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影響的因素是什麼
擴展閱讀
冬天的睡衣為什麼有短袖 2025-05-14 19:42:05
裙子46碼是什麼碼 2025-05-14 19:40:35

旗袍影響的因素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12 11:51:34

① 旗袍的選擇很重要,要考慮哪些方面才能選擇一套合身的旗袍

旗袍是最能展現體形美的服裝,穿著要特別合身才行,所以選購時,要從以下多方面考慮:1、根據穿用需要而定
結婚旗袍面料質地上乘,色彩鮮艷喜慶;迎賓赴宴旗袍面料高級華貴,色彩柔和大方,外觀穩重而高雅;便服旗袍可隨心所欲,突出個性及體型美,穿著舒適大方。
2、購買旗袍必須准確測量自己的「三圍」,即胸圍、腰圍、臀圍,並與旗袍 「三圍」相適或略有餘,否則將會失去其風格和獨到之處。
3、旗袍面料的選擇
旗袍的款式基本固定,成功與否更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面料。面料宜選購質地柔軟、色澤高雅的高級面料,並考慮個人喜好、打扮風格、身材、職業等情況。另外給你推薦個店鋪吧。淘寶「小雨的如意小鋪」五鑽沖冠特賣正在進行,超劃算。

② 旗袍對中華民族的意義

樓主喜歡旗袍嗎?和我一樣!我的空間里傳了不少旗袍的照片,有興趣,可以去踩踩哦!

旗袍,是一種內與外和諧統一的典型民族服裝,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 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 性情與氣質。

起源

旗袍起源於中國上海。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代意義的旗袍,誕生於20世紀初葉,盛行於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們熱衷於游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註定了旗袍的流行。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

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在對穿著者內涵及氣質表現上,而且,旗袍的出現對背景、環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我們不能設想一個菜販身著旗袍腳趿拖鞋的模樣,這是對美的糟塌,我們同樣也不能接受一個身著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

歷史

20年代——倒大袖與新樣式。

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黃金時代(i)

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40年代——黃金時代(ii)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20年代以後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50年代——也有過燦爛的一瞬

1956年,據說前蘇聯的某領袖人物到中國訪問時提出,中國人的服裝要體現社會主義欣欣向榮的新面貌,於是,政府號召「人人穿花衣裳。」這時出現的旗袍比以往增添了健康自然的氣質。不妖、不媚、不纖巧、不病態,符合當時"美觀大方"的標准,而且更為實用……

60、70年代——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傳統文化的浩劫,也是旗袍的災難。

80、90年代——輝煌難再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不過,在80、90年代卻出現了一種具有職業象徵意義的"制服旗袍"。為了宣傳和促銷等目的,禮儀小姐、迎賓小姐以及娛樂場合和賓館餐廳的女性服務員都穿起了旗袍。

審美

旗袍的京派與海派 京派與海派代表著藝術、文化上的兩種風格。海派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京派風格則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

關於「旗袍」的內容還有好多好多,實在打不完了,介紹你一個網址,上去看吧!很詳細的!!

http://ke..com/view/.htm

③ 以中國旗袍和中山裝為例,談一談服飾民俗的變化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

1、重大政治事件的推動 如辛亥革命 2、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 3、教育的普及,婦女思想覺悟提高 所以衣服不再是樸素保守的 而是個性化色彩絢麗的 4、經濟獨立,封建小農經濟瓦解

④ 旗袍的特色

旗袍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飾,它的存在與發展是在特定的文化因素與社會環境下完成的,對旗袍的這種人文因素的研究能使我們充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並以此作為我們改良現代生活方式(特別是現代服飾)的基礎。
其中旗袍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服飾,風行於20世紀20年代,在當代也是眾多女性推崇的對象。它不但輕便適體,而且能充分的體現女性優美的身姿和流暢的線條.作為中國女人獨有的福音,旗袍的設計是隨著時代變遷和情趣愛好的演變而變化的,在個過程中,強調民族因素成了人們首先要把握的重點。 旗袍穿著特色
經過20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旗袍穿著特色
旗袍的特徵
現代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收腰,無袖或短袖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旗袍風格以吸收西藝為特點,標新且靈活多樣,商業氣息濃厚;多帶有官派作風,顯得矜持凝練。
旗袍樣式分類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袖形的款式主要有:寬袖形、窄袖形、長袖、中袖、短袖或無袖。襟形款式主要有圓襟、直襟、方襟、琵琶襟等:圓襟旗袍禮服——襟處線條圓順流暢;直襟旗袍禮服——身材豐滿、圓臉型的女性適合這一款式,可使身材顯得修長;方襟旗袍禮服——將襟部進行了大膽的改革,適合不同臉形穿著。

⑤ 穿旗袍有什麼禁忌

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 旗袍款式的變化主要是袖式、襟形的變化。那女人到底該如何挑選一件合適的旗袍呢?

