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雍正王朝黑色絲絨旗袍怎麼搭
擴展閱讀
花連衣裙子怎麼搭 2025-05-10 09:56:45
真皮衣服破洞怎麼補視頻 2025-05-10 09:46:39

雍正王朝黑色絲絨旗袍怎麼搭

發布時間: 2022-06-05 19:29:17

⑴ 清朝到底有什麼好的,為什麼清宮劇那麼多

清朝的史料多,留有不少清朝故事;大眾熟知度高,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當今人的思想和精神狀態和那個時期相似

⑵ 滿族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滿族人民的節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歷史記念意義。如最具民族傳統的頒金節,中秋節,二月二龍抬頭等。滿族人是特別注重禮節的民族。

頒金節

滿族節日最具民族傳統的是頒金節,即農歷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極頒詔廢除女真舊名,定滿族為族名。因此這一天就成了滿族命名紀念日。

春節

舊歷正月初一日,為一年之首,停止勞作,合家同慶。家家門上貼對聯,按旗屬分別掛紅、黃、藍、白不同顏色的彩箋。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餃。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換上機關報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節

每年舊歷五月初五端午節。當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於門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頸腕拴五色絲繩,穿綉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節

又稱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圓的一天,又叫團圓節。入夜後,家家在庭院中沒供桌,供瓜果、月餅,至月到中天,家人團坐拜月賞月。

臘八

臘八為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這天要熬煮臘八粥。主要以黃米、江米、綠豆、紅棗等八種糧食乾果熬煮而成。

其它節日 其它節日還有二月二龍抬頭、清明節、中元節等。

風俗 滿族人的後月的是扁平的,這是滿族人的愛好。尤其是東北一省的滿族人,他們從扁平腦、袋為美。小孩生下來以後,媽媽們就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頭,讓孩子仰睡。其實,我們漢族也有這一習慣。

⑶ 演員金鑫在雍正王朝里誰

片名:冰山下的來客
片長:24集
時間:2003年
[編輯本段]演員名單
金 鑫飾舒天白
李 穎飾谷燕妮
何政軍飾吳克歡
吳玉芳飾茹青青
王亞楠飾吳家駿
[編輯本段]內容簡介
回顧知青下放的蹉跎年代,展現文革時期的艱辛歲月。
「大字報」、「批鬥」、「反右」一段無法忘記的「紅色恐怖」歷史。
上海幾千名熱血青年響應中央號召,奔赴大西北支援金融建設。舒天白攜妻子谷燕妮和好友吳克歡等人全力以赴報名參加,但吳克歡的女友茹青青卻堅決反對。就在火車起動的那一刻,吳克歡突然跳上車棄茹青青而去,從此天各一方。一路西行,谷又豐產生畏懼心理,想伺機逃回上海,卻被一群土匪抓獲,生死未卜,在恐慌、無援的戰斗中,谷燕妮驚嚇流產……
隨著文化大革命的席捲而至,知青的厄運也隨著升級。吳家駿乘混亂大搞貪污;資本家之女谷燕妮被剪頭發、剪旗袍並被迫離婚;醉心地質學的陳子模被扣上右傾帽子抓去遊街;紅色家庭出身的林秋萍成了革命造反派頭目;吳克對被派往五七幹校;夏蓮被革命群眾壓上批鬥現場,一時間革命風雲激情燃燒,朋友反目,夫妻成仇,人們深陷史無前例的大運動之中……

⑷ 急!趙本山小品《拜年》台詞

《拜年》是《1992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小品,趙本山、范偉、高秀敏三人表演,台詞如下:

老姑: 快快快,快走。

趙老蔫: 你別拽了。

老姑: 你咋這么慢呢?

趙老蔫: 咋快呀,我還會飛呀?

老姑: 你咋不知道著急呢?咱家那魚塘快到期了,那鄉長小舅子急了,他要承包,這么大事兒咱不找鄉長說說能行么?

趙老蔫: 既然到期了說也沒用!

老姑: 咱最後再爭取爭取唄!

趙老蔫: 你爭取你這大過年你也太摳了,就帶倆王八,丟人。

老姑: 要說依著我呀這倆玩意兒都不拿了。

趙老蔫: 那拿啥呀?

老姑: 現在是不時興送禮了,都講究用感情溝通。

趙老蔫: 咋溝啊?

老姑: 用語言,說好聽的唄!

趙老蔫: 完了,你讓我玩魚塘行,讓我玩語言好有一比呀!

老姑: 比啥呀?

趙老蔫: 瞎么杵子上南極,根本找不著北;腦血栓練下叉,根本劈不開腿;大馬猴穿旗袍,根本就看不出美;你讓潘長江去吻鄭海霞,根本就夠不著嘴!

老姑: 我說你呀你呀,一整這沒用的你一套一套的。老頭子你聽我的,進屋咱先別著忙說事,猛勁給他戴高帽,唱贊歌,多說幾句拜年嗑,只要鄉長心一樂,保證溝通的差不多。

趙老蔫: 戴高帽人就給你樂?

老姑: 那咋的,別說他鄉長啊,就是大總統給他戴高帽他都樂啊,戴高樂么!

趙老蔫: 哦!

老姑: 敲門。

趙老蔫: 哎呀我就怕見領導!

老姑: 你記住了,進屋先別著忙說事,看我的眼色行事。

趙老蔫: 恩,你敲吧!

范鄉長: 哎呦,回來啦!你是?

老姑: 我是你老姑!

范鄉長: 老姑?

