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什麼手術需要戴雙層手套
擴展閱讀
童裝怎麼拿貨最好 2025-09-23 20:46:35
什麼樣的臉型適合穿旗袍 2025-09-23 20:44:01

什麼手術需要戴雙層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6-29 03:25:33

① 做手術時戴的手套叫什麼名字

一次性使用醫用橡膠外科手術手套國內大部分醫院用這種,一次性使用醫用丁晴手套國外用這種的多

② 常用的醫用手套有哪些種類

醫用檢查手套是醫生能夠保持手部衛生,防止病菌傳播,從而保護自己、病人和其他身邊的接觸者的作用,所以也做醫療外觀檢查手套。

根據手套的材料一般可分為:乳膠手套,丁腈手套、PVC手套。

丁腈手套:它是乳膠手套的理想替代品,非常適合手部皮膚病具有超強的舒適度。 適用於高風險接觸血液或體液的非無菌操作; 操作涉及尖銳物,細胞毒性物質和消毒劑的處理。

根據工作性質可分為:無菌手套和非無菌手套,非無菌手套又分為清潔手套和家政手套。

手術手套:無菌一次性使用。 它主要用於需要高度無菌的手術中。

清潔檢查手套:清潔,無菌,一次性。 用於直接或間接接觸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糞便和被體液嚴重污染的物品。

家政手套:清潔且可重復使用。 它主要用於與人體直接接觸的情況,並且管家手套可用於清潔環境表面。

由於丁腈具有優秀的物理特性和良好舒適度,醫用手套逐漸偏向於一次性的、通過CDFA認證的滅菌的醫用丁腈手套,市面上符合規格的手套有很多,AClean的一次性醫用檢查丁腈手套也是不錯的選擇。

③ 手術前應採取哪些預防手術部位感染的

1、盡量縮短手術前住院時間

住院時間越長,醫院內固有致病菌定植於患者的機會越大,發生院內感染的可能性也越大。因此,合理安排手術,盡量縮短患者手術前住院時間,有助於預防手術後感染。

(數據來源:醫院官方網站、各省市衛計委數據、媒體報道、院領導講話材料、學術論文案例數據)

2、做好手術前准備工作,使患者處於最佳狀態

手術前的准備工作包括控製糖尿病、改善營養不良狀況,積極治療原有感染等。

傳統的術前1天備皮(剃毛)已經被證明是外科領域的一個誤區。在毛發稀疏部位無須剃毛,毛發稠密部位可以在手術當天剪毛或用電動剃須刀去毛,盡量避免使用剃刀去毛。必須用剃刀剃毛時(如開顱手術),應該在手術開始前在手術室即時剃毛。

3、適當的預防性抗生素應用

抗生素的應用對預防SSI的作用無可置疑,但並不是所有手術都需要在術前使用抗生素。

一般來說,Ⅰ類切口手術無需使用抗生素,預防性應用抗生素主要適用於Ⅱ類切口及部分污染較輕的Ⅲ類切口手術。 已有嚴重污染的多數Ⅲ類切口及Ⅳ類切口手術(如陳舊性開放創傷、消化道穿孔等),以及術前已經存在的細菌性感染,如化膿性腹膜炎、氣性壞疽截肢術等,應根據需要在手術前後應用抗菌葯物,不屬於預防性用葯范疇。

適應證:

(1)Ⅱ類(清潔污染)切口以及部分Ⅲ類切口手術,主要是進入胃腸道(從口咽部開始)、呼吸道、女性生殖道的手術。

(2)使用人工材料或人工裝置的手術,如心臟人工瓣膜置換術、人工血管移植術、人工關節置換術、腹壁切口疝大塊人工材料修補術。

(3)清潔傷口手術,手術時間長,創傷較大,或涉及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後果嚴重者,如開顱手術、心臟和大血管手術、門體靜脈分流術或斷流術、脾切除術、眼內手術等。

(4)患者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齡(>70歲)、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接受器官移植者)、營養不良等。

抗生素的選擇要根據手術種類的常見病原菌、切口類別和患者有無易感因素等綜合考慮,原則上應選擇相對廣譜、效果肯定(殺菌劑而非抑菌劑)、安全以及價格相對低廉的抗菌葯物。

應在切開皮膚(粘膜)前30分鍾~1小時,或在麻醉誘導時開始給葯,以保證在發生細菌污染之前血清及組織中的葯物已經達到有效濃度,不應在病房給葯而應該在手術室給葯,靜脈給葯,快速滴完。若術中應用止血帶,給葯時間可適當提前。

