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手套箱過渡艙忘關了怎麼快速降氧
擴展閱讀
旗袍適合什麼運輸 2025-09-21 10:54:02
怎麼用手套製作貓咪衣服 2025-09-21 10:51:30

手套箱過渡艙忘關了怎麼快速降氧

發布時間: 2022-07-15 10:44:56

① 什麼人需要高壓氧艙高壓氧艙原理是什麼

高壓氧艙:高壓氧適用於以下疾病:
煤氣、
硫化氫、
沼氣等有害氣體中毒,
腦血栓、
腦出血、
腦外傷、
神經炎,
脈管炎、
糖尿病壞疽、難癒合的潰瘍,胎兒發育不良、新生兒
窒息,急性氣栓症、
減壓病、
高原病,突發性耳聾、
美尼爾綜合征、
眩暈症。與普通吸氧相比,
高壓氧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能夠直接利用氧量解決缺氧問題,高壓氧還具有抗菌等效果。臻景醫療洪醫生建議
一般急性病人做2-3次或做一個療程也就是10次效果就很好,每天做一次。
高壓氧艙原理:最初高壓氧治療的發明是為了治療潛水造成的相關疾患,包括減壓症和氣體栓塞。它利用的原理是:
利用艙內增加的壓力以減小血液中的氣體栓塞體積,使栓塞能順利被血液帶走。以高壓的氧氣改善病患組織缺氧的情形。以高壓氧氣替換出患者血液中的氮氣。最後血液中的氣泡在高壓氧治療下會逐漸減少,之後再以緩慢的速度使病患回復到能適應正常大氣壓的環境。

② NDS 手套箱的大過渡艙和小過渡艙,是雙門還是單門呢

2)大過渡艙
過渡艙尺寸:Φ360×600或ø300×400,材料:304不銹鋼
附件
滑動托盤:304不銹鋼
艙門:雙門,不銹鋼材料,豎直操作,氣彈簧提升機構
控制
觸摸屏自動操作、高真空電磁閥
3)小過渡艙
過渡艙尺寸:Φ100×300,材料:304不銹鋼
附件
艙門:雙門,螺紋鎖緊
控制
法國樂可力手動閥手動操作

③ 救生艙的舉例

礦業移動式救生艙
現國內礦山安全避險無很好的措施。為在很好保護災變發生後人員安全,設計一種鋼結構救生艙,艙內配置飲用水和食物。用於礦難發生後的緊急避難,放置於礦山井下作業面附近。在遇險人員無法撤離危險區域時可以迅速躲進救生艙,救生艙無需外部能源補給,就可以為倖存人員躲避有毒有害氣體、濃煙煙塵及氧氣缺乏等危害,提供一段時間的生命生存保障。對於挽救井下倖存人員的生命具有積極而重大的意義。
移動式救生艙建設標准
可移動式救生艙是在井下發生災變事故時,為遇險礦工提供應急避險空間和生存條件,並可通過牽引、吊裝等方式實現移動,適應井下採掘作業要求的避險設施。根據艙體材質,可分為硬體式救生艙和軟體式救生艙。硬體式救生艙採用鋼鐵等硬質材料製成;軟體式救生艙採用阻燃、耐高溫帆布等軟質材料製造,依靠快速自動充氣膨脹架設。
緊急避險設施的建設應綜合考慮所服務區域的特徵和巷道布置、可能發生的災害類型及特點、人員分布等因素,以滿足突發緊急情況下所服務區域人員緊急避險需要為原則。優先採用避難硐室,也可採用避難硐室與可移動式救生艙有機結合的方式。
救生艙應具備安全防護、氧氣供給保障、空氣凈化與溫濕度調節、環境監測、通訊、照明、動力供應、人員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額定防護時間不低於96小時。
在整個額定防護時間內,緊急避險設施內部環境參數符合表一規定,保證緊急避險設施內始終處於不低於100帕的正壓狀態。
表-1 項目 02 CO CO2 CH4 溫度 濕度 指標 18.5%~23.0% ≤24PPm ≤1.0% ≤1.0% ≤35℃ ≤85% 設施容量應滿足突發緊急情況下所服務區域人員緊急避險的需要,包括生產人員、管理人員、檢查監察人員及可能出現的其他臨時人員。
適用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煤礦井下移動式救生艙(以下簡稱救生艙)井下的安裝、維護和管理等要求。
本標准適用於金屬非金屬礦山、煤礦、地鐵、隧道工程等。
編制依據
《煤炭工業礦井設計規范》GB50215—2005
《煤礦安全規程》2010年版
《防治煤與瓦斯突出規定》2009年版
《礦山救護規程》2009年版
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煤礦井下避難所試點建設基本要求》(煤安監司辦2010第9號)
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國家煤礦安監局關於《建設完善煤礦井下安全避險「六大系統」的通知》(安監總煤裝〔2010〕146號)
《礦用硬體組裝移動式救生艙》企業標准Q/LAKJ JSC01—2010(意見徵求稿)
基本要求
選用的救生艙的適用范圍和適用條件,應符合所服務區域的特點和可能發生的災害類型。數量應滿足所服務區域人員緊急避險的需要。救生艙應具備過渡艙結構。過渡艙的凈容積應不小於1.2m³,內設壓縮空氣幕和壓氣噴淋裝置。生存艙提供的生存空間應不小於每人0.8m³,且總有效容積不小於5m³。
救生艙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氣密性。硬體式救生艙在+500±20帕壓力下,泄壓速率應不大於300±20帕/小時;軟體救生艙在+500±20帕壓力下,泄壓速率應不大於350帕/小時;艙內氣壓應始終保持高於外界氣壓100~500帕,且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
救生艙應選用抗高溫老化、無腐蝕性、無公害的環保材料。救生艙外體顏色在煤礦井下照明條件下應醒目,宜採用黃色或紅色。
選用的救生艙應具備礦井壓風、供水、通訊介面。應設壓風減壓、消音、過濾裝置和帶有閥門控制的呼吸嘴,壓風出口壓力在0.1~0.3兆帕之間,連續雜訊不大於70分貝,過濾裝置具備油水分離功能。
救生艙應配備內外環境參數檢測或監測儀器,能對救生艙內的O2、CH4、CO2、CO、溫度、濕度和救生艙外的O2、CH4、CO2、CO進行檢測或監測。
救生艙應按設計的額定避險人數配備供氧和有害氣體去除設施、食品和飲用水以及自救器、急救箱、照明、工具箱、滅火器、人體排泄物收集處理裝置等輔助設施,備用系數不小於5%的。
自備氧供氣系統供氧量應不低於0.3米3/分鍾·人;採用高壓氣瓶供氣系統時應有減壓裝置。有害氣體去除設施處理 CO2的能力應不低於每人0.5升/分鍾,處理CO的能力應能保證20分鍾內將CO濃度由0.04%降到0.0024%。應配備促進內部空氣循環的設施,流量不低於20升/分鍾。配備的食品不少於2000千焦/人·天,飲用水不少於0.5升/人·天。配備的自救器應為隔離式,連續使用時間不低於45分鍾。
救生艙的安裝應有設計和作業規程,並嚴格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救生艙安裝在20米范圍內煤(岩)層穩定,採用不燃性材料支護,通風良好,無積水和雜物堆積,滿足安全出口的要求安裝不得影響礦井正常生產和通風的巷道中,宜在岩(煤)壁掏槽或擴幫放置。救生艙應接入礦井壓風管路、供水管路,並在艙內設置直通礦調度室的固定電話。安設救生艙處應設安全監控系統感測器和人員定位基站,對救生艙附近的O2、CH4、CO2、CO、溫度、救生艙附近人員情況進行實時監測。
救生艙安裝完成後應進行系統性的功能測試和試運行,滿足要求後方可投入使用。
移動和運輸救生艙時應有保護措施,編製作業規程,保證移動和運輸中不損壞救生艙。救生艙移動後應進行一次全方位檢查和系統性的功能測試。
4、維護與管理救生艙避險系統管理制度,指派專門機構和人員對救生艙避險系統進行維護和管理,保證其始終處於正常待用狀態。 救生艙應有簡明、易懂的使用說明,指導避險礦工正確使用。
應定期對配套設備進行維護和檢查,並按期更換產品說明書規定需要定期更換的部件及設備。
應保證儲存的食品、水、葯品等始終處於保質期內,外包裝應明確標示保質日期和下次更換時間。
應每3個月對配備的氣瓶進行1次餘量檢查及系統調試,氣瓶內壓力低於8兆帕時,應及時補氣。
應每10天對設備電源(包括備用電源)進行1次檢查和測試。
每年對避險設施進行1次系統性的功能測試,包括氣密性、電源、供氧、有害氣體處理等。
經檢查發現避險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時,應及時維護處理。採掘區域的避險設施不能正常使用時,應停止採掘作業。
企業應建立緊急避險設施的技術檔案,准確記錄緊急避險設施安裝、使用、維護、配件配品更換等相關信息。
培訓與應急演練
煤礦企業應將正確使用緊急避險設施作為入井人員安全培訓的重要內容,確保所有入井人員熟悉井下緊急避險系統,掌握緊急避險設施的使用方法,具備安全避險基本知識。
煤礦企業對緊急避險系統進行調整後,應及時對入井人員進行再培訓,確保所有入井人員准確掌握緊急避險系統的實際狀況。
煤礦企業應每年開展一次緊急避險應急演練,建立應急演練檔案,並將應急演練情況書面報告縣級以上煤礦安全監管部門。