老姑: 啊,咱倆原來一個堡子的,父老鄉親,小米飯把你養大,鬍子里長滿故事,想沒想起來?

范鄉長: 你是哪家的呢?

老姑: 東頭老高家,把門第一家,三間大瓦房,我爹高滿堂!

趙老蔫: 外號高大毛子!

范鄉長: 哎呦,這個是?

老姑: 他呀,是我老頭兒。

趙老蔫: 高大毛子是我姑爺,不是,我是他爹的老丈人,不對,他爹是我岳父,我們倆原配。

老姑: 鄉長啊,要是在我這兒論那你還得管他叫老姑父吶!快來認識認識啊。

趙老蔫: 老姑父,過年好。

老姑: 反了,他管你叫老姑父。

趙老蔫: 哈哈。

老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范鄉長: 哈哈。

趙老蔫: 讓進了嗎?

范鄉長: 這老頭?

老姑: 鄉長你進來吧,還外道啥呀?

范鄉長: 這也不知道是到誰家了。

趙老蔫: 你坐啊!

范鄉長: 哦。

老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趙老蔫: 哈哈哈。

老姑: 鄉長你想起來沒?

范鄉長: 哎呦,我還是沒想起來。

老姑: 你上中學走那天我還去送你了么,臨別時送你上路,你回頭跟鄉親們一擺手,當時老姑的心吶,默默無語兩眼淚。

趙老蔫: 耳邊響起駝鈴聲嗎!

老姑: 這回想沒想起來?

范鄉長: 啊!這歌詞我倒是想起來了,可是你還是沒想起來。

老姑: 也難怪你想不起來,你說你上中學走那年那,我30多歲,今年我50。

趙老蔫: 我56。

老姑: 誰問你了?

趙老蔫: 你問不問我也56,屬雞的......

老姑: 你說要說這人那,沒處看去,20來年沒見面,你說你當鄉長了,上那說理去啊!

范鄉長: 我這個鄉長當的還沒處說理了?

趙老蔫: 說的那叫啥話呀?范鄉長就是天生當官材料,鄉長你忘沒?選你那年當鄉長我是村裡代表么!

范鄉長: 啊是是是。

趙老蔫: 那年我記得是7月份連雨天吶,那傢伙從早上下一直下到中午哇哇的,就聽咔嚓一個大雷,范鄉長誕生了!

范鄉長: 不是……你的意思我是那雷劈出來的?

老姑: 哎呀鄉長他可不是那個意思,他那意思是說呀,霹雷一聲震天響,來了小范當鄉長,領導農友鬧革命......

趙老蔫: 啊恩恩哼恩恩哼。

范鄉長: 呵呵呵呵,老姑父你說什麼呢這是。不是你們吶,肯定是有事兒,

老姑: 不不我們沒啥事兒,我們那都是小事兒,鄉長你說你這一年這事兒太多了,你給咱們全鄉辦了多少好事啊?你說從普及科學種田,到開發糧食項目,你今天去銀行,明天跑科委,你真是操碎了心,磨破了嘴,身板差點沒累毀。

趙老蔫: 還給寡婦挑過水呢!全鄉都知道這事。

范鄉長: 啊,那都是小事兒,噢。

老姑: 大事兒也有哇,大事兒......

趙老蔫: 大事兒一年干老了,香港回歸、三峽治水、十五大召開、江主席訪美、這一年把你忙,這也不是他乾的啊!

老姑: 那不對啊,他得負責發布精神吶~

趙老蔫: 對,你一發神經,我們都干瘋了!

范鄉長: 我發什麼神經我呀?

趙老蔫: 發精神。

范鄉長: 我跟你說你們啊,不用給我帶高帽,有事兒就直說。

趙老蔫: 他不讓說。

老姑: 沒啥事,這不是么來到年了,我跟你老姑父合計,你說這范鄉長一年把咱們全鄉領導的這么好,我倆呀代表基本群眾來給范鄉長拜個早年。

范鄉長: 謝謝謝謝謝謝。

趙老蔫: 過年好!

老姑: 我們衷心祝願鄉長,年年健康,歲歲平安,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趙老蔫: 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范鄉長: 呵呵,不是,您老是不是有點用詞兒不當啊,你們有事兒就說事兒,要是沒事兒的話,哎,我可走了噢。

趙老蔫: 我哪句話不對了?

老姑: 你別老跟著瞎摻言!

趙老蔫: 我說那沒別的意思啊!

老姑: 你去坐那等著,別吵吵了。

趙老蔫: 快說事兒,要走了都。

老姑: 鄉長,我們有事兒!

范鄉長: 你看看,我就知道你們肯定有事,來吧,說事!

老姑: 那啥,你小舅子昨天上我們家去了。

范鄉長: 他幹啥去了?

老姑: 他給我們下了最後通牒,說啥不讓我們倆養鱉,說這事要不答應,就把我們那王八撈出來挨個放血。

趙老蔫: 那啥,鄉長啊,我跟你說,嘻,我不知道說好不好。

范鄉長: 沒事,你說吧。

趙老蔫: 你小舅子對你影響不好,嘻嘻,他有點仗勢,嘻嘻,不好說,反正是影響不好。那天上俺家去了,那傢伙一進門就告訴,那誰那個老蔫巴和那老高婆子在家沒?給我弄倆王八!俺倆就給燜上了么,喝酒一斤多,說那話就沒處聽。

老姑: 哎呀那傢伙吹的呢,說他正在俄羅斯談判,要買一個航空母艦。

趙老蔫: 趕緊倒出魚塘來,我好回來抓緊時間訓練。

范鄉長: 您老是那個養魚大王趙老蔫吧?

