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做化學實驗時為什麼要帶防護手套
做化學實驗有時不能戴手套。
化學實驗中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檢驗氣密性。檢驗氣密性的時候,要用手握住試管,然後將導管插入水中,觀察是否有氣泡冒出。如果帶了手套,手套導熱性不好,那麼就很難加熱試管,無法檢驗氣密性。
⑵ 關於碘的一些知識
1.作用:主要用於醫葯(例如用於抗菌、治療呆小病和甲狀腺腫)、照相和分析
2.分布:碘在自然界中的豐度是不大的,但是一切東西都含有碘,不論堅硬的土塊還是岩石,甚至最純凈的透明的水晶,都含有相當多的碘原子。海水裡含大量的碘,土壤和流水裡含的也不少,動植物和人體里含的更多
3.製法:由於碘有商業產品,所以一般沒有必要在實驗室中製取。碘存在於海水中,但是含量相對於 Cl, Br 要少得多。與 Br 的製法類似,將氯氣通入海水中,然後將生成物用空氣吹出。這里,碘離子被氯氣氧化為碘單質。
2I- + Cl2 --> 2Cl- + I2
少量的碘可以用固體碘化物和濃硫酸反應獲得。反應先生成碘化氫氣體.
4.單質碘的性質: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0.043
地殼中含量:(ppm) 1.4
熔點: 114
沸點: 183
顏色:暗紫色,有光澤
碘單質是紫黑色,有光澤的固體。加熱時,碘升華為漂亮的紫色蒸氣,這種蒸氣有刺激性氣味。碘可以和大多數元素形成化合物,但是它不如其它鹵素(F,Cl,Br)活潑,位於碘之前的鹵素可以從碘化物中將碘置換出來。碘具有類似金屬的特性。碘易溶解在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中形成美麗的紫色溶液,但微溶於水。呈紫黑色晶體,密度4.93 克/厘米3。化合價-1、+1、+3、+5和+7。電離能10.451電子伏特。具有金屬光澤,性脆,易升華。有毒性和腐蝕性。易溶於乙醚、乙醇、氯仿和其他有機溶劑,也溶於氫碘酸和碘化鉀溶液而呈深褐色。可與大部分元素直接化合,但不象其他鹵素反應那樣劇烈,碘的典型有機反應有:芳香族化合物的親電子置換,形成芳基碘化物;鄰近羰基官能團的碳原子的碘化作用;I2在跨越不飽和烴的多重鍵上的加成反應。但難溶於水,由於歧化反應的結果,所得棕黃色得溶液顯酸性。在水溶液中,需要強的還原劑才能使碘還原(成I-)。遇澱粉會變藍色。
⑶ 物理課本上那個「碘的升華和凝華」實驗時,為什麼
一、升華。
升華(sublimation)指物質從固態不經過液態直接變成氣態的相變過程。逆過程叫凝華。
最常見的升華例子是乾冰在常溫常壓下直接變成二氧化碳氣體,以及燈泡里的鎢絲在通電後升華成蒸氣然後沉澱在燈泡內側。
在相圖中,溫度和壓強低於三相點的部分中,有氣相和固相的交界線。凡是從氣相越過這條交界線變為固相的過程,都是升華。相反的過程,即從固相越過這條交界線變為氣相的過程,叫凝華。大部分物質在升華為蒸氣後還能凝華成為和升華前一樣的固體,但是某些固體會在升華又凝華後形成另一種結構的固體,比如紅磷在升華之後再凝華就成為白磷了。
升華是吸熱過程,升華所吸收的焓叫升華焓(enthalpy of sublimation)或升華熱(heat of sublimation)。同一物質的升華熱永遠比蒸發熱的數值要大。
在一定的大氣壓強下,固體物質的蒸氣壓與外壓相等時的溫度,稱為該物質在這個壓強下的升華點。在升華點時,不但在固體表面,而且在其內部也發生了升華,作用很劇烈。
固態的碘受熱直接變成碘蒸氣的過程是升華。樟腦丸逐漸變小是升華。
冰受熱直接變成水蒸氣是升華。
燈泡用久了會變黑,是因為燈絲(鎢)受熱而升華,氣體碰到玻璃,遇冷凝華。
