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護理鼻飼操作什麼時候帶手套
擴展閱讀
pvc皮帶什麼顏色 2025-09-22 18:18:13
想做童裝生意哪裡進貨 2025-09-22 18:14:03
怎麼畫可愛的裙子簡單的 2025-09-22 17:49:23

護理鼻飼操作什麼時候帶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7-06 10:20:33

⑴ 腦梗塞病人插胃管的護理要點有哪些

胃管的注意事項包括避免胃管脫落、定期更換胃管,其護理措施包括置管前、置管時和置管後。

1、胃管的注意事項

(1)避免胃管脫落:通常在置管後,需要做好固定措施,避免拉扯胃管以及刺激咽喉,醫生通常會向患者和家屬進行體位變換的演示,避免患者因翻身而引起胃管脫落,且在患者熟睡時,需要家屬加強巡視,避免患者無意拉扯胃管而導致胃管脫出。

(2)定期更換胃管:通常需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根據胃管的材料定期更換胃管,以免胃管發生破裂或其他異常症狀,而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

2、胃管的護理措施

(1)置管前:通常在置管前需要跟患者溝通置管的注意事項,並可能發生的並發症,盡量讓患者調整好心態,避免過於緊張、焦慮。

(2)置管時:通常在放置胃管時需要妥善固定,防止打折,避免脫出,且固定胃管的橡皮膠帶需要每天更換,保持胃管通暢。

(3)置管後:通常在置管後,需要定期抽吸胃液,定時沖洗胃管,約每4小時一次,盡量保持胃管通暢性,且在每日可用棉棒蘸清水清潔口腔和鼻腔,同時觀察胃管的刻度,詳細記錄胃管引流的液量和顏色。

⑵ 鼻飼法的置管後的護理

1、鼻飼病人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開始時鼻飼量應少、清淡,以後逐漸增多,鼻飼食物有米湯、混合奶、厚流質食物根據醫囑內容執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內一般應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間隔3小時以上。及時記錄,防止過量餵食。
2、長期鼻飼患者要防止發生鼻、食管潰瘍、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腸道細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項與病人粘膜直接接觸的機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損傷粘膜而誘發感染,操作者應當技術嫻熟,減少反復插管次數,利用准確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飼前要檢查胃管有無脫出、松動或盤於口腔。
3)鼻飼時要保證無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潔,紗布及注射器應每日更換一次。
4)食物要冷卻至38-40度,放於前臂內側而不覺燙,方可注入。鼻飼食物溫度過高或過低,可能燙傷或凍傷粘膜。
5)每天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換時間:胃管留置時間過長或胃管本身質地導致胃管與粘膜粘連,胃管對粘膜的壓迫也可能導致粘膜缺血壞死。胃管留置時間按《基礎護理學》要求,長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換一次,但臨床研究表明硅膠管留置適宜時間是21-30天。頻繁更換胃管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機會;留置時間過長可誘發鼻咽部粘膜損傷,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細菌沿導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加強管道護理,保持胃管通暢,可降低反復插管對鼻咽粘膜的刺激,減輕痛苦,減少感染機會,節省人力物力。
4、與清醒的患者多溝通,介紹健康宣教及導管護理知識,告知患者盡量減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時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脫出。
總之,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獲得足夠的營養,我們仍然需要不斷的學習,結合臨床經驗,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並發症,提高護理質量。

⑶ 【每日一學】臨床護理操作規范流程——鼻飼

八. 鼻飼①在病房:XX,您好,我是您的責任護士XX,今天您的治療護理由我負責由於近日您的營養供給不足,根據醫囑今天由我來給您插入一根鼻飼管。那是一根很細的管子,從鼻腔一直插到胃部,插的過程中只要您配合時沒有多大痛苦的。先讓我看一下您的鼻腔。您的鼻腔粘膜正常,無鼻息肉,鼻中隔不偏移。痛過鼻飼營養豐富的流質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您願意么?
②在治療室:洗手、戴口罩→准備用物(治療盤、紗布5塊【治療盤內放2塊】、石蠟油、棉簽、膠布、別針、聽診器、溫開水、鼻飼液、彎盤、水杯、鼻飼包【治療碗、3塊紗布、50ml注射器、鼻胃管】
③在病房:核對病人→將治療盤放於床頭櫃上,將彎盤置於右下角,對病人說我准備好了,我們現在開始吧。→取平卧位→清潔鼻腔(用2根棉簽蘸上溫開水)→打開鼻飼包→將治療碗放入治療盤上→鋪治療巾於病人頜下→拿胃管量長度(自發際至劍突→用石蠟油潤滑胃管前端15-20cm→插管用鑷子持胃管前端插入至咽喉時(約14-16cm)對病人說做吞咽動作然後將胃管插進去,檢查是否在胃內(1、抽吸胃液2、用聽診器在胃部聽氣過水聲3、將胃管放入水杯中無氣泡溢出)→用膠布固定(鼻翼、臉頰部)→灌注先注入10ml溫開水,再灌注鼻飼液30ml<2次>,再用20ml溫開水沖死胃管(灌注時要用血管鉗夾住鼻飼管末端)→灌注完畢後,沖洗注射器放於治療碗內。將鼻飼管反折用紗布包好,(包胃管的紗布扔掉)用橡皮筋系緊,別針固定於枕邊,用紗布蓋好注射器,以備用。
④拔管將彎盤置於病人胸前→移除固定物→用紗布放於鼻腔處拔管(囑病人深呼吸,在呼氣時迅速拔管)→拔完後將胃管置於彎盤內→用溫開水漱口→用紗布清潔鼻腔、嘴部。→收拾用物→撤。至此,臨床護理操作規范流程全部更新完畢,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

