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拳擊比賽不允許帶拳套,原因有哪些
拳擊比賽不允許帶拳套,原因有哪些?下面就我們來針對這個問題進行一番探討,希望這些內容能夠幫到有需要的朋友們。
正規拳擊比賽都是規定必須戴拳套的,沒有比賽規定不允許戴拳套。
這樣看來,戴拳擊手套一方面是為了遵守這一國際規則,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雙方隊員的安全,使比賽能夠順利進行,並滿足觀眾的需要。
⑵ 拳擊比賽中,判定勝負的標准有什麼
我看拳擊比賽的精神已經升華,黑幕也見怪不怪,誰勝誰負更是無所謂了。現在看拳賽,就是一種人生享受,享受拳手的高超技術、享受擊倒的瞬間、享受慢鏡頭那細微之處、享受拳手大逆轉、享受絕地反擊、享受雖敗猶榮的感覺。
拳擊比賽的獲勝者也可以通過 RSC(裁判停止比賽)來確定——當裁判或Ringside Doctor認為其中一位拳擊手不適合繼續比賽時)、倒地、取消資格 (DSQ) 或當一位拳擊手自願退役或他的角落認輸(ABD)。當一位拳擊手因使用違反公平競賽規則的手段而纍積三個警告時,就會被取消資格。違反體育道德的行為也可能導致直接取消比賽資格。
⑶ 拳擊比賽中是怎樣記分的
比賽的輸贏有兩種情況:一是優勢勝利,二是分數獲勝。 優勢勝利是比較容易看明白的,主要有幾種情況:1、實力相差懸殊時,為保護運動員,場上裁判經裁判長同意後可宣告占優勢的一方獲勝;2、一方運動員受重擊倒地,在十秒鍾內不能重新比賽,或十秒內站起後明顯喪失比賽能力,另一方運動員即取得優勢勝利;3、在一場比賽中如果一方運動員被三次強制讀秒,到最後一次讀秒完畢,場上裁判員即可宣布另一方獲勝。4、在比賽中,一方運動員出現傷病,經現場醫務監督診斷為不宜繼續進行比賽,場上裁判員可宣布另一方獲勝。5 當一方犯規被取消比賽資格時,對方運動員獲勝;6、因對方棄權獲勝。 由於參加散打王比賽的運動員都是國內的一流高手,優勢勝利在比賽中是比較少見的,大部分情況下,是需要通過計算雙方的得分來判定勝負。 散打王爭霸賽的計分是五局總分制,每局比賽邊裁判員都要對比賽分數進行記錄,由場上裁判將分數交給記分員,在全部五局比賽結束時,由記分員統計每位邊裁判員的記錄分數,在一場比賽結束時,被多數邊裁判員判為勝方的運動員應被宣布為獲勝方。需要注意的是,每個裁判員是獨立判分的,不能由三個邊裁判員的總分相加來判斷勝負。 在散打比賽中,只要運動員合理運用各武術流派的攻防招法,包括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均有可能得分,但在比賽中如果使用犯規動作,是要受到嚴厲懲罰的。 運動員的得分如何計算 散打比賽中,兩名運動員在場上不斷進行進攻與防守。在非優勢勝利的情況下,比賽中得分多少將決定運動員的勝負。 運動員得分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技術得分,主要由三名邊裁判員進行記錄;二是當對方技術犯規或侵人犯規受罰時,自己將獲得1分或2分,犯規的判罰由場上裁判執行,記分員進行記錄。 運動員要想獲得技術得分,就必須使用一定的招法進行進攻,單純的防守是不能得分的,但防守動作的有效使用可以使對方不得分。由於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流派眾多,因此規則規定的可用招法包括武術各流派的攻防招法,比如拳法、腿法、摔法和膝法。由於用肘法攻擊具有很大的殺傷力,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因此規則規定不得使用肘法。 規則對可得分的部位也有嚴格要求,僅指有效攻擊對方的頭部、軀干、大腿和小腿,其中膝法只能攻擊腰帶以上軀幹部位。 在比賽中,攻擊對手的拳套和手臂是不能得分。有些運動員比賽時頻頻擊中對方手臂,這樣看起來很熱鬧,但實際上是不得分的。