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很多人都說電影《花樣年華》是一部經典,那麼這部電影究竟好在哪
《花樣年華》這一部電影,在中國電影的歷史里舉足輕重,是一部經典電影,評分也非常的高。《花樣年華》匯聚了眾多知名演員,比如張曼玉、梁朝偉,而這部電影也成為了導演王家衛的代表作品,奠定了他在中國電影中的地位,以及他的個人拍攝風格。
除了《花樣年華》的劇情以外,王家衛的畫面調度和台詞設置也是非常的優秀,為這部電影增色不少。比如這部電影中最經典的那句台詞「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背後的情愫和韻味是非常悠長的。而張曼玉在這部劇中的旗袍造型,也成為多年後依舊時常被談起的經典造型。這部電影在當時,為國際上了解中國和中國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作品,其中富含的中國獨有的人性思考是非常可貴的。因為他的深刻,才成就了這部電影的經典。
⑵ 有大量民國旗袍出現的電影
王家衛《花樣年華》,片中張曼玉換了20多套旗袍,但片子有些晦澀
⑶ 盤點娛樂圈中的旗袍女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誰呢
劉亦菲劉亦菲的顏值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穿上旗袍之後更是別具風情。深藍底的花紋旗袍搭配上復古盤發,讓她整個人都散發著一種我見猶憐的氣質。彷彿是從那個時代走出來的絕世佳人,經歷風霜之後依然保持著內心的善良與美好,藍色是一種憂郁的顏色,而穿在劉亦菲的身上,更是把這種憂郁氣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提到旗袍女神,就不得不說到張曼玉。張曼玉是大家都知道的數一數二的大美人,就沒有她不能駕馭的衣服。年輕時代的張曼玉是很多少男心中的最佳女友。在電影《花樣年華》里,張曼玉一共有二十多套旗袍。或優雅、或憂郁,或雍容,或悲傷旗袍在慵懶氣質十足的張曼玉身上,又別是一番滋味。舉手投足間,曼妙身姿簡直絕了!
⑷ 誰是中國穿旗袍最美的女人
在湖南衛視的一檔綜藝節目中,由徐帆帶領的全女神陣容已經集結。劉亦菲、韓雪等六位女神同穿中國風旗袍亮相,畫面那是相當的美。
6、劉亦菲
劉亦菲演了很多經典的影視劇,《天龍八部》、《仙劍奇俠傳》、《射鵰俠侶》等,無一不深入人心。純凈的眼神,也是讓人神魂顛倒,劇中的情節還歷歷在目。而劉亦菲穿旗袍也是很迷人。
⑸ 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件旗袍分別代表著女主人公什麼樣
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件旗袍分別代表著女主人公不同的心情,或者快樂、或者憂郁、或者期望、或者絕望。
張曼玉在片中一共換了23件旗袍,這些旗袍有很大講究,質料和花式都是絕版,在影片中暗含著許多象徵意義,與蘇麗珍的情緒變化緊密關聯,旗袍的更換也使得戲中時間的流程更為清楚。
這23套旗袍顏色不同,款式略有差別,每一個旗袍換上的時候,都代表著這個人物當時的一種心情,不同旗袍映射出蘇麗珍的不同心境,或者快樂、或者憂郁、或者期望、或者絕望,種種的這種心態,都通過旗袍來展示出來了。
比如她幾次提著飯盒打飯的鏡頭中,都是一身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出軌,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隱喻了兩人之間萌發的愛情和激情。
《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
影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
該片於2000年9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隨後,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影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⑹ 我想知道張曼玉拍的一部電影叫什麼
花樣年華
英文片名
In the Mood for Love
更多外文片名
Beijing Summer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working title)
Flower Like Years .....(Hong Kong: English title) (working title)
Hua yang nian hua .....(Hong Kong: Mandarin title)
影片類型
愛情 / 劇情
片長
98 min / Poland:94 min
國家/地區
香港 法國 泰國
對白語言
粵語 法語 滬語
色彩
彩色 黑白
混音
杜比數碼環繞聲
評級
Rated PG for thematic elements and brief language.
