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禮節禮儀]在社交禮儀中:握手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忌先後錯序
社交場合,一般由「尊者」決定是否握手。正確的順序為:女士、長輩、已婚者及位高者;相應的,男士、晚輩、未婚者和位低者就不可「先出手」。如要與多人握手,也應講究「先來後到」,即先同性後異性,先長輩後晚輩,先已婚後未婚,先位高後位低。
2、忌心不在焉
與任何人握手,都要在握手時示好並看著對方眼睛,這不但表示對對方以禮相待,也是自己充滿自信的表現。單手與人相握時,另一隻手不可插在衣服或褲子的口袋裡,應貼著大腿外側自然下垂。
3、忌不摘手套
女士允許在社交場合戴著手套與人握手,但也視具體場合、身份而言。如果只是職場菜鳥一枚,又正好與位高權重或德高望重者握手,最好摘下手套顯得更為謙遜得體。手心有汗或手掌冰涼也是不太禮貌的表現,有汗的情況可趁人不注意悄悄擦掉。
4、忌掌心下壓
握手時掌心下壓會給對方造成居高臨下甚至藐視之意。想要表達對他人的尊重,握手時應掌心略微向上則為謙恭之意。
5、忌用力不當
握手時用力過猛則顯得粗魯無禮;過輕又難免有敷衍了事之嫌。
② 女性與人握手要摘下手套嗎
一般對女士握手時,應摘手套,脫帽,女士如果是穿著晚禮服並戴著通花的長手套,則可不必脫下。女士最好不能戴太厚的手套和別人握手,可以戴蕾絲手套等較薄的和別人握手。
握手的先後順序是:應由主人、年長者、身份高者、婦女先伸手;客人、年輕者、身份低者見面時先問候,待對方伸手再握。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不要看著第三者握手。對方如伸出手來,不要拒絕,以免尷尬。
年輕者對年長者、身份低者對身份高者應稍稍欠身,以雙手握住對方的手,以示尊敬。男子與婦女握手時,往往只握一下婦女的手指部分。
(2)為什麼和別人握手時要摘手套擴展閱讀
握手最早發生在人類「刀耕火種」的年代。那時,在狩獵和戰爭時,人們手上經常拿著石塊或棍棒等武器。他們遇見陌生人時,如果大家都無惡意,就要放下手中的東西,並伸開手掌,讓對方撫摸手掌心,表示手中沒有藏武器。這種習慣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握手」禮節。
也有一種很普遍的說法是中世紀戰爭期間,騎士們都穿盔甲,除兩隻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鐵甲里,隨時准備沖向敵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時就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
後來,這種友好的表示方式流傳到民間,就成了握手禮。當今行握手禮也都是不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識的人初識、再見時,先脫去手套,才能施握手禮,以示對對方尊重。
③ 為什麼和人握手要脫下白手套,不脫就不禮貌嗎
您好:
在握手的禮儀中規定,握手時應摘下手套。握手是親密友好的表示,握手時摘下手套而讓皮膚直接接觸才能相互感受到體溫,從而體現出彼此的親密無間。因此握手時戴手套是極其不禮貌的。但對於女士來說,由於手套是其服飾搭配的一部分,所以女士有時握手時可以不摘手套。
親,滿意請採納哦
④ 握手有什麼講究
1、不能用左手和別人相握,特別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的只能用於洗澡等。
2、不要戴著手套或墨鏡時與別人握手,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才能戴著薄紗手套握手。
3、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不能插在衣袋裡或拿著東西。
4、握手時面不能面無表情、不置一詞或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份客套。
5、握手時不能僅僅只握住對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的做法,是要握住整個手掌。即使是對異性,也是如此。
6、握手時不能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7、不能拒絕和別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濕、弄臟了,也要和對方說一下「對不起,我的手現在不方便」。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4)為什麼和別人握手時要摘手套擴展閱讀:
握手順序
