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握手的禮儀和講究
世界各國見面的禮儀各有特點,歐美國家習慣擁抱親吻,韓國、朝鮮、日本則習慣鞠躬,而我們最常見的方式就是握手。下面就分享一些關於握手的禮儀。
握手是在相見、離別、恭喜或致謝時相互表示情誼、致意的一種禮節,雙方往往是先打招呼,後握手致意。
握手的動作
握手時,距對方約一步遠,上身稍向前傾,兩足立正,伸出右手,四指並攏,虎口相交,拇指張開下滑,向受禮者握手。
掌心向下握住對方的手,顯示著一個人強烈的支配欲,無聲地告訴別人,他此時處於高人一等的地位,應盡量避免這種傲慢無禮的握手方式。相反,掌心向里同他人的握手方式顯示出謙卑與畢恭畢敬,如果伸出雙手去捧接,則更是謙恭備至了。
平等而自然的握手姿態是兩手的手掌都處於垂直狀態,這是一種最普通也最穩妥的握手方式。
握手的時間
除了關系親近的人可以長久地把手握在一起外,一般握兩三下就行。時間過短,好像在走過場。時間過久,特別是拉住異性或初次見面者的手長久不放,顯得有些虛情假意,甚至會被懷疑為「想佔便宜」。
一般要將時間控制在3秒左右。如果要表示自己的真誠和熱烈,也可較長時間握手,並上下搖晃幾下。
握手力度
握手的力度要掌握好,握得太輕了,對方會覺得你在敷衍他;太重了,人家不但沒感到你的熱情,反而會覺得你是個老粗,女士尤其不要把手軟綿綿地遞過去,顯得連握都懶得握的樣子,既要握手,就應大大方方地握。
握手順序
下級或者地位低於對方,被介紹之後,最好不要立即主動伸手。長輩伸手後,晚輩才能伸手相握;同樣是上級先、主人先、女士先;如果女士不想和男士握手,男士不應該主動伸出手;如果男性年長,是女性的父輩年齡,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輩年齡,或女性未成年在20歲以下,則男性先伸手是適宜的。但無論什麼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禮的先後次序而已經伸了手,對方都應不遲疑的回握。
握手禮儀注意事項
1、握手時雙目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或問好,多人同時握手時應順序進行,切忌交叉握手。
與人握手時不要看第三者或心不在焉。
2、握手時不要一句話不說,也不可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分客套。
3、不要用左手,即使你是左撇子,也要用右手;有些國家習俗認為人的左手是臟的,所以這個錯誤不能犯。
4、男士在握手前先脫下手套,摘下帽子,女士特別是在晚會穿著晚禮服的女士可以戴著手套。
5、如果需要和多人握手,握手時要講究先後次序,由尊而卑,即先年長者後年幼者,先長輩再晚輩,先老師後學生,先女士後男士,先已婚者後未婚者,先上級後下級。
6、多人相見時,注意不要交叉握手,也就是當兩人握手時,第三者不要把胳膊從上面架過去,急著和另外的人握手。
7、在任何情況下拒絕對方主動要求握手的舉動都是無禮的。但手上有水或不幹凈時,應謝絕握手,同時必須解釋並致謙。
2. 戴著手套和別人握手禮貌嗎 禮節
握手在人際交往中最為常見.也最為通行的見面禮節.通過握手可以使兩個陌生人更親近,原本對面不相識的人,會因為握手這個動作,成為要好的工作夥伴.通過握手錶達豐富的交際信息,如與合作者握手錶示期待,與對立者握手錶示和解,與成功者握手錶示祝賀,與失敗者握手錶示理解,與悲傷著握手錶示慰問,與送行者握手錶示告別等等. 握手時,握手的力度要適當過重和過輕都不適宜,時間通常是三秒鍾左右,長久地握住不放,有時會讓人感覺不自在,輕輕一握就鬆手,同樣也會讓人感到不真誠. 握手時 應面帶微笑,雙目注視對方,顯得你非常有誠意. 在握手時還應注意伸手的先後順序.長輩同晚輩握手,要等長輩先伸手;朋友之間自己要先伸手;女士同男士握手,應由女士先伸手;上級同下級握手,應由上級先伸手.賓主之間則較為特殊,客人抵達時,應由主人先伸手,以示歡迎;客人告辭時則應由客人先伸手,以示請主人就此留步.當一個人有必要與多人握手時,即可由尊而卑地依次進行,也可由近而遠地進行,盡量避免交叉握手. 除此之外,握手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切忌以臟手、濕手與人握手; 握手時避免小動作;緊握、搓手、搖晃容易給人以不穩重的感覺. 握手時不應戴手套; 在握手時不要把一隻手放在口袋裡.如果你正在吸煙,應將煙放在煙灰缸之後,在與人握手.