級別
Singapore:PG Argentina:Atp Australia:G Sweden:Btl Chile:TE Finland:S UK:PG USA:PG France:U Spain:13 Germany:6 Netherlands:AL Hong Kong:IIA Norway:A Philippines:PG-13 Ireland:PG
編輯本段【演職員表】
導演
王家衛 Kar Wai Wong
編劇
王家衛 Kar Wai Wong .....written by
演員
梁朝偉 Tony Leung .....Chow Mo-wan
張曼玉 Maggie Cheung .....Su Li-zhen Chan
Ping Lam Siu .....Ah Ping
張同祖 Tung Cho 'Joe' Cheung .....Special Appearance (as Cheun Tung Joe)
潘迪華 Rebecca Pan .....Mrs. Suen
雷震 Kelly Lai Chen .....Mr. Ho (as Lai Chen)
Man-Lei Chan
Kam-wah Koo
張耀揚 Roy Cheung .....Mr. Chan (voice)
Hsien Yu
Po-chun Chow
孫佳君 Paulyn Sun .....Mrs. Chow (voice)
Julien Carbon .....French tourist (uncredited)
Charles de Gaulle .....Himself (1966 visit to Cambodia) (archive footage) (uncredited)
製作人
Ye-cheng Chan .....executive procer
張叔平 William Chang .....associate procer
Jacky Pang Yee Wah .....associate procer (as Jacky Pang Yee-Wah)
王家衛 Kar Wai Wong .....procer
攝影
杜可風 Christopher Doyle
編輯本段【製作發行】
發行公司
DVD Group [俄羅斯] ..... (Russia) (DVD)
Océan Films [法國] ..... (2000) (France) (theatrical)
標准收藏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美國] ..... (USA) (DVD)
Triangelfilm [瑞典] ..... (2001) (Sweden) (theatrical)
上映時間
法國
France
2000年5月20日 ..... (Cannes Film Festival)
加拿大
Canada
2000年9月12日 ..... (Toronto Film Festival)
西班牙
Spain
2000年9月26日 ..... (San Sebastián Film Festival)
香港
Hong Kong
2000年9月29日
韓國
South Korea
2000年10月21日
義大利
Italy
2000年10月27日
英國
UK
2000年10月27日
台灣
Taiwan
2000年10月28日
日本
Japan
2000年10月30日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比利時
Belgium
2000年11月8日
德國
Germany
2000年11月30日
馬來西亞
Malaysia
2000年11月30日 ..... (Cantonese version)
葡萄牙
Portugal
2000年12月29日
希臘
Greece
2001年1月26日
美國
USA
2001年2月2日 ..... (New York City, New York)
西班牙
Spain
2001年2月16日
荷蘭
Netherlands
2001年3月15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1年3月29日
澳大利亞
Australia
2001年3月29日
德國
Germany
2001年6月28日 ..... (re-release)
芬蘭
Finland
2001年7月6日
哥倫比亞
Colombia
2001年7月27日
泰國
Thailand
2001年11月15日 ..... (Bangkok Film Festival)
瑞典
Sweden
2001年12月14日
俄羅斯
Russia
2002年1月22日 ..... (DVD premiere)
菲律賓
Philippines
2002年8月15日 ..... (Cinemanila Film Festival)
墨西哥
Mexico
2003年2月14日
香港
Hong Kong
2004年4月18日 .....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編輯本段【劇情介紹】
這是一個關於遷徙的愛情的故事。1962年的香港,報社主編周慕雲(梁朝偉飾)和太太搬進了一幢公寓,與他們同時搬來的還有另一對年輕的夫婦——蘇麗珍(張曼玉)和她丈夫。蘇麗珍在一家貿易公司當秘書,而她的丈夫由於工作關系,常常出差。周慕雲的妻子和蘇麗珍的丈夫一樣,經常不在家,於是獨自留守的周慕雲和蘇麗珍便成了房東太太麻將桌的常客。在逐漸的交往中,周慕雲和蘇麗珍發現對方有許多與自己共同的興趣和愛好,比如看武俠小說等等,相互之間也變得越來越熟悉。直至有一天,兩人突然發現各自的另一半原來早已成為了一對婚外戀的主角,周慕雲和蘇麗珍不得不共同來面對這個現實。兩顆受傷的心小心翼翼、難舍難分,卻最終化成了無緣的傷痛。
那是一種難堪的相對。她一直羞低著頭,給他一個接近的機會。 他沒有勇氣接近。 她掉轉身,走了。
身處遙遠的異國,周慕雲仍無法忘記過去與蘇麗珍之間的種種。如果當天她真的答應跟他走,他們現在會不會還在一起?抑或註定分離,各分東西?
