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核酸採集手套破損怎麼處理
核酸採集手套破損應該及時更換手套。采樣者手持棉簽時盡量靠遠端拿。采樣過程中及時消毒、清理患者嘔吐物、痰液等。標本轉運箱轉運前,應使用含氯消毒劑或其他同等效能的消毒液擦拭箱體後再轉運。核酸采樣點處私人物品不外置,不進飲食。防護用品除在脫卸區域外,其他區域不摘除。
核酸檢測注意事項
在大范圍核酸檢測中,口咽拭子操作相對簡單、安全,因此在全員核檢中更多採用口咽拭子。看似非常簡單的咽拭子采樣,卻是非常關鍵、風險性極高的一種操作,一不小心極易造成操作者感染新冠病毒,而且采樣操作不規范也容易影響結果的准確性。
穿工作服、戴醫用防護口罩、工作帽、手套、隔離衣、護目鏡防霧或防護面屏。採光充分。無論是室內或室外光源要好,必要時輔以手電筒照明。暴露完全。口咽拭子的三個採集解剖位置必須充分暴露,雙側扁桃體顯露比較容易,大多時候咽後壁顯露不充分時要輔以壓舌板。
位置准確。口咽拭子除擦拭三個規定位置外不要觸碰其它位置,如舌體、上下顎等以免沾染唾液影響標本的採集質量。
② 手術室無菌操作原則
1、
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技術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每日用紫外線照射消毒一次。
2、
進行無菌操作時,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
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必須存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後,必須再經無菌處理後方可使用,從無菌容器中取出的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4、
無菌包應註明無菌名稱,消毒滅菌日期,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無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況下,可保存7-14天,過期應重新滅菌。
5、
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鉗(鑷)。未經消毒的物品不可觸及無菌物或跨越無菌區。
6、
進行無菌操作時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滅菌。
7、
一套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員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注意事項
1、
開包後的無菌包和開封後的無菌溶液有效期均為24小時,無菌盤有效期限不超過4小時。
2、
無菌持物鉗取時不可觸及容器口邊緣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內壁。使用時應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用後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遠處夾取物品時,無菌持物鉗應連同容器一並搬移,就地取出使用。無菌持物鉗只能用於夾取無菌物品,不能用於換葯和消毒皮膚。無菌持物鉗及其浸泡消毒容器,應每周清潔消毒二次,並更換消毒溶液及紗布。門診換葯室或使用較多的部門,應每日清潔消毒一次。
3、
使用無菌瓶內的溶液時,不可將無菌敷料堵塞瓶口傾倒無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內蘸取,以免污染剩餘的溶液。
4、
無菌包內物品不慎污染或無菌包浸濕,外界微生物可滲入包內,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
戴手套時應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則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裡面。戴手套後如發現破裂,應立即更換。脫手套時,須將手套口翻轉膠下,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
③ 無菌技術有哪些注意事項
無菌技術注意事項:
1、操作前准備
