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童裝製作的所有工序
具體的童裝製作流程如下。
1服裝生產准備
2服裝裁剪工藝
3粘合工藝
4縫制工藝
5服裝的熨燙工藝
6服裝後整理
7服裝產品包裝
8復轉產品的儲運
以上是服裝生產的流程大過程~~當然每項還有很多細節
呵呵本人就學服裝的
現代服裝,講求在穿著風格上體現舒適、柔軟、輕盈和隨意有彈性。粘合襯作為「服裝的骨架」,是服裝不可忽缺的輔料,其與面料的合理配合,不僅能充分體現服裝設計師的設計思想,而且能夠達到良好的服用效果。
經編粘合襯是襯布的一種,指採用經編布作基布,通過粉點、漿點、雙點等塗層方法加工而成服裝用粘合襯。經編類粘合襯最早在歐洲廣泛生產應用,其中KUFNER、HANSEL、LAINIERE de PICARDIE等歐洲著名襯布商生產的經編系列襯布品種豐富、工藝和品質較先進。
經編粘合襯的生產流程
相對機織襯,特別是純棉、滌棉襯衣襯,經編襯工藝流程要簡短,一般的生產流程是:經編坯布--收縮(或起絨)--染色--拉幅定型--塗層--檢驗包裝。產品的幅寬一般分為90cm、122cm和150cm,顏色以本色、漂白、黑色、灰色居多,女裝襯色彩變化要更多。
經編粘合襯的分類
經編不襯緯襯
由滌綸長絲作經紗(單梳)勾編而成,無襯緯紗,緯向伸縮性大,布面多成網狀且比較稀薄,主要用於經緯向有較大彈性的面料如杜邦的萊卡,活動幅度較大的服裝部位以及對粘合襯粘合強力要求不高的服裝,多採用微細粉點法塗層,塗層量相對較少。
經編全幅襯緯襯
一種是起絨襯緯襯,襯緯紗用粘膠紗,起絨後基布手感柔軟豐滿,因採用粉點塗層彈性手感差、易起泡,熱縮率和縮水率難以控制,面料適應性不廣,已不流行,但一些手感柔軟的起絨雙梳襯緯品種改用雙點塗層後,克服了粉點塗層的缺點,擴大了對面料的適應性,在不少中厚型外衣及制服中還是較多使用;另一種是滌綸低彈絲襯緯襯,一般單梳節編織多,雙梳、多梳節編織的工藝要復雜點,品種尚少。低彈絲襯緯襯是目前主流經編粘合襯品種,使用廣泛。採用粉點塗層的,工藝簡單、成本低,但彈性手感較差;採用漿點塗層的主要用於質地輕薄型、手感柔軟的女裝,以及服裝小部位用襯以及對粘合力要求不高的服裝;採用雙點法塗層的效果更好、適應范圍更廣,比較好的是選用熱固型聚亞氨脂(PUR)作底漿,麵粉選用共聚醯胺(PA),手感好、粘合力強,耐乾洗水洗,不滲膠,相對塗層成本要高點,中高檔品種適用。
經編粘合襯的特點
用作加工襯布的經編布組織結構簡單,其組織多是經紗相互勾編並在緯向襯入緯紗。勾編織結構使其具有輕、軟、彈等特點,特別是在作為服裝用料時具有穿著舒適,透氣透濕性、隨意性、保型性都較好的特點。
用經編布加工粘合襯,其生產過程無需退漿、減量、一般也無需樹脂整理,流程短成本低,無甲醛,加工過程污染極少,比較環保,只是染色襯布染色時產生的污水需經處理後排放,所以可以將經編襯稱為是環保型襯布。
經編粘合襯採用的經編布,其經紗一般是滌綸長絲或粘膠紗,緯紗是滌綸低彈絲或粘膠紗,其經向平整且懸垂性好,緯向具有良好彈性,手感柔軟,隨意性強,適應彈性面料。
經編布本身的優良特性,使得利用其加工的粘合襯風格品種變化豐富,能滿足從輕薄到厚重不同質地、不同風格面料的需要,充分適應了當今各種面料及服裝對粘合襯的多種要求,應用廣泛。
總之,生產高質量且品質穩定的系列化經編襯雖並不容易,但由於簡單的流程和優良的特性,經編粘合襯正在逐漸成為襯布市場的主流。
② 童裝工廠業務員接單如何報價
這個幾句話也說不清楚的...是個需要時間和經驗積累的行當...