趙老蔫: 正是鄙下。

范鄉長: 你一進來我就認出來你了。

趙老蔫: 媽呀,鄉長把我認出來了。

老姑: 鄉長啊,這不是我倆來問問就是因為這個魚塘的事,這不是到期了嗎?我倆問問下一期到底包給誰了?

范鄉長: 哎呦,關於這件事兒,你等過了年,由下一任鄉長通知你們。

老姑: 下一任?

趙老蔫: 你就告訴得了唄!

范鄉長: 這不是剛開完人代會嗎,我已經不是鄉長了。

老姑: 你下來了?

范鄉長: 啊!下來了,呵呵呵!

趙老蔫: 媽呀,下來啦?哎呀我的媽呀,你下來你早說你看把我兩口子累的。這傢伙下來也就平級了我也不用怕你了,哎呀下來了。

老姑: 你給我們整點水呀?這嗓子都乾巴了這傢伙說的。

范鄉長: 好好好!

老姑: 哎呀我的天吶,這傢伙累的。

趙老蔫: 哎呀,這傢伙連大氣都沒敢喘,

范鄉長: 倒水!

趙老蔫: 夠了,俺倆分點兒得了,不用了。

范鄉長: 呵呵!

趙老蔫: 有煙沒呀?

范鄉長: 啊啊啊,我不會抽煙,對不起!

趙老蔫: 那就算了。

老姑: 哎呀,下來了?

趙老蔫: 嗯,因為啥呀?腐敗啦?

范鄉長: 啊,是這么個事。

老姑: 你別說了,你下不下來我們不管,今天我們倆來呢就是想知道知道這個魚塘咱們鄉里究竟包給誰了。

范鄉長: 我不是說了嗎,過了年,你就明白了。

老姑: 啊呀呀呀別過了年了,誰聽不明白呀,現在我就明白了,那還用問吶,肯定是包給你小舅子了,你倆合夥包的,我說三胖子......

趙老蔫: 三胖子?

范鄉長: 啊啊啊,我小名叫三胖子,哈哈!

趙老蔫: 哦,我小名叫狗剩子。

老姑: 三胖子,不是我說你呀,作為老鄉你是真不夠意思啊!你說你當鄉長當這么多年摟夠了,臨下台之前把小舅子安排明白了,得罪人的事兒讓下屆領導說,你里外裝好人,不是我說你三胖子,像你這樣的領導幹部啊......

趙老蔫: 哎哎哎!

老姑: 把你擼下來就對了,算對了那就。

趙老蔫: 幹啥呀?過分了嗷!你咋這樣呢?剛才你說那些話跟現在也不對路子了,讓人下來你就說那難聽話,我看不好,是不?既然這大侄兒從鄉長一下變成三胖子了,咱就不要照頭再給一棒子了,對不?這時候的人,最需要理解,需要安慰,是不?誰一生還還還不犯點錯誤啊?犯錯誤就改,改完再犯唄!

范鄉長: 嗯?

趙老蔫: 不是啊犯完再改,改完再犯,千錘百煉么!沒事!這個,老姑父陪你溝通溝通,我也沒吃飯咱倆整兩盅唄?

老姑: 咳!

范鄉長: 哎呦呦太好了!快快快,上炕上炕。

趙老蔫: 這時候人最空虛的時候,你別跟他那樣。

老姑: 我說你這心咋這么大呢?

趙老蔫: 一生哪有那順的啊?

老姑: 那來錢道都讓人堵死了,你還有心思喝酒啊?

趙老蔫: 呆著吧!

老姑: 你現在就是給我喝雲南白葯也無法擬補我們心靈上的創傷~回家。

趙老蔫: 你咋這樣呢!

老姑: 我讓你回家!

趙老蔫: 我讓你——站下!美呀?我還管不了你了!說你沒……美啥?啥好事兒都一家的啊?地球非得圍你轉,你是太陽啊?說那些個臭氧層子有啥用啊?

老姑: 他小舅子會養魚啊?

趙老蔫: 我下生就會啊?學唄!沒事三胖子,你告訴你小舅子有不會的地方你問老姑父,老姑父干別的不行,養魚絕對是這個。

范鄉長:那是那是。

趙老蔫:我告訴你你不下來了么?正好沒啥事兒干,你養魚,你當鄉長一年累——累夠戧的,你整的那著急上火的,完了這嘎噠還寫信那啥又告你,你犯不上!你養魚!我這一年五六萬吶!

老姑: 咳!

趙老蔫: 你咳嗽它也是五六萬,你不用擱那!特別是養甲魚,一本萬利。我告訴你,我給你拿兩條。這完應看好水,掌握好飼料,我完全自己配製飼料!吃啥玩意愛長。

范鄉長: 喝酒!

趙老蔫: 喝酒不行,喝酒它上頭。你給它喝酒,它酒糟都不吃!

范鄉長: 我說咱爺倆喝酒!

趙老蔫: 啊?咱倆啊,我尋思你給王八灌酒呢!哎,喝!

(電話響)

趙老蔫: 你把那幹了!

范鄉長: 不行,我喝不了急酒。電話電話。

趙老蔫: 我接,誰來的?你把那幹了,嗯嗯嗯,你喝了,我跟他說去。你誰呀?喝酒呢。不幹了,你別往這打了,養魚了。嗨你說別的沒用,就是不幹!找——范縣長——報到?你找縣長你往鄉長家都不幹了,你跟我扯那沒用的,他找范縣長報……

范鄉長: 是找我的,

范鄉長: 喂!喂!沒事兒!沒事兒,這邊有個客人。

趙老蔫: 我鞋那?完了完了,產房傳喜訊,人家「生」了……該!我說不讓你來不讓你來你偏來,這回咋樣?慢了!我覺著你耗子給貓當三陪你掙錢不要命了!