操作環境應清潔、寬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無菌操作前半小時應停止清掃工作、減少走動、避免塵土飛揚。工作人員應做好個人准備,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並洗手,必要時穿無菌衣、戴無菌手套。
2、操作中保持無菌
工作人員應面向無菌區,手臂應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檯面以上,不可跨越無菌區避免面對無菌區談笑、咳嗽、打噴嚏。
(3)無菌操作中手套破裂應怎麼做擴展閱讀:
無菌技術工具的使用注意事項:
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用後立即放回,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的部分,如用無菌持物鉗取遠物時,應連同鑷子筒移至無菌物品旁使用。
無菌技術操作過程注意事項:
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沒有使用,也不能再放回無菌容器內,不能在無菌容器上方操作,防止污染容器內物品,傾倒溶液時,要先通過酒精燈灼燒,不要讓瓶口接觸容器口邊緣,防止污染。
④ 醫生手術過程中手套破了應如何處理是更換手套還是重新洗手後更換手
一半把原來的脫掉,用碘伏消毒之後,再換新的手套
⑤ 無菌操作中發現手套破裂應怎麼處理
生產前後均使用在線手套檢漏儀進行檢漏,避免染菌、以及危害操作人員。
⑥ 無菌操作的原則是什麼
進行培養時,動作要准確敏捷,但又不必太快,以防空氣流動,增加污染機會。不能用手觸及已消毒器皿,如已接觸,要用火焰燒灼消毒或取備品更換。
為拿取方便,工作檯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原則上應是右手使用的東西放置在右側,左手用品在左側,酒精燈置於中央。工作由始至終要保持一定順序性,組織或細胞在未做處理之前,勿過早暴露在空氣中。
同樣,培養液在未用前,不要過早開瓶;用過之後如不再重復使用,應立即封閉瓶口直立可增加落菌機會。吸取營養液、PBS、細胞懸液及其它各種用液時,均應分別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擴大污染或導致細胞交叉污染。
(6)無菌操作中手套破裂應怎麼做擴展閱讀
無菌培養室每天都要用0.2%的新潔爾滅拖洗地面—次(拖布要專用).紫外線照射消毒30-50min,超凈工作台檯面每次實驗前要用75%酒精擦洗。然後紫外線淌毒30min。
在工作檯面消毒時切勿將培養細胞和培養用液同時照射紫外線,消毒時工作檯面上用品不要過多或重疊放置.否則會遮擋射線降低消毒效果。—些操作用具如移液器、廢液缸、污物盒、試管架等用75%酒精擦洗後置於台內同時紫外線消毒。
體外培養細胞缺乏抗感染能力,所以防止污染是決定培養成功或失敗的首要條件。即便使用設備完善的實驗室。若實驗者粗心大意,技術操作不規范,也會導致污染。因而.為在一切操作中為最大可能的保證無菌.每一項工作都必須做到有條不紊和完全靠。
⑦ 1、無菌操作的概念作為護理專業,未來從事醫護行業你應該注意什麼
一、無菌操作是指在無菌室或超凈台中進行以防止微生物進入人體或污染供試菌的操作技術。無菌操作是各種生物實驗和生產實踐中一項重要的基本操作。
二、你要做好沒有假期的准備;
你的坐息時間會發生很大變化;
你可能需要熬夜;
你會受到病人的誤解;
每個月都要操作考試;
也許你得不到家人的支持。
一、無菌操作的原則是:
1、環境要清潔,進行無菌操作前半小時,須停止清掃地面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人群流動,防止塵埃飛揚。治療室應每天用紫外線消毒一次。
2、進行無菌操作時,衣帽穿戴要整潔。帽子要把全部頭發遮蓋,口罩須遮住口鼻,並修剪指甲、洗手。
3、無菌物品與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無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氣中,必須放於無菌包或無菌容器內,無菌物品一經使用後,必須再經滅菌處理後方可使用。從無菌容器中取出的無菌物品,雖未使用,也不可放回無菌容器內。
4、無菌包應註明物品的名稱、消毒滅菌日期,並按日期先後順序排放,以便取用,放在固定的地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無菌包在未污染的情況下,可保存7-14天,過期應重新滅菌。
5、取無菌物品時,必須用無菌持物鉗或鑷。未經消毒的用物不可觸及無菌物或跨越無菌區。
6、進行無菌操作時,如器械、用物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即不可使用,應更換或重新滅菌。
