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旗袍展示 » 旗袍怎麼才能快速上色
擴展閱讀
羽絨內膽童裝怎麼做 2025-05-16 19:59:31
怎麼去童裝廠里拿貨 2025-05-16 19:59:31
旗袍發飾怎麼上 2025-05-16 19:56:53

旗袍怎麼才能快速上色

發布時間: 2023-07-09 02:21:45

『壹』 請問一下,不同場合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把秋冬的旗袍穿得出彩呢

如今,喜歡穿旗袍的人越來越多,不少對生活有著精緻追求的中老年女性對旗袍情有獨鍾。她們身著曼妙旗袍,成群出現,宛如一道迤邐風景,演繹著別樣的花樣年華,自信又優雅。現在的旗袍,少了幾絲隆重正式,多了幾分隨意閑適。不過,為了穿得得體,在選購、穿著旗袍時,還是需要花一些心思研究的。

1.面料選擇

發型選擇上,注意不要喧賓奪主,不做太花哨的發型,公主頭高貴,盤發典雅,短發清爽,都是適合旗袍的發型。不過,最好是盤起來的發型。建議不要染發穿旗袍,會感覺有些違和。

千萬不要戴美瞳!千萬不要假睫毛!千萬不要畫煙熏妝!用朱紅色畫飽滿的唇形,將眉形勾勒得清晰精緻即可。略施淡妝與旗袍最相宜。

鞋:穿旗袍切忌穿坡跟鞋、松糕鞋、涼鞋。最好穿小尖頭的細跟鞋。避免選擇黑色絲襪。

包:選擇小型精緻的包。鞋和包的顏色最好一致。

耳飾主要包括耳釘、耳環、耳墜三種。

耳釘:比耳環小,形如釘狀。時裝感很強的大號耳釘,很是引人注目,不妨一試。

耳環:環狀的耳環特別挑人,而且搭配旗袍這種服裝類型特別顯老氣和土氣,建議大家慎重選擇。

耳墜:耳墜掛在臉側,最能吸引旁人的目光,流麗靈動的耳墜,很好地洋溢著女性的動態美,還可以修飾臉型,因此搭配旗袍也是相得益彰。

『貳』 旗袍怎麼畫請附圖。

你可以先去【繪學霸】網站找「漫畫設計」板塊的【免費】視頻教程【點擊進入】完整入門到精通視頻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04&zdhhr-11y17r-377585667

想要系統的學習可以考慮報一個網路直播課,推薦CGWANG的網路課。老師講得細,上完還可以回看,還有同類型錄播課可以免費學(贈送終身VIP)。

自製能力相對較弱的話,建議還是去好點的培訓機構,實力和規模在國內排名前幾的大機構,推薦行業龍頭: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國直營校區面授課程試聽【復制後面鏈接在瀏覽器也可打開】: www.huixueba.com.cn/school/manhua?zdhhr-11y17r-377585667

在「漫畫設計」領域的培訓機構里,【王氏教育】是國內的老大,且沒有加盟分校,都是總部直營的連鎖校區。跟很多其它同類型大機構不一樣的是:王氏教育每個校區都是實體面授,老師是手把手教,而且有專門的班主任從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學習模式,提升會很快,特別適合基礎差的學生。

大家可以先把【繪學霸】APP下載到自己手機,方便碎片時間學習——繪學霸APP下載: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叄』 女生怎樣才能把旗袍穿的好看又得體呢

女生怎樣才能把旗袍穿的好看又得體呢?

一、旗袍的起源是什麼?

旗袍是我們中國女性的一種非常傳統的服飾,大家都認為旗袍是最能夠展現中國女性個人魅力的一種服飾,旗袍也是我們國家的國粹旗袍,這種服飾歷史非常的悠久,再上個世紀20年代,旗袍逐漸開始出現在大街上之後,旗袍就逐漸的走入到了普通的家庭當中,之後民國政府還把旗袍定為國家禮服,直到現在旗袍仍然會出現在各種大型的活動之上,在這些活動上,旗袍都被當做禮儀服裝去使用。除此之外,旗袍製作的工藝還被我們國家評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由此可見旗袍深受我們中國人的喜愛。

『肆』 怎麼畫旗袍

1、畫出衣領部分

先畫出衣領的部分,像一個圓柱體,中間以豎線分割開。

旗袍歷史

1、旗袍,又稱褀袍 ,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 ,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 。

2、旗袍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有部分學者認為其源頭可以追溯到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 ,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的服飾文化中最絢爛的現象和形式之一。 旗袍在中華民國20世紀20年代之後成為最普遍的女子服裝 。

3、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十八年(1929年)頒布了《服制條例》,將漢女傳統襖裙以及旗袍定為了女子禮服。

『伍』 旗袍妝怎麼畫,顯得氣質高級

旗袍穿的好看不容易,除了挑選到合適自己的旗袍,還要搭配合適的配飾、鞋子和發型。同樣,如何畫好旗袍妝,也是穿旗袍的女子必須要了解的。旗袍妝怎麼畫?根據自身風格來選擇!

