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使用笛子
哈哈,那看你是怎麼想啦,你要知識喜歡,當做業余愛好,那就可以隨便一些。我相信你買的笛子也不很專業,就是市面上一二十塊錢的那種吧~~~那個沒關系的,開始練習時也不一定要用笛膜,粘透明膠也可以(我當時就是這樣的……),注意姿勢,……哈哈,天天堅持練練,我當初就是天天拿著玩,慢慢的能吹出音,然後慢慢的就會音階,……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哦……興趣加堅持就好啦
2. 怎麼吹笛子
怎麼吹笛子
笛子演奏姿勢:立式
立式就是站著吹奏的姿勢,一般在獨奏、重奏、齊奏時採用這種姿勢。要求是當身體站定後,兩腿直立,兩腳分開呈八字形(一腳稍前、一腳稍後。笛尾向右者,左腳稍前;笛尾向左者,右腳稍前)。一般情況下,身體重心落於兩腿之間,必要時才向左右移位。腰部要直。胸部自然張開。頭正。肩平。眼前視。雙手舉起笛管,兩肘自然下垂,將吹孔向上(不要過分里斜或外閃)置於口唇中央處,笛管與雙唇平行、與鼻樑垂直,或笛身和頭部略向笛尾方向傾斜,笛頭笛尾前後一致。
站立吹奏時,身體要自然、放鬆,並稍側向右方,面朝正前,兩腳分開呈小八字形,兩臂自然抬起,用右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閉第一、二、三音孔,拇指托住笛身,用左手無名指、中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別按悶第四、五、六音孔,拇指托住笛身偏外處。把笛子拿起靠在嘴唇下面,使下唇放在吹孔大約1/3處,笛身微向右下方傾斜些即可。
在吹奏時唇部的肌肉力量應該集中在嘴唇的兩角,而不應該集中在唇部接觸樂器的地方,這樣容易造成吹奏出來的音混濁不清,甚至吹不出所需要的音來。
演奏者常運用鼻孔換氣的特殊方法,使吹奏氣息得以延長,可不間歇地吹奏一段較長的樂句。
持笛的方向
即向右方還是向左方持笛的問題,可以根據個人習慣決定。這對演奏來說毫無妨害。但從笛子改革,從演賣者兼學多種笛,從參加合奏時求得統一等的角度來考慮,還是以向右方持笛為宜。這不是說要把已經習慣於左方持笛的都改過來,而是建議初學者從開始學吹起便形成右方持笛的習慣。本書是按右方持笛講述,若屬左方持笛者,做反向理解。
持笛按孔的具體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指肚按孔法。即以右手無名指、申指、食指的第一節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別依次開閉第一、二、三孔;右手大拇指第一節指肚,托於笛身下方(約第三、四孔之間),小指指尖隨附笛側,與其它手指相配合,時起時落。左手無名指、中指、食指的第一節指肚(中指略靠里),分別依次開閉第四、五、六孔,左手大拇指第一節指肚托於笛身下方第六孔與膜孔之間稍偏外側,距第六孔約一公分左右,小指指尖同樣附於笛側,與其它手指相配合,時起時落。