無論是童裝還是成人的衣服,報價上都是一樣的內容,無外乎幾個部分:
面輔料的成本:這個需要打版來確定基本的用量(一般按照中間碼打一個,碼多的話可以打2個),然後考慮到各種不同面輔料的損耗,再結合採購提供的面輔料價格就知道秒輔料的成本了。
工價:這個必須要自己知道衣服大概怎麼做,對照自己企業的基礎工價表可以做出來。
管理費:這個一般是工價的基礎上加一定的倍數,具體多少看企業的情況的
利潤:這個是根據企業的要求加上一定的利潤率
稅:這個根據企業情況決定了
③ 羊毛衫工藝單演算法
上衣後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直密
3. 正身長行數=(身長-底邊羅紋-掛肩)×直密
4. 肩寬針數=肩寬×橫密縫耗(針)
5. 掛肩總行數=掛肩長×直密
6. 掛肩收針針數=(1\2胸圍針數-肩寬針數)÷2
7. 掛肩收針方法: 平收3針~6針後,佘針一般每2行減1針,在7厘米~9厘米的高度內,將應收針數收完。
8. 後領口針數=後領口寬×橫密+縫耗(針)
9. 單肩針數=(肩寬針數-後領口寬針數)÷2
10.肩坡每行收針針數=單肩針數÷肩高行數
上衣前片計算方式:
1. 底邊起針=(1/2胸圍+1厘米)×橫密+縫耗(針)
2. 身長行數,與後片「2」相同。
3. 正身長行數,與後片「3」相同。
4. 肩寬針數,與後片「4」相同。
5. 掛肩總行數,與後片「5」相同。
6. 掛肩收針針數,與後片「6」相同。
7. 掛肩收針方法: 可比照後片,但前片比後片多出1厘米,收針要比後片多收次。可在平收時, 收掉這1厘米的針數。
袖片計算方式:
編織袖片時,它的直密和橫密與原密度略有差別:袖橫密=原密度×125% 袖直密=願密度×95%
1. 袖口起針=袖寬×2×袖橫密+縫耗(針)
2. 袖長行數=(袖長-袖口羅紋長)×袖直密+縫耗(針)
3. 袖根針數=袖根寬×2×袖橫密+縫耗(針)
4. 袖身每邊應加針數=(袖根針數-袖口針數)÷2
5. 袖身行數=袖長行數-袖山行數
6. 袖山行數=袖長高×袖直密×+縫耗(針)
7. 袖山單側收針針數=(袖根針數-袖山寬針數)÷2
領片計算方式:
1.領片針數=(領深×2+後領寬+2厘米)×羅紋橫密
2.領片行數=領高×羅紋直密 其它 在做編織工藝時,有些規律性的尺寸關系及簡便計算方法可以借鑒:
1.一般成人袖寬比掛肩少3厘米~3.5厘米,童裝袖寬比掛肩少1.5厘米~2厘米。
2.一般男衫的袖口寬為21厘米~24厘米,女衫的袖口寬為17厘米~21厘米。
3.編織袖片時,若加針,宜先快後慢,若減針,則先慢後快。
4.成人的袖山高尺寸一般為12厘米~14厘米。
5.袖山收針行數接近於前、後片掛肩的收針行數。
6.為編織操作簡便,一般後領口可不予考慮。
7.後領口寬一般為肩寬的1/3。
④ 童裝怎麼分類好呢
童裝的分類方法多種多樣,由於童裝的款式、品種、用途、製作工藝、原材料的不同,各類童裝展現出不同的風格和特色,種類繁多。我們對童裝的稱呼也因分類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目前,童裝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一、根據童裝的款式分類
根據童裝的款式和造型結構,可以將其分為體形型、樣式型和混合型三種。
1. 體形型 體形型童裝符合人體的形狀和結構,起源於寒帶地區。這類童裝的上裝與下裝部分適應人體的胸圍、頸部和手臂形態,下裝則符合腰、臀和腿的形狀,以褲型和裙型為主。裁剪和製作較為嚴謹,注重童裝的輪廓和整體效果。例如,西服類童裝多為體形型。
2. 樣式型 樣式型童裝以寬松、舒展的形式將衣料覆蓋在身上,起源於熱帶地區。這種童裝不拘泥於人體的形態,較為自由隨意,裁剪和製作以簡單的平面效果為主。