“明眸善睞,顧盼生情”,性感的妝容重點在眼部,眼影可以選用傳統的大紅色、嫵媚冷眼的紫色或高貴古典的金色、棕色等,眼影的面積不能過大,控制范圍在眼凹線以內。

可適當把後眼尾的顏色加深,來增加眼睛的神韻,睫毛的處理一定要細致,纖長卷翹的睫毛讓眼睛看起來神采奕奕,後眼尾睫毛可適當加長前眼角進行提亮。

『陸』 古人如何給服裝著色

中國古代紡織印染

中國古代的紡織與印染技術具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古人為了適應氣候的變化,已懂得就地取材,利用自然資源作為紡織和印染的原料,以及製造簡單的紡織工具。直至今天,我們日常的衣、某些生活用品和藝術品都是紡織和印染技術的產物。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紡織原料多樣化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如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

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復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各種類型的紡織機

1.紡墜
紡墜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用於紡紗的工具,它的的出現至少可追溯到新時石器時代。根據考古資料,在全中國三十幾個省市已發掘的早期居民遺址中,幾乎都有紡墜的主要部件紡輪出土。出土的早期紡輪,一般由石片或陶片經簡單打磨而成,形狀不一,多呈鼓形、圓形、扁圓形、四邊形等狀,有的輪面上還繪有紋飾。

作者: 楚歆慕 2008-1-29 17:23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中國古代紡織印染(轉自中國風格在線)
紡墜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原始社會的紡織生產,對後世紡紗工具的發展影響十分深遠,並且它作為一種簡便的紡紗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幾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紀,西藏地區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紡紗。

2.紡車
古代通用的紡車按結構可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手搖紡車的圖像數據在出土的漢代文物中多次發現,說明手搖紡車早在漢代已非常普及。腳踏紡車是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目前最早的圖像數據是江蘇省泗洪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手搖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手,操作時,需一手搖動紡車,一手從事紡紗工作。而腳踏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腳,操作時,紡婦能夠用雙手進行紡紗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紡車自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紡紗機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區仍然把它作為主要的紡紗工具。

3.水力大紡車
古代紡車的錠子數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為5枚。宋元之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各種傳世紡車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大紡車。大紡車與原有的紡車不同,其特點是: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及利用水力驅動。這些特點使大紡車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以紡麻為例,通用紡車每天最多紡紗3斤,而大紡車一晝夜可紡一百多斤。紡績時,需使用足夠的麻才能滿足其生產能力。水力大紡車是中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如單就以水力作原動力的紡紗機具而論,中國比西方早了四個多世紀。

4.踏板織機
踏板織機是帶有腳踏提綜開口裝置紡織機的通稱。踏板織機最早出現的時間,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說明。研究者根據史書所載,戰國時期諸侯間饋贈的布帛數量比春秋時高達百倍的現象,及近年來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織機的漢畫象石等實物史料,推測踏板織機的出現可追溯到戰國時代。到秦漢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已普遍使用。織機採用腳踏板提綜開口是織機發展史上一項重大發明,它將織工的雙手從提綜動作解脫出來,以專門從事投梭和打緯,大大提高了生產率。以生產平紋織品為例,比之原始織機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時可織布0.3至1米。

織品的染色

中國古代用於著色的材料可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後者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種植物染料的性質,並發明了多種染色技術和被稱為「纈」的防染印花技術。各種染料均有其著色原理,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雖然都是色料,但它們的著色原理卻是不同的。礦物顏料著色是通過粘和劑使之粘附於織物的表面,但顏色遇水即容易脫落。植物染料則不然,染制時,其色素分子是通過與織物纖維親合而改變纖維的色彩,所著之色雖經日曬水洗,均不易脫落或很少脫落。