一、 旗袍的面料

旗袍在通過傳承和改良之後,面料也變成多種多樣的了。主要有:棉布、亞麻、真絲、絲絨以及西式的歐根紗和蕾絲,主要是根據個人喜好去選擇。不過小編建議選擇真絲這類天然材質的旗袍哦,親膚透氣、穿著起來美觀又舒適呢。

二、旗袍的款式

傳統旗袍的款式主要是取決於整體版型、襟形和袖型的變化;而現代改良旗袍的款式更是千變萬化的。不過萬變不離其宗,要想挑選一件合適的旗袍款式的關鍵就在於根據自身身材的優缺點來對症下葯。個子矮的可以選擇高腰提高腰線的款式,比較胖的可以選擇直筒型的長款旗袍,脖子粗的不要選擇高齡旗袍,手臂粗的不要選擇無袖旗袍……總而言之就是先准確認知自身身材然後揚長避短挑選對應的旗袍就可以了。

三、旗袍的顏色

影響挑選旗袍顏色的主要因素就是年齡及膚色了。不同的年齡階層適合不同顏色的旗袍,成熟穩重的女性可以選擇穿深色系的旗袍,會讓人覺得端莊優雅,當然也可以選擇穿飽和度高的顏色的旗袍突顯風情嫵媚;而年輕女子穿甜美清新的顏色的旗袍。例如粉紅色、天藍色等等彰顯青春活力,朝氣十足。另外膚色也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皮膚比較黑的盡量不要選擇熒光色系及比較明艷的顏色的旗袍。

四、旗袍的尺寸

旗袍因其貼身版型的設計,是最能體現女子的曲線美的服飾,但也正因為旗袍比較修身,所以在挑選旗袍尺寸大小的時候一定要選擇合適的旗袍。因為太小太緊的旗袍會過分暴露身材的缺點,並且造成行動不便,穿著不舒適;而太大太松的旗袍則完全無法將曲線美展現出來,所以要選擇適合自己身形的旗袍。挑選旗袍時可以根據自身身高、三圍及肩寬數據對照尺碼表挑選。

五、旗袍的搭配

⑥ 旗袍能體現女性的獨特韻味,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眾所周知,旗袍是民國的國服,她盛行於三四十年代。如果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旗袍流行的起點,那麼三十年代的時候就是她的頂峰時期。由於旗袍本身特色和魅力的綻放,她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並且備受熱捧。所以說,旗袍是經典的東方服飾。那麼今天就讓我們看看旗袍能體現女性的獨特韻味,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3.從種類本身來說

中國的經典服裝種類繁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漢服和旗袍,由於服裝復雜,漢服很難在大眾中流傳,但漢服的魅力和知名度卻是相當的高。終究是我們中國人獨特的服裝,還有旗袍,被稱為女性民族服飾的精髓,可以說是一個故事。經過長期的演變,旗袍是從最初的滿族服飾演變而來,經歷了太多的起伏,但這件經典服飾已經成為當前精髓的代表,與漢服相比,旗袍更為廣泛。

⑦ 制約與推動中國古代服飾發展的主要因素是哪三個

一、地理環境、氣候風土因素

地理環境、氣候風土,是人類存在和文化創造的先決條件。每一個民族的產生和每一個地區的文化特徵,無不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史前時期,人們的生產力低下,社會發展受自然地理環境影響較大。古代中國是一個農耕國家,農業在發展進程中的盛衰繁榮,直接關繫到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水平。服裝作為民族文化中一個可視的、具有綜合表現性的類型,同樣也受到自然地理氣候、地貌及其水文、森林、農田、濕地等的影響。自然地理環境資源影響到了當地人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的意識,並付諸服飾的製作與選擇,形成獨特的服飾文化。例如,傳說遠在黃帝時期,其妻嫘祖就開始馴養野蠶為家蠶,取蠶絲織成做衣冠的錦帛。在古老的耕織圖上,人們詳盡地記錄了古代蠶農育蠶、養蠶、繅絲、織綢的整個過程。又如,我國北方民族喜歡在嫁妝的鞋墊或肚兜上刺鴛鴦戲水、喜鵲登梅、鳳穿牡丹、連理枝、蝶戀花等民俗圖案,以隱喻的形式將相親相愛、永結同心、白頭偕老的純真愛情注入形象化的視覺語言中,來反映樸素純潔的民俗婚姻觀。

