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為什麼日本動漫里的中國姑娘,頭發都要弄兩
兩個包子頭對吧,那是因為《街頭霸王》里的「春麗」給世界玩家留下的巨大印象,才讓後來的動漫乃至影視中,旗袍和包子頭發型成為了Chinese的象徵,畢竟這個觀點早已經被世人所接受,這樣就省下了介紹人物的經費,畢竟一見到包子頭和旗袍大家的第一反應就是來自China
B. 為什麼日本的動漫老是把漢人的服裝畫成滿人的馬褂和旗袍
首先1,漢服在清朝時期由於清政府政策原因就已經衰退,國人的服裝逐漸演變成滿人的馬褂和旗袍。200多年都了無聲息。2 辛亥革命一結束,隨著西方思想的引入,國人開始流行起穿西裝。此外,國民政府有一段時間推出的政府人員的服裝師黑色長袍+藍色馬褂,引起了一段時間的流行。3 新中國成立以後,國民又開始流行起中山裝和幹部服和軍裝。並且文化大革命時期砸四舊,批判封建迷信,無論是所謂的漢族人的漢服還是滿族人的長袍馬褂一律都是破壞革命的封建物品。所以漢服這種東西從此就消失了。其實旗袍和馬褂也已經融入到了汗族的血液裡面了。並且李小龍當年在電影中也是穿著長袍和功夫裝。所以日本人就把馬褂和旗袍當做中國人的標志了(還有標志性的包子頭)。寫著多純手打,給點分吧!
C. 動漫里雙包子頭女角色有哪幾位
我覺得一般說到包子頭就會想到日本動漫里中國娘的形象,旗袍加包子頭,但很多女角色她們也一樣有雙包子頭,而且不是中國娘的形象,都非常可愛的。
1.搖曳百合
赤座燈里
我們的小兔也是兩個包子頭,她的外號也就叫包子頭,包子頭比較小兩側還都是長長的一溜頭發,不過這頭發也確實很適合公主范。
包子頭也不是中國娘專屬。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哦。
D. 日漫中的中國角色為什麼總穿旗袍馬褂
上期盤點了日漫中的中國角色,所以很自然就會發現,日漫中的中國角色男的多數穿長袍馬褂,女的則大部分都是旗袍包子頭,而人設不是功夫高手就是道士之類的會神奇術法的人,這是為什麼呢?
有一種說法是,這是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大部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而這種印象集中爆發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那個年代正是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武俠片、功夫片、鬼怪片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類型片席捲世界,連好萊塢也被征服,一海之隔的日本被影響就很自然了。
再加上那時日漫也正是百花齊放的輝煌期,創作正值旺盛期,其中中國元素也就尤其多,像是國民漫畫《龍珠》中就有非常明顯的刻畫,比如本身取材自《西遊記》,比如角色們很多打鬥都有香港功夫片的影子,比如就服裝來說的鶴仙流一派等等。
有一句話叫做,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為整個世界只有當時的中國有這樣神奇的功夫,有這樣的穿著,而當這些被發揚光大讓世界窺見了後,自然就會變成對這個國家的印象。
而這種印象所持續的時間是會比現實要長的多,即使中國早已沒什麼人穿旗袍馬褂,早已沒多少人學習功夫,早已沒人降妖除魔,但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所得到的另一個國家的消息都是非常片面的,換個角度來說,中國人對其他國家的印象其實也一樣。
說的更片面一點,就像是中國人自己對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印象其實都是不準確的,對於另一個自己沒去過的城市的印象也同樣,所以就更別提一個也許從來都沒親自去過的國家。
也許很多人會說,現在的網路如此發達,地球已經變成一個村落那麼小,想知道任何消息都只要上網搜索一下就行,怎麼可能還存在這樣上個世紀的刻板印象呢?