血清和組織內抗菌葯物有效濃度必須能覆蓋手術全過程。常用的頭孢菌素血清半衰期為1~2小時,因此如果手術時間延長到3小時以上,或失血量超過1500 ml,應補充一個劑量,必要時還可應用第三次,如果選用半衰期長達7~8小時的頭孢曲松,則一般無需追加劑量。

4、嚴格遵守手術中的無菌原則

切口的感染與失活組織多、殘留有異物、血塊、死腔等關系密切,因此,術者應仔細刷手、對手術部位嚴格消毒、正確鋪巾、細致操作、愛護組織、徹底止血。

推薦戴雙層手套,術中手套破損後應立即更換。

5、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盡量不放

可放可不放的引流物盡量不放,能用密閉式引流的不用開放式引流,不起作用的引流物盡早拔出。長時間放置引流物不是持續應用預防性抗菌葯物的指征。引流管不應放在原來的手術切口中,而應該單獨切口。

6、局部用生理鹽水沖洗創腔或傷口

這樣有助於清除血塊、異物碎屑和殘存細菌。但抗生素溶液沖洗創腔或傷口並無確切預防效果,不予提倡。

總結:

1、手術部位感染(SSI)是指圍手術期發生在切口或手術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2、SSI的重點在於預防,術前應用抗生素是預防SSI的重要措施之一。

3、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大多選擇頭孢菌素,應在切皮前30min~1h給葯,大多給葯一次即可。

4、術前當天備皮,手術嚴格遵守無菌原則,生理鹽水沖洗創面,盡早拔除引流管均可降低SSI發生率。

④ 手術室里,進行哪些操作必須帶手套

帶手套屬於雙向保護,如果你覺得病人的血跡及體液會污染你的話你可以帶手套保護你自己,此時帶的只是一般的手套不需要帶無菌手套,如果你參與無菌操作,就必須帶無菌手套,包括打麻醉,接觸手術器械,接觸病人傷口等

⑤ 需佩戴雙層乳膠手套的是

浙江省執業醫師綜合考試准考證上面的注意事項有提讓自備一次性外科口罩和乳膠手套。

改革內容:2019年6月15日零時,北京醫耗聯動綜合改革正式啟動實施。屆時,北京全市近3700所醫療機構將「齊步走」參與改革。

「此次改革是在醫葯分開綜合改革基礎上,取消醫用耗材加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將這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概括為「五個一」,即「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采購、一改善」。

分類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進出口稅》明文規定:光學、照相、電影、計量、檢驗、醫療或外科用儀器及設備、鍾表、樂器的零件、附件為第18類(共22類),涉及醫療相關商品又細分為電氣醫療裝置及儀器、機械療法器具、矯形器具、放射用器具、教學示範用器具等。

現階段國家對於醫用耗材沒有統一分類標准:

一是由中小醫院主管人員根據工作經驗進行分類。

二是根據廠家標准分類,各廠標准各異。

三是完全按照國家葯監局和地方葯監局所發放的注冊證名稱進行分類。

四是由醫院主管人員參照國家葯監局分類目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醫用耗材

⑥ 雙層手套內深外淺

是外科手套的戴法。
戴雙層外科手套小竅門:洗手護士術前提前20分鍾洗手,穿無菌手術衣時將雙手縮於手術衣衣袖內,完成無接觸式戴手套,然後戴第二層手套,整理無菌台。第二層手套要比以一層短,所以外科手套是內深外淺。

⑦ 外科醫生做手術時為啥帶手套,外科醫生帶什麼手套

樓上說對一半吧。外科手術前會洗手消毒,然後穿手術衣,戴手套,戴手套基本是兩個原因:

  1. 保護病人,即使你的手是消毒了,但是不是無菌,而手套是滅菌處理了,是無菌的

  2. 保護自己,天知道病人的體液有什麼問題,腫瘤細胞還是各種細菌病毒,戴手套就不用直接接觸了,就保護了自己。

  3. 手套也有分的,手術用的是無菌的手術手套,並沒有說拿到醫院要消毒,人家都是滅菌處理了,當然不用再消毒了。平時檢查用的叫檢查手套,那個就不是無菌的,不過也沒有說拿來醫院要消毒。手套都是人家公司搞好的,很多都有獨立包裝,你拆開來用就是了,拆開來消毒就是多此一舉。

