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怕孩子抓破臉,就帶上嬰兒手套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嗎
兒童節那天連雲港市一家醫院接到一個小病患,還未滿月的寶寶一臉稚嫩可愛的模樣惹得醫生和護士都愛不釋手。當看到他那已經發黑的左手小手指時所有人心都碎了。
「很可惜,孩子的小指末節已經完全壞死沒用了。」醫生說,看著小寶白白嫩嫩的小手上格格不入的黑色壞死物,他感到十分心疼,「沒辦法已經壞疽了,必須趕緊截掉,否則會進一步影響上端手指。」
原來寶寶出生後常用手去抓自己的臉,因為生長發育快指甲幾天就長長了,寶媽說他經常會抓傷自己的臉,在白嫩的小臉上留下一道道紅色抓痕。爸爸媽媽看了很心疼,為了防止這種事情發生,就經常給小寶寶帶著一副小手套,還用繩子系在手腕上。
家人覺得很安全,但實際上存在很大的隱患。也正是這手套導致了寶寶手指壞死而截肢!
好了,今天的文章分享就到此結束了,關於寶寶戴手套你有哪些經歷?或者其他想和大家交流分享的觀點,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
⑵ 為防寶寶抓傷臉、吮手指,可以給寶寶戴上手套嗎
寶寶戴手套的危害很大
1、阻斷觸覺發展
從嬰兒的生長發育規律來看,手套造成的潛在危險,遠大於指甲劃破皮膚。
因為不到三個月的小寶寶,小手揮舞並非是出於對某種目的有意識的控制,而是無意識的自由活動,對他們來說揮舞的小手如同新奇的玩具。
正因為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成熟,未能意識到手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才會經常性的打在自己的身上、臉上,不小心抓傷了皮膚。
然而,手部不自覺的亂舞亂揮,經由視覺傳達給大腦的信息,
漸漸使寶寶腦部、手部、眼部三者相關聯的神經系統得到發育,促進了觸覺、視覺與知覺的發育,更好地控制肢體。
若戴上了手套,就限制了寶寶用小手探索、認識世界的機會,這可不值得。
孩子六個月後,可以訓練他吃輔食了,此時應該訓練咀嚼能力,比如用吸管、杯子喝水。
孩子稍大一些,可以用繪本或者生動的語言告訴他吸手指的壞處,並用一些需要動用手指的游戲,來轉移注意力,以免寶寶太閑。
⑶ 寶寶剛出生沒幾天,總喜歡抓臉,戴手套可以嗎
你是指那種嬰兒專用的薄手套吧。可以啊,但是你一定要檢查好手套裡面的線有沒有剪干凈,確保里沒有多餘的布,線等東西,以防纏到寶寶的手指。要挑布料好的我理解中的手套是,防寶寶的指甲把自己劃傷
⑷ 新生兒應不應該戴手套
原來我也和其他的寶媽一樣,以為寶寶帶衣服上的那個反過來的包手的就可以,但是去醫院看了朋友,朋友剛生的寶寶,發現,不準備手套是根本不行的,因為寶寶生下來體重是有區別的,有的個子大有的個子小,但是寶寶穿的衣服都是斜襟的,如果大個子的寶寶把衣服袖子反過來,胸口的衣服就會被扯開,寶寶是會露肩膀的,我朋友病房一共4個寶寶,全都帶著手套,我也就去買了2雙,指甲是肯定不能剪的,因為寶寶一出來你們就知道了,跟大人的不一樣,就是用嬰兒指甲剪和嬰兒小剪子都不行,但是一不注意,臉上 就會被劃爛。至於樓主說的帶手套會導致什麼發育不好,其實本人覺得,這事情都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每個寶寶都會那樣,國家肯定就不會讓生產手套了。其實我覺得還是在月子里用一下比較好,等出了月子,寶寶指甲可以剪了再不用,或者買一雙備著,那玩意便宜的很,就是用不上也不浪費 ,比備奶瓶強多了,我幾個朋友母乳,奶瓶一個沒有用上。 呵呵不好意思寶媽
⑸ 你還在給新生兒戴手套嗎
為什麼很多寶爸寶媽會給寶寶戴上手套呢?