④ 手套箱過渡艙WIKA壓力表表盤玻璃裂了會漏氣嗎

不會
裡面還有彈性元件的,介質不在表體里

⑤ 布勞恩手套箱的大過渡艙加熱系統控制器怎麼設定是TLK38控溫器。

好的呀,確實可以的哦

⑥ 求手套箱的型號資料

標准手套箱為完整的、可直接使用的手套箱系統,可用於高校科研或大規模工業生產應用。http://www.gloveboxes.cn/procts/Etelux-glovebox-procts-glovebox-systems.html性能與規格有三種寬度: 1200mm, 1500mm, 和1800mm 。特別為手套箱設計的雙重微處理器控制器,所有重要信息顯示在同一個屏幕上,操作方便(觸摸屏, plc 微電腦控制)。轉速為 0-60cfm 的不銹鋼風機控制循環。手套箱設計性能為將環境控制在含氧量 <1ppm, 含水量<1ppm 。這一過程通過裝有自動閥門的、安裝方便的氣體凈化系統實現。安裝一個大的過渡艙,可選擇自動控制裝置。也可以安裝快速轉移倉。真空泵。0.3 微米的進口和出口過濾器。標準的或定製的手套箱支架。系統交貨時已經充有氮氣、氦氣或者氬氣,可隨時可用。

⑦ 急急急..幫幫忙&&&>..

載人航天故事
引言
1997年是極為不平凡的一年。40年前的10月4日,前蘇聯用衛星運載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送上太空,實現了人類千百年來的夢想,開創了人類航天的新紀元。衛星在太空正常工作了3個月左右。

撫今追昔,令人感慨萬千。在過去的40年裡,人類在航天領域既經歷了許多巨大成功的喜悅,也遭受了不少讓人難以忍受的沉重打擊。航天事業就是在這種鮮花、掌聲、眼淚與鮮血的交替中逐步前進的,它為人類文明的發展與進步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回首40年的人類航天史,雖然數千顆千姿百態、功能各異的人造衛星已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數不盡的「榮華富貴」,然而最使人難忘的還是那些載人航天的英雄們。盡管他們有的已經榮歸故里,有的血染碧空,還有的仍然繼續遨遊太空,但他們那種人定勝天的大智大勇將永遠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激勵著人類不斷進取、不斷奮斗,去克服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又一個困難。