古代常用的礦物植物染料實在多不勝數,古人根據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創造的染色工藝計有:直接染、媒染、還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種和工藝方法的多樣性使古代印染行業的色譜十分豐富,古籍中見於記載的就有幾百種,特別是在一種色調中明確地分出幾十種近似色,這需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染料的組合、配方及改變工藝條件方能達到。

主要織品
中國紡織,歷史悠久。紡織產品可歸納為刺綉、絲綢、服飾和地毯四大品種。這四大品種,製作工藝各不相同,風格獨具,下面分別對它們作簡單介紹。

刺綉
刺綉作為手工藝的刺綉,是在一般縫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穿針引線縫制衣服,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

中國刺綉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新石器時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不但使用骨針,而且有了紡織。中國的刺綉,數千年來大體上是沿著這樣一條線發展的:先是刺綉衣裳,又擴展到刺綉起居的日用品,以後才上升到刺綉觀賞品。直到現在,依然是分作兩類,即刺綉生活用品和刺綉書畫。

刺綉是一種原發性的藝術,是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創造出來的。刺綉質朴純真,表現出刺綉藝人內在的深情。

絲綢
絲是蠶在結繭時所吐出的一種液體,由絲蛋白和絲膠經過空氣凝固而成。絲的性能優良,韌性大而且彈性好。一條蠶可吐絲1000米長左右。養蠶繅絲,絲織刺綉,成為中國古代婦女的主要勞動。一條小小的蟲兒竟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起了那麼大的作用,並引起全世界的震動。

中國的絲織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根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中國的絲織物開始於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2735-2175年。

紡墜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原始社會的紡織生產,對後世紡紗工具的發展影響十分深遠,並且它作為一種簡便的紡紗工具,一直被沿用了幾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紀,西藏地區一些游牧藏民,仍在用它紡紗。

2.紡車
古代通用的紡車按結構可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手搖紡車的圖像數據在出土的漢代文物中多次發現,說明手搖紡車早在漢代已非常普及。腳踏紡車是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目前最早的圖像數據是江蘇省泗洪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手搖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手,操作時,需一手搖動紡車,一手從事紡紗工作。而腳踏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腳,操作時,紡婦能夠用雙手進行紡紗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紡車自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紡紗機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區仍然把它作為主要的紡紗工具。

3.水力大紡車
古代紡車的錠子數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為5枚。宋元之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各種傳世紡車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大紡車。大紡車與原有的紡車不同,其特點是: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及利用水力驅動。這些特點使大紡車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以紡麻為例,通用紡車每天最多紡紗3斤,而大紡車一晝夜可紡一百多斤。紡績時,需使用足夠的麻才能滿足其生產能力。水力大紡車是中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如單就以水力作原動力的紡紗機具而論,中國比西方早了四個多世紀。

4.踏板織機
踏板織機是帶有腳踏提綜開口裝置紡織機的通稱。踏板織機最早出現的時間,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說明。研究者根據史書所載,戰國時期諸侯間饋贈的布帛數量比春秋時高達百倍的現象,及近年來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織機的漢畫象石等實物史料,推測踏板織機的出現可追溯到戰國時代。到秦漢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已普遍使用。織機採用腳踏板提綜開口是織機發展史上一項重大發明,它將織工的雙手從提綜動作解脫出來,以專門從事投梭和打緯,大大提高了生產率。以生產平紋織品為例,比之原始織機提高了20至60倍,每人每小時可織布0.3至1米。

織品的染色

中國古代用於著色的材料可分為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其中以後者為古代主要的染料。古代先民很早就掌握了多種植物染料的性質,並發明了多種染色技術和被稱為「纈」的防染印花技術。各種染料均有其著色原理,礦物顏料和植物染料雖然都是色料,但它們的著色原理卻是不同的。礦物顏料著色是通過粘和劑使之粘附於織物的表面,但顏色遇水即容易脫落。植物染料則不然,染制時,其色素分子是通過與織物纖維親合而改變纖維的色彩,所著之色雖經日曬水洗,均不易脫落或很少脫落。

古代常用的礦物植物染料實在多不勝數,古人根據不同的染料特性而創造的染色工藝計有:直接染、媒染、還原染、防染、套色染等。染料品種和工藝方法的多樣性使古代印染行業的色譜十分豐富,古籍中見於記載的就有幾百種,特別是在一種色調中明確地分出幾十種近似色,這需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染料的組合、配方及改變工藝條件方能達到。

主要織品
中國紡織,歷史悠久。紡織產品可歸納為刺綉、絲綢、服飾和地毯四大品種。這四大品種,製作工藝各不相同,風格獨具,下面分別對它們作簡單介紹。

刺綉
刺綉作為手工藝的刺綉,是在一般縫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穿針引線縫制衣服,是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

