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棒球手套尺寸的計算方法
棒球規則上無明確的規定手套的差別,關於各個野手手套的差異,是為了適應各守備位置傳接球的需要,一般來說,棒球手套可以分為:1.投手2.捕手3.一壘手4.內野5.外野。
1.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條、縫線和指蹼都必須是同一種顏色,而且不得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與手套顏色不一樣的附飾物。投手球檔為了防止球種被看到所以多屬密閉式,在虎口這個區塊的皮革(俗稱手檔)一般都不做空格,多為12-13吋。
2.捕手:主要為接投手的快球,所以手套厚度也較厚。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製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場員使用。棒球手套在場上的不同位置有著不同的形狀,其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為特殊。其相對於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點為:除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是連在一起的,為了緩沖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裡面的海綿內襯也相對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捕手手套常規2個尺寸:少年32英寸左右,成人34英寸左右,這里尺寸指的是捕手手套的周長。
3.一壘手:主要為接內野手的傳球,所以較長,也蠻厚的(多為14吋左右)。由於一壘關繫到出局的次數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還是人先到, 因此一壘手手套都會做得長且大,有一點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為夠大才能把傳不好的球接的好一點,夠長就會比較先接到球,而且會給人一種錯覺,好像球先進去了。可以是分指手套也可以是連指手套。手套重量不限。
4.內野手套又分二壘手、游擊手與三壘手,但是皆可通用,多為11-12吋。
(1)二壘手:為封閉式,比投手手套短一些,基本上二壘手大多都是用工字或是十字為主,主要選擇為手套稍短,球擋(手套接球的虎口部分)比較淺、目的是希望手套可以靈活移動接球,接到球之後可以快速的將球從手套中拿出,約11-12吋
(2) 游擊手:基本上游擊手的手套,用工字的不多,大多數都是用十字或是短網的為主,也有少數例外。
(3)三壘手:多以單片或是工字為主,用十字的也有,不過三壘強襲球多,有時候不小心十字檔球線會斷掉或是發生棒球卡在手套上面的情況,約11.5-12吋。
5.外野:由於外野防區極大,主要是接高飛球,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一般都會做成雙十字型 的,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球。 (多為12.5吋以上)
另有擊球手套,是進攻(打擊)時所用的手套,我們也叫打擊手套。是專供擊球手使用的手套,其作用為:1.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脫手。2.在某種意義上說起到了保護手的作用。
綜上所述,棒球手套分類簡述如下:
1.投手手套:分指手套;一般較大,12-13吋;手套材料為同一顏色,手檔密閉無空格。
2.捕手手套:連指手套;較厚較笨重,一般有32吋或34吋兩個尺寸。
3.壘手手套:嚴格地說應為一壘手手套,類似於削薄了的捕手手套。長而且大,13或14吋。可以是分指手套也可以是連指手套。
4.內野手套:分指手套,又分二壘手、游擊手與三壘手,皆可通用,多為11-12吋。手檔多為工字或十字。
5.外野手套:分指手套,一般較大,多用13吋,手檔雙十字型。
6.打擊手套:分指手套,較薄較輕巧。
⑵ 怎麼把棒球手套弄軟
好手套才會硬,破手套例如豬皮的上來就是軟的,說是要揉我揉的手都疼了也軟不了,尤其是冬天更硬,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個球速快的人傳球(球速快幫你砸手套),接的時候要接對位置,接到虎口裡,這樣軟的還快些
⑶ 新買的棒球手套怎麼讓它好用,定型
可以先塗上一曾手套油,塞進一顆球,將大拇指指套和小拇指指套的頂端對齊,綁好就好了。
⑷ 怎麼打棒球講的具體點! 最好有圖
這個簡單,要給分哦。打字超累超多規則。
要准備棒球手套(8個),棒球棒(隨便),壘包墊(4個)還要最少16個人,將壘包墊擺成正方形,然後讓四個人帶上手套,分別站在四個壘包墊上,然後再讓一個人拿著手套在從第一個壘包數到第三個,第三個的斜方上一個投手(投球手)再在外場站三個人,這8個人為一對,另外八個在第一個壘上用棒子打球,打擊的一方如果跑完一圈就得一分。
在這其中是有規則的。投手扔球分好球與壞球,好球喂在肩下跨上,如果不打擊就視為沒擊中,3次沒集中出局(專業的人士會做出握拳的動作)壞球不要去打擊,如果你的手的揮舞動作大了一點,都是為打擊,也算作3次出局的一次。全壘打是打到正場外,而出界是吧球打到左右兩邊外面,如果出界的球沒落地之前被後面那個蹲著的本壘守接到了,就直接出局,壞球扔了6次保送一壘,球打到身上保送一壘。高飛球如果沒落地就接到就是接殺,直接出局。
在打出球後,其他隊員會把球傳給一壘隊員,在一類的人要踩著壘包接球在打擊手沒到前,打擊手算出局。如果提前到達了踩到壘包就不算出局(一壘可以沖出去一小段其他的不行)其他的累也是一樣的,游擊手如果接到球,用手套去接觸打擊手算觸殺出局。最後跑完一圈得一分。三個人出局了攻守轉換。
這里有兩種演算法,一種是按時間,時間到了結束,一種是按局數,到指定局數結束。
我是一個打棒球的,打了那麼多子一定要給最好哦!!