另一種是指尖按孔法。基本方式與指肚按孔法一樣,只是左手用指尖按孔。用左手指尖按孔時,手指屈度較大,左手大拇指第一節指肚則需移至第五、六孔之間的下方內例托笛,食指第三節指肚與指掌關節處斜托於笛身下方外側。右手手指的按孔和指肚按孔的形式基本相似。
3. 笛子怎麼用
笛子:
別稱雅號:竹笛;橫笛;「橫吹」。 應用譜號:高音譜號,不移調記譜。 結構組成:是一根比手指略粗的長管,上面開有若干小孔。 常見的六孔竹製膜笛 由笛頭、吹孔(1個)、膜孔(1個)、音孔(6個)、後出音孔(2個)、 前出音孔(2個,又名筒音)和笛尾組成。 使用材質:笛身一般為竹製。 笛膜(演奏時貼於膜孔處的一個小薄片)一般用嫩 蘆葦桿中的內膜製成。 笛膜的運用,首先是選擇黏合劑,目前使用的有阿膠、驢皮膏、黃魚膠、樹脂、白芨等,阿膠、白芨最常使用,一般中葯店、葯材行皆可購得。由於笛膜本身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和吸水性,貼好的笛膜還會有一定程度的自動還原,所以貼膜時可稍偏緊些,等它自動還原後,笛膜的松緊度為適中,能發出悅耳的聲音,但是如果要隨貼隨用的時候,笛膜就要放鬆來貼。 貼膜時,先剪下一正方形的笛膜,使笛膜本身的纖維與笛子的纖維平行、重疊,再用阿膠沾水塗在膜孔四周,用左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笛膜兩側,拉出與葦膜纖維紋路成垂直的皺紋,而後慢慢地往下側按貼上,調整均勻後按住一下子,即告完成。 笛膜的收藏要注意防潮、防曬,笛膜變黃、變老、失去彈性時要更換使用。(新鮮的笛膜如需保存長久,可將笛膜用塑料袋包好放進冰箱冷藏室中即可常保新鮮)。 樂器特色:屬於木管樂器家族中的吹孔膜鳴樂器類。是典型的中國民族樂器。
入門吹奏級別--初級(一級~四級): 一級 :加試:檢查演奏姿勢 長音音階練習 世上只有媽媽好 春天來了 歌唱二小放牛郎 康定情歌 內蒙小調 鳳陽花鼓 老六板 歡樂頌 北風吹 金蛇狂舞
二級: 為熟練指法而編寫的音階練習 打音基本練習 思鄉曲 我的祖國 八月桂花遍地開 十大姐 只要媽媽露笑臉 彩雲追月 拉駱駝 牧羊曲 牧羊姑娘 旱天雷
三級: 一)全按作5指法樂曲 單吐基本練習 黃水謠 蘇武牧羊 洗衣歌 太湖美 馬蘭花開 在北京的金山上 黃鶴的故事 中六板 滿江紅 (二)全按作2指法樂曲 單、雙、三吐綜合練習 沂蒙山小調 採茶撲蝶 紅梅贊 一枝梅 高山青 翻身農奴把歌唱 南泥灣 西藏舞曲
四級: 顫音練習 (一)小品 小河淌水 瑪依拉 茉莉花 綉金匾 (二)獨奏曲 山歌 小推車 我是一個兵 天山舞曲 歡樂歌
笛子演奏需要精通笛膜的帖法,用橫吹來演奏(豎吹的笛子叫蕭),通過口腔吹氣快慢,和指法移動達到發出樂音,形成樂曲。入門容易,要精熟,需要很高的技法。具體可找書本或老師幫助。
4. 怎麼吹笛子
