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硬式棒球和軟式棒球有什麼區別
區別:兩者組成不同、特點不同、適用場景不同。
1、組成不同:硬式棒球是由軟木、橡膠或者類似材料為芯,卷以絲線並由兩片白色馬皮或牛皮緊緊包紮並縫合而成;軟式棒球即軟式壘球,球、棒都是由泡沫橡膠製成,質地柔軟,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2、特點不同:硬式棒球,俗稱「紅線球」,球面上的一百零八針的縫線是其最大的特徵;球有馬皮製和牛皮製兩種,可是現在職業棒球、業余棒球均用牛皮製的;它的特點是比賽規則簡化、場地條件要求低、可參與人數多。
3、適用場景不同:硬式棒球是目前使用最為普遍的球,目前各項重要國際賽事與職棒比賽都是使用硬式棒球;軟式壘球項目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開動腦筋,強調選手機敏的反應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相互配合的團隊協作精神,是一項有益於青少年開展的體育項目。
(1)軟式棒球手套怎麼戴擴展閱讀:
棒球裝備的選擇:
1、棒球:圓形軟木、橡膠或類似物質作球心,繞以麻線,再以兩塊白色馬皮或牛皮包緊平線密縫而成。球面應平滑。重量為141.7~148.8克。圓周圍22.9~23.5厘米。
2、球棒:呈圓柱形。棒面必須平滑無截面接頭,金屬棒的兩端必須密封。棒長不得超過1.07米,最粗處直徑不得超過7厘米,必須用一根木材製成。
3、護具:為了保障運動員的安全,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必須穿戴護具。棒球接手除戴護面和穿護胸外,還要穿護腿,佩戴接手頭盔、護喉。此外,棒球運動員在擊球跑壘時必須戴棒球用頭盔。
4、松香粉或鎂粉:最好裝在小口袋裡,共准備3個。一個放在投手板後供投手使用,另兩個分放在左、右擊球員准備區,供擊球員使用。
5、服裝:比賽時,同隊隊員應穿著式樣和顏色整齊一致的比賽服裝(包括內衫和外露部分)。
6、手套:棒球比賽手套分接手手套、一壘手手套、分指手套、投手手套。
『貳』 棒球手套捕手在左手還是右手
比較多的還是左手戴手套接球,右手傳球
好像內野手左手戴手套接球,右手傳球會比較好,因為想左邊傳一壘的次數比較多,左手傳會慢一點
『叄』 棒球運動中,游擊手戴的手套有什麼特點
手套長約13英尺,可用於防守,主要根據運動器材設計,皮革連接,手套非常堅固,專門為防守棒球製作。游擊手手套的設計理念與二壘手套相同,但手套的形狀存在一些差異。由於游擊手站在中間,中間方向的滾動地球通常被推出,所以它不是很強。強地球滾球較少,需要快速處理球接地球,可以快速拿出球傳給其他防守隊員。
一壘手主要接內野手傳球,所以比較長,14 大約英寸,足夠長的球會更快地接球。所以一個手套和其他手套完全不同。特點:邊緣增大,有利於其他野手傳球。同時保持接球時保持接球手感,易於持球,使接球更容易處理。捕手手套提高佩戴舒適度,更明顯地感受到接球的瞬間,更快地支持盜賊的傳球和殺戮動作。此外,它具有輕量化和操控性,即使手套較低,接球區域也保持直立。變化球也很容易處理。
『肆』 棒球手套在接球中有哪些作用
1.接球部位應在虎口和掌心之間,是手套的最深處;
2.用掌跟接,球易彈出;用虎口接,向後緩沖突然、不安全、皮條易打斷、夾不緊,球易掉。
3.手套掌心和手臂基本成直線;手套的正面和來球應垂直。無論來球方向怎樣,均用手套的掌心對著球。
4.接球時,務必做到球在手套之上,否則易掉球。
5.接球好的人有響聲,主要是緩沖好和空氣壓力起作用;
6.戴手套不宜過深或太淺。過深則不靈活,太淺則易被球打掉。
7.戴手套時可將食指放在手套背後。接手和游擊手用此方法較常見,主要是接球多,食指放在手套背後,以防傷痛。
8.盡量用雙手接球。
『伍』 帶棒球手套為什麼食指要露在外面呢
有兩個作用:
1:靈活;便於操控手套
2:緩沖;接球點就在食指根部,手指放在外面有一定的緩沖效果
另外:
投手一般都是帶個護指套,主要是為了安全起見。因為投手方向球比較猛,打到手指就完蛋了……
捕手也是一樣
『陸』 棒球運動中,投手戴的手套有什麼特點
棒球手套的長度大概是從11英寸到13吋之間,以一般守備需求來說,需要快速拿球的野手(例如二壘手、游擊手)會偏好使用較小的手套,大約是11~11.75英吋;三壘和投手可能會面對許多快速的強襲球,因此會選擇稍微大一些的手套,大約是11.75~12.5吋左右;而外野手則需要較長的手套以因應守備范圍的需求,所以多半挑選最大的尺寸,大約是12.5~13英吋。
