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街上穿漢服的越來越多,怎麼沒有穿旗袍的
漢服沒有旗袍挑身材啊,漢服稍微胖一點穿,看著也行,但旗袍你試試,而且身高不夠穿也不好看,不穿高跟鞋也不好看,一般場合穿又太高調,總之,漢服隨意舒適。
② 旗袍乃是「封建糟粕」如今真的炙手可熱備受追捧,登上春晚名揚海外嗎
服飾文化是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些精美絕倫的中國傳統服裝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時至今日也還有不少的漢服愛好者堅持效仿古人,穿著傳統服飾。精美的傳統服飾完美地實現了歷史和現實的交融連接,讓我們得以跨越數千年的文化記憶,去感受古人在穿衣上的古樸智慧和不俗的審美趣味。
青年時代身穿旗袍的宋慶齡
旗袍剛開始興起時,中國社會正處在一個非常混亂的狀態,百姓們在亂世之中生活得非常艱難。很多正當妙齡的女孩子為了謀生,只能選擇墮入煙花巷裡。而煙花巷中的女性美自然都是千嬌百媚的,為了襯出自己的曼妙和魅力,她們紛紛都穿上了攝人心魄的旗袍。於是燈紅酒綠的世界中充斥著穿著各色旗袍的舞女和酒女,使得當時的人們都認為旗袍是成風塵女子的一個顯著標志。
③ 你如何看待美國知名女歌手穿越南旗袍露腿惹爭議
最近,曾獲得過6次格萊美音樂獎的馬斯格雷夫斯,在美國得克薩斯州舉行的演唱會上,身穿越南的奧黛登台演唱。不過,馬斯格雷夫斯並沒有按照越南的傳統穿法,在裙底搭配一條喇叭長褲,而是露出了大腿,引發許多網友的熱議。
就連越南女星吳青芸也看不下去了,她在臉書發文,喊話馬斯格雷夫斯「在穿一個國家的傳統服飾前,至少應該先看看他們國民是怎麼穿的」馬斯格雷夫斯的行為「非常無禮」,表現出文化意識的缺乏。但是我個人覺得,事情已經發生了,得饒人處且饒人,馬斯格雷夫斯如果能道個歉,然後說明下自己當時穿著的想法,或許既能獲得大家的原諒,也能說明自己的想法,也不至於落到現在這么尷尬的局面。
④ 為什麼說旗袍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
旗袍,這衣服的出現既有時間因素也有民族因素,首先,它出現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專制王朝——清朝,出現的時間是在20世紀前的,按我們國家的歷史算是夠晚的了,若就因此說它是中國的傳統服飾,就會對漢服、唐服,不公了。因為它們出現的時期要比旗袍早得多得多呢!其次,清朝的統治者本身不是漢族人,他們是除了元朝時期的統治者蒙古族外的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所建立起來的王朝,它本身就不具備廣泛性,因為從古至今漢族人口都是佔中國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都是沒排過第二的。最後,雖說到20世紀四、五十年代,旗袍還是大多數人的常用服裝,但即使如此也改變不了它的來源是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才出現的這一事實。它是滿族人為了既滿足他們的審美觀感,又能體現他們的身份及地位的尊貴,還有當時的統治需要——為了能和漢族人和平共處,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才有了旗袍的誕生。所以它哪能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即使在清朝,旗袍也不是一般的普通的平頭老百姓能買得起的,因為旗袍普遍都是價格不菲的。
⑤ 都說旗袍圈很可怕,旗袍為何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
旗袍這一服裝類型經久不衰,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美感。都說時尚是一個講究更替的東西,那麼是什麼讓旗袍在時尚的圈子裡有著不衰的姿態,又是什麼讓旗袍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呢?
一、局限性不大
“什麼樣的衣服只適合什麼樣的身材”“什麼年齡段的人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這些條條框框總是讓女性多多少少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無論是年齡、身材、還是什麼外在因素,都不該是限制女性散發自身魅力的原因,而旗袍這一服裝類型就做到了極為寬大的兼容性,旗袍款式多種多樣,所附加的元素類型也各式各樣。
故而身著旗袍的女性相比之下給人一種安靜端莊,優雅大方的感覺。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認為旗袍之所以在各個國家廣受女性的喜愛的原因啦。對於這種能展現自我的同時還能舉手投足中增加自信優雅的服裝,女孩子怎麼會不喜歡呢?
