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待我旗袍收腰,君來訪茶可好是出自什麼詩句
【禪茶一味】待我旗袍收腰,你來訪茶可好?
文來自/南國公主有機茶
待我旗袍收腰,
你來觀荷可好?
碧葉裁成錦綉,
紅藕簪成步搖。
你攜一身風塵,
我奉南池碧濤。
你問相思可長?
我言天階好涼。
芭蕉青梅夜雨,
漫城縷縷荷香
⑵ 茶藝表演時是不是都要穿旗袍的呀我覺得每次看茶藝表演那些人都是穿旗袍的,我指的是女生
女生必須穿旗袍的,茶藝表演是從古代傳承下來的,旗袍又是中國傳統服裝,女性穿旗袍顯得很有氣質,表演的時候給人一種藝術的感覺。就像宋祖英唱民歌要穿禮服一樣,有什麼樣的著裝,才能襯托出什麼樣的氛圍和氣質。現在很多茶藝培訓師在培訓學員的時候都會跟學員講清楚這些要求的,看你的圖片師樂茶網的茶藝師表演的照片吧,樂茶網我也去過,裡面的老師還算專業,就是男老師少了點,如果多一點男老師的話,可能我會介紹多一些美女朋友過去學茶藝。O(∩_∩)O哈哈~開個玩笑了
⑶ 一名優秀的茶藝師因具備什麼素質,與技能。
作為茶藝師,應該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為、舉止。茶藝師既要熟悉茶文化知識,又必須掌握熟練的泡茶技能。因為茶藝表演是茶藝師的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所以對茶藝師來說,無論在外形、舉止乃至氣質上,都要有規范的等級要求。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茶藝師了,只要符合以下對茶藝師的要求,你就是一名優秀的茶世師了。
1.茶藝師茶藝表演時的形象要求
茶藝表演是一門高雅的藝術,它不同於一般的演藝表演。它侵潤這中國的傳統文化,飄逸出中國人所特有的清淡、恬靜、明凈、自然的人文氣息因此,茶藝師不僅講究外在形象,更應注重內在氣質的培養。
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茶藝師,不僅要注意泡茶過程是否完整,動作是否准確到位,而且要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並在茶藝表演的實踐中,不斷地學習,並加深理解,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有關專家認為,初學茶藝者不妨可以從自然和諧、從容優雅等方面著手努力。
有茶藝表演,就有與觀眾的交流。茶藝師的舉止是至關重要的。人的舉止表露著人的思想及情感,它包括動作、手勢、體態、姿態的和諧美觀及表情、眼神、服裝、佩飾的自然統一。因為成功的表演,不知是沖泡一杯色、香、味俱佳的好茶的過程,同時表演本身也是一次賞心悅目的藝術享受。因此,茶藝師必須在平時的訓練中全身心的投入,在動作和形體訓練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心靈感受,體會茶的純潔無私和奉獻精神。
2.茶藝師茶藝表演時的氣質要求
茶藝師的氣質離不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美的藝術造詣。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形成了獨特的東方文化。中國是茶的故鄉,飲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因此,中國的茶藝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營養和精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這就要求茶藝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這樣才能表達出茶藝的「精、氣、神」。
茶藝表演往往宛如一條清澈的小溪,讓觀賞者靜靜地體會出其中的幽香雅韻。如果茶藝師缺乏文化底蘊,只有「形似」,那麼觀賞者恐怕只能看到幾個茶藝表演者在手忙腳亂地「做戲」,不可能得到美的享受,更談不上美的熏陶。
3.茶藝師茶藝表演時的環境要求