中國刺綉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新石器時代,距今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人,不但使用骨針,而且有了紡織。中國的刺綉,數千年來大體上是沿著這樣一條線發展的:先是刺綉衣裳,又擴展到刺綉起居的日用品,以後才上升到刺綉觀賞品。直到現在,依然是分作兩類,即刺綉生活用品和刺綉書畫。

刺綉是一種原發性的藝術,是為了自己生活的美好而創造出來的。刺綉質朴純真,表現出刺綉藝人內在的深情。

絲綢
絲是蠶在結繭時所吐出的一種液體,由絲蛋白和絲膠經過空氣凝固而成。絲的性能優良,韌性大而且彈性好。一條蠶可吐絲1000米長左右。養蠶繅絲,絲織刺綉,成為中國古代婦女的主要勞動。一條小小的蟲兒竟在中國人的生活中起了那麼大的作用,並引起全世界的震動。

中國的絲織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根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證明,中國的絲織物開始於東南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年代約在公元前2735-2175年。 中國漢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和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是兩個鼎盛期。在絲織方面也是空前發展,達到了一個高峰,並有許多實物流傳下來。長期以來,中國不但是發明絲綢的國家,並且是有這種手工業的唯一國家。由於高級絲織品的向外輸出,中國被世界各國譽為"絲
國"。

現在所稱的"綢",是絲織物類稱。綢,質地較細密,但不過於輕薄,有生織、熟織、素織、(平紋上起簡單花紋)之分。

中國絲織物的圖案花紋,一開始就呈現出豐富多採的景象。不論小花、大花、單色、彩色,也不論幾何自然形,都適應著絲物結構和實際用途,並且且又與同時代的藝術裝飾相映照。中國傳統的工藝裝飾圖案,在題材和內容上不僅講究形式的美感,更強調吉祥的含義。那些辟邪驅惡的命題也是為了平安納福。

絲綢錦緞,以其華美高貴的品質贏得了全人類的珍愛,又以各種不同的織造技藝使其繁雜多樣,加之風格獨異的藝術匠心,因而造就了三千年的輝煌。

服飾
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有精神文明的含意。幾乎是從服飾起源的那天起,人們就已將其生活習俗、審美情趣、色彩愛好,以及種種文化心態,都積淀於服飾之中,構築成了服飾文化的精神文明內涵。

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影響而生成的。漢唐(公元前206--公元907)以來,尤其是近代以後,大量吸納融化了世界各民族外來文化的優秀結晶,才演化成整體的所謂中國以漢族為主體的服飾文化。

清代(公元1644--1911)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並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以上衣下裙為時尚。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裙子、大衣、圍巾、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風行於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於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徹底擺脫了老式樣,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後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

地毯
中國約在(清)咸豐十年至同治十年之間(1860-1871)開始生產地毯。地毯圖案設計,大約出現在19世紀最後的幾年。20世紀初,中國地毯在圖案設計、設色、工藝三方面漸趨成熟,至20年代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地毯。

中國地毯的標准制式:
地毯圖案的基本章法,主要反映在內紋樣的布局以圓夔紋樣為主占據地毯中心部位,四個角隅由等邊三角形的角雲裝飾,地毯的外部環繞著小邊和大邊,地毯的邊緣是一圈狹窄而沒有任何裝飾的匝邊。

清代(公元1644--1911)的地毯。主要用於朝廷禮儀、帝後生活以及京中官宦人家,少數為民間喜慶活動使用。

中國地毯圖案的格局、紋飾以富麗堂皇、莊重肅穆、色彩典雅而不媚俗蓍稱於世。1920年以後,中國地毯又產生了彩枝式、美術式等類圖案。

『柒』 最近愛上了旗袍,能不能告訴我一些關於旗袍的知識

傳統旗袍,又稱中式旗袍。這種旗袍承載著五千年的服飾文化,是平面結構、前後片連裁,沒有肩縫,是連身袖。民國初期為十字平面結構,破中縫的連袖。

『捌』 緞子的旗袍掉色了,有沒有挽救方法

緞子的旗袍掉色了,可以通過綉花的方式進行補救。
選擇和旗袍顏色相近的花樣設計,對掉色的部分進行遮蓋,這樣就看不出來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對掉色的部分重新染色,但是由於新舊顏色的不同,就算染色肯定也是會有差距的,所以綉花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