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手套類別 » 鼻飼需要准備什麼手套
擴展閱讀
什麼公主是穿紫色裙子的 2025-09-25 19:58:26
女皮衣配什麼褲好看 2025-09-25 19:17:31
衣品什麼女裝品牌 2025-09-25 19:13:46

鼻飼需要准備什麼手套

發布時間: 2022-06-18 13:47:10

㈠ 什麼操作需要無菌手套,除了穿手術衣,導尿,無菌溶液。

所有的有無菌要求的操作都需要帶無菌手套。除以上所說的之外,臨床上為護士進行PICC置管術也需要。
另外會污染到護士雙手的操作如鼻飼等也需要戴手套,不過不需要特別的無菌。

㈡ 鼻飼法的准備

用物准備:治療盤內放入治療碗、壓舌板、鑷子、胃管、無菌手套、50ml注射器、紗布、治療巾、液體石蠟、棉簽、膠布、皮筋、聽診器、溫水、鼻飼食物等。

㈢ 【每日一學】臨床護理操作規范流程——鼻飼

八. 鼻飼①在病房:XX,您好,我是您的責任護士XX,今天您的治療護理由我負責由於近日您的營養供給不足,根據醫囑今天由我來給您插入一根鼻飼管。那是一根很細的管子,從鼻腔一直插到胃部,插的過程中只要您配合時沒有多大痛苦的。先讓我看一下您的鼻腔。您的鼻腔粘膜正常,無鼻息肉,鼻中隔不偏移。痛過鼻飼營養豐富的流質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您願意么?
②在治療室:洗手、戴口罩→准備用物(治療盤、紗布5塊【治療盤內放2塊】、石蠟油、棉簽、膠布、別針、聽診器、溫開水、鼻飼液、彎盤、水杯、鼻飼包【治療碗、3塊紗布、50ml注射器、鼻胃管】
③在病房:核對病人→將治療盤放於床頭櫃上,將彎盤置於右下角,對病人說我准備好了,我們現在開始吧。→取平卧位→清潔鼻腔(用2根棉簽蘸上溫開水)→打開鼻飼包→將治療碗放入治療盤上→鋪治療巾於病人頜下→拿胃管量長度(自發際至劍突→用石蠟油潤滑胃管前端15-20cm→插管用鑷子持胃管前端插入至咽喉時(約14-16cm)對病人說做吞咽動作然後將胃管插進去,檢查是否在胃內(1、抽吸胃液2、用聽診器在胃部聽氣過水聲3、將胃管放入水杯中無氣泡溢出)→用膠布固定(鼻翼、臉頰部)→灌注先注入10ml溫開水,再灌注鼻飼液30ml<2次>,再用20ml溫開水沖死胃管(灌注時要用血管鉗夾住鼻飼管末端)→灌注完畢後,沖洗注射器放於治療碗內。將鼻飼管反折用紗布包好,(包胃管的紗布扔掉)用橡皮筋系緊,別針固定於枕邊,用紗布蓋好注射器,以備用。
④拔管將彎盤置於病人胸前→移除固定物→用紗布放於鼻腔處拔管(囑病人深呼吸,在呼氣時迅速拔管)→拔完後將胃管置於彎盤內→用溫開水漱口→用紗布清潔鼻腔、嘴部。→收拾用物→撤。至此,臨床護理操作規范流程全部更新完畢,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容~

㈣ 應該怎麼做,才能確保鼻飼患者的安全

鼻飼法是對一些無法自主吃飯,要通過鼻子注入食物的患者。對於這部分特殊群體,我們首先要確保食物和工具的衛生,其次要注意注射的溫度,速度和食量,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

鼻飼病人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根據醫生的建議,鼻飼食物包括米湯、混合奶和稠液體食物。灌注量,包括水,一般應為200-300毫升,每天4-5次,每次間隔3小時以上。及時記錄,防止過量進食。並且長期鼻飼患者要預防鼻、食管潰瘍、胃出血、肺部感染和胃腸道細菌感染的發生。