緒論貼笛膜是吹笛子很重要的工夫之一,笛膜貼的不好,音樂的表現力大打折扣就是必然的結果了。很多人都在吹笛子的方法摸索,卻忘記了,笛膜沒處理好是他吹笛失敗的第一步。所以笛膜是竹笛藝術的大學問,吹好笛子第一重要關鍵,就是笛膜,笛膜沒弄好其他都是假的。現代笛膜所採取的材料,是以蘆葦的莖部外表的一層薄膜製成,所以市面上普及的笛膜為管狀,我們通稱為管膜。§1-1 貼膜前的准備:1.裁膜:先將一條管膜分成兩半,分別以小剪刀或小拆信刀將管狀割成片狀。2.選用黏貼笛膜的黏膠(三者擇其一):A,稀釋膠水:以普通文具用的透明膠水以清水稀釋十倍備用。B,阿膠:至中葯房購買「阿膠」的中葯材。C,白芨:至中葯房購買「白芨」的中葯材。 §1-2 貼膜的步驟與要訣:1.除舊:先將笛子的膜孔以少許清水略微清洗,拆掉舊的笛膜。2.上膠(自行選用):A,使用稀釋膠水者:以稀釋膠水適當塗抹在膜孔的四周。B,使用阿膠或白芨者:以清水濕潤膜孔周圍後,用阿膠或白芨塗抹膜孔周圍數次,直到膠質物質適量釋出為止。C,還有其他的方法,暫不贅述。3.貼膜:A,選膜:選擇仍然保持一定溼度的膜,乾掉的膜就不適用,厚度當然不要太薄也不要太厚,各音域的音色才比較好控制出來。B,先將准備好的片狀笛膜摘取約拇指寬度大小。C,貼膜時,以膜紋與笛子的竹紋平行來貼。先輕輕預拉一下笛膜,造成初步皺紋。但別預拉的太超過,因為笛膜的彈性很容易疲乏。D,以左手拇指固定笛膜於膜孔左側,同時右手輕拉笛膜,造成皺紋,趁勢將膜貼向右側。E,趁水分未乾之時,將笛膜的皺紋整理成均勻的平行線。4.音色的調整A,用一點水,將笛膜與笛身黏貼面的氣泡擠掉,音色會較佳。B,貼好後試吹,從中音區試到高音區,在從高音區試到低音區,聽各音區的音質是否平均,是否有雜音。C,若音質不平均,音色不美,當調整笛膜的張力,使之平均。D,若有雜音(笛膜打架的聲音),多半是拉出的皺紋間有重疊狀況,調整並排除其重疊狀況。
第二課 發音
發音的音色要優美,是需要一段時間的練習與揣摩,但是也是有一些原則可循。§2-1 十字對口法十字對口法是吹笛子的最基礎動作之一。步驟如下1.以吹孔的圓心(用虛擬的方式劃十字,十字的交會點即圓心)先對准口風。再將笛身轉正即可。2.嘗試以45°的角度吹向吹孔邊緣,做初步的發音。3.笛子發音的原理叫做"邊稜效應"。就是流動的空氣柱被笛子吹孔邊緣的稜角,強制地切成兩路。一路流入笛子內部,另一路流出笛子外部。空氣被強制切成兩路所產生的摩擦音,就是笛子的發音來源。§2-2 頭昏問題的解決頭昏的原因是腦部「缺氧」所致。針對初學,初步的解決方式,就是吸多吐少。吸十分吐八分,就不致缺氧頭昏。若是針對進階學習者。要調整的方向是吸氣的方式和吸氣量,肯定影響吹笛子的耐力和續航力。初步就訓練初學使用緩吹法,而不使用急吹法,更能增加初學者的信心。口風的控制與腹勁的使用能力,就是決定笛子吹奏水平的基礎因素。§2-3 形成風門的作法1.自然閉起嘴唇
2.嘴角向兩側輕拉
3.嘴唇中央稍向前凸平衡使用以上的幾個力道,造成嘴唇中央縮成一個小圓孔,這就是風門的作法。§2-4 保持呼吸道的暢通一般性原則1.頭抬起來,平視前方。2.上顎微微打開,下頷自然放鬆。3.另一種方式是用ㄏㄡㄨ(類似台語「雨」的發音,羅馬拼音HOU)來做呼氣的動作
5. 如何吹笛子
買本教材,或者在網上看視頻學。剛開始是吹響,然後練氣,然後口風問題,然後基本的樂理知識,然後對著譜吹,然後加技巧。
6. 笛子怎麼按啊
吹奏的時候要注意口型,一般是微笑,發tu 吐這個音,剛開始全部空關閉先吹響,在全按上,你說的音不會變,可能是有的空沒有按嚴,有漏風所以不變音。剛開始練的時候可以對著鏡子試試,尤其是口型一定要對著鏡子練!