7、一份無菌物品,只能供一個病員使用,以免發生交叉感染。
二、無菌操作的注意事項有:
1、開包後的無菌包和開封後的無菌溶液有效期均為24小時,無菌盤有效期限不超過4小時。
2、無菌持物鉗取時不可觸及容器口邊緣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內壁。使用時應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用後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遠處夾取物品時,無菌持物鉗應連同容器一並搬移,就地取出使用。無菌持物鉗只能用於夾取無菌物品,不能用於換葯和消毒皮膚。無菌持物鉗及其浸泡消毒容器,應每周清潔消毒二次,並更換消毒溶液及紗布。門診換葯室或使用較多的部門,應每日清潔消毒一次。
3、使用無菌瓶內的溶液時,不可將無菌敷料堵塞瓶口傾倒無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內蘸取,以免污染剩餘的溶液。
4、無菌包內物品不慎污染或無菌包浸濕,外界微生物可滲入包內,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戴手套時應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則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裡面。戴手套後如發現破裂,應立即更換。脫手套時,須將手套口翻轉朝下,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
⑧ 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的基本操作
著裝整潔
洗手,戴口罩,更換圓帽。
操作環境
操作區域是否整潔、寬敞、安全;操作台是否清潔、乾燥、平坦。
無菌物品
無菌物品存放是否合理,是否在有效期內。
用品盤內置
無菌持物鉗浸泡於消毒液中、無菌治療巾、無菌儲槽、無菌液體、無菌紗布罐、無菌棉簽、無菌手套包、治療盤、2%碘酒、70%酒精、紙、筆、紗布、啟瓶器、彎盤。
要點:
①殺死規定作業系統(如試管、三角瓶和培養皿)中的一切微生物,使作業系統變成無菌;②在作業系統與外界的聯系之間隔絕一切微生物穿過(如用火焰封閉三角瓶和試管等的開口,用棉花過濾空氣、用濾器過濾水等);③在無菌室、超凈操作台或空氣流動較小的清潔環境中,進行接種或其他不可避免的敞開作業,防止不需要的微生物侵入作業系統
內容
1.檢查無菌治療巾的有效日期,解開系帶並纏好,按順序逐層打開。
2.用無菌持物鉗夾取無菌治療巾一塊放入治療盤內。
3.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
4.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
5.未用完的無菌治療巾,應按原折折好系帶,註明開包日期與時間。(口述:有效期為24小時)
6.找到治療巾最外側邊緣,打開鋪成半鋪半蓋。
7.上層半幅反折三折到對面,開口處向外,露出無菌區。
8.打開無菌儲槽,用持物鉗夾取一個彎盤,再夾取一塊紗布放進彎盤內,放回持物鉗。
9.將上層無菌巾蓋好,邊緣對齊,並將開口處向上反折兩次,兩側邊緣向下反折一次,註明鋪盤日期與時間。(口述:有效期為4小時)
10.用紗布擦去無菌液體上的塵土,仔細檢查核對溶液後,撬去鋁蓋,兩手拇指將瓶蓋邊緣向上翻起松動。
11.用無菌持物鉗在無菌儲槽內夾取無菌治療碗,應托其底部,手不能觸及其內側及邊緣放下。食指和中指套住皮塞拉出,手不能觸及瓶口及蓋的內面。
12.手握瓶簽,先倒出少許溶液沖洗瓶口(倒入彎盤內),再由原處將溶液倒入治療碗內。
13.如有剩餘液體,常規消毒瓶塞後翻下。
14.註明開瓶日期與時間。(口述:有效期為24小時)
15.檢查無菌手套外面的號碼及有效日期,解開系帶並打開無菌手套包。
16.檢查手套放置的位置無誤後,取滑石粉塗擦在兩手掌和手背之間,剩餘的不再放回手套包內。
17.一手掀起口袋開口處,另一手捏住手套翻折部分(手套內面),取出手套對准五指戴好。
18.未戴手套的手掀起另一開口處,用已戴好手套的手,插入另一手套的翻邊內面(手套外面)對准五指戴好。
19.將手套的反折邊套在工作服袖上。(檢查手套有無破損、漏洞,擦去手套上的滑石粉)
20.操作完畢,(口述:用清水洗凈手套上的污物和血漬),脫去手套,第一隻脫去外側面,第二隻脫去內側面。
21.分類整理用物,洗手後放回保留物品。
22. 口述無菌操作的基本原則。 1.使用無菌持物鉗時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舉向上,用後立即放回。取放無菌持物鉗時,鉗端應閉合,不可觸及容器液面以上部分。如用無菌持物鉗取遠物時,應連同鑷子筒移至無菌物品旁使用。