㈤ 鼻腸管喂養注意事項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全家團聚的重要時刻,但是有些患者由於各種原因需要帶鼻飼管出院,那麼在家庭環境中進行鼻飼操作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家庭鼻飼注意事項

1、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讓患者了解留置胃管的必要性,減輕心理壓力,正確面對自己及親人。

2、物品准備:鼻飼液、溫開水、注射器 。准備注食前操作者要洗凈雙手。

3、患者體位要求

鼻飼前:協助患者取半坐位或床頭抬高30度。避免進食過程中嗆咳、返流、嘔吐等情況,減少肺炎的發生的可能。

鼻飼後:保持進餐體位30分鍾,床頭抬高30度。這樣可以利於消化,幫助胃排空。同時避免翻身和拍背,以防胃內容物反流產生誤吸。

4、每次灌注前必須證實胃管在胃內,方可灌注食物。

回抽可見透明清亮胃液,若抽出為咖啡色胃液,需向醫生反饋,暫停餵食。

5、鼻飼液溫度應冷卻至38-40℃,前臂內側試溫,過熱容易傷損傷胃粘膜、過冷容易腹瀉、胃痙攣。

6、鼻飼量:200ml/次~300ml/次。間隔時間大於2小時,每日4到5次,若殘留物大於前次灌注食量的50%,表示胃排空延緩,應適當順延餵食時間。

7、鼻飼前後用溫水沖管,注食過程中,防止空氣進入,速度應緩慢,過快易刺激咽喉部,引起咳嗽,同時易致反流。

管口應用紗布扶托,手指不可接觸管口,注食後,注入適量溫開水沖洗胃管,避免食物積存胃管中變質,引起胃腸炎或堵塞胃管。

8、經鼻飼管喂葯應將葯物碾碎、溶解後注入。

9、鼻飼結束後,將胃管末端抬高,反折,固定。

10、應注食高蛋白、高維生素、無刺激性流食,如牛奶,蒸蛋,豆奶,魚湯,蔬菜湯等。

11、鼻飼患者安全:主要防脫管,需每日檢查鼻飼管膠布固定是否妥善。另外,意識不清、躁動老人進行保護性約束,防止自行拔管。

12、鼻飼管的留置時間根據胃管的材質更換,若發生堵管等應及時更換。

13、若患者在鼻飼過程中有任何不舒適家屬無法處理應及時聯系醫生。

㈥ 鼻飼的操作規范

通過胃管提供食物及葯物
·對不能由口進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等
·拒絕進食的患者
·早產兒及病情危重的患者 ·洗手,戴口罩
·准備物品:治療盤,治療碗 (內有紗布2 塊,胃管,止血鉗,壓舌板,以無菌敷布包裹),彎盤,50ml 注射器,石蠟油,松解油,無菌棉簽缸及棉簽,無菌鑷子缸及鑷子,生理鹽水,膠布,橡皮圈,治療巾,聽診器,手電筒,輸液架,鼻飼桶及液體(38-40 ℃),水杯內盛溫水
·備齊用物攜至病員床旁查對,說明目的,取得合作
·准備2 條膠布貼於治療盤上
·病員取坐位或右側卧位如有義齒,應取下。
·頜下鋪治療巾,彎盤放於口角
·檢查鼻孔,濕棉簽清潔鼻腔
·滑潤胃管: 右手持止血鉗夾紗布放在左手上,夾住胃管兩端放於紗布上,將胃管開口端夾於左手小手指與無名指間,倒少量石蠟油於紗布上,右手持止血鉗滑潤胃管前段
·夾住胃管前端約5cm 處,左手持胃管測量插入胃管長度,成人為45-55cm (病員前額發際到劍突)
·從清潔側鼻孔緩緩插入至鼻咽部,到咽喉部(10-15cm) 時,囑病人作吞咽動作,隨吞咽動作迅速插入
·若病人出現惡心,應暫停片刻,囑病員作深呼吸或作吞咽動作,隨後迅速將胃管插入,以減輕不適;如插入不暢,應用壓舌板檢查胃管是否盤在口中,或將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小心插入;如發現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情況可能誤入氣管,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再插
·昏迷病員插管前,去枕,頭部向後仰,插入15cm(會厭部) 時,左手將病人頭部托起,使下頜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的弧度,同時將胃管插入
·插入所需長度,驗證胃管是否在胃內:
⑴接注射器抽吸胃液,抽出胃液
⑵置聽診器於胃部,注入10ml 空氣,聽氣過水聲
⑶將胃管末端放入水碗內無氣體逸出
·膠布固定胃管於鼻翼及面頰部
·以注射器吸入溫開水注入胃管內,不少於10ml ,止血鉗夾住胃管
·掛鼻飼桶於輸液架上,排氣,胃管接鼻飼桶,打開止血鉗或調節器,慢慢注入流質飲食,每次不超過200ml,間隔不少於2h ,服葯病人因將葯研碎,溶解後注入
