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衣服下擺的抽繩怎麼系
1、把抽繩預留出合適的長度;
拓展資料
衣服設計抽繩下擺是可以改變衣服款式的,下擺敞開的話,感覺更休閑。抽繩後款式發生了變化,所以對褲子的選擇也是有要求了。
㈡ 怎樣盤旗袍扣
圖解法:
旗袍盤扣的編法
文字解說法:
盤扣硬條的製作方法
1.襯線手縫法
取2cm寬的斜絲(45度)30至50cm,薄料時應在斜布條中間襯幾根棉紗線,使其堅硬耐用,厚料時可以不用棉紗線襯托。做法是:先用針釘住,然後用右手縫針繳牢。它可用於做直扣、琵琶扣及實芯花扣等。
2.機縫暗線法
為使扣型盤製得無線跡,造型美觀,可將斜布條對折,用縫紉機毛邊車縫一道,然後用長針翻正成扣帶條。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3.機縫明線法
用2cm寬的斜布條,將兩邊的毛口向里折成4層,然後用縫紉機邊車縫明線一道。它可用於做各種盤扣。
4.包細銅絲法
先將布料的反面刮上一層薄漿糊晾乾,按2cm寬用劃粉畫出並裁出斜布條,將布條兩邊毛口向里折成4層,並用一根銅絲夾在4層中間的連折線裡面,再刮漿粘牢燙干,帶寬不要超過0.5cm。它可用於做空芯花和嵌芯花扣。
旗袍扣 也稱盤扣或盤紐,盤扣由古代中國漢族而發明的,並且宋代漢服也已有使用,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羅襟折枝花紋羅衫(褙子)就以盤扣系結,最初只用於女裝常服。盤扣雖小,卻包含了中華民族的獨特的文化內涵。盤扣或稱盤鈕,是傳統中國服裝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說起「盤扣」的歷史並不長,它是從古老的「結」發展起來的。我國早期的服裝,要使衣服合體保暖而不散落,便要藉助於帶子、繩子,而使用時,就要系扣、打結。「結」的式樣很豐富,有起功能作用的束衣之「結」,也有起美化作用的裝飾之「結」。同時,「繩結」在人民心目中也代表著各種美好吉祥的意義。隨著清初的服裝以袍、褂、衫、褲為主,改寬衣大袖為窄袖筒身,衣襟以紐扣系之,代替了明朝漢族慣用的綢帶,這時,中式盤花扣也隨著服裝的發展而興起。
㈢ 有誰能教我怎麼繞線圈
用機器繞吧
㈣ 旗袍扣子編法
旗袍扣子編法:
1 面料斜絲45度方向裁剪,斜條長度大於50cm,寬度約為3.5cm
2 縫合斜條,約0.8cm
3 將縫頭翻到內部
4 縫頭翻到內部以後截取長約50cm繩子
8盤縮,將a端b端向下拉緊,並保證繩子c穿過的線圈始終浮在表面
9拉緊每一個線圈並抽出繩子c
10得到扣珠,並截取適當長度當扣袢
11用手縫針在背面固定繩子使其合並
㈤ 線圈繞線方法
線圈繞線方法如下:
1、單層線圈,用絕緣導線一圈挨一圈地繞在紙筒或膠木骨架上。如晶體管收音機中波天線線圈。單層繞組就是在每個定子槽內只嵌置一個線圈有效邊的繞組,因而它的線圈總數只有電機總槽數的一半。
2、蜂房式,所繞制的線圈,其平面不與旋轉面平行,而是相交成一定的角度。蜂房式繞法的優點是體積小,分布電容小,而且電感量大。蜂房式線圈都是利用蜂房繞線機來繞制,折點越多,分布電容越小。
㈥ 空心線圈怎麼繞,才整齊,不散架
大空心線圈我沒有繞過,但小的空心線圈我繞過.介紹如下:
設:空心線圈的空心部分面積為a*b(或R 2 π),線圈寬為k,線圈厚度為h.
1. 用木塊(或塑料快)做成空心線圈的骨架,在木塊的中心鑽個孔.
木塊要求正立體矩形(a*b*k),偏差盡量小.
孔一定不能歪(垂直於木塊的大面),且保證在木塊大面的中心(先用針定點).
孔徑與繞線機的螺桿直徑一致,略大一點,不能太大.
2. 用有機玻璃做兩片夾板,在中心鑽個孔.
夾板的面積(a+h+Δ)*(b+h+Δ)大於繞成後空心線圈的側面積(a+h)*(b+h).
夾板的中心鑽個孔,孔徑與木塊的孔徑一致.夾板的一側略有倒角.
夾板與木塊的接觸部位鑽一個小孔,以便用小釘將夾板和木塊固定.
3. 夾板與木塊固定到繞線機前的准備工作.
用一張油性紙剪成寬為k的長條,長度大於2a+2b.
將上述油性紙繞在木塊上,略有重疊,用透明膠粘好.
在兩塊夾板未倒角的一側簿簿塗一層油.
4. 將夾板與木塊固定到繞線機上.
確認繞線機的螺桿上已有內側的緊固螺絲.
將一塊夾板有倒角的一側先穿入繞線機的螺桿,緊靠內側的緊固螺絲.
