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進入新冠疑似患者房間,需要帶手套嗎
最好是帶著點,畢竟新冠病毒無處不在更別說是疑似患者了,做好防護也是對自己的負責對社會的負責。
㈡ 標准預防一二三級防護包括哪些
1、一級防護標准
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醫用防護口罩。每次接觸病人後立即進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0.3~0.5%碘伏消毒液或快速手消毒劑(洗必泰醇、新潔爾滅醇、75%酒精、復配消毒劑等)揉搓1~3分鍾。接觸可疑的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時建議戴手套。
2、二級防護標准
使用醫用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防護眼罩/面罩、醫用乳膠手套、防護鞋、工作帽。
3、三級防護標准
三級防護的適用范圍是與傳染病人群密切接觸、負責標本採集、處理病患血液或分泌物的醫護工作人員,除了按二級的防護要求之外,還需要加強防護,可將護目鏡、防護口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
(2)接觸疑似病例需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一級防護標准著裝:標准預防制度:
1、接觸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時應當戴手套;
2、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3、一旦接觸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質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後應當立即洗手;
4、處理所有銳器時應當特別注意,防止被剌傷,如: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針頭、刀片。
㈢ 三級防護應穿戴哪些防護用品
三級防護穿戴:穿工作服;戴一次性使用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及以上);護目鏡或防護面罩;外罩一件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戴面罩或將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換為全面具或帶電動送風過濾式呼吸器。
適用人群:
1、對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觀察或確診病例進行樣本採集人員。
2、對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近距離治療操作醫務人員。
3、處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屍體的工作人員。
穿法:
三級防護服一般是連體的防護服。
先坐在凳子上,穿上褲子,然後穿上防護靴或防護靴套;站起來,穿上防護服上衣,然後拉上拉鏈,並合上門襟;如果有面罩或口罩,先戴上面罩或口罩,最後戴上手套;脫防護服時,將穿防護服的順序倒過來即可。
㈣ 關於疫情如何防護
現在是疫情高發期,學生們開學延遲了,很多人都被送到了醫院治療,我的小區都有病例了,實在是太可怕了,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說說這場可怕的疫情期間如何做好防護,建議大家耐心看看,為的是你自己呀,希望對大家有幫助,我也在這里祝大家身體健康!!!
工具/原料
more
口罩 酒精消毒液(我家用的是這個) 體溫計
方法/步驟
1/7分步閱讀
這次疫情很嚴重,不少人被感染,主要是通過飛沫、咳嗽、打噴嚏傳播,如果一個人被感染了,可能全家都會被感染,那就麻煩了,所以夥伴們不要瞧不起它呀!!!
2/7
第一步:出門一定要佩戴口罩,最好把手套和帽子、眼鏡給戴上,這樣更加保險,如果你沒有佩戴手套,不要用手去摸電梯門、電梯按鈕,不僅要提醒你自己,還要提醒你的家人喲!(口罩最好戴醫用外科口罩)
3/7
第二步:盡量減少外出,不要到人多的地方,減少乘坐公共汽車、地鐵,不要與新冠肺炎患者親密接觸,這可能你也會被感染,所以大家注意啊,如果你要到醫院進行醫學觀察,那要配合醫生的檢查喲。注意:如果你有發熱、咳嗽症狀,那要及時就醫,不要拖了。
4/7
第三步:如果你在疫情期間外出回來,一定要消毒喲,最好量一下你的體溫,然後馬上去洗手,用洗手液洗喲,還要洗干凈。
5/7
注意:疫情重災區是:湖北、溫州也是重災區呀,大家要注意喲。第四步:如果你已經上班了,出門前要量一量你的體溫,以免公司的人也被感染,那就麻煩大了,大家一定要注意
6/7
送給大家一個提示:疫情期間天天在家,感到很無聊,那我們要幹些什麼事情呢?我告訴大家,你可以做手工、看電視,做運動提高免疫能力、陪孩子玩等等,根據你的生活去決定。
7/7
我知道大家呆在家很無聊,這是為了我們的生命啊,我們都不想被感染,但是,美好的一天總會來的,總有一天,我們會摘下口罩,大人們在辦公室里工作,孩子們在學校的操場上奔跑,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注意事項
這是我看新聞總結出來的。
如果有不對的,歡迎大家糾正。
建議大家收看一下新冠肺炎疫情的新聞,了解情況。
㈤ 與傳染病患者接觸時需帶上什麼 a手套 b防毒面具 c口罩 d隔離服
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接觸時,須戴上 ( C ) A、手套 B、防毒面具 C、口罩
㈥ 接觸患者黏膜或破損的皮膚時應戴無菌手套是否正確
醫務人員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疾病基本知識
1、什麼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類病毒,因該病毒形態在電鏡下觀察類似王冠而得名。目前為止發現,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
