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外國人的手套尺碼和中國一樣么我們的大小尺碼是M,L,XL ,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么
一般尺寸:
「L」(large)表示大號,「M」(midd1e)表示中號,「S」(small)表示小號,「XL」表示特大號,」XS」表示特小號。
一般手套規定代號:
男士(M),女士(L),兒童(J)。M/S=男士S號,L/M=女士M號,J/L=兒童L號。
外國人主流品牌的手套尺碼和中國一樣,為國際標准。但不同品牌的尺碼設計可能會出現輕微的偏差,因此在購買手套時最好到實體店進行試穿後再決定是否購買。
(1)外國人用什麼手套擴展閱讀
測量製作左手五指並緊,用格尺測量手踝(手背手腕關節處)到中指指尖處長度此長度為手的總長度,然後在白紙上畫一條與測量長度相等的豎線,用格尺測量中指叉到中指尖的長度此長度為中指長度,然後在原有的豎線上測量出中指的長度畫一條平行的橫線。
以中指叉為准,用格尺測量食指外側到小指外側的寬度此寬度為手掌寬度,手掌寬度÷2得到中間值,然後在中指長度的橫線上畫出與手背總長平行的兩條豎線,紙上應該有了一個「田」字,接下來用手掌的寬度÷4得到的數字加上0.15CM第一個數字的合就是食指的寬度。
而中指的寬度與食指的寬度相差1MM無名指的寬度與食指相差2MM小指的寬度與中指的寬度相差3MM食指的寬度最數值最大,然後在手掌寬度畫上三根豎線,這樣手套樣板就做出來了。
⑵ 外國人喜歡用一次性的烘焙手套還是棉的烘焙手套
棉的 外國人提倡環保
⑶ 歐洲人打戰都用鐵手套,為什麼中國鎧甲卻缺乏手部防護
在人們的印象中,歐洲的板甲騎士有著完整的防護,從頭到腳都覆蓋著鐵甲,就連手部都有著華麗的鐵手套作為防護。比如下圖中的義大利的哥特式鐵手套。還刻有浮雕,非常的華麗。
近些年冷兵器格鬥開始慢慢流行起來,只要是玩過兵器類格鬥的朋友都會發現,手部是最容易被打到的部位。而手指由於骨骼纖細,且神經密集,手部被擊中更加疼痛且更容易受傷,甚至致殘。於是就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什麼西歐有防護嚴密的鐵手套,而中國古代卻從未見過手部防護?難道中國古代的人就不怕被擊中手部嗎?
首先要說一點的是,古代中國人是有手套的。畢竟中國北方的冬天冷,行軍打仗都會凍掉手指,所以凍傷膏都發明出來了,怎麼會不戴副手套?
▲戰國中期楚地持兵器時所戴皮手套
比如在1973年湖北江陵縣藤店1號墓,就出土了一雙皮手套。湖北省江陵縣藤店公社社員在興修水利時發現一座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中期墓葬。經研究,墓主生前的身份相當於大夫一級。當時與刻有「越王朱勾自作用劍」的烏書銘文銅劍等300餘件隨葬品同時出土的,還有一雙皮手套。
▲北朝時期的玫紫色地刺綉菱格紋手套
手套在長沙馬王堆漢墓也有出土。墓中隨葬的一件九子漆奩里,就裝著三副手套。其中一副「硃色菱紋羅手套」,長26.5厘米,直筒露指頭形,大拇指套分縫,掌面為朱紅色菱紋羅,掌部上下兩側飾「千金絛」,絛上有篆書白文「千金」字樣。所以禦寒用的手套在中國是不缺的。在馬王堆漢墓中,由於墓中所有的隨葬品都登記在簡冊上,所以我們才有機會知道漢代人稱手套為「尉」。
但雖然有禦寒用的手套,古代中國卻的確沒有戰斗中用來防護的鐵手套。事實上,除了歐洲,其他地區也都沒有這種防護用的鐵手套。也就是說在世界范圍來看,出現這種防護的鐵手套的西歐騎士才是非主流,是另類。之所以沒有鐵手套,不是因為其他地區的古人的手指砍掉了能再生,而是因為戰爭形態以及軍制的不同。
▲唐代壁畫中的士兵
我們先看一下戰爭形態,首先中國古代戰爭對弓箭非常重視。我們看看《新唐書?6?兵志》中的唐代士兵的裝備記載:「人具弓一,矢三十」,??麥飯九斗,米二斗,皆自備,並其介胄、戎具藏於庫。有所征行,則視其入而出給之。其番上宿衛者,惟給弓矢、橫刀而已。」看到了沒?人手一把弓,30支箭。即便宿衛也要必備弓矢和橫刀。
再看看明末《從征實錄》中記載鄭成功鐵人軍:「每班帶班長六員,配雲南斬馬各二、牌?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每班另募伙兵三名,挑帶戰裙、手臂、披掛隨後,遇戰便穿帶,行伍免勞頓。」鄭成功的軍隊里,有的部隊是所有人都拿弓箭,有的是四成配備弓箭。
可以看出,我國古代對於遠程武器的裝備率是非常高的。玩過射箭的人就能明白,戴鐵手套是沒法射箭的。所以出於射箭需要,我國古代盔甲並沒有出現鐵護手。歐洲的著名的英格蘭長弓手,也沒有任何裝備鐵護手的記載。而歐洲的板甲騎士也沒有騎射的記錄。所以因為戰爭形態的不同,護具產生了不同的變化。中國頂盔摜甲的將軍們都以能開幾石弓來彰顯勇武。而重步兵們,以宋代穿著步人甲的重步兵為例,大多使用長槍和重弩,手部的防護需求其實並不高。至於那些穿號衣的雜兵,誰會在乎他們手指會不會被砍掉?