古往今來,歷代名家無不注重品茗環境的選擇,企望能有個「景、情、味」叄者的有機結合,從而產生最佳的心境和精神狀態。茶好,水靈,具精和正確的泡茶技藝是早就一杯好茶的重要條件,加上有一個清幽的環境,這是已不是單純的飲茶了,而是一門綜合的生活藝術。因此,茶的品飲,品茗環境的營造,都是很重要的。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是茶藝表演最為理想的環境品茗的環境一般由建築物、園林、擺設、茶具等組成。公共品茗場所,因其層次、格調不一,要求也不一樣。對於大眾飲茶場所,可用入鄉隨俗的方式來營造環境,其建築物不必過於講究,竹樓、瓦房、木屋、草舍等都可以為公共品茗場所,先決條件是採光好,讓人感到明快,室內擺設可以簡朴,桌椅板凳,整齊清潔即可。大碗茶也好,壺茶也罷,都應干凈衛生,物美價廉。
總之,茶藝要求安靜清新、舒適、干凈,四周可陳列茶文化的藝術品,或一幅畫、一件陶瓷工藝品、一束插花、一套茶具、一個盆景等,這些都應隨著主題的不同而布置,或絢麗、或幽雅、或朴實、或寧靜,盡可能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如陽台、門庭小花園甚至牆角等等,只要布置得當,窗明幾凈,都能創造出一個良好的茶藝表演和品茗環境。
4.茶藝師茶藝表演時插花的運用
茶藝表演插花的意境:茶藝表演插花崇幽賞靜,清心寡慾,體會天地之道為旨趣,其藝術特質是「清」、「遠」,追求恬靜、簡約、超凡脫俗的純真之情,其手法以單純簡約和朴實為主,以平實為技法,把握花器一體,達到應情適意的目的。
在花材選擇上,應選用時令花木,塬野和高山采來的野花或院子里種植的花均可。花形要小,以體現出謙美的風格。
5.茶藝師茶藝表演時中的服飾要求
茶藝師的服裝應端莊大方,自然合體。女茶藝師的著裝可以是色彩鮮艷的綢緞旗袍,或江南藍印花布服飾,切忌穿輕浮的袒胸衣或無袖衣、半透明衣。男士茶藝師可穿西裝打領帶或中式服裝。
茶藝師的服飾,還應該與表演的主題相符合,力求有效地襯托茶藝表演的主題。如「唐代宮廷茶禮」表演,表演者的服飾應該是唐代宮廷服飾;而「白族叄道茶」表演,應著白族的民族特色服裝;「禪茶」表演,則以蟬衣為宜等。
6.茶藝師茶藝表演時中的音樂配合
茶藝表演,應有音樂相配合音樂響起,觀眾容易走入觀眾的角色,而茶藝師也容易進入表演者的角色如同服飾一樣,所配音樂應與茶藝表演的主題相符合正如「西湖茶禮」用江南絲竹的音樂;「禪茶」用佛教音樂;「公劉子朱權茶道」用古箏音樂等
7.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茶葉選擇
茶藝表演中用茶必須精良,忌粗老,用知名度較高的名優茶更好,經講解茶的品名後,易引起觀眾的好奇心,提高品茶的慾望,從而有利於提高全場氣氛。用名優綠茶、上等祁紅、滇紅、鐵觀音、茉莉花茶和白茶等均可。但不宜用紅碎茶、袋泡茶、速溶茶、灌裝茶和雜味茶等、因這些茶不易看清外形,會使表演遜色。
8.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茶具搭配
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茶具搭配宜協調和諧。泡什麼茶就應選什麼茶具與之匹配泡茶用具的選擇既要注意觀賞性,又要兼顧習慣性。選擇茶具、首先講究實用、便利,其次才追求美觀。茶具或典雅、或古樸,各有韻味,不需追求奢華高貴。為了豐富茶藝表演的形式,增加觀賞價值,茶藝師在茶具搭配時,可以做適當的調整,以只要不打破其內在的科學性即可。
9.茶藝師茶藝表演中的位置、順序、動作
茶藝師茶藝表演位置、順序、動作包括:主泡、助泡的位置;出場的順序;行走的路線、動作幅度;手拿器物的位置;沏泡茶的順序、動作;敬茶、奉茶的順序、動作;客人的位置;器物進出的位置、擺放的位置、移動的順序及路線等等。
10.茶藝師待客言談舉止
言談舉止是一個人內在素質修養的外在表現。在招待客人時,茶藝師的言談舉止應莊重得體,落落大方,在茶藝活動中,要走有走相,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言談得當。
⑷ 禪茶一味
經常有經典陶坊的老朋友說,他學習過「經典泡茶法」,也很認同,他對禪學也略有了解,覺得「經典泡茶法」頗有禪茶的味道。 現在常見有許多茶店、會館懸掛 「禪茶一味」的書法匾額,他想了解 「經典陶坊」對於禪茶是怎麼理解的?老友相問,也是我半生之問。事茶三十載,以經驗分享,故有此文。
禪宗的由來
2500年前,佛佗在靈鷲山說法,佛佗拈花,弟子大迦葉心領神會,因而開始有了以心傳心、不立文字、直了成佛的禪宗,迦葉也成為第一代禪宗祖師。時至中國南北朝,二十八代達摩祖師東渡中土,他為中國禪宗第一代,從大迦葉至唐代第五代弘忍大禪師,禪宗皆為一脈單傳,後弘忍傳第六代惠能大師及神秀禪師,開創了「南頓北漸」的禪風。從此,禪宗在中華大地大放異采。