老姑: 那你都怨我呀?

趙老蔫: 不怨你怨誰呀?剛才我是不是上炕了?

范鄉長: 對!

趙老蔫: 我是不是喝酒了?

范鄉長: 對!

老姑: 你還吃人家菜了那!

范鄉長: 太對了!

趙老蔫: 這可咋整啊?

范鄉長: 以後處理吧!

趙老蔫: 哎呀媽呀!

老姑: 咋辦吶?

趙老蔫: 回走!

老姑: 那咱那甲魚還在屋呢,還有筐!

趙老蔫: 你要啥甲魚!

范鄉長: (拿著鞋出來)哎給你給你......

趙老蔫: 這你燉了吃了吧,這玩意味才好呢,媽呀!

范鄉長: 呵呵穿上別著涼!老姑進屋吧!

老姑: 那啥那魚塘我們不包了。

范鄉長: 進屋吧!

老姑: 那魚塘我們真不包了。

范鄉長: 進屋吧!

老姑: 我們真不包了,現在我倆回去給窩棚扒了把王八撈出來挨個放血!不包了。

范鄉長: 老姑你這是逼我啊,實話告訴你吧,下一期魚塘,還由你們繼續承包!

老姑: 不可能,那我在屋裡那麼問你都沒說呢?

范鄉長: 我為什麼不想告訴你那,你說我那個小舅子他想包魚塘,他是那塊料么!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我怕一告訴你們吶,年前一傳出去,他又喝點酒到我們家這個那個那個這個的,我煩他!老姑,我也忙一年了,我也想過個消停年吶!老姑!

老姑: 那過完年他不還得鬧你么?

范鄉長: 鬧誰去呀?過了年我到縣里上班了,鄉里都換新領導了,他鬧騰誰啊?

趙老蔫: 對,在鬧就收拾他!

范鄉長: 哈,沒錯!

老姑: 那鄉長太謝謝你了。

趙老蔫: 好人。

老姑: 那真謝謝你了,那啥你上俺們家吃點飯去唄?

范鄉長: 不了不了,這回你倆放心了吧?把東西都拿著,我還得報到去!

老姑: 哎鄉長,這是給你拿來的,你吃 !

范鄉長: 不行不行不行不行,老姑再見!

趙老蔫: 再見老姑父!

表演人員:

1、趙本山

趙本山,1957年10月2日出生於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中國內地男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監制、歌手、東北二人轉教授,國家一級演員。

1982年因主演拉場戲《摔三弦》成名。

1990年首次登上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其中十五次獲得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一等獎。

1999年由個人投資主演的電影《男婦女主任》獲得第22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趙本山獲最佳男演員獎。

2003年首倡「綠色二人轉」,並創立了以演出「綠色二人轉」為主的「劉老根大舞台」。

2010年獲得華鼎獎終身成就獎。

2011年最後一次亮相央視春晚,表演《同桌的你》。

2013年蛇年春晚前宣布退出小品舞台。

2014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副總導演兼語言類節目總監。

2015年12月30日,趙本山出席電影《過年好》的發布會,該片由趙本山領銜主演,高群書執導,於2016年大年初一上映。

2017年,參演電視劇《鄉村愛情進行曲》。

2019年10月30日,《劉老根3》官宣回歸,兩位主演趙本山、范偉再次聚首。

2020年11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4》殺青。

2021年2月16日,參演的農村輕喜劇《鄉村愛情13》在優酷視頻播出;3月25日,特別出演的民國情景喜劇《大飯店傳奇》在優酷合家歡劇場獨家播出。

2、范偉

范偉,1962年9月2日出生在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喜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

1995年,第一次登上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並表演小品《牛大叔提干》。

2001年,在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小品《賣拐》並獲得小品類一等獎。

2006年,憑借在章家瑞執導的電影《芳香之旅》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第30屆埃及開羅國際電影節特別表演獎(金鑰匙獎)。

2007年,主演喜劇電影《耳朵大有福》,飾演王抗美並獲得了第9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9年,主演電視劇《老大的幸福》,此後獲得了第25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觀眾喜愛的電視劇男演員獎和第16屆上海電視節最具號召力男演員獎兩項大獎。

2011年,在電視劇《先結婚後戀愛》中飾演滕飛。

2013年主演戰爭喜劇《上陣父子兵》,飾演喬日成。

2014年,主演電視劇《小寶和老財》,飾演周老財。

2016年,參演由馮小剛執導的喜劇電影《我不是潘金蓮》。

2016年11月3日,主演的電影《不成問題的問題》榮獲第29屆東京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2017年7月和郭采潔主演的電影《絕世高手》在2017年7月7日全國上映;同月和大鵬主演的電影《父子雄兵》在上映2017年7月21日全國上映。

2020年,出演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片中出演林格的父親林立國。10月1日,出演的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上映。

2021年3月21日,主演的電影《朝雲暮雨》開機。5月1日,范偉主演的電視劇《劉老根4》播出。

3、高秀敏

高秀敏(1959年1月28日~2005年8月18日),出生於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國家一級演員,小品、二人轉演員。