除本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命名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狀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還有6種。其中4種在人群中較為常見,致病性較低,一般僅引起類似普通感冒的輕微呼吸道症狀;另外2種是我們熟知的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
但這次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與SARS冠狀病毒和MERS冠狀病毒有很大不同。和人一樣,不同病毒之間雖然是近親,但性情、態度、處事都有很大不同。
2、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臨床表現
一般症狀:發熱、乏力、乾咳、逐漸出現呼吸困難,部分患者起病症狀輕微,可無發熱。
嚴重者: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征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出凝血功能障礙。
3、什麼是密切接觸者
(1)與病例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時未採取有效防護措施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與病例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
(3)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陪護人員;
(4)與病例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
(5)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條件的人員。
二、個人防護
醫務人員在開展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診療活動時要做好職業防護工作,應當按照標准防護和加強防護的原則,根據其傳播途徑採取飛沫隔離、空氣隔離和接觸隔離。
1、個人防護用品通用准則
醫務人員應當根據感染風險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
(1)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當戴清潔手套,脫手套後洗手。
(2)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物質噴濺時,應當戴外科口罩或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防護面罩(防護面屏),穿隔離衣。
(3)進行氣管插管等有創操作時,應當戴醫用防護口罩、醫用乳膠手套、護目鏡、防護面屏,穿防滲隔離衣。
(4)當口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時,應及時更換。
所有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必須在使用後仔細棄置,避免再利用。如果資源有限無法獲得一次性個人防護用品,則使用可再利用的裝備(如布料的隔離衣或防護服),每次用完後正確消毒。在摘脫及拋棄任何個人防護用品後,總是立即執行手衛生措施。
2、個人防護用品
醫務人員使用的防護用品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標准。個人防護用品應該包括保護軀干、手臂、手、眼、鼻和口的裝置。
(1)一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預檢分診處和感染性疾病科門診從事一般性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和工作服(白大褂),必要時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2)二級防護:適用於醫務人員在感染性疾病科門診患者留觀室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區患者病房從事診療活動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防護眼鏡(防霧型)、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和一次性乳膠手套,必要時穿一次性鞋套。
(3)三級防護:適用於在感染性疾病科病區為患者實施吸痰、呼吸道采樣、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等有可能發生患者呼吸道分泌物、體內物質的噴射或飛濺的工作時。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正壓式頭套、醫用防護口罩(N95)、防護服或工作服(白大褂)外套一次性防護服、一次性乳膠手套和(或)一次性鞋套。
3、手衛生
(1)洗手和(或)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患者前。
b.清潔、無菌操作前,包括進行侵入性操作前。
c.暴露患者體液風險後,包括接觸患者黏膜、破損皮膚或傷口、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傷口敷料等之後。
d.接觸患者後。
e.接觸患者周圍環境後,包括接觸患者周圍的醫療相關器械、用具等物體表面後。
(2)當手部有血液或其他體液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或可能接觸艱難梭菌、腸道病毒等對速干手消毒劑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時應洗手。