·害怕寶寶的手指甲,劃破皮膚,尤其是面部皮膚,或傷到眼睛、鼻子、嘴唇、耳朵等嬌嫩的器官;
·不希望寶寶吮吸手指;
·四肢末端容易寒冷,成年人尚且如此,寶寶就更不用說了,在寒冷的季節,戴上手套保暖也尤其必要性。
但是的確如很多反對派說的那樣,如果天氣或室內溫度適宜、寶寶並無頻繁吃手的情況、而且指甲修剪得剛剛好,不會傷害到自己,長時間戴著手套,確實會對這幾個方面產生不良影響。有關嬰兒戴手套的作法,在兒科教科書或臨床的研究上,並沒有相關的描述或可靠的佐證認為好或不好。從專業的角度請父母親去思考一下,嬰兒是否真的需要戴手套?而戴手套有什麼樣的優缺點呢?
建議照顧嬰兒的媽媽們,應該改變一下幫嬰兒戴手套的習慣,讓寶貝的手腳有個透氣涼爽的環境,同時也使得寶貝在神經發展的關鍵期,有適度的觸覺刺激,肌膚之接觸也可增進親子間互動的情感。
⑹ 一歲寶寶能戴手套嗎
在室內溫度高的地方不需要戴手套,孩子有探索的天性,用雙手感知周圍環境,戴上手套不利於孩子觸覺發育。
北方冬天室外溫度低,孩子又喜歡露著手,比如愛抓欄桿玩,愛騎車,手露在外面冷,可以給孩子戴手套。
如果是南方,冬天室外溫度沒那麼低的話,也不用為了戴手套而戴手套。
我兒子出生時他舅舅因為好看給他買了一副露指頭的手套,結果太大了,孩子一歲時才能戴。
正好最近天冷,他就戴上了,萌是萌,就是太難戴。小孩子不會自己戴,得靠家長幫他。
需要把五個指頭正確地塞進手套的五個洞洞里,孩子又很活潑,動來動去,把兩個手套戴好,大家都要累出一身汗。
所以,我覺得即使孩子要戴手套,也別戴分指露指的,戴個正常的一體式手套就挺好。
而且,要注意手套里別有多餘的線頭,防止勾住寶寶的指頭。
最好別用帶有繩子的手套,防止戴在脖子上,寶寶一不小心勒著脖子造成窒息。
⑺ 兩三歲的小孩怎麼帶
3. 寶寶吃小的 目的:培養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前提:具有一定想像力,情感及社會行為有一定發展。 方法:大人可以利用 3歲孩子愛給大人幹活的特點,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幫助分餐具,分水果,做力所能及的事,將好處自覺讓給別人。比如將洗好的蘋果讓孩子分給大家,並事先告訴他:「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應該把最大的給他們。」「爸爸每天上班很辛苦,最大的蘋果應該給爸爸 吃。」假如寶寶堅持將大的留給自己,大人可以說:「你這樣做不是好孩子,我們都不喜歡這樣的孩子。」大人還可以為孩子編一個故事,讓孩子續編。「從前有個好寶寶,他經常為別人做好事,他會幫助阿姨哄小弟弟,還會給老爺爺講故事。有一天,媽媽給寶寶兩個蘋果,讓寶寶自己吃一個,給奶奶吃一個,你能猜出寶寶是怎樣分蘋果的嗎?大蘋果究竟給誰吃了呢?」讓孩子在講故事、聽故事中受教育。 注意,家長應把分配的蘋果真吃掉,否則將影響教育的效果。 4. 看圖說故事回答問題 目的:發展孩子想像力。 前提:具有初步理解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 (1)找一些幼兒讀物中故事情節簡單,畫面形象生動的圖書,給孩子看。 (2)引導孩子自己看圖講故事。家長可用「這是什麼?」「他們在干什麼?「怎麼樣?」「最後呢?」等話語來引導孩子,讓孩子盡量多說一點,如果孩子說的跟書上寫的不符也沒關系,不要強求一致。 (3)一個故事可以讓孩子講幾遍,從中可以教孩子一些表達詞彙。 5. 時間概念 目的:了解時間。 前提:知道白天、晚上。 方法:每天起床時,告訴孩子天亮了,太陽剛剛出來,公雞在叫,這是早晨。吃完早飯到吃中飯前這段時間是上午,中飯後是中午,該睡午覺了。午覺起來到吃晚飯這段時間是下午,吃完晚飯天還沒有黑,太陽剛下山,這時叫傍晚。天逐漸黑了,寶寶該洗澡睡覺了,就進入了晚上。 