⑷ 鼻飼的操作規范

通過胃管提供食物及葯物
·對不能由口進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等
·拒絕進食的患者
·早產兒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洗手,戴口罩
·准備物品:治療盤,治療碗 (內有紗布2 塊,胃管,止血鉗,壓舌板,以無菌敷布包裹),彎盤,50ml 注射器,石蠟油,松解油,無菌棉簽缸及棉簽,無菌鑷子缸及鑷子,生理鹽水,膠布,橡皮圈,治療巾,聽診器,手電筒,輸液架,鼻飼桶及液體(38-40 ℃),水杯內盛溫水
·備齊用物攜至病員床旁查對,說明目的,取得合作
·准備2 條膠布貼於治療盤上
·病員取坐位或右側卧位如有義齒,應取下。
·頜下鋪治療巾,彎盤放於口角
·檢查鼻孔,濕棉簽清潔鼻腔
·滑潤胃管: 右手持止血鉗夾紗布放在左手上,夾住胃管兩端放於紗布上,將胃管開口端夾於左手小手指與無名指間,倒少量石蠟油於紗布上,右手持止血鉗滑潤胃管前段
·夾住胃管前端約5cm 處,左手持胃管測量插入胃管長度,成人為45-55cm (病員前額發際到劍突)
·從清潔側鼻孔緩緩插入至鼻咽部,到咽喉部(10-15cm) 時,囑病人作吞咽動作,隨吞咽動作迅速插入
·若病人出現惡心,應暫停片刻,囑病員作深呼吸或作吞咽動作,隨後迅速將胃管插入,以減輕不適;如插入不暢,應用壓舌板檢查胃管是否盤在口中,或將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小心插入;如發現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情況可能誤入氣管,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插
·昏迷病員插管前,去枕,頭部向後仰,插入15cm(會厭部) 時,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的弧度,同時將胃管插入
·插入所需長度,驗證胃管是否在胃內:
⑴接注射器抽吸胃液,抽出胃液
⑵置聽診器於胃部,注入10ml 空氣,聽氣過水聲
⑶將胃管末端放入水碗內無氣體逸出
·膠布固定胃管於鼻翼及面頰部
·以注射器吸入溫開水注入胃管內,不少於10ml ,止血鉗夾住胃管
·掛鼻飼桶於輸液架上,排氣,胃管接鼻飼桶,打開止血鉗或調節器,慢慢注入流質飲食,每次不超過200ml,間隔不少於2h ,服葯病人因將葯研碎,溶解後注入
·注入少量開水10ml ,止血鉗夾緊鼻飼桶橡膠管的開口端,與胃管分開
·將胃管端抬高,返折,用紗布包好,橡膠圈纏緊,固定胃管
·記錄飲食量,洗凈鼻飼用的注射器,放於治療盤中備用
·鼻飼病員應每天口腔護理;長期鼻飼5-7 天,於晚間末次餵食後拔管,次日晨從另側鼻孔插入
·拔管:置彎盤於病人頜下,止血鉗夾緊胃管末端置於彎盤內,輕輕揭去固定的膠布,左手持紗布,接近鼻孔裹著
·囑病人深呼吸,在慢慢呼氣時,右手將胃管輕柔拔出,邊拔邊用紗布擦胃管,到咽喉處快速拔出,放入彎盤,撤下
·用松解油擦凈膠面痕跡,取治療巾清潔病員口鼻,面部,協助漱口
·病人取舒適卧位,整理病床單
·整理用物,洗手,記錄

⑸ 鼻飼的操作流程

鼻飼就是在特殊情況下人工把胃管經鼻腔置入食道中,在醫院中鼻飼的流程如下:

1、插胃管:

(1)核對:備齊用物至床旁,據醫囑核對床號、姓名、住院號;

(2)體位:能配合者取半坐位,昏迷者去枕平卧、頭後仰;