3. 戴手套與人握手禮貌嗎
這不太禮貌了,首先是社交禮儀手冊上有說明。
另外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下,假如他人戴手套和自己握手,始終是別扭和不自在的!
希望採納!謝謝
4. 為什麼和人握手要脫下白手套,不脫就不禮貌嗎
您好:
在握手的禮儀中規定,握手時應摘下手套。握手是親密友好的表示,握手時摘下手套而讓皮膚直接接觸才能相互感受到體溫,從而體現出彼此的親密無間。因此握手時戴手套是極其不禮貌的。但對於女士來說,由於手套是其服飾搭配的一部分,所以女士有時握手時可以不摘手套。
親,滿意請採納哦
5. [禮節禮儀]在社交禮儀中:握手應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1、忌先後錯序
社交場合,一般由「尊者」決定是否握手。正確的順序為:女士、長輩、已婚者及位高者;相應的,男士、晚輩、未婚者和位低者就不可「先出手」。如要與多人握手,也應講究「先來後到」,即先同性後異性,先長輩後晚輩,先已婚後未婚,先位高後位低。
2、忌心不在焉
與任何人握手,都要在握手時示好並看著對方眼睛,這不但表示對對方以禮相待,也是自己充滿自信的表現。單手與人相握時,另一隻手不可插在衣服或褲子的口袋裡,應貼著大腿外側自然下垂。
3、忌不摘手套
女士允許在社交場合戴著手套與人握手,但也視具體場合、身份而言。如果只是職場菜鳥一枚,又正好與位高權重或德高望重者握手,最好摘下手套顯得更為謙遜得體。手心有汗或手掌冰涼也是不太禮貌的表現,有汗的情況可趁人不注意悄悄擦掉。
4、忌掌心下壓
握手時掌心下壓會給對方造成居高臨下甚至藐視之意。想要表達對他人的尊重,握手時應掌心略微向上則為謙恭之意。
5、忌用力不當
握手時用力過猛則顯得粗魯無禮;過輕又難免有敷衍了事之嫌。
6. 握手有什麼講究
1、不能用左手和別人相握,特別是和阿拉伯人、印度人打交道時,這是因為在他們看來左手是不潔的只能用於洗澡等。
2、不要戴著手套或墨鏡時與別人握手,只有女士在社交場合才能戴著薄紗手套握手。
3、握手時另外一隻手不能插在衣袋裡或拿著東西。
4、握手時面不能面無表情、不置一詞或長篇大論、點頭哈腰,過份客套。
5、握手時不能僅僅只握住對方的手指尖,好像有意與對方保持距離。正確的做法,是要握住整個手掌。即使是對異性,也是如此。
6、握手時不能把對方的手拉過來、推過去,或者上下左右抖個沒完。
7、不能拒絕和別人握手,即使有手疾或汗濕、弄臟了,也要和對方說一下「對不起,我的手現在不方便」。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6)戴手套和人握手有什麼說法擴展閱讀:
握手順序
主人、長輩、上司、女士主動伸出手,客人、晚輩、下屬、男士再相迎握手。長輩與晚輩之間,長輩伸手後,晚輩才能伸手相握;上下級之間,上級伸手後,下級才能接握;主人與客人之間,主人宜主動伸手;男女之間,女方伸出手後,男方才能伸手相握。
如果男性年長,是女性的父輩年齡,在一般的社交場合中仍以女性先伸手為主,除非男性已是祖輩年齡,或女性未成年在20歲以下,則男性先伸手是適宜的。但無論什麼人如果他忽略了握手禮的先後次序而已經伸了手,對方都應不遲疑的回握。
時間和力度
男士之間或女士之間行握手禮時,只要遵從一般規范即可,握手時間及握手的力度都比較隨便。但是男士與女士之間握手,或者與長者、貴賓握手,則要遵從特定禮儀規范。