也許有人會說,自從他們在同一天搬進同一層樓房,成為門戶比鄰的鄰居,命運已將他們放在一起了。而當他們發現彼此的配偶間竟發生了不可告人的關系的時候,在他們之間更像是牽連著無形的線,要割也割不斷。
至今他還能看見那一群漂盪的身影,剎那的相聚。房東夫婦們、自己的妻子周太太、陳先生、陳太太---蘇麗珍。樓梯間,走廊上,與她擦肩而過,或微笑寒暄,又何曾想過她那素靜的面容,明媚的體態,竟會成為他日深刻的思念。他們在配偶背叛的陰影下,各懷心事地靠近。那是個一切變得飄搖不定、難堪的所在。有時她彷佛倚賴,又突然叛離。他想要佔據,但缺乏勇氣。想要忤逆,但是面對著她那莊重的神色,他感到說不出來的情怯。
見不著時,愈來愈想。那些背著人偷來的、幽室相守的時光,是多麼和煦而平靜。那些久候不至的苦等,明知是她卻聽不見聲音的電話,又是多麼的熾熱和辛烈。直到他作出了遠行的決定,才向她道出真心的說話。此時此刻,他不禁想到他真正背叛了的人,也許是她。一切都退去了,香港、1962年、那個陳舊的秘密。不管當初是為了報復或色誘,抑或單純的慰藉,到最後,只剩下眷顧。
那些消失了的歲月,
彷彿隔著一塊
積著灰塵的玻璃,
看得到,抓不著。
他一直在懷念著過去的一切。
如果他能沖破
那塊積著灰塵的玻璃,
他會走回早已消失的歲月。
編輯本段【影片評價】
一句話點評
無法抗拒而又綺麗無比的東方之美
一個有關人生的命題、一段互為交織的愛情
一種緊張、神秘、情慾的調子,一場苦樂參半的夢
旗袍、留聲機和街燈
影片解構
從《阿飛正傳》到《重慶森林》,從《東邪西毒》到《春光乍泄》,盡管王家衛的電影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確立了一種獨特的電影風格,盡管這種風格也早已確立了他在電影界的位置,但對於內地的觀眾而言,真正認識王家衛還是從2000年的《花樣年華》公映開始。這部影片當年在內地上映伊始,賣座勢頭即直擊一些進口大片,憑借該片獲得當年戛納影帝的梁朝偉和身著旗袍搖曳生姿的張曼玉更是成為當年最登對的銀幕情侶。
導演王家衛一向以香港影壇的怪才著稱,片目不多卻部部堪稱經典。這部《花樣年華》應該來說是他最具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故事沒有太多華麗的成分,僅僅塑造了兩外婚外戀的結果而已,但整部電影的視聽元素幾乎都是呈現出風格化意識和唯美主義的色彩。特別是對於光的運用,光和影的變幻都極其具有個人意象和韻味。一直以來被津津樂道的少不了張曼玉那二十多套變幻莫測的旗袍,解放前老上海的旗袍文化在這部電影中也被淋漓盡致的再現出來。日本作曲家梅林茂的三拍子主題音樂成為最能夠烘托整部電影氣氛的點睛之筆。老上海的記憶一直存留在王家衛的生命中,而這部相當意境十足的電影也便成為他心中懷舊的影像,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
精彩影評
1、旗袍、留聲機和街燈--《花樣年華》的三個魅力
有人說《花樣年華》是王家衛風格的延續,一如既往表現了王家衛的理念,成為其又一部情緒化電影。但是在看過《東邪西毒》、《旺角卡門》、《阿飛正傳》、《重慶森林》、《墮落天使》、《春光乍泄》之後,人們發現王家衛的思想和情感並不是固定的,他在從荊棘密布的樹林里向外擴張。而《花樣年華》帶給人們的也不僅僅是憂傷的回憶,王家衛在影片中用他的電影語言來接近觀眾,極度地展示著自己的魅力。
