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為什麼叫服裝
擴展閱讀
粉色短皮衣怎麼內搭 2025-05-12 15:46:12
皮衣封底劑怎麼用 2025-05-12 15:10:50
真絲睡衣弄上油漬怎麼辦 2025-05-12 15:08:52

旗袍為什麼叫服裝

發布時間: 2022-06-01 15:32:30

❶ 旗袍是如何成為中國傳統服裝代表的

旗袍是中國傳統服裝的代表,由滿族人的「長袍」演變而來。因滿人又稱旗人,因此這種服裝被命名為「旗袍」。辛亥革命後,帝制被廢除,西方文化傳入中國,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中國的女子們開始追求和表現女性之美。她們在滿族長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把西方服飾的特點摻雜其中,「旗袍」便這樣誕生了。

❷ 為何說旗袍是中國的傳統服飾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❸ 為什麼中國叫旗袍,而越南稱旗袍為奧黛

旗袍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服裝,這種服裝能夠展現出東方女性的美。不過有的人在看越劇的時候,發現越南的女性也穿著旗袍,不過名字卻是奧黛。事實上,她們穿的並不是旗袍,雖然乍一看很像旗袍,但是跟我國的旗袍有一定的區別。因此越南叫這種服裝為奧黛,那麼接下來就來說說旗袍和奧黛的區別之處在哪裡吧。

奧黛和旗袍都同為兩國的國服,都展現出了東方女性的柔美。因為受到文化的影響,所以各自展示了國家的文化。奧黛與旗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不清楚內幕的人,往往會認成旗袍,不過看了上述的介紹,應該對奧黛和旗袍有了新的認識了吧。

❹ 旗袍來源於哪個民族的服裝

旗袍來源於滿族的服裝。旗袍是我國一種具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清末的旗袍樣式,主要源於滿族婦女服飾中的旗裝。滿族旗袍主要特點為寬大、平直,衣長及足,材料多用綢緞,衣上綉滿花紋,領、衣、襟、裾都滾有寬闊的花邊。

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旗袍其他情況簡介。

旗袍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 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❺ 旗袍的由來是什麼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

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拓展資料: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清代旗裝的裁製一直採用直線,胸、肩、腰、臀完全平直,使女性身體的曲線毫不外露。盡管旗袍改於滿族婦女的旗裝,但旗袍並不是旗裝。旗袍是帶有中國特色、體現西式審美、並採用西式剪裁的時裝。旗裝是滿族的民族服飾。

民國旗袍起源的原因,有眾多學者和當時的媒介認為,民國初女子為尋求思想的獨立和女權的解放,效仿男穿子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

❻ 中國的傳統服裝是旗袍而不是漢服,這是為什麼

漢服侵略者強行截斷傳承達300餘年,故現在的人不知道漢服,但是現在的環境是,漢服在逐漸的復興。

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漢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在漢族的主要居住區,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賽里斯國的體現,承載了漢族的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傳承了30多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受保護的中國工藝美術。

實際上民國旗袍首倡群體並不承認「旗袍」這個稱呼,而是「只叫它做長衫、長衣或長袍,與男性服裝混為一詞,1926年2月27日上海《民國日報》有短文《袍而不旗》,提議「中華袍」,最後還是叫回旗袍。

❼ 旗袍為什麼叫旗袍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民族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❽ 關於旗袍的起源與文化,你都了解嗎

1、旗袍的起源

旗袍最早是來源於滿族,屬於滿族的代表性服裝,後來被不同民族的女性演繹,一直流傳到現在,旗袍是一種非常女性化的服裝,特別的好看。隨著中國文化的傳播和影響越來越大,旗袍在現在也是一種興起的服飾。

旗袍是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就袍服的演變過程看,袍服的演變史就是一部民族的融合史,文化的交融史。旗袍不是完全的古典,更多的一種精神,一種文化的蘇醒,一種懷舊情懷。

旗袍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雖然已很難看見身著旗袍、左手執油紙傘、右手執香扇的雅緻美女款款而步,但那唯美的景象至今很多人依舊嚮往。

❾ 旗袍是什麼時服裝

旗袍,是清代滿族婦女的一種

旗袍

服裝,流行於皇族妃子及貴族婦女中間。滿人原出於女真族,婦女衣著效法遼、金,還受到元代蒙族婦女長袍的影響。17世紀初,努爾哈赤用武力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八旗」制度。隨後,滿洲旗人在半耕半牧和開拓疆土的征戰中,逐步形成了男女老少都穿無領寬腰身直筒式服裝,這就是最初的旗袍款式。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了清朝以後,經過將近100年的時間,旗袍作為專一衣裝,取代了漢人的長裙款式。

到了19世紀,帝國主義列強入侵中國。旗袍受到西方服裝影響,腰身逐漸變瘦,肥袖變小,無領變為有領,款式開始往曲線形演變。在20世紀20年代,隨著大革命的風暴席捲全國,旗袍開始在國內普及開來。款式是上身適中,袖長過肘,袖口也比較寬大。到了20世紀30年代中期,旗袍的腰身變窄,袖口縮小,袖長不過肘。這樣女性的曲線美能顯示出來了。20世紀40年代時,它的袖子更短了,後來就乾脆取消。袍身的胸、腰、臀部更合體,輪廓與婦女體態一致。於是,女性的風韻完全體現了出來。

旗袍的材料常選用傳統的絲織物;縫制有鑲、嵌、滾、綉等傳統工藝;式樣也很多,領、袖、襟、衣長和兩側開叉高低都經常變化。發展趨勢由寬松到貼體合身,如今演變成流線型,穿著典雅舒適。

旗袍早已沖破了滿族女裝的范圍,它早已為廣大中國婦女所喜愛,並進而成為許多國家婦女喜愛的服裝。

❿ 為什麼叫旗袍

這種女子服裝-袍來自於滿族,滿人也叫旗人(滿族分成八旗),所以叫旗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