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是根據什麼朝代
擴展閱讀
棉褲手套怎麼改 2025-05-20 04:20:29
皮衣配什麼耳環 2025-05-20 04:05:58
手套冰塊怎麼清理 2025-05-20 04:05:19

旗袍是根據什麼朝代

發布時間: 2022-05-08 10:27:41

『壹』 旗袍源自於哪個年代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至於具體的年份,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事實上,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

『貳』 旗袍的起源與發展歷程

中國旗袍
起源與發展

起源
旗袍屬於袍服類中的一種,它是從春秋戰國時期(2700年前)的深衣發展下來的。所謂深衣就是中國古代人穿的上衣下裳合為一體的衣服。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20世紀20年代

20年代是海派旗袍逐漸形成的時期。旗袍開始普及袖口逐漸縮小,滾邊也不如從前那樣寬闊。

1929年,中華民國政府曾把旗袍(還有中裝)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當時女子禮服有兩款:一款是藍上衣加黑裙,另一款就是旗袍。學堂中女學生多著偏大襟上衣底襟圓擺、齊肘中袖短衫,下著綢裙。

20世紀30年代
3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海派旗袍無論是裁剪還是設計都更加西方化,採用了胸省和腰省,旗袍變長而緊身且高開衩,更加符合東方女性精緻玲瓏,開放活潑的理想形象。

20世紀40年代
40年代,抗日戰爭的開始,打亂了30年代人們對服飾的追求。旗袍向經濟,便於活動等實用的功能考慮,長度縮短至小腿中部,高時到膝蓋處,夏季傾向於取消袖子,領子減低。簡便、樸素、適體從而成為40年代旗袍的獨特風格。

建國後,旗袍進入了它的冰凍期。但是,旗袍在海外依然受到青睞,許多從國內去國外的上流人物和名媛都把旗袍作為自己最喜愛的服裝,許多華人都會穿著最具民族代表性的旗袍參加許多重要的節日。

風姿再現
旗袍以影視作品、時裝表演、選美的形式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中。旗袍的基本特徵和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款式、細節推陳出新,日益精美。

民國及今,旗袍文化有了新活力。除旗袍仍是女人專屬以外,款式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在沈陽很多家庭都有旗袍裁剪、製作的高手。那細密平整的針腳幾乎看不到。那新穎獨到的盤扣、精緻的滾邊、得體的啃腳,舒服得體令人嘖嘖稱贊。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我國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在大陸內地舉行的奧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都選擇旗袍作為大會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旗袍已代表中華民族的一種獨特符號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叄』 旗袍是什麼年代出現的

旗袍誕生於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開來,盛行於三四十年代。當時的上海是貴婦、交際花的福地,她們熱衷於奢華的社交生活並追趕時髦,帶領著旗袍的流行風尚。

由於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因此後來出現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玲瓏突兀的女性曲線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時裝之一。



中國旗袍的領式經歷了交領、矩領、直領、盤領、圓領、立領等變化。旗袍的領型花樣百出,領的高度先高後低。19世紀末20世紀初,上海領風氣之先,流行起「元寶領」,領高可直抵齶下,繼而至耳,攏住下巴,美化了臉型。旗袍的領型由高到低,低領成為流行趨勢,並慢慢向無領發展,女學生愛穿無領旗袍,因為樣式新穎、俏皮,引得社會上的其它女性也紛紛效仿。

旗袍的領型有元寶領、圓領、方領、低領、鳳仙領等,還有水滴領、V字領、連立領等款式。為了保證旗袍的領時硬挺的,師傅用漿糊將白布漿硬,放入領內,有些高級面料製成的旗袍,在低於領口處,手工縫上一條刮漿白棉布,便於拆洗。

『肆』 中國女人穿旗袍是從什麼年代開始的

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後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雲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後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後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辦的雲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伍』 旗袍的起源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誕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5)旗袍是根據什麼朝代擴展閱讀: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民國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由中華民國政府於1929年確定為國家禮服之一。

50年代後,旗袍在大陸漸漸被冷落,尤其文革中被視為「封建糟粕」、「資產階級情調」遭受批判。

80年代之後隨著傳統文化在內地被重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時裝表演、選美等帶來的影響,旗袍不僅逐漸在大陸地區復興,還遍及世界各個時尚之地。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性外交人員禮服。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起,歷次大陸舉行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國際會議、博覽會多選擇旗袍作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旗袍手工製作工藝成為國務院批准公布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APEC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各國領導人夫人的服裝。

『陸』 旗袍出自什麼年代

旗袍是民國的國服,盛行於三四十年代。行家把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很快從發源地上海風靡至中國各地。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風韻灑滿人間。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黃金時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風姿再現: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旗袍曾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服裝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從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顯得有些落伍。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柒』 旗袍起源於我國哪個朝代

旗袍起源於清朝。

『捌』 關於旗袍是在哪一年哪一代來源的呢答:1690年唐代

旗袍是由清朝馬褂演繹而來的,是從貴族服飾演變。清朝皇帝多次明令禁止貴族修改服飾,所以到了清末時候還是保留比較傳統的滿清服飾,到了西方入侵中國,漢族女子從壓抑了幾百年的清朝文化中得以釋放,首當其沖的就是服裝的改變,從貴族服飾演變出了旗袍,一下子風靡整個上海。另外結婚的旗袍其實還存在著清朝貴族服飾的影子,這點事毋庸置疑的;隨著後期中國元素的加入,有了絕大多數的漢族風格,所以很大程度上會以為是從唐朝而來的,其實這單是錯誤的,要知道旗袍的整體版型還是由清朝服飾演變的。

『玖』 旗袍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它最早出現在哪個朝代

旗袍最早出現於民國。
旗袍不是中國任何一個民族的傳統服飾,出現於民國,由滿族傳統服飾旗裝女士袍子結合西式立體裁剪而成的新式服裝。
被譽為國粹是因為旗袍滾邊採用滿族傳統滾邊工藝,滿族廠字領,滿族盤扣,結合漢族的傳統吉祥紋飾,和各類傳統綉工(蘇綉、蜀綉等)。

『拾』 我國的旗袍最早出自哪個朝代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