⑸ 棒球手套正確戴法,最好詳細說明一下
帶手套之前,先確認慣用哪手
一般右手寫字,就是右手扔球,所以就是左手帶手套。
⑹ 棒壘球手套快速變軟的方法
將新手套放入微波爐微波二分鈡,取出手套,就變軟了。
所謂「軟式棒壘球」,英文名稱為「Tee-ball」,原來是為推廣棒壘球而設計,與棒壘球的性質相似,它的競爭性和趣味性都可以和正規棒壘球相媲美,它的特點是比賽規則簡化、場地條件要求低、可參與人數多,而且球是軟的,擊球棒也是軟的,極具安全性,非常適合在校園內開展,從中可以體會棒壘球項目的樂趣。
軟式壘球,在國外叫teeball,台灣稱它為樂樂棒球,在2006年6月登陸中國大陸,並稱它為軟式壘球。這種球的打法是把球放在一個倒置T形支架上,擊打固定球。軟式壘球項目集跑、跳、投、打於一體,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培養學生相互配合的團隊協作精神,是一項有益於青少年開展的體育項目。
⑺ 棒球手套如何快速變軟一壘的
可以抹少量手套軟化油
有時間就用球砸手套
晚上不玩的時候把球塞到手套裡面,用繩固定。
⑻ 如何湯揉使新的棒球手套變軟
不用那麼麻煩,在這教一個美職棒選手常用方法~
用微波爐微波.
這稍有程序,不然手套只是變軟,而沒有達到手套內套部成"球型"狀.
先准備好一顆棒球,和啞鈴或包布磚塊等重物在旁邊,一會兒會使用到~
1.將新手套放入微波爐微波二分鈡,取出手套,是變軟的.(有點燙)
2.立即將棒球放置手套內套位置(即平常接球位置),然後收緊,即手套手指部並合,
並合後用剛准備之重物壓住約10分鈡,讓內套成形,就是一個又軟又有型的手套.
⑼ 如何學棒球
棒球學習方法如下:
1、要准備棒球手套(8個),棒球棒(隨便),壘包墊(4個)還要最少16個人,將壘包墊擺成正方形,然後讓四個人帶上手套,分別站在四個壘包墊上,然後再讓一個人拿著手套在從第一個壘包數到第三個,第三個的斜方上一個投手(投球手)再在外場站三個人,這8個人為一對,另外八個在第一個壘上用棒子打球,打擊的一方如果跑完一圈就得一分。
2、在這其中是有規則的。投手扔球分好球與壞球,好球喂在肩下跨上,如果不打擊就視為沒擊中,3次沒集中出局(專業的人士會做出握拳的動作)壞球不要去打擊,如果你的手的揮舞動作大了一點,都是為打擊,也算作3次出局的一次。全壘打是打到正場外,而出界是吧球打到左右兩邊外面,如果出界的球沒落地之前被後面那個蹲著的本壘守接到了,就直接出局,壞球扔了6次保送一壘,球打到身上保送一壘。高飛球如果沒落地就接到就是接殺,直接出局。
3、在打出球後,其他隊員會把球傳給一壘隊員,在一類的人要踩著壘包接球在打擊手沒到前,打擊手算出局。如果提前到達了踩到壘包就不算出局(一壘可以沖出去一小段其他的不行)其他的累也是一樣的,游擊手如果接到球,用手套去接觸打擊手算觸殺出局。最後跑完一圈得一分。三個人出局了攻守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