嗯,說的對,所以現在日漫中中國特有的元素已經比當年少很多了,但即使少,一般還是會沿用當年的刻板印象,因為說到底,漫畫人物本來就是誇張而帶有鮮明特色的,如果在一部作品中出現了一個中國人,但是這個中國人和作品中的大部分日本人沒有任何區別,那何必要特意強調這是個中國人呢?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不管是語言還是文化,建築亦或是服飾,但是隨著世界的交流越來越多,隨著這個世界越變越「小」,這種差異正在慢慢縮小,而特色也在逐漸消亡,或許總有一天,當人類發展到無「差別」時,那時候的日本漫畫里,或許就再也不會有穿著旗袍馬褂的中國角色了。
E. 日本作為最了解華夏文明的國家,為什麼日漫里中國人全是旗袍辮子包子頭
那是中國近代的特色形象。
而現代中國人和自己太相似,不得不採用以前的中國特色來加以區分。
F. 為什麼日本動漫中國人的形象都是旗袍馬褂
概述
旗人之袍與旗袍不是一個固定的形式,而有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把旗袍視為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雖看似無大錯,卻難免有望文生義之嫌。
旗袍起源
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立民國。民國之初,剪辮發,易服色,把屬於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倒大袖與新樣式旗袍的延生創造了條件。二十年代早期,城市女性中時興過一陣「文明新裝」。
黃金時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是中國旗袍最燦爛的時期。尤其是三十年代,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的典型代表,基本完成旗袍文化走向經典的過程,四十年代是其黃金時代在時間上的延續。 經過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演變,旗袍的各種基本特徵和組成元素慢慢穩定下來。旗袍成為一種經典女裝。經典相對穩定,而時裝千變萬化。但時裝設計師常從經典的寶庫中尋找靈感,旗袍也是設計師靈感的來源之一。
風姿再現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旗袍曾有過燦爛的一瞬 。在人民當家作主的時代,服裝流行的主導已轉向平民。 從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中華傳統文化的遭遇浩劫,旗袍文化也被冷落。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放之初,被冷落了三十年之久的旗袍文化顯得有些落伍。近十幾年來,時裝中重新出現的旗袍,在國際時裝舞頻頻亮相,風姿綽約有勝當年,並被做為一種有民族代表意義的正式禮服出現在各種國際社交禮儀場合。
所以在國外看來旗袍是中國人的傳統服裝;
馬褂原本是滿族騎馬時穿著的服飾,在長袍外面套馬褂,有「長袍馬褂」的美稱。馬褂分為大襟、對襟、琵琶襟等多種形式,滿族騎射時穿著的一種褂子,後成為日常罩於袍子外面的服裝。對襟,四面開禊,長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將袍袖卷於褂袖上面,即所謂大、小袖。清朝沈陽滿族詩人繆潤紱描述說:「捲袖長衫稱體裁,巧將時樣斗妝台,誰知低護蓮船處,爭及羅裙一擊來。」可見當時滿族捲袖服飾極為時興。清初,穿馬褂僅限於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間滿族男子穿用馬褂的習俗已盛行,青年喜著馬褂以示武勇。以後,由於清帝提倡騎射,經常以馬褂賞賜臣下,竟成為一種「禮服」。皇帝賞給「黃馬褂」也成為極高的榮譽。[1]
馬褂,是滿族男子騎馬時常穿的一種褂子。為了騎馬方便,在長袍的外邊套一種身長至臍、四面開禊的短褂、馬褂以御風寒。現在許多滿族人所穿的對襟小棉襖,就是從馬褂演變過來的。客家又叫對襟衫,馬褂套在旗裝或稱滿式長衫的外面穿用,有些類似背心或外套,故穿著整齊又稱為「長衫馬褂」。
因為連皇上也穿的,又能特顯中國文化的,簡單又方便,男女老少都能穿,便普及於國外!
G. 為什麼現在日本動漫作品裡的中國人還是男辮子女包子頭
往好聽點說是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對中國人的認識,比如什麼標配旗袍啊,包子頭啊之類的,不好聽的話,就是歧視唄,中國之前吊打日本,清朝被玩壞了,那麼日本人就覺得中國就是辮子了唄,話說總覺得日本人看男的和女的都是分開的……
H. 你覺得的日本動漫里,有哪些對中國文化的誤解
中國人喜歡穿布鞋或者不穿襪子直接穿布鞋,這個情況我真的是在很多動漫中看到了,你們畫的難道是中國原先的鞋,其實仔細想想,這個布鞋也有種習武之人穿的感覺,總而言之,日本人就是認為我們國家的人,不是在習武,就是在習武的路上。
I. 為什麼日本動漫中的中國人物形象女的不是包子頭就是麻花辮
這是畫風的問題,還有就是日本動漫中很少有這樣的人物吧。基本上日本動漫中的人物除了發型,穿著,基本上一個動漫里畫風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