★張曼玉的旗袍秀
《花樣年華》最能反映上個世紀60年代的香港的特質就是女人們身上的旗袍,而尤以張曼玉的旗袍為最。影片中張曼玉換了二十幾身旗袍,令人眩目的旗袍使張曼玉這位金馬影後時而憂郁,時而雍容,時而悲傷,時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代表了女主人的心情。
在幽暗的燈光下,當張曼玉不斷變換著旗袍的顏色和款式時,人們彷彿看到一個東方美人的古典氣質。老實說,張曼玉不屬於以長相來獲得掌聲的演員,但是在《花樣年華》的旗袍裝扮下,張曼玉不僅是美麗的,而且是成熟的,她是一現的曇花,在夜色中留下一點輕而遠的氣味。
王家衛確實是一位塑造人物的高手,張曼玉雖然穿上這么多旗袍,但觀眾並不覺得它多餘或累贅。也許,在影片播映之後還會掀起一場旗袍熱。
★王家衛的留聲機
如果說留聲機是記錄聲音和回憶的話,王家衛的留聲機除過這兩個功能之外,還有一個功能就是,記錄情感。《花樣年華》是王家衛的留聲機,在影片中這部留聲機不斷地播放著50、60年代的老唱片,不斷播放著周璇的老歌《花樣年華》,不斷播放著很奇妙的爵士樂,這些卻讓觀眾想起了20、30年代的舊上海。從其中不中不洋的爵士樂之中,我們才感覺這是香港。而王家衛的留聲機真的具有勾起人回憶的功能,這種聲音總是在影片最關鍵的時候響起,而它往往代替了主人公的語言,但卻恰如其分。有些不能用言語表達的奇妙感情,用王家衛的鏡頭和留聲機表達起來,卻有些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通感。
★幽暗的街燈和夜雨
和旗袍、周璇的歌聲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影片中的街燈。王家衛不止一次地用燈光來作為背景,在半昏半暗之中,在半夢半醒之間,感情在無聲地開始,莫名其妙地發展。
《花樣年華》中的燈光永遠是幽暗的,有著淡淡的憂郁氣質。它似乎預示著故事的結果,也使整個夜色充滿了一種浪漫的情調,而王家衛還嫌不夠,又在夜色中加入一把辛辣的佐料。這佐料就是淅淅瀝瀝的雨,而夜色中的雨則更有意味。
◇來源:華商報 作者:肖東
2、旗袍下的心靈世界--《花樣年華》再解析
王家衛的新作《花樣年華》是一部世界級的力作,從這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巨星級導演所想展現的東方女性旗袍下的人生。
★題材--婚外情的突破
影片《花樣年華》所寫不過是一段婚外情,也就是說,一個正在步入中年的男女都可能遇到的故事。這其實並沒有什麼稀奇,但是我們在解讀王家衛的新片《花樣年華》的時候,發現對於這部影片來說,婚外情其實是王家衛打開這個世界心靈之門的一把鑰匙。在這部影片中,什麼樣的題材似乎已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影片表現出來的個性和人類的內心世界,悄然出沒在每一個人的心靈地帶,那種淋漓盡致的感覺,正是王家衛的得意之筆,也只有王家衛有這樣的表現功底。正因為這樣的處理,使得王家衛的《花樣年華》已經不是在討論婚外情的問題,而是在討論人的靈魂的問題,這樣的影片自然有很高的起點,拍出來也與眾不同,也只有王家衛的電影才有這樣的起點。