乾冰受熱變為氣態二氧化碳是升華。
舞台上看到的霧,就是利用乾冰升華吸熱,使得周圍溫度降低,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二、凝華。
凝華:物質跳過液態直接從氣態變為固態的現象。是物質在溫度和氣壓低於三相點的時候發生的一種物態變化。凝華過程物質要放熱。
形成凝華的條件比較特殊,一般是要求氣體的濃度要到達一定的要求,溫度要低於凝點的溫度,比如低於0攝氏度的時候的水蒸氣等,形成原因一般是急劇降溫或者由於升華現象造成。
1.用久的電燈泡會從透明變成黑色,是在電燈泡工作時發熱,而鎢絲受熱升華形成的鎢蒸氣又在燈光泡壁上遇冷凝華成極薄的一層固態鎢:
2.冬夜,室內的水蒸氣常在窗玻璃上凝華成冰晶;樹枝上的「霧凇」;從冰箱里拿出來的冰棍結成了一層「霜」;又如自然界中「霜」的形成等等,都是凝華現象。
3.碘蒸氣遇冷後,燒瓶內壁會出現碘微粒。
4.冬天葉片上出現的白邊。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⑷ 關於碘的升華的問題
碘遇熱是升華(有固體變為氣體)
在有機溶液或水中不會升華
溫度酒精燈加熱的溫度,不很高
⑸ 實驗室為什麼要戴防醇類的手套
天然橡膠乳膠手套通常沒有襯里,並有多種款式,包括清潔款式和無菌款式。 這些手套能針對鹼類、醇類,以及多種化學稀釋水溶液提供有效地防護,並能較好地防止醛和酮
⑹ 觀察碘升華
此實驗利用的是碘升華、凝華管,未加熱時固體碘集中在管的一端,加熱後,這端的碘逐漸減少,並在另一端出現碘固體,證明固體碘在加熱後升華為氣體移動到了另一端,並在遇冷後重新凝結為固體.
⑺ 碘升華實驗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實驗步驟:1.將兩三粒固態的碘(與芝麻大小相當)放入燒瓶內,拿著燒瓶走到2.用酒精燈給燒瓶均勻地加熱,少時,碘由固態升華變成氣態,瓶內充滿紫色
⑻ 為什麼實驗過程中要穿實驗服,戴橡膠手套
為確保實驗人員生物安全,環境不受污染,樣本質量不受影響,對於可能具有傳染性的樣本和培養物,在操作時均應帶手套。
⑼ 碘的升華與凝華實驗過程與現象
【目的和要求】
認識升華和凝華現象。
【儀器和器材】
燒瓶(≥250毫升),碘,酒精燈等。
【實驗方法】
1.將兩三粒固態的碘(與芝麻大小相當)放入燒瓶內,拿著燒瓶走到學生中去,讓他們看一看固態碘的存在。
2.用酒精燈給燒瓶均勻地加熱,少時,碘由固態升華變成氣態,瓶內充滿紫色氣體。
3.停止加熱,等到瓶內氣體變冷時,碘又由氣態凝華變成固態,紫色逐漸消失。這時會看到許多小晶粒附著在瓶壁,使玻璃的透明度減低。
4.再給燒瓶加熱,會重復出現上面的現象。
【注意事項】
1.使用的燒瓶必須是乾燥的。
2.為了加快凝華速度,可在燒瓶已經稍冷的時候,向瓶外淋一些冷水。很熱的瓶子淋冷水容易破裂。
3.碘蒸氣有毒,應防止被人吸入。
⑽ qw 做化學實驗時為什麼要帶防護手套
在提出這一問題時,收到幾條回答,發現人們對進行化學實驗所存在的潛在危險(風險)認識不足。中學的教學實驗在設計中,因為已考慮到一些安全性要求,在選取實驗範例時盡量選擇一些危險性較小的試劑。但做化學實驗時帶防護手套是一種良好的個人安全防護習慣,需要培養成一種自覺的行為。有人因為沒有帶防護手套,在移動一個使用過的三氟乙酸試劑瓶時,由於瓶壁上殘留的少量三氟乙酸而造成大拇指和手掌部分面積二度燒傷,需要進行植皮手術。
即使對於中學化學實驗,也有使用濃硫酸的情況。有一解答認為,一小點濃硫酸濺到手上沖洗後只會有一小黃點,以後就好了。但假如在一次意外發生時,有很多濃硫噴灑在手和手臂上,會產生什麼情況,您想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