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什麼不帶手套
擴展閱讀
櫻花校園旗袍怎麼換顏色 2025-09-20 11:27:23
旗袍帶什麼顏色的鐲子 2025-09-20 10:49:16
做實體店童裝引流怎麼拍 2025-09-20 10:39:06

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什麼不帶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7-21 04:23:55

A. 故宮龍椅一般人不能坐,為什麼

我師姐在就職於故宮,聽她講述,太和殿的龍椅確實有些“邪門兒”:相傳,此前制度比較寬松的時候,有年輕的同事坐到龍椅上拍照,但照出的相片人像十分模糊。

龍椅高高在上,閃耀著誘人的金光。然而,盡管人們都蠢蠢欲動,又有幾人能成為九五之尊呢?況且,即便是僥幸奪得帝位,又有幾人能做的安穩呢?誰都想成為秦皇漢武,但無奈多數都活成了光緒宣統啊。

B. 如何評價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根據知乎導演的講述:導演曾經參與拍了故宮100,《我在故宮修文物》是導演第二次拍攝故宮。正好有製片人雷建軍老師就帶著學生們在做各個修復組的田野調查,寫調查報告,關於各種工藝各個師傅的介紹。又恰好是2015年故宮建博物院90周年,領導們覺得這個項目好,就重啟了。

《我在故宮修文物》資金不足並且只有半年的製作周期,周一周五拍,周末剪輯,連拍帶剪,用了三四個月完成拍攝,又用了三四個月進行剪輯。成片效果卻超乎想像的好。

C. 故宮綉娘修復文物百餘件,你如何看待這一職業

我覺得這個職業很值得人們尊敬,因為它並不是說誰想干就能乾的,想要做這個的人必須有足夠精湛的技術,足夠細心,足夠有耐心,能面對一件作品的一小塊地方一修就修兩個月的時間,還不一定有成效,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成為故宮的“綉娘”。

對於她們來說,一件文物修理個三四個月已經算短的了,最長的一次修復花了好幾年的時間。

說真的,我很佩服她們的耐心,因為在視頻中我看見,她們清理塵土的吸塵器口徑可能不到一厘米,用這種小吸塵器去清理好幾米長的綉品,清理過程中還不能將綉品拉皺,一般人真的做不來,更別說一件綉品修理幾年了,你讓我對一件綉品兩三周哪怕只是挑絲我都鬧心。所以我真的很尊敬這個職業。

D. 馬未都:我鑒定文物不戴手套,為什麼說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

馬未都在古董行,不敢說是排名第一的大佬級人物,最起碼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畢竟,人家在古董行風生水起的時候,好多人還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就錯失了人生第一桶金。馬未都捯飭文物的時代,恰恰是文物滿大街白菜價的時代。千載難逢的時機,就這么眷顧了馬未都。馬未都可謂是名利雙收,尤其是文物鑒定理論,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因而,馬未都言其「我鑒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忽悠外行人」,這還是很有說服力的。




馬未都言他人不敢言之言,直言了當地說出古董行中這戴白手套的潛規則。古董行真假難辨,與其說是為了鑒定而鑒定,倒不如說是鑒定人心。馬未都相對於其行里人來說,還是屬於那種比較有良知的鑒定家。就沖著馬未都所說「我鑒定文物不戴手套,戴手套的多數是偽專家,忽悠外行人」,就當得起馬先生這樣的稱呼。大家對於馬未都所說的戴白手套,有何高見呢?

E. 考古人員發掘時要不要戴手套

發掘時可以不要,但搬拿時一定要戴手套。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中規定文物採集的 — 般步驟是:
(一)記錄

記錄要隨時進行.這個過程應該貫穿考古現場保護的始終.不僅包括對文物進行所有的操作程序和步驟的文字記錄和照相、錄像等音像資料。還包括每天的工作日記,檔案記錄是出土文物保護修復的第一手資料,記錄和保存好檔案,能為後人進行文物保護修復工作提供借鑒和幫助。

(二)采樣

所採集樣品包括環境樣品和文物樣品。環境樣品是指從考古現場環境中的土質,水質,墓室內氣體等獲得的樣品。文物樣品是指從文物上採集的顏色,漆片,紡織品,金屬飾品,糧食顆粒,器物中的殘留物等樣品。對獲得的樣品進行科學的分析檢測,是考古和實驗室保護研究的重要依據。

采樣的基本原則是:

1、所取樣品能夠盡量滿足研究的需要。

2、要明確樣品的層位以及共存的遺物。

3、盡量選擇殘器或破損器物不被注意的部位采樣,不要對器物紋飾和重要部位造成損傷。

4、科學保管樣品,避免外界因素干擾,使之失去科學研究價值。

(三)搬拿

地下文物經過多年的地下埋藏和不斷的土壤腐蝕過程,文物本身發生很多的變化,不再是入藏時那樣的結實,雖然看起來很完好,其實卻很脆弱。所以搬拿時應遵守以下規則:

1 、 必須戴上手套,目的是保護文物不受污染。

2 、拿文物時要小心謹慎,輕而穩。

3 、 小件器物應該雙手捧著,大件器物應該一隻手托底,另一隻手扶持,或者雙手捧著器物的中下部分,不要提它的口沿和耳部。

4 、 紡織品和纖維製品不要折疊,應放在一個托板上搬拿。

(四)提取

「提取」 是指將文物從土裡剝離出來的過程,它是文物出土後的第一次移動,提取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以後的保護修復工作,所以,它是考古發掘現場保護技術的重要環節。無論採取何種方法提取文物,首先必須考慮提取是否會對文物造成損害或影響。其次必須了解所提取文物的強度。在一般情況下,最好能採取一些措施,對文物進行必要的補強處理,盡可能地保證文物的安全。此外,整個提取過程要做好記錄工作。

整體提取主要用在非常脆弱或復雜跡象文物的提取,整體提取一般有箱取法、插板法和托網法。使用的插板示意箱取法: 箱取法又稱「套箱法」,是在考古發掘現場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方法。是指在將需要提取的遺存同周圍的土分割開來,然後套上木箱,再將底部掏空,使遺存剝離出來的方法。 圖 3.8 是箱取法的箱體示意圖提取方法可分為背襯法和整體提取法。背襯法主要用於大的片狀的文物提取。例如壁畫的揭取。整體提取主要用在非常脆弱或復雜跡象文物的提取。
《田野考古工作規程》是根據1982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和田野考古工作符合科學要求的原則所制訂的,並於1984年發布實施。全書共分八章,內容包括:總則,考古調查,考古發掘單位和領隊職責,考古發掘,發掘資料整理,發掘成果刊布,發掘資料管理,附則。另有附錄和表格樣式兩部分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