★場景--懷舊的世界
《花樣年華》是一個充滿著懷舊情緒的電影,但這種懷舊以其特有的美感沖擊人們的視覺。影片的場景其實非常狹小,都是在灰暗的上海舊閣樓里,而王家衛為充分展現孤獨的內心世界,正是利用了這樣幾個狹小的空間,來表現影片需要的懷舊情緒。除了在閣樓,影片還經常在一些古老的車里、弄堂口,這樣的懷舊氣氛非常濃厚的場景中展開電影的心靈鋪墊,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許多場景,都能觸動人的心靈,這樣的場景非常有個性。
★音樂--動人心魄的鑰匙
有的音樂,不是因為它的尖叫動人心魄,而是音樂包含的靈魂,像《花樣年華》的音樂使得人們的心在不斷被觸動,只要這個音樂響起,我們就能感覺到我們的靈魂也隨著這個音樂聲出竅了。很多人在評價這部影片時,對這部音樂在片中的成功運用,都表示了由衷的敬佩,包括內地的張藝謀。而在影片中音樂一次次響起,我們也一次次感受到影片的靈魂所在。
★服飾--旗袍下的孤獨人生
《花樣年華》演繹的是一段旗袍下的孤獨的人生。我們在張曼玉身上再次體會到東方女性所蘊含的獨特魅力。30多套旗袍不僅展現了張曼玉頂級明星的風采,同時她在片中也成功展現了一個東方女性的內心世界。盡管張曼玉沒有拿到戛納影後的稱號,但是我們在《花樣年華》中絕對不會忘記張曼玉的旗袍下所表達出的一種孤獨的生存方式。
◇來源:華商報 作者:虞紀
編輯本段【幕後製作】
導演自述
·電影是用不著語言也能明白的
我之所以入電影圈,最大的原因是地域的問題,我在上海出生,但在五歲時,父母便遷到香港來。香港人說的方言跟上海不一樣,因此我不能跟本地人談話;我未能交上朋友。我母親也面對同一景況,她常帶我看電影去,因為電影里有些東西是用不著語言也能明白的。那是基於影像的共通語言。
跟許多我那一輩人一樣,我是從電影,其後是電視來認識世界的。要是我早生20年,我可能會選擇借音樂表達自己。要是早生50年,那可能是寫作。但我是影像伴隨著長大的,那我選擇研讀影像是自然不過的事。《花樣年華》雖已是我第七部作品,但是要是你問我,我還是未以導演自居的。我還自視為觀眾———跑到攝影機後的觀眾。拍片時,我總希望重塑我還是影迷時所得到的最初的震撼。我相信自己拍電影首要是為觀眾,但除此之外,還得有其他的原因。
·《花樣年華》更像一部懸疑片
我是自己寫劇本的,但那不是自大,也不是什麼電影「作者」的問題,坦白說,我最大的夢想,就是一覺醒來,床頭有一份完完整整的劇本等著我。但在美夢成真前,我想還得要自己寫劇本。我曾經跟其他編劇合作過,但我總覺得編劇跟同時也編故事的導演合作時很別扭。我不曉得為什麼,但我們總是鬧意見,因而到最後,我決定既然自己可以寫劇本,那就無須另找編劇了。但我得聲明,我編寫劇本的方法跟其他人不同,我是從導演的角度出發,而不是從編劇的角度,因此,我是以影像為本的。
在電影開始時我一定要先弄清楚的一件事,就是那會是什麼類型的電影。我小時候是看類型片長大的,我對各種類型片都很著迷,像西部片、鬼片、劍俠片……因此,我希望我所拍的片每部都屬不同類型。例如《花樣年華》,那是個關於兩個人的電影,很容易便會變得沉悶,但我不把它作為愛情片拍,而決定採用驚悚片的手法,像部懸疑片。片中男女主角開始時同是受害者,跟著他們展開調查,要找出姦情是怎樣發生的。每一幕都很短,藉以維持張力,這可能是電影令觀眾出乎意料的原因,他們原以為會看到一部經典愛情片。