有時運動員雖然接觸到或碰到了對方的得分部位,但是沒有明顯的效果,這樣也不得分。裁判法規定只有明顯擊中才能得分,否則什麼分都記,比賽就不好看,不精彩了。一方運動員進攻,另一方運動員使用有效的防守動作時,進攻方也是不得分的,因為進攻既然被瓦解,再記分就不合理了。 規則規定了禁擊的三個部位:後腦、頸部和襠部。這三個部位是人體的薄弱之處,如果受到攻擊,很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如何一方運動員有意進攻對方禁擊部位,或無意中擊中對方禁擊部位造成對方受到傷害時,場上裁判要給予警告處分,就要失掉2分。 運動員使用技術進行進攻,一般只能得1分。但使用拳法或腿法擊倒對方時得2分,但動作必須乾脆利索。如果夾雜推、拉和摟抱動作,就不能得2分了。 得1分有以下幾種情況:1、除擊倒以外的對方倒地。在散打比賽中對倒地規定得非常嚴格,只要兩腳以外任何部位支撐比賽檯面就算倒地,但是如果雙方都倒地就不能記分了,摔對方時自己也倒地了只能說功夫沒練到家。2、用腿法擊中對方得分部分。3、 用手法擊中對方得分部位。4、用膝法擊中對方腰帶以上軀幹部位。5、運動員消極8秒,被指定進攻後8秒內仍不進攻,對方得l分,比賽中運動員消極比賽,這樣就對不起觀眾了,當然應該罰分。6、對方犯規受勸告,犯規就得懲罰,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如何確定犯規 散打項目是一項對抗十分激烈的運動,雖然大多數運動員都有很好的武德,但保不準打急了什麼招都使。美國著名拳擊運動員泰森打急了還當著幾億電視觀眾咬別人的耳朵,一些無名小卒就更保不準了。對犯規的處罰是對這類武德較差的運動員的一種懲罰性教育。 規則規定的犯規有兩大類,一類是侵人犯規,侵人犯規極容易給對手造成傷害,因此場上裁判對侵人犯規的處罰極嚴厲,甚至當有些運動員有侵人犯規的傾向時,場上裁判就會給予提醒,這叫做必要提示。二類是技術犯規,主要指一些不符合規則要求會對比賽造成一定影響的行為。 侵人犯規主要有七種:1、在場上裁判員口令「開始」前或「停」後進攻對方。2、擊打對方禁擊部位。3、用頭、肘和反關節動作進攻對方。4、用膝攻擊對方頭部。5、使用迫使對方頭部先著地的摔法或有意砸壓對方。6、用腿法攻擊倒地一方的頭部。7、用牙咬對方。這七類犯規只要故意使用一種,對手就夠懸的。觀眾現場看見每場比賽前場上裁判都要叮囑運動員幾句,這是在開賽前再次提醒運動員不要侵人犯規,否則場上裁判就會不客氣,這叫先禮後兵。 技術犯規雖然沒有大的危害,但會使比賽不好看,或者會影響散打王爭霸賽的形象。 技術犯規有八種:1、消極摟抱對方。2、消極逃跑躲避對方攻擊。3、用手抓住圍繩進攻對方或不正當地利用圍繩或立柱。4、處於不利狀況時要求暫停。 5、比賽中對裁判員有不禮貌的行為、語言或有其他不服從裁判的行為。6、有意拖延比賽時間。7、上場不戴或吐落護齒,有意松脫護具。8、教練員及助手嚴重違反規則。 對犯規的處罰措施主要有三種:勸告、警告和取消比賽資格。技術犯規一般給予勸告,對手得1分。2、沒有造成嚴重後果的侵人犯規,一般給予警告,對手得2分。運動員故意傷人或者雖然不是故意的犯規卻使對方不能比賽時,就要被取消當場的比賽資格,並視情況給予禁賽處分。這種處分一般是比較謹慎的,場上裁判不能獨立執行,只能由裁判長進行確定。有些武德比較差的運動員有時也會詐傷,實際上有時只是對方無意碰了一下,根本沒有受傷,卻裝著巨痛無比的樣子,只要場上裁判發現這種情況,不但騙不到分,而且還要被罰分。觀眾觀看比賽時不妨留意,肯定能發現這種情況。
滿意請採納
⑷ 拳擊比賽中,判定勝負的標準是什麼你喜歡拳擊嗎
職業拳擊
雙方選手使用8~10OZ拳套(賽前雙方議定),進行3分鍾一回合的對賽,一場職業拳擊賽為6-10回合。
業余拳擊
雙方選手要帶上頭盔、10OZ拳套(大會提供),口咬護牙,穿著護襠(男性),比賽3-4回合,每回合兩分鍾,有力擊中對方一下得一分(點),最後分(點)數較高或擊倒對手的為勝利者。