(3)手部沒有肉眼可見污染時,宜使用手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
(4)下列情況時應先洗手,然後進行衛生手消毒。
a.接觸傳染病患者的血液、體液和分泌物以及被傳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後。
b.直接為傳染病患者進行檢查、治療、護理或處理傳染患者污物後。
洗手方法: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規定的「六步洗手法」執行。
手消毒劑:首選速干手消毒劑,過敏人群可選用其他手消毒劑;針對某些對乙醇不敏感的腸道病毒感染時,應選擇其他有效的手消毒劑,如碘伏消毒液等。
注意事項:戴手套不能代替手衛生,摘手套後應進行手衛生。
4、面部防護
進行有可能造成血液、體液、分泌物或排泄物飛濺或噴出的操作時,應佩戴面部防護裝置,包括外科口罩和護眼裝置(面罩,護目鏡),以保護眼結膜、鼻腔黏膜和口腔黏膜。提供醫療服務過程中,與有呼吸道症狀(如咳嗽,打噴嚏)的患者近距離接觸時,可能會有分泌物噴出,應佩戴護眼裝置。注意普通的眼鏡不能用於防止液體濺到眼部黏膜上,因此不能被用作眼部防護。
5、安全注射與防針被刺
操作結束後處理針頭、手術刀和其他銳器或設備時防止被刺傷或者劃傷,銳器放置在硬質材料的銳器盒中,容器應放置在靠近操作這些物件的地方,避免血源性傳染病職業暴露。
㈦ 疫情期間配帶什麼手套
最好是一次性的手套 最好是一次性的手套 最好是一次性的手套 最好是一次性的手套 最好是一次性的手套
㈧ 二級防護適用於什麼
二級防護適用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的人員。
二級防護要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或更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防霧型)、醫用防護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二級防護注意
(1)、嚴格遵守標准預防的原則。
(2)、嚴格遵守消毒、隔離的各項規章制度。
(3)、工作時應穿工作服、隔離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時戴乳膠手套。
(4)、嚴格執行手衛生。
(5)、下班時進行個人衛生處置,並注意呼吸道與黏膜的防護。
㈨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哪種手套
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嘔吐物及污染物品時應戴醫用橡膠手套。
一、手套的分類
(一)一次性使用醫用手套
1、一次性使用滅菌橡膠外科手套:符合GB7543。
2、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檢查手套:符合GB10213。
(二)可重復使用手套
1、橡膠耐油手套:符合AQ6101,為接觸礦物油、植物油以及脂肪族的各種溶劑時戴用的手套。
2、耐酸(鹼)手套:符合AQ6102,為接觸酸鹼嚳液時戴用的手套。
3、浸塑手套:符合GB/T18843,用於防水、洗滌劑、臟污及輕微機械等傷害,僅適用於清潔工等類似工種手套。
(9)接觸疑似病例需戴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醫用手套加入粉末後形成的風險為可能造成患者傷口感染、形成肉芽腫、臟器粘連等並發症,導致醫務人員過敏反應等。在有粉醫用手套生產過程中,由於需要向手套中添加粉末,也會導致環境污染及對操作工人的傷害。
有粉醫用手套生產企業應進一步完善產品說明書和標簽中的警示信息,提醒醫療機構和使用者合理選擇、安全使用。
㈩ 分級防護要求
分級防護分為一、二、三級。
一級防護
適用於3類人群,即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觀察的人員;樣本運送人員;一般呼吸道發熱門診急診醫務人員。
要求穿工作服(白大褂)、戴一次性使用帽子、穿一次性使用隔離衣和戴一次性使用手套、戴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每4小時更換一次或感潮濕時更換,有污染時隨時更換)。
二級防護
適用於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流行病調查的人員;在疫源地區進行終末消毒的人員;在生物安全櫃內對標本進行處理和檢測的實驗室人員;病人轉運的司機和醫務人員;進入新冠病毒肺炎隔離留觀室、隔離病房或隔離病區進行診療、清潔消毒的醫務人員。
需要戴一次性帽子、醫用防護口罩(N95或更高級別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防霧型)、醫用防護服或穿工作服(白大褂)外罩一件醫用防護服、戴一次性使用手套、穿一次性使用鞋套。
三級防護
適用於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現症狀的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或確診病例進行標本採集人員;標本處理和檢測時可能產生氣溶膠操作的人員;對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觀察或確診病例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近距離操作,例如氣管內插管、霧化治療、誘發痰液的檢查、支氣管鏡、呼吸道痰液抽吸、氣管切口的護理、胸腔物理治療、鼻咽部抽吸、面罩正壓通氣、高頻震盪、復甦操作、死後肺組織活檢等醫務人員;處理患者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患者屍體的工作人員。
要求在按照二級防護要求外,將護目鏡(防霧型)或防護面罩,換為全面型呼吸防護器或更高級別帶電動送風式過濾式呼吸器(正壓式頭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