1974年,高秀敏到當地的民間團體唱二人轉。

1982年,高秀敏進入扶余市民間藝術團做演員,並在1986年獲國家二級演員職稱。

1992年辭職做個體演員,開始出演小品,並屢次在春節聯歡晚會和趙本山搭檔表演。

2001年,在電視劇《劉老根》中飾演主要人物「丁香」。

2002年,和趙本山、范偉合作,以小品《賣車》獲得央視春晚一等獎;同年在電視劇《劉老根2》中飾演丁香。

2003年,和趙本山、范偉合作,以小品《心病》獲得央視春晚一等獎;同年在電視劇《風箏奇緣》中飾演大夫人。

2004年,和趙本山、范偉合作,以小品《送水工》獲得央視春晚一等獎;同年在電視劇《水兵俱樂部》中飾演陶母。

2005年,開始更多嘗試,並重拾起二人轉,同年由高秀敏主演,何慶魁、高秀敏夫婦共同擔任製片人的電視劇《聖水湖畔》於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播出。

同年在電視劇《半路夫妻》中飾演管母;後又在管虎導演的電視劇《生存之民工》中飾演錄像廳老闆;之後與胡可合作,在電視劇《縣令黃馬褂》中飾演孟夫人;並且還參演小品《守歲大觀園》。

⑸ 中國的民族服飾有哪些

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藍褲、黑紫絲絨背心,扎綉花圍腰,用花包頭、銀首飾,著百節鞋(翹頭綉花鞋)。男子為白衣褲、黑背心、白或藍布包頭,綉花掛包;高寒地區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女穿高領大襟花短衣、鑲花邊長背心,罩蓋頭,穿雙梁鞋。蓋頭還是回、東鄉、撒拉等族的女子頭飾,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綠色、婚後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襖、春夏為白襯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掛保安刀。保安刀掛於腰左邊,刀把疊嵌「十樣景」圖案。十分惹人喜愛!

布朗族:女穿黑色或紅綠紋相間的統裙,扎大包頭。男穿無領上衣、黑色寬大長褲,黑或白布包頭。

布依族:女穿大襟上衣、長褲、綉花圍腰,或蠟染百褶長裙;黔南地區穿傳統欄干服。欄干服是衣褲套裝,衣襟、領口、衣袖、褲腳均鑲花邊。男子為對襟衣或大襟長衫,藍或白地藍方格頭巾。

朝鮮族: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稱。女子穿傳統的襦裙套裝,上襦稱則高利,為小燈籠袖斜襟短衣,以花結襻帶系合;下裙稱契瑪,是高腰長裙,少女為統裙式,婚後纏裙式;配穿鞋頭尖翹的船形鞋。男子穿無紐扣上衣、深色背心、燈籠褲(稱佩吉),戴漆紗圍檐圓頂高帽。

達斡爾族:女穿藍袍、綉花鞋、白布襪,胸佩銀飾。男子穿高領袍、皮靴(稱奇卡米)、白布包頭。節日多穿各色綢袍。

傣族:西雙版納地區女子為窄袖對襟短衣、統裙、銀腰帶;德宏地區女子婚前穿大襟短衫、長褲、小圍腰,婚後是對襟短衫,黑統裙;新平、元江一帶,女上衣的腰際處和裙腰處常綉花、飾銀泡銀穗,故有「花腰傣」之稱。男子一般為小袖短衫、長褲,白或青布包頭,冷天習慣披毛毯。

德昂族:女子上為對襟短衣,下著飾橫條圖案的長統裙,並裝飾藤腰箍。男子穿圓領大襟衣和肥短褲,打裹腿,男女均用白或黑布包頭、男子還飾絨球。

東鄉族:女子穿大襟衣、綉花背心、長褲,罩蓋頭。男子穿長袍,束帶,佩小刀等;或穿對襟衣、黑背心;戴黑或白色平頂軟帽。

侗族:女子為無袖上衣、寬腳褲或百褶統裙,佩帶銀飾。男子為無領短衣、統褲、侗帕(大頭帕)。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

獨龍族:穿用披毯:將麻布毯披於衣外,由腋下抄向胸前結角(男左結、女右結)。此外,女子用頭巾,男子佩砍刀和箭包。

俄羅斯族:女子穿布拉吉(連衣裙)或褶裙,戴艷麗的頭巾。男子穿西裝和白色綉花邊的套頭衫。

鄂倫春族:穿皮袍:大襟,開二衩或四衩,領、袖、襟處鑲異色皮邊,衩處補綉團花圖案。此外,女子戴氈頂皮帽;男子為狍頭皮帽、皮褲、皮靴。

鄂溫克族:女穿大翻領連衣裙,或大襟連衣裙式長袍。男為深藍長袍、圓錐形帽、皮靴。冬季習慣穿獸皮衣。

高山族:女子一般為對襟長袖上衣或大襟窄袖上衣,各式裙,黑或紅布包頭。男子通常上穿對襟長袖衫和長短不一的背心,下著纏腰裙或前裙。高山族在節日里注重裝飾,並穿貝珠衣(以貝殼、珍珠編織的貝衣、珠裙)。

仡佬族:女子穿套頭式無袖袍,前短後長並綉花;穿三段式統裙,中段為紅色羊毛織物,上下段為青白相間條紋圖案的麻織物;纏包頭,同時纏3條長帕,後垂6穗,飾海貝;穿勾尖鞋。男子為無領琵琶襟衣、長褲,青布包頭。