4、外野手手套
由於外野防區極大,主要是接高飛球,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都會做成有洞口的(球檔),不會做密封(球檔)不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球。
『柒』 純小白怎麼選棒球相關裝備呢
個人認為棒球運動的裝備有很多,新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
第一是手套,棒球手套和壘球手套其實是有區別的,選擇12寸左右的棒球手套就可以,也可以根據自己手的大小和防守的位置來調整,建議選擇牛皮材質的,因為耐磨,使用時間長。手套在棒球運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選擇好的手套至關重要。
總的來說,首先要有自己的手套,開始練習揮棒了可以買根球棒,打擊手套來一副來保護自己的手套和手,鞋子根據場地決定,普通運動鞋或者足球鞋也可以。選擇好的裝備對棒球運動可以說是錦上添花,在訓練中能夠更好地去和隊友進行磨合,取得比賽的勝利。
『捌』 棒球手套正確戴法,最好詳細說明一下
帶手套之前,先確認慣用哪手
一般右手寫字,就是右手扔球,所以就是左手帶手套。
『玖』 棒球手套有哪幾種類型都有什麼區別
棒球手套的類型與區別:接球手套
接球手套是最常見的手套,一般戴在左手上,也有特製的右手用手套,供守場員使用。接手所用的連指手套,周長不得超過96.5厘米,上下端不得超過39.4厘米;虎口的上沿不得超過15.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5.2厘米。
其主要功能有:1.緩沖球的巨大能量。2.更好地牢牢接住球。棒球手套在場上的不同位置有著不同的形狀。
其中接手(捕手)的手套最為特殊。其相對於其他位置的接球手套的不同點為:除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是連在一起的,為了緩沖投手投出的球的巨大力量以便接住球,裡面的海綿內襯也相對其他位置用的接球手套要厚很多。
擊球手套
擊球手套是專供擊球手使用的手套,其作用為:1.防止手上出汗沾到球棒使球棒打滑脫手。2.在某種意義上說起到了保護手的作用。擊球手套這一偉大發明在棒球運動里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壘手手套
由於一壘關繫到出局的次數很多,都是在跟跑者比看球先到還是人先到, 因此一壘手手套都會做得長且大,有一點像削薄的捕手手套,因為夠大才 能把傳不好的球接的好一點,夠長就會比較先接到球,而且會給一種錯覺 好像球先進去了。
一壘手所用的分指手套或連指手套上下端不得超過30.5厘米,掌面上部寬不得超過20.3厘米;虎口上沿長不得超過10.2厘米,下沿長不得超過8.9厘米,上下沿長不得超過12.7厘米。虎口處可用整塊的皮革縫制,也可用皮條編成,但不得編成網兜狀。手套重量不限。
二壘手手套
二壘手由於打來的球都比較軟弱(因右打者多),還有需要搭配演出雙殺 ,因此接球的口袋都會比較淺,有一點像縮小版的投手手套,方便接到球 後可以較快把球拿出來再傳給一壘。
三壘手手套
多會做成十字型的,口袋會比較深,因為打向叄壘的球都相當的強勁,做 深一點可以穩當的把球接住而不易落下。
游擊手手套
性質正好介於二壘跟三壘之間,所以手套的模式也在兩者之間,是為『工 』字型的為多。
外野手手套
由於外野防區極大,因此手套也跟著做得比較大,一般都會做成雙十字型 的,可以方便接高飛球時不會因手套擋到而接不到,越大也就越容易撈到球。
分指手套
連指手套限接手和一壘手使用。但任何隊員都可使用分指手套。分指手套重量不限。
投手手套
投手所用的手套包括皮條、縫線和指蹼都必須是同一種顏色,而且不得為白色或灰色。手套上不得有任何與手套顏色不一樣的附飾物。
棒球手套可是棒球的象徵之一,與球棒有著同樣重要的地位。19世紀中葉,在棒球的初級階段,隊員們是赤手空拳參加比賽的。 於是,大家把能否從泥地上拾起疾速如飛的地面球作為判斷該隊員優劣的嚴格依據。 接球手幾乎每一擊都要處理來球,因此當擊球手後面的接球手成為第一個尋求保護措施的隊員時,人們並沒有感到驚訝。1896年,辛辛那提的道格·阿利森為自己找到一副手套,成為第一們在棒球 比賽中使用手套的人。早期的比賽手套有左右兩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