航天勇士們在茫茫太空書寫了他們偉大的業績。1961年,前蘇聯的加加林一馬當先登太空,成為「宇宙哥倫布」;兩年後,前蘇聯的女航天員捷列什科娃乘東方�6號飛船上天,打破了男航天員一統天下的局面;1965年,前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拴著安全帶飛離宇宙飛船5米,在空間漂浮12分鍾,首創太空漫步奇跡;1984年,前蘇聯女航天員薩維茨卡婭也到艙外「瀟灑走一回」,成為世界第一名在太空行走的「女飛人」;俄羅斯航天員波利亞科夫更是了不起,在太空一呆就是400多天,讓其它人望塵莫及。

美國也不示弱,相繼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至今令世人贊嘆不已。航天員約翰·揚六上太空,是世界上航天次數最多的航天員; 女航天員露西德不僅5次上天,還保持著188天的世界女子載人航天記錄;科林斯則為世界第一位太空梭女駕駛員……。

在這些征服太空的英雄後面,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有的甚至永載史冊。現在就讓我們回到他們當年的時空,再次領略一下這些太空飛人的風采吧。

世界太空第一人
1961年4月12日拂曉,荒涼的哈薩克大草原依然涼氣襲人。丘拉坦村民走向瓜田和莊稼地,也有幾人去錫爾河捕魚。但離此向北4千米的地方就沒有這樣寧靜了。設在這里的拜科努爾發射場上豎立著一枚巨大的白色火箭,它映襯著藍天特別醒目,這就是SS-6洲際彈道導彈。不過其頂端裝的不是核彈頭,而是東方�1號載人飛船,它於11日夜晚剛剛安裝就緒。不遠處匍伏著裝有火箭燃料的列車,沙丘旁停放著紅色消防車。所有在場的人都非常激動,因為世界第一位飛往宇宙的使者——尤里·加加林少校即將從這里升空。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有多少人熬過了不眠之夜啊!如今就要夢想成真了。此時,加加林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前一天在發射場與總設計師科羅廖夫一起登上發射台的平台,走到飛船跟前。他們默默地站著,望著天空,陷入深思,想著即將進行的飛行。科羅廖夫打破了沉默說:「加加林,你真幸運,你將從無與倫比的高處觀看我們美麗的地球。但發射和飛行都不會輕松,要經受各種考驗,包括那些未預料到的,明天的飛行有風險。」接著又安慰地講:「你要記住,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都會竭力支援你。」加加林聽後心潮澎湃,無聲地點頭表示,無論如何也要完成這項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

4月12日清晨,加加林從夢中被醫生叫醒。他迅速吃了一頓特別的早餐,便穿上航天服前往發射台。當乘坐著加加林的汽車出現在發射場時,發射場呈現一片生機。汽車一直開到矗立著的火箭腳下,身穿橙黃色臃腫航天服、頭戴乳白色頭盔的加加林從前門下了汽車,後面跟著航天服的設計師和一位醫生。加加林走向現場領導小組,舉手敬禮並報告:「國家委員會主席同志,飛行員加加林准備乘坐世界上第一艘載人飛船飛行。」接著,他們熱情擁抱。然後加加林向報界和電台發表了簡短的歷史性講話,向為他送行的人們揮手致意,最後登上了發射塔最上邊的平台。

飛船艙內的電視攝像機打開了,熒光屏上出現了加加林的影像。他面帶笑容,神采奕奕。

開始30分鍾准備!10分鍾准備!!2分鍾准備!!!所有人都屏息不動,似乎空氣也凝住了。「預備-點火1一聲令下,莫斯科時間9點零7分,火箭徐徐升起,與此同時,透過發動機的轟隆聲,清晰地傳來了加加林激動的道別聲:「我去了1

東方-1號飛船載著加加林進入人造地球衛星軌道,人類宇航時代開始了!他在太空歡呼: 「多美啊!我看見了陸地、森林、海洋和雲彩……」東方-1號飛船載著加加林以2720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馳,越過蘇聯、印度、 澳大利亞和太平洋上空,環繞地球運行。他在離地330 千米高空飛行了108分鍾,繞地球飛行一圈後,按計劃安全返回了地面。

這次飛行雖然短暫,但它卻開辟了人類通向宇宙的道路。加加林因此成了世界上第一位航天英雄。為了紀念這個劃時代壯舉,「4.12」成了「航空航天國際紀念日」。

有關加加林的秘聞
加加林108分鍾的航天奇跡震撼了全世界,被世人傳為佳話。蘇聯解體後,有些當年的航天機密被公開,使人們了解到許多與之有關的驚人內幕。

美國索斯比拍賣行不久前發現了世界首次載人航天的地面指令長卡爾波夫上校的日記,上面記述了加加林飛行的全過程,說加加林在返回地球時遇到了麻煩。返回程序是:制動火箭點火,座艙與儀器艙分離,在座艙降到離地7000米時,加加林應被彈出座艙,用降落傘實現軟著陸。卡爾波夫在日記中寫道:「座艙與儀器艙不能及時分離,座艙瘋狂地旋轉。」「故障,不要驚慌」。很顯然,卡爾波夫當時心情十分緊張。分離過程原計劃用10秒,但實際上用了10分鍾。在這10分鍾里,制動火箭推力使飛船不斷旋轉打滾。萬幸的是,兩者最終還是分離了,否則第一位太空使者將有去無回。事後專家分析認為,可能是連接不當,使兩艙一時難以脫離。

西方專家也相信日記的真實性,並認為若當時知道這一秘密,肯尼迪總統可能會推遲美國登月計劃,在地面做更多的載人航天實驗和猴子的太空飛行實驗,以求穩妥可靠。然而在美蘇航天競爭時代,這兩個大國常常報喜不報憂。