3. 混合型 混合型童裝結合了寒帶的體形型和熱帶的樣式型特點,兼具兩者的風格。剪裁採用簡單的平面結構,但以人體為中心,基本形態為長方形,如中國的旗袍、日本的和服等。
二、根據童裝的穿著組合、用途、面料和製作工藝分類
(一)按穿著組合分類
童裝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 整件裝 上下兩部分相連的童裝,如連衣裙等,整體形態感強。
2. 套裝 上衣和下裝分開的衣著形式,有二件套、三件套、四件套等。
3. 外套 穿在衣服最外層的大衣、風衣、雨衣、披風等。
4. 背心 穿在上半身的無袖童裝,通常短至腰、臀之間,為略貼身的造型。
5. 裙 遮蓋下半身的童裝,有一步裙、A字裙、圓台裙、裙褲等,變化豐富。
6. 褲 從腰部向下至臀部後分為褲腿的衣著,穿著方便,有長褲、短褲、中褲等。
(二)按用途分類
童裝可以分為內衣和外衣兩大類。內衣緊貼身體,具有保護、保暖和塑形作用;外衣根據穿著場合不同,用途各異,種類繁多。外衣可分為社交服、日常服、職業服、運動服、室內服、舞台服等。
(三)按面料與工藝分類
童裝可以分為中式童裝、西式童裝、刺綉童裝、呢絨童裝、絲綢童裝、棉布童裝、毛皮童裝、針織童裝、羽絨童裝等。
三、根據針織童裝的生產和加工特點分類
毛針織童裝分類
1. 按原料成分分類
- 羊毛類:如純羊毛衫、羊毛/棉混紡衫等。
- 混紡類:如羊毛/腈綸、兔羊/腈綸、馬海毛/腈綸、駝毛/腈綸、羊絨/錦綸混紡衫等。
- 純化纖類(包括化纖混紡類):如彈力錦綸衫、彈力丙綸衫、彈力滌綸衫、腈綸膨體衫、腈綸/滌綸、粘纖/錦綸混紡衫等。
- 交織類:如羊毛腈綸、兔毛腈綸、羊毛棉紗交織衫等。
2. 棉針織童裝分類
- 按面料生產方式分類:經編和緯編兩大類。
- 按面料組織結構分類:經編針織面料的單梳節經編基本組織有經平組織、經緞組織、經絨組織等。
⑤ 衣服是怎樣生產的 原來工序這么復雜
1. 設計階段:衣服的款式設計至關重要,它不僅影響最終的銷售業績,還與工藝、面料和版型等因素緊密相關。
2. 面輔料檢驗與采購:一件服裝的原材料主要包括面料和輔料。面料即布料,輔料包括紐扣、拉鏈、縫線等。在這一階段,需要對面料和輔料進行質量檢驗,並完成采購。
3. 裁剪:在面料和輔料檢驗合格並采購完成後,接下來是開裁,即將面料按照設計圖紙進行剪裁,為縫製做准備。
4. 縫制:裁剪好的面料進入縫制階段,這是將面料和輔料通過縫紉工藝拼接成衣的過程。
5. 鎖眼釘扣:在這個階段,需要根據扣眼的位置縫制紐扣,並確保釘扣線的用量和強度足夠,以防止紐扣脫落,特別是對於厚型面料的服裝,需要確保釘扣繞線充足。
6. 燙整:燙整是衣服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工序,常有三分縫制七分整燙的說法,可見其對服裝外觀的重要性。
7. 成衣檢驗:從裁剪到縫制、鎖眼釘扣、燙整等各個環節,都需要進行嚴格的檢驗,確保成衣質量。在成品包裝入庫前,還需進行全面的檢驗。
8. 驗針與包裝入庫:成衣完成後,每件衣服都要通過驗針機器檢測,以確保沒有斷針留在衣服中,這一步驟對於童裝尤其嚴格。包裝入庫時,可以採用掛裝或箱裝兩種方式,箱裝又有內包裝和外包裝之分,要求整潔美觀,並根據客戶要求或工藝單指令進行搭配。
⑥ 中國現代製作服裝的材料是什麼
棉,麻,滌綸,棉滌混紡,總之現在好多都採用新型纖維了,如莫代爾,大豆纖維,牛奶纖維,珍珠纖維等等,但是用得最多的一般是滌綸。
服裝的種類雖多,但組成材料結構可分為面料、里料、襯料、填料、膽料五個部分。
①1、面料:體現服裝主體特徵的材料,有機織物、針織物、無紡織布、縫編織物等。這些面料以各自的造型特徵、懸垂性、彈性決定服裝的性質(柔軟性、流動性、輪廓清晰性、剛性等)。