而且,歐洲騎士早期的比武風氣可能也有著對於手部防護的需求推動。畢竟只是比武,在比武中死去還能獲得榮譽和賠償,但沒人希望在比試中掉幾根手指致殘,那代表以後生活可能都無著落。而且比武和戰斗也是有區別的,比武的公平比試的環境下,雙方實力接近,這就導致想要一下擊中對手要害其實比較難以做到,而攻擊對方手部則更方便打擊,且能解除對方武裝取得勝利又不傷及對方性命。所以在比武的環境下,比起戰場上廝殺環境對於手部的攻擊招式就更多。
而且這也跟歐洲與其他國家不同的軍隊制度也有很大的關系。在文藝復興時期的歐州大陸的戰場上,雖然意識形態已經從中世紀發展為文藝復興時期,但是軍制仍然是從中世紀流傳下來的自備裝備的軍事貴族們充當騎兵。所有的武器裝備都是騎士們自行准備,而不是國家統一招募、訓練和裝備。
即便是在後期的法國敕令騎兵團中,國王也只是給騎兵們支付薪餉,而士兵的裝備需要按照「置裝敕令」自行購買。這種情況就導致從中世紀延續而來的騎士階層普遍具有較好的經濟能力,因此對於自己掏錢保護自己的小命積極性還是很充足的。而到了17世紀,歐洲的軍制也產生了較大的變化。自備武器裝備的雇傭兵團逐漸被常備軍團所代替。常備軍團的裝備則由國家承擔。別說昂貴的板甲了,普通的士兵們能領到制式軍服都算不錯了,更不用說鐵手套。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人渣嘯西風,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⑷ 請問世界上什麼手套最好
羽絨手套
⑸ 德軍帶什麼手套
灰色羊毛線雙層手套是制式配發的,不過也有軍官定製小羊皮手套的。
⑹ 暗殺星,ez手上的那種手套叫什麼 請告訴我這種手套的名字,我想買。 看到很多國外的比賽的觀眾都帶
沒有名字,一般來說都是自己做的,網上賣cos道具的可能有賣,你說的觀眾可能是現場賣的或者是進場送的
⑺ 中國是世界最大軍用手套出口國,為何美國士兵都戴,中國很少戴
軍用手套對於士兵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裝備。手套的作用是很明顯的,如今各國軍隊里,都有發放軍用手套的制度。手套,可以很好地保護士兵的手部,可以讓士兵在復雜且惡劣的環境下,更靈活地使用雙手。
而我國的士兵,由於沒有這種傳統,就算是配發手套,也很少有人會帶(特殊任務除外)。並非是我國軍隊認為手套無用,而是在大部分中國士兵的心中,只有真正用手觸摸到武器,那麼才能發揮出武器最大的實力。這也就是為什麼中國是最大的軍用手套出口國,但是我國士兵卻不怎麼戴手套的原因。
⑻ 美國什麼品牌的棒球手套和棒球最有名
Nokona Buffalo Series
⑼ 勞保手套外國人用什麼樣子
這個是根據工作需要選擇勞保用品的,可能就是什麼地方用什麼牌子吧,像歐盟他們規定的勞保用品是要符合歐標的,大概就用代爾塔這樣的勞保手套。在根據不同的工作要求,選擇耐磨還是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