·音樂要跟影像產生化學作用
音樂在我的電影中很重要。然而我絕少找人為我的電影配樂,因為我跟音樂人難以溝通。他們用的是音樂語言,而我用的是影像語言。然而電影音樂一定要是影像的。它要跟影像產生化學作用。我的辦法是但凡我聽到能令我產生影像的音樂,我便錄下它,留起來,知道日後可能會用得著。
我整個拍攝過程都會有音樂,我特別喜歡在時裝片中用上古老音樂。我認為跟影像不同時代的音樂會產生一種曖昧感,令事物顯得復雜起來。我在片場也放音樂———不是為營造氣氛,而是帶出節奏。要是我希望攝影師用某個速度拍攝,一段音樂就可以說得明白,勝過千言萬語。
·我靠直覺來做決定
我對技術那些東西不是太感興趣,對我而言,攝影機不過是將眼看的東西轉到膠片上的工具。但攝影機的放置應當有某種邏輯可依,盡管除你以外沒有人曉得。一如作詩,詩人用字遣詞都別有用意,有時候是因為語調鏗鏘,有時候是因為意義特殊等。
我很多時是靠直覺做決定。我對於對錯選擇有很強的感覺,就是這么簡單。電影很難用語言分析的,電影很像食物,你吃後齒頰留香,卻很難用語言將那種味道准確地向他人形容出來。那是很抽象的,電影也一樣。事實上,我拍戲的方法自入行以來未有改變過,這是不對的,因為我認為我的工作方法並不妥當。不幸的是,這是我惟一懂得的方法。我倒一直希望能像希區柯克,他在開拍前已將一切決定妥當。但我就是不能那樣拍攝,那也沒有法子。
班底談
·演員梁朝偉:拍《阿飛》NG27次
我跟王家衛比較熟稔,和他相識十多年,中間不只拍他的戲,有時聊天也不談拍戲,我看到他在日常生活中是很聰明的,不單是拍戲或者寫劇本好。
拍《阿飛正傳》我用了很長時間進入角色,天天都有NG,次次NG的都是我,張曼玉就天天陪我NG.我拍了27次,我問家衛,我有什麼問題,沒理由的,我又不是第一次拍戲,怎麼說都成了名,公認為一個不錯的演員。每天回家都很傷心,情緒低落,那時我好大壓力!王家衛覺得我演戲太多功夫,總用三十七個方式去演,他說:「我不要了,你可否給我最直接的!」
·美指張叔平:我要的是一種俗氣
《花樣年華》是《阿飛正傳》之後對於60年代的再演繹,《阿飛》我認為美術很規矩、很講究,《花樣年華》就要試試不規矩,做得free(自由)些。你了解一個年代後,便可以「發癲」啦!《阿飛》的環境寫實,但人物非常開放,愛慕或者痛苦,什麼話都會說出來;《花樣年華》卻恰恰相反,需要「空」一些情節,許多事不可明言。旗袍是《花樣年華》中的重要元素,我要的是一種俗氣難耐的不漂亮,結果人人卻說漂亮。
·攝影杜可風:攝影就像自我治療
我想,要是我沒有拍過《東邪西毒》,我就不會有再到沙漠拍片的能耐,而至今我依然以《春光乍泄》為榮,因為它如此簡單但又如此詩意而易明。《花樣年華》則是他最容易懂的電影,這就是進步,因為他的作品愈來愈單純。電影是我的舞場,我可以接觸很多我喜歡的人,跟他們對談或一起跳舞。而攝影,就像是自我治療。我想王家衛有朝一日會成為千萬富翁,因為他拍下的材料足夠他出多套DVD.可能十年前他已先知先覺。
精彩對白
如果,我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一起走?