二、文化傳播因素

文化傳播是指思想觀念、經濟技藝和其他文化特質從一個社會傳到另一個社會、從一地傳到另一地的過程,又稱文化擴散,是基本的文化過程之一。考古資料證明,一個文化的傳播范圍大小,與本群族實力大小和活動范圍有很大的關系。通過入侵或融合,向鄰近的地理單元擴展,從而影響鄰近地區的文化。但是,文化傳播與交流往往是雙向的。例如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並吸收少數民族的服飾特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又如,唐朝時少數民族的「胡服」促進了漢民族服飾的進步,「胡床」改變了中國人席地而坐的習俗,「胡樂」豐富了中國人的文化生活。歷史證明,每一次外來文化的輸入都為民族文化帶來了新思想、新內涵,為民族服飾文化帶來了新內容、新飛躍。

八、文化交流因素

服裝是社會、文化、政治氣候的晴雨表。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的黃金時代,建立了統一強盛的國家,對外貿易發達。這一時期,中國人的文化心理是開放的,中西文化交流是頻繁的。兄弟民族及外國使者雲集長安,帶來了大量的外域文化。對外來的衣冠服飾,唐朝採取兼收並蓄的態度。各種外來的服飾被盡情地「拿來、消化、吸收」,使這個時期的服飾大放異彩,並富有時代特色。在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匯中,本民族的服飾特點也逐步形成。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裝文化,而服裝文化的長足發展依賴於民族之間的交流。民族交流促進了自身服裝文化的形成、發展和發揚。中國的服裝文化是在東西各民族交流中成長和成熟的,西方的服裝歷史也是在各民族文化交流的過程中完成的。在全球信息共融的今天,民族交流已經涵蓋在「時尚流行」的大范圍之中。將不同民族的服裝文化融合於時尚潮流使得服裝交流更具有現實意義,在未來的服裝發展中也將呈現永恆的價值。

⑧ 民國女子服飾的演變,受哪些因素影響

(民國學生女子服)

⑨ 旗袍很難穿得好看得體,是什麼原因呢

旗袍原本是一種民族風味濃厚的服裝,經過設計師的不斷改良,在保留了傳統特色的基礎上,又增加了符合現代人審美意識的時尚元素。有的人給人一種優雅而嫻靜的感覺。有的人很有風情,有的人很大方。從發型來說,如果穿傳統的長裙的話,我想表現旗袍的古典美。如果穿的是短碼改良的旗袍,就體現了旗袍的現代時尚美。如果穿的是民國風的旗袍,就體現了民國風學生的清純。剪學生頭的短發也是不錯的選擇。

內衣只能從顏色上提出。如果穿比較薄的布料或淺色的旗袍,請選擇淺色或膚色的內衣。這種顏色還沒到露出外面的程度。春光出來了,很尷尬。如果是深色或布料厚的旗袍,可以放心選擇內衣的顏色。請好好選擇旗袍和內衣的顏色。短腿旗袍以長筒襪和裸足為主,高開衩的旗袍為了強調白大腿而展現性感美。冬天可以選擇長裙,穿褲子襪。長裙上有叉子。一般不穿襪子。裸足更美。鞋子在我們前文中建議什麼樣的女性穿旗袍好看?有言及,推薦穿高跟鞋搭配旗袍。高跟鞋絕對適合多種風格的旗袍。穿著民國風格的旗袍的時候,可以選擇圓形高跟鞋和布鞋。請不要記起三件事。請不要穿運動鞋和旗袍。夏天請不要穿旗袍。我在這里再強調一下。不管穿什麼樣的鞋,旗袍根據季節一定要穿襪子,穿襪子,穿襪子。夏天長筒襪和赤腳都沒關系。請不要認為裸足是時尚。穿著旗袍的時候腳是亂七八糟的反時尚。穿旗袍的話,一般穿釘鞋和高跟鞋比較合適。

⑩ 影響中國近代服飾演變的因素

近代(1840-1949)服飾組(中西合璧,土洋並存)
服飾的變化:男子-長袍馬褂到西裝到中山裝
女子-傳統旗袍到改良旗袍
變化原因:政治上,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建立
經濟上,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思想上,受西方文化,民主自由觀念的影響,審美觀念發生變化

50~60年代中期
服飾的變化:中山裝;蘇式裝(連衣裙和列寧裝);工農裝
變化的原因:新中國成立,勞動人民當家作主;新中國的政權性質;中蘇關系良好

60~70年代末期
服飾的變化:軍服,式樣和顏色單調
變化的原因:扭曲的審美觀念,嚴重的個人崇拜,國家經濟的困難

改革開放以後
服飾的變化:色彩艷麗,面料款式多元化,服裝產業開始起步,封閉走向開放
變化原因: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思想的解放;觀念的改變

回答歷史問題一般都要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來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