2.不能在無菌容器上方翻轉容器蓋,防止污染容器內物品。
3.無菌物品一經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再放回。
4.打開無菌包內,手不能觸及無菌巾的內側面,不可跨越無菌區。
5.倒溶液時,勿使瓶口接觸容器口邊緣。
6.戴手套時不可強拉,最後將兩手套反折面套在工作衣袖外面。
無菌物品的保管
1.無菌物品和非無菌物品應分別放置。
2.無菌物品必須存放那個在無菌容器或無菌包內,無菌包外要註明物品的名稱、滅菌日期,物品按日期先後順序放置。
3.定期檢查無菌物品保存情況,無菌包在為污染的情況下,保存期一般以7天為宜,過期或包布受潮應重新滅菌。
⑨ 手術室無菌技術原則
1.手術進行中,所有工作人員均要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洗手護士不得從術者背後傳遞器材;巡迴護士不可用手越過無菌台傳遞物品;手術器械的放置不能超過無菌車欄桿。
2.手術人員有必要條換位置時,應稍離開手術台,背對背地進行交換,並注意不得污染手臂及無菌區域。
3.凡已打開放在無菌台上的備用物品,不論使用與否,均不得再放回無菌容器里,必須重新滅菌後才能使用。
4.切口邊緣應以大紗布墊或手術巾遮蓋,並用巾鉗或縫合線固定,僅暴露手術切口,最好使用手術薄膜保護切口。
5.切開空腔臟器前,要先用紗布墊保護周圍組織,以防止或減少污染,用手術薄膜保護切口。
6.手術中用過的器材要及時擦凈血跡,以減少細菌污染及增殖。接觸過腫瘤及胃腸腔的刀剪等器械,應視為已遭污染,必須與其他器械分開,單獨放置和處理。
7.手術開始後通向室外的正門不再開啟。手術間的人員應避免不必要的活動,參觀手術人員要與手術區保持30-40cm以上的距離。
8.給手術者擦汗時,術者的頭部應轉向側面並用濕毛巾擦拭;手術間內不得做與本次手術無關的任何活動,如疊單、作敷料等。
9.為縮短手術時間,手術器械和用具應使術者得心應手。
10.術後需置引流管的病人,引流管的位置最好從離切口較遠的體壁引出。
11.術畢縫合切口前,應先用消毒液塗擦切口兩側的皮膚;縫合時須將組織准確地對合,避免遺留死腔,縫線不宜過緊過密。縫合後,再一次用消毒液塗擦切口兩側的皮膚;然後用無菌紗布覆蓋、包裹或用手術敷料貼敷蓋。
12.手術開始前15~20分鍾洗手、穿無菌手術衣及戴無菌手套,做好器械桌的整理准備工作,檢查各種器械、敷料及其他用物是否完備。根據手術步驟、使用先後把各種器械、敷料等物品分類順序排列。
13.術前、術中縫合傷口時,與巡迴護士准確細致地清點器械、紗布、紗墊、縫針等,核實後登記。術畢再自行清點一次,確保無誤,以防遺留在體腔或組織內。
14.手術開始後,按手術常規及術中情況,向術者、助手傳遞器械、紗墊等物。做到主動、敏捷、准確。
15.保持手術野、器械托盤及器械桌的整潔、乾燥。器械用後,迅速取回,擦凈血跡。器械及用物按次序排列整齊。用於不潔部位的器械,要區別分放,浸入葯液中或遞給台下護士處理。防止污染擴散。
16.隨時注意術中的進展情況,若發現大出血、心跳驟停意外時,應沉著果斷及時與巡迴護士聯系,盡早備好搶救器械及物品。
17.保留切出的任何組織,需送檢部分用10%福爾馬林固定,術畢寫上病人姓名、病室、日期等並填好送留標本登記簿。
18.術畢協助擦凈傷口及引流管周圍的血跡,包紮傷口及固定好各種引流物。
19.處理術後器械及其他物品。精密、銳利手術器械分別處理,切勿損壞及遺失零件。並對手術間進行清理整頓。
⑩ 拔罐時無菌操作要求有哪些
1、開包後的無菌包和開封後的無菌溶液有效期均為24小時,無菌盤有效期限不超過4小時。
2、無菌持物鉗取時不可觸及容器口邊緣及溶液以上的容器內壁。使用時應保持鉗端向下,不可倒轉向上,用後立即放入容器中。如到遠處夾取物品時,無菌持物鉗應連同容器一並搬移,就地取出使用。無菌持物鉗只能用於夾取無菌物品,不能用於換葯和消毒皮膚。無菌持物鉗及其浸泡消毒容器,應每周清潔消毒二次,並更換消毒溶液及紗布。門診換葯室或使用較多的部門,應每日清潔消毒一次。
3、使用無菌瓶內的溶液時,不可將無菌敷料堵塞瓶口傾倒無菌溶液,或直接伸入溶液瓶內蘸取,以免污染剩餘的溶液。
4、無菌包內物品不慎污染或無菌包浸濕,外界微生物可滲入包內,造成污染,需重新消毒。
5、戴手套時應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觸及手套外面,而戴手套的手則不可觸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裡面。戴手套後如發現破裂,應立即更換。脫手套時,須將手套口翻轉膠下,不可用力強拉手套邊緣或手指部分,以免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