每天根據活動時間給孩子講解,讓孩子了解時間的概念。 6. 直線構圖 目的:學用直線構圖。 前提:會畫直線。 方法:大人可給孩子畫豎線讓孩子添一條條橫線變成人行道,梯子,還可用此法畫梳子、門簾、小房子、電視機、鳥籠、窗戶、雨、小草等等。教孩子掌握一些簡單的構圖方法(圖5-3)。 7. 哪支冰棒先融 目的:了解熱的傳導。 前提:了解融化、熱、冷的意義。 方法:把一支冰棒放在盤子里,另一支用棉花包起來放在同一盤子里,當盤子里的冰棒開始融化時,看看棉花包起來的冰棒融化了沒有?棉花包的冰棒後融化,為什麼? 答案:固為棉花把外界的熱空氣隔開,所以冰棒就融化慢了。 想一想: (1)冬天為什麼穿棉衣?(把外面的冷空氣隔開) (2)媽媽沒回家吃飯,你吃完了,怎樣讓媽媽的飯不很快冷下來;(放進蓋好蓋子的裝有飯菜的鍋或盆,並用棉襖或棉被包好)。 3歲6個月 1. 對應比較 目的:學習對物體的數量進行比較。 前提:能數數。 方法: (1)重疊比較:拿 4個口杯,拿 5把匙子,先讓孩子數一數,口杯、匙子各多少個,再告訴孩子說「現在,我們來比比誰多,誰少,多幾個?」讓孩子在每個口杯里放把匙子,然後讓孩子說出匙子比口杯多,多 1個。家長說出 5比 4多 1個。 (2)並放比較法:如比較小動物玩具多還是蘋果多,先把小動物玩具排成一行,然後每個小動物玩具下放一個蘋果,一個對一個地上下並放對齊,就容易看出誰多誰少,多幾個。 孩子開始是採用對應的方法去學習比較數的多少的,家長採用上述方法,使孩子直觀看到了兩組物體中,哪組多,哪組少,多多少,有利於孩子對集合的認識,對數目大小的理解,並有助於培養孩子理解對應的概念。 2. 學畫圓 目的:了解圓的基本知識。 前提:認識圓。 方法: (1)家長讓孩子說一說哪些東西是圓形的。 (2)讓孩子隨意畫出一個圓。 (3)在紙上壓一個盤子和瓶蓋,再用鉛筆沿著周邊畫一圈。 (4)教孩子用圓規畫圓,把圓規帶針的一條腿扎在紙上,移動另一條帶鉛芯的腿畫圓。 (5)告訴孩子圓規畫出的線叫圓周,圓中心的那一點叫圓心。把圓規的腿靠攏一些畫出的圓就小一些,腿撐開一些畫的圓就大一些,圓心到圓周的距離叫半徑。 (6)讓孩子學用圓構圖。 3. 動物愛吃什麼 目的:了解動物的習性和按習性分類。 前提:認識常見的動物。 方法:讓孩子看著一些動物圖問「哪些動物只吃草樹葉等植物?哪些動物只吃肉?哪些動物又吃草又吃肉?」然後告訴孩子:「吃草、樹葉或其它植物的動物叫草食動物,吃肉及其它動物的動物叫肉食動物,既吃動物又吃植物的動物叫雜食動物。」讓孩子再說一說三類動物各還有哪些。 4. 學說地名 目的:發展音語能力和增加地理知識。 前提:能跟說。 方法:看電視天氣預報節目時,讓孩子跟著主持人說全國各地的地名。 看地圖教孩子說各國、各城市的名稱。 男孩子愛做開車游戲,給他一個圓紙盤或籃子代表方向盤。媽媽說:「我們要到上海去,請開車。」讓孩子當司機。可不斷變換說出各地的名稱。 5. 不同的季節 目的:了解不同季節的特點。 前提:知道夏天、冬天。 方法:讓孩子觀察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什麼特點,讓孩子說出春天天氣逐漸變暖了,小鳥又飛來了,鮮花開放了,小草小樹發芽了;夏天天氣熱,人們都穿上了短袖、背心,喜歡去河裡游泳,大家都愛吃冷飲;秋天天氣逐漸變涼了,人們穿上了較厚的衣服,很多水果都上市了,樹葉開始變黃並從樹上掉落下來;冬天天氣冷了,人們都穿上棉衣,戴上了手套、帽子,天開始下雪,可以滑冰和堆雪人了,有的家裡來了暖氣,有的燒起爐子等等。 通過觀察各種自然和社會現象使孩子分清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6. 今天我們做了什麼? 目的: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前提:具有完整的語言表達能力。 