7. 笛子怎麼用
笛子應該是用來嘴巴來吹,然後再用自己的,這個手上她有這個節奏,按這個孔就可以直接吹出來的。
8. 笛子的吹法
介紹:http://ke..com/view/26193.htm
對於如何吹好笛子,我國歷代民間藝術家和笛子演奏家給我們留下了豐富寶貴的演奏經驗。如清代乾隆時方秉志先生所作《笛之歡快》中雲:「執笛須要與肩平,姿式口法莫看輕。吐納起落唇中氣,練習勤勞自可精。指離孔面約一黍,過低過高音不清。翻轉七調非難事,只須熟玩指法靈。花舌猛吹均所忌,笛膜適宜即動聽。未曾演奏先讀譜,工尺(樂譜)爛熟板眼明,對於音節要牢記,精、細兩字須貫通。細膩雄渾各有道,不下苦功亦無成。」 這首詩講述的就是演奏好笛子需從演奏姿勢、氣息控制及指法等方面苦下功夫。
要吹好笛子必須氣(功)、指(法)、舌(頭)三方面密切配合好,三者缺一不可。
(一)氣息控制 笛子的發音、聲音的高低、強弱、長短、剛柔都與吹奏時的「運氣」有著密切的關系。這種運氣上的功夫,我們叫它「氣功」,意思就是說,要吹好笛子必須在「運氣」方面下一番功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呼氣和吸氣的時間大致相等,吹笛子則要用深呼吸,就是用橫隔膜(位於肺部和腹部之間)著力,即胸腹聯合呼吸法。換氣時最好用口、鼻相結合的方法。以口為主,就是將嘴的兩角稍稍放開吸氣,這樣吸氣較快。吐氣時,應利用胸肌、腹肌和橫隔膜的控制能力,使氣息能夠均勻、有節奏地逐漸吐出。初學者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注意呼吸方法,不要違反正常呼吸的運動規律,否則會影響演奏,也不利於身體健康。一般初學者一口氣能吐 10—15秒鍾就不錯了。
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為了掌握正確的「運氣「方法,可以結合吹奏長音,作以下兩種練習:
慢吸慢呼——深深地吸一口氣,吹一個長音。吸氣時要求吸足而不出聲,呼氣時要求均勻、平穩,時間長而不費力。所以,當你呼出一口氣時,在這口氣還未呼完之際(約留五分之一左右,這時小腹橫隔膜還處在控制之中)。即應吸入第二口氣。一定要使胸部的活動與橫隔膜腹部的運動始終保持連貫,否則,進入吹口的氣流就一定不流暢,而且容易出現嘴角漏氣、出音尖叫、音色難聽的現象。
怎樣吹好笛子運氣對於吹奏者來說非常重要。它是美化音色和控制音的強、弱、長、短以及各種感情變化的基礎。>>
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聳肩、收腹、挺肚等錯誤,還要注意弱音的控制。
關於呼吸運氣要注意避免的幾個錯誤:
①聳肩。吸氣時雙肩上抬,使氣吸得很淺,只能吸人胸部。用這種方法吸氣,胸部逼緊。在演奏時缺乏氣息的有力支持,不僅使音色較緊,而且長音不能持久。
②收腹。吸氣時錯誤地將小腹用力向里收縮,結果氣息只能吸到上胸部,造成胸部肌肉緊壓肋骨,使呼吸失去彈性。
③挺肚。吸氣時小腹像鼓一樣向外挺起,腹腔肋骨被拉下。由於氣吸得過深,造成胸、腹部肌肉緊張,使呼吸失去彈性。
因此,要把笛子吹好一定要掌握正確的呼吸、運氣等方法。
弱音控制:
在樂曲中,音除了有高低和長短的區別外,還有強弱的區別,音的強弱,對表達樂曲的思想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吹笛子時,上下嘴唇之間的小孔叫「風門「,從「風門」里吹出來的氣息,稱為「口風「。「風門」可大可小,「口風」可緩可急。「風門」大,「口風」緩,發音低;「風門「小。「口風」急,發音高。從肺部里擠壓出來的氣,通過我們口內和唇部的控制,使這些氣有計劃的來應用它,不使氣浪費,這時就需要在控制「風門」大小和「口風」緩急時,運用雙唇和兩頰的一種自由收放勁兒,這就叫「口勁」。音的強弱與用橫嗝膜控制、通過「風門」送進樂器內的空氣量有關。