握手的力量、姿勢與時間的長短往往能夠表現握手人對對方的不同禮節與態度,我們應該根據不同的場合以及對方的年齡、性格、地位等因素正確使用。握手的時間要恰當,長短要因人而異。握手時間控制的一般原則可根據雙方的熟悉程度靈活掌握。
初次見面握手時間不宜過長,以三秒鍾為宜。切忌握住異性的手久久不松開,與同性握手的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對方欲罷不能。
握手時的力度要適當,可握得稍緊些,以示熱情,但不可太用力。男士握女士的手應輕一些,不宜握滿全手,只握其手指部位即可。
如果下級或晚輩與你的手緊緊相握,作為上級和長輩一般也應報以相同的力度,這容易使晚輩或下級對自己產生強烈的信任感,也可以使你的威望、感召力在晚輩或下級之中得到提高。與老人、貴賓、上級握手,不僅是為了表示問候,還有尊敬之意。
握手時除了注視對方和面帶微笑外,還應注意應由老人、貴賓、上級先伸手,如果你過於主動就顯得不禮貌。
握手時身體稍往前傾,不能挺胸昂頭。當老者伸手時,應急步趨前,用雙手握住對方的手,招呼「歡迎您」、「見到您很高興」等熱情洋溢的話語。
兩對男女相遇,應先是女士與女士先握手,再由女士分別與男士握手,最後再是男士與男士握手。
7. 行握手禮有哪些忌諱
說法一:戰爭期間,騎士們都穿盔甲,除兩隻眼睛外,全身都包裹在鐵甲里,隨時准備沖向敵人。如果表示友好,互相走近時就脫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沒有武器,互相握手言好。後來,這種友好的表示方式流傳到民間,就成了握手禮。當今行握手禮也都是不戴手套,朋友或互不相識的人初識、再見時,先脫去手套,才能施握手禮,以示對對方尊重。
說法二:握手禮來源於原始社會。早在遠古時代,人們以狩獵為生,如果遇到素不相識的人,為了表示友好,就趕緊扔掉手裡的打獵工具,並且攤開手掌讓對方看看,示意手裡沒有藏東西。後來,這個動作被武士們學到了,他們為了表示友誼,不再互相爭斗,就互相摸一下對方的手掌,表示手中沒有武器。隨著時代的變遷,這個動作就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握手禮握手禮的由來 握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禮節。
說法三:來源於原始社會。 當時,原始人居住在山洞,他們經常打仗,使用的武器是棍棒。 後來他們發現可以消除敵意,結為朋友,而最好的表達方式是見面時先扔掉手中棍棒,然後再揮揮手。現代握手禮通常是先打招呼,然後相互握手,同時寒暄致意。握手禮流行於許多國家,在交往時最常見的一種見面、離別、祝賀或致謝的禮節。握手講究「尊者為先」的握手順序,即應由主人、女士、長輩、身份或職位高者先伸手,客人、男士、晚輩、身份或職位低者方可與之相握。行握手禮時,不必相隔很遠就伸直手臂,也不要距離太近。一般距離約一步左右,上身稍向前傾,伸出右手,四指齊並,拇指張開,雙方伸出的手一握即可,不要相互攥著不放,也不要用力使勁。若和女士握手時,不要滿手掌相觸,而是輕握女士手指部位即可。
握手禮還可表示向對方進行鼓勵、贊揚、致歉等。正確的握手方法是:時間宜短,要熱情有力,要目視對方。女子同外國人握手時,手指與肩部要自然放鬆,以備男賓可能要行吻手禮。1、握手前應摘掉手套,雙目安然注視對方,並示以微笑。切忌握手時以另一手拍打對方身體各部位,也不要一面與對方握手,一面心神不安,目光游移不定。