方法:孩子從幼兒園回家時,家長可以問孩子:「你今天做了什麼?老師講了什麼?做了什麼游戲?吃的什麼飯?學了什麼新本領等等?」 吃飯前後,一家人可以相互交流這一天做了什麼,睡覺前,家長可以問孩子家裡別的人一天都做了什麼。以訓練孩子記憶力。 7. 種植物 目的:豐富生活知識,了解黃豆的生長過程,培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情感。 前提:具有一些自然知識。 方法:春暖花開的季節,准備一個中型花盆,最好是房前屋後有一塊土地,與孩子一起種上一些植物種子,讓孩子定期給它們澆水、施肥,觀察植物成長的變化,在孩子的照料下,植物發芽、長葉、開花、結果,使孩子了解成長的意義和過程。這種成就感有助於培養自信心。同樣,一年四季都可以種些生長期短的植物,不僅可以豐富孩子的知識,更可陶冶孩子熱愛自然的情操。 8. 奇妙的照像術 目的:進一步加強孩子對定向方位的認知。 前提:對方位有初步的認知。 方法: (1)先告訴孩子簡單的照像方法,再告訴孩子奇妙的照像術能使你成為一個托起高樓的大力士。把照像機放在離孩子准備「托起」的高樓正面很遠處,讓孩子站在離照像機很近的前方,讓孩子伸出手掌,在照像機的鏡中,高樓的基部正好落在孩子的手掌上,成像後,孩子就成了托起高 樓的大力士。讓孩子自己照一張來試試。 (2)電影里的小矮人是怎麼拍成的;讓扮小矮人的小朋友站在照像機的遠處,孩子伸出手臂,從鏡頭中看小朋友好像站在孩子手上時成像,小矮人就拍出來了(圖6-5)。 3歲7個月 1. 誰多誰少 目的:正確判斷物品的數量。 前提:掌握10以內數字。 方法: (1)把同樣數目的、不同大小的物體,在桌上擺成不同形狀,問孩子哪個多?然後讓孩子分別數數,報出總數。如把大小蘋果擺成一定的形狀(圖7),問孩子大蘋果多還是小蘋果多,還是一樣多。 (2)讓孩子數出 6個核桃,在桌上擺成圖形狀,問孩子那堆核桃多
⑻ 新生生兒能帶手套嗎
沒必要帶吧
⑼ 寶寶9個月,想給他買個好點的手套,有推薦嗎Racing Kids狂奔寶寶怎麼樣
你可以看看Racing Kids狂奔寶寶家的羊毛手套,這個我兒子用過,還挺好的。之前我有買過羽絨和分指手套,他都不是很願意戴,但是狂奔寶寶家的他就很喜歡。這個手套是連指的,外面一層是羊毛,裡面是加絨的,整個手套摸起來特別柔軟,而且保暖性很好,冬天每次摸他的手都是暖烘烘的,你可以試試哈。千萬別忘了採納阿.
⑽ 三歲小朋友送什麼禮物
卡通錄像帶或者外圍產品,迪士尼的卡通人物是很多小朋友喜歡的禮物,例如一個印有卡通人物的杯子,他一定很喜歡。
訂閱兒童刊物,這是份頗具教育性的禮物。
適合小朋友的計算機軟體,可以是游戲,也可以是教學輔導的光碟。
童話故事,例如格林童話、中國童話等,培養小朋友的閱讀能力,而且這類的禮物父母不會嫌多。
一本好的兒童字典,兒童字典通常是彩色印刷而且繪有精緻的插畫,可以提升小朋友的學習興趣。
兒歌錄音帶或cd
兒童版的大富翁、骨牌游戲、下棋等,也適合全家一起共度時遊玩。
美術用品,蠟筆、水彩、彩色筆、圖畫紙等,可以培養小朋友的美術能力,不過,要先注意小朋友會不會在牆壁塗鴉,不然他的父母可要重換壁紙或重新粉刷了。而有些水彩具有毒性,也是要注意的。
樂器,不需要太名貴的,一般的,或者為小小兒童設計的迷你樂器即可,不過,要先問過對方父母能否承受這些可能製造的噪音。
手套、圍巾、帽子,這類的小配件,小朋友常常搞丟,所以,也不嫌多。
布偶,可以抱個滿懷的禮物,是小朋友睡覺的良伴,選擇布料柔軟的材質,才不會傷到小朋友的皮膚哦!
。
刻有名字的銀煉、金手煉等,具有紀念價值,花費也比較高的禮物。適合送給干兒子、乾女兒的彌月禮。
填充玩具,這是最受歡迎的禮物,不過,要注意填充玩具的縫邊會不會脫落,填充玩具的毛料會不會讓小朋友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