茶與禪
中國是茶的故鄉,漢唐以來,飲茶為日常生活。茶可提神益身、增加能量,尤其備受儒釋道修行者青睞。其時僧人們多有種植、製作和品飲茶之習慣。而唐、宋時期,禪宗正是鼎盛之時,僧人及修行者們二六時中其語、默、動、靜、行、住、坐、卧皆是禪,所以,僧人們的茶事生活自然而然就是禪茶了。
茶聖的禪境
陸羽(733—804)。著《茶經》,共分十部。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五之煮;六之飲;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圖。它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學專著,他建立的茶學系統為後人學茶指明方向,為茶的發展和人類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其地位無人可及,而因此陸羽被國人尊為:茶聖,無庸置疑其茶道已入至高境界。
皎然禪師(720—803)。得道高僧,在茶事茶道上與陸羽相互成就,傳言他就是陸羽的引導老師,他對陸羽寫《茶經》有莫大助益。他是佛門茶事集大成者,中國茶道茶文化之父,中國禪茶的始祖。皎然大師留下大量茶詩茶歌,其中不乏經典之作,從中可見其茶道之臻境。
從諗禪師(778—897)。禪宗六祖惠能(638—713)祖師的第四代傳人。他嗜茶成性,「吃茶去」的禪宗公案聞名於世,以河北省趙縣地為名的「趙州茶」成了禪茶的代表。他以茶行道,廣渡有緣眾生。「禪茶一味」也始於趙州大禪師,禪茶意謂茶是禪,禪亦茶,以茶修禪,以茶體道,以茶悟道,以茶行道,以茶入道,可以說「禪茶一味」是茶文化最高的體現。
盧仝(795—835)。唐代文學家、詩人。他著《七碗茶詩》。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三碗搜枯腸,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發輕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靈。七碗吃不得也,唯有兩腋習習清風生。盧仝的七碗茶是描述用生命和心靈來感悟茶,每一個當下都充滿神韻,每一個過程都是活生生的,處處可見自性本心,這是身心靈高度的統一,盧仝他並非禪僧,但他在茶事中的和諧,正是禪茶和茶道的體現。日本國崇尚茶道,盧仝著有《茶譜》《玉川子詩集》等,七碗茶的次第和精神正是茶道的核心,而因此日本將盧仝尊為茶道之神。
榮西(1142—1215)。榮西是日本禪師與茶師。他到中國習禪和茶,是臨濟宗在日本的「初祖」,也是日本茶道的「初祖」,臨濟宗至今一直是日本禪宗的主流。榮西禪師並將中國的茶種攜帶到日本種植,並開始踐行禪茶,「禪茶一味」也因他而得以在日本弘揚。
千利休(1522—1591)。日本禪師和茶師,被日本國尊稱為「茶聖」,他是「禪茶一味」的發揚者,所呈現出來的「和、敬、清、寂」正是禪的意境,茶道心法的核心,影響著日本茶道文化的發展至今;他的茶道美學更是受日本國人推崇,成了日本的茶文化主流。
大家的茶禪
禪,不可說,或謂之為心,或心之所用。儒家的中道,止、定、靜、安、慮、得;道家的「致虛極、守靜篤」,求達身心靈的和諧,也是禪的體現。所以,無論是儒、釋、道、天主、真主等等,只要以本心、自性或心靈來事茶,那就是禪茶了,「禪茶一味」是也!萬不可讓禪的文字和名相障礙了對茶禪茶道的理解。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數不盡的嗜茶之人,如白居易、梅堯臣、蘇東坡、王安石、歐陽修、范仲淹、蔡襄、宋徽宗、文徵明、許次紓、陳繼儒、鄭板橋、魯迅等等,史上有記載他們的嗜茶事跡,他們都是中國歷史上名人大家,相信以他們的修養,亦可謂禪茶了。
當今禪茶之士
我喝茶半世紀,事茶三十載, 所遇茶道高人無數。當代有禪風的茶人,首推種茶人無生老師。他是種茶世家,2014年,當他明白大道之後, 將自家一百多畝慣型農法茶園改為自然農法,目的就是保護大自然母親,喚起人們的覺醒;並發願培養有道有術的茶人,利益社會。這也是我能有幸助緣無生老師的原因。他有道有術、有遠景、有大願,所以他有大定,有如如不動之禪心,這就是「禪茶一味」。
台灣老茶人詹勲華先生,也是易學老師,與我亦師亦友。他曾說:茶像拐杖,可探尋你的心靈。這是以茶觀心,茶與心的對話,心即茶,心茶相融,禪茶一味也!