編輯本段【獲獎情況】
這部電影好評如潮、獲獎無數,其中比較重要的有:梁朝偉憑借該片榮獲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此外,此片還榮獲第3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造型設計獎;榮獲第2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輯、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等獎項。
編輯本段二、音樂專輯
專 輯1:花樣年華
歌 手:甄妮
語 言:國語
公 司:現代音像
日 期:2005.04.00
[01]情花開
[02]痴情燕子
[03]想思淚
[04]分飛燕
[05]新天地
[06]帝女花
[07]世界真細小
[08]偉大的媽媽
[09]王昭君
[10]新女姓
[11]午夜月亮
[12]怨蒼天
專 輯2:花樣年華
歌 手:青芒果
語 言:國語
公 司:美卡
日 期:2003.03.00
⑺ 《花樣年華》電影里張曼玉到底換了多少套旗袍,這里有
23件!看完《花樣年華》, 在揮之不去的傷感哀怨氣氛中,張曼玉身著旗袍頷首低眉的形象久久縈繞眼前。旗袍被譽為最能體現東方女性體態美的服飾,可在國內一段時期里,旗袍僅為服務行業的職業裝,張曼玉此次在《花樣年華》里為旗袍之美做了最完整的注釋。
⑻ 女人萬歲 第六集蘇志燮和蔡琳去看的張曼玉和梁朝偉演的哪部電影是啥
花樣年華
雖然沒有看過女人萬歲,但張曼玉和梁朝偉最經典的作品就應該是花樣年華,而張曼玉在裡面共換了20多套旗袍,白色的應該是去買面吃的時候碰見了穿西服的梁朝偉吧
⑼ 《花樣年華》中張曼玉的旗袍有什麼作用
《花樣年華》是一部由王家衛導演,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電影,劇中她們兩個因為對方的配偶分別出軌,她們兩個因為調查她們配偶出軌的事情相識,最終因為一系列事情,彼此吸引但最後沒有走在一起的錯愛故事。
⑽ 如果有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是來自哪部電影
來自電影《花樣年華》。
《花樣年華》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2000年,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影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劇情簡介:
1962年的香港,兩對年青的白領夫妻成為鄰居,但周太太和陳先生竟然勾搭成奸,而周慕雲(梁朝偉飾)和陳先生的太太蘇麗珍(張曼玉飾)則被蒙在鼓裡。後來,周幕雲和蘇麗珍發現了各自配偶的秘密,兩個被配偶遺棄的人開始見面,並共同商量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情。
時光平平淡淡地過去,但別人的閑言碎語竟讓兩人發現自己心底最不願發現的秘密:他們互相深愛上了對方。後來,周慕雲離開了香港。多年後,周慕雲再回舊居,卻聽說當年的鄰舍已換成了一個商人的太太,於是周幕雲惆悵的離開了舊地。
(10)張曼玉穿旗袍的電影叫什麼擴展閱讀:
《花樣年華》最能反映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特質——昏暗的街燈、古樸的留聲機、 女人們身上的旗袍,而尤以張曼玉的旗袍為最。影片中女主角更換了二十幾身旗袍,令人眩目的旗袍秀使得一代影後時而憂郁、時而雍容、時而悲傷、時而大度,每一件旗袍都展現出女主人不同的心境。
在幽暗的燈光下,當女主角不斷變換著旗袍的顏色和款式時,人們彷彿看到東方的古典氣質綻放。王家衛確是一位塑造人物的高手,雖然張曼玉更換這么多旗袍,但觀眾並不覺得多餘或累贅,反而張曼玉修長的身姿和走路自然搖擺的身線頗具民國女子纖瘦柔和的特質,為影片自然營造出那個年代的氛圍。