·注入少量開水10ml ,止血鉗夾緊鼻飼桶橡膠管的開口端,與胃管分開
·將胃管端抬高,返折,用紗布包好,橡膠圈纏緊,固定胃管
·記錄飲食量,洗凈鼻飼用的注射器,放於治療盤中備用
·鼻飼病員應每天口腔護理;長期鼻飼5-7 天,於晚間末次餵食後拔管,次日晨從另側鼻孔插入
·拔管:置彎盤於病人頜下,止血鉗夾緊胃管末端置於彎盤內,輕輕揭去固定的膠布,左手持紗布,接近鼻孔裹著
·囑病人深呼吸,在慢慢呼氣時,右手將胃管輕柔拔出,邊拔邊用紗布擦胃管,到咽喉處快速拔出,放入彎盤,撤下
·用松解油擦凈膠面痕跡,取治療巾清潔病員口鼻,面部,協助漱口
·病人取舒適卧位,整理病床單
·整理用物,洗手,記錄

㈦ 鼻飼法的方法

1)備齊用物攜至病人床邊。對神志清醒者做好心理護理,講清治療的意義和注意事項,進行精神安慰與鼓勵,消除病人的緊張恐懼情緒,使病人能積極主動配合操作。
2)協助神志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頜下鋪治療巾,清潔鼻腔。
3)戴無菌手套,用液體石蠟紗布潤滑胃管前段約15-20cm,一手用紗布托持胃管,另一手用鑷子夾住胃管,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至咽喉時(約14-16cm處)病人可能出現惡心反應。及時與患者溝通,指導患者做吞咽動作,同時將胃管緩慢插入。如發生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情況,表示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後重插。插入不暢時可將胃管抽回一小段,再向前推進。
4)胃管插入長度在《基礎護理學》中的測量方法是從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劍突的長度(或發際至劍突的長度),成人約為45-55cm。在臨床應用時,認為用此方法置管時胃管前端僅達到胃賁門或胃體部,不易吸出胃內容物。通過臨床多次試驗,採用眉心——臍的體表測量法,胃管即可到達胃體、胃竇部,可有效地觀察胃內容物或進行胃腸內營養支持。
5)昏迷病人因吞咽反射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臨床採用雙枕墊頭快速插管法,即將兩枕墊於患者頭下,使其下頜盡量貼近胸骨柄,置胃管入鼻腔後雙手快速插管,使管端沿食管後壁滑行至胃內,此方法適用於昏迷不能合作者,快速有效,可減輕對咽喉部粘膜的刺激。
6)置管到預定長度時,可用抽吸胃液法或用聽診器在胃部聽氣過水聲等方法確定胃管在胃內。
7)用膠布粘貼法固定胃管於鼻翼或頰部。由於病人鼻部出汗或分泌油脂、病人翻身活動等,膠布都有可能脫落,從而導致胃管脫出。我病區的固定方法是使用兩根小線穿過胃管,系於患者的耳後,定期觀察患者耳後皮膚情況。 1)鼻飼前:腦血管意外患者由於咳嗽、吞咽反射低下及賁門括約肌處於開放狀態胃液易返流而造成誤吸,甚至合並肺炎。鼻飼前應將床頭抬高30-35度,可避免進食過程中及進食後的嗆咳、返流、嘔吐等情況,減少肺炎的發生。
2)鼻飼法:回抽有胃液時,觀察有無消化道出血或胃瀦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於1000ml),此時應停止鼻飼,待症狀好轉後再行鼻飼。如無異常可緩慢注入少量溫開水,然後再灌注鼻飼葯物或流食。葯物應將葯片研碎,溶解後灌入。鼻飼速度應緩慢,並隨時觀察病人的反應。
3)鼻飼後:用溫水20ml沖洗胃管,避免食物殘留在胃管內發酵或變質,引起病人胃腸炎或堵塞管腔。將胃管末端蓋帽固定,並用紗布包好,皮筋系緊,用安全別針固定於枕旁。保持半卧位30-60分鍾後再恢復平卧位。
4)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將注射器洗凈後放入治療碗內,蓋紗布備用。
5)根據醫囑記錄病人反應及鼻飼量。 用於患者停止鼻飼或長期鼻飼需要更換胃管時。
1)准備換葯碗至病人床前,做好患者心理護理,以取得配合。
2)將彎盤置於患者頜下,揭去固定物。
3)戴無菌手套,用紗布包裹鼻孔處的胃管,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待慢慢呼氣時輕柔地一次性完成拔管動作,紗布包裹胃管置於彎盤內。昏迷病人拔管到咽喉處時返折胃管快速拔出,以免液體滴入氣管。
4)清潔患者口鼻、面部,擦去膠布痕跡,協助患者漱口,取舒適卧位,整理床單位,清理用物。
5)護理記錄單及時記錄拔管時間和病人反應。
6)如為更換胃管的患者,應於夜間末次鼻飼後拔出胃管,次日清晨鼻飼前從另一側鼻孔置管。