心諦老法師說他一生離不開茶,茶可以幫助他入定,茶一入口立馬就能覺察到茶的活性和能量,也知道茶氣的走向,這境界與盧仝似,禪茶一味也!
台中賴老先生是企業家、收藏家,一生嗜茶,修行數十年,平實平淡,溫文儒雅,與他相處,如沐春風。老先生知我是同好方家,請我喝流傳有序的150年台灣野生老烏龍,茶入口通身溫暖,微汗冒出……老先生說,茶有生命,有能量,有靈性,要用感恩的心來品,讓生命與生命對話,覺受當下,活在當下,讓心靈升華。老先生一席話,使我受益受教了,此為禪茶茶道也!
感恩心是茶道
當下一杯茶,你能如實來看這杯茶嗎?沒有陽光、空氣、大地和水,有這杯茶嗎?沒有空和空無的能量,茶樹能存活嗎?沒有茶人的種植、管理、採摘、製作、烘焙、包裝和儲存,有茶葉嗎?沒有匠人製作茶壺、茶杯、燒水壺等茶具,如何沖泡?能有當下的這一杯茶嗎?這杯茶來自地、水、火、風、空,與你我的生命同源,當茶湯進入我們的身體,又成了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當知道這才是實相,能不生起感恩心?不感到幸福嗎?天下萬物皆有生命,茶能感知到你是否真誠;當你感恩心生起時,茶會歡喜地奉獻自己,讓生命全然綻放,茶湯自然更好喝;與此同時,自身亦會充滿愛和慈悲,心境更加寧靜和祥和,自然容易與茶湯對焦,心物相融,這是禪茶的境界。如此更能品嚐出、體驗出茶湯的美好。
禪是泡茶心法
2018年「經典陶坊」舉辦泡茶大賽。我們有自己的泡茶理念和方法,同時也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極簡、極至—經典泡茶法」(點擊藍字可讀)。因為我們的品牌是「經典陶坊」,所以稱為經典泡茶法,極簡是核心,亦可稱極簡泡茶法,大道至簡,極簡就是禪。又因為泡茶法有靜心開發明覺的作用,亦可稱靜心泡茶法,更可以稱為道法自然泡茶法。經典泡茶法其實也是動中禪,其心法就是禪,禪就是心,以心御茶,心茶合一,這就是「禪茶一味」。
那為什麼禪是最高泡茶心法呢?現代的科學已經證實,空無中含有巨大的能量,當人的腦波頻率越小,能量就能吸收越多,這也是許多高僧只要入定很短時間是可以不睡覺的原因。所以我們經典泡茶法強調坐姿的重要,越放鬆,念頭越少,身心就越寧靜和穩定,就容易吸收到天地的能量,再經過心的作用,能量與茶相融,與茶合一,這時的茶湯最鮮美,更有能量,也充滿著神韻,這與許多藝術創作的所謂「靈感」的道理是一樣的。
是否心性穩定就可以泡好茶?茶事的一切都需要你用心來駕馭,所以心性穩定,禪心泡茶當然是最重要,但茶要泡好還需要有更多的層面,要理解茶,理解水,泡茶經驗也重要,更需要善於選擇茶器等等。許多禪師和老茶人一輩子喝茶,茶沒有泡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紫砂茶壺和燒水壺,不懂選擇茶器,我常開玩笑說,功夫好不如武器(茶器)好,事實就是這樣。
如何才能將茶泡好?我們在泡茶法有細述,此處不多講了。
禪茶的時代意義