⑧ 預防職業暴露的措施有哪些

醫院職業暴露預防處理措施
為維護醫務人員及其他部門有關人員的職業安全,有效預防在工作中發生經血傳播疾病如: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尤其是艾滋病等職業暴露感染,一旦發生職業暴露後最大限度的避免或減少經血傳播疾病的病毒感染,特製定具體預防處理方案. 一、 職業暴露
1. 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以及有關工作人員,在從事醫療防治工作及相關工
作的過程中意外被經血傳播疾病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皮膚或者粘膜,或者被含有經血傳播疾病病毒的血液、體液污染了的針頭及其他銳器刺破皮膚,有可能被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情況.
2. 數據分析表明:執行嚴格的安全操作及防護措施,醫護及檢驗等人員的職
業暴露事件是可以避免的.
二、 職業暴露的預防措施
1. 醫務人員對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包括羊水、心包液、胸腔液、腹腔液、
腦脊液、滑液、陰道分泌物等人體物質)及被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均視為具有傳染性的病原物質,在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採取預防措施. 2. 醫務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血液、體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
作完畢,脫去手套後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
3. 在診療、護理操作工程中,有可能發生病人血液、體液飛濺到醫務人員的
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具有防滲透性能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大面積飛濺或者有可能污染醫務人員的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性能的隔離衣或者圍裙(如:外科手術、口腔治療、消化道內鏡、泌尿系內鏡等專科檢查診療).
4. 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損,在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體液的診療和
護理操作時必須戴雙層手套.
5. 醫務人員在進行侵襲性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光線,並特別
注意防止被針頭、縫合針、刀片等銳器刺傷或劃傷.
6. 使用後的銳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
備進行安全處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輸液器等醫用銳器,以防刺傷.
7. 禁止將使用後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後的
針頭、刀片等銳器.
三、 職業暴露後的預防處理
(一) 緊急局部處理:
首先應立即進行局部緊急處理,包括輕擠出血、清洗、局部消毒等.

1. 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清洗污染的皮膚,用生理鹽水沖洗粘膜.
2. 如有傷口,應當在傷口旁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
3. 受傷部位的傷口沖洗後,應當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並包紮傷口;被暴露的粘膜,應當反復用生理鹽水沖洗干凈. 4. 對被乙肝病毒暴露的粘膜或傷口盡早施行被動免疫. (二) 登記、免疫接種、上報、隨訪制度
1. 發生職業暴露後應向醫院感染管理科報告,醫院組織相關專家對暴露發生的危險程度進行評估,報告預防科並對暴露者及患者進行相關的血清學檢查及隨訪、監控。
2. 根據暴露病毒的種類及病毒載量,對暴露人員實行預防用葯方案。 (三)不同病原暴露後的處置
1暴露於HIV(血源性疾病)的處置。有以下三點 (1) 預防最好在4小時內實施,最遲不超過24h,並建議使用抗逆轉錄病毒葯物。
(2) 暴露後盡早獲得血液標本進行HIV檢查,定期檢查血清轉化,並及時向醫院的有關部門報告,包括其它疾病。 (3)
醫院應立即採取感染源患者的血清學進行檢查。
2 暴露於HBV(血源性疾病)的處置 有以下三點
(1)對於既往已有免疫,其抗體HBs抗體>10mlU/ml時,不需要進一步治療。
(2) 對於沒有免疫力的人,應盡早使用預防性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最好48h內,最遲<1周)。同時進行乙肝疫苗全程接種,即開始時肌肉注射10ug ,1個月時10ug ,6個月時10ug 。
(3) 暴露於HCV(血源性疾病)的處置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途徑同乙型肝炎。目前雖然沒有丙型肝炎暴露後的治療方法,但也必須檢查血清轉化。對於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感染源患者,也必須檢查HCV感染。對暴露者應定期隨訪監控。追蹤6—9個月。

醫院感染管理科
2011年6月

⑨ 內科手術手套跟外科手術手套有什麼不同醫用手術手套分幾種

內科一般用的是檢查手套,外科手術是一定要用無菌乳膠手套。內科可以用消毒的手套,外科必須用滅菌的手套。醫用手術手套可以分:一次性滅菌乳膠手套;一次性乳膠手套(用時滅菌);一次性檢查手套。

⑩ 什麼情況下醫務人員要戴雙層手套

做大型外科手術還有傳染性較強的疾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