俄羅斯《紅星報》則詳細地介紹了人類首次進入太空的前前後後。1959年底選出第一艘宇宙飛船後,1960年9月19日,前蘇共中央收到烏斯季諾夫(部長會議副主席)、馬利諾夫斯基(國防部長)等人的聯名報告,建議1960年12月用飛船進行載人飛行。1960年11月,前蘇共中央和部長會議主席作出決定,同意用東方�3A號飛船在1960年12月發射,並認為這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1960年10月24日,在發射場准備發射新式火箭時發生了爆炸,包括戰略火箭軍總司令涅傑林炮兵主帥在內的數十人喪命。為此,勃列日涅夫政府進行調查,致使東方-3A號飛船發射延期。

1961年3月3日,前蘇共中央收到「絕密」報告,內容是:經過大量工作,已進行了7次不載人飛船的發射,其中東方-1號飛船5次,東方-3A號兩次。現已完全能進行首次載人飛行了……。烏斯基諾夫等許多重要人物在報告上簽了名。這樣,1961年4月3日,前蘇共中央通過了關於發射東方-3A號飛船的決議(一般報道是用東方-1號飛船)。

4月12日,加加林登上飛船,關上座艙蓋後,發現儀表沒顯示「密封」信號,主任設計師和戰斗班馬上排故。在太空飛行中加加林感到很難受,但是可以忍耐。在加加林返回時,科羅廖夫(飛船總設計師)打電話給赫魯曉夫說:「降落傘已打開,正在著陸,飛船正常。」赫魯曉夫則問:「人活著嗎?在發信號嗎?活著?」這些都表明首次載人航天多不容易,尤其是彈射跳傘對加加林是一次生與死、意志與勇敢精神的考驗。

另據報道,1960年5月15日,第一艘東方號不載人飛船發射時沒有防熱罩,無降落傘系統,更無彈射裝置。其目的是驗證姿態控制系統和著陸座艙的分離系統,結果這艘飛船沒有返回,被拋到更高的軌道。同年7月23日再次發射時又因火箭故障遭到失敗。8月19日的第3次發射獲得成功,東方號飛船載2隻狗和50隻老鼠首次成功落地。不過專家發現,在飛船繞地球第4周時,一隻狗嚴重嘔吐。因此他們決定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只繞地球一圈就返回。同年12月1日,東方號飛船載動物上天後,因制動系統故障,返回時失敗。12月21日的另一次發射也由於火箭故障再次夭折。直到1961年3月9日和21日兩艘載狗和「模擬人」的東方號飛船雙雙發射和返回成功後,前蘇共中央才於4月3日作出決定進行首次載人飛行。同年4月8日指定加加林為第一個上天的航天員。4天後,加加林乘飛船升空,成為第一名征服太空的英豪。

在加加林上天前後,曾有兩名航天員在訓練中死亡。1961年3月23日,空軍飛行員邦達朗科在一充滿純氧的暗室中訓練時,用酒精棉擦完身上固定過感測器的部位後,隨手把它一扔,扔到了一電極板上,結果引起大火被燒死。1962年11月1日,另一名航天員在24500米高度上跳傘時,因航天服出現故障急劇減壓而死。不過,前蘇聯多次辟謠關於加加林上天之前有一航天員在太空飛行返回途中死亡的說法,並說這名叫伊里諾切納的航天員是因車禍受傷而不能登天的。

在加加林上天前,還用各種生物火箭進行了31次動物飛行(高度110~450千米),用衛星進行了7次帶有動物及生物培養試驗的太空飛行。加加林也是數千里挑一選出來的。由此可見,人類為打開通天之門,曾為之付出了多麼巨大的代價。

千里挑一
加加林1934年3月9日出生在一個叫克魯申諾里的小村莊里。在戰爭年代,他非常羨慕保衛祖國的空軍飛行員。成人後他當了工人,參加了薩拉托夫航空俱樂部。當加加林第一次駕機飛向藍天時,感到一切都氣象萬千。從此他堅定了獻身於藍天的生活目標。他辭掉了工作,來到澳倫堡空軍學校學習。

1957年10月4日,前蘇聯成功地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空軍學校的學員們奔走相告。當學員們問加加林「以後會怎樣」時,加加林答道:「是人飛上去的時候了。」

在獵狗萊卡完成宇宙飛行後,前蘇聯開始在全國挑選第一名上天的航天員。當時有的人認為應從熟悉高空和缺氧情況的登山隊員中找;有的人主張從潛艇兵中找;還有的建議讓勘探隊員參加……。但最後的共識是航天員應在飛行員中挑眩載人飛船總設計師科羅廖夫說:「完成冒險而復雜的航天任務對飛行員來說是習慣了的職責。」

負責挑選航天員的卡爾波夫回憶道,當時科羅廖夫提出的航天員標準是年齡不過30歲,身高不超過1.75米,體重72千克以下,勤勞,求知慾強, 有志願獻身航天事業的精神。為此,卡爾波夫從全國3000名志願者中篩選出20名作為培訓對象,最後又從這20人中選出6人突擊小組,他們符合科羅廖夫的最高要求,加加林就是其中的一員。卡爾波夫對他們說:「你們中間任何一個均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員。」那麼加加林又是怎樣被最終選中的呢?

加加林是1959年10月向空軍指揮部遞交志願上天的報告的,他在報告中寫道:「為發展蘇聯航天事業,我迫切希望進行航天試飛……。」

在莫斯科市中心東北約40千米的契卡洛夫區,有一座名噪一時的新興城市,人們稱之為星城。加加林他們就是在這里參加航天培訓的。當時這里僅是一個飛機場,所有訓練設施還正在建造,很不完善。所挑選的6人人人都經過4~5次失重訓練;95次離心機實驗……加加林無論在掌握科學知識、長時間被關在絕音室里,還是在離心機上進行令人頭暈的旋轉,他都經受住了考驗,而且樣樣第一。他待人友善,富有幽默感,參與社會工作,顧及家庭,成了全隊的「精神中心」,以致沒有他很多事都搞不起來。加加林被大家稱為「我們的加加林」。