一切茶事都可以是禪茶。學習如何用心靈、用真心來事茶,是禪茶的核心。經典泡茶法是用心靈來泡茶,開發心靈寶藏,心之妙用也!它能有效地將茶來泡好,通過泡茶和品茗讓你的心寧靜下來,穩定下來,靜能生智慧,如實來反觀自己,凈化心靈。所以泡茶桌是小小道場。以茶體道,以茶入道。這是禪茶的意義。
庚子年二月 寫於台北
⑸ 遇見另一個自己作文開頭怎麼寫
《遇見另一個自己》作文
一直以來,自己都是一個喜歡簡約的女子。喜歡和自己有著相同愛好的人交往,喜歡避開城市的喧囂,去幽靜的地方走走停停。讀書亦是如此,一直喜歡讀那些能觸動心靈的句子,在文字行走間遇見靈魂深處的另一個自己。
女人只要經營自己,什麼時候都不算晚。韶華將盡,學會經營自己,學會打理自己。屈迎有度,進退有尺。坦然面對紅塵中的沉浮,心若淡定,便是優雅。
人生最大的成就不是別的,而是成為真正的自己。讓那個真正的自己,無論面對什麼,都不被傷害,不被泯滅。讓一種發自靈魂深處的愛,在心靈的湖底開滿聖潔的蓮花!
輕是一種心態,也是生活的一種狀態。越來越喜歡做人生中的減法,喜歡褪去人世的繁瑣與浮華,只留最輕,最柔的一層給自己。年華向晚的歲月,越來越喜歡輕,越來越喜歡簡。輕到心裡只剩下一個人的纏綿。簡到眼眸中只有植物的蔥蘢,花朵的馨香,禪茶一味,心燈一盞。
只有頻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見彼此不為人知的優雅。你喜歡的人,其實就是另一個自己。在靈魂最深處與花開相擁,與自己相遇。嫻靜地生活,品茶,寫字,做個心中有愛,掌心有痣的女子。
一直以來,交友,讀書都不喜歡濃烈。忽而盛開是一種淡泊的美,猶如兩個人的交往,不必濃烈,只需淡淡喜,深深藏。彼此牽念中,在歲月深處蘊藏一份久遠的暗香。
喜歡淡泊的時光,不必繁華奢侈,只喜清雅幽靜。周末的世界, 一花,一人,獨處;一茶,一書,養心。沒有喧囂的紅塵,只有可想的斯人,如一束嬌艷的櫻花,在心底忽而盛開。
人生就是一場摺子戲,總會有一些不期然的片段會勾起隱匿在你心底的溫暖。一首經典老歌,一個暖心的生活鏡頭,一段別人的感情故事,都會讓你想起你和他(她)一起走過的路,牽手做過的事,一起看過的風景。
記憶碎片,如一場舊時光里的老電影,在腦電波里循環播放。那些情韻,那些景緻,因為有著歲月的體溫,所以有著風定素花開般的闊寂。那些碎碎念念如一朵朵素花,在一個人的世界裡靜靜地開,靜靜地落。
文字里的交流,必然是最柔軟的。這是一份靈魂的吸引,是一種心靈的溝通。一切與文字有關的遇見都是豐盈生命的暖。在文字里行走,用一顆恬淡的心,遇見溫暖。遇見自己,遇見經典。
喜歡,在安靜的夜晚,敲幾個字,記錄心靈的悸動,芬芳自己的生命。窗外無月色,月色灑在我的心裡。架下無芳菲,花兒開在我的心底。你從遙遠的前世走來,扣我軒窗,許我桃花,一切都潛藏著輪回的秘密。我不知道未來的命運會有什麼約定,我只有選擇一切順其自然。讓一個夢在順其自然里延續著另一夢。而我,就只愛這前世的輪回,愛這夜的幽靜。
人生是一部碩大無比的書,我們遇見的人,看過的景,經歷過的事,都是書中的一個或甜蜜或痛苦的章節,一個或長或短的標點符號,一個有韻律,有靈性的字元。這過程,無論悲喜,都要我們一個人去書寫,去面對。