㈧ 鼻飼法的置管後的護理

1、鼻飼病人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開始時鼻飼量應少、清淡,以後逐漸增多,鼻飼食物有米湯、混合奶、厚流質食物根據醫囑內容執行,每次灌注量包括水在內一般應在200-300ml,每日4-5次,每次間隔3小時以上。及時記錄,防止過量餵食。
2、長期鼻飼患者要防止發生鼻、食管潰瘍、胃出血、肺部感染及胃腸道細菌感染。
1)下胃管是一項與病人粘膜直接接觸的機械性、侵入性操作,易損傷粘膜而誘發感染,操作者應當技術嫻熟,減少反復插管次數,利用准確的操作方法和卧位,提高一次性插管成功率。
2)鼻飼前要檢查胃管有無脫出、松動或盤於口腔。
3)鼻飼時要保證無菌操作,餐具要保持清潔,紗布及注射器應每日更換一次。
4)食物要冷卻至38-40度,放於前臂內側而不覺燙,方可注入。鼻飼食物溫度過高或過低,可能燙傷或凍傷粘膜。
5)每天進行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口腔感染。
3、留置胃管更換時間:胃管留置時間過長或胃管本身質地導致胃管與粘膜粘連,胃管對粘膜的壓迫也可能導致粘膜缺血壞死。胃管留置時間按《基礎護理學》要求,長期留置胃管的患者需要7天更換一次,但臨床研究表明硅膠管留置適宜時間是21-30天。頻繁更換胃管不僅給患者帶來痛苦,也增加了感染機會;留置時間過長可誘發鼻咽部粘膜損傷,引起局部感染甚至使鼻咽部細菌沿導管下行至肺部引起肺部感染。如果加強管道護理,保持胃管通暢,可降低反復插管對鼻咽粘膜的刺激,減輕痛苦,減少感染機會,節省人力物力。
4、與清醒的患者多溝通,介紹健康宣教及導管護理知識,告知患者盡量減少用力咳嗽、咳痰,咳嗽時用手固定胃管防止胃管脫出。
總之,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使患者得到及時的治療,獲得足夠的營養,我們仍然需要不斷的學習,結合臨床經驗,採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減少並發症,提高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