科羅廖夫很快就注意上了這個機靈、眼尖的加加林,並讓他第一個坐進東方號飛船的駕駛艙熟悉情況。在發射日期臨近時,需從6人突擊小組中挑出一名登天的航天員。前蘇聯英雄卡馬寧向國家委員會介紹了這6人的情況後說:「他們都作好了飛行准備,很難說誰好誰差。但我們必須從中挑選出一名,所以我們推薦加加林為航天飛行第一人選,斯捷潘諾維奇為後備駕駛員。」

就這樣,加加林成為世界航天第一人。加加林在總結他在太空中的工作時寫道:「我受命進行歷史上第一次航天飛行,可以作出人類航天飛行能成為現實可能性的結論。東方號飛船的飛行好象是本世紀的奇跡,但奇跡是不存在的,存在的是實際情況。航天飛行不是某一人或某一夥人的事。這是人類在其發展中合乎規律的歷史過程……」。

加加林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航天英雄。不幸的是,他在1968年3月27日的一次飛行中,因飛機墜毀而遇難。雖然他已從航天員隊伍中消失,但加加林的名字和他的開拓精神將永存,並為一代一代人所敬仰,成為鼓舞人們進行太空探險的一面旗幟。

二、太空行走第一人
在載人航天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在太空行走已不算什麼新鮮事了。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航天員,為了建造和修理空間站,他們經常到太空去漫步,進行各種試驗和維修工作。美國航天員在太空修理哈勃望遠鏡時,一呆就是幾個小時,而且他們是輪番出艙,如履平地。然而,人類進行第一次太空行走就不是那麼瀟灑了,因為當時對艙外活動所要遇到的各種情況還知之甚少,因而太空行走就被認為是一種風險極大的事情,搞不好航天員可能有去無回,成為 「人體」衛星。正因為如此,太空行走也成為美蘇爭奪「航天第一」的重要目標之一,誰能搶得太空行走第一人的頭銜,誰就能在太空競爭中增加籌碼。結果前蘇聯獲勝,航天員列昂諾夫在1965年3月18日乘上升2號飛船遨遊太空時,冒險出艙活動24分鍾,成為世界上太空行走第一人。這次太空行走來之不易,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內幕。

撩開昨日內幕
1964年,前蘇聯彈射座椅和艙外太空行走設備總設計師塞弗林了解到,美國正在研製艙外行走設備,並擬在雙子星座號飛船上使用。於是他馬上上書當局,呼籲加緊艙外設備的開發步伐,要搶在美國之前完成這一創舉,以名揚天下。

但事情並不如他所說的那麼簡單,因為前蘇聯的飛船沒有供航天員出艙所需的氣閘艙。這種艙有兩個氣閘門,一個與密封座艙連接,叫內閘門;另一個是可通向太空的外閘門。閘門的啟閉需十分小心和熟練,以避免漏氣。航天員出艙前,在飛船艙內要穿好增壓航天服,走出內閘門後關閉內閘門,把氣閘艙內的空氣抽入座艙內,當氣閘艙和外界空氣的壓力相等時才能打開外閘門進入太空。航天員返回艙內時順序相反。這頗像船過水閘。

當時,美國雙子星座號飛船已設置了氣閘艙,而前蘇聯的上升號飛船空間很小,僅有一道用螺母緊固的艙門,是供航天員在地面出入用的。若重新設計飛船在發射時間上肯定要落在美國之後。為此,塞弗林提議採用一種能節省空間的膨脹式簡易氣閘。這一大膽的方案立即得到了批准。

科羅廖夫命令塞弗林率領一幫精兵強將夜以繼日地幹了起來。開始時很順利,趕制了幾個氣閘,每個氣閘內均有一套能自動膨脹的航天服,並進行了地面減壓試驗。後又用衛星進行了不載人飛行試驗。

1965年2月22日,帶有簡易氣閘的宇宙57號衛星升空了。衛星在太空完成氣閘展開和航天服加壓膨脹時,突然發生爆炸。事故原因是地面人員錯發了指令,引爆了自爆裝置。後來這種試驗又失敗了兩次。這時已快到預定的完成任務的時間了,情況十分緊急,如再研製一艘飛船進行試驗需要一年時間,那時美國很可能會搶先一步進行太空行走。而這時前蘇聯航天總設計師科羅廖夫又身染重病,他只能在療養所聽取塞弗林的匯報,真是禍不單行。

在這關鍵時刻,塞弗林綜合各方面意見,毅然決定按原計劃進行,並請示蘇共中央。沒多久,克格勃頭目親臨現場視察,以防有人破壞。為安全起見,還建立了一個嚴密的監視區,使包括塞弗林在內的所有人均草木皆兵,如臨大敵,不敢有一點閃失。在認定萬無一失之後,蘇共最高首腦才批准進行首次太空行走活動。

險象環生出奇跡
1965年3月18日莫斯科時間上午10時,上升2號飛船轟嗚著,載著兩名航天員從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其中別列亞耶夫為指令長,列昂諾夫是駕駛員。他們乘飛船進入了497.7公里×173.5公里、傾角64.79度的預定軌道。飛船入軌後,他們便為太空行走做准備。在別列亞耶夫的幫助下,列昂諾夫將一個生命保障系統背包套在自己的壓力服外邊,開始吸純氧,吸了一個多小時後便出艙了。在艙內,航天員呼吸的是氧氮混合氣體,在到沒有壓力的太空時,人血液中的氮可能會形成致命的氣泡,使人患減壓玻因此,列昂諾夫出艙前須清除他血液中的氮。生保背包用於調節航天員的體溫。為保持與飛船的聯絡及安全,列昂諾夫身上系著一根與飛船相連的繩鏈,繩鏈長5.35米,內有一根電話線, 很像嬰兒的臍帶。

