Coleman ,Don Frye ,Mark Kerr ,Vitor Belfort,Tito Ortiz,以及現在爭當紅的Matt Hughes, Chuck Liddell和 Rich Franklin等不計其數,有興趣的朋友,將這些名字輸入到Google里試試,會看到非常多的格鬥傳奇。
美國的UFC比賽與日本的PRIDE比賽是現在MMA格鬥的兩大頂級賽事。
綜合武術競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48年古希臘時期的第三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當時被稱為Pankration。完美的參加者應該是拳擊手中最優秀的摔跤手,或者是摔跤手中最優秀的拳擊手。參賽者不僅需要高超全面的武技,而且良好的勇氣、心理素質和戰術安排也是比賽取勝的關鍵因素。
歷史上,世界各種文化都有過一些形式的MMA。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武術的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民間的比武和北宋時期出現的擂台賽,就是MMA比賽在中國的最初形式。
說起MMA,則不得不提一下著名華人武術宗師李小龍。早在三十年前李小龍就提出過綜合武術競技的理論,世界性MMA比賽的分指手套和截拳道中使用的分指手套幾乎如出一轍。今日世界武壇全接觸自由搏擊擂台賽制的形成的主要推動者,可以上溯至七十年代初號稱美國「踢拳宗祖」的喬?劉易斯;而喬?劉易斯正是李小龍三大冠軍級進修弟子中的一個。他的全接觸自由搏擊職業賽的理念,正是直接源自他的導師李小龍。
在巴西,格雷西家族於二十世紀初期開展了現代MMA運動的新紀元,他們主要應用其家族自創的自衛防身術——巴西柔術,參加組織比賽。在比賽中,任何武技都可以使用,比賽不設時間限制,不分重量級別,比賽經常會持續幾個小時,而取勝的唯一辦法就是擊敗對手。
格雷西家族於1993年把MMA比賽引入美國,即終極格鬥大賽(Ultimate Fighting Championship,簡稱UFC)。UFC允許任何門派的武術(如空手道、柔術、中國功夫、相撲等)和奧運會的體育項目(如拳擊、柔道、摔跤、跆拳道)參加比賽,並在統一的規則下決出哪種功夫最厲害。UFC使美國觀眾第一次在同一個場地中看到了不同功夫間的較量。迄今為止,UFC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MMA比賽,並是世界公認的最具娛樂性與競技性的體育賽事之一。UFC的成功得到了國際武術界的巨大支持。現在,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冠軍和各方武術高手都要參加UFC。UFC的成功帶動了世界范圍MMA運動的發展,MMA已成為了全球化的流行運動。迄今為止,MMA比賽在美國全國所有50個州,都已成為正式合法的比賽。除了每月一次的UFC比賽;美國全國還有將近100家的不同機構,舉辦著各自的MMA比賽。
在俄羅斯、英國、法國、德國、西班牙、芬蘭、挪威、荷蘭、丹麥等歐洲國家都已先後開展起了MMA運動。亞洲的科威特、阿聯酋、韓國、台灣、泰國、菲律賓等地區也都開始舉辦自己的MMA比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現在已成為繼美國之後的另一MMA發達國家。PRIDE是日本最大的MMA組織,和UFC並列為MMA比賽的世界霸主地位。PRIDE一般每個月都會在日本舉行一次比賽,光現場觀眾就達數萬人以上。就連一向以踢拳比賽著名的日本K-1組織,現在已經開始將其半數的比賽轉變為MMA比賽。
MMA比賽已逐步成為世界搏擊類比賽的最終發展方向。現代的職業MMA運動員都是一些技藝高超的選手,他們都經過了多年的專業訓練。現在的MMA運動員,都是世界頂尖級的選手。前奧運會和世界錦標賽的摔跤、柔道、空手道、踢拳、柔術冠軍,組成了MMA優秀的參賽隊伍。當我們站在21世紀的新起點上,縱覽世界武壇;綜合武術競技已成為了當今世界武壇各類先進武術比賽的主流理念。
⑨ 有沒有一種手套是專門打架用的,不是拳擊手套,小而且輕便,關節處有鐵的
和武警的差不多吧 淘寶搜搜去 那種手套沒有特定名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