2、握手一定要求用右手,在阿拉伯國家及少數西方國家,認為左手是「不潔之手」,用左手握手是對對方的一種侮辱。
8. 握手的禮儀是什麼
在見面或分別時,人們通常以握手錶示尊重、高興、留戀、遺憾之情,在國內外交往中,握手是最為普通的會見禮節。
握手雖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禮節,但也有一些事項需要講究。
握手時,應面帶微笑,目視對方;用右手,把手掌伸開,四指並攏,握住對方;握手時的輕重與松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不輕不重讓對方覺得貼著手就可以了。如果握住太緊力度太大,時間又長,會使人覺得不自然,尤其與女人握手時不要過分用力。但是如你只用手指輕輕碰對方手一下,則又顯得太敷衍了事或態度冷淡,是缺乏禮貌的表現,但老朋友久別重逢時,長時間緊緊地握住對方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初次見面的朋友,稍微一握,兩三秒鍾也就可以了。在美國、日本等國家,輕輕無力地握手常被人理解為無誠意,尤其是與政界人士打交道要特別注意這一點。
握手要講究先後次序。握手次序要依據雙方所處的社會地位、身分、性別及其他條件來確定。一般來說,長輩在先,上級在先,主人在先,女士在先。客人、男士、下級、晚輩,應該先問候對方,見對方伸出手後,立即與之相握。在上級、長輩面前不可貿然伸手。如果對方人多,應該先上級,後下級;先長輩,後晚輩;先主人,後客人;先女士,後男士。賓主之間的握手較為特殊,正確的做法是:來賓抵達時,主人應首先伸手,以示歡迎。來賓告辭時,則應由來賓首先伸手握別,以示請主人就此留步。
男士戴著帽子和手套同他人握手,用左手去同他人倉促握手,交叉握手,拿著香煙握手還有長久地握住異性的手不放,握手時心不在焉,這些都是欠缺禮貌的。女士在與他人握手時可不必脫去帽子和手套。軍人在與他人握手時,也不必脫去軍帽,最為標準的做法是,先行軍禮再握手。在特殊情況下以左手與人相握應當說明並道歉。如戴著墨鏡,則要在握手前摘去墨鏡,否則有防人之嫌。用雙手與人握手只有在熟人之間才適用,與初識之人握手,尤其當對方是一位異性時,兩手緊握對方的一隻手,更有失禮貌,另外,不宜以臟手、濕手、病手與人相握。
握手時,還要注意,多人同時握手,不要交叉,待別人握完再握。如果幾個人同時在場時,切忌只同一個人握手,而對其他人視而不見。
9. 與人握手的禮儀及注意事項
握手是最常見的見面禮儀,如果是男士和女士見面,應該是女方主動伸手,否則男式不應該主動伸手,更不能對女士有身體上的基礎。如果是上級和下級的關系,應該是上級先主動伸手,長幼關系時,應有長輩先伸手
行握手禮時,雙線應注視對方,面帶微笑,善意寒暄,我收拾的上下擺動幅度不宜過大,更不能有拉拽,時間不宜過長,10秒鍾以內為佳。
其實不論是握手還是擁抱都是一種表達自己的心情的肢體語言,一個擁抱有時候甚至超過了千言萬語,套用國人的酒桌文化就是「千言萬語都在這杯酒裡面了……」就是這么神奇的存在!初次見面的異性握手也是禮節和象徵性的例行公事,發小、同學、老朋友或者與國外的朋友相處的時候人家不興握手道別,一般來說都要抱一下,同性朋友之間多見這樣的,當然異性也是這樣的……除了擁抱有的還要分別在面頰上面嘬一口的,入鄉隨俗吧,旅行的過程其實也包括了對於異鄉文化風俗習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