一般來說,強奏時的用氣量要比弱奏時的用氣量大;遇到漸強記號時,用氣量由小到大,遇到漸弱記號時,用氣量由大到小。隨著音的高低強弱,「口勁」也要密切配合,在吹奏時如果不用「口勁」,不僅使發音混濁不清,吹起來費力,音不能持久,而且時間吹得過長容易引起頭昏現象。
快吸慢呼——這是吹奏竹笛時運用最多的呼吸方法。吸氣時間越短越好,因為在樂曲進行中允許吸氣的時間是很短的。
指法技術手型是否正確、手指是否靈活是掌握笛子演奏技術的關鍵。
笛子的指法技術相當豐富,除指法轉調技術外,還有單倚音、復倚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歷音、下歷音、顫管、打音、送音等等,這些都與掌握熟練的手指技能有關。俗話說:「心靈手巧」,手型是否正確、手指是否靈活是掌握上述技術的關鍵,在訓練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手指第一節中間部位肉最多,而又最富有彈性的部位稱之為「指肚」。必須一開始就養成用這一個最理想的部位按孔。開孔時,手指不要抬得過高(大約一個指頭厚的高度即可)。否則在換指時會影響演奏的速度。
2.怎樣使自己的手指靈活?演奏時手指、手腕一定要放鬆。將雙手放鬆、略似半握拳的形狀(即手指微微自然彎曲些),讓雙手手指始終處在自然、放鬆的狀態。按孔時也應當鬆弛而有彈性,不要緊張或過分用力,避免手指僵硬而影響靈活性。
3.兩手的大拇指和小指雖然不按孔,但必須托住笛身,積極配合。
4.在十個手指頭中,無名指的靈活性最差,反應比較遲鈍,應加強統習,使其關節放鬆、靈活。
舌頭訓練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舌頭好像一個活塞,可以起阻礙氣流的作用。舌頭堵住吹口就發生斷音現象,舌頭離開吹口,聲音就繼續發出。我們吹奏一般樂曲時,常用連音和斷音(短音)兩種方法。吐音主要就是解決斷音問題的。「吐音」的發音方法,即在吹之前將舌頭頂住上牙齒和牙肉的地方,在吹氣時舌尖一接觸吹口附近的位置馬上向里縮回,使氣流吹出,達到斷音效果。
吐音是吹奏竹笛的一個很重要的技術。它好像弦樂器演奏時弓的作用一樣。經常用到的有長吐舌和短吐舌兩大類。
1.長吐舌
舌頭堵住吹口時間短,離開吹口時間長的就是長吐舌。
2.短吐舌
短吐舌包括單吐、雙吐、三吐等。它的特點是舌頭堵住吹口的時間長,離開吹口的時間短,好像弦樂器的領弓、跳弓作用一樣。
練習時注意以下幾點:
①吹奏「吐音」的發音方法要正確。發音要結實、清楚。
②練習時吐氣不要中斷。氣要輕輕地吐,不宜過大。
③舌頭收縮時,距離吹口要盡量短些,使氣流能通過即可。
④舌頭的動作要靈活,不要過分緊張,舌尖部分堵住吹口不要用力,只要接觸到就行。特別在起音時,一定要注意舌的振動與吹出氣流的同時性,否則,吐音就模糊不清。
顫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間來回不斷反復,使吹出來的音有波浪形感覺。
顫音能使吹出來的音有波浪形感覺,在「音高」上有變化。
在樂曲中,一般在本音上方加個「汀」記號來表示額音,指的是在本音和它的上方音之間來回不斷反復。如果顫音在音高上相差二度,又稱二度顫音,是吹奏笛子時常用的顫音指法之一。
吹奏顫音時要注意:
1.在發顫音的按音孔上,將手指一上一下地反復顫動,手指的動作要有彈性,不要抬得太高,盡量小一些,速度要均勻,不要忽快忽慢(特殊效果例外),並且要持久。