哈尼族:女子穿無領上衣、銀胸飾,著長褲或裙,系圍腰(以不同顏色標識未婚已婚),戴小帽,飾銀泡;節日穿綉花尖鞋。男子用黑或白布纏頭(節日插羽毛),系綉花腰帶。尚黑色,多用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哈薩克族:女子穿連衣裙、綉花背心、綉花套褲,戴吐麻克或白布蓋頭,大披巾,喜歡在綉花帽上插羽毛等。吐麻克是一種小圓帽,飾有貓頭鷹毛。男子穿不掛布面的翻領皮大衣,扎鑲花皮腰帶,佩小刀,戴三葉帽(夏天為三角布頭巾);春夏穿袷袢。袷袢是無領對襟袍,無紐扣而系腰纏(腰帶),維吾爾、柯爾克孜、塔吉克等民族也穿用。

赫哲族:習慣以魚、獸皮製衣,冬季穿套褲,傳統穿袍。女袍類似旗袍,採用鑲緄工藝,並綴貝、幣或銅鈴;男袍為右大襟、前開衩。此外,女子穿綉花鞋或皮靴,男子穿靰鞡。靰鞡為布靿、皮幫底的納褶防寒靴,內絮烏拉草。

回族:女子穿大襟短衣,戴蓋頭。男子穿白色對襟衫、黑背心,戴白或黑小圓帽。散居各地的回族穿漢族服裝。

基諾族:女子穿無領無扣短褂、鑲七色紋飾,佩綉花兜胸,著黑白相間的短裙,戴白底彩條尖頂風兜帽。男子為棉布上衣(無領、對襟、無扣、背後綉太陽花)、白棉布大褲,裹腿,藍布包頭。男女均戴耳環。

京族:女子為無領對襟短上衣、菱形遮胸布、黑色大褲、旗袍式白色長外衣,戴斗笠。男子為及膝窄袖袒胸衣、大褲,束帶。

景頗族:女子穿黑色短上衣、棗紅色自織羊毛花圍裙,使用腰箍、護腿及各種銀飾物。男子為黑色衣褲或白衣黑褲,白布包頭上綉花並綴絨球,佩長腰刀,背掛包。

柯爾克孜族:女子穿連衣裙、黑背心,戴頭巾;青年戴紅絲絨圓頂小帽或大紅色水獺皮帽,綴羽毛或纓穗。男子穿袷袢、綉花圓領襯衫、燈芯絨大褲,束皮帶、左佩小刀,戴高頂卷檐氈帽或護耳式帽。

拉祜族:女子為高開衩長衣(鑲嵌彩色幾何紋布塊),黑布頭巾(長3m以上,中端垂及腰際)。男子為無領大襟衫、寬腳長褲、黑頭巾或分瓣小帽(綴彩布條)。

黎族:女子穿青色開襟上衣、及膝織綉花統裙,盛裝時佩帶大耳環等首飾。男子穿無領對襟衣,纏包頭、插雉尾,有的戴耳環。多用自紡自織自染的棉、麻布。

傈僳族:女子穿短衫、黑背心、多褶長裙,戴花包頭或歐勒(珠珠帽,以紅、白色珠或貝殼串成);青年女子佩拉白里底(佩帶於胸前的瑪瑙、海貝或銀幣串)。男子為長衫、及膝褲、黑包頭,佩砍刀、弓弩。

珞巴族:女子穿短上衣、毛呢及膝統裙,腰懸綴成球狀的白色貝殼(以數量標識財富);盛裝時披紅披肩,佩多串項珠。男子穿氆氌長袍、羊毛氈套頭背心,披野牛皮,戴藤條圓盔,套熊皮圈。

滿族:女子穿旗袍、高底花鞋(稱花盆底)。男子穿箭袖開衩袍褂,束腰帶。

毛南族:女子穿大襟上衣、緄邊褲,戴頂卡花。頂卡花是一種斗笠,以竹篾編織精緻圖案。男子穿藍、青色對襟衣、衣褲。

門巴族:傳統穿紅氆氌袍,佩砍刀。此外,女子穿白氆氌統裙,披犢皮,頸飾彩色串珠。男子扎赭色腰帶,戴拔耳甲。拔耳甲為山字形小帽,褐頂、橘黃邊,前檐留缺口。

蒙古族:男女老幼皆穿用蒙古袍,有紅、黃、紫、深藍等色,傳統式樣為身寬袖長、下擺不開衩、襟和擺採用鑲緄裝飾,束彩腰帶。此外,女子纏紅、藍頭巾,穿皮靴,盛裝時戴冠、綴銀飾;男子纏紅、黃頭巾或戴藍、黑、褐色帽,穿高靿皮靴。

苗族:女子穿大領對襟短衣、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打裹腿,或為大襟短衣、寬腳褲、圍腰,採用多姿多彩的頭飾;節日盛裝,常採用刺綉、蠟染等工藝裝飾服裝,以及多種傳統銀飾,如項圈、手釧、銀衣(銀飾釘於衣上)。男子為短衣長褲,或穿對襟麻布長衫、披羊毛氈(上有幾何圖案)。

仫佬族:女子穿大襟上衣、長褲或統裙,束圍腰(上有幾何圖案)。男子穿無領琵琶襟衣或唐裝(類似漢族的衫、襖、褲)。尚青色。

納西族:女子穿黑、藍、白色大褂,背心,長褲,多褶圍裙,披七星羊皮披肩(上綉日月、下綴七星圖案,俗稱「披星戴月」,象徵勤勞),戴圓的紗頭帕或藍頭巾;寧蒗等地為短衫、百褶長裙,束腰帶,藍、黑布包頭。男子穿大襟長衫,圍羊皮兜腰,披羊皮披肩,打裹腿。