當飛船飛到第2圈時,列昂諾夫在確認座艙密封完好後打開了向內開的艙門,隨著別列亞耶夫的一聲「祝你好運」,列昂諾夫浮游進入密封過渡艙。

過渡艙設計得簡單而又巧妙。它由一個通道和兩個艙蓋組成,很像一個手風琴,內蓋與飛船的兩個艙門中的一個相連,通向太空的外蓋是可移動的環形蓋。在發射時該艙保持壓縮狀態,入軌拋掉減阻裝置後,過渡艙立即展開並充壓。

列昂諾夫進入過渡艙後,便給自己的航天服充壓,並檢查過渡艙的密封性,調整頭盔。此後,列昂諾夫關上座艙蓋,於11時34分51秒進入茫茫太空,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漫步的人。事後他說,當我准備好出艙時,輕輕地推了一下艙蓋,於是人就像一個軟木塞一樣呼的一下便沖出了艙口。

出艙後列昂諾夫在太空不僅浮游,還翻筋斗,並從艙外卸掉一個相機,移動了幾件艙外物體。事實證明,太空並不那麼可怕,人只要穿上航天服和帶上生保背包,就能在艙外工作和生存。

10分鍾後,別列亞耶夫提醒列昂諾夫准備返回座艙,可此時卻出了麻煩。列昂諾夫報告說取回艙外相機有困難,相機放進過渡艙時,一鬆手它就漂走,如此反復數次都是徒勞。最後,列昂諾夫硬把相機推進通道,並用腳踩住,這才將相機放下。可這時列昂諾夫已精疲力竭,出汗量超出了他的航天服所能吸收的量。在他本人進入過渡艙時,又遇到了新問題。為了踩住相機,他的腳先進到過渡艙里,可身子怎麼也進不去了,他被卡在了艙門口。這是因為太空是真空的,無法從外部對航天服施壓,此時的航天服比想像的要鼓得多,如氣球一樣。此外,因戴頭盔不能擦汗,汗水流到了眼睛上,汗氣也使面罩模糊。這時,列昂諾夫除了聽到自己的心在咚咚地急促跳動外,什麼也看不清,聽不見。突然他靈機一動,給航天服放氣降壓。一次不行兩次,兩次不行三次,直到將航天服壓力降到了極危險的低限,即從40千帕降到25千帕。他終於穿著癟下來的航天服活著進了艙門。列昂諾夫在太空行走了10分鍾,但為了擠進艙門他卻拼力花了14分鍾。返回艙內後,不能重復使用的過渡艙即被拋掉。

當飛船飛完第16圈,別列亞耶夫准備點燃制動再入火箭以便返回地面時,又出現了險情,測試時發現一個信號顯示自動導航系統失靈,無法為飛船返回地面准確定位,故無法按原計劃返回地球。無奈,飛船隻能再繞地球飛行一圈。地面控制中心指示,若還不行,就採用手動再入返回方式。一圈後,別列亞耶夫按指令操縱上升2號飛船進入了正確的軌道位置,並起動了制動火箭,開始再入。再入過程既熱又可怕,包括天線在內的所有通信元件都被高溫燒毀了。列昂諾夫和別列亞耶夫看見艙外熔化的金屬流到舷窗上。由於飛船多繞地球飛了一圈,使他倆的著陸點偏離預定地點1300公里。返回艙最後濺落在烏拉爾山脈終年積雪的一個偏僻山坡的兩棵冷杉樹中間,降落制動傘高高地纏繞在樹枝上。幾架搜索直升飛機很快找到了他倆,但因地勢原因無法降落,只能在上空盤旋,給他們投下食物和防寒衣物,就飛走了。這使得列昂諾夫和別列亞耶夫不得不在返回艙邊上休息,一直呆到第二天。當地的伐木工人連夜趕修了一個直升飛機著陸坪。救援人員坐雪橇滑行20公里趕往航天員降落地點,最後終於找到了快要凍僵的兩位航天員,並用雪橇把他們帶到森林中新開辟的直升飛機著陸地,用直升飛機把這兩位太空英雄運回拜科努爾發射場。

在飛船使用手動系統著陸、著陸偏離預定著陸區、與地面人員失去聯系後,前蘇聯航天總設計師科羅廖夫著急萬分,悲淚縱橫。幸運的是兩名航天員神奇地活下來了。回到莫斯科時他們受到英雄般的歡迎。

列昂諾夫小傳
世界太空行走第一人列昂諾夫1934年5月30日生於前蘇聯克麥羅沃州蘇里區利斯特維揚卡鎮。1957年於丘左耶夫軍事航空學校畢業後,在航空兵部隊當飛行員。1960年被選為航天員。在完成太空行走任務後,進入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學習,於1968年畢業。1975年7月15~20日,他乘坐聯盟19號飛船參加了同美國阿波羅號飛船的對接和聯合飛行。由此可見,列昂諾夫在人類太空史上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曾多次獲得獎章和勛章。他的名字將永載史冊。

三、第一位登天的女英雄
前蘇聯不僅造就出世界太空第一人加加林,也培養了第一位登天女英雄捷列什科娃。1963 年6月16日,她乘東方6號飛船升空,3天後返回地面,開創了婦女航天的先河,全球為之震驚。人們贊美她為婦女爭光,稱頌她表現出的堅強性格和大無畏精神。捷列什科娃為婦女征服太空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捷列什科娃1937年3月6日出生在前蘇聯雅羅斯拉夫爾州圖塔聯夫區馬斯連尼科沃村。1955年中學畢業後進入紡織廠工作。此後她邊工作邊學習,還參加航空俱樂部的跳傘活動,後者使她身體健壯。她嚮往藍天,希望能上天翱翔。

1961年加加林首航太空歸來,她同許多姑娘一樣,非常羨慕這位太空「天王」,並與女友一起聯名上書航天部門,要求培養女航天員登天。沒想到這封信引起了重視,沒兩天她們便被邀請去莫斯科座談。這些姑娘興奮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並希望成為第一批女航天員。