主人、長輩、上司、女士主動伸出手,客人、晚輩、下屬、男士再相迎握手。長輩與晚輩之間,長輩伸手後,晚輩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級之間,上級伸手後,下級才能接握;主人與客人之間,主人宜主動伸手;男女之間,女方伸出手後,男方才能伸手相握。
如果男性年長,是女性的父輩年齡,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輩年齡,或女性未成年在20歲以下,則男性先伸手是適宜的。但無論什麼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禮的先後次序而已經伸了手,對方都應不遲疑的回握。
時間和力度
男士之間或女士之間行握手禮時,只要遵從一般規范即可,握手時間及握手的力度都比較隨便。但是男士與女士之間握手,或者與長者、貴賓握手,則要遵從特定禮儀規范。
握手的力量、姿勢與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現握手人對對方的不同禮節與態度,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場合以及對方的年齡、性格、地位等因素正確使用。握手的時間要恰當,長短要因人而異。握手時間控制的一般原則可根據雙方的熟悉程度靈活掌握。
初次見面握手時間不宜過長,以三秒鍾為宜。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松開,與同性握手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對方欲罷不能。
握手時的力度要適當,可握得稍緊些,以示熱情,但不可太用力。男士握女士的手應輕一些,不宜握滿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
如果下級或晚輩與你的手緊緊相握,作為上級和長輩一般也應報以相同的力度,這容易使晚輩或下級對自己產生強烈的信任感,也可以使你的威望、感召力在晚輩或下級之中得到提高。與老人、貴賓、上級握手,不僅是為了表示問候,還有尊敬之意。
握手時除了注視對方和面帶微笑外,還應注意應由老人、貴賓、上級先伸手,如果你過於主動就顯得不禮貌。
握手時身體稍往前傾,不能挺胸昂頭。當老者伸手時,應急步趨前,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招呼「歡迎您」、「見到您很高興」等熱情洋溢的話語。
兩對男女相遇,應先是女士與女士先握手,再由女士分別與男士握手,最後再是男士與男士握手。
⑤ 與人握手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1、不要用左手與他人握手,尤其是在與少數民族人士或外國人士打交道時更要牢記此點,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的。
2、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而應當遵守秩序,依次而行。特別要記住,與基督教信徒交往時,要避免兩人握手時與另外兩只相握的手形成交叉狀,這種形狀類似十字架,在基督教信徒眼中是很不吉利的。
3、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或將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裡,也不能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依舊拿著東西而不肯放下。
4、不要在握手時戴著墨鏡,只有患有眼疾或眼部有缺陷者方可例外。
5、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好像根本無視對方的存在,而純粹是為了應付。
6、不要在握手時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顯得過分客套。
7、要握住整個手掌。
8、不要以骯臟不潔或患有傳染病的手與他人相握。更不能在與人握手之後,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
9、不要拒絕與他人握手。
⑥ 職場中握手時該注意哪些禮儀
一、忌心不在焉。
在握手時不看著對方,表情呆板,不說話,眼神他顧,或心不在焉地握手,還真不如不握手。
二、忌伸出左手。
握手,尤其跟外國人握手時,一定要記住:一般只用右手,通常不用左手,除非沒有右手。因為很多國家,像新、馬、泰那一帶,或印度等國,人們的左右兩只手往往有各自的分工。左手一般干一件事,右手一般則干另一件事。右手一般是干所謂的清潔友善之事,如遞東西、抓飯吃或行使禮節。而左手則是干所謂的不潔之事,如沐浴更衣,去衛生間方便。你用自己的左手去跟那些有此顧忌的人握手,等於是把一張臟手伸向他人。你說此種做法是可忍,孰不可忍?!