2.如果用右手無名指在第一孔上顫動,發「5』」的顫音感到困難時,可以將小指暫時離開笛身,使無名指能夠靈活顫動。
3.一般來說,用左手三指發顫音,沒右手三指那樣靈活,可作重點練習。
長音
長音是吹好竹笛,練習運氣的最基本方法,它對增強嘴的力度和氣息的控制能力以及兩者之間的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
長音是吹好竹笛,練習運氣的最基本方法,它對增強嘴的力度和氣息的控制能力以及兩者之間的配合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天可在吹奏樂曲以前,練習十分鍾左右,以達到運用自如。
練習時要注意三點:
1)音準--在練習長音時,除了注意音階准確外,還要注意每個音從起音到結束,音準始終如一,不能一會兒高,一會兒低。吹低音時,風門大,口風緩,「口勁」就要放鬆些;吹高音時,風門小,口風急,「口勁」就要收緊些。「風門」、「口風」、「口勁」三者密切配合後就能保持音準。
2)音色——吹低音時要求音色圓潤、渾厚;吹高音時要求音色清脆、明亮,防止發出漏氣的聲音。
3)呼吸——吹奏時呼吸要自然。每次呼吸多少,要根據樂句長短而定。一般長樂句多吸,短樂句少吸,不宜過剩或不足,否則會造成呼吸忙亂,影響吹奏流暢。
打音、送音、迭音
「打音」、「送音」、「迭音」屬於裝飾音,它能豐富樂曲的表現力,增加色彩感,常用於江南絲竹。
在笛子吹奏技巧中,流傳在民間的加點、加花手法很多,「打音」、「送音」、「迭音」也是屬於一種裝飾音,它能豐富樂曲的表現力,增加色彩感,常用於江南絲竹。
打音用「。或「T」記號來表示。吹奏時用手指在本按音孔上輕輕地打一下,就成打音效果。一般用於華麗而抒情的曲調,能豐富樂曲的色彩。
送音又稱贈音,一般用於二分音符以上的長音或在樂句的結束處送上一音,我們在崑曲或江南絲竹合奏中,經常能聽到一些老演奏員,用這種手法演奏,在送音前主音上將結束時腹部略一震動,同時要求送音的孔位手指放開(口勁也要配合)就吹出送音。
迭音--當我們吹奏兩個同度相連的音型時,除可以用吐奏外,在民間吐奏中還常常用「迭音」的奏法來豐富表現力。
滑音
滑音能使笛子的聲樂更加華麗、流暢並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氣滑音」兩種。
滑音能使笛子的聲樂更加華麗、流暢並富有色彩,滑音有「指滑音」和「氣滑音」兩種。
指滑音是用手指在按音孔上漸按或漸開而發出的滑音效果。
氣滑音是通過氣息的控制,例如口風的強弱、急緩、風門的大小及位置的變化而發出的滑音效果。
演奏滑音時,一般都用這兩種滑育音方法互相結合,也就是在手指的漸按或漸開的同時,配合氣息的控制和風門位置的移動,造成滑音效果。
在樂曲中,由一個較低的音向上滑到另一個音,叫「上滑音」。由一個較高的音向下滑至另一個音,叫「下滑音」。
倚音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裝飾音之一。一般分單倚音和復倚音兩種。在樂曲中根據內容需要,適當運用倚音,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
倚音是竹笛上常用的裝飾音之一。一般分單倚音和復倚音兩種。在樂曲中根據內容需要,適當運用倚音,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
加在一個音的左上角的一個小音符叫單倚音。在小音符的下面加兩條橫線,用一條弧線把它和本音連接起來。加在一個音的左上角的小音符在兩個以上的叫復倚音,也用弧線把它們和本音連接起來。
吹奏倚音時要注意:
1.倚音所佔的時間,是從本音中抽出來的,不能增加原有拍子的時間。
2.吹奏單倚音時,小音符用吐奏,本音不用吐奏。如果單倚音在強拍上人、音符就要吹得強一些。
3.吹奏復倚音時,第一個小音符用吐奏,其他音(包括本音)都不用吐奏,但要吹得連貫些,因為幾個小音符只佔本音對值的一小部分,所以吹得越快越好。如果復倚音在強拍上,則要把本音吹得強一些。
歷音、花舌
歷音能增加樂曲熱烈、粗獷 、有力的氣氛。花舌是用氣流沖擊翹起的舌頭,使之滾動產生的碎音效果。
歷音:
從本音前面的某一個音開始,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向本音急速、連續地級進,叫做「歷音",它能增加樂曲熱烈、粗獷 、有力的氣氛。
歷音所佔的時間極短,吹奏上歷者時,每個手指要依次急速而又均衡地開放,吹奏下歷音時則要依次急速而有力地按閉音孔。每個音都要短促、清楚地吹出來。
花舌:
花舌是一種特殊的竹笛用舌技術,類似二胡的抖氣彈撥樂器的滾奏,在北方的說唱音樂伴奏中,經常用到它。
吹奏花舌是用氣流沖擊翹起的舌頭,使之滾動產生的碎音效果,民間一般稱為「打哮嚕」,可先訓練舌頭「打嘟嚕」,必須速度、力度均衡、持久。
吐音
吐音一般用於跳躍、活潑、明快的樂曲。吹奏要吹得短促而有彈性。
吐音一般用於跳躍、活潑、明快的樂曲。吐奏時,將舌尖緊貼上齒齦,形成阻塞,然後讓氣流突然沖出口腔,發出「吐」的聲音。
怎樣使每一個「吐音」都十分清楚呢?除了在吹奏時注意氣息的控制(用多少氣吐多少氣,不要使氣浪費。一般初學者往往容易將氣息從口內沖出去,這樣儲存的氣息就不能持久)。還要注意舌尖的靈活運用。舌的振動與吹出的氣流要同時,否則就模糊不清。
練習要點:吹奏吐音時要吹得短促而有彈性。練習時先做舌頭動作的訓練,然後再在樂器上吹奏。 「單吐」低音區發音較難掌握,需重點練習,發音要結實,口水不能吹進笛子。
雙吐:在發出單吐的「吐」字聲音以後,將舌根抬起,緊貼軟額,形成阻塞,然後讓氣流突然沖出口腔,發出像「庫」的聲音。如果用「『吐庫」兩字反復吐奏,便成雙吐。當我們用單吐吹奏快速度的短促音時,會感到舌尖動作跟不上樂曲的速度,就必須用雙吐或三吐來吹奏。
練習要點:
1、吹奏雙吐音時除了舌頭的動作要敏捷、短促外,還要注意氣息的控制和舌頭動作的配合。口風要對准吹口,上下嘴唇不可抖動,防止發出「嘶、嘶」的漏氣聲。可先做「吐庫吐庫」的舌頭動作訓練,然後再在樂器上練習。要求「吐」與「庫」兩字的力度一樣,不能一個重、一個輕。
2、雙吐的舌頭動作要靈活,並注意區別吹奏高音和低音時舌頭位置有所不同,高音舌尖靠外但不能吐出唇外,低音舌尖靠里。練習時可多次反復,發音清楚,有彈性。
中央音樂學院海內外考級曲目・笛子.1-6級/中央音樂學院校外音樂水平考級叢書
笛子入門教材(增訂本)
作者:蔣國基等編
趙松庭老師編的《笛子演奏技巧十講》是最好的教材。詹永明、戴亞都是這本教材打的基礎。特別是「氣、指、舌」的訓練,每天聯系2個小時以上,堅持半年
指法: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5%D1%D7%D3%D6%B8%B7%A8&in=1&cl=2&cm=1&sc=0&lm=-1&pn=0&rn=1
http://hi..com/gaoxiaochuan1/blog/item/e7d32da99365f5ff1e17a2b9.html
9. 笛子指法怎麼使用
你應該去買一本笛子基礎教程
10. 笛子怎麼吹步驟
第一次怎麼吹步驟對鼻子的步驟首先找了一個笛子,然後,然後尋思找出來就可以手把著,第一次最准一次就可以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