⑥ 美國女孩穿旗袍卻為何遭批
一名美國高中生因身著傳統的中式旗袍參加學校畢業舞會而受到批評,不過她獲得了中國網民的支持。
美國女孩穿旗袍參加畢業舞會,網路發布圖片引爭議。
美國女孩穿旗袍參加畢業舞會,網路發布圖片引爭議。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日報道,來自美國猶他州的18歲女孩凱齊婭·多姆並沒有中國血統,她將自己身穿中式旗袍的照片上傳到「推特」上,之後便受到了「文化挪用」(指強勢文化的成員採用弱勢文化的元素,將其作為「奇異」的時尚,而造成原有意義的喪失或扭曲——本網注)的指責。
多姆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她在鹽湖城的一家古董店裡買下這條裙子,在購買前她並不清楚旗袍的歷史,「只是發現了一件漂亮、合適的禮服,並選擇穿它」。
美國女孩穿旗袍參加畢業舞會,網路發布圖片引爭議。
美國女孩穿旗袍參加畢業舞會,網路發布圖片引爭議。她說:「我在網上貼出這些照片是給朋友看的。我從沒想到它會引發這么大的爭議。如果我冒犯了任何人,我很抱歉,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很感激我能穿上這么漂亮的衣服。」
一名叫傑雷米·林的推特用戶寫道:「我的文化不是你的……舞會禮服。」此條「推文」在這個社交媒體平台上獲得了超過4萬轉發、將近18萬點贊和數以千計的評論。
另一名用戶寫道:「這不合適,我不會穿韓國、日本的傳統服裝或者其他任何傳統服飾,我是亞洲人……這些服裝背後有很多歷史。」
不過在一個中國網站刊登的一篇文章中,一名網友發表評論說:「非常優雅,也很美!真的不理解那些反對她的人,他們錯了!」
另一個人寫道:「這不是文化盜竊。這是文化欣賞和文化尊重。」
微博用戶還補充說多姆看上去很美,並批評那些攻擊她的人。
一名用戶寫道:「文化沒有國界。只要沒有惡意或者蓄意傷害,那就沒有問題。中國的文化寶藏值得推廣到全世界。」
美國女孩穿旗袍參加畢業舞會引爭議 但獲中國網友支持。
美國女孩穿旗袍參加畢業舞會引爭議 但獲中國網友支持。報道稱,近來隨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旗袍這種服飾現在成為華夏文明的象徵。
⑦ 為什麼網路上會有人提倡漢服,反對唐裝旗袍
這些人只是反對將旗袍唐裝作為漢民族的服飾,同時提倡復興漢服也只是針對漢民族而已。他們希望自己民族了解自己的民族服飾,民族文化,呼籲大家重視自己的民族文化,民族傳統,提高自己日益下降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而已。當我們被入關的滿人剃發衣服的時候,當我們被西方列強用火炮敲開國門的時候,當我們在白人、日本人、韓國人、黑人面前缺乏自信甚至中國的女人們被他們認為很easy的時候,當面屏幕都在給滿清歌功頌德的時候,甚至當我們面對少民的欺負無力反抗的時候,我們作為擁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漢民族難道不該做點什麼嗎?漢服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通過漢服了解我漢家文化,通過漢服了解我漢家歷史,通過漢服喚醒我漢家榮辱觀。我們國家在軍事上已經足夠強大了,不在是隨便讓人欺負卻只敢攻打人家大使館發泄的滿清了,但是我們的人民卻依然如同百年前沒有任何的自信心,頭上的辮子剪了,心中的辮子卻還在。所以提倡漢服很有必要。
提倡漢服,是提倡「將漢服作為在一些場合用於代表漢族形象的服飾」這一觀念,不是讓所有人穿,不是成為國服。那為什麼反對唐裝旗袍?不是反對人穿,而是反對(在漢服理念提出之前)相當部分人將唐裝旗袍作為漢族的民族服飾、作為漢族的形象代表。這些服飾應追溯至滿族服飾,是滿族服飾與現代審美結合的產物,可以是近代中國的代表,甚至可以是現代中國的形象,但不應作為漢族的代表。這和入侵沒關系,就像如果設計師用火星人服飾與地球審美結合設計出新的服飾,受到歡迎,被大部分漢族人穿著,我也不能承認讓這種東西作為漢族的形象代表呀。我們的包容,是樂於接觸甚至吸收其它文化,我們可以穿各種衣服,我們不排斥、不抵制其它文化,但不是用其它文化來替代我們呀。我們這個民族的形象,應由漢服代表。漢族之形象,謂之漢服,順理成章,你可以推翻我們宣傳的所有衣制,這也是好事呀,因為可以有更多專業的人加入。我們所做的也就有了意義。
⑧ 美國高中女生穿旗袍被為何指文化挪用
最近,因為一個美國高中女生穿旗袍,推特上吵翻了。
有人說是「文化挪用」,有人認為是「文化欣賞」,爭論雙方的氣焰不相上下。如今光是這條推文已經被轉發了6千多次,還有相關的評論推特獲得超4萬次轉發和近18萬次贊。
據1日報道,18歲的美國猶他州高中生凱夏(Keziah Daum)穿了一件紅色的旗袍參加畢業舞會,不過她並沒有中國血統。在她將照片上傳至社交網路,沒想到卻引發了軒然大波。
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家約翰·麥克沃特曾將白人對非裔美國人音樂的「挪用」稱作「異花授粉」,並表示,這通常是出於崇拜之情進行的模仿,並沒有暗含傷害的目的。
有人類學家研究認為,文化借用、文化挪用、文化交流等都是「文化進化」和不同文化融匯的一部分。
對於「文化挪用」的爭議一直存在。反對者能夠舉出很多錯誤的例子,尤其是當被挪用的對象是少數民族文化或者被認為是主流文化之下的文化,往往伴隨著壓迫和剝削。
支持者則認為,文化自存在以來就是文化挪用的產物,有時甚至是良性的、互利的。例如,《星球大戰》挪用了黑澤明的《戰國英豪》,而後者其實也挪用了莎士比亞戲劇的元素。
美國福德漢姆大學教授蘇珊·斯卡菲迪在《誰的文化?美國法律中的挪用與真實》中則寫道:「讓所有文化都像博物館里的陳列品那樣被封存在自己的時間里是不公平的,文化挪用有時能成為它們的救星。」
以上內容來自: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