參與拳擊比賽務必要通過長期系統的練習,練出強健的體魄,把握優質的技術性,能熟練掌握多種多樣戰略,還需要具備奮力拚搏,敢於求勝的意志力。這不但對拳擊發燒友和拳擊運動員的身體狀況和個人心理素質明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並且,對增強拳擊愛好者和拳擊運動員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鍛煉價值,這是拳擊運動具有的最明顯、最優異的特點。
⑸ 如何選購好的拳擊手套
手套的選擇要根據自己的體重,拳擊出拳不只是一個胳膊的力量,而是腳下蹬的腰部旋轉力,拳套磅數過大導致出拳不順,貽誤戰機,所以根據自己的體重來選擇,戴上手套的時候首先看有沒有阻礙手腕血液流通,雙手向下無規則搖擺,看看會不會松動,然後向空處打次拳,兩個次拳接一個後手拳,打兩組,如果發現沒有由於拳套的自身重量來拉扯自己的拳頭就可以了,這樣說明拳套適合你。
然後,顏色是一個比較令人在意的事情,一個經驗豐厚的選手,絕對不會隨便選擇顏色,要根據自己的對手來選擇顏色,一般來講備同磅數的兩副手套,一個紅色一個黑色,紅色讓人看到容易產生興奮,如果想得到特別激烈的對抗建議使用紅色,黑色一般是防守使用,也能給對手造成壓抑的感覺,一般來講黑色的氣勢比較強,有效的破壞選手的信心,促使他變得毛躁,壓制他的打法,屬於防守性。
手套的保養也很講究,用軟布粘一點清水,擦掉手套上的汗,千萬不要直接擦,那樣會把汗水直接塗抹在手套上,時間長了會腐蝕,導致手套上面全是沙眼,當然也不要用消毒紙巾擦。切記不可用水漂洗,只可用軟布蘸一點清水擦拭之後晾曬。一副好的手套其內部變形時間很慢,所以不必急於更換,一個好的手套會讓人感覺很舒服。
很多朋友選擇國外的牌子,其實國內也有優質的拳擊手套品牌,比如「九日山(WESING)」。
⑹ 一名非常有名的拳手 為什麼戴上了拳擊手套卻被對方打到了台下
因為拳套限制了他的攻擊,極有可能他的強項就在於手上功夫,如擒拿爪功之類的,以前上海一位鷹爪王就是帶了拳套被打敗的,很正常的。。。一般的絕技都是特別訓練的局部部位使其成為最強的攻擊武器。手上功夫可以不代表腿上功夫好。。。。。特長沒了,和對手一比就只有弱點了,不敗有鬼啊。
⑺ 拳擊比賽如何判定輸贏的
拳擊比賽判定勝敗的標准有四條,一是,靠擊中對方有效部位得點,點數多者為勝;二是一方拳手拳手處於絕對優勢,屢次將對方擊倒,裁判員為了保護弱方的安全,終止比賽,判優勢方獲勝;三是一方處於極度下風,教練員為了保護己方拳手,拋毛巾認輸,從而結束比賽;四是一方倒地,被數秒,10秒不起判負。
拳手在比賽當中,用拳直接擊打在對方頭部或腰以上部位的正面或側面,為有效擊中,每擊中一次得1點。每一回合結束後,占優勢的運動員可得20分,處於劣勢的運動員的得分相對減少;如果雙方實力不分高低,也可各得20分。裁判員根據雙方在比賽回合中所得的總分判定名次,如總分相等,則判比賽中處於主動地位或技術風格較好的運動員獲勝。當一方運動員被擊倒後,裁判員要開始數秒,從1數到10,並用手勢表示秒數,如裁判員數到10,該運動員還不能站起來,則判對方獲勝。業余拳擊比賽一般5個回合制,每個回合2分鍾,中間休息一分鍾;職業拳擊比賽一般是實行10-12回合制,回合中間休息1分鍾。
業余拳擊比賽主要靠技術得分來判定勝負,所用拳擊手套大而且厚,比賽時運動員要穿背心、短褲、軟底拳鞋、戴護頭盔。職業拳擊比賽一部分靠點數獲勝,更多的是靠強烈攻擊或將對方擊倒對方,通過數秒獲勝;比賽時職業拳手的手套小而且薄,赤裸上身、頭部不戴頭盔進行比賽。 如果是黑拳的話:沒有規則,只見生死。不過通用的守則是:不要被警察知道,一切暗中行事。為了降低風險,拳擊比賽開賽前幾個小時知情人士會收到郵件、簡訊或網上留言,通知拳賽的地址,另一守則是,萬一找不到地點,也絕不能問路人:「哪有拳擊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