(3)准備:有義齒者先取下,治療巾置於頜下,棉簽清潔通暢鼻腔,測量胃管長度(成人一般45~55cm。測量方式:前額發際至胸骨劍突或鼻尖經耳垂至劍突),石蠟油潤滑胃管前端;

(4)插管:至10~15cm(咽喉部)時,清醒患者囑做吞咽動作,昏迷患者托起頭部,使下頜角靠近胸骨柄;

(5)觀察:若插管中出現惡心、嘔吐,可暫停插管,囑患者深呼吸;若患者嗆咳、發紺、呼吸困難,說明胃管誤入氣管,可拔除重新插;

(6)確認:胃管在胃內。一抽二聽三氣泡;

(7)固定:在鼻翼及頰部用膠布固定。

(5)護理鼻飼操作什麼時候帶手套擴展閱讀:

鼻飼的注意事項

1、首先是注入少量溫開水,然後給膳食,最後再用溫開水沖管。

2、兩次膳食之間可加用果汁、菜汁、溫開水等,以增加水分。

3、每次注入膳食前應用紗布過濾,以防胃管堵塞。

4、膳食和飲料的溫度應在攝氏38—40度,流經胃管的速度不宜過快,每次注入量不超過200毫升。

5、每次抽吸鼻飼液後應反折胃管末端,避免灌入空氣,引起腹脹。

6、鼻飼完最後應用溫水沖洗胃管,防止鼻飼液寄存變質造成胃腸炎或堵塞胃管.

7、灌注完畢,將胃管末端反折,用線繩扎緊,紗布包好,整理用物,並做好記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鼻飼

⑹ 鼻飼法的准備

用物准備:治療盤內放入治療碗、壓舌板、鑷子、胃管、無菌手套、50ml注射器、紗布、治療巾、液體石蠟、棉簽、膠布、皮筋、聽診器、溫水、鼻飼食物等。

⑺ 鼻飼病人怎麼鍛煉

方法
1.1對象選自本科1995年7月~1998年12月住院病人18例,診斷依據是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標准,經CT或MRI檢查確診的,其中中腦出血12例,中腦梗塞5例,多發性腦梗塞1例。男13例,女5例,年齡38~69歲,平均61歲。入院時均留置胃管,其中入院前停留胃管時間最長者半年,最短者3周。入字前拔插胃管次數最多者8次,最少者1次。
1.2護理和訓練方法
1.2.1拔胃管前訓練
1.2.1.1每日晨晚漱口協助病人每日晨晚用柔軟小牙刷刷牙,動作輕柔,刷後用溫開水漱口,開始時滴少許冷開水於健側頰部,活動腮部,把水吐出。嗆咳不明顯時逐漸增多漱口水量。
1.2.1.2刺激口咽部手戴手套,食中指單層方紗包裹輕擦口咽部,方向由內向外,每日1~2次。
1.2.1.3口腔吞咽肌活動訓練張口,深呼吸(腹式),呼氣時做咳嗽動作。伸舌,向外左右上下各方向活動,盡量往外伸。咀嚼,向病人示範咀嚼動作,囑病人跟著做。吞咽,先向病人示範吞咽動作,然後讓病人跟著做,練習數遍後用滴管往口腔健側滴入1~2滴溫開水,讓病人慢慢吞下,若吞後嗆咳不明顯即逐漸增加。以上訓練每日1~2次,每次20~304min。
1.2.1.4吞流質訓練當病人插症胃管能吞下半匙溫開水時,讓病人試吞流質(糊狀食物)方法是用小湯匙把1~2ml的糊狀食物倒於健側口頰部,讓病人用健側帶患側把食物送到咽部,慢慢吞下,無不適時逐漸增加餵食量。食物應是溫度適中,密度均一,適當粘性,不易殘留清淡糊狀食物,如稠粥、米糊等。1.2.2拔胃管指征當病人插胃管訓練逐漸能每餐吞下200ml(每次鼻飼量)以上的流質,且連續2天無不適時拔除胃管。
拔除胃客後進食流質1~2d改半流、軟飯。開始時適當控制食量,防消化不良。據情適當靜脈輸液補充能量3~5d。
1.2.3拔胃管後訓練病人雖然能進食一定量的食物,但吞咽功能還未完全代償和恢復,仍需繼續進行吞咽肌活動訓練,方法同前。
注意事項:
鼓勵病人及家屬積極配合治療,說明重要性,給病人信心。
必須指導家屬掌握餵食方法,否則可因家屬餵食不當引起肺炎等並發症。
拔胃管前及拔胃管後初期,餵食意在刺激吞咽功能的恢復,不能追求進食的量。
注重健側代償功能的訓練,以帶動患側功能的恢復。
做好病情觀察和綜合治療。
1.3評估方法吞咽功能評估,以出院時進食的量和質評估,醫療康復殘疾評估以功能獨立檢查表進行。