順便提一下,英語文化圈中,右是上位,是好的位置;而左是下位,是不好的位置。在英語中,左撇子有罵人之意,左撇子往往就是蠢笨的意思。
三、忌戴著手套。
國際慣例,只有女人在社交場合戴著的薄紗手套可以不摘。女人所戴的薄紗高袖手套屬於社交裝,它跟無袖禮服配套,平時可以不摘。此外,像我們一般所用的禦寒的那種手套,皮的、毛的、羽絨的,與別人握手時則一定要摘。摘掉手套握手,通常表示尊重對方。
四、忌交叉握手。
在國際交往中,尤其是與西方人握手時,應力戒此舉。它被視大大的不吉利。
⑦ 關於握手的禮節
通常距離受禮者約一步,兩足立正,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對方手掌,微微抖動二三次,同時雙目注視對方,面帶微笑,上身稍向前傾,頭要微低。握手時切不可東張西望,漫不經心,這是對受禮者最大的不敬。
握手時要注意先後順序。見面時,應由長輩、上級、女士、主人先伸手,晚輩、下級、男士、客人應先問候,待對方伸出手後再握,不要主動上前握手問候。但同級同輩見面時,雙方伸手不分先後。女士假若不打算與向自己首先問候的人握手,可欠身致意,或點頭微笑,不要置之不理,或扭身而去。
握手要掌握時間和力度。一般情況下,握一下即可,不要太用力。久別重逢的朋友、熟人、老用戶握手力度可大一些,時間長一些,還可以同時伸出左手去握住對方右手的手背,兩手做緊握狀。男士與女士握手時,用力要輕一些,時間要短一些,一般應握女士的手指。
握手時要用右手,以示對他人的尊重。特殊情況下用左手時應當說明原因和道歉。不要用濕手或臟手與人握手。握手前要脫帽和摘手套。如實在來不及脫手套,或正在工作來不及洗手,要向對方表示歉意。
在正常情況下,不要坐著與人握手。不要幾個競相交叉握手,或者跨門檻握手。與數人相見,握手時間應大體相等,不要給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覺。
1.先自我介紹,再伸出你的手。
通常是高職位的人或者女人、長者先身手,表示願意與對方握手。如果他們沒伸手,你應該等待。若是對方非常積極主動地先伸出手來,你一定要去回握,否則讓對方感到窘迫,也顯得你不懂禮儀。
2.握手時,要與對方目光接觸,面帶笑容,目光接觸顯示你對別人的重視和興趣,也表現了自信和坦然,同時還可以觀察對方的表情。
3.當你伸出手時,手掌和拇指應該有一個角度,一旦你的手與別人的手握在一起,你的四脂與拇指都應該全部與對方的手握在一起。「死魚」式的握手錶現之一就是不用拇指。
4.握手要有一定的力度,它表示了你堅定、有力的性格和熱切的態度。沒有力度的手就是「死魚」式的手。但又不要握得太緊,好象要把對方的骨頭捏碎。
5.握手時間約為5秒,若少於5秒顯得倉促,如果握得太久顯得過於熱情,尤其是男人握著女人的手,握得太久,會引起對方的防範之心。
6.如果你的手容易出汗,千萬要在握手前把汗擦乾。
⑧ 與人握手的禮儀及注意事項
在交際應酬之中,相識者之間與不相識者之間往都需要在適當的時刻向交往對象行禮,以示自己對於對方的尊重、友好、關心與敬意。
(一)握手的時機,何時宜行握手禮?這是一個十分復雜而微妙的問題,它通常取決於交往雙方的關系,現場的氣氛,以及當事人個人的心情等多種因素。不必握手的場合。1對方手部負傷;2對方手部負重;3對方手中忙於他事,如打電話、用餐、喝飲料、主持會議、與他人交談,等等;4對方與自己距離較遠;5對方所處環境不適合握手。
(二)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有「尊者決定」原則,在公務場合,握手時伸手的先後次序主要取決於職位、身份。而在社交、休閑場合,它則主要取決於年紀、性別、婚否。握手的標准方式,是行禮時行至距握手對象約1米處,雙腿立正,上身略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並攏,拇指張開與對方相握。握手時應用力適度,上下稍許晃動三四次,隨後松開手來,恢復原狀。