經過嚴格的體檢,1962年捷列什科娃被選入首批女航天員隊伍。當宣布名單時,她極其興奮和激動,簡直欣喜若狂。同時入選的還有來自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索洛維約娃等4人。她們入隊後,大名鼎鼎的航天員加加林負責管理這些人。加加林溫和、友好地對待每一個隊員,一直訓練了約一年左右,但當時誰也不知道「1號」是誰,直到上天前兩周才決定從捷列什科娃和索洛維約娃中選一個,最終讓誰飛由上級決定。因為這是第一次女性太空飛行,所以「階級立潮是重要標准之一,而捷列什科娃出身工人階級,索洛維約娃則出身知識分子。於是,捷列什科娃 「捷」足先登,最終被選中。

1963年6月14日,東方5號飛船在拜科努爾發射。它載著航天員貝可夫斯基空軍中校。他在兩天的飛行中,用手操縱飛船,完成了一些醫學實驗,並觀測了地球和恆星。當他在6月16日飛越拜科努爾發射場上空時,負有歷史使命的東方6號飛船也正在該發射場整裝待發。說它負有歷史使命是因為這艘飛船將載著世界第一名女航天員登上九霄雲外。

舉世矚目的時刻來到了。望著高高聳立著的東方6號飛船,捷列什科娃從容地走進了飛船密封艙,開始了一次轟動一時的航天飛行。她穩坐在艙內,沒有想自己的家,也沒有想是否能返回地面,腦子里只裝著未來24小時內承擔的使命和責任:攝像和做多種科學實驗。當捷列什科娃在太空看到無比壯觀的地球時,她實在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對地球產生了深深的眷戀。於是她向地面指揮中心提出延長在太空逗留時間的請求,並得到批准。她繞地飛行了48圈,飛行70小時50分鍾,航程200萬公里。

在太空飛行的3天中,捷列什科娃幾乎沒一點睡意。她不願漏掉任何一個細節,只想多看一些太空勝景,多做一些太空實驗。東方6號飛船以2.8萬公里的時速飛馳,每86分鍾繞地一圈。捷列什科娃說地球給她的印象實在太深了。它美麗壯觀,呈現出不同的顏色和光澤,其動人的畫面後來常常在捷列什科娃的夢中浮現。

捷列什科娃在這次飛行中完成了生物醫學和科技考察計劃,並證明了婦女也能在太空正常生活和工作。她返回地面時,受到了成千上萬人的歡迎,掌聲、歌聲、鮮花交織成了一片,祝賀她勇敢地完成了航天史上的一次壯舉。兩個月後,捷列什科娃同東方3號飛船駕駛員尼古拉耶夫結婚,組成了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員家庭。1964年6月8日,捷列什科娃生下一個女孩,取名耶莉娜。耶莉娜以其是在父母都做過太空飛行後在地球上出生的第一個嬰兒而聞名。捷列什科娃後來完成了正規技術教育學業,成了設在莫斯科附近的加加林訓練學院的一名職員。

她曾獲得列寧勛章、齊奧爾科夫斯基獎章和國際宇航聯授予的「宇宙」金質獎章。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她還曾擔任國際婦聯主席。

1988年10月,捷列什科娃應邀到嫦娥的故土——中國訪問,受到了熱烈歡迎。她說她在飛臨中國上空時,清晰地看見了中國的海岸線及高山、綠地和江河。從那時起,她就盼望有朝一日能踏上中國的土地。

四、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天仙女
1984年7月27日,塔斯社向全世界播發了震驚世界的消息,薩維茨卡婭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太空行走的女性。她和指令長賈尼別科夫於7月25日走出禮炮7號空間站,在艙外進行了3小時39 分鍾的活動,用萬能手動工具連續完成了切割、焊接和噴塗等復雜任務。此舉不僅使前蘇聯在美蘇太空競爭中又一次佔先,而且以鐵的事實再次證明,即使在尖端領域,婦女也不比男性差。