一切美麗,在生命里註定與你相遇。一朵朵花兒開在生命里,開在心底里。婉約成平淡煙火中的詩行,唯美成歲月之書的篇章,讓生命因為美麗的遇見而精彩,而豐盈。等到時光舊了,人兒也舊成一幀暖暖的日歷。一切美好的遇見,依然是沉澱在歲月深處的溫暖回眸。
嫻靜是一種美,書卷氣更是一種美。有一種女子,雖不貌美,但是周身氤氳著濃郁的書香氣,與之相處,讓人覺得安恬,舒適。書是人生最好的伴侶,最忠誠的情人。讀過的書,會化作一種氣質浸潤著你的生命。有一種美麗,就是在書的世界與經典相遇,與自己相逢。讓生命因為文字里的遇見,活出優雅從容的姿態。
女人的生活必須精緻。讀書,寫字,養花,旅行……讓小情小調把生活夾縫里的日子過得活香活色。忘記歲月的叨擾,做個有趣的女人,在時光的侵略中游刃有餘地行走。用優雅和情調擊敗歲月的蒼白,多好!
閑暇時,獨自在小城的街道行行走走間,偶遇一處繁花盛開。星星點點的花兒,芳香四溢,在陽光下搖曳多姿。駐足,低眉,凝視,莞爾。原來,人生總有一些美好,與你,與我會不期而遇。
小暑的節氣,空氣潮濕,溫熱的風在耳畔習習拂過,不驚擾塵世的靜美。窗外的蟬兒,在用它的歌喉宣告著空氣中的悶熱。雨後的竹林越發蔥綠,誘人。一個下午,不理紅塵,只沉迷在一個人的世界裡。守一份孤獨,貪一份清歡。喜歡這茶香,這翠竹,這老宅,這青花,這舊詞,還有耳畔飄來你的暖暖絮語。 世上最貼心的溫暖是遇見歲月中的美麗,跟身體談場戀愛,遇見更好的自己。紅顏漸褪的光陰,歲月沉澱後的一切美好,會在一個人的花園里綻放出怡人的芬芳。在芳菲爭著取悅眼眸的季節,用青青綠綠的蔬菜,蘸滿一庭院的詩意,烹制出光陰的清涼。著一襲旗袍,讓素荷的寂寂之美,在心頭永遠綻放。
一切的努力,皆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而不是透支生命。當夜幕降臨,窗外響起陣陣急促的雨聲,我不理紅塵,只依窗聽雨。溫暖的世界裡,攜一顆初心,躲在寂靜一隅,褪盡所有的喧囂,捻一抹暗香,寫一封長長的情書給自己。
晨起,小雨依舊在耳畔淅淅瀝瀝,淺吟低唱。假期的時光,急匆匆的腳步慢下來,浮躁的心情靜下來。一個人,在靜謐的世界裡,伺弄花草,看枝間有新綠,問歲月有暗香,一切安好,不悲不喜。
小雨似一位有靈性的女子,用柔情洗去風中的塵埃,讓一切美麗在光陰荏苒的季節里遇見花開,遇見陽光,遇見自己。此生唯願,恬靜含笑,得失皆歡。
炎熱的暑季,我的城,薔薇花在時光里依舊不管不顧地開放著,開得那麼熱烈,那麼妖嬈。滿目的薔薇在枝丫間,在綠茸中吐露著自己的容顏。佇立在花牆前,我感覺到了薔薇花的自由。看著她毫無顧忌地在夏日的天空怒放。忽而覺得,我們的一生也應如一朵花兒一樣,既可以在歲月的天空有所承擔,又可以自由地努力綻放。
在時光的流里,我願作一朵自由花。用一顆素簡的心靈,撫平流年的傷痕,遇見從容的歡喜,遇見另一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