將木塊穿入繞線機的螺桿,再將另一塊夾板塗油的一側先穿入繞線機的螺桿.
擰入繞線機螺桿的外側緊固螺絲,使夾板與木塊基本夾緊.
調整夾板與木塊的位置,用小釘固定後,擰緊緊固螺絲.確認線圈架牢固.
5. 線圈繞線.
在油性紙上簿塗一層膠水.
繞一層線(或插入一張絕緣紙).
再簿塗一層膠水(如無絕緣紙,視膠水情況決定是否再簿塗).
以此直到繞完成為止.
放置一段時間,膠水漸干,線圈基本固定,方可卸下.
6. 卸線圈.
松開繞線機螺桿的外側緊固螺絲前,用線將線圈架纏好,以防夾板與木塊分離.
松開繞線機螺桿的外側緊固螺絲,取出線圈架,繼續讓膠水干結.
再做一塊內孔是矩形(a+Δ)*(b+Δ)的擋板.
夾板與木塊(上有線圈)分離後,放在擋板上,將木塊對准矩形孔.
輕敲木塊,耐心地將木塊與線圈分離.
供參考.
㈦ 怎樣繞線圈——圓筒型、編織型。。。。。。
【轉自無線電朱希侃文】——本人有編輯 本文因簡就陋、圖文並茂的介紹了圓筒型、空心編藍型、空心蛛網型、蜂房型等線圈的繞制方法,對初學者極有指導意義。 1,單層圓筒型 單層圓筒形線圈,不論是密繞或間繞,最好先把銅線烘熱(約攝氏40-50度),戴上手套或用布片裹住銅線再繞。這樣,銅線冷卻後就箍緊線圈管,不致松脫。 密繞線圈的最末一圈要和其他圈數離開2到3公釐,以便在校準時可以逐圈向末圈撥攏,達到減少電感量的目的。 間繞線圈的線徑等於線距的0.5倍時,可以用兩根同樣粗細的銅線相互靠緊後平行繞上去,繞好後拆掉一根,就成為很整齊的間繞線圈了。如果線經是線距的0.7倍時,要用一根較間隔略粗的棉線或麻線和銅線平行繞上去;若用細銅線做間隔,繞好後會嵌在相鄰兩銅線下面抽不出來。如果能在線圈管上用旋(車)床族(車)一條淺的螺旋形槽,可以繞任何樣式的間距線圈。 短波線圈的最末半圖,最好穿過線圈管彎在管的里壁。將這半圈撥動,可以調整電感量。 2,空心編織型 空心的編籃型線圈或蛛網形線圈,有較高的Q值和較小的分布電容量。這種線圈的缺點是很容易變形,因此,電感量也跟著變動,並且除增減圈數外,不能調整電感量。 a,空心編籃型線圈最簡便的繞法是:在一塊刨平的木板上,用圓規畫一個相當於線圈平均直徑的圓。在圓周上分成11、13或更多的等分,但必須是單數。在等分線和圓周的交點上鉛上眼子,插進光滑的或塗蠟的圓棒,將線圈繞在棒上,繞好後用絲線沿棒穿過,兩頭互相扎緊,輕輕拔去圓棒就行。 b,空心蛛網型 線圈的繞法是:在相當於線圈內徑的圓木筒上畫一條圓周線,在線上等分11或13格,鉛眼後插入圓棒,就可繞線了。繞好後穿絲線把線圈扎緊。 3,蜂房式線圈。 一般都是用機器繞制的,手繞時比較困難,圈數也不容易掌握。但是手繞時,如果先在線圈管上薄薄的塗一層蠟,繞第一圈時就比較容易了。左手拿著管子,大姆指抵住線轉拆處,右手拿線,旋轉線圈管逐步繞上。最初繞過開始的五六圈,以後就比較容易,只要隨時注意不使線圈的厚度變更。繞這種線圈不能用漆包線,因為太滑堆不高。繞好後浸在熔蠟中,提出變硬後結成餅形。 多節的蜂房形線圈可以變更節間距離來變更電感量。單節的只能減少圈數來減低電感量。 上述各種線圈,都可以塗一層清罩光漆(又名蠟克漆,用照相廢軟片洗凈後溶在香蕉水中成膠狀),使它更為牢固。用洋乾漆、蟲膠酒精(向中葯鋪購紫膠溶於酒精中也是一樣的)塗也可以,不過干後要放在火旁烘焙,使蟲膠變硬。必須注意酒精、香蕉水、廢軟片都是極易燃燒的物質。洋乾漆干後比較不易燃燒,但溫度過高也要烤焦的。
㈧ 旗袍扣怎麼編
旗袍扣的編制方法如下:
如果做盤花扣,紐頭兩頭要留夠盤花的長度。為了節省材料,我是先盤好花色,再做紐頭的。因為正好在製作一件旗袍的盤扣,初學者可以先做單色扣,用同色線,做出來的扣子比較美觀。
具體製作如下:
1、首先兩根扣袢合並,用線先固定一下。我往往偷懶,直接卷。
㈨ 線圈的繞法
1, 有規則的繞和亂繞不會影響磁力。
2,有規則的繞由於排線緊密,線圈間的互相影響較大,散熱也較差。
3,有規則的繞由於排線緊密,空間利用率高,機械強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