⑻ 鼻飼護理

所謂鼻飼就是將一 個無菌管道從鼻孔插入胃內注以食物.象這種病人 如果要用上鼻飼了,那麼一般都靜止搬動,鼻飼的方法不容易掌握建議你去醫院做鼻飼法,以為一不小心容易插進氣管內,造成嚴重的後果.
鼻飼的食物一般一流質事物為主(如,牛奶,水,藕粉液,米粉液)等等
如果同時患上著2種病,
①首先要檢查他的 精神狀況,如果他還有意識,那麼病人自身是很害怕和恐慌的,要注意心理安慰,不要嫌棄病人,不染他們會更痛苦.
②他們的食物要豐富的流質食物.
③病人往往有大小便失禁的狀態,可以給病人使用尿片和尿不濕的 用品
④病人禁止搬動,遵醫囑給於葯物.

⑼ 鼻飼法的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對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護理,講清治療的意義和注意事項,進行精神安慰與鼓勵,消除病人的緊張恐懼情緒,使病人能積極主動配合操作。
2)協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頜下鋪治療巾,清潔鼻腔。
3)戴無菌手套,用液體石蠟紗布潤滑胃管前段約15-20cm,一手用紗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鑷子夾住胃管,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至咽喉時(約14-16cm處)病人可能出現惡心反應。及時與患者溝通,指導患者做吞咽動作,同時將胃管緩慢插入。如發生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情況,表示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後重插。插入不暢時可將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進。
4)胃管插入長度在《基礎護理學》中的測量方法是從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劍突的長度(或發際至劍突的長度),成人約為45-55cm。在臨床應用時,認為用此方法置管時胃管前端僅達到胃賁門或胃體部,不易吸出胃內容物。通過臨床多次試驗,採用眉心——臍的體表測量法,胃管即可到達胃體、胃竇部,可有效地觀察胃內容物或進行胃腸內營養支持。
5)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臨床採用雙枕墊頭快速插管法,即將兩枕墊於患者頭下,使其下頜盡量貼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後雙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後壁滑行至胃內,此方法適用於昏迷不能合作者,快速有效,可減輕對咽喉部粘膜的刺激。
6)置管到預定長度時,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聽診器在胃部聽氣過水聲等方法確定胃管在胃內。
7)用膠布粘貼法固定胃管於鼻翼或頰部。由於病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病人翻身活動等,膠布都有可能脫落,從而導致胃管脫出。我病區的固定方法是使用兩根小線穿過胃管,系於患者的耳後,定期觀察患者耳後皮膚情況。 1)鼻飼前:腦血管意外患者由於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賁門括約肌處於開放狀態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誤吸,甚至合並肺炎。鼻飼前應將床頭抬高30-35度,可避免進食過程中及進食後的嗆咳、返流、嘔吐等情況,減少肺炎的發生。
2)鼻飼法:回抽有胃液時,觀察有無消化道出血或胃瀦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於1000ml),此時應停止鼻飼,待症狀好轉後再行鼻飼。如無異常可緩慢注入少量溫開水,然後再灌注鼻飼葯物或流食。葯物應將葯片研碎,溶解後灌入。鼻飼速度應緩慢,並隨時觀察病人的反應。
3)鼻飼後:用溫水20ml沖洗胃管,避免食物殘留在胃管內發酵或變質,引起病人胃腸炎或堵塞管腔。將胃管末端蓋帽固定,並用紗布包好,皮筋系緊,用安全別針固定於枕旁。保持半卧位30-60分鍾後再恢復平卧位。
4)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將注射器洗凈後放入治療碗內,蓋紗布備用。
5)根據醫囑記錄病人反應及鼻飼量。 用於患者停止鼻飼或長期鼻飼需要更換胃管時。
1)准備換葯碗至病人床前,做好患者心理護理,以取得配合。
2)將彎盤置於患者頜下,揭去固定物。
3)戴無菌手套,用紗布包裹鼻孔處的胃管,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氣時輕柔地一次性完成拔管動作,紗布包裹胃管置於彎盤內。昏迷病人拔管到咽喉處時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體滴入氣管。
4)清潔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膠布痕跡,協助患者漱口,取舒適卧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
5)護理記錄單及時記錄拔管時間和病人反應。
6)如為更換胃管的患者,應於夜間末次鼻飼後拔出胃管,次日清晨鼻飼前從另一側鼻孔置管。

⑽ 什麼操作需要無菌手套,除了穿手術衣,導尿,無菌溶液。

所有的有無菌要求的操作都需要帶無菌手套。除以上所說的之外,臨床上為護士進行PICC置管術也需要。
另外會污染到護士雙手的操作如鼻飼等也需要戴手套,不過不需要特別的無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