怒族:女子穿背心、多褶長裙,習慣以竹管穿耳,珊瑚、貝殼飾胸,藤環纏頭、腰、踝;貢山地區以麻布片為前後裙。男子穿長衣短褲,纏包頭,腰左佩砍刀、右肩背弓箭。

普米族:女子穿大襟衣、百褶長裙,束寬大的彩腰帶,披羊皮,纏大包頭,飾銀環耳墜。男子穿麻布短衣、大褲、白羊皮背心,打裹腿,佩腰刀。

羌族:傳統穿用皮褂褂,即罩於麻布長衫外的羊皮背心。此外,女子用綉花圍腰、頭帕及耳環、手鐲、銀牌等飾物,穿勾尖綉花鞋。男子纏包頭,束腰帶,裹腿。

撒拉族:女子穿對襟衣或大襟袍、花背心、綉花布鞋、布襪,罩蓋頭,飾長耳墜。男子為白色對襟衣、黑背心、白或黑色平頂圓帽;冬季穿皮襖或褐子(羊毛織成的衣服)。

畲族:女子穿大襟緄邊上衣、短褲,打裹腿,以紅絨線束頂髻,戴細篾斗笠;結婚時戴鳳冠銀簪。男子為對襟上衣(老年大襟)、長褲。習慣用青、藍色自織麻布。

水族:女子穿無領大襟半長衫、綉花圍兜,纏包頭(少女戴纏繞紅線的頭圈),佩銀首飾。男子為無領大襟寬袖長衫(青年對襟長衫)、青布包頭。尚青藍兩色。

塔吉克族:女子穿無領長袖衣和曳地長裙,或穿連衣裙,戴圓頂綉花帽(綴後簾)、加白黃紅色頭巾。男子穿袷袢,戴黑絨圓高帽。男女皆習慣穿野羊皮高靿靴和氈襪。

塔塔爾族:女子穿連衣裙、深色背心,戴鑲珠小花帽,披紗巾,著花靴(上綉動物圖案)。男子為綉花白襯衫、黑色背心或對襟長衫、黑褲,戴綉花或黑色小帽,著長靴。
土族:
女子穿鑲花邊的大襟袍(配五色布拼成的袖套),鑲花邊的背心,束綉花寬腰帶,佩掛手帕、錢袋、荷包、小鈴。男子為小領大襟長袍、大襠褲、黑或紅色背心,上黑下白的裹腿,雲紋布鞋;冬季穿大領白板皮襖。男女都戴翻檐氈帽或禮帽。

土家族:女子傳統的服裝為左開襟大袖緄邊短衣、八幅羅裙,現一般為右開襟上衣、鑲邊統褲,青布包頭,綉花鞋,銀飾品。男子為對襟或琵琶襟短衫、長褲,青布包頭。多用溪布、峒布,即自織自紡青、藍色土布或麻布。

佤族:女子穿黑色無領短衣、黑紅條紋相間的統裙,頭、頸、腰、臂、脛用箍飾物。男子為無領對襟短衣,紅、黑、白布包頭,以黑、紅線穗作耳飾。

維吾爾族:女子穿艾得麗斯綢連衣裙、襯裙,深色綉花背心,系鮮艷的頭巾(老年白紗巾或大幅白蓋頭)。男子穿袷袢(以方巾束腰),套頭大襯衫。男女老少喜戴尕巴(四棱綉花小帽),著高靿靴(女子內著長統襪)、加套鞋。

烏孜別克族:女子穿魁納克(寬大多褶的連衣裙),戴各式小花帽,著綉花靴。男子穿托恩(對襟袍,類似袷袢,以方巾束腰),綉圖案的襯衫,戴小花帽,著皮靴、淺幫套鞋。

錫伯族:女子穿袍(青年的袍腰部打褶象連衣裙)、背心、肥褲(扎褲腳)。男子穿箭袖前開衩長袍,或短襖、長褲。東北地區錫伯族著當地漢族服裝。

瑤族:女子服裝注重綉花、蠟染,通常穿琵琶襟或大襟上衣、長褲、短百褶裙,打裹腿,採用多種樣式的頭巾、帽及銀飾。男子穿對襟無領短衫、長褲或過膝短褲;廣西南丹一帶沿用白色褲,褲腳綉花;廣東連南一帶纏紅布包頭,插雉尾。多用青、藍土布。

彝族:大小涼山男女老幼四季披用白、灰、青三色羊毛線織成的擦爾瓦(即披風),上織有花紋,有的下端密集長流蘇。擦爾瓦始用於漢、晉;白天御風雪,夜可作被。此外,女子穿大襟上衣(綉花或緄邊)、多節多色的曳地百褶裙或長褲、圍腰,著瓦式方頭帕或青布包頭;雲南少女戴雞冠帽、綴銀泡,在賽裝會、插花節上穿刺綉服裝。男子為大襟或對襟衣、多褶褲(褲腳寬窄不一,寬者1m),青或藍布帕包頭(右前方突出細長錐形「英雄結」),左耳戴大耳珠、綴絲穗;老年穿長袍,戴瓜皮帽。

裕固族:女子穿高領長袍,束紅、紫、綠色腰帶,戴喇叭形紅纓帽(未婚加一圈綠珠穗),掛頭面,戴胸飾「寄命鎖」,穿長靴。頭面是標識婦女已婚的帶形飾物,佩在發辮上,共3條,一條垂胸前、兩條垂背後,上鑲銀牌、珊瑚、瑪瑙、珠貝等。男子為高領左大襟箭袖袍,束紅、藍色腰帶,掛腰刀和煙袋,圓平頂翻檐白氈帽或禮帽,左耳飾大耳環,穿皮靴。