機織物在外衣面料中仍占優勢,內衣、運動衣、童裝多用針織物。針織物在彈性、柔軟性、多孔性、抗皺性等方面優於機織物。現代服裝對面料的質量,特別是面料的外觀有新的要求。
有些外觀效應是整個織物加工過程的結果,需要從纖維原料生產紗線開始;有些需要特殊織機或針織機,以及特種後整理加工才能生產。
2、里料:作為服裝夾里,用以輔助面料的輪廓,又因里料接觸內部衣服,故宜選用滑爽、耐磨、易洗滌、輕軟和不易褪色的織物。材料有羽紗、羽緞、綢等。
3、襯料:襯墊在面料與里料之間,增進穿著舒適性並保持服裝的形態,有服裝「骨骼」之稱。襯料需根據面料的種類和風格來設計選用。
襯料有:熱熔襯、毛襯、麻襯、無紡織布襯、化纖襯和縫編織物襯等,其中熱熔襯是最流行的襯里材料。熱熔襯的粘合底布是在棉布或滌棉混紡布上塗上一層用聚酯、聚醯胺或聚乙烯高分子化合物製成的粘合劑。
4、填料:用以增加服裝厚實度的保暖材料。經常選用比較蓬鬆的纖維,如棉、羽絨、駱駝毛等。隨著化學纖維的發展,質輕保暖的中空纖維和腈綸纖維已有應用。
5、膽料:填料的套件。鬆散狀的填料是靠膽料來賦予穩定的形態。膽料用織物常根據填料種類而定,一般要求緊密而柔軟,如棉布、聚脂纖維等。
(6)童裝生產工藝單怎麼寫擴展閱讀:
服裝生產過程:
1、服裝設計:
一般來說,大部分大、中型服裝廠都有自己的設計師設計服裝款式系列。
服裝企業的服裝設計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成衣設計,根據大多數人的號型比例,制定一套有規律性的尺碼,進行大規模生產。設計時,不僅要選擇面料、輔料,還要了解服裝廠的設備和工人的技術;第二類是時裝設計,根據市場流行趨勢和時裝潮流設計各款服裝。
2、紙樣設計:
當服裝的設計樣品為客戶確認後,下一步就是按照客戶的要求繪制不同尺碼的紙樣。將標准紙樣進行放大或縮小的繪圖,稱quot;紙樣放碼",又稱"推檔"。大型的服裝廠多採用電腦來完成紙樣的放碼工作,在不同尺碼紙樣的基礎上,還要製作生產用紙樣,並畫出排料圖。
3、生產准備:
生產前的准備工作很多,例如對生產所需的面料、輔料、縫紉線等材料進行必要的檢驗與測試,材料的預縮和整理,樣品、樣衣的縫制加工等。
4、裁剪工藝:
一般來說,裁剪是服裝生產的第一道工序,其內容是把面料、里料及其他材料按排料、劃樣要求剪切成衣片,還包括排料、鋪料、算料、坯布疵點的借裁、套裁、裁剪、驗片、編號、捆紮等。
5、縫制工藝:
縫制是整個服裝加工過程中技術性較強,也較為重要的成衣加工工序。它是按不同的款式要求,通過合理的縫合,把各衣片組合成服裝的一個工藝處理過程。所以,如何合理地組織縫制工序,選擇縫跡、縫型、機器設備和工具等都十分重要。
6、熨燙工藝:
成衣製成後,經過熨燙處理,達到理想的外形,使其造型美觀。熨燙一般可分為生產中的熨燙(中燙)和成衣熨燙(大燙)兩類。
7、成衣品質控制:
成衣品質控制是使產品質量在整個加工過程中得到保證的一項十分必要的措施,是研究產品在加工過程中產生和可能產生的質量問題,並且制定必要的質量檢驗標准和法規。
8、後處理:
後處理包括包裝、儲運等內容,是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最後一道工序。操作工按包裝工藝要求將每一件製成並整燙好的服裝整理、折疊好,放在膠袋裡,然後按裝箱單上的數量分配裝箱。
有時成衣也會吊裝發運,將服裝吊裝在貨架上,送到交貨地點。
為了使工廠按時交貨,趕上銷售季節,在分析服裝產品的造型結構、工藝加工等特點後,對紙樣、樣板設計、工藝規格、裁剪工藝、縫紉加工、整燙、包裝等各個生產環節制定出標准技術文件,才能生產出保質、保量、成本低並滿足消費者、客戶需求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