其實,在這次太空行走的前兩年,即1982年,薩維茨卡婭就已乘聯盟T-7號飛船,與另兩名男航天員到禮炮7號空間站上呆過一次,成為人類第二個上天的女航天員。

⑧ 手套箱的分類

手套箱也有工業手套箱與生物手套箱之分。
工業手套箱
基本技術指標: 1、水含量小於1ppm; 氧含量小於1ppm。
2、過渡艙可承受:真空度≥100pa。
3、密閉性:泄漏率≤0.05Vol%/h。
常規配置清單 箱體 機架 工具過渡艙 物料過渡艙 擱物架 可視面板 手套孔 手套 電源插座 照明系統 HEPA過濾器 真空表 壓力表 腳踏控制器 氣體凈化系統 PLC控制系統 有機氣體吸附器 真空泵 水感測儀 氧感測儀 壓力感測儀 加熱系統 冷凍系統 其他選配 安裝環境
以及水、電、氣三方面的具體要求:
電:需要220V;
水:需將普通自來水接入凈化系統的冷卻水進口,將水箱加滿為止,不需長期打開閥門;
氣:需要提供惰性氣體(N2或Ar)和混合氣(N2或Ar佔90%,H2佔10%),如沒有此混合氣體也可以用N2或Ar和H2的純凈氣體按比例進行混合代替。
三、水感測儀、氧感測儀是什麼用途?
他們是測量並顯示箱體內水、氧含量的儀器;
不配置水、氧感測儀,只是無法顯示箱體內的水、氧含量,並不影響產品本身的除水除氧功能。
四、如何正確選擇手套箱型號:
首先我們確定是需要幾個人操作的箱體。
手套箱最少是1個人操作,最多則不限制。
1個人操作的手套箱一般有以下尺寸:
5521101型(單面2個手套孔),箱體尺寸l*w*h≈900×700×850mm
5621101型(單面2個手套孔),箱體尺寸l*w*h≈1200×850×1000mm
5631101型(單面3個手套孔),箱體尺寸l*w*h≈1600×850×1000mm
然後要明確告訴生產廠家,箱體內可能接觸到的物料名稱,以此來確定手套箱箱體需要的材質。
最後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驗、生產要求,確定必要的配置清單,以免購置不需要的部件。比如實驗中對水份含 量要求高,對氧氣含量沒有要求,則可以不用購買氧感測儀器。
功能
1、密閉循環:真空手套箱和氣體凈化系統構成一個密閉的循環系統,由氣體凈化系統提供氣體循環動力。
2、人機對話:配置彩色觸摸屏,中文界面,實現人機對話,操作便捷
3、自動控制(由彩色觸摸屏的人機界面和PLC程序控制系統集成對系統進行控制)
實現功能:手/自動控制箱體壓力;
手/自動控制氣體凈化系統的凈化狀態;
自動控制氣體凈化系統的還原過程;
手/自動凈化系統還原、凈化及轉換凈化柱(配置雙凈化柱時);
自動箱體氣氛報警;
箱體內氣氛和壓力參數設置和手/自動轉換;
氣體凈化系統自動控制功能的參數設置;
查閱系統歷史紀錄;
氣體凈化系統執行機構工況檢測;
程序控制系統的操作錯誤和警告提示;
4、還原、再生
凈化系統採用可再生/還原的凈化材料,還原程序由系統自動控制;
還原、再生時需滿足供電和提供氫氣(5-10%)加惰性氣體的混合氣體。
5、防誤操作:系統通過PLC程序控制系統自動檢測工作過程中的條件和設備運行狀態,如有錯誤系統發出錯誤操作或條件不足的提示指令,設備運行更安全,操作人員能更方便地使用設備。
手套箱生產廠家,一般會到買家現場為其安裝、調試手套箱;
應用領域
1、半導體工業中MOCVD技術
2、特種燈(HID)開發與生產
3、微電子、激光及等離子焊
4、OLED/PLED開發與生產
5、鋰離子電池開發與生產
6、無機/有機化學研究
7、金屬鹵化物/金屬粉末/陶瓷粉末研究
8、納米材料研究
9、催化劑研究
10、YAG激光焊接
用途
操作需要隔絕空氣進行實驗,例如金屬鋰遇氧氣反應,有些反應需要在惰性氣體如氬氣環境中進行。使用開放(無屏蔽)的放射源,用鉛和鉛玻璃保護。保護實驗者免受有毒化學品的傷害。比通風櫃隔絕徹底,但操作起來比較不便。主要用於毒性特別強的情況。進行可能造成嚴重生物性危害的實驗,例如烈性病菌。
生物手套箱
基本技術指標:
1、溫度可調:室溫+4~42℃
2、濕度可調:35%~100%RH
3、內腔氣體氛圍能滿足厭氧或低氧培養要求。
功能
1、機械強制對流內腔體系,確保溫度、濕度、除氧、生物脫毒的持續穩定
2、簡單緊湊的傳輸艙設計,確保樣品轉移輕鬆快速
3、內腔正壓,確保外界空氣滲透干擾
4、高性能材質,支持紫外線消毒與強氧化劑消毒
5、無真空充氮操作,簡化操作流程,也免去真空泵維護成本
應用領域
1、食品微生物檢驗
2、醫療衛生臨床標本檢驗
3、厭氧菌研究
4、綠色新型能源研究
5、污染控制與治理
6、食品生產工藝研究
7、腫瘤研究、生命科學
8、材料研究
安裝要求
1、氣:混合氣鋼瓶(和或氮氣鋼瓶)
2、電:220V±10%/110V±10%

⑨ 【求助】手套箱里的有機溶劑如何除去

反正稱出來的樣品一次不如一次,剛進實驗室開始做實驗,所以很多東西不懂,做的相當郁悶。xushoudong(站內聯系TA)Originally posted by lyali at 2010-10-12 15:41:30: 請問手套箱如何清洗呢?反正稱出來的樣品一次不如一次,剛進實驗室開始做實驗,所以很多東西不懂,做的相當郁悶。 你們手套箱應該有「清洗」這一項功能吧?什麼也不會(站內聯系TA)手套箱應該有吸附柱吧,裡面裝有活性炭,在使用的時候如果有有機溶劑揮發出來的話,那就要把這個吸附柱打開。今昔花城(站內聯系TA)1. 手套箱本身有自我循環系統 但是用了一段時間後 就需要再生激活一次 否則不起作用了; 2.就費一些氣 或者將過渡艙的內門打開 然後抽氣 清洗,你這手套箱污染成這樣 對你進行其它的操作有影響的 所以要及時處理掉yuehuali866(站內聯系TA)美國VAC手套箱,已經有6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做手套箱的公司。可以在手套箱裡面放入吸附器去除手套箱裡面的有機溶劑。 如果你一直開循環,一打開過渡室就特別難聞,說明你的有機溶劑吸附柱飽和需跟換 還需要注意一下幾點1:如果你做實驗是有大量有機溶劑不要打開循環,在做完後直接清洗,後再開循環。 2:氟化氫容易對水氧探頭的壽命降低需注意evo_eve(站內聯系TA)我可以問問拆電池是有專業的工具么 你們是紐扣電池么?zhou-ck(站內聯系TA)我們用的是米開羅那的,不只知道後面裝有活性炭的有機溶劑吸附器開關你開了沒有??你可以將活性炭用一個透氣的包裝裝好,放到手套箱裡面,這樣也可以啊~~

⑩ 惰性氣氛手套箱過渡艙平時是處於真空狀態還是充氣狀態

電燈泡不是真空的..裡面含有少量惰性氣體.

白熾燈工作時,燈絲處於高溫白熾狀態。當燈絲溫度太高時,會引起鎢絲蒸發過快而降低壽命;且蒸發後的鎢沉積在泡殼內壁上,會使泡殼發黑,影響亮度。在泡殼中充以適量的惰性氣體後,在一定壓強下,鎢絲的蒸發要比在真空中大大減小。即在相同壽命的條件下,充氣燈泡的燈絲工作溫度可大於真空時的溫度,從而提高了發光效率。所以,一般白熾燈泡中抽真空後,再充以一定壓強的氬氣、氮氣或氬氮混合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