藏族:傳統穿用藏袍,是敞領口、右大襟、系腰帶的大袍,用氆氌、毛皮及其他面料製作;牧區羊皮袍不掛袍面,以腰帶系結底襟可作被袋用;農區婦女夏秋為無袖袍;男子穿袍時習慣褪右袖以便活動;女袍的內衣襟短袖長,前系邦單(又稱邦墊,為飾有橫彩條的氆氌圍裙);配穿靴,男子戴禮帽或皮帽。此外,西藏山南一帶女子穿背夏,是一種對襟無扣長背心,多用黑氆氌製作。

壯族:
女子傳統裝束為大襟或斜襟上衣、褶裙或寬腳褲、綉花圍腰。男子著唐裝,包頭。三月三節,著節日盛裝。

中國旗袍歷史時間及創始人

一、旗袍發展的歷史

清朝男人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服裝。說到傳統,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 、 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數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直到現在,嚴肅而正規的「職業女裝」仍然占據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
二、旗袍的發展的過程
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 腿以及手足,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 。
(1)旗袍之源~~「棗」(Zao三聲)旗袍,大家族中的一員,其發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
旗人之袍與旗袍棗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但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2)民國之初旗袍開始了悄然過渡和發展。
民國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雲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剪辮發,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都在為新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3)民國初期20年代出現的倒大袖與新樣式。
民國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3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本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是近代中國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而30年代又可謂這一時期燦爛的頂峰。也就是在此時,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
民國的30~40年代,旗袍迎來了它的第二個黃金時代
旗袍走向經典的過程,可說在30年代已基本完成,而40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50年代裡~~旗袍也有過燦爛的一瞬間,那是因為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如果說服裝也有流行的話,那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化。
(5)在中國的60年中葉~70年代是旗袍被冷落的20年。
從1966年至1976年的「文革」,是對傳統民俗文化的一場浩劫,也是旗袍經歷的災難期。
到了中國改革開放的80~90年代旗袍已是輝煌難再了
旗袍的鼎盛年代已經遠去,被冷落了30年之久的它,在80年代以來開放後的國土上顯得有些落伍了。

⑺ 滿族有那些風俗習慣

婚姻家庭�

滿族婚姻一夫一妻制,男娶女嫁,子女隨父姓。滿族人十分重視修家譜,家譜按輩分,從祖 上一代代排下來,只記男子名,配偶只記某某氏。

見面禮節�

滿族有孝敬長輩,講究請安問好,重視禮節規矩的傳統。男子請安要「打千」,左膝前屈,右腿下彎,上身前傾,右手下垂,問好。過年行跪拜禮。女子問安要雙腿並立,雙手放右膝上,曲膝弓腰,問好。此外還有相抱禮、執手禮等。
居室

滿族的傳統建築形式是院落圍以矮牆,院內有影壁(照牆),立有供神用的「索羅桿」。住房一般有東、中、西三間,其中東、西兩間為正房,門向南開。西間稱西上屋,設南、西、北三面炕,以西炕為尊,俗稱「萬字炕」,供有祖宗神位,西牆上有祖宗神板。

服飾

歷史上滿族男子喜歡穿兩側開叉、腰中束帶,便於騎射的馬蹄袖長袍馬褂,頭頂後束辮垂於腦後,戴圓頂帽,下穿套褲,腳著呈船形的雙鼻皮條布鞋,大拇指戴搬指;婦女則多喜穿旗袍,梳京頭或「盤盤轡」,戴耳環,腰間掛長手帕,天足,蹬花盆底鞋。
滿族的帽子有禮帽(也稱官帽)和便帽(現在叫的帽頭),又分暖帽和涼帽;婦女戴"坤秋"帽或"卧兔",後來婦女頭飾不斷改進,貴族婦女多戴鋼子,飾以絹花球翠。
滿族入關後,滿漢服裝漸趨一致,但旗袍卻以其獨特的魁力流傳下來。經過不斷改進,旗袍的樣式逐漸成為直領、窄袖、右大開襟、釘扣拌、緊腰身、長至膝下、兩側開衩,穿上後既能體現身姿,又可顯示女性的高雅大方。

睡扁頭

滿族的一種育兒習慣。即幼兒出生後,讓他(她)仰面睡覺,枕頭內裝上小米之類的囊物。因為,幼兒在學會走路以前骨骼很軟,有意識地"睡扁頭",可使後腦約扁平美觀,背部寬板健美。也可令幼兒的鬢角突起,不致成凹鬢角。這一習俗後被漢族普遍接受。

悠車

這種悠車是滿族撫育孩子用的工具。悠車形似船,用繩子系在大樑上。當孩子要睡覺時,母親就把他抱進悠車里,邊唱邊悠,孩子很快就入睡了。

神石、神竿、照牆

滿族人家庭院里迎大門立一約6尺高的神竿,竿的頂端是包著一塊紅布的風磨銅頂,竿頂下約1尺左右,橫置一短竿。神竿根部放三塊石頭,叫「神石」。神竿後築影壁,影壁牆頭飾有雨搭。傳說,這些是祭祀先祖努爾哈赤的。努爾哈赤曾上山挖過人參,神竿就是他挖人參時用的索撥拉棍,即「索絡竿」;神石就是野炊支鍋用的石頭;影壁就是背人參用的背夾。

禁忌�

滿族人不吃狗肉,不打狗,不使用狗皮做的取暖物品。這與滿族的犬圖騰崇拜、祖先崇拜有關,也與狗在滿族人生活、生產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