握手的禁忌:
1不要用左手與他人握手。
2不要在握手時爭先恐後。
3不要在握手時戴著手套。
4不要在握手時戴著墨鏡。
5不要在握手時將另外一隻手插在衣袋裡。
6不要在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依舊拿著東西而不肯放下。
7不要在握手時面無表情,不置一詞。
8不要在握手時長篇大論。
9不要在握手時僅僅握住對方的手指尖。
10不要在握手時只遞給對方一截冷冰冰的手指。
11不要在握手時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
12不要以骯臟不潔或患有傳染性疾病的手與他人相握。
13不要在與人握手後,立即揩拭自己的手掌。
14不要拒絕與他人握手。
⑨ 和別人握手時有那些規矩
握手禮儀
握手時的注意事項。把握有八條原則、十個禁忌。
七原則是:
一是注意伸手有先後。伸手先後順序應根據握手人雙方的社會地位、年齡、性別和賓主身份來確定。一般遵循「尊者決定」的原則,即尊者先伸手。握手的基本禮節是:在平輩的朋友中,相見時先出手為敬;在長輩與晚輩之間、男女之間、上級與下級之間、主人與客人之間行握手禮時,應該是長輩、女士、上級、主人先出手,晚輩、下級、男士、客人先問候再伸手相握;男女之間如女方無握手之意,男方可點頭或鞠躬致意,倘若男方是長輩、上級先伸手也是可以的。客人辭行時,應是客人先伸手錶示告別,主人才能握手相送。在社交或商務、公務場合,當別人按先後順序的慣例而已經伸出手時,都應毫不遲疑地立即回握,拒絕別人的握手和對已經表達出來的友好不予理睬是極為不禮貌的。
二是握手分左右。握手應該伸出右手,決不能伸出左手,伸出左手是失禮的。特別是有的國家、區域忌諱使用左手握手。在特殊情況下不能用右手相握應說明原因並道歉。
三是握手前要脫帽和摘手套。因為戴手套本身就意味著討厭別人接觸你的手,即使對方跟你的關系非常好,這種握手也會產生不好的效果。在大多數國家內,戴手套與別人握手既不禮貌也是對對方的侮辱。因此應避免戴手套同別人握手。軍人與他人握手時不必脫軍帽,應先行軍禮然後握手。西方國家,女士身著禮服帽戴手套時,與他人握手可以不摘手套。
四是與人握手時應採取站立姿勢(年老體弱或者殘疾人除外)。
五是不宜交叉握手。遇到兩位以上交往對象,行握手禮時應一一相握。有的國家視交叉握手為凶兆的象徵,交叉成「十」意為十字架,認為必定會招來不幸。還要注意與多人握手時,時間長短大體相同,不要給人厚此薄彼的感覺。
六是握手時間要簡短。男士與女士握手,時間不宜過長,握力要輕一些,一般應握女士的手指。當主賓相互握手需要新聞記者拍照時,可以握手時間長一些。
七是握手姿態有講究。為了表示尊敬,握手時上身略微前傾,頭略低一些,面帶笑容,注視對方眼睛,邊握手邊開口致意,如說:「您好」、「見到您很高興」、「歡迎您」、「辛苦啦」等等。
八是握手力度要適當。握手時,男士之間握手要有適當的力度,不可緊握不放,也不可蜻蜓點水,要讓彼此感覺到手的力度即可。與女士握手,輕握即可,切不可用力。
綜上所述,歸納出握手十忌。
一忌不講先後順序,搶先出手;
二忌目光游移,漫不經心;
三忌不脫手套,自視高傲;
四忌掌心向下,目中無人;
五忌用力不當,敷衍魯莽;
六忌左手相握,有悖習俗;
七忌「乞討式」握手,過謙恭;
八忌握手時間太長,讓人無所適從;
九忌濫用「雙握式」